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遥远的地平线(1)-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遥远的地平线(1)-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 遥远的地平线(1)湘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掌握地平线在绘画中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对空间和透视的基本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自然景观,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地平线来表达空间感和深度感,提高绘画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地平线的概念:介绍地平线是地球表面与天空相交的线,它在绘画中起到分隔地面与天空的作用。

2. 地平线在绘画中的应用:分析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地平线的表现,如早晨、傍晚、山区、海边等。

3. 透视的基本原理:讲解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地平线来实现透视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和透视的基本原理。

2. 难点:如何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地平线和透视,创造出具有空间感和深度感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本、PPT、黑板、地平线示例图。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或水彩。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地平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新授:讲解地平线的概念和透视的基本原理,示范如何在绘画中使用地平线。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地平线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1. 遥远的地平线2. 内容:地平线的概念地平线在绘画中的应用透视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完成一幅以地平线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家庭作业:观察并记录家附近的地平线,尝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地平线的概念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同时初步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遥远的地平线》是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绘画技能,但对于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表达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遥远的地平线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遥远的地平线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地平线的特点。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想法和绘画技法。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和绘画作品,用于展示和参考。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展示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平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遥远的地平线的概念和特点,展示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想法和绘画技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绘画,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继续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3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3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3. 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地平线,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平线的概念、地平线的绘画技巧以及地平线在绘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并能够运用地平线来构图和美化画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画中运用地平线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并能够运用地平线来构图和美化画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自己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地平线来构图和美化画面。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平线的自然景观,培养自己的空间感知能力。

2.实践法: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平线。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地平线景观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平线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平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地平线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地平线景观图片,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微课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微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美术微课教学设计六年级美术学科第 3 课 1课时课题3、遥远的地平线课型造型.表现主备人鲁文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素描纸、铅笔、橡皮擦、水、水粉颜料、调色盘、排笔。

教学过程(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师:(课件出示一张图片)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道路有什么不同?师(小结):笔直的道路,越远越小、越远越窄,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

(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1、看一看:出示课件中几张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现象?2、说一说:师:通过观察说一说图中的现象,教师归纳填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高远低、近稀远密。

(三)认识:地平线、变线、消失点。

1、出示课件图片。

二次备课2、结合图片讲解地平线、变线、消失点。

(四)拓展思维:1、(课件出示一张图片)。

2、根据图片找出视平线及消失点的位置。

(五)知识小结:归纳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高远低、近稀远密。

(六)布置作业:选择一处室内景物,找准它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它放到透视纸中画出来。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03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03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一、基本说明1、模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年级:小学六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4、所属的章节:第3课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内容分析:本课是“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透视规律,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3、学情分析:透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低,空间思维能力差,他们往往不能够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更谈不上在绘画创作中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表现丰富的前后空间关系的画面了。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欣赏为线索,通过一系列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在视觉欣赏中理解绘画中的透视规律。

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视点出发去表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和体会,运用更多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与层次感。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学生准备: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5、设计思路:我紧扣教学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欣赏中感受透视变化——在观察分析中了解透视规律——在探究练习中掌握透视画法——在教师示范中拓展学生思维——在评价中建立学习成就,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感知和理解“近大远小”的这种独特的透视规律!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师:(课件出示一张图片)刘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师(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生:蓝天下的山峦越远越淡,越远越模糊,小河近处的大,远处的小。

六年级美术《遥远的地平线》第一课时教案湘教版

六年级美术《遥远的地平线》第一课时教案湘教版

六年级美术《遥远的地平线》第一课时教案湘教版总课时第7课时年月日课题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

学生能分析简单的透视现象,在室外风景画中能用线条表现空间的纵深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了解基本的透视关系,利用透视纸画出室内景物。

使学生了解与透视相关的基本概念,中室内景物画中能用线条,表现出物像的立体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学会推理性的观察方法,能忠实第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

教学重难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教法学法欣赏激趣、交流感受、对比分析、示范引导、临摹创作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通过图片引出课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基本的透视变化。

2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

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种有趣的透视规律。

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2、举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的实例,展示图片。

三、尝试练习、掌握画法在探究练习中让发现透视规律,并能运用透视规律来解决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关系。

四、教师示范、拓展思维教师示范让学生更加明白画面的主次关系。

五、创作表现、作业要求:课本P11页学习活动一,绘制一幅风景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

2、注意:主体物要有近大远小的变化并且重复排列在画面中;情境添加简洁有趣颜色要有对比,近处的鲜明,远处的灰暗。

六、评价总结学生欣赏一张图片,注意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学生初步感受基本的透视变化。

2、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了这种变化让学生了解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会不一样。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理解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地平线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平线的概念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方法。

3. 绘画地平线的步骤及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平线的概念、绘画中的应用及表现方法。

2. 难点: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具体表现,绘画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地平线相关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地平线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平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地平线的概念、在绘画中的应用及表现方法。

3.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方法,分析绘画步骤及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地平线绘画练习。

5. 评价与指导: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地平线的概念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方法。

3. 绘画地平线的步骤及技巧。

七、作业设计1. 绘画一幅以地平线为主题的作品,要求表现出地平线的特点和美感。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地平线的概念和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方法及绘画步骤与技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方法1. 平坦地面的地平线:在平坦的地面上,地平线通常是一条清晰、连贯的直线。

在绘画时,要注意地平线的水平性,可以通过使用直尺辅助绘制,以确保地平线的平稳。

地平线的颜色和纹理也需要与地面相协调,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感。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5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5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感受。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地平线的画法和表现手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平线的理解和表现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和画法,能够运用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地平线的感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平线的画法和表现。

2.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地平线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地平线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示范讲解:教师进行地平线的画法示范,讲解绘画技巧。

3.练习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练习,给予个别指导。

4.作品欣赏: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图片、绘画材料。

2.投影仪、幻灯片。

3.优秀作品示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绘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地平线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进行地平线的画法示范,讲解绘画技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表现自己对遥远地平线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作品,交流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遥远的地平线。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地平线的画法和表现手法。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3. 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地平线,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表现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平线的概念、地平线的画法以及如何通过地平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例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有一定的热情和兴趣。

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往往对地平线的处理不够准确,影响到画面的空间感和美观。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地平线的画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知道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地平线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平线的画法。

2.如何通过地平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地平线的作用和画法。

2.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地平线的画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平线的处理方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绘画技能。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图片、画纸、画笔等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平线,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地平线?地平线在画面中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地平线的画法和特点。

教师讲解地平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平线是连接天地的一条线,它在画面中起到稳定和分割空间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地平线的画法,讲解如何利用地平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尝试在画纸上描绘地平线。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基本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课前准备:教师:有透视的道路、大树组图;学生:尺子、纸、笔等绘画工具。

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师: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师(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1、看一看:(课件出示近大远小视觉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师:老师收集了生活中许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独特的视觉变化,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师(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2、说一说: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了这种变化?师(小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平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三、尝试练习,掌握画法:1、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

师: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这组杯子的大小一样,可是将它们完全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化吗?师:如果将它们竖着像站队列一样排列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化吗?师:这组杯子除了有大小的变化外,它们还有前后的?师:这一组杯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同样大小物体的后面,就会有前后遮挡和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2、出示不同位置拍摄的杯子。

六年级下册美术第三课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 (3)

六年级下册美术第三课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 (3)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
(活动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
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 学重点: 1、明白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基本透视规律
消失点
找一找:
示范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出主要的透视线。 (3)按照近大远小的规律画出各种竖线。 (4)将物体的轮廓表现出来。
我能表现
表现要求
1.绘制一张风景画的草图。 2.要求表现消失点和地平线。 3.要求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近疏远密的透视现象。
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 来表现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 知道了地平线和消失点。实这 些有趣的视觉变化在绘画中运用很广泛,同学们课后还可以 去了解更多视觉变化,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 的身边有很多不一样的视觉美。你们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将 这些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教 学难点:
1、知道地平线、消失点并创作出简单的透视风景画。
欣赏 :
我发现
请填空
近大远 小
我发现
请填空
近 高 远低学们运用刚才所学遮挡关系及近大 远小,近疏远密的画法,以树为例画一幅简单的 画,使画面产生空间感。表现透视效果。(2分钟)
地平线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 (4)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 (4)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课题:遥远的地平线课时: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我们实际生活中看到的人与物等形象,之所以会产生深浅、大小等不同感觉,是由于物体距离远近不同,方位不同,中我们的视觉中产生了不同反应。

本课主要研究这种视觉空间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学习浅显的透视知识,在绘画中初步解决空间表现问题。

教学目标:1.学生能了解与透视相关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分析简单的透视现象。

3.能用线条表现空间的纵深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理解的透视知识分析画面及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作业的绘画步骤体现透视原理。

教学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图片、添画透视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图片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PPT播放图片)。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些图片中,天与地之间似乎有一条线想要把天与地给分割开来,那么这条线叫什么线呢?生:地平线。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遥远的地平线。

二、新授1.学生看图片(PPT播放图片),教师讲解什么是地平线,什么是变线和消失点。

2.学生看四张图片并填空(抽学生起来回答)3.透视知识填空(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回答)4教师总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我们把这种视觉现象称之为透视现象。

(板书: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近宽远窄)三、游戏训练1.变魔术运用透视现象将一棵树以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方式变成一个点。

(请一名同学上台画,其余的同学在纸上画)2.变魔术游戏点评。

3.教师归纳画面表现透视的几种形式四、我能表现1.出示一幅小路的空白图,让学生谈添画内容。

师:你会选取什么物体来添画表现呢?添画要注意什么?2.自主表现表现要求:参照以上的四种视觉现象,为图片添画风景,要表现出消失点和地平线。

五、展评1.学生评价。

教师:你喜欢哪一张画呢,可以用透视现象来评价一下吗?学生:我喜欢…,因为…。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遥远的地平线(3)-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遥远的地平线(3)-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 遥远的地平线(3)湘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掌握地平线在绘画中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对透视和空间感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地平线画作。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地平线的概念:介绍地平线的定义,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形式。

2. 地平线在绘画中的应用:讲解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地平线展现空间感。

3. 创作实践: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创作一幅以地平线为主题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地平线在绘画中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2. 难点:理解地平线的透视原理,以及如何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地平线。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以地平线为主题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地平线的概念,以及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透视原理和运用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进行地平线主题的创作实践。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遥远的地平线(3)2. 内容:地平线的概念地平线在绘画中的应用创作实践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以“遥远的地平线”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

2. 作业要求:要求运用所学的地平线知识和绘画技巧,展现空间感和透视感。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地平线的概念,以及地平线在绘画中的运用方法。

在创作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地平线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通过地平线展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 -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 ︳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 -第三课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一、课程地点、时间和对象本次美术课程是针对湘美版六年级下册的美术课程第三课——遥远的地平线,面向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

课程时间是一个课时,大约为40分钟。

本次课程将在教室内开展。

二、课程内容简介本次美术课程的主题是“遥远的地平线”,通过学生对作品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通过线条及形态的绘制表现远方地平线的虚实感和距离感。

本课将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探究遥远景色中的线形及风格。

同时,学生将进一步认识颜色的混合、阴影及明暗原理,使画面的构成更加完整,理解深入。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 了解地平线的基本知识和用途;1.2 从视觉及形态上了解远方的地平线;1.3 掌握一些线条及造形的表现方法,如线性透视法及自由线条法等;1.4 具备色彩混合和明暗变化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能力目标2.1 通过学习和练习,提高视察和分析景色及场所的能力;2.2 培养创造和表现力,提高绘画水平;2.3 培养观察和注意细节的能力。

3.情感目标3.1 提高对自然及美的热爱;3.2 培养学生的耐性及毅力;3.3 培养学习过程中分享、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4.1 通过视觉来分析景色及场所;4.2 通过绘画来表现目的、形式、技术、材料等。

五、教学难点5.1 如何通过色彩混合及明暗技巧来表现画面的距离感和虚实感;5.2 如何掌握线性透视法及自由线条的表现方法。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6.1 视频解析法;6.2 课堂讲解法;6.3 示范操作法;6.4 自主实践法。

七、教学步骤1.导入1.1 师生问答。

用地平线的基本概念导入课题,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它的作用和表现方法等。

1.2 展示一些描绘遥远地平线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从画面感受其虚实感和距离感,并引导学生自由展开讨论。

2.讲解阐述2.1 给学生展示一些充分说明线性透视方法及自由线条方法的画面,并介绍这些方法的表现原理。

2.2 为学生呈现一些充分说明色彩混合和明暗原理的画面,让学生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光线影影响的。

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1教学设计

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1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课方案六年级美术学科第3单元第1课时总课时课型造型.表现课题3、遥远的地平线主备人耿加玲1、知识目标:认识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教课目的3、感情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察看的优秀习惯,感觉透视成效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教课要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要点、难教课难点:能创作出表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必定情境的画面。

点教具、学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

具准备2、学生准备: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二次备课师:(课件出示一张图片)老师请同学们先赏识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师(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展转,越远越小,消逝在遥远的地平教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有到的一些风趣的现象,今日我们就共学同来商讨这类现象,一同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过(二)察看剖析,认识变化:程1、看一看:(课件出示近大远小看觉变化的图片,指引学生察看)师:老师采集了生活中很多的图片,我们一同来感觉一下这些独特的视觉变化,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师(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2、说一说:师:请同学们想想,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了这类变化师(小结):这类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需同学们平时养成认真察看的习惯,就会发现更多风趣的现象。

(三)试试练习,掌握画法:1、(课件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

师: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风趣的现象,我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这组杯子的大小相同,但是将它们完好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化吗师:假如将它们竖着像站行列相同摆列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化吗师:这组杯子除了有大小的变化外,它们还有前后的师:这一组杯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色你们发现了吗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相同大小物体的后边,就会有前后遮挡和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2、(课件出示不同地点拍摄的杯子)。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3.遥远的地平线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16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3.遥远的地平线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16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3.遥远的地平线》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 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本课是“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 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透视规律, 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 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3.遥远的地平线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8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3.遥远的地平线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8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3.遥远的地平线》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以教师节为契机,深化学生对老师的感情
知识能力目标学生以自己最熟悉的老师为对象,通过记忆画的形式完成“老师您好”的命题
教学重点学会找到熟悉人物的特点,画一张半身人物像。

教学难点能掌握某一位老师的长相特征并表现出来。

教学时间、时数 3
教具课件、任何一种作画工
教学手段、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个什么节日吗?
2、中国有一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如果大家还不能太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给大家听。

老师讲述毛泽东与自己恩师的故事。

3、你们每个人的生命中至少有12年的时光是在学校,老师成了与你相处最多,。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3.遥远的地平线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1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3.遥远的地平线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1

小学美术湘美版六年级下册《3.遥远的地平线》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学生能了解与透视相关的基本概念,简单表达出空间的纵深感。

教学重点:
了解透视相关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能分析简单的透视现象,能够简单表达画面空间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导入,对比观察图片
2.寻找三幅图片的共同特点
3.图片中的物体产生了什么变化生:近大远小
道路的尽头消失了天空地面交接处直线相连二、板书课题:遥远的地平线三、新授:
1.师:通过观察发现画面当中物体近大远小,在绘画表现时也要遵从这种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目的是表现出画面的
空间纵深感。

2.观察图片感受近大远小带来的空间感
3.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1)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六年级1-6 班美术学科第3 单元第1 课时总4 课时
课题3、遥远的地平线课型
造型.表现主备人赵成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

2、学生准备: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
师:(课件出示一张图片)
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
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
师(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
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
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
(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
1、看一看:(课件出示近大远小视觉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老师收集了生活中许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独特的视觉
变化,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
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2、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
了这种变化?
师(小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平时养成仔细
观察的习惯,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三)尝试练习,掌握画法:
1、(课件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

师: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
这组杯子的大小一样,可是将它们完全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
小有变化吗?
师:如果将它们竖着像站队列一样排列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
化吗?
师:这组杯子除了有大小的变化外,它们还有前后的?
师:这一组杯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
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同样大小物体的后面,就会有前后遮挡
二次备课
和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
2、(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摄的杯子)。

师提问:我这里还有三组杯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组杯子分别是站在什么位置拍摄的?
师:它们的遮挡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小结):如果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

3、学生尝试练习。

(1)请生上来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时间为2分钟)
师:同学们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绘画中来吗?下面我们来动手试一试,请你们用近大远小和遮挡方法来表现出苹果的前后空间感。

谁愿意上来尝试画一画,其它同学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

(2)作业讲评。

师:你们更喜欢那一幅画?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
师:真是一位善于观察的同学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快就掌握了近大远小的画法,你们觉得这张作业是一幅完整的画吗?
师:怎么样才能创作出一幅表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呢?
(四)教师示范拓展思维:
1、(课件出示一张图片)。

师:接下来请同学欣赏一张画,你们发现这张画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情境?
师:这张作业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奶牛的前后空间感?
师:你们认为画面中的主体物是什么?
师:为什么?
师:可是牛奶桶也重复出现在了画面中
师: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也要把握主次的关系,将主要的物体用近大远小的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而次要的物体简单画出2-3个。

师: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我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

2、示范、拓展学生思维。

(1)教师示范:
师:我以小兔子为主题!首先从最近的物体画起,画一只最大的兔子,(提示:我将最大的画在右边,同学们也可以将最大的画在左边或右边)再将兔子用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

主体物画好了,要添加什么样的情境呢?
师:(启发)除了这种情境,你还想到了哪些更简洁有趣的情境?
师:同学们可以添加任意简单有创意的情境,老师就添加一些红萝卜的情境。

师:画完了主体物,添加出相关的情境,最后还要干什么?
师:(出示一幅完整的已经涂好颜色的作品)
同学们在上颜色的时候,近处的颜色可以鲜明一些,远处的颜色可以灰暗
一些。

师:同学们瞧瞧,一幅有趣的完整画面就出来了。

师:谁能概括一下整个的绘画步骤。

(2)思维拓展:
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整个绘画步骤,想自己动手来创作一幅有趣的画面吗?
师: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小兔子和小猫为主题,虽然都是画小兔子和小猫,但你们能跟老师或者同学画得一模一样吗?
师(启发):接下来我们有个创意点子大比拼,如果让你来画,你会选择其中的哪种动物作为主体,你会添加什么情境?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请说说(点2-3个同学回答)。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比比,谁最有想法,能画出不一样的简单有趣的外形和情境来。

(五)学生创作:
1、画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

2、选择一处室内景物,找准它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透视画准确。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注意:1、构图要合适,要完整。

2、注意透视规律运用要正确。

师:教师及时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近大远小或遮挡方法运用得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展示。

(六)展评拓展:
1、展示作品:
师:你最喜欢那些作品,并说说你的看法!
师:你们建议这幅画怎样画,画面的前后空间效果会更好呢?
2、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
3、拓展:
师:(课件出示欣赏名家的美术作品)其实这些有趣的视觉变化在绘画中运用很广泛,像大家都熟悉的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梵高在自己的很多的作品中
也运用了这种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空间感,我们一起去瞧
瞧!
师: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了解更多视觉变化,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不一样的视觉美。

你们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将这些有趣
的现象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