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课中的开发和应用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中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高中美术校本课程中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关键词:高中美术;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应用挖掘实践中的各种美术资源,可以是历史的遗迹,也可以是文化的遗存和各种民间美术特色即相关资源等,利用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人文以及民间美术资源,为当前国内的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研发与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中可以看到,其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国内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校本课程教学质量,还可以增强形象性、生活化以及直观性,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地区色彩,对丰富美术课程内容、教学形式,以及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创造性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线的美术教师而言,有效开发和应用美术课程教学资源,尽力弥补传统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乡土资源之优势,意义重大而深远。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属于本民族和区域独特文化艺术形式的学习,还可以有效地满足当前国内学生学习知识的实用性、多样性和多元化需求,这将成为当前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美术新课标落实过程中,主要是凭借着地方民间及乡土美术资源优势的有效应用,在高中美术校本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进行摸索和尝试。
一、依托当地优越地理条件,开发乡土美术资源宁夏回族自治区自身自然环境、文化底蕴非常的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质,为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探索、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对于我们学校而言,有非常多的回族学生,他们本身受过优秀民族文化以及民族艺术的熏陶,可最大限度地发挥乡土课程资源之优势。
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有着很多优越便利的条件,随处都可见到浓郁的回族风情的建筑园林街道和市景,宁夏博物馆的开放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看到了很多回族的精美手工艺品和绘画、书法作品。
让原本不了解回族历史文化的回汉族学生开始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了认识和了解。
由此,我开发了源于回族民间刺绣传统的刺绣校本课,开设适量的刺绣课程,以此来继承、发扬该民族民间艺术技能和文化,经过了解得知学生中有会刺绣的,还有些回族学生的家人会刺绣,把这些学生和家长请来在校本课上传授民族刺绣技巧。
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的美术教学不仅要贴近学生生活,还要求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利用现有的地域文化等资源进行学习。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去研究探讨如何开发和使用这些美术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
标签:开发;利用;美术;教学资源随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不断拓展,美术课程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延伸到课外校外,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因此,教师不能再一味地照本宣科,也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广开思路,发挥校内外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资源。
美术新课标给美术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有一个很大的自主空间。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改进、变化、更新,课程资源也在改变。
例如,现今中小学美术教材中融造型与设计的内容、电脑绘画知识的再完善,以及其他各种不同材料的运用,无不体现着这种思想。
只要是能够调动起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易于接受的,且又能达到课程内容要求的,都是可以值得我们去尝试的。
因此,课程资源更应不断地贴近学生生活,拉近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绝不能把学生局限在书本之中,而应走出课堂,在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即使是一片树叶、一颗石子,对于实现课程目标以及发展学生感受美和表达美都很有帮助。
所以,加强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再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成为必要。
一、校内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在的中小学大多绿化面积较广,花草树木郁郁葱葱。
如能善加利用,这些都是美术教学的绝好资源,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校种植的这些花草树木的生长方向、形状、色彩的变化等仔细观察,通过写生或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接着,根据不同课堂内容的具体要求,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观察、讨论、合作、欣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这些记录下来的花草树木进行再加工,以设计、素描、国画、装饰画等各种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
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精品课题成果汇报)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概况课题名称: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类别: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D/2006/02/267 课题主持人:严抒勤课题核心组成员:陈铁梅、周宏、王爱春、袁兴程、研究周期:2006年至2008年结题时间:2008年12月30日公开出版的主要成果:1.《悠悠乡土情—南通地方美术文化寻绎》江苏美术出版社2.《打开一扇窗—案例分析与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3.《南通地方美术文化寻绎图库》(光盘)江苏音像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4.《打开一扇窗—案例分析与研究》(光盘)江苏音像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1.“悠悠乡土情:南通地方美术文化概述”《江苏学校美术教育》07.第1期2.“只为那浓浓乡土情”《美术之友》中国美术出版总社2009年笫五期3.“试论美术乡土教材的开发”《教学与管理》2010年笫四期4.“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刍议”《上海教育科研》2010.7.总笫276期5.“浅议乡土美术教材的编写”《教学与管理》2011年笫八期二、课题研究的主体内容(一)研究的目标:在一个旧时代的衰退与一个新时代的交替之中,新的审美准则形成时难以避免时间产生的落差,移风易俗的极端化使得民俗中有积极倾向的乡土文化遭遇冷落,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感情的衰减。
因此,注重激发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文化的认同感、培养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情怀,珍视本地区优秀文化遗产的热情,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的遗存,并将其拓展为可资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是非常适时与必要的。
“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就是以南通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现状调查研究为出发点,以新的课程观下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转变为理论依据,以挖掘南通富有特色的民间美术文化经典个案为抓手,对南通的地方美术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梳理,进而研究其历史价值、美术文化价值以及教育价值。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资源文化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资源文化。
(一)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及综合探究能力.《美术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做出界定,即“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认为“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美术文化涉及的门类很多,这就需要美术老师结合其他的科,模糊学科门类之间的界限,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很愉快的很自然的情况下接受相关学科的知识。
在我们的身边,会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有的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流失,有的正在被我们重新认识和保护。
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关注传统文化,尤其是本身就具有很多审美价值的文化遗存,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去感受、理解、欣赏,用美术手段来记录、表现。
例如:我在上《悠悠北山街》这一课中,由于北山街是在杭州,很多学生可能去过西湖,但没有真正欣赏过北山街,因此对于课文中的许多地方都不知道,对于它的历史也不是很了解。
由于条件时间限制,不可能带学生去杭州北山街一一目睹其建筑。
因此,整节课的安排是学生观察图片,交流其历史建筑物的特色,教师对一些历史建筑物进行讲解。
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认识了解,培养学生关注、尊重、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
原先的作业设计是用速写及绘画的表现手法,画画北山街的景物,我选择学生结合刚才欣赏过的作品表现技法,表现家乡的景,我们的家乡龙游也有许多的美景,溪口也有老街,,更重要的是它蕴涵的文化。
带学生走出校门去校园附近的老街走走,感受身边的文化,再尝试着去画画.在本课中,我将地方文化巧妙地与课本内容结合在一起,联系生活实际,师生共同挖掘身边的美术文化。
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在美术课堂教学时,选择合适的课题、恰当的切入点突出地方文化色彩,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学习美术,参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美术课程的实况分析与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美术课程的实况分析与建议》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美术课程的现状分析•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美术课程的建议与对策•案例分析与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美术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美术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民族精神,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增强文化传承与保护意识VS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将其融入初中美术课程,可以拓展和丰富课程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艺术和工艺,如剪纸、泥塑、刺绣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丰富美术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和认知的重要阶段。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美术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接触到传统文化和艺术,从而培养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热爱。
通过学习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和责任感。
培养初中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初中美术课程的现状分析课程设置目前,初中美术课程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相对较少,缺乏系统的课程设置。
内容安排在内容安排上,往往只涉及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美术教育中地方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美术教育中地方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近年来,地方文化资源因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而备受重视。
在美术教育中,对于地方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乡土文化,同时可以提高其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本文将着重探讨美术教育中地方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地方文化资源的价值和意义地方文化资源不仅是地方文化的代表,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记忆。
通过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还可以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文化遗产。
另外,地方文化资源的艺术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也不容忽视。
在美术教育中,地方文化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的素材,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关注并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
二、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在美术教育中,地方文化资源的应用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可延伸至艺术活动、比赛和社会实践等方面。
具体应用包括:1. 课堂教学:在美术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引导学生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当地的文化特色。
例如,让学生以当地的景观、人物或民俗为主题进行作品创作,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表现学生对于当地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 艺术活动:举办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活动,如美术展览、手工制作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培养其艺术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3. 比赛和竞赛:组织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比赛和竞赛,如绘画比赛、作文比赛等,可以通过竞争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其创作水平和比赛经验。
4. 社会实践: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邀请当地的艺术家、文化专家和民俗学者为学生提供文化解说和创作指导,加深学生对于当地文化的认识。
三、地方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问题,例如,资源不足、利用效果不佳、缺乏资源整合和协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合理规划和整合资源: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策略,将区域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文化品牌。
湖湘传统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运斥——湘西土家织锦中的纹样造型
上对 织锦 的造 型特点进行 总结: 所 有纹样 的造 型都是 由水平 线 、
垂直 线和呈 同一斜度 的直 线组成 的简单几何形 ; 重视对象特 征的 整体 形象 即表现 正面形或侧 面影 ; 利用象征 手法表达情感 , 重情
的合理 、 轻形 的合理 。第三 , 在 整体地 了解土 家织锦纹样 的形 式
了创新 的教 学方法 , 旨在通过 美术教 学培养学生对湖湘传统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意识 。
关键 词 : 湘 西 土 家 织锦 美 术校 本 课 程 实验研 究
一
( 2 ) 想
第一 , 在 讨论 的基础 上 , 引 导学 生重
、
课题 实验 背景
新观察 不 同织锦纹样的特征 、 构造 、 组合 ,
特 点之 后 , 提 出“ 为什么会有 这样 的造型特 点” 的问题 , 引导学 生 进一步思考土家织锦纹样 背后 的文化 内涵, 并通过讨论揭 示出土
化, 解决现行教 育体 系承模 式来拯救 、 保 护和发展传统 的民族文化成 为每 一名教 育领域 的研 究者不可推 卸的使命和 责任。文章 以湖 南第 一师范附小 一 堂校本美 术造型表 现课—— 《 湘西土家 织锦 中的纹 样造型》 为例
纬” 的织造手法创 作出的美 丽纹样堪称 民族工艺美术中的奇 葩。
四、 教 学反 思及总 结
1 . 注重 教学的延伸 , 使 兴趣转化为情感态度 学 习方 式的单一化会 把学 习活动变成为 沉重 、 枯燥 、 单调乏
味 的 事 。 在 教 学过 程 中, 虽 然学 生对 教 学 趣 , 但 是 他 们
三、 教 学设计
1 . 教 学 目标
【
【 1 . 认知与体验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谈美术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历史性转变。
1999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意味着“课程领导”概念的转变和“课程开发方式”的转型。
课程改革第六个目标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这些规定都说明了我国课程实行三级课程体系、开设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津市部分区县教研室及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编写促进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所以美术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成为美术教学的重点,在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探索和实践。
一、天津市美术学科课程资源不足的现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普及,以及课程理念的更新和“美术”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不断扩展,美术课程不仅仅指课堂教学,还延伸到课外、校外,所以美术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天津市课程改革由开始实验到全面铺开已四年,其中美术学科课程改革中,认识到教学资源不足是一个比较紧切的问题,城区学校社会文化资源较丰富但自然资源较匮乏,农村地区的学校自然资源较丰富美术课程资源不足是个严重的问题。
教学资源的不足直接影响到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己成为教师在实施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你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你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中心小学林晓丽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美术教师不仅仅是要完成学校的美术教学,还要是当地美术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一线教师,以家乡自然资源为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既可以就地取材,节约美术材料上的开支,又可以培养学生有效开发、利用家乡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还可以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
怎样在美术教学中是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我十年来的美术教学中,一直在努力探索与实践,适当利用本地本校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补充美术课中的不足。
家乡的自然资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但往往不被我们重视和利用。
当我们将身边的自然资源运用到乡土美术创作中时,当一件件富有创意、漂亮的有着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同学们才发出由衷的惊叹,“哇!原来这些都是宝啊!”在探索中有次我无意中发现校门口有一条小渠,每次附近农田灌水时都冲来一些沙子,沉淀在渠底,而且这些沉淀的沙子也几乎没有多少土,这不就是制作沙画的好材料吗?于是就和学生采集制做沙画的材料,通过采沙、筛沙、染沙、晒沙的分工和合作,彩沙制造出来了,也就有了我校的另一个有特色的,乡土气息浓厚的美术校本课程—沙画。
还利用农村秋收玉米后废弃的玉米皮来进行小手工艺品的编制,材料简单易寻,制作方便,创意无限。
还有的学生通过和心灵手巧的邻居学习的草编技术,会随手利用手边可得到的枝条、草茎编制有实用价值的筐子、草篮;还会随手编制鸟笼,玩具等。
有这样特长的学生,又被美术小组请来当老师,把草编技艺传授给其他同学。
农村中有幸保存下来的祠堂、神庙、村堡、里弄、牌楼,乃至生产工具、生活器用,都保持着地方民俗文化的特色,像民居陈设、服饰、玩具、直至图案装饰等,都是不错的美术资源,。
小学美术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探究 (3)
小学美术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探究导论美术是一门以视觉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美术既可以满足他们对于美的欣赏和认识的需求,同时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审美能力等重要能力。
作为美术教育的未来,师生们需要不断发掘和探索小学美术的特色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其发展和进步。
本文旨在探究小学美术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该研究涉及了从资源的调研、整合,到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各个环节。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第一部分,介绍小学美术特色资源的概念和意义;第二部分,深入剖析小学美术特色资源应用的关键环节;第三部分,结合实例阐述小学美术特色资源的具体应用;第四部分,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和策略。
第一部分小学美术特色资源概念和意义1.小学美术特色资源的定义小学美术特色资源是指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和教学目标而精心策划、整合的、蕴含了地域、民族、环境等特色元素的、体现时代特点的多样化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些资源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多元文化的认知与体验。
2.小学美术特色资源的意义(1)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
小学美术特色资源在传达审美意识、提升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能够让学生从身边日常生活中汲取美的营养,在学习中感受到美的魅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和素养。
(2)增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特色资源的应用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美、欣赏美,更是让学生能够表达美,发挥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既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还能够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和能力。
(3)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
小学美术特色资源应用可以向学生展示本地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增强对当地文化的认同和敬意,有利于将历史和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带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促进学生跨文化信息的获取。
小学美术特色资源集中展示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接触更广泛、更多元的艺术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跨文化信息的认知和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社会。
谈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
谈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的深入推动,重视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美术课程改革注重的热点问题。
新课标提出“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展开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的要求,各地结合区域历史文化的特点,注重挖掘身边的美术资源,历史遗迹,文化的遗存,民间美术特色资源等,有效提升了美术课程的形象性、直观性、生活性与地区特色,丰富了课程内容,促动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具有丰厚的历史、自然、文化与民间美术资源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美术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美术课程资源和校外美术课程资源。
校内美术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人文资源、活动资源、相关学科资源几大板块。
校内资源中应以美术教师为主体,在领导和教学辅助人员的配合和参与下,以物质资源为基础,以学校的人文环境为背景,融合各种相关的活动和学科课程资源,形成整体教学力量,以实现学校美术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而校外课程资源则可补充学校美术课程资源的缺乏。
我们应充分、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地方能够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以促动学校美术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
作者认为可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美术教学资源。
一、要发挥教师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课程资源的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很大水准上决定了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人物,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中坚力量,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是新时期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做个有心人,擅长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练适合于学生的美术资源。
也许很多事物学生们经常接触,仅仅没有从艺术的角度去审视。
教师的引导、提醒,加之收集材料、巧妙利用材料的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水平。
利用本土资源,上好美术课
利用本土资源,上好美术课《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
怎样利用乡土文化这片活水来激活美术课堂教学,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教学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中。
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还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发到文游台、盂城驿、奎楼、明清一条街等地实地考察、写生,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上线条的美感。
有的学生试着用纸蒙在瓦当上描摹,有的用速写本写生家乡的古建筑,还有的用手抚摸,感受石刻纹样的凹凸变化,体验古人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手法。
学生对家乡的古建筑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利用校内资源进行美术教学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及特殊的人才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并把它实施课堂教学中,对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
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
美术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
它是教材的延伸和发展。
如四年级《花卉写生》一课,教师就可开发利用学校校园的自然资源,让学生写生学校的植物、花卉,即经济又实用......。
另外,教师还可利用校内橱窗画展对学生进行教学,如美术教师可发挥专业特长的特点,利用橱窗画展进行教学与创作,学生通过交流和研究,把各种彩纸制作出装饰效果较强的美术作品。
本土资源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研究与实践
本土资源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研究与实践发布时间:2023-04-11T15:08:01.30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3月1期作者:徐娟[导读]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虽然艺术源于生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高于生活。
美术课程内容极其丰富,并且大多数优秀美术作品都有着深刻内涵,对小学学生而言,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很遥远,对于美术和美术作品的理解大多来源于美术课本,不能做到感受美术和美术作品的真正内涵。
但是,如果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美,让他们对美有初步感知,并因地制宜,利用学生熟悉的本土美术文化资源,结合小学美术课本内容,把教学内容和本土文化融合起来,让小学生在本土美术文化环境中被潜移默化的感染,从而慢慢感悟到美的内涵,如此一来,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才能与本土文化资源擦出火花,才能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徐娟百色红军起义小学【摘要】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虽然艺术源于生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高于生活。
美术课程内容极其丰富,并且大多数优秀美术作品都有着深刻内涵,对小学学生而言,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很遥远,对于美术和美术作品的理解大多来源于美术课本,不能做到感受美术和美术作品的真正内涵。
但是,如果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美,让他们对美有初步感知,并因地制宜,利用学生熟悉的本土美术文化资源,结合小学美术课本内容,把教学内容和本土文化融合起来,让小学生在本土美术文化环境中被潜移默化的感染,从而慢慢感悟到美的内涵,如此一来,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才能与本土文化资源擦出火花,才能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关键词】本土文化资源;小学美术;研究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3-074-01一、细心观察,开发利用本土美术文化资源本土文化主要是指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本土文化既有历史传统的沉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包括了宗教、风土民情、众生群像、民间俚曲、礼俗好尚等一切物质精神、文化精神的教育资源。
地域文化在美术课程资源中的开发和利用
V o 1 . 1 1 N o . 1
J a n .2 0 1 3
2 O 1 3年 1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3 3 3 X . 2 0 1 3 . 0 1 . 0 4 2
地 域 文 化 在 美 术 课 程 资 源 中 的 开 发 和 利 用
涉 及 过但 同样 具 有 教 育 的 价值 。因 此 , 开 发 地 域 文
化 资 源 是 拓 展 美 术 课 程 的有 效 途 径 之 一 。
、
美术课 程 资 源的 开发 现状
美 术 课 程 的资 源无 比丰 富 , 而 美 术 课 程 改 革 的 最 主 要 的 突 破 点 都 与 课 程 资 源 的 开 发 利 用 有 着 密 不
美 术教 学的 质量 和效 率 。 关键 词 : 地城 文 化 ; 美术课 程 资 源 ; 开发 ; 利 用 中 图分 类号 : G6 4 2 .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3 ) 0 1 — 0 1 3 2 — 0 3
第 1 l 卷
第 l 期
淮 海 工学 院学 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u a i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 Hu m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用 , 是 实 施 美 术 教 学 的 重 要 课 程 资 源 。 但 由 于 我 们
重视 课程 资 源 的开 发 与 利 用 , 并 将 其 作 为 实 施 美 术
小学美术开展融合地方文化资源课堂教学的探讨
小学美术开展融合地方文化资源课堂教学的探讨在小学美术学科中,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给出了美术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作为美术教师,积极推导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索了小学校本课程生成的策略,对本地区的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融入到小学美术课程中,提高教师对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发挥传承了地方美术文化。
标签:小学美术;地方文化资源;课堂教学;开发与利用每个地区都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特点的课程资源,如果能够将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特点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恰当地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将会对学生了解和发现家乡的美,继承和发展优秀的地方文化,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创造精神,形成创新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开展融合地方文化美术教学。
要认识当地文化特点要将当地文化特点融合到美术课程资源,首先要了解地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地方人文景观、地方特产、自然风光和材料,如果我们能认真地将这些资源进行选择和加工,运用到美术教学中,不仅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的生活,更会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效率。
阴山之北,直到遥远的国境线,有一大片生机勃勃的绿毯,那就是堪称“现代敕勒川”的乌拉特草原。
乌拉特草原位于巴彦淖尔境内,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前、中、后3旗以及磴口县境内,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部延伸到阴山山脉的支系乌拉山,并将黄河古道形成的湖泊——乌梁素海拥入怀抱,因而在平坦的河套平原,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高山与大河的眷顾,让这片草原的美丽胜似江南,从春天的鸟语花香、莺飞草长,到寒冬的千里冰封、银装素裹,一年四季,壮阔高远的北国风光总是令人沉醉。
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一碧千里,跑马无疆。
如今,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主要是蒙古族乌拉特部,是内蒙古地区最为古老的蒙古部落之一。
他们的祖先生活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因善于制造枪炮和器皿,被成吉思汗封为“乌拉特部”,意为“能工巧匠”。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地方美术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国在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及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实践运用较少,作为实施美术新课程的重要环节,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与完善,弥补了国家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的不足。
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包括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生活资源、传统美术文化资源。
而地方传统美术文化作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本土民间风俗习惯,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缩短了课程与本地区学生的距离,为校本课程建设和实现学校的特色办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这既是对文化教育多元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原本化开发和利用。
一、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
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忽视美术学科的特点。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局限于美术学科内部的教育,难以全面实现教育的价值。
为此,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共性,重视美术学科与外部资源的整合,培养学生“将美术理解为文化”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由于教科书不再是课堂唯一的教学内容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自然受到美术教师的格外关注。
然而有些教师为了整合课程资源,贪大求全,把握不住教学的重点或难点,甚至把美术学习的重点引向了探究其他学科的方向,将美术课上成了历史、地理、政治、文学或其他课程,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
由于忽视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渲宾夺主,“人文”被挖掘得淋漓尽致,“双基”却被削减弱化,片面地强调“综合”而失去了美术学科教学的特征。
这种多学科渗透下的美术课程就不是以美术为本的综合,隐含着美术教育理性的丧失,使美术学科的课程目标难以实现。
二、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美术传统文化传承的基本策略3。
开发地方传统美术资源,推进区域性美术教学整体发展。
地方乡土美术有着典型的原发性特征,反映了本土独特而深沉的审美体验与感受,具有手工制作的亲切感和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回归感。
地方文化资源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地方文化资源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地方文化资源是指在某一地区形成的独特文化符号、传统习俗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等,体现了一个地方的历史、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地方文化资源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艺术和文化,培养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和创作想象力。
下面将从地方文化资源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方式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方文化资源的选择与运用地方文化资源的选择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能够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
可以选择当地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间故事等作为课堂内容。
在中秋节前,可以设计学习民间传统艺术中的月饼制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月饼,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习俗和乐趣。
又如,在学习绘画技法时,可以选取当地的山水风景、民俗建筑等作为创作题材,让学生通过实地写生或研习当地的风景名胜来掌握绘画技巧。
地方文化资源的运用需要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整体目标相结合,注重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
地方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作为美术课程中的内容来教授,同时也可以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感受和了解地方文化资源的真实面貌,然后再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方式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需要借助一些特定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讲座、展示、互动游戏、实践体验等。
在学习传统绘画技法时,可以邀请当地的知名艺术家来进行专题讲座,给学生们讲解传统绘画技法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在学习传统手工艺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手工作坊,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
中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地方文化资源运用也需要融入跨学科的元素,促进学科之间的融通和知识的综合运用。
可以将地理、历史、语文等学科与美术相结合,将地方文化资源与这些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关联与对接,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了解和体验地方文化的内涵。
基于蜡染非遗资源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
基于蜡染非遗资源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摘要】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丰富艺术教育形式,拓宽艺术教育内容,有着积极的作用。
丹寨的民间传统蜡染技艺更是以其独特的的艺术魅力、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我们。
因此,我们有必要去研究、去整理、去利用我们的民间美术资源。
作为美术教师就得带领学生充分挖掘丹寨蜡染资源,把民间美术同国家统一课程有机结合,开发出更加丰富、更具个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民间美术校本课程。
【关键词】美术校本课程;蜡染非遗资源;开发与利用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学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可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一、丹寨具有独特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多彩贵州,云上丹寨。
千年窝妥,源远流长。
丹寨县民族文化古朴浓郁,拥有苗族蜡染、苗族贾理、苗族锦鸡舞、古法造纸、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舞等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丹寨县的苗族建筑资源丰富,石桥镇建筑群、千户古老苗寨等,以及王家、卡拉、排莫等6个国家级传统民族村落。
丹寨县还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并且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全国唯一祭祀尤这一古朴、浓郁、独特的民族文化节日。
这些都可以合理开发利用,可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进而提高其美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蜡染技艺这一美术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蜡染是一种绘画与印染技术相结合的民间手工艺,是集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为一体的艺术瑰宝,也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蜡染以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蜡染的基本原理是在需要白色花型的地方涂抹蜡质,然后去染色,没有涂蜡的地方染成蓝色,有蜡的地方呈现白色。
地方文化资源和校本美术课程开发
地方文化资源和校本美术课程开发《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本地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探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能力,在生活环境中去认识、感受,产生一种表现的欲望。
地方文化资源和校本美术课程开发应用是教材的延伸和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从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方面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内容。
1、首先是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如学校的各种活动和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特点,多种形式和角度融合教材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以学校的建设布局为依托,利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平面绘制与立体模型制作,进而扩展到让学生通过合理的设计与安排,给自己规划设计理想的居住与学习生活环境;以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为依托,在教师指导下动手设计宣传版面,会场布置,标语书写等;以学校优美环境为依托,结合教材进行花草树木、雕塑、建筑等的写生练习。
通过教师对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高效的教学内容,从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取得了良好效果。
2、再就是结合本地文化设施和各种艺术展览,如博物馆、文化中心、园林湿地、民宅、书画展、影展等,以实物形式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并把它实施到课堂教学中去。
寿光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境内现已发现龙山等多处古文化遗迹;史传汉字鼻祖仓颉在此始创了象形文字;世界第一部农学专著《齐民要术》在这里字句成章;柴庄土陶、草碾子草编等民间工艺形式丰富多样。
课程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我主要结合课本,在美术课堂中融入、突出地方文化色彩,将美术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不仅使学生对当地文化进一步加深了解,更将它们与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及探究能力。
3、重点依托蔬菜盛会,进行特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地方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教学的意义与路径
地方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教学的意义与路径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审美的提高,人们逐渐开始对精神层面提出了更高的发展。
在此前提基础上,人们越发重视对于美的重视。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教育的根本理念,挖掘地方文化素材,让学生感知美术就在自己的身边,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民族文化、了解民族文化,将地方文化资源嵌入美术课堂,整合美术素材,激活美术想象力与创造力。
依照美术新课标的根本要求,想要认识艺术、学习艺术,要以本土文化为根基。
关键词:初中美术;地方文化;教学创新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中学的不断推广和深化,美术教育在当代中学教学中逐渐受到师生的重视。
这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对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许多学生对美术缺乏必要的兴趣,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及重视,导致了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热情大打折扣,没有学生的足够参与,对教学成果甚至是教师的教学热情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因此,学习地方文化,正是拓宽知识视野的重要渠道,更是获得艺术文化熏陶的起点,在美术课堂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引领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这对唤醒民族自豪感、塑造人文修养、培养健全人格均有积极意义,促进美术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
1地方文化素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1.1地方文化素材有利于激活美术兴趣从以往美术课堂的学习反馈来看,学生最大的困惑就是缺乏美术创作素材,传统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导致大家只是机械化的临摹,缺乏美术想象力,无法体会艺术美与生活美。
对此,我们要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活学活用教材,这才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
因此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延伸美术教育的范围,从课上延伸到课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大自然,感知地方文化,激活美术兴趣。
1.2地方文化素材有利于丰富美术资源基于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除了强化知识教育以外,更关注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与实践力等综合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课中的开发和应用
作者:程曦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1期
2018年12月15日,我去了南通参加了2018年的美术年会,为期3天,观摩了第二届“画时杯”教学比赛,让我感触很深,12位江苏各市的老师选取地方特色内容,开展了十二节别样的美术课。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徐州老师结合徐州地方汉文化的特色开展的印章主题的课、常州老师选取常州“梳篦”主题开展的设计梳子的课、南通老师的蓝印花布课、南京老师的六朝博物馆课、扬州老师的绒花课、无锡老师的锡绣课、还有虎头鞋虎头枕的课······无一不是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精心设计的一节课,让观摩的老师们连连称赞。
观摩结束后,我突然发现江苏13个市,有12位老师参加比赛,唯独没有淮安市的,为什么?我陷入了沉思,淮安沒有地方文化特色?不好挖掘?如果是我有这个机会,我会开设一节什么样主题的课呢?许多问题一时间全浮现在我的脑海。
《美术新课程标准》也建议教师们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从2014年入职至今,我也开设过很多次校本课程了,如“魅力扎染”、“蓝印花布”、“民间剪纸”······现在再回忆起来,都是搬了其他地区的地方资源,没有真正开发利用当地的地方文化资源,淮安有什么地方文化资源可以挖掘?
在初二年级上学期的《苏州园林》这一课,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去过苏州园林吗?一周下来,走读班几乎没有人去过,住校班有少数人去过,虽然去没去过,学生们都会通过这节课对苏州园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没有亲身走进苏州园林,是无法真正体会到园林那中国古代文人那追求诗意的人文气息的。
我记得曾经有幸去无锡的西漳中学听过这节课的同课异构,其中一位无锡老师,就是把苏州园林的例子换成了无锡当地的寄畅园,虽然没有苏州园林那样举世闻名,但是无锡当地的学生们都亲自踏进过那座园子,感受过园林里溪水潺潺、曲径通幽、亭台楼榭等一切园林的元素,对于那节课老师讲解的造园手法,就更容易理解了。
所以,地方资源在美术教育中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美术课应当充分利用当地文化。
曾经我上过的一节课《变迁中的家园》,我带领学生们回忆了淮安的昨天与今天,提及了许多淮安的名胜古迹、名人等,在作业环节,也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描绘淮安的里运河风光,给学生很深刻的体验。
但是在南通听了江苏省其他老师的,他们地方文化的挖掘很深厚、很丰富,再回望自己曾经沾了地方文化资源的课,总觉得很浅显,因此,我也在思考如何继续开发和更好地运用到美术教学中。
每一个地区,都有潜在的文化优势,都存在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遗存。
地方美术资源是普通劳动群众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和日常的民俗生活中创造、应用并与生活相融的一种美术形式。
如果有机会能让学生去观摩、了解当地具有特色的艺术遗存,不仅能拓展美术学习的内容,同时也起到了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然而淮安除了里运河和周总理等伟人,究竟还有哪些文化资源可以运用到美术教学中。
后来我进行一番查阅,已经有相关论文对地方文化资源和美术课之间的关联有了一定的研究,所谓地方文化资源,它主要包括以地方自然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为内容的非常广泛的各种资源。
地方资源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自然资源,即自然景观(有城市、社区、校园)与自然材料(沙石海贝、瓜果作物、花草树木);二是文化资源,包括传统美术文化(民俗风情、古建筑、民间艺术)和现代美术文化(当代艺术家美术作品、现代视觉影像艺术,现行建筑及装饰等);三是社会生活资源,包括各种活动(节日、庆典、文化艺术主题活动)和社会机构(图书馆、展览馆、网络资源、校园网)。
了解了这一概念后,我发现淮安的地方资源就有很多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可以活着能够合理地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台湾的陈朝平老师把乡土美术教材分为四类:1、风土民情类——特殊的自然景观、名胜公园、游乐场所、重要建筑、市场田园等;2、生活应用类——校园美化设计、立体模型设计与制作;3、传统民俗类——寺庙、建筑装饰及礼器、古迹、旧建筑、农具、家居、工具等;4、当代艺术类——如当地艺术家及作品、当地收藏、公共场所的雕像、笔画、纪念碑等。
那么,淮安有什么可利用的地方文化资源呢?如里运河文化、西游文化、周总理故乡、清晏园、韩信陵、关天培祠等等,都是淮安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呀,把地方文化资源引进课堂,拓宽美术课程的广度,让学生更加熟悉当地的人文景观、物产特色等,更是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南通之星回来后,我和其他几位美术老师们在学校开展了“里运河文化长廊墙绘设想”的主题墙绘设计征集、开发并开设“版画西游”的校本课程、“清晏园写生作品展”等,还利用寒暑假向淮安本地的民间艺人学习非遗美术文化,接下来我们会更加深度地开发淮安地方资源,除了将地方文化资源运用到校本课程开发、课外活动的组织、美术鉴赏课中,还要融入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等领域中,还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来校授课,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校园活动。
本土文化是非常宝贵的财富,美术课堂中引入地方文化资源,让学生们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中去,学生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美术课程内容也会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