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手舞
2024年湘教版音乐三上《摆手舞》课件1
2024年湘教版音乐三上《摆手舞》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湘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快乐舞蹈》,具体内容为《摆手舞》。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掌握舞蹈的基本要领,培养音乐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手舞的起源和基本动作,激发他们对民族舞蹈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舞蹈表现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教学课件、舞蹈视频。
学具:舞蹈服装、手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摆手舞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特点和节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摆手舞的起源、基本动作和节奏,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基本要领。
3. 示范:教师示范摆手舞的基本动作,让学生跟随练习,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4. 实践: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实践情景,如参加民族舞蹈比赛,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舞蹈的魅力。
6.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摆手舞的组合动作,引导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7. 随堂练习:学生跟随音乐练习摆手舞组合动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摆手舞》2. 内容:舞蹈起源基本动作节奏特点动作要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习摆手舞组合动作,录制视频并至班级群。
2. 答案:学生按照课堂所学,完成组合动作,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舞蹈社团,深入学习民族舞蹈,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同时,了解其他民族舞蹈的特点,丰富自己的舞蹈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与示范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针对性训练3. 教学过程中的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的清晰与逻辑性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评价方式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与示范1. 动作名称和动作要领的对应关系,确保学生能准确理解每个动作的正确姿势。
土家族摆手舞的介绍
土家族摆手舞的介绍土家族摆手舞的介绍土家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两千年以前,他们就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他们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
主要分布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吉首、泸溪等县,以及湖北省恩施地区,与汉、苗等族杂居。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光辉灿烂的民族艺术文化,古老的“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摆手舞”,土家语叫“舍巴”,流行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摆手舞”流传广泛,名称不尽相同。
有叫“舍巴日”或“舍巴格资”,意思是甩手或玩摆手;有叫“舍巴”的,意思是摆手;有叫“舍巴骆驼”,意思是跳摆手;有叫“跳年”(汉语),名称虽多,但表演形式和内容基本相同。
每逢庆贺新年,纪念祖先或是团圆联欢中,土家族人民都要跳“摆手舞”。
“摆手舞”历史悠久,在永顺县城郊石壁上刻有一首古诗:“千秋铜柱壮边陲(注),旧姓流传十八司,相约新年同摆手,看风先到土王祠。
”另外,在过去“梯玛”(土家语领头人之意,是组织跳摆手舞的领头人)。
念诵的叙述土家族人民史诗《迁徙记》中,也有若干处提到摆手舞的。
如:“摆手的人们啊,咱们的萝卜无论是大的还是细的,都放到背篓里,摆手用的东西,全部放到背篓里。
”据了解土家族人民的这次迁徙约是五代前后的事了,这表明出现较完整的摆手舞的时间已有千余年了。
在《永顺府志》中,对当时的摆手舞活动曾有这样的记载:“各寨有摆手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止,夜间鸣锣击鼓,男女相聚,跳舞唱歌,名曰《摆手》,此俗犹存。
”每逢摆手时节,人们披着绚丽的被锦(被面),擎着数百幅乃至上千幅绣有龙凤,绘画着鸟兽的彩旗,同时木鼓声、锣钹声、上百枝鸟枪声、人们的欢笑声,汇成一派节日的喧闹声,震荡山谷。
成千上万的人聚在“八部庙”前的“摆手堂”,围成圆圈,男女相携,蹁跹进退,迈开粗壮健美的步伐,摆动着双手,可以一连跳上几昼夜。
《摆手舞》教案(5篇
编号:__________ 《摆手舞》教案(5篇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摆手舞》教案(5篇目录一、教学内容1.1 舞蹈背景介绍1.2 舞蹈动作教学1.3 舞蹈节奏教学1.4 舞蹈组合教学1.5 舞蹈表演教学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难点3.2 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4.2 学具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2 基本动作学习5.3 动作组合练习六、板书设计6.1 板书内容6.2 板书结构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7.2 作业要求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改进措施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舞蹈知识拓展9.2 舞蹈表演延伸活动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舞蹈背景介绍《摆手舞》起源于我国古代土家族民间,是一种自娱性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舞蹈通过摆动手臂、腿部动作以及丰富的表情,表现出土家族人民的热情和生活情趣。
1.2 舞蹈动作教学本节课将教授《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包括摆手、转体、跳跃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舞蹈动作要领。
《摆手舞》的节奏明快,富有弹性。
本节课将教授舞蹈的节奏,使学生能够跟上节奏,跳出舞蹈的精髓。
1.4 舞蹈组合教学将基本动作进行组合,形成完整的舞蹈片段。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舞蹈组合。
1.5 舞蹈表演教学教授学生如何将舞蹈动作和表情融合在一起,进行生动的表演。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摆手舞》的背景、动作和节奏,能够独立完成舞蹈组合。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和表演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摆手舞》,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难点《摆手舞》的动作组合和节奏的掌握。
【民族文化】土家族摆手舞的来历与意义
【民族文化】土家族摆手舞的来历与意义土家族摆手舞是一种祈求幸福、酬报祖先的舞蹈。
是最影响土家族的大型舞蹈,带有祭祀色彩。
它表现了土家族的神话,战争,生活等等。
摆手舞还需在摆手堂中举行。
可见在土家族文化中,这种舞蹈是极为重要的。
跟着我一起来看看摆手舞的来历与意义。
【民族文化】土家族摆手舞的来历与意义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
“摆手”有大小之分。
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
“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历时七、八天,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在“摆手堂”前举行。
“摆手堂”,在土王祠。
“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
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着浓厚的祖先崇拜痕迹。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读罢清朝土家诗人彭施铎的经典传世之作,令人不得不遥想当年鄂西、湘西、渝东一带盛极一时的土家歌舞之恢宏场面。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
是一种祈求幸福、酬报祖先的舞蹈。
它表现了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战争、神话传说等内容。
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起源于远古,盛行于明清。
土家人祭祀仪式毕,击大鼓,鸣大锣,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气势雄浑壮阔,动人心魄。
土家族舞蹈——摆手舞按其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小摆手”两种;按其舞蹈形式分为“单摆”、“双摆”、“回旋摆”等;按其举行的时间分为“正月堂”、“二月堂”、“三月堂”、“五月堂”、“六月堂”等。
摆手舞又分大摆手和小摆手。
大摆手活动规模庞大,以祭“八部大神”为主,表演人类起源、民族迁徙、抵御外患和农事活动等;小摆手活动规模较小,以祭祀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和各地土王为主,表演部分农事活动。
《摆手舞》教案
《摆手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的第四章《民族音乐》,具体为《摆手舞》。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摆手舞的起源、特点以及表演方式,并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手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水平。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对摆手舞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
难点:理解摆手舞的文化内涵,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表演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舞蹈道具(如手鼓、铃铛等)。
学具:舞蹈鞋、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精彩的摆手舞表演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教师示范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动作组合练习:将基本动作组合成小段舞蹈,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文化讲解:教师讲解摆手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学生做好笔记。
5. 实践演练:学生分组进行摆手舞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摆手舞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摆手舞: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基本动作表演技巧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摆手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答案:摆手舞起源于我国古代,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舞蹈。
它通过手部动作的摆动,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摆手舞融合了舞蹈、音乐、服饰等多种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请列举摆手舞的三个基本动作,并简述其意义。
答案:摆手舞的基本动作有:拍手、挥手、摆动。
拍手表示热情欢迎;挥手表示欢送;摆动表示欢乐的心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摆手舞,让学生了解了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摆手舞》教学设计
《摆手舞》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学习土家族的民间舞蹈——摆手舞。
摆手舞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舞蹈,它源于土家族的农耕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摆手舞的动作、节奏和舞姿,让学生感受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手舞的起源、特点和表演形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摆手舞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3. 通过学习摆手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摆手舞的基本动作、节奏和舞姿。
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和舞姿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舞蹈视频、图片、PPT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舞蹈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土家族摆手舞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摆手舞的魅力。
2. 图片展示:展示摆手舞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摆手舞的服饰、道具等特点。
3. 动作讲解:教师示范摆手舞的基本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4. 舞姿讲解:教师示范摆手舞的舞姿,讲解舞姿的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5. 节奏讲解:教师示范摆手舞的节奏,讲解节奏的规律,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6. 团队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摆手舞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摆手舞的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看更多关于摆手舞的视频,了解其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摆手舞:1. 起源与发展2. 动作特点3. 舞姿要求4. 节奏规律七、作业设计1. 观看更多关于摆手舞的视频,了解其文化内涵。
2. 绘制一幅摆手舞的图片,体现其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摆手舞,使学生了解了土家族的文化,培养了学生的舞蹈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摆手舞比赛或演出,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土家族摆手舞
土家族摆手舞
土家族摆手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摆手舞,土家语叫“舍巴”,它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集歌、舞、乐、剧于一体,表现土家人生产、生活和征战场面。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具有土家族民族特色、较能反映土家族古老风俗的民间舞蹈,现主要流传于湖南湘西龙山、保靖、永顺等地。
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夜间表演。
2006年5月20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申报的土家族摆手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摆手舞》教案(2)
《摆手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11课《摆手舞》。
本节课主要学习土家族的摆手舞,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摆手舞的历史、特点以及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舞蹈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手舞的历史、特点以及舞蹈动作,感受土家族民间舞蹈的风格。
2. 通过学习摆手舞,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摆手舞的基本动作,能够独立完成舞蹈。
难点:掌握摆手舞的节奏和舞蹈动作的连贯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音响、舞蹈视频、图片、乐谱。
学具:舞蹈动作图谱、乐谱。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土家族摆手舞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摆手舞的风格。
引导学生谈论摆手舞的特点,如舞蹈动作、节奏等。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摆手舞的历史、特点以及舞蹈动作。
展示摆手舞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舞蹈动作。
3. 舞蹈学习(10分钟)学习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包括原地摆手、走步摆手等。
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舞蹈的节奏和动作的连贯性。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摆手舞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六、板书设计摆手舞:1. 历史与特点2. 舞蹈动作3. 节奏与连贯性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摆手舞,并演示舞蹈动作。
答案:略2.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的民间舞蹈,分析其特点,下节课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摆手舞的兴趣较高,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学生对摆手舞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舞蹈学习环节,学生能够跟随音乐节奏完成基本动作。
但在动作的连贯性方面,部分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摆手舞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摆手舞》教案
《摆手舞》教案教学内容的设定: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音乐与舞蹈》教材第六章第二节,主题为《摆手舞》。
摆手舞是我国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摆手舞的基本动作、节奏和表演技巧。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手舞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基本舞蹈动作。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舞蹈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舞蹈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的掌握。
教学重点:摆手舞的文化内涵、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乐CD、教学视频、摆手舞道具(如花环、手帕等)。
学生准备:轻便的舞蹈鞋、适合运动的服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摆手舞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摆手舞的魅力,引导学生关注土家族的民间舞蹈文化。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摆手舞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讲解摆手舞的基本动作、节奏和表演技巧。
3. 实践教学(15分钟)(1)教师示范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学习。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摆手舞的经典动作组合,分析动作要领和节奏感。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动作组合,自主练习,教师进行点评。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摆手舞表演,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五、板书设计1. 《摆手舞》2. 内容:(1)摆手舞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摆手舞的基本动作、节奏。
(3)摆手舞表演技巧。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摆手舞动作组合练习。
2. 答案:参照课堂所学,完成作业。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民间舞蹈。
(2)组织学生参加摆手舞比赛或表演活动。
(3)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民间舞蹈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摆手舞》教案
《摆手舞》教案教案:《摆手舞》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七课《摆手舞》。
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了解摆手舞的起源、特点以及基本的舞蹈动作,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跳起摆手舞,体验舞蹈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摆手舞的起源和发展,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情感。
2. 学会摆手舞的基本动作,能够独立完成舞蹈。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摆手舞的舞蹈动作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摆手舞的文化内涵,学会基本的舞蹈动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舞蹈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摆手舞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摆手舞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摆手舞的起源、发展以及舞蹈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
3. 演示:教师示范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展示:每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摆手舞起源:土家族民间舞蹈特点:动作豪迈、热情基本动作:摆手、转身、跳跃等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笔记本记录下摆手舞的起源、特点和基本动作。
2. 观看摆手舞视频,跟随舞蹈节奏练习舞蹈动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习摆手舞的热情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舞蹈动作的准确性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舞蹈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舞蹈素养。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的舞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舞蹈动作的流畅性和准确性的教学难点1. 针对这一难点,教师需要耐心示范和讲解每一个舞蹈动作,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例如,在教授摆手动作时,教师可以分解动作,先让学生学会摆手,再结合转身和跳跃等动作,逐步形成完整的舞蹈动作。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与文化传承
中青年传承人
中青年传承人是摆手舞传 承的中坚力量,他们既有 丰富的舞蹈经验,又有较 强的创新和推广能力。
青少年传承人
青少年传承人是摆手舞未 来的希望,他们通过学习 和表演,将摆手舞的精髓 传承下去。
摆手舞的传承现状与挑战
传承现状
目前,摆手舞的传承情况总体良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和表演摆手舞。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摆手舞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文化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与 文化传承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历史 •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 • 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传承 • 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与推广 • 土家族摆手舞的未来展望
01
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历史
摆手舞的起源
起源传说
摆手舞起源于土家族一个古老的 传说,相传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 “八部大神”而创。
摆手舞的动作和节奏与土家族人民的劳动和生活息息相关, 如狩猎、农耕、渔猎等,都成为了摆手舞的创作灵感来源。 这种舞蹈形式充分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摆手舞与土家族信仰
摆手舞是土家族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土 家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通过摆手舞,土家族人 民向神灵祈求丰收、平安和幸福。
品,促进文化交流。
国际传播与研究
推动摆手舞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 与研究,吸引更多国际学者和观
众关注这一独特的舞蹈文化。
摆手舞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摆手舞文化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演出 、教育培训等,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3课(集体舞)《摆手舞》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3课(集体舞)《摆手舞》教案一. 教材分析《摆手舞》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集体舞。
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旋律欢快,节奏鲜明,易于学生学习和表演。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舞蹈动作。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和舞蹈的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之间的舞蹈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在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提高他们的舞蹈技能和表现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学会《摆手舞》的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3.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舞蹈技能。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摆手舞》的舞蹈动作。
2.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3.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2.讲解法:教师对舞蹈动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
3.互动法:学生之间进行舞蹈互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和舞蹈表演,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舞蹈动作的图片、视频和音乐素材。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舞蹈视频。
3.舞蹈道具:如手巾、花环等,用于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舞蹈房,便于学生进行舞蹈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民族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氛围。
然后简要介绍《摆手舞》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摆手舞》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的魅力。
同时,教师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分组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
2024年《摆手舞》教案(5篇
2024年《摆手舞》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舞蹈鉴赏与体验》教材第七章第二节,主题为“摆手舞”。
摆手舞是我国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摆手舞的历史背景、基本动作和组合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手舞的历史背景,感受土家族民间舞蹈的魅力。
2. 掌握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练习。
教学重点:摆手舞的历史背景、基本动作和舞蹈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投影仪、舞蹈把杆。
2. 学具:舞蹈服装、手绢、舞蹈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土家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摆手舞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1)教师示范摆手舞的基本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注意动作的规范和协调。
(3)分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动作质量。
3. 组合练习(15分钟)(1)教师将基本动作串联成组合,进行示范。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组合,注意动作的流畅性和表现力。
(3)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简单的摆手舞组合,让学生自主练习,提高舞蹈技能。
5. 情景表演(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摆手舞的历史背景2. 摆手舞的基本动作3. 摆手舞的组合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习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和组合,拍摄视频至学习平台。
2. 答案:视频文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土家族民间舞蹈,如:铜鼓舞、摆臀舞等。
(2)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舞蹈比赛,展示摆手舞的魅力。
(3)开展摆手舞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基本动作的学习与练习2. 组合练习的流畅性和表现力3. 情景表演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反馈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基本动作的学习与练习1. 教师示范:教师需以清晰、准确的方式示范每个动作,强调动作的起始位置、运动轨迹和结束姿势。
2024年湘教版音乐三上《摆手舞》课件1
2024年湘教版音乐三上《摆手舞》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湘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摆手舞》。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摆手舞,学习摆手舞的基本步伐和节奏,欣赏并学唱摆手舞歌曲《摆手舞跳起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摆手舞的基本步伐和节奏,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2. 通过学唱摆手舞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增进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摆手舞的基本步伐和节奏,歌曲《摆手舞跳起来》的学唱。
难点:摆手舞的节奏感和舞蹈表现力,歌曲中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摆手舞的起源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民族舞蹈文化。
2. 新课内容:(1)学习摆手舞基本步伐,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2)学习摆手舞节奏,教师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节奏。
(3)学唱歌曲《摆手舞跳起来》,教师分段教唱,学生跟唱。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摆手舞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现力。
4.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摆手舞跳起来》中的关键节奏和音准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摆手舞,教师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摆手舞基本步伐和节奏2. 歌曲《摆手舞跳起来》歌词及关键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人表演摆手舞,并教唱歌曲《摆手舞跳起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民族舞蹈,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摆手舞的基本步伐和节奏,提高音乐舞蹈表现力,进一步了解和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舞蹈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摆手舞的基本步伐和节奏的掌握。
2. 歌曲《摆手舞跳起来》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摆手舞表演。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摆手舞的基本步伐和节奏的掌握1. 确保学生正确掌握基本步伐。
《摆手舞》教案
《摆手舞》教案教案:《摆手舞》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章节为第四单元《民族音乐》,具体内容为《摆手舞》。
这首歌曲是一首具有土家族特色的民歌,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演唱歌曲《摆手舞》,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了解土家族的文化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
3. 通过学习《摆手舞》,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摆手舞》的节奏和旋律。
难点:歌曲中的方言词汇和土家族特色舞蹈动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投影仪、PPT、舞蹈道具(如手巾、扇子等)。
2. 学具:音乐教材、乐谱、舞蹈鞋、手巾、扇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段土家族的民间舞蹈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土家族的文化。
2. 歌曲学习:(1)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
(2)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讲解歌曲中的方言词汇。
(3)分组练习,加强歌曲的演唱效果。
3. 舞蹈教学:(1)讲解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和舞蹈节奏。
(2)分组练习,引导学生动手脚协调,注意舞蹈的韵律感。
(3)全班同学一起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自选一个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摆手舞》1. 歌曲节奏2. 歌曲旋律3. 舞蹈动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摆手舞》,并尝试跳一跳摆手舞。
2. 答案:能够正确演唱歌曲《摆手舞》,舞蹈动作基本掌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歌曲《摆手舞》的演唱和舞蹈动作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舞蹈韵律感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舞蹈动作的细节教学,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拓展延伸:邀请一位土家族的同学或老师,为学生讲解土家族的文化和民间艺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摆手舞幼儿园教案
摆手舞幼儿园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课《摆手舞》。
课文主要介绍了摆手舞的起源、动作和乐趣,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摆手舞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摆、手、舞”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味。
3. 了解摆手舞的起源、动作和乐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难点:对摆手舞文化内涵的理解,课文的情感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摆手舞视频资料。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播放摆手舞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摆手舞的韵律和乐趣。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大家对摆手舞有什么想法?”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组词。
如:“摆、手、舞”等。
3. 课文学习(10分钟)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摆手舞起源于哪里?它的动作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喜欢摆手舞?”4. 实践环节(5分钟)分组进行摆手舞动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摆手舞起源:古老传统动作:摆动手脚乐趣:欢快愉悦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2. 写一写生字词。
3. 搜集有关民族文化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摆手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参与度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对课文情感的把握。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民族文化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摆手舞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摆手舞的起源:了解摆手舞的历史背景和起源,知道它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舞蹈。
2. 摆手舞的动作:学习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包括摆动手脚等,让学生能够跟随音乐进行舞蹈。
3. 摆手舞的乐趣:通过学习摆手舞,让学生感受到舞蹈带来的快乐和愉悦,增强他们的舞蹈兴趣。
幼儿园体育摆手舞教案
幼儿园体育摆手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体育课程第四章“幼儿舞蹈”,具体为摆手舞。
摆手舞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幼儿舞蹈,它通过摆动手臂、转动身体等动作,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详细内容包括:基本步法的学习、手臂摆动的节奏感训练、集体舞蹈的配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摆手舞的基本步法和手臂摆动技巧,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使他们在舞蹈中能够准确地跟随音乐节奏。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臂摆动的节奏感和集体舞蹈的配合。
教学重点:摆手舞的基本步法和节奏感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乐播放器、舞蹈示范视频、拍子器。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条手绢,用于摆动手臂。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摆手舞示范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舞蹈动作。
2. 基本步法学习(10分钟):教师分解摆手舞的基本步法,逐步讲解并示范,让幼儿跟随练习。
3. 手臂摆动训练(10分钟):教师教幼儿用手绢摆动手臂,注意节奏感,并进行集体练习。
4. 节奏感训练(10分钟):教师使用拍子器,让幼儿跟随节奏摆动手臂,提高节奏感。
5. 集体舞蹈配合(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集体舞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摆手舞教学2. 内容:(1)基本步法(2)手臂摆动技巧(3)节奏感训练(4)集体舞蹈配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摆手舞,录制视频,下节课分享。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实际表现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亲子摆手舞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舞蹈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手臂摆动的节奏感和集体舞蹈的配合。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基本步法学习、手臂摆动训练、节奏感训练、集体舞蹈配合。
湘教版音乐三上《摆手舞》优质课件1
湘教版音乐三上《摆手舞》优质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摆手舞》。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摆手舞的起源与特点,学习演唱《摆手舞》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学习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摆手舞的起源,感受土家族音乐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演唱《摆手舞》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学习摆手舞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旋律的掌握;摆手舞动作的协调与表现力。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摆手舞》歌曲,掌握摆手舞的基本动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多媒体课件、黑板。
学具:音乐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摆手舞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摆手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1)学习歌曲《摆手舞》: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旋律。
(2)学习摆手舞的基本动作: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分组练习,互相纠正。
3. 实践环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编排一段摆手舞,进行展示。
4.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摆手舞》中的节奏变化,讲解摆手舞动作的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演唱和摆手舞动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摆手舞》2. 板书内容:(1)歌曲《摆手舞》歌词及节奏。
(2)摆手舞基本动作图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展示今天学习的摆手舞,并录制视频。
2. 答案:视频提交至班级群,教师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摆手舞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在节奏掌握和动作协调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民族舞蹈,拓宽音乐视野。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民族舞蹈比赛,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旋律的掌握。
摆手舞
摆手舞——土家族文化的核心第一节从“摆手”到“摆手舞”上文提及,摆手舞俗称“摆手”,“摆手”土家语叫“舍巴日”或“舍巴格痴”。
具体而言,“舍巴”意为“摆手”,“日”即“做”,土家语动宾倒置,汉语直译为“做摆手”。
尽管很多文献中,将土家族的摆手和摆手舞等同而语,但是在汉语中作为动作形式的“摆手”,和作为一种舞蹈艺术名称的“摆手舞”有着明显的区别。
同时,两者之间也有着鲜明的前后相继的关系。
1.摆手舞的基本动作源自“摆手”广义的“摆手”,是摆手舞的重要内容。
其中,土家族人热爱生活、勤劳乐观的性格,是摆手动作形成的重要因素。
据调查,土家族摆手舞摆手动作的基本要求是:下不过膝,上不过肩,身体下沉而微有颤抖。
原始摆手舞的动作主要包括八个部分,即左摆、右摆、左右摆、拜菩萨、岩鹰展翅、叫花子烤火、抖蚚蚤、螃蟹伸脚1。
还有民间考察搜集来的摆手动作包括:赶牛,拔秧,扯秧,洗秧,栽秧,褥草,割谷子,打谷子,搓谷子,挑谷子,放谷子等土家族人劳作的真实写照。
22.“摆手”演变为摆手舞的专门表述汉语中关于土家族摆手舞中的“摆手”,多出现在清代后期的文献中。
光绪四年(1878)续修刻本《龙山县志·风俗志》载:“土民祭土司神,有堂曰摆手堂,供土司神位,陈牲酸,至期即夕,群男女并入,酬毕,披五花被,锦帕裹首,击鼓鸣钮,舞蹈唱歌。
……歌时男女相携,翩跃进退,故谓之‘摆手’”。
乾隆二十八年(1763)刻本《永顺府志》载:“各寨有摆手堂,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止,夜间鸣锣击鼓,男女相聚,跳舞唱歌,名曰‘摆手’,此俗犹存。
”同治版《来凤县志》卷二十三录《湖广通志》载:“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树。
普舍者,华言风流也。
昔覃氏祖于东门关伐一异木,随流至那车,复生根而活……覃氏子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他姓往歌,花不复落……”3.从“摆手”动作发展到摆手舞尽管摆手舞的起源一直处于争论之中,但是,并不能否认摆手动作到摆手舞的发展与演变。
土家族是一个有民族语言而无民族文字的民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交界的酉水河流域,以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湖北恩施自治州的来凤、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为主要传承地。
摆手舞它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
小摆手,土家语叫“Sevbax (舍巴)”或“Sevbaxbax(舍巴巴)”。
大摆手,土家语称为Yevtixhhex(叶梯黑)。
它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
[1]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
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兽活动姿态。
包括“赶猴子”、“拖野鸡尾巴”、“犀牛望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个动作。
列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快速导航•1历史渊源•2流行区域•3活动规律•4表现形式•服饰道具•动律特点•舞蹈内容•表演方式•音乐乐器•5演奏打法•6非遗保护•非遗信息•传承价值•传承情况大事记光影集锦图册集锦花絮视频1 历史渊源土家族摆手舞源远流长。
据同治本《来凤县志》卷三十二转载《湖广通志》记载说:五代时,“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树,普舍者华言风流也。
昔覃氏祖于东门关伐一异木,随流至那车,复生根而活,四时开百种花。
覃氏子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
取而簪之。
他姓往歌,花不复落,尤为异也。
”这段文字,生动地记述了一千多年前,漫水土家人围着普舍树摆手的情景。
它是来凤土家族摆手舞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
一说摆手舞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
土家人尊敬祖先、热爱自己的领袖人物,为不忘祖先的功绩,便创造了纪念他们的摆手舞。
这在来凤等摆手舞流传区域仍保存着摆手祭祀的习俗,祭祀对象除个别地方祭八大神外,大部分祭土司王,如彭公爵主、田好汉、向老官人,这都是五代至宋朝时期土家族历史有名有姓的人物,“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来凤县河东乡中寨庙堡摆手堂碑刻,嘉庆五年(1800)]。
《蛮书校注》卷十载:“巴氏祭祖,击鼓而祭。
”以此认为摆手舞是土家人祭祀祖先的一种舞蹈。
二说由白虎舞、巴渝舞演变发展而来。
《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
前徒仰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
”专家考证,这武主伐纣的歌舞即巴渝舞,而白虎舞乃是巴渝舞的前身。
摆手舞“甩同边手”的特点是出于对“龙行虎步”的摩拟,其基本动作是表现白虎的。
又说杜佑《通典》所载巴渝舞曲中的“矛渝”、“弩渝”,与摆手舞中的“披甲”、“列队”、“拉弓射箭”等军事舞蹈如出一辙,故推断摆手舞与巴渝舞同源异支,当起源于周代。
三说起源于战争。
这在民间有多种传说,大体是说彭公爵主率部征战,为振奋军威,激励士气,遂令部下以歌舞诱惑敌人,或以摆手唱歌驱赶思乡之情。
战斗凯旋后,这种摆手舞就流传到了民间。
四说土家人生性喜爱唱歌跳舞,摆手舞纯粹是土家人自我娱乐的一种艺术活动。
五说是古代土家先民为了征服自然,抵抗外族入侵,便用一种“摆手”来健身壮骨,逐渐演变成后来的摆手舞。
六说恩施州鹤峰县铁炉坪宋代墓葬中,出土一陶缸的口沿上,塑有十二个舞佣,有的屈蹲,有的左右摇摆,有的舞动长衫大袖。
舞姿与现存的摆手舞的单摆、双摆、回旋摆、同边摆十分相似。
说明在宋代,土家的摆手舞已十分成熟,并且是群舞。
沿袭到清代,鄂西的《来凤县志》,湘西的《龙山县志》、《永顺县志》及文人诗词,都有对土家跳摆手舞的详细记录和实况描叙。
凡以上种种说法,都足以说明摆手舞的历史相当悠久,但又都不足以说明是它的真正起源。
我们从摆手舞的内容和特征上看,摆手舞应起源于劳动和社会实践。
这是古今中外的艺术共同遵从的规律。
[3]2 流行区域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流传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酉水流域及沅水流域一带,尤以酉水流域最为集中。
在重庆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湖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湖北来凤、恩施,贵州沿河、印江等地均有摆手舞活动的文献记载。
古代摆手舞主要服务于祭祀、祈祷活动,祭祀对象除八部大神外,大部分祭土司王,如彭公爵主、田好汉、向老官人等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带有显著的祭祀和祖先崇拜痕迹。
各地对摆手舞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湖南龙山一带叫做“社巴日”,保靖称之为“调年”,永顺又叫“社巴巴”,其民俗意义都是一致的- - 祈禳。
如今,在有“摆手舞之乡”之称的酉阳县和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地―――湘西自治州,摆手舞活动最为盛行。
[4]3 活动规律举行摆手活动的时间,有的地方在二、三月份或五、六月进行外,称为“三月堂”或“五月堂”,永定的土家族人则在农历“六月六”举行,但大部分地区均在正月初三至十七之间举行,且大多在夜晚。
短则三天,长则可达七天。
酉阳、龙山、保靖的土家族人在农历二月初七举行,称为“社巴日”。
摆手活动一般在“摆手堂”或“摆手坪”或“土王庙”举行。
凡百户之乡,皆建有摆手堂,有的还建有排楼、戏台等。
来凤舍米湖、大河,以及酉阳县等地现有摆手堂遗迹。
清乾隆二十八年编修的《永顺府志?风俗篇》载:“各寨有摆手堂,又名鬼堂,谓是已故土官阴司衙署。
每岁正月初三到十七日止,男女聚集,跳舞唱歌,名曰摆手,此俗犹存。
”清同治九年编修的《龙山县志》也记载说:“土民赛故土司神,旧有堂曰摆手堂,供土司某神位,陈牲醴,至期既夕,群男女并入。
酬毕,披五花被锦帕首,击鼓鸣钲,跳舞唱歌,竟数夕乃止。
其期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
歌时男女相携,翩跹进退,故谓之摆手。
”可见古时摆手舞是有相对固定的表演时间和场地的。
[5](湘西永顺芙蓉镇舍巴节的原生态摆手舞图册来源[6])4 表现形式服饰道具摆手舞活动是土家族人缅怀祖先、追忆民族迁徙的艰辛、再现田园生活的恬静的大型舞蹈史诗,其服装和道具也蕴含着本民族的文化元素。
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和道具将摆手堂装饰得隆重而热烈。
摆手场上插着许多幡旗,人们手举龙凤旗队(用红、兰、白、黄四色绸料制成) ,身披“西兰卡布”(花被面) ,捧着贴有“福”字的酒罐,担五谷、担猎物、端粑粑、挑团馓、提豆腐,手持齐眉棍、神刀、朝筒,扛着鸟枪、齐眉棍、梭镖等道具,吹起牛角、土号、唢呐,点响三眼铳,锣鼓喧天,歌声动地,男欢女乐,舞姿翩翩,气氛非常热烈。
正如一首土家族竹枝词描写的那样:“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
红灯万盏人千迭,一片缠绵摆手歌。
”[7]动律特点摆手舞其身体动作主要取材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战斗。
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等。
在长期发展变化,在各地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特点却是一致的,即顺拐、屈膝、颤动、下沉。
顺拐是摆手舞最主要的特征,即甩同边手,它要求手脚配合默契,动作一致,以身体的律动带动手的甩动,手的摆动幅度一般不超过双肩,摆动线条流畅、自然、大方;屈膝要求膝盖向下稍稍弯曲一下,上身摆正,脚掌用力,显得敦实、稳健;颤动是脚部与双臂略带小幅度抖动,给人一种有弹性和韧劲的感觉;下沉是指在伴奏重拍时身体有一种向下的感觉,动作沉稳而坚实。
这些扭、转、屈、蹲等动作组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的紧张、松弛交替转换与协调用力和上下肢的密切配合。
因此,摆手舞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较高。
[8](湖北来凤县土家摆手舞图册来源[9])舞蹈内容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
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兽活动姿态。
包括“赶猴子”、“拖野鸡尾巴”、“犀牛看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个动作。
农事舞。
主要表现土家人农事活动,有“挖土”、“撒种”、“纺棉花”、“砍火渣”、“烧灰积肥”、“织布”、“挽麻蛇”、“插秧”、“种包谷”等。
生活舞主要有“扫地”、“打蚊子”、“打粑粑”、“水牛打架”、“抖虼蚤”、“比脚”、“擦背”等十多种。
以前还有军前舞和酒会舞,现在其动作已经失传。
[10](湘西保靖的土家摆手舞图册来源[11])表演方式举行摆手活动时,人们扛着龙凤大旗,打着灯笼火把,吹起牛角号、唢呐、咚咚喹,点燃鞭炮,放起三眼铳;抬着牛头、粑粑、刀头(即大块的熟肉)、米酒等供品,浩浩荡荡涌进摆手堂。
先举行祭奠仪式,由一位有声看的土教师带领众人行过叩拜礼后,便在供奉的神像下面边跳边唱神歌。
唱的内容多是颂扬土王及祖先的恩德和业绩,表达土家人的无穷怀念之情。
还要象征性地恭请土王和祖先前来参加摆手盛会,与民同乐。
祭奠完毕,土教师则带领众人来到堂外的坪坝,在一棵挂满五颜六色小灯笼的大树下依次围绕,随着锣鼓的节奏起舞,“男女相携,蹁跹进退”。
摆手舞以打击乐伴奏,打击乐器有大鼓、大锣各一面。
牛皮大鼓一个,鼓槌一对,大锣一面,锣槌一根。
鼓的直径0.6-0.85米左右不等,高0.65-0.85米左右。
大锣直径0.65-0.85米不等,凹凸深度0.04米左右,鼓槌、锣槌视鼓锣大小相应配置。
演奏时,一人或两人在摆手堂中心击鼓叫锣以指挥全场。
常用的曲牌有单摆、双摆、磨鹰闪翅、撒种等。
节奏平稳,强弱分明,雄浑深沉。
摆手舞是歌舞浑然一体的综合艺术,其歌叫《摆手歌》。
但传说很早以前有摆手唱歌,现流传保存下来的摆手歌有两首,一首为摆手时穿唱的山歌《要吃饭就要挖土》,二首为《点兵歌》,歌词固然简单,但却透出了朴实的生活哲理和英雄崇拜的理念。
[12](石柱县举办的摆手舞大赛图册来源[13])音乐乐器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跳摆手舞也不例外。
摆手舞的音乐很有特色。
摆手舞进行时,由梯玛(土语意为巫师) ,用土家语演唱摆手歌(即舍巴歌) ,舞蹈者和观众合唱。
土家诗人彭勇行的《竹枝词》:“摆手堂前艳会多,姑娘联袂缓行歌。
咚咚鼓杂喃喃语,煞尾一声嗬也嗬。
”就是对这种一人领唱众人和唱场面的描绘。
这种唱腔多为喊腔,旋律性不强,但颇有声势,能表现强烈的欢乐情绪。
摆手舞的伴奏乐器比较简单,以锣和鼓为主,通过锣、鼓的节奏来控制舞蹈队形和动作的变化。
不同的舞蹈内容有不同的节奏。
表现战斗动作时,节奏高亢激越;表现追忆祖先动作时,节奏舒缓而庄重;表现生产劳动时,节奏快慢有致;表现生活时,节奏轻松活泼。
锣鼓声伴随着众人发出有节奏的“嗬也嗬”的和唱声,营造出一种刚劲而稳健、热烈又庄重的氛围。
[14]5 演奏打法摆手舞的打击伴奏乐器有大鼓和大锣各一面。
演奏时,一人或两人在摆手堂的中央击鼓鸣锣,以示指挥全场。
其节奏平稳,强弱分明,雄浑深沉。
具体打法如:单摆:||:点列列咚咚 | 点咚列咚点咚咚:||双摆:||:点咚 | 点咚 | 点咚乙咚 | 点咚:||回旋摆:||:点咚 | 点咚 | 点咚点咚 | 点咚乙咚 | 点咚 :||[15]6 非遗保护非遗信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项目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批次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称土家族摆手舞类别民间舞蹈序号120项目编号Ⅲ—17申报地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批准文号国发〔2006〕18号批准时间二○○六年五月二十日[16]传承价值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土家族在一段漫长的历史阶段里,社会生产发展的缩影和艺术性的表现,它的成长、发展伴随了土家族这一民族共同体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形成的全过程,是土家族民间文化的综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