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6.4平行word教案(2)

合集下载

6.4平行2

6.4平行2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 练习纸


下节课预习提纲
教 心
后 得
姓 课 教 目 教 重 教 难 教
名 题 学 标 学 点 学 点 法
朱 军 民
年 级 6.4 平行
七年级


数学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时
12、18 12、19 1
课时
1、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和画法,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掌握平行线的性 质,提高解题和说理论证能力。3、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 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的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平行线的性质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提高解题和说理论证能力 情景法、讲解法、练习法

一 次





二 次 备 课
一、情境引入 图形中的直线平行吗? 这些平行线看时为什么是不平行的呢? 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呢? 二、新授 1、 画一画, (1) 在图 1 中, P 为顶点画∠P ∠P 以 ( 为锐角) ∠P 的两边分别和∠1 的两边平行; ,使 在图 2 中,以点 P 为顶点画∠P(∠P 为钝角) , 使∠P 的两边分别和∠1 的两边平行; (2)量一量:∠1 和∠P 的度数,它们的数量关 系是_______ (3)猜一猜: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 的两边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_____ (4)做一做: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 个角的两边,且这个角是 25038',求另一个角的度 数。 2、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有_____ 解答:0,1,2,3 3、平面内四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有______ _ 解答:0,1,3,4,5,6 补充: 、在同一平面内的 n 条直线,最多可有 (1) ____个交点(用含 n 的代数式表示) 解答:1+2+3+…+(n-1)=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第一章:实数与代数1.1 有理数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其分类。

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

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

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有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解释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

2. 通过示例演示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

3. 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4.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解决问题。

1.2 代数表达式教学目标:理解代数表达式的意义及组成。

掌握代数表达式的运算规则。

能够运用代数表达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代数表达式的意义及组成。

代数表达式的运算规则。

代数表达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代数表达式的概念,解释代数表达式的意义及组成。

2. 通过示例演示代数表达式的运算规则。

3. 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代数表达式的运算规则。

4.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代数表达式解决问题。

第二章:几何基础2.1 点、线、面教学目标:理解点、线、面的定义及特性。

能够识别和描述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能够运用点、线、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点的定义及特性。

线的定义及特性。

面的定义及特性。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点的概念,解释点的定义及特性。

2. 引入线的概念,解释线的定义及特性。

3. 引入面的概念,解释面的定义及特性。

4. 讲解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如相交、平行、垂直等。

5. 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点、线、面的概念及位置关系。

2.2 角教学目标:理解角的定义及度量。

掌握角的分类及特性。

能够运用角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角的定义及度量。

角的分类及特性。

角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角的概念,解释角的定义及度量方法。

2. 讲解角的分类,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3. 讲解角的特性,如对顶角相等、同位角相等等。

4. 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角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11.2不等式的解集
11.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1.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1.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
11.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二章证明
12.1定义与命题
12.2证明
12.3互逆命题
八上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
1.1全等图形
1.2全等三角形
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二章轴对称图形
2.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2.2轴对称的性质
七上
七下
第一章 数学与我们同行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1.1生活数学
1.2活动思考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7.3图形的平移
7.4认识三角形
7.5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第二章有理数
第八章幂的运算
2.1正数与负数
2.2有理数与无理数
2.3数轴
2.4绝对值与相反数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6.4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
6.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
6.6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八下
第七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7.1普查与抽样调查
7.2统计图的选用
7.3频数和频率
7.4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第八章认识概率
8.1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
8.2可能性的大小
8.3频率与概率
第九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7.4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7.5解直角三角形
7.6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
第八章统计和概率的简单应用
8.1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
8.2货比三家
8.3统计分析帮你预测
8.4抽签方法合理吗?

七年级数学上册 6.4 平行(第1课时)教案 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6.4 平行(第1课时)教案 苏科版

6.4平行教学设计教材: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课题:平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①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过程目标:①体验平行线概念的探究过程;②经历画平行线的方法,了解平行线的性质;③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情感目标:①体会合作讨论交流的力量,感受成功的快乐;②感受“实践出真知”,体验动手操作与认知活动相结合的愉悦.学法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索,合作讨论、归纳、概括;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教法:牵线引导,关键处点拨教具:正方体框架,两根直的木条,三角板,投影仪教学思想:①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②渗透平移观念;③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重点:①探究平行线概念;②平行线画法难点:平行线概念的引入教学活动:教师活动一、创设情境,温故孕新生活中很多建筑由平行线或垂直线构成的,投影课本中P217图案,在下列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直线平行的实例,你能举例说明吗?这些图案中主要有什么特殊线条?既然平行线在图案中给我们美的享受,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索什么叫平行线以及如何画平行线.分析:一开始展示学生熟悉的图形(课本两幅画),接着用一句俗话提示学生要观察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引出师生的对话点.教学活动由此展开,并使学生在愉快中进入学习活动.板书:7.4平行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一)平行线同学们课前预习这一节后,了解这一节主要讲什么?1、同学们能否在一张纸上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一支笔作为另一条直线,随意移动笔,观察笔与已知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各种位置关系,分别叫做什么?(完成后一位同学用两根木条在黑板上演示给大家看)2、若作特别说明,我们只研究不重合的情形,则去掉重合这种情况,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用彩色粉笔将(3)重合去掉)3、若两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什么位置关系?板书:(留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学生活动学生主讲,答对给予掌声,答错帮助纠正.学生动口,创设师生“对话点”.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上台讲解,其他同学补充小组问用笔摆一摆,分类有三种:(1)相交 (2)平行(3)重合同学摆得不对,其他同学纠正.指名学生回答,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4、出示立方体框架,谁能指出立方体框架中哪些棱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呢?为什么?5、在刚刚留空之处用彩色粉笔填上“在同一平面内.”6、可以这样理解平行线呢?出示幻灯片:(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叫平行线.(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叫平行线.(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做平行线.(4)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7、那么理解平行线时,必须注意什么?8、自学课本后,你知道两条平行直线如何表示吗?如何用字母表示?板书: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分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利用学生身边的工具,动手摆一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多角度思维,判断平行概念的正误,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二)平行线画法1、我们知道什么叫平行线,那么用直尺和三角板或者一副三角板如何画一条直线2、大家发挥想象每一步骤用一个字概括出来.板书:一放、二靠、三推、四画分析:一波未平,一波未起,刚讨论结束,教师又提出了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小组竞争抢答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说些什么叫平行线.讨论、对照平行线定义,同学在小组内讨论辩析,推选一名学生讲解.小组讨论交流,竞争抢答.学生回答并动手写一写.小组讨论交流,推荐一名同学在投影仪上边演示边说自己小组如何作的.学生打开书218页.三、把握质疑,巧于思考出示幻灯片(图7-22)提问:(1)图中哪些道路与解放路平行?(2)经过人民广场,并且与解放路平行的道路有几条?(3)能否经过人民广场再修一条道路与解放路平行吗?让学生从实际生活感知(板书)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已知直线平行.书P218,动手完成做一做,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看看是否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行?同学们通过自己实际操作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真是实践出直知啊!我这里有两句话,看看是否正确,看投影幕:(1)过一点可以而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书籍直线平行;(2)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分析:刚平息的课堂,教师通过几个问题,又把学生的口味调出来了,课堂又活起来了,学生先动口,后动手,体现了教学的针对性、活动性、开发性、合作性,创造了一个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问题的学习氛围.四、灵活运用,体验成功1、练习书P218-219 1、22、有一处两岸平行的河岸(AB∥CD),分别在两岸修两条平行的公路a、b,请你设计一个最简单易行的方案.分析: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的应用能力,启迪学生的探索灵感,又考试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用所学知识解决了问题,起到前呼后应的学生观察图完成(1)、(2)并用自己的生活实际议一议(3)在书上完成做一做.讨论并辩析.学生自我展示作用.五、学生小结,形成结构1、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2、你学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还是学生小结好,这样体现本节课的“会学、会用、难忘”之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体系.六、推荐作业书第219页1、第220页3七、板书设计7、4平行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2、平行线的画法:一放、二靠、三推、四画.(1)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画无数条.(2)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总评:整个教学设计把学生已有学生和所学的知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的角度成为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体现了人人学会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落实了“学生积极参与就是成功”的这一新课程理念.。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一、第一章:数的认识1.1 数字与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0到10的数字读写法。

(2) 让学生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概念及运用。

教学重点:数字的读写法,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难点:加减乘除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1) 数字读写:让学生通过数字卡片认识0到10的数字,并能够正确读写。

(2) 运算概念:讲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

(3) 运算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2 分数与小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定义及转换。

(2) 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分数和小数的定义,转换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和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分数和小数的相关教具。

教学过程:(1) 分数定义:讲解分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2) 小数定义:讲解小数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小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精确部分。

(3) 转换方法:讲解分数和小数的转换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进行转换。

(4) 实际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第二章:几何图形2.1 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平面图形的名称及特征。

(2) 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基本平面图形的名称及特征,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面积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平面图形的模型,计算工具。

教学过程:(1) 图形名称: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掌握基本平面图形的名称。

(2) 图形特征:讲解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让学生理解不同图形的区别。

(3) 面积计算:讲解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2 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立体图形的名称及特征。

(2) 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基本立体图形的名称及特征,体积计算方法。

七年级数学平行教案2

七年级数学平行教案2

七年级数学平行教案2课题名称: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掌握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b.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如同位角、内错角等;c.能够运用平行线性质求解相关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a.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c.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2.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1.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2.板书: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平行线的性质;3.彩色草图、直尺、量角器;4.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提问:什么是平行线?是否认识平行线的特点和性质?2.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平行线的定义,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Step 2 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条件(15分钟)1.示范法:通过板书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共同探讨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2.引导学生总结: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什么?Step 3 引入平行线的性质(10分钟)1.板书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并举例说明每个性质。

2.学生讲解:请一名学生讲解同位角和内错角的概念和性质。

Step 4 运用平行线性质解题(25分钟)1.通过彩色草图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相关几何问题。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讨论并解答问题。

3.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指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Step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提问:两条平行线的同位角相等是否可以反过来成立?引导学生总结同位角的性质。

2.展示同位角的其他性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Step 6 课堂检测与作业布置(5分钟)1.随堂检测:出示一些简单的选择题,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篇一:苏教版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苏教版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教师:xxx 学生:xxx日期: 2011年 12月24日星期: 六12345【篇二: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全册集体备课】 1.1生活数学主要内容:1.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图形的观察,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图形信息,了解数学是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工具。

教学过程:1.引入(1)结合课本p4—p6图片,感受我们生活在在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2)同学们谈谈小学学习数学的体会,并举例说说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2.例题分析:例1、数字与生活(1)展示车票,分析车票中的数字及其作用(2)身份证号码提供给我们很多信息,如320106************ (3)商品的条形码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例2、图形与生活(1)自行车车轮(2)奥林匹克五环旗,2008北京申奥标志,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3)上海世博会会标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课本p7试一试3小结:课堂练习:1.猜猜看:数字虽小却在百万之上(打一数字)2,4,6,8,10(打一成语)从严判刑(打一数学名词)2.2008年9月1日是星期一,那么2009年元旦是星期.3.某粮店出售的三种品牌的面粉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0.1)kg、(25?0.2)kg、(25?0.3)kg的字样,从中任意拿出两袋,它们的质量最多相差.4.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4分钟)、整理床(3分钟)、洗脸梳头(5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完成这些工作共需 49分钟,你认为最合理安排应是多少分钟?5.光明中学初一有6个班,采用淘汰制进行篮球比赛,问共需进行多少场比赛?若采用单循环制呢?若采用主客场制单循环赛制呢?1.2活动思考主要内容:1.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2.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想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活动一: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按P8的方法折叠、裁剪、展开,你会得到什么图形?试说明理由.活动二:按下图方式,用火柴棒搭三角形??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根;活动三:观察月历(1)月历中右上角2?2方框中的四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任意一个这样的方框都存在这样的规律吗?(2)月历中中间3?3方框中的9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小明一家外出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你能说出小明几号回家?2、例题分析:例1.观察下列已有式子的特点,在内填入恰当的数:?1+2+3+?+2006+2007+2008+2007+2006+?+3+2+1=例2、将一些数排列成下表:试探索:(1)第10行第2列的数是多少?(2)81所在的行和列分别是多少?(3)100所在的行和列分别是多少?3、小结课堂练习:1、在上填上适当的数:(1)2,4,6,,10,?(2)1,12,123,1234,,123456,? (3)1,3,6,,15,21,? (4)1,1,2,3,5,,13,21,?2、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如图,可得到一条折痕(图中虚线),连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三次后,可以得到7条折痕;那么连续对折四次后,可以得到条折痕;连续对折五次后,可以得到条折痕.第1次对折第2次对折第3次对折第2题图第3题图 3、把一个长为9、宽为4的长方形分成两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4、按下图方式摆放餐桌和椅子:???(1)1张餐桌可坐6人,2张餐桌可坐人;(22.1 比0小的数(1)主要内容:正负数的概念,区分正负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1.引入:①我们知道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那么吐鲁番盆地的最低处海拔高度比海平面低155米该如何表示呢?②结合课本p12四幅图片,说出图中所给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2.新授:正负数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负数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既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增加与收入与对于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其中一个量为正,则另一个就为负.4.例题讲解:例1:指出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9,1,3?4.5,998,?9,10练一练:请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9,?6,2,58.7,2002,1?,3?4.2正数集合负数集合例2:填空(1)如果向北行走8km记作+8km,那么向南行走5km记作;(2)如果运进粮食3t记作+3t,则-4t表示;(3)如果节约了-20千瓦,实际上是;(4)如果负一场得-1分,实际上是.【篇三: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1生活数学一、教学目标及教材重难点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字的观察和思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1.1生活数学1.2活动思考第二章有理数2.1正数与负数2.2有理数与无理数2.3数轴2.4绝对值与相反数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6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2.7有理数的乘方2.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代数式3.1字母表示3.2代数式3.3代数式的值3.4合并同类项3.5去括号3.6整式的加减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4.1从问题到方程4.2解一元一次方程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5.1丰富的图形世界5.2图形的运动5.3展开与折叠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第六章平面图形认识(一)6.1线段、射线、直线6.2角6.3余角、补角、对顶角6.4平行6.5垂直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图形认识(二)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图形的平移7.4认识三角形7.5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第八章幂的运算8.1同底数幂的乘法8.2幂的乘法与积的乘法8.3同底数幂的除法第九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9.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9.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9.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9.4乘法公式9.5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1二元一次方程10.2二元一次方程组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3三元一次方程组10.5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11.1生活中的不等式11.2不等式的解集11.3不等式的性质11.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1.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11.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二章证明12.1定义与命题12.2证明12.3互命题第一章全等三角形1.1全等图形1.2全等三角形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二章轴对称图形2.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2.2轴对称的性质2.3设计轴对称图形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第三章勾股定理3.1勾股定理3.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第四章实数4.1平方根4.2立方根4.3实数4.4近似数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5.1物体位置的确定5.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六章一次函数6.1函数6.2一次函数6.3一次函数的图形6.4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6.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6.6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八年级下册第七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7.1普查与抽样调查7.2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7.3频数和频率7.4频数分布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第八章认识概率8.1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8.2可能性的大小8.3频率和概率第九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9.1图形的旋转9.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9.3平行四边形9.4矩形、菱形、正方形9.5三角形的中位线第十章分式10.1分式10.2分式的基本性质10.3分式的加减10.4分式的乘除10.5分式的方程第十一章反比例函数11.1反比例函数1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1.3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第十二章二次根式12.1二次根式12.2二次根式的乘除12.3二次根式的加减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1一元二次方程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1.4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第二章对称图形-圆2.1圆2.2圆的对称性2.3确定圆的条件2.4圆周角2.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三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3.1平均数3.2中位数和众数3.3用计算器求平均数3.4方差3.5用计算器求方差第四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4.1等可能性4.2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4.3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九年级下册第五章二次函数5.1二次函数5.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5.3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5.4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5.5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第六章图形相似6.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6.2黄金分割6.3相似图形6.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6.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6图形的位似6.7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7.1正切7.2正弦、余弦7.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7.4由三角函数求锐角7.5解直角三角形7.6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第八章统计和概率的简单应用8.1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8.2货比三家8.3统计分析帮你做预测8.4抽签方法合理吗8.5概率帮你做估计8.6收取多少保险费合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2023年秋学期苏科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一、学情分析本学期由我担任七年级(1)班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本班共44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1人。

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底子薄弱,缺乏上进心,厌学情绪严重。

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计算题准确率低。

图形题目看不懂。

对一些定义和性质不理解。

知识应用能力差。

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及时练习巩固、不主动思考探究,课后不主动巩固拓展。

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抓习惯、规则意识培养,采用“分层”教学,狠抓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及时监督作业高质量完成,注重创新设计教学活动,成功激发学趣,养成爱好数学、会学数学的好习惯、好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本册教学内容包括:我们与数学同行、有理数、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走进图形世界、平面图形的认识(一)、总复习,共7章。

第1章:我们与数学同行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趣,引领学生进入数学世界,了解数学,爱上数学,树立能学会数学的信心,体会人类社会生活离不开数学,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思考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2章:有理数掌握正数与负数的意义、概念和应用,掌握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并会区分,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概念和应用,掌握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减法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其混合运算,通过数学活动:算“24”等激发学趣,培养思维能力。

第3章:代数式会用字母表示数,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会求代数式的值,会合并同类项、去括号,能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能通过数学活动:月历中数学拓展数学知识面,发展思维能力。

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理解方程的意义、概念,会求方程的解,掌握并会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移项,会解需要去括号、需要去分母的方程,了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会用表格、线形示意图、线形示意图和表格共同、圆形示意图、柱状示意图等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中发展思维和培养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应用能力。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1.1生活数学 1.2活动思考第二章有理数2.1比0小的数 2.2数轴 2.3绝对值与相反数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2.6有理数的乘方 2.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3.1字母表示数 3.2代数式 3.3代数式的值 3.4合并同类项 3.5去括号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4.1从问题到方程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4.3用方程解决问题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5.1丰富的图形世界 5.2图形的变化 5.3展开与折叠 5.4从三个方向看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1线段、射线、直线 6.2角 6.3余角、补角、对顶角 6.4平行 6.5垂直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7.3图形的平移7.4认识三角形 7.5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八章幂的运算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9.1单项式乘单项式 9.2单项式乘多项式 9.3多项式乘多项式9.4乘法公式 9.5因式分解(一) 9.6因式分解(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1二元一次方程 10.2二元一次方程组 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12.1普查与抽样调查 12.2统计图的选用 12.3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第十三章感受概率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轴对称图形1.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2轴对称的性质 1.3设计轴对称图案1.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1.6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1勾股定理 2.2神秘的数组 2.3平方根 2.4立方根 2.5实数2.6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2.7勾股定理的应用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3.1图形的旋转 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3.3设计中心对称图案3.4平行四边形 3.5矩形、菱形、正方形 3.6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4.1数量的变化 4.2位置的变化 4.3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五章一次函数5.1函数 5.2一次函数 5.3一次函数的图象 5.4一次函数的应用5.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6.1平均数 6.2中位数与众数 6.3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7.1生活中的不等式 7.2不等式的解集 7.3不等式的性质7.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7.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7.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第八章分式8.1分式 8.2分式的基本性质 8.3分式的加减 8.4分式的乘除 8.5分式方程第九章反比例函数9.1反比例函数 9.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9.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十章图形的相似10.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10.2黄金分割 10.3相似图形10.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0.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0.6图形的位似10.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第十一章图形与证明(一)11.1你的判断对吗 11.2说理 11.3证明 11.4 互逆命题第十二章认识概率整章复习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5中位线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2.1极差 2.2方差与标准差 2.3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第三章二次根式3.1二次根式 3.2二次根式的乘除 3.3二次根式的加减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4.1一元二次方程 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5.1圆 5.2圆的对称性 5.3圆周角 5.4确定圆的条件 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5.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5.7正多边形与圆 5.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5.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九年级下册第六章二次函数6.1二次函数 6.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6.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6.4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7.1正切 7.2正弦、余弦 7.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7.4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7.5解直角三角形 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8.1货比三家 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9.1抽签方法合理吗 9.2概率帮你做估计 9.3保险公司怎样才能不亏本。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第一章:数的认识1.1 整数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 学会整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整数的概念及分类。

2. 整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规则。

3. 练习题。

1.2 分数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2. 学会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分数的运算规则。

3. 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4. 练习题。

1.3 小数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运算方法。

2. 学会小数的换算和比较大小。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小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小数的运算规则。

3. 小数的换算和比较大小。

4. 练习题。

第二章:代数式2.1 代数式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掌握代数式的运算方法。

2. 学会代数式的化简和求值。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代数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代数式的运算规则。

3. 代数式的化简和求值。

4. 练习题。

2.2 方程教学目标:1. 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

2.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练习题。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教案第六章:几何基础6.1 点、线、面的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2. 学会点、线、面的表示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1. 点、线、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点、线、面的关系。

3. 练习题。

6.2 直线和角的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的性质,掌握直线的表示方法。

2. 学会角的分类和角的度量。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直线的性质及表示方法。

2. 角的分类和角的度量。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平行课件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平行课件


a
(1)经过点A画直线 a 与直线 l 平行;
l
(2)经过点B画直线 b 与直线 l 平行. (3)直线a与直线b平行吗?这说明了什么?
平行线性质的推论:
·B
b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试一试:
见课本166页:
如图, D是线段AB的中点.
(1)过点D画直线DE∥BC,交AC于点E,画直线DF∥AC,交BC于点F;
那么想一想,用怎样的符号来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呢?
“平行” 用符号“∥”表示.
D
如图, 直线AB和CD是平行线,
C
B
记作AB∥CD,
A
读作 “直线AB平行于CD”.
想一想: 怎样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你能归纳出这种画平行线
的方法的步骤吗?
b
一放、
二靠、
a
三推、
四画.
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些道路与建设路平行?
A D′
A′
C B
C′ B′
练一练
判断对错:
( ×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 × )2.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 √ )3.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 × )4.在同一平面内用 “=”、 “≠”很形象地表示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见课本167页: 2
2.如图, P是∠AOB外一点.
(1)过点P画直线PC∥OA,交OB于点C;
(2)过点P画直线PD∥OB,交OA的反向延长线于点D;
(3)量出∠AOB 、∠PCO、∠PDO 、∠CPD的度数.
你有什么发现?
B P· C·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1.1生活数学 1.2活动思考第二章有理数2.1比0小的数 2.2数轴 2.3绝对值与相反数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2.6有理数的乘方 2.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3.1字母表示数 3.2代数式 3.3代数式的值 3.4合并同类项 3.5去括号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4.1从问题到方程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4.3用方程解决问题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5.1丰富的图形世界 5.2图形的变化 5.3展开与折叠 5.4从三个方向看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1线段、射线、直线 6.2角 6.3余角、补角、对顶角 6.4平行 6.5垂直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图形的平移7.4认识三角形7.5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八章幂的运算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9.1单项式乘单项式9.2单项式乘多项式9.3多项式乘多项式9.4乘法公式9.5因式分解(一)9.6因式分解(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1二元一次方程10.2二元一次方程组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12.1普查与抽样调查12.2统计图的选用12.3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第十三章感受概率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轴对称图形1.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2轴对称的性质 1.3设计轴对称图案1.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1.6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1勾股定理 2.2神秘的数组 2.3平方根 2.4立方根 2.5实数2.6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2.7勾股定理的应用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3.1图形的旋转 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3.3设计中心对称图案3.4平行四边形 3.5矩形、菱形、正方形 3.6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4.1数量的变化 4.2位置的变化 4.3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五章一次函数5.1函数 5.2一次函数 5.3一次函数的图象 5.4一次函数的应用5.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6.1平均数 6.2中位数与众数 6.3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7.1生活中的不等式7.2不等式的解集7.3不等式的性质7.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7.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7.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第八章分式8.1分式8.2分式的基本性质8.3分式的加减8.4分式的乘除8.5分式方程第九章反比例函数9.1反比例函数9.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9.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十章图形的相似10.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10.2黄金分割10.3相似图形10.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0.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0.6图形的位似10.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第十一章图形与证明(一)11.1你的判断对吗11.2说理11.3证明11.4 互逆命题第十二章认识概率整章复习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5中位线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2.1极差 2.2方差与标准差 2.3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第三章二次根式3.1二次根式 3.2二次根式的乘除 3.3二次根式的加减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4.1一元二次方程 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5.1圆 5.2圆的对称性 5.3圆周角 5.4确定圆的条件 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5.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5.7正多边形与圆 5.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5.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九年级下册第六章二次函数6.1二次函数 6.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6.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6.4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7.1正切7.2正弦、余弦7.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7.4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7.5解直角三角形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8.1货比三家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9.1抽签方法合理吗9.2概率帮你做估计9.3保险公司怎样才能不亏本。

《从三个方向看》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苏教版

《从三个方向看》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苏教版

§5.4 从三个方向看(第1课时)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七年级学生2.学科:苏科版初中数学3.课题:从三个方向看4.课时:第1课时5.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内容,教师准备几何体模型、课件、查询百度网站收集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开展空间观念,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个视图,体会物体三个视图的合理性与现实意义;3.会画一些简单物体的三个视图,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4.渗透图形的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转换,开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2.难点:能画一些简单物体的三个视图。

四、教学内容1.本课为苏科版七年级上册5.4 从三个方向看〔第1课时〕,2.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了解三视图的有关概念,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物体的三视图3.内容分析:本节课使学生能够了解三视图的有关概念、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并能够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在小学四年级学生学过从三个方向看一些几何组合体,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知识的延续,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拟抽象也难以理解的,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又会经常接触到有关三视图的内容。

如何识别三视图,如何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学生学会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加深对三视图的了解,对今后参加社会生活有极其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丰富的图形世界,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图形,处处有数学。

情境1:比萨斜塔的图片:.baidu /view/74a642a6f524ccbff12184bb.html中的第二张幻灯片,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两幅图片的倾斜度给人的感觉不一样?设计意图:创设引人入胜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 平行》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并在操作活动中探索、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3.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探索新知、合作学习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经历动手实践——讨论交流——归纳新知的探索过程;
2.掌握平行线的画法、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
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 1.请你欣赏下列图片,看看图片中哪些线是互相平行的?比一比谁发现得既多又快. 2.我们知道,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直线平行的实例,你能举例说明吗?
新课导学:
1.平行线的定义和表示:
请同学们在白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并与前后左右的同学比较,并思考两条直线的位置有几种情况?
哪位同学能给平行线下个定义?
在数学中,我们常用符号来表示一些关系,例如“=”、“≠”就很形象地表示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那么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符号来表示直线的平行关系呢?
2.平行线的画法:
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了画平行线,回顾一下用直尺和三角板或者一副三角板如何画两条平行直线的?
学生先在白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经过讨论,总结得出: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两种:平行或相交.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用米尺当作另一条直线,通过“旋转米尺”演示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且只有两种情况(重合除外).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学生表达有困难时,教师给予点拨)
教师强调定义中的三个要点:(1)在同一平面内;(2)不相交,即没有公共点;(3)两条直线,而不是线段或射线.并举例说明线段或射线没有公共点时不一定平行和在同一平面的条件.
学生自告奋勇到黑板上展示自己想出来的符号,然后大家评判最合适的一个:“∥”记作AB∥CD,读作: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
已知:直线a和直线外的点A,求作:过点A作直线b,使b∥a.
(学生自己尝试,教师巡视辅导,然后由比较优秀的学生上黑板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画平行线的步骤,并归纳每步的关键字:
一:将三角板的一边放在已知直线上;
二:把直尺靠在三角板的另一边上;
三:推动三角扳,使三角板的一边过点A;
四:沿三角板的边,经过点A画直线b.
板书:一放、二靠、三推、四画.
3.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议一议:
观察地图并思考:
(1)图中哪些道路与建设路平行?利用前面学习的方法加以检验;
(2)经过人民广场,并且与建设路平行的道路有几条?经过青年广场呢?
(3)可以经过人民广场再修一条道路与建设路平行吗?
观察地图,并讨论问题,然后由学生口答,再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有关性质:(教师板书)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由问题(1)、(2)、(3)得出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做一做:
如图,已知点A、B是直线l外的两点,
(1)经过点A画直线a与直线l平行,这样的直线能画几条?
(2)经过点B画直线b与直线l平行,这样的直线能画几条?
(3)通过作图,说明了什么?
A
l
B
试一试
如图,D是AB的中点.
(1)过点D画直线DE∥BC,
交AC于点E,画直线DF∥AC,交BC于点F;
(2)在所画图中,线段AE与EC、线段BF与F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用刻度尺或圆规检验你的结论.
数学实验室
(1)方格纸中怎样检验平行线?
(2)方格纸中怎样画平行线?
(做在书上,学生讨论在方格纸中画平行线的方法).练一练:P167(做在书上).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P168习题A:1、2、B: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