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共4套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为了维护沙皇的封建统治,沙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教材通过讲述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改革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背景,理解改革的过程,感受改革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改革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改革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分析改革前后的社会变化,认识改革的影响。
4.教师讲解:穿插讲解改革过程中的历史背景、事件和影响,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图片:收集改革前后的社会图片,直观展示改革的影响。
4.视频:寻找相关改革过程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19世纪中期的俄国社会状况,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改革的过程。
教师穿插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总结讨论成果。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
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教材从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针对1861年改革这一历史事件,学生可能对其意义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次改革,加深对改革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这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对1861年改革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准备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激发学生对改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1861年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改革。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第 2 课俄国的改革知识与能力了解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观看《大国崛起》或《世界历史》等纪录片中关于俄国历史的片段,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搜集彼得一世的资料,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观察地图《15—18 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过程,理解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你知道右边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吗?2.彼得一世被称为“俄国之父” ,他的历史功绩主要有哪些?3.马克思评价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什么意思呢?提示:第一个“野蛮”指彼得一世改革的强硬手段和坚决态度以及对反对者的残酷无情。
第二个野蛮” 指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方面的相对落后。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措施和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导入新课2 教学过程,这里的两个“野蛮”分别代表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提示:4.读教材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1.读史料:材料展示:“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人教版 九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俄国的改革 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内容及意义;了解俄国近代化的历程、俄国的领土扩张、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性质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的掠夺,从而加深学生对改革的目的和性质的理解;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初步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体会改革是强国之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历史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彼得一世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影响。
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为什么普京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他作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本课我们将学习第2课俄国的改革(二)、讲授新课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的由来: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
(1)9世纪晚期,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被蒙古人征服。
(2)在反抗蒙古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崛起,15世纪晚期统一俄国。
(3)、16世纪初统一了俄国。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背景:(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2)、彼得一世即位后,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内容:(1)政治:①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2)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3)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4)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5)社会生活: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积极影响:(1)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沙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改革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改革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改革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来深入了解俄国改革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掌握亚历山大改革和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内容,认识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理解改革过程中的复杂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及其原因。
2.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改革特点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俄国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史料分析法:分析反映俄国改革的史料,深入了解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改革的意义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农奴制危机,社会矛盾尖锐,引出本课的课题《俄国的改革》。
2.呈现(10分钟)展示史料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农奴制危机的表现,如农民生活困苦、起义频发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历山大改革的主要内容,如解放农奴、推行地方自治等。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A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B都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都是为了解放农奴 D都是该国历史上重大转折
7.下列四国中,哪一个国家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D )
A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8、(2015·四川资阳·10)托洛斯基(1842年—1889年)出生于俄国农奴家庭,他的经历中可能出现的是(A)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3.总体目标: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对俄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4.能通过史料分析俄国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从内外因不同的角度做出判断(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5.能通过对比分析,认识俄国的两场改革在性质上的差异。(素养目标:历史解释)。
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课堂练习
1、(2015·河南省·1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D)
A.摆脱民族危机 B.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C.走资本主义道路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2. (2015·湖北荆门·13)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C)
A.市场问题B.资金问题C.劳动力问题D.原料问题
3、(2015·广东茂名·48)土地问题是各国革命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俄国农民通过赎买获得土地,中国农民通过土改获得耕地。”请问,俄国和中国的农民分别在什么事件中获得了土地?(AD)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视频内容,文字和图片材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 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俄国的改革》,主要介绍了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俄国农奴制改革这一课题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及其必然性。
2.改革的过程及特点。
3.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分享学习心得。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影响。
4.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俄国改革与其他国家改革的异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3.网络资源:查找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资料。
4.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农民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如农民起义、战争损失等,让学生了解改革的必然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改革的过程及特点,如解放农奴、土地分配等,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改革对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俄国历史上重要的改革——农奴制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改革的过程以及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材内容较为丰富,需要学生对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对于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存在一些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改革的原因和过程,并深入思考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改革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理解改革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改革的原因和过程的深入理解,改革对俄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方式,自主学习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史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改革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视频资料: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
3.史料资料: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4.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用于呈现教材内容和史料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社会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改革的发生。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俄国的改革》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为了摆脱危机,沙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本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这些改革措施的内容、特点及其影响,使他们认识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历史中的一些重要改革,如中国的戊戌变法、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他们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但对于俄国的改革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新的历史现象,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19世纪中期的社会危机,掌握农奴制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改革的认同感,使他们认识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 教学重难点1.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2.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改革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历史视频等方式,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名单。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历史图片和视频,为学生展示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危机,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农奴制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改革的具体措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改革措施的作用及其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改革的作用及其影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精品教案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2课俄国的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素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
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
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首都历时二百余年。
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
至今,圣彼得堡仍被视作俄罗斯的“北方之都”。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涅瓦河畔发表了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
在会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彼得大帝能成为普京总统“此生最佩服的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2提示:类别措施作用(由学生归纳)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有利于建立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实力政治上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效率,巩固了沙皇统治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促进了经济发展,扩大了农奴制的基础文教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提高了科教素质社会习俗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改变落后习俗和文明开化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俄国的改革》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二课,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改革: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和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学习这两次改革,学生可以了解到俄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改革对俄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等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改革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俄国的改革及相关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深。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俄国历史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以及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俄国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了解改革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曲折,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2.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3.改革过程中各阶层的态度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感知。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次改革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4.教学辅助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俄国历史的认识,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含反思)
第二课《俄国的改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
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4.读教材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1.材料展示“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3.展示图文材料材料展示:1698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第二课是“俄国的改革”,主要讲述的是沙皇在19世纪中期开始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农村改革、司法改革、文化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课本在教材末尾提出了几个问题,希望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全面进行的改革措施;②理解改革措施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和影响;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从文本中抓住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文本的阅读质量。
2、能力目标①学会总结、比较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现历史变革的规律;②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历史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并据此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判断;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如何从文本中抓住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文本的阅读质量。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变革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等方面。
三、教学过程1、预习导学(10分钟)点击阅读主要章节,并思考下列问题:1.1 为什么俄国需要进行改革?1.2 改革方向有哪些?在社会发展方面会带来哪些变化?1.3 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1.4 本节课需要注意哪些关键词汇?2、新课讲授(35分钟)2.1 课堂讲授在讲述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互动问答、讨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①开篇导入导入俄国老爷爷的故事,使学生能够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氛围中。
②主体分析1、农村改革:解放农奴,取消赋税,分配土地等改革措施;2、司法改革:着力改进法律制度,提高司法公正性,打击贪污腐败;3、文化改革:开办新学校,印刷新教材,传播新思想等方式来推广普及教育;③重点事件分析推荐精选一些精彩的历史事件,如《不列颠战役》,并通过对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进行详细解读,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
2.2 学生讨论(15分钟)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和讨论,发现情节性的内容,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俄国的改革》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丰富的史料和详细的论述,展示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及改革给俄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
本课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俄国历史的重要窗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本课内容,学生可能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和影响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运用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改革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改革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交织。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改革背景、过程和影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深入理解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改革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社会景象,引导学生了解改革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改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改革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史料,分析改革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精品教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行政体制;军事方面:创建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要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才能提拔;经济方面:鼓励兴办手工工场;社会文化方面: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5、作用师:通过彼得一世自上而下的改革之后,俄国的社会得到了怎样的发展?过渡: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这是否意味着俄国可以像西欧国家那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呢?二、农奴制改革1、原因通过四段材料结合图片、数据表、史料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农奴制的危机)提示: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对外——与英法在争夺巴儿干半岛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
2、时间、目的、内容师:阅读课本,找找这次农奴制改革的时间、改革者和主要内容有哪些?提示:通过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的目的是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主要内容:解放农奴(自由劳动力);“赎买”份地(对农奴的又一次掠夺)3、评价师:思考这场改革的性质,它对俄国历史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提示:积极: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改学生: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学生阅读课本学生阅读课本: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农奴制的法令。
学生阅读课本拓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之间的串连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让学第2课俄国的改革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
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
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首都历时二百余年。
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案
新课讲授一、彼得一世改革阅读课文第一框阅读课文第一框,根据自己的理解梳理知识点并在书中作出标记,再会答问题。
1、根据学生读课文对内容的理解教师讲述俄国的发展历程图示及文字说明东斯拉夫人---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伊凡四世继位称沙皇。
2、说出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列举归纳改革的内容教师引领分析其作用。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作用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世改革设疑:1861年改革措施内容是什么?改革内容如何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归纳:法令内容规定,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解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②农奴在获得解放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解释: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因此说1861年改革又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农民解放的实质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分析:从内容上看解放了农奴,给了他们自由,改善了他们生活,因此说这次改革具有进步性。
农奴虽然获得了自由,但是依然很贫困,因此还的依附地主。
所以说这次改革又具有局限性。
改革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改革的前提又是维护地主利益,改革又是由代表地主利益的沙皇实施的,这就是出现局限性的原因。
探究讨论:观点一:“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观点二: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
问题:你认为应当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发言:他们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
评价一件历史事件要看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客观影响,观点一强调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观点二强调农奴制改革的消极作用。
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过渡导入:我们该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点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优秀教案
《俄国的改革》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二、教学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归纳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列举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重点、难点)三、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俄国原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出现于9世纪。
近代俄国是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到19世纪中期,俄国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农奴制是如何废除的,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2.讲授新课(1)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内容;1861年改革的时间、人物、内容等基本史实师首先讲述俄国的发展历程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1)阅读教材,说出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时间。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目的:加强封建专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时间: 18世纪初【合作探究】1.(2)列举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概括其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表格梳理历史问题,直观明了。
影响:积极:促进了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
消极: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合作探究】2.(1)阅读教材,概括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教师总结。
内忧:●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外患: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合作探究】2.(2)列举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并分析概括其影响。
学生回答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师指出从这两条内容中得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师出示:1861年俄国改革成效,从而让学生分析影响。
人教版(新)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人教版(新)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俄国的改革(1)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这件事在俄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
工商业发展及其缓慢。
探究二: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改革内容、性质、意义、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教师讲解: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俄国闭塞落后;(荷兰在17世纪称霸海洋,英国在17世纪完成政治变革,牛顿对宇宙的认识带动科学的发展,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带领下17世纪中叶称为西欧首强,法国文化艺术繁荣,巴黎称为时尚中心)问题:17世纪末俄国落后有哪些表现:(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4)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
(100人之中识字的不超过三人)归纳:17世纪的沙皇俄国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欧国家,当荷、英等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
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却继续发展。
阻碍俄国的进步。
(1)背景: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的经济及其落后,而落后的根源是俄国盛行农奴制。
虽然17世纪俄国也开始出现了手工工场,但是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农奴的劳动积极性不高,所以工商业发展缓慢。
为了使俄国摆脱落后面貌,实现付过强兵,彼得一世决定向西方学习,全面推行改革。
(2)改革内容:政治方面: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强化沙皇的专制权力。
军事方面: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安功劳和才能选拔人才。
经济方面:他鼓励兴办公共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文化教育方面: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社会生活方面: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3)封建地主性质的改革(4)意义: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未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
【人教版】(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Word版)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第2课俄国的改革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
从此,俄国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
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首都历时二百余年。
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
至今,圣彼得堡仍被视作俄罗斯的“北方之都”。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涅瓦河畔发表了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
在会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彼得大帝能成为普京总统“此生最佩服的人”?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4.读教材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1.材料展示“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一、彼得一世改革1.沙皇的由来阅读教材P6第1自然段,结合下面图片了解沙皇俄国的由来。
小组回答: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统一了俄国。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这件事在俄国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此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
2.彼得一世改革(1689年)背景史料1当时,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下。
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农民因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
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族则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徭役制,把农民强制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
(1)阅读史料,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小组回答: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
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为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沙皇彼得一世决心全面改革。
内容史料2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1682—1725)。
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
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
史料3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
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
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根据材料及阅读教材方面改革的主要内容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军事创建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社会习俗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意义史料4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未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俄国的改革教案(共
4套新人教版)
第2课:俄国的改革
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授课教师
时间课题第2课:俄国的改革计划
学时
重难点【学习重点】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学习难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和影响
教学目标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背景。
识记和掌握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内容。
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异同点。
[
教法多媒体展示法、引导激趣法
学法表格归纳法
教学内容
及过程
【课前预习】
一、彼得一世改革
俄罗斯的起源: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在反抗
蒙古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终于统一了俄国。
沙皇俄国的由来: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
改革的背景:
沙皇的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改革的时间及目的:
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③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教: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
纸,推行文化教育;
⑤生活: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改革的作用或影响: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改革的局限性:
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改革后的扩张:
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二、废除农奴制
俄国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
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经济发展。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曾告诫贵族:“与其等待自下而上改革农奴制,不如自上而下改革它。
”
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是在何时由谁颁布的?
61年,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制改革包括哪些内容?
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场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也被称为1861年改革,它有什么积极影响?
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1861年改革有哪些不足或局限性?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通过内容的学习,你认为这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
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两次改革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改革的对内作用相似,都从不同方面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③改革的对外影响相似,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世纪晚期,俄国经济严重落后于西欧,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61年改革,是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为了保证农奴主的政权,延缓革命的到来,宣布废除农奴制;
②改革内容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1861年改革内容单一,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废除了农奴制;
③影响不同:
前者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增强了国力,推动俄国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后者虽然很不彻底,但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④改革的性质不同:
彼得一世改革属于地主阶级性质,1861年改革属于资产阶级性质。
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只有成功的改革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要点回顾】
一、俄国的起源:
世纪晚期-----基辅罗斯
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反抗蒙古统治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
世纪初------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
伊凡四世------沙皇俄国的历史从此开始
二、彼得一世改革
时间---18世纪初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生活
改革的作用或影响: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
改革后的扩张:打败瑞典,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营建新都:圣彼得堡
三、废除农奴制
时间:1861年
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根本目的: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
出钱赎买。
积极影响: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改革的不足或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课堂练习】
正式采用沙皇称号的是:伊凡四世
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盛行的制度:农奴制
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
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开始于:1861年
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教学反思17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而俄国却是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