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以保靖县土家族摆手舞为例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
一 “摆 手 舞 ”的 起 源 、 中国 是 一 个 统 一 的 多 民 族 国 家 .一 共
由 56个 民族 组 成 在 众 多 民 族 中 土 家族 是 只 有 语 言 ,没 有 文 宇 的 少 数 民 族 。因 此 , 关于 土 家 族 “摆 手 舞 ”的 起源 众 说 纷 纭 。据 史 料 记 载 .“摆 手 舞 ” 起 源 于 古 代 军 队 歌 舞 。 随 着 时 代 的 变 迁 ,此 歌 舞 在 民间 广 泛 流 传 ,逐 渐演 变成 为土 家 族 的 “摆 手 舞 ”。
二 、土 家 族 “摆 手舞 ”的 风格 成 因 在 古 老 的 发 源 时 期 。语 言 没 有产 生 , 人 们 仅 仅 是 通 过 手 势 、体 态 进 行 相 互 的 交 流 人 类 一 直 保 存着 这 种 特 别 的表 达 方 式 ,然 后演 变成 为舞 蹈 。 舞 蹈 就 是 通 过 神 态 、形 态等 方式 进 行 传 情 达 意 的一 种 艺 术 表 达 手 法 。“摆 手舞 ”作 为 土 家族 的传 统 文 化 活 动 ,它拥 有 独 特 的 风 格 特 征 。 根 据 土 家 族 人 们 的 生 产 、生 活 经 历 分 析 ,形 成 其 风 格 特 征 的原 因 有 以下 三 种 因素 : f一 )特定 的生活 地理 环境 与劳动 方 式 一 种 文 化 的 形 成 是 由其 固 定 条 件 造 就 。地 理 环 境 是 不可 或缺 的 生成 基 础 。首 先 .明确 人 类 是 大 自然 的产 物 。人们 的生 存 与 发展 受 到地 理 环境 的影 响 :然后 ,人类 的 生产 都是 取之于 大 自然 。因此 .人 类 的 活 动 与 文 化都 是在 大 自然 环 境 中进 行 的 。 土 家 族人 们 主 要 居 住 于 我 国湘 、鄂 、 渝 、黔 的交 界 区 域 ,属 于 中国 的西 南 地 区 , 是 中 原和 西南 交往 的重 要 交 通 要 道 。这 就 增 进 土 家 人 民 与其 他 少数 民族 频 繁 交 流 这 里 的 地理 环 境 多 为 崇 山峻 岭 .并 且 河 流 纵 横 这 就 决定 土 家族 文 化 既 有 山 地 文 化 特 质 又 有 农耕 文化 特 点 在 “摆 手 舞 ”中 .我们 可 以 观察 出 其 农 耕 文 化特 征 ,例 如 :种 棉 花 、插秧 、割 谷 、挖 土 、积 肥 等 动 作 。 这 些 舞蹈 动作 与 生 产 劳 动 活 动 有着 密 不可 分的 联 系 .这 不仅 是 土 家 族 人 民 生 活动 作 的总 结 .而 且 是 一 族 的 “摆 手 舞 ”中 , 我 们 既 可 以看 见平 原 的 农耕 。也 看 到 了高 山风 貌 的 劳 动 姿 态 。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土家族古老风俗的民间舞蹈,现主要流传于湖南湘西龙山、保靖、永顺等地。
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夜间表演。
摆手舞产生于土家族古老的祭祖仪式中,据清代八部大王庙残碑和县志记载推测,摆手舞已有近千年历史。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集歌、舞、乐、剧于一体,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迁徙、狩猎捕鱼、桑蚕绩织、刀耕火种、古代战事、神话传说、饮食起居等广泛而丰富的历史和社会生活内容。
其舞蹈内容以上述仪式程序结构而成。
土家族摆手舞舞姿大方粗犷,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边摆边跳等动作。
舞蹈场地一般在坪坝上。
舞蹈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大摆手祭祀族群众始祖,规模浩大,舞者逾千,观者过万;小摆手主要祭祀本姓祖先,规模较小。
其音乐包括声乐伴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声乐主要有起腔歌和摆手歌,乐器主要是鼓和锣,曲目往往根据舞蹈的内容及动作而一曲多变。
摆手舞的动作特点是顺拐、屈膝、颤动、下沉,表现风格雄健有力、自由豪迈。
土家族摆手舞对研究土家族历史、战争、宗教、迁徙、生产、生活、爱情、民俗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其中反映的战争内容体现了土家先民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
同时,摆手舞再现了土家族农耕生活的全过程,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热爱劳动、不畏艰险、热爱生活、顽强生存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了解和研究土家文化的重要材料。
1。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报告总结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报告总结
土家族摆手舞是中国土家族民间舞蹈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土家族摆手舞的研究,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1. 表演形式多样:土家族摆手舞的形式多样化,包括舞蹈动作、手势、音乐和服饰等元素的综合表演。
这种多样性使得土家族摆手舞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2. 舞蹈动作独特: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动作独特鲜明,常以手臂、腰部和脚步的动作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展示舞者的身体柔韧性和动感。
3. 文化内涵丰富:土家族摆手舞融合了土家族的历史、民族特色和传统价值观,传递了土家族的生活智慧、情感表达和对自然世界的理解。
它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社会功能突出:土家族摆手舞在土家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它是庆祝节日、纪念活动和家庭聚会等各种场合的重要表演形式,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身份认同感。
总之,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通过对其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土家族的文化遗产。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的舞蹈民俗之一,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舞蹈内涵。
通过对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进行研究,可以对土家族的舞蹈民俗和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
土家族摆手舞以摆手为主要的表演动作,通过动作配合音乐和歌曲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摆手舞的舞台布置一般为简单的山坡、草地等,舞者们以双手轻轻地摆动,身体自由舞蹈。
舞者摆手的姿势多样,既有展开双手,摆动手臂的动作,也有扭动腕部,甩动手指的动作。
这些动作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属于优美的舞蹈动作。
土家族摆手舞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土家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舞者们通过双手的摆动传递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的舞蹈动作流畅而优美,充满了向往和欢乐的情感。
摆手舞的舞者通常是村民和农民,他们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诠释了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还反映了土家族的文化特点和民俗习惯。
舞者们摆手的动作多以扇形、圆形为主,这与土家族的古老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舞蹈动作富有象征性,传递着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
舞者通过身体动作展示了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也让观众更加了解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还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舞者们的动作舞蹈时充满了欢快和活力,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精神。
舞者之间的互动也是摆手舞的重要特点,他们手拉手、肩并肩,在音乐中共同舞动。
这种身体动作表达了土家族人民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强调了集体精神和集体劳动的重要性。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与文化传承研究
摆手舞与土家族人民生活
01
宗教祭祀
摆手舞在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宗教祭祀功能,是土家族人
民祈求平安、丰收和幸福的重要仪式。
02节庆活动Fra bibliotek摆手舞在土家族人民的节庆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土家族的
社巴节、舍巴节等,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跳摆手舞欢庆佳节。
03
社交娱乐
摆手舞还是土家族人民社交娱乐的重要形式,通过跳摆手舞,人们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家族摆手 舞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诸多挑战,亟待进行深入的文化生态 研究和传承探索。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文化内涵、价值与传 承现状,探究其传承发展的途径和对策,为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 产做出贡献。
研究方法
摆手舞的文化生态环境
地理环境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环境主要分布在湘西和恩施地区,这些地区具有独特的山地环境 和河流环境,为摆手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
社会文化背景
土家族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族,摆手舞作为土家族重要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 ,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文化空间
摆手舞的文化空间主要包括摆手堂和摆手歌场,这些场所是摆手舞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 载体。
土家族摆手舞传承方式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摆手舞,需要不断地创新传承方式。例如,可以通过 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比赛和交流活动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学习摆 手舞。
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生态与传承的未来展望
加强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生态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需要加强对土家族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 这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等方式来实现。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土家族是一个在中国中部地区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其文化艺术活动中的摆手舞尤为精彩,是土家族传承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主要从舞蹈民俗学角度出发,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文化内涵、历史传承等方面,以期更好地了解土家族文化中摆手舞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土家族摆手舞可以追溯至唐朝,据传说当时在岷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区,曾发生一次战争,为了鼓舞士气,土家族的将军手持大刀,率先跳起了一支舞蹈,舞蹈中动作矫健,气势恢宏,极大地激发了士兵的斗志。
此后,这支舞蹈慢慢传承下来,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土家族摆手舞。
土家族摆手舞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舞动身体、摆动双臂和呼吸韵律等多种手段,表达了土家族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受到了土家族文化、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动作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是节奏有力,节奏感强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次是动作协调,动静相宜,既表达了土家族人的坚定与矫健,又表现出土家族独特的文化审美;最后是手势丰富,舞者通过双手、手指、手臂等多种姿态来表现情感、人物形象和生命力。
综合来看,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体现了土家族生活方式、民族特征和文化渊源,其舞蹈形式与文化内涵相互结合,达到了舞蹈艺术的高度统一和协调。
土家族摆手舞在文化方面也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在传统的土家族习俗中,摆手舞通常是用来祈福、迎神、祈祷等活动中进行演出的,其旨在表达生命的欢乐和美好,同时也体现了土家族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崇高情感。
此外,摆手舞在土家族中也有着很强的人文色彩,它不仅仅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表演形式,而且还是一种能够传承和弘扬现有传统文化的形式,是土家族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土家族摆手舞在历史传承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从唐朝开始到现在,土家族摆手舞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了。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报告总结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报告总结1. 引言土家族是中国的东南民系之一,其独特的文化与传统艺术备受瞩目。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传统艺术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家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土家族摆手舞进行研究,并总结其艺术特点、历史渊源以及对土家族社会的影响。
2. 摆手舞的历史渊源摆手舞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和宗教仪式,被土家族引入并逐渐发展成独特的舞蹈形式。
传统土家族的祭祀仪式中,摆手舞被认为是与神灵沟通的一种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摆手舞逐渐发展成为土家族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成为庆祝丰收、婚嫁、节日等场合的重要表演。
3. 摆手舞的艺术特点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点在于其独特的舞步和编排。
摆手舞的舞蹈姿势通常以手的动作为主,通过手臂的摆动、扭转和扇动等动作来表达舞者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舞者的身体配合手的动作,以优美的身姿和韵律感展示土家族的独特舞蹈风格。
摆手舞还注重舞蹈的动感与协调性,舞者会根据舞曲的节奏和音乐的变化来调整舞蹈的节奏与动作的快慢。
4. 摆手舞在土家族社会中的意义摆手舞不仅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土家族社会的许多意义和价值观。
首先,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舞蹈的形式传递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促进土家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其次,摆手舞在土家族社会中也扮演着社交活动的重要角色。
在土家族的聚会、婚礼等场合,摆手舞常常被用作表达祝福和喜庆的一种方式。
此外,摆手舞还被视为传递诚挚情感和交流沟通的形式,可以加强家族和社区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5. 摆手舞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政府联合相关社区和学术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开展摆手舞培训班和比赛等活动,培养年轻一代对摆手舞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建立相关的摆手舞档案库和学术研究机构,深入探讨摆手舞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同时,与其他地区的摆手舞保护组织和学者保持合作和交流,推动摆手舞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
非遗语境下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保护和传承研究
非遗语境下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保护和传承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
为了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要从历史溯源的角度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对土家族摆手舞的各个阶段的发展轨迹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它的起源、演变和变化过程。
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其本真性,以便在传承过程中能够准确地传达其传统内涵和艺术特色。
要从表演形式的角度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特点和技巧。
土家族摆手舞是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其舞蹈动作和技巧与土家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信仰密切相关。
通过对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动作、舞蹈动作和舞蹈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其本真性。
要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意义和价值。
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表达土家族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其本真性,使其成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要从传承方式的角度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方法和途径。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要依赖口头传统和亲身体验,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传承方式可能面临一定的困境。
需要寻找一种既能够保护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又能够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传承方式。
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土家族摆手舞的传统艺人进行适应性创新和现代化传承,同时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例如音视频录制、网络传播等,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和保护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它不仅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家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摆手舞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围绕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和文化内涵展开研究,深入挖掘其独特魅力,探讨其在土家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一、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和发展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
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土家族的劳动生活和宗教信仰。
在土家族的传统观念中,摆手舞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祭祀、祈福的方式,常常在重要的节日、祭祀活动中表演。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摆手舞逐渐成为土家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逐渐演变成一种富有特色的舞蹈艺术形式。
二、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1. 手部动作摆手舞的手部动作非常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舞动手指、手掌和手腕等。
手部动作灵巧而独特,通过不同的手势和动作表达出土家族人民的情感和心情。
在摆手舞中,手部动作常常与音乐节奏和情节相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舞蹈美感。
2. 身体动作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也非常丰富多样,主要包括腰部、臀部和腿部的各种动作。
在摆手舞中,舞者通常以挺胸、收腹、舒展腰肢的方式展现出自己的舞蹈魅力,整个舞蹈过程中,舞者的身体动作舒展优美,富有韵律感和力量感。
3. 舞步动作摆手舞的舞步动作非常特别,步法轻盈、优美,以慢、中、快三种速度变化。
在舞步动作中,舞者需要具备优秀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通过不断变换的舞步动作展现出舞蹈的魅力。
土家族摆手舞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艺术形式,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感恩的表达。
在舞蹈中,舞者常常通过手部动作和身体动作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体现了土家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摆手舞也是土家族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非遗语境下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保护和传承研究
非遗语境下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保护和传承研究土家族摆手舞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代表。
作为土家族的传统舞蹈之一,摆手舞在土家族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为了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保护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需要了解其历史背景和起源。
摆手舞起源于土家族的劳动和宗教活动,是土家族人民生活和风俗的一部分。
在研究中可以通过采访老一辈土家族人和查阅历史文献等方式,了解摆手舞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并准确掌握摆手舞的基本动作、舞蹈结构和节奏特点。
保护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需要关注其表演形态和艺术特色。
摆手舞以手臂和手掌的摆动为主要表演方式,既展现了土家族人民勤劳努力的精神,又传递了土家族文化和情感。
在研究中可以通过实地观摩和观看摆手舞比赛等方式,深入了解摆手舞的表演技巧和艺术表达,同时还需关注土家族的传统服饰、音乐和舞台布置等方面,以确保摆手舞的表演呈现真实和完整。
保护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需要重视传承工作。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保护本真性的关键因素。
在研究中可以调研土家族摆手舞传承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传统技艺的传授,建设相关的培训机构和传承基地,推动摆手舞在各级教育中的普及,组织摆手舞比赛和演出等活动,增强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力度。
保护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保护和宣传推广。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土家族摆手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和保护措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通过举办展览、演出和文化交流等活动,向社会大众传播土家族摆手舞的魅力,引起公众对本土文化保护的关注和参与。
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
需要加强学术研究、传承工作、法律法规保护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合作和努力,才能保护土家族摆手舞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确保其能够传承下去并为后代子孙所享受和传承。
非遗语境下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保护和传承研究
非遗语境下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保护和传承研究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非物质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土家族,摆手舞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土家族摆手舞在传承和保护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针对土家族摆手舞的本真性保护和传承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非遗语境下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摆手舞;保护;传承;非遗语境二、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内涵土家族摆手舞起源于中国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是土家族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
摆手舞是土家族妇女在农闲时节,或者在节庆、喜庆的场合中跳的一种表演性舞蹈。
摆手舞的舞姿婉转柔美,动作舒展大方,配合上节奏感强烈的音乐,给人以宁静、舒适、愉悦的感受。
摆手舞在形式上以手臂的摆动为主,整个舞蹈动作轻盈、大方,体现出土家族妇女悠闲自在、洒脱风情的特点。
摆手舞的基本动作主要包括手臂的上下摆动,手部的扭转和变化,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和艺术性。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感,还承载了土家族的古老传统和历史记忆。
在土家族文化中,摆手舞还具有祈福、祭祀、祈雨等宗教意义,是土家族传统习俗的重要表现形式。
土家族摆手舞不仅是舞蹈形式,更是土家族文化传统的载体和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现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融,土家族摆手舞在保护和传承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土家族摆手舞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面临困难。
年轻人普遍更加崇尚现代流行文化,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参与不足,导致摆手舞的传承面临断层。
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者面临着经济生活的压力,缺乏良好的传承条件。
由于地域限制和人口流动,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地域范围受到限制,不利于其在更广泛的社会语境下传播和发展。
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困境凸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国中部的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等地。
土家族的文化十分丰富多样,其中摆手舞是土家族民俗中一种重要的舞蹈形式。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在欢庆喜事、祭祀和娱乐活动中经常表演的一种舞蹈。
它是由全体舞者排成一列或多列,手臂与肩膀呈90度角并伸直,然后做出扭转、摆动等动作的舞蹈形式。
摆手舞的手部动作极为丰富,有举、托、推、拉、挤、捆、拿、划、扑等多种形态和动作。
这些手部动作的变化组合形成了各种花样,给观众带来视觉的享受。
摆手舞的身体动作也非常重要。
舞者们在舞蹈中的动作多为负重、扭转、弯曲、转身等形态,身体协同动作的变化给整个舞蹈增添了韵律感。
舞蹈的身体动作常常伴随着一些小跳跃、起立、跪坐、整列等变化,使整个舞蹈生动有趣。
摆手舞是土家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土家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它是土家族社会团结和互助意识的体现。
摆手舞通常是由全体人员参与,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体现了土家族人们互相关心、和睦团结的精神风貌。
摆手舞在形式上与土家族的农耕文化密切相关。
舞蹈者们的身体动作多为扭转和弯曲,模拟了农民耕作时身体的动态,体现了土家族对土地的依赖和对劳动的尊重。
摆手舞的手部动作的变化和多样性,源于土家族人民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受,也反映了土家族丰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能。
摆手舞的研究对于了解土家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土家族传统艺术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摆手舞的舞蹈动作、舞步形式、舞蹈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土家族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精神面貌。
研究可以对土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指导,帮助土家族人民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遗产。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与文化传承
中青年传承人
中青年传承人是摆手舞传 承的中坚力量,他们既有 丰富的舞蹈经验,又有较 强的创新和推广能力。
青少年传承人
青少年传承人是摆手舞未 来的希望,他们通过学习 和表演,将摆手舞的精髓 传承下去。
摆手舞的传承现状与挑战
传承现状
目前,摆手舞的传承情况总体良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和表演摆手舞。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摆手舞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文化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与 文化传承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历史 •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 •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传承 • 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与推广 • 土家族摆手舞的未来展望
01
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历史
摆手舞的起源
起源传说
摆手舞起源于土家族一个古老的 传说,相传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 “八部大神”而创。
摆手舞的动作和节奏与土家族人民的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 如狩猎、农耕、渔猎等,都成为了摆手舞的创作灵感来源。 这种舞蹈形式充分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摆手舞与土家族信仰
摆手舞是土家族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土 家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通过摆手舞,土家族人 民向神灵祈求丰收、平安和幸福。
品,促进文化交流。
国际传播与研究
推动摆手舞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 与研究,吸引更多国际学者和观
众关注这一独特的舞蹈文化。
摆手舞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摆手舞文化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演出 、教育培训等,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传统舞蹈形式之一,起源于中国湖北省的土家族地区。
这种舞蹈以独特的手臂摆动和身体舞动为特色,通常以欢快的音乐为伴奏,富有激情和活力。
土家族摆手舞的动作优美流畅,充满了土家族特有的文化和民俗元素,是土家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舞蹈,土家族人民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他们勤劳、朴实、热情的民族气质。
土家族摆手舞在土家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庆祝节日和喜庆场合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传承土家族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通过学习和传承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后人能够了解和感受到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文化对于传承和弘扬土家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的传统舞蹈艺术。
1.2 研究意义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土家族文化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推动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具体来说,研究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研究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家族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揭示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交往方式,从而增进对土家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研究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
土家族摆手舞作为土家族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土家族文化,推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
研究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还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特点和表现形式,可以为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指导,促进土家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2. 正文2.1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的起源与发展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是土家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土家族社会的生产生活中。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土家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其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特。
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舞蹈,它以舞者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出发,探讨其文化内涵及民俗学研究,以期对土家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舞蹈,舞蹈形式多样,有独舞、对舞和群舞等形式。
摆手舞是土家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它通常表现为手臂摆动、腿部舞蹈和身体转移等动作,动作简单明快,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土家族摆手舞的动作优美而有力,舞者在舞蹈中展现出土家族人的豪放与热情,同时也反映出土家族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动作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首先表现在手臂和手部的摆动上。
土家族人民手臂的动作舞蹈时多是弯曲的,这种动作既表现出舞者的灵活和力度,同时也反映出土家族人的勤劳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在腿部舞蹈上,土家族摆手舞的动作多是踢腿和转身等,这些动作既展现了舞者的力量和技巧,也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勇敢果敢和对生活的热爱。
土家族摆手舞的舞蹈动作中还融合了许多手部动作,如手指的摆动、握拳等,这些动作不仅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形式,同时也传达了土家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先的敬仰。
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民俗学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土家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也蕴含了对土家族祖先和自然的敬仰之情。
对土家族摆手舞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土家族的文化,促进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学者和爱好者投入到土家族摆手舞的研究中,共同挖掘这一民族文化的宝藏,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家摆手舞作文
土家摆手舞作文
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有专门跳摆手舞的“廊场”,土家人叫“摆手堂”。
摆手舞的舞蹈动作多是土家生产、生活、征战场面的再现。
有表现打猎生活的“赶野猪”、“托野鸡尾巴”、“岩鹰展翅”等;有表现农活的“挖土”、“撒种”、“种苞谷”等;有表现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打粑粑”、“擦背”等;有表现出征打仗的“开弓射箭”、“骑马挥刀”等。
摆手舞的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有来凤县的大部分区域和宣恩、鹤峰两线的小部分区域;在湘西自治州的有龙山、永顺两县的大部分区域和其邻县的小部分区域;在重庆市的有酉阳、黔江两县的小部分区域,形成了以酉水河为纽带的土家摆手文化圈。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展现了土家人的智慧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析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及传承意义论文
浅析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及传承意义论文浅析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及传承意义论文土家族是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一个讲究礼仪之风的民族。
长年久居山区,属于喀斯特地貌。
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偏远的山区养育了一个勤劳质朴文化底蕴丰富的土家儿女。
土家人民在又在长期的社会劳动生活中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民族民问艺术文化。
“摆手舞”是歌舞唱混合一体的综合艺术,也是土家族典型的代表性舞蹈,土家语叫“社巴日”流域非常广泛,内容形式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其起源于劳动,一个能歌擅舞的民族,已被列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因此需要我们更加探讨摆手舞的艺术特征。
一、摆手舞的动作内容摆手舞的在动作小仅仅独特少见,而且还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
大摆手主要的表演形式是渔猎舞和农事舞。
而小摆手的表演形式是军事舞和生活舞等四个方面。
渔猎舞是土家人民以打猎发展演变来为主的生活。
土家人民在打渔猎的时候创造以及模仿动物的动作的舞蹈艺术,动作小仅仅很夸张,而且还有诙谐等小少的特点,时而会引起全场哄哄大笑。
具有典型的代表动作:跳蛤蟆、赶猴子、犀牛望月、鲤鱼标滩、雄鹰展翅、空拳斗虎等。
渔猎舞充满了土家族对原始社会的热爱以及为了生存而渴望的追求。
显示土家人民有着顽强生存独立自主的精神。
农事舞是土家人民随着社会的发展小断提高劳动的成果和劳动技能,利用了劳动技能创造了农业舞蹈。
具体表现动作;挽棉花、撒种、插秧、挖土、摘苞谷、织布等。
这些动作易于被人们接受和理解,也反映了土家人民进入农业生活之后的状态,培养出了艰苦奋斗和热爱劳动的品格精神,显示出土家人民勤劳古朴互帮互助的生活。
军事舞是一种军纪战舞。
土家人经历了小少的战争,为了纪念土家英雄抵御外来的士兵侵犯进行了无所畏惧的战争,于是产生了军事舞蹈。
像湘西自治州龙山县表演的涉水、射箭、披甲队、炮仗队、登长竿等动作。
其披甲队的青年是身披五彩斑斓的“西兰卡普”。
军事舞充分地展现了土家人民敢于斗争的情绪和情感,犹如战士出征打仗。
摆手舞传承调研报告
摆手舞传承调研报告乾州古城摆手舞传承调研采访笔记图为:国家级土家摆手舞传承人张明光老先生(右一)正在舞台上表演摆手舞1、调查对象张明光,男,土家族,国家级土家摆手舞传承人,1938年出生,湘西龙山县人。
土家大摆手舞第25代传人,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前后收入、心理变化张明光老先生在非遗保护项目启动前在家务农,儿孙孝顺,家庭安康。
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后每年有8000元补助(后来调整为12000元),传承人的身份让他获得了社会价值和尊重,自己对于摆手舞的传承也多了一份责任与冀盼。
国家在资金方面的补助对于张老而言并不意味着生活的改善,其最大的改变是老人家有了更多的演出机会以及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的实践活动,这不仅能锻炼身体,让年近80岁的张老依旧神采奕奕,而且这种开放的社会交往方式给老人家的生活注入了一股活水,由于平时有不少的演出邀约、采访等社会活动需要联系,如今张老使用的是智能手机,并且还会和年轻人一样使用QQ等“时髦”科技。
3、传承人对非遗的态度和认识谈话间,张老表示非遗项目的实施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紧急的事情,就摆手舞来说,男女老少都爱跳,但是要跳好也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比如大摆手最难的部分,首先就是脚步的动作,张老还亲身示范起来,特别认真。
自从非遗项目启动以后,张老先后带了上千名学生,为大摆手舞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表示非遗传承是和时间赛跑,必须重视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
4、采访心得此次采访是一次非正式的,也是初次采访,虽然事前列了采访提纲,但在采访过程中还是根据谈话的进行做了适当的调整,限于时间和我自身对于大摆手舞的认识有限,以上三点是我所获得的基本信息。
另外在与其他组成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传承人对于自己所传承的项目被搬到舞台进行传承的方式颇有微词,所以我觉得非遗保护应该是区别对待的,现在出现的问题是统一模式的、粗糙的对待了。
首先我们应该区分不同性质的非遗项目,具体分析其特点,再去判断适合以何种方式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0・ - — —
是并没有确定一个 明确 的传承人 , 而知道摆手舞的老一辈人
2 . 加大资金投入 , 完善 开 发 设 施
亨章村是保靖 县土家族人民聚居村之 一, 并在 2 0 1 0年被 省 民委 、 省旅游 局评定 为全 省 3 9个 爹 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 2 0 1 3年 7 月 1 4日, 保靖县亨章特色民族村寨土家 山庄正式建 成, 用于保护该村土家族文化。 , 保存摆手舞的服饰器具 保靖 县政府 已在碗米 坡 中心完 小内建立 了土家族摆手 舞传习所 , 并于 2 0 1 1 年 6月正式投入使用 。 该传习所共有 三
摘
要: 少数 民族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是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体 系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少 数 民 族人 民智 慧 的 象征 , 少数 民
族非物质 文化遗产开发对于遗产保护与研 究少数民族的文化有 着重 大的意义。 以保靖县土家族摆手舞为例 , 从其旅游 开发现状及 开发过程 中存在 的问题入手 , 分析原 因提 出对策 , 来保护 、 传承与发展 少数 民族艺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 : 少数 民族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旅 游开发 ; 土家族摆手舞 中图分类号 : F 5 9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 2 0 1 4 ) 3 4 — 0 2 3 0 — 0 2
非物质文化是意识层面 的无形文化 , 把这种无形的文化 与少数 民族地 区的民族特色旅游相结合 , 通过旅游带动文化
经济 的发 展 , 改 善 少 数 民族 人 民的 生 活 现 状 , 拉动经济发展 ,
2 . 进入 了校园文化建设 中, 取得初步开发与保护效果
如今 , 在 保 靖 县 中小 学 中 已经 把 摆 手 舞 引 进 学 校 作 为校
摆手舞都成 为不可缺少 的舞蹈之一 。保 靖县 土家 族摆手舞 主要分布在迁 陵 、 拨茅 、 昂洞 、 龙溪 、 仙仁 、 大妥 、 涂乍 、 普戎 、
马王等乡镇。而保靖 县内土家族 聚居地区还存 有摆 手堂 、 调 年坪等遗址。
4 . 建立 了民俗村寨旅 游地 , 进行摆 手舞 的表演
园文化活动建设 的重要 部分 。在碗米坡 中心完小 、 保靖县迁
从而达到开发 与保护协调发展 , 是少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必经之路 。
一
陵小学 、 保靖复兴 中学 等学校 中 , 广大师 生都在大规模 地学
习摆手舞 。 在碗米坡中心完小 中更是把摆手舞以学生课 问操
的形 式开展起来 。这样 以师生共 同学 习跳摆手舞 的形式 , 把 摆手的形 式 、 动作 、 场面等传承了下来 , 取得 了初步 的开发与 保护传承效果 。
2 0 1 4年第 3 4期 总第 2 5 2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0N0M I C RES EARCH GUI DE
No . 3 4. 20l 4 Se fa l No . 25 2
少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 究
以保 靖 县 土 家族摆 手 舞 为例
向 秋 怡
( 吉首大学 商学院 , 湖南 吉首 4 1 6 0 0 0)
凌, 人前徒倒戈 , 故 世称之日 : 武王伐纣 , 前歌后舞也。” 土家
族摆手舞起源可追 溯到渔猎 时期 , 它最早是土家族人 民为祭 祀土司神 , 八部大王 的一种活动 , 表达 了土 家族人 民对神 明
的崇拜 。 渐 渐地 在生产 与生 活中演 变成土 家族 人 民生 活的 传统 习俗 , 无论在庆 贺胜利 、 祭祀祖 先或 团聚狂 欢 的时候 ,
层 ,传所习内建有 “ 摆 手堂” 、 “ 土家族摆手舞教学研究室 ” 、 “ 藏品展览室” 等与土家摆 手舞相关 的物 品与教学 、 传习、 展 示等基本设施 。藏品室收藏有“ 土家族摆手舞 ” 服装 4 0 0套 , 龙旗 8面 , 大鼓 5面 , 牛角号 6 支, 树皮号 8 支, 大锣 1 面。 传
存的场所 , 根据上一 辈人 的 口述 与经历所制作 与收集 的藏 品 服饰等展示了土家族的先人 的生活与服饰文化 , 对后世人 了 解与学习摆手舞提供 了方 向。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8 — 1 9
辈传承人 相继 故去 , 而年轻 的人们受多过 多的外物 的影 响 ,
演 团定期 表演土家族特 有的茅古斯舞 、 摆 手舞 、 挖土歌等传 统文化节 目, 可供游客观赏与体验 。
二、 保 靖 县土 家族摆 手舞 开发 中的 问题
1 . 后继 乏人 , 导 致 开发 与 传 承 困难
随着 时间的不断流 逝 , 年 龄的增长 , 知 晓摆 手舞 的老一
习所 的建立对 摆手舞表演 中所需 的器具与服饰等 提供 了保
、
保 靖县 土家族 摆 手舞开 发现状
保靖 县《 文 化艺术志》 中记载“ 据晋 人《 华 人 国志》 所载 : “ 周武 王伐 纣 , 实得 巴蜀之师 , 著乎 尚书。 巴师 勇锐 , 歌舞 以
3 . 收集资料 , 建有专 门档案管理
近年来保靖县政府领导及文化部门对当地少数民族非物 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重视越来越强, 使得摆手舞 的开发与 保护在政策法规上有了法律上 的政策保护。目前 , 在保靖县非 物质文化遗产中心, 已建立有关于摆手舞的相关档案信 息, 有了 专门的文字档案记载 。 这为摆手舞的延续提供 了法制 的保障。
没有人愿意接受与继承这些传统而古老 的文化 , 导致新 的传 承人无法找到 , 呈现出了一种青黄不接的局面。通过实地访 问发现 , 在保靖 县土家族摆 手舞 已经成 为 国家级 的遗产 , 但
作者简介 : 向秋怡( 1 9 8 8 一 ) , 女, 湖南保靖人 , 教 师, 硕 士研 究生, 从事少数 民族经济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