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看马克思对法律合理性问题的

合集下载

马克思哲学下的法律思想

马克思哲学下的法律思想

浅析马克思哲学范畴下的法律思想摘要:马克思在分析哲学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基础上,摒弃了独立的哲学,创建一种分析现实社会矛盾为任务的新唯物主义,这一命题具有很强的超越性和现实性。

马克思法律思想也不例外,本文意在通过梳理马克思哲学范畴的脉络,理解马克思哲学范畴下的法律思想,以期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不断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马克思哲学法律思想马克思作为旷世的伟人,集伟大的思想家与革命家于一身,出生于1818年5月5日的他在创新和发展哲学而奋斗一生的同时,也积极参与了当时社会中一些重大法律问题的讨论。

马克思毕业的第一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即是一篇法学专论。

时至今日,我们还在不懈地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期能够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主要哲学观马克思被誉为“千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主要是其创立了哲学的唯物史观,这是“科学界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人们过去对于历史和政治所持的及其混乱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

在不断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等现代德国哲学思想家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在哲学观上的变革。

一是他反对把哲学看成是一种形而上的、单纯独立的思想运动,而认为所谓的一般思想运动都是从现实的不同思想历史联系中抽象出来的,它不能同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相互割裂开来,某一种思想的产生,概念的出现,都是人类现实物质生活不断升华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他没有历史,没有发展”二是马克思重新对哲学和历史现实的关系进行了界定。

这一改革可以从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争辩中看出来,马克思认为世界的变迁不是哲学的实现,而相反,哲学的变迁是由于现实世界发展的表现,不是哲学支配世界,而是世界支配哲学。

哲学家与哲学的历史地位都是由现实世界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这一对哲学的定位使哲学不再在思想和概念的重构中自我认为能够设计未来世界、社会的蓝图,哲学家也不应该成为脱离社会实际的规划者和社会导师,这一新的界定为重新审视哲学的内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批判马克思的“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

《批判马克思的“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

《批判马克思的“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批判马克思的“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1842年2月初至2月10日之间,卡.马克思采用德文撰写“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一文,并用“莱茵省一居名的署名”发表于《德文现代哲学和政论届轶文集》1843版第一卷。

164年后,我们以民主、客观的视角,给予马克思宗教政治学所提倡的书报检查令以历史的鉴别。

普鲁士书报检查令主要是“责成书报检查官切实遵守1819年10月18日书报检查法令第2条的规定。

”在评论文章中,马克思首先陷入了咬文嚼字的泥沼。

他认为政府在普鲁士书报检查令上的措辞可以证明“要么书报检查官二十多年来一直进行无视法律的非法活动,要么不中用的是法律。

”显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明白,当我们重申一项法令的严肃性时,没有任何逻辑可以推导出先前社会已经处于违法的状态。

重申法令属于一种管理过程,法律裁决属于司法过程,不可以在二者之间建立牵强的、想当然的关联。

从这里我们看出,马克思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导向具有严重的情绪性,如果因此导致大家怀疑其宗教学说的科学性是完全可以站稳脚跟的。

如果说当时的普鲁士的法令存在问题,我们应该是可以宽容理解的。

因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法律的进化过程紧密相关——我们总在质疑现有法律体系的不足之处,然后通过民主的声音和具体的案例发现现有法律体系对于人类自身发展的不合理束缚,采用民主的途径改革法律现有体系,使法律更加的完备,人类社会发展更加符合人类追求光荣、梦想与正义的真谛。

而马克思对于法律可能存在不足的问题采取了极其刻薄和敌视的态度:“为什么还要再度求助于法律去反对正是它本身所造成的祸害呢?”马克思的极端刻薄敌视态度为恐怖主义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如果有人认为人类歧视同性恋者的法令不合理,就采取报复社会的方式反抗法律;如果有人认为实施证券贸易的法令不合理,就采取报复社会的方式反抗法律,都是陷入了恐怖主义的挑拨教唆。

马克思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根深蒂固的具有这种恐怖主义倾向。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马克思针对当时普鲁士政府对出版物的严格限制,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以下是我根据这篇文章所写的读后感。

首先,马克思以精准犀利的语言揭示了书报检查令的虚伪本质。

在看似无害的表面下,其实隐藏着压抑和束缚的实质。

马克思将这种表面的保障和实质的限制之间的对比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强制和限制。

这种揭示,也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即使是在所谓的民主社会里,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

其次,马克思透过书报检查令的背后,看到了专制统治的实质。

他深刻地指出,这种限制其实是对思想和言论自由的严重侵犯。

每个人都有自由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和法律要求。

然而,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令却以一种看似合理的方式,试图限制这种自由。

马克思对此的批判,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言论自由是社会公正和进步的基础,任何试图限制或剥夺这一权利的行为,都是对人类精神的压迫。

再次,马克思在文章中展示了对于真理的追求。

他坚信,真理只有通过自由的言论和出版才能得以显现。

在书报检查令的压制下,人们无法进行自由的思考和表达,真理也就无法得以显现。

这种观念,给我们提供了对于真理和自由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人类社会需要真理,而真理的显现需要自由。

没有自由,就没有真理。

最后,马克思通过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作为社会批判者的勇气和智慧。

面对不公和不义,他并没有选择沉默,而是选择了勇敢地站出来批判。

他的智慧和勇气,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于社会公正和人类精神的坚守。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马克思的智慧和勇气所打动。

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力量和激情,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声音。

他对于书报检查令的批判,实际上也是对于专制统治的批判,对于真理和自由的捍卫。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现实社会,却发现类似的书报检查令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网络上的“关键词过滤”,学校里的“思想审查”,企业中的“舆情监控”,这些都是对人们思想和言论自由的侵犯。

重温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重温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重温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据媒体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日前下发《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规定“新闻媒体如果对正在审理的案件报道严重失实或者恶意进行倾向性报道,损害司法权威,违反法律规定的,将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看到“恶意”和“倾向性”这两个关键词,感到似曾相识。

想起多年前我写《文祸史话》一书时,曾引用过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的观点,便找出尘封已久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12月第一版),好在此文就在第一卷的第16页,得来全不费工夫。

1841年12月24日,普鲁士政府为了钳制舆论,颁布了臭名昭著的“书报检查令”,其中有这么一段话:“但是对政府的措施所发表的见解,其倾向首先必须是善良的,而不是敌对的和恶意的;为了对二者加以区别,就要求书报检查官具有善良的意志和鉴别的能力。

与此相适应,检查官也必须特别注意准备出版的作品的形式和语调,如果作品因热情、尖锐和傲慢而带有有害的倾向时,应禁止其发表。

”什么是“敌对的”、“恶意的”和“有害的倾向”呢?由谁来辨别和判定呢?这就难办了!因为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客观标准,只能靠检察官的“意志和鉴别能力”。

“意志”一词用得很妙,这就说明,判断一部作品“是善良的”还是“敌对的和恶意的”,是不是带有“有害的倾向”,只能凭当权者的主观意志。

因此,即使作者的本意是“善良的”,而统治者及其文伥们非要认为是“敌对的和恶意的”,那么,作者就一定是违法分子了。

可见,统治者制造文字狱并没有客观公正的法律标准,全靠其主观判断。

对此,马克思评论道:“这样一来,作家就成了最可怕的恐怖主义的牺牲品,遭到了怀疑的制裁。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反对倾向的法律,即没有客观标准的法律,乃是恐怖主义的法律,……凡是不以行为本身而以当事人的思想方式作为主要标准的法律,无非是对非法行为的公开认可。

”基于马克思的理论,可以说,普鲁士政府(我说的仅限于普鲁士政府)仅凭当权者的主观意志来判断各种新闻和文学作品是不是“恶意的”和“有害的倾向”,是“没有客观标准的法律”,也就是“恐怖主义的法律”!。

-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有感一百六十年前,普鲁士政府颁布了臭名昭著的书报检查令,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行那言论新闻专制之事。

马克思以一篇洋洋洒洒酣畅淋漓的文章抨击了普鲁士专制政府的无耻行径,警醒了那些对政府抱有幻想的作者。

马克思对书报检查令与真理做了十分具体的细腻讨论。

马克思认为书报检查令是可能要颁布的书报检查法的精神的预示,书报检查不得阻挠的对真理的探讨。

真理像光一样,它很难谦逊;而且要它对谁谦逊呢?对它本身吗?真理是检验它自身和谬误的试金石。

那么是对谬误吗?马克思说应直奔真理,不要东张西望。

给探讨真理指定一种表情只能是“强颜欢笑”。

书报检查令先是许给民众一个幸福的希望——言论自由,“根据这一法律,书报检查不得阻挠人们对真理作严肃和谦逊的探讨,不得使作者受到无理的约束,不得妨碍书籍在书市上自由流通。

”什么是真理?什么是严肃和谦逊的探讨?马克思直接道出了政府的心声,“对真理是否干脆就应该这样去理解,即凡是政府的命令都是真理,而探讨只不过是一种既多余又麻烦的、可是由于礼节关系又不能完全取消的第三者?”普鲁士政府不希望民众有不一样的声音,这种妄图指鹿为马的想法昭然若揭。

对于检查令来说,倾向是它的主要标准,而且是它的贯穿始终的思想。

马克思说“追究倾向的法律,即没有规定客观标准的法律,是恐怖主义的法律。

”检查令检查的不是行为,而是自己判断出的倾向。

追究思想的法律不是国家为它的公民颁布的法律,而是一个党派用来对付另一个党派的法律。

追究倾向的法律取消了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

这不是法律,而是特权。

当政集团的龌龊的良心臆造了一套追究倾向的法律,报复的法律,来惩罚思想,其实它不过是政府官员的思想。

追究思想的法律是以无思想和不道德而追求实利的国家观为基础的。

那么,普鲁士政府是怎么任命书报检查官的呢,这一个特殊的群体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呢?“在任命书报检查官时也应采取同样谨慎的态度,务使书报检查官一职确由那些经证明思想可靠和能力合格的人去担任,即由完全无愧于该职务所要求的那种光荣的信任的人去担任;这种人既慎重,又有洞察力,他们善于区别事物的形式与本质,当作品的内容与倾向本身已证实没有必要加以怀疑时,他们又善于十分得体地抛开怀疑。

浅观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之新闻自由

浅观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之新闻自由

浅观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之新闻自由1840年,普鲁士老国王逝世,以“浪漫主义”蓍称的威廉四世即位。

他于次年颁布了圣诞敕令:放宽书报检查,人们无不以为盼望多年的出版自由,要由国王的恩准而现了。

在一片欢呼和谢恩声中,只有马克思发出了声讨圣诞敕令的檄文,揭露了新国王在自由主义外衣下控制自由出版物的险恶用心。

马克思于1842年写下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普鲁士专制政府扼杀新闻自由的狰狞面容,深刻揭露了检查令所谓的“自由主义”的“虚伪”本性。

他认为书报检查论只制造改善的假象,而不从本质上去改造事物本身,只是愚弄大众的一纸空文。

他在这篇文章中全面阐述了对出版自由的崭新的思想主张。

马克思在文章开头就亮出了自己的反对牌,喊出“我们不是那种心怀不满的人,不会在普鲁士新的书报检查法令公布之前就声明说:即使丹纳士人带来礼物,我还是怕他们。

”,表现出对当世书报检查论的不满,进而更深一步分析法令本身,深刻的透析给当时渴望新闻出版自由的人民大众以当头棒喝。

马克思紧接着详细分析法令的主要条文,深入揭露它的欺骗性和反动性,引用检查令的原文:“为了使新闻出版现在就能摆脱那些未经许可的、违背陛下旨意的限制,国王陛下曾于本月10日下诏王室内阁,明确反对使写作活动受到各种无理的约束。

国王陛下承认公正的、合乎礼貌的公众言论是重要的而且必需的,并授权我们再度责成书报检查官切实遵守1819年10月18日书报检查法令第2条的规定。

”,针对书报检查论的内容进行具体,凡是政府的命令都是真理,而探讨只不过是一种既多余又麻烦的,揭示新闻出版自由完全是莫须有的事情。

而他恰恰认为没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

而政府高级官员俨然还是一副管理公众行为的主宰者,甚至于管理公众精神行为。

在这样一个氛围,一个国度中,想要畅谈新闻自由,简直就是乌托邦似的的自欺欺人。

但是身为书报检察官的他们只是法令的执行者,即新闻出版需要的是别的保证,而不是给如此不负责任的人物发出的这种一般性的指令,那就会证明书报检查制度骨子里隐藏着一种用任何法律都无法消除的根本缺陷。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书笔记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书笔记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书笔记1841年12月24日,普鲁士政府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取代了威廉三世颁布于1819年10月18日的“旧”书报检查令。

此“新”法令宣扬的保障言论、出版自由而迷惑了相当一部分人,马克思却冷静的对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用虚伪的自由主义词句掩盖其专制主义的实质,对该书报检查令进行了尖锐的抨击。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是马克思第一篇政论文,也是马克思在舆论上进行反封建斗争的开始。

其实早在1819年,普鲁士政府就颁布过一个书报检查令,这个法令给德意志的精神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遭到群众的强烈反对,政府为了平民愤,于是才有了1841年新的书报检查令,并虚伪的表示,“坚决反对加于写作活动的各种无理的限制,……承认公正而善意的政论是必要的。

”企图通过这一手段来稳固统治。

在一定的时期内,这个新的检查令确实欺骗了一部分的知识分子,有人甚至认为,这是走向出版自由的第一步,但是马克思却以自己独特的政治敏感,看穿了这个所谓的自由的检查令的虚伪之处。

新的书报检查令规定:“书报检查不得阻挠人们对真理作严肃和谦逊的探讨,不得使作者受到无理的约束,不得妨碍书籍在书市上自由流通。

”统治者表面上确实是对出版自由进行了保障,但是马克思在《评》中对“严肃和谦逊”提出了质疑,真理本身如光芒一样,是不可能谦逊的,对谦逊的讨论的限制,实质上是限制了对真理的探寻;而严肃则是对个人风格的一种限制,法律准许你写作,但是你必须用严肃的风格去写作。

马克思对此辛辣地嘲弄道:“我是一个幽默家,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

我是一个激情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

”马克思分别对严肃和谦逊进行了客观的有力的驳斥,这样看来,所谓的新的书报检查令,就是统治阶级在玩文字游戏,实质上仍然是对出版自由的限制。

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已经对出版自由有了自己的看法——即对真理自由探讨的自由。

在这期间,真理需要经过怀疑,不确定等等过程,然后再众人的探讨中寻得最终确定的真理。

读《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有感

读《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有感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后感1841年12月24日,普鲁士政府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取代了威廉三世颁布于1819年10月18日的“旧”书报检查令。

此“新”法令宣扬的保障言论、出版自由而迷惑了相当一部分人,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冷静的对其进行了分析,并于1842 年 2 月发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指出了其用虚伪的自由主义词句掩盖其专制主义的实质,对该书报检查令进行了尖锐的抨击1841年12月24日普鲁士政府为了平息人们对于旧书报检查令限制新闻自由的不满,缓解社会矛盾,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虚伪地表示要坚决反对对于写作活动进行的各种限制。

新的书报检查令的第二条特别强调了: “书报检查不得阻碍人们对真理作严肃和谦逊的探讨,不得使作者受到无理的约束, 不得妨碍书籍在书市上自由流通。

”这样虚伪的语句曾让当时的大多数天真的知识分子以为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时刻真的到来了。

但马克思却始终保持清醒与理智的头脑,并且犀利地揭露了最高统治者的伪善,指出新的书报检查令其实是以看似开明的实则用伪善来掩饰,所谓的新的书报检查令,就是统治阶级在玩文字游戏,实质上仍然是对出版自由的限制,也是对旧的书报检查令的变本加厉, 更加严酷的对新闻出版自由进行控制。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敏锐地察觉到了新法令中对出版自由限制及其虚假的掩饰,它限定人们在探讨真理时采用“严肃和谦逊”的笔调.这听上去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的话就会发现,如果我们在探讨真理时被迫要使用某种形式的话,那么我们对真理的探讨不就会像被绑住了双手的犯人一样受到限制吗?而且在对很多东西的探讨过程中,思想上的冲撞带来的语言上的冲撞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直要保持谦逊的话,真理怎么能够产生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规定实际上是将对于真理的话语权交到了普鲁士政府手里,因为这里“严肃”“谦逊”的界定是由普鲁士政府规定的,换言之要进行什么样的真理探讨、怎样进行真理探讨都是统治者说了算,这就与真理的普遍性相冲突。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书评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书评

1843年2月,马克思发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该文是卡尔马克思的第一篇政论性文章,他的政治活动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普鲁士政府于1841年12月24日颁布新的书报检查令,在表面上表示不赞成对作家的写作活动加以限制,实际上,不仅保存了反动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制度,而且更加强了这种制度。

马克思这篇揭露新检查令的虚伪自由主义的文章,没有在德国发表。

这篇文章是在1842年1月15日至2月10日间写成的,但直到1843年2月才在瑞士发表。

1851年海贝克尔开始在科伦出版卡尔马克思文集,马克思把《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这一篇文章作为该文集的第一篇。

由于普鲁士政府的查禁,这一版本在第一版出版后即被禁止发行。

此文阅毕,慨叹23岁的马克思之缜密逻辑、丰富典据与斐然文采。

今日还是浅谈自己对于《评书报令》的所思所想。

马克思通过前后20多年书报检查令之间的矛盾,以及1841年书报检查令的骑墙论述,抨击了普鲁士当局的书报检查制度,认为“整治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因为这种制度本身是恶劣的。

”既然新闻拥有监督政治的权力,那么政治对于新闻是否有管控的权力呢?马克思也给出了鲜明的答案:没有。

马克思认为新闻对于政治的监督是天然的,并不是代议制政体的权力架构赋予,其合法性来源于新闻本身,来源于民众对于真理的渴求,而此处的真理就是社会的真相。

书报检查不得阻挠的对真理的探讨,在这里有了更具体的规定:这就是严肃和谦逊的探讨。

这两个规定要求探讨注意的不是内容,而无宁说是内容以外的某种东西。

这些规定一开始就使探讨脱离了真理,并硬要它把注意力转移到某个莫名其妙的第三者身上。

可是,如果探讨老是去注意这个由法律赋予挑剔权的第三者,难道它不是会忽视真理吗?难道真理探讨者的首要义务不就是直奔真理,而不要东张西望吗?假如我必须记住用指定的形式来谈论事物,难道我不是会忘记谈论事物本身吗?“真理像光一样,它很难谦逊;而且要它对谁谦逊呢?对它本身吗?真理是检验它自身和谬误的试金石,那么是对谬误吗?”这是以对真理本身的完全歪曲的和抽象的观点为出发点的。

读马克思_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_札记

读马克思_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_札记

别 是封建 政 治
文 化的 严 重阻 碍
仍 然 没 有 出版 自由
严 重 缺 乏 社 会舆 论

稍有
,

出格


论 的 报 刊 随 时 可 能 遭 到 查 封 停办
书 报 检 查 或 放 宽书 报检 查 的限 制 鲁 士 政 府不 得 已 于 行


作 为争 取 政 治 自由

思 想 自 由 的一 个 具 体 行 动
,

这 一 书报检 查 令 的 颁布
.
特别 是 其 中 这 段 十 分 精 采 的

妙语
使 当 时不 少 自由 主 义 知 识 分 子 为之 叫 好
,
而 马 克 思 极 为 敏 锐 地 看 穿 了 这个 用 伪 善 其
以 阻 碍 自由


词 句 包 裹 起 来 的 所 谓 书报检 查 令
不 过 是 为 了 缓 和 公 众 的 凌慨 而 精 心 炮 制 的 新 骗 局 罢 了
,
谓 书 报检查 令 家

无疑
,
当 时的 马 克思 还 未 成为一 个成 熟的 无 产阶 级 思 想 家

没 有 完全 从 唯 心 主 义 的 案 臼 里 冲决 出来
甚 至做 为 资产 阶级的 和 否定
,
但 同 样不 容 否 认
,
他 的 世界 观 也还 马 克思 从来 就 不 是 资产 阶级 思 想
, ,

在 资产 阶 级 崛 起 反 对 封 建 制 度的 时 候

他 固 然 充 分 地 肯 定 了 资 产 阶 级 的 这 种进 步 作 用
,
同路 人

读《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有感

读《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有感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后感1841年12月24日,普鲁士政府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取代了威廉三世颁布于1819年10月18日的“旧”书报检查令。

此“新”法令宣扬的保障言论、出版自由而迷惑了相当一部分人,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冷静的对其进行了分析,并于1842 年 2 月发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指出了其用虚伪的自由主义词句掩盖其专制主义的实质,对该书报检查令进行了尖锐的抨击1841年12月24日普鲁士政府为了平息人们对于旧书报检查令限制新闻自由的不满,缓解社会矛盾,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虚伪地表示要坚决反对对于写作活动进行的各种限制。

新的书报检查令的第二条特别强调了: “书报检查不得阻碍人们对真理作严肃和谦逊的探讨,不得使作者受到无理的约束, 不得妨碍书籍在书市上自由流通。

”这样虚伪的语句曾让当时的大多数天真的知识分子以为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时刻真的到来了。

但马克思却始终保持清醒与理智的头脑,并且犀利地揭露了最高统治者的伪善,指出新的书报检查令其实是以看似开明的实则用伪善来掩饰,所谓的新的书报检查令,就是统治阶级在玩文字游戏,实质上仍然是对出版自由的限制,也是对旧的书报检查令的变本加厉, 更加严酷的对新闻出版自由进行控制。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敏锐地察觉到了新法令中对出版自由限制及其虚假的掩饰,它限定人们在探讨真理时采用“严肃和谦逊”的笔调.这听上去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的话就会发现,如果我们在探讨真理时被迫要使用某种形式的话,那么我们对真理的探讨不就会像被绑住了双手的犯人一样受到限制吗?而且在对很多东西的探讨过程中,思想上的冲撞带来的语言上的冲撞肯定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直要保持谦逊的话,真理怎么能够产生呢?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规定实际上是将对于真理的话语权交到了普鲁士政府手里,因为这里“严肃”“谦逊”的界定是由普鲁士政府规定的,换言之要进行什么样的真理探讨、怎样进行真理探讨都是统治者说了算,这就与真理的普遍性相冲突。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后感800字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后感800字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后感800字《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由马克思所著,让我们对马克思这个人更了解一点,对他的思想精神更进一步,正是有他的思想,才有我们今天的共产党。

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后感800字。

阶级社会言论、出版自由的本质言论、出版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公民享有这项权利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帜,却不能真正的还政于民。

他们所推行的言论、出版自由是虚假的,伪装的。

不论《书报检查令》本身,还是执行机构和检查官个人,都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都是作为了统治阶级统治制度的工具,其本质都是在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同时,正像马克思在文章中指出的那样:“在被迫让步时,它就牺牲人这个工具,而保全事物本身,即制度。

”就是为什么旧的书报检查令在颁布了22年间没有执行。

当然,统治阶级也不会放弃,一有机会他们还是要来利益它来巩固统治地位。

我国社会主义言论、出版自由我国社会主义言论、出版自由是真正的言论自由,因为我们的社会制度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自由。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给广大人民群众享有这项基本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报纸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电视广播、手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微信、微博的出现,中国人民自由表达个人意志、意见的渠道不断拓宽,中国人民享受着史无前例的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阶级社会言论、出版自由是相对、具体的,是用来维护统治阶级地位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的自由。

社会主义的言论和出版自由也不是绝对的、抽象的自由,也是用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自由。

202X年从5月至8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组织开展了网络文学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网络文学作品导向不正确及内容低俗、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侵权盗版三大问题。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书报告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书报告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书报告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迅速发展,但以普鲁士为代表的德国仍处于封建制度重压之下,及至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虽有一定发展,但仍受封建势力尤其是封建政治和封建文化的严重阻碍,其中最典型的是没有言论自由,缺乏社会舆论,比如报刊言论稍有不当便可能被查封停办,此时德国公众普遍呼吁政治自由和思想自由,希望放宽甚至摆脱书报检查的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普鲁士政府于1941年12月制定“书报检查令”,并于1942年1月颁布施行:“为了使新闻出版现在就能摆脱那些未经许可的、违背陛下旨意的限制,国王陛下曾于本月10日下诏王室内阁,明确反对使写作活动受到各种无理的约束。

国王陛下承认公正的、合乎礼貌的公众言论是重要的而且必需的,并授权我们再度责成书报检查官切实遵守1819年10月18日书报检查法令第2条的规定”。

这一书报检查令的颁布使不少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之叫好,但马克思极为敏锐地看穿了封建统治者的伪善面孔,发现了书报检查令阻碍民意、强化专制的实质,由此,马克思写出了他的第一篇政论文《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来反对封建书报检查制度,争取出版自由。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马克思大学毕业不久,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影响颇深,立场上尚属于民主主义改良派,并未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与封建政府彻底决裂,并且仍抱有改造和完善普鲁士国家政治的幻想,也就是说他尚未成为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思想家。

但这都不能掩盖他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所表现出来的深刻思想和缜密逻辑。

第一点,针对“国王陛下承认公正的、合乎礼貌的公众言论是重要的而且必需的,并授权我们再度责成书报检查官切实遵守1819年10月18日书报检查法令第2条的规定”,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普鲁士政府在找替罪羊转移公众注意力,政府将书报检查制度的不合理归咎于书报检察官。

但马克思发问:“上面的话是针对法律,还是针对书报检查官呢?”如果说是检察官的问题,那么作为以组织完善、行政有力著称的普鲁士政府,在这长达22年的时间里任由不合格的书报检查官无所作为,不就说明国家“盲目地挑选最无能的人去担任最艰巨的职务”,这不仅关乎检察官个人荣誉,更是败坏了整个国家的荣誉。

马克思自律的事例

马克思自律的事例

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

——马克思马克思1842年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以下简称《评》)一文中说的那句话:“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①经常有人说这句话表达的是马克思自己的观点,并把这句话引作论证自律、他律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根据。

其实,这种理解和引用有悖于马克思的本意。

马克思是这样说的:“根据这一检查令,书报检查应该排斥像康德、费希特和斯宾诺莎这样一些道德领域内的思想巨人,因为他们不信仰宗教,并且要损害礼仪、习尚和外表礼貌。

所有这些道德家都是从道德和宗教之间的根本矛盾出发的,因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

”②这段话清楚地说明“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宗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这种观点,是马克思概括转述的康德、费希特和斯宾诺莎这些大思想家的观点。

他们的基本哲学立场和伦理学体系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在道德领域他们都坚持理性主义,都从道德和宗教的根本矛盾出发,把道德和宗教对立起来。

他们不尊重基督教教义,以及宗教礼仪、习尚和礼貌,主张道德是独立的。

他们这种对待道德和宗教关系的态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于批判死守基督教旧道德原则的德意志国家的“书报检查令”,是有力的舆论支持。

所以马克思肯定了他们的理论倾向和态度。

不过,在《评》文中,马克思只提到康德、费希特和斯宾诺莎而没有提黑格尔。

这是因为黑格尔哲学虽然是理性主义的,但它并不主张道德独立,而是把道德看作从属于作为客观精神的伦理的一个发展阶段或环节,甚至把宗教也看做是绝对精神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一个环节。

通过下面的分析,将会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黑格尔的道德哲学重在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但本质上是他律论的。

读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有感

读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有感

读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有感读马克思《》有感《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是马克思写的第一篇政论文章,从此他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开始了政治活动,该文章也被许多人公认为开启了普通人争取新闻自由的崭新篇章。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评论的是普鲁士政府于1841年12月24日颁布的新书报检查令。

普鲁士政府在1819年曾经颁布过关于实行书报检查的法令。

1830年七月革命后又增加了一些新的书报检查措施。

1840年以后,普鲁士自由主义反对派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要求日益强烈,为了适应政治形势的变化,普鲁士政府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

这项新法令使自由主义者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新闻出版自由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然而新的书报检查令只是表面上不限制作家的写作活动,实际上它不仅保存而且还加强了反动的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

马克思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在于从政治上分析新闻出版自由的必要性和普鲁士书报检查立法的性质,从而揭露新的书报检查令的虚伪性。

马克思看到,检查令使用“严肃”“谦虚”这类词汇来限制言论的自由发表。

条令里说“书报检查不得阻挠人们严肃和谦逊地探讨真理”,他批判“谦逊”的解释,让人怀疑这部分出自个人经验主义的判断,但他用上了反证的逻辑:“真理像光一样,它很难谦逊;而且要它对谁谦逊呢?对它本身吗?真理是检验它自身和谬误的试金石。

那么是对谬误吗?”逆向思维倒压过来,让人有如鲠在喉的痛苦。

同时他在这里喊出了脍炙人口的一段对言论自由的华丽宣言:“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我是一个幽默的人,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

我是一个豪放不羁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

一片灰色就是这种自由所许可的唯一色彩。

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现着无穷无尽的色彩。

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按照马克思的批判,检查令每一种看似放宽限制的词句背后,都隐藏着更深的对出版自由的钳制阴谋。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后感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读后感

读《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有感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类13322161 容叶茵关于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青年马克思做出了认真的思考并将这些想法诉之文字——这就是著名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我读完后不禁觉得很忏愧,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深度远远不是我能比得上的。

但是还是想谈谈自己读完这篇文章后的一些稚嫩的想法。

一开篇,马克思就从检查令中得出其这样的结论:新闻出版物到目前为止仍然受到种种未经许可的限制是书报检查令颁布的原因。

那么限制从何而来呢?马克思用了假设论证,如果限制是来自于书报检查官的话那就会证明书报检查制度骨子里隐藏着一种用任何法律也无法消除的根本缺陷,这就根本不科学,所以说限制应该是来自于法律。

而对于这来自与法律的限制,我们现在却又求助于法律来消除它们,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原因很简单,“只不过是一种虚伪自由主义--在被迫让步时,它就牺牲人这个工具,而保全事物本身,即制度。

这样就会转移从表面看问题的公众的注意力,对事物本身的愤恨就会变成某些人的愤恨,”所以才会把焦点转移到书报检察官身上。

当然最后的半句话是我加上去的,但是明显是作者隐藏着的意思,虽然隐晦,但这不可谓不尖锐。

其实我觉得现在中国的贪官这么多也是制度的问题,但是人们却一直只是在关注贪污腐败的个别官员,这明显就是看问题只停留在表面,也是这种虚伪自由主义在起作用。

所以说马克思的思想其实并没有过时,而我们今日也应该多加借鉴,进行反思。

接下来马克思就书报检查令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或者说是批判。

首先书报检查令的相关描述说明这个书包检查报告既不是新的书报检查法令,也不是旧的书报检查法令的翻新,而是可能要颁布的新的书报检查法的精神的预示。

但是这次的书报检查令对于之前的1819年的书报检查令的解读以及一些补充却是错误的。

首先,它把对真理的探讨规定为必须是严肃和谦逊的。

这些规定根本就会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人们就会去考虑怎样才能严肃和谦逊而我们忘记原本要探讨的东西。

从_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_分析马克思的早期新闻观

从_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_分析马克思的早期新闻观

32 2012年第05期探索与争鸣NEWS RESEARCH从《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分析马克思的早期新闻观□ 房新宁 李 川【摘 要】《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是马克思写的第一篇政论文,它不仅体现了马克思早期的新闻思想,也反映出无产阶级早期的新闻思想,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开山之作。

基于此,本文将对这篇政论文进行全面的梳理,试图从中分析马克思早期新闻思想的特点及其对构建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体系的价值。

【关键词】《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马克思;早期新闻观;价值1842年(1月初至1月底或2月初),马克思写成了他的第一篇政论文——《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也完成了从康德的理性主义到黑格尔的理性现实主义思想的转变。

他思想上“确立了以人类自由理性为核心的新理性批判主义的法律思想。

”①至此,马克思真正地成为了一个“斗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在为人民争取利益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他战斗的武器不是别的,正是文字。

这些文字不仅深刻地揭露资产阶级虚伪的本质,而且还为无产阶级、为人民指明了斗争的方向,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全面胜利的有力保证。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是马克思思想在新闻领域的体现,它对马克思新闻思想,乃至无产阶级新闻思想都有奠基之功。

一、《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写作背景1819年,普鲁士政府颁发了书报检查的法令,之后又陆续增加了一些新的书报检查措施。

这些“旧”的法令、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显露出它们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人们逐渐意识到政府颁布的这些所谓法令实质上是限制思想和出版自由,于是社会上不满之声顿起,人们强烈地要求自由的权利。

1841年12月,新登基的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制造自由假象,颁布了一项新的书报检查令,虚伪地表示要坚决反对对写作活动进行各种限制,还表面上承认公正、善意政论的必要性。

②普鲁士政府企图通过这种欺诈手段愚人耳目,实施其对书报检查进一步控制的真实目的。

读书报检查令体会

读书报检查令体会

读《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节录)》体会这段文字让我深深地被马克思折服,文学化的语言却不失对新书报检查令虚伪性的揭露。

1840年,普鲁士老国王逝世,以“浪漫主义”著称的威廉四世即位。

他于次年颁布了圣诞敕令:放宽书报检查,人们无不以为盼望多年的出版自由,要由国王的恩准而现了。

在一片欢呼和谢恩声中,只有马克思发出了声讨圣诞敕令的檄文,揭露了新国王在自由主义外衣下控制自由出版物的险恶用心。

这段文字也启迪我反观我国的新闻自由的状况。

实际上,自启蒙运动以来,“新闻自由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而从一些资料中我也了解到,中国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中国真正的新闻起源于19世纪的中期,是伴随着外国入侵、救亡图存而来的,因此一开始便具有传统士大夫“言论救国”的色彩,而没有新闻自由的观念。

20世纪初至40年代,是中国报业发展的高峰,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能够让今天的媒体汗颜的报纸,比如《大公报》《申报》等。

这些报纸的领导多是受过西方教育的自由知识分子,他们在国共两党以及抗日救亡的夹缝中争取新闻自由。

那个时期可以说是新闻自由理念在中国最为辉煌的时期。

可惜的是,自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党管媒体”的时期,媒体成为了宣传的工具。

直至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后,新闻自由的理念才开始在学术界被提起,但在业界依然坚持的是“党管媒体”。

同时,由于媒体的市场化,刚刚萌芽的新闻自由遭到了商业的打击。

另外一个引起我思索的问题是:到底应该由谁来“检查”媒体?马克思在该文中说“整治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因为这种制度本身是恶劣的”但其实流言谣言充斥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新闻自由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新闻自由也需要“检查”和监督。

中国如此,西方也如此,只不过程度有差别罢了。

马克思在后来的著作中也认为只有被法律保障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因此,“检查”媒体的主体应该是法律。

而可惜的是,我国到现在还没有出台新闻法。

书报检查的三重内在矛盾

书报检查的三重内在矛盾

新闻观察·读新闻传播学书45青年记者·2011年8月上Media Spectator书报检查的三重内在矛盾读毕《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后, 我认为可以将马克思的批判大致归结为对普鲁士新书报检查令中三种矛盾的揭示。

马克思通过这种对逻辑的批判,使新书报检查令在表象上所昭示的各种“自由”露出了真面目,即实为王权者维护自身利益、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伪自由”。

1.伪自由的法理矛盾。

文章一开头,马克思就撼动了新令存在的根基。

他指出:“书报检查是官方的批评。

书报检查的标准就是批评的标准。

”换言之,新令的本质仍是将官方制定的主观标准,直接等同于批评的客观标准,因而新令所力图塑造的“公正的、自由的书报检查”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不论其表述如何冠冕堂皇,以官方的意志和态度来评判个体的精神创造及其言论,都是荒唐的。

就法律而言,旧的书报检查制度于1819年颁发,限期五年,可22年来一直未见废止过,这就说明公开限制自由的旧制度一直在发挥着作用。

现在出笼的新检查令实际上是对旧制度的重温,只是因形势所迫,要以“自由”的面目继续维持书报检查制度。

新令希望将矛盾转移至书报检查官的身上,但是马克思指出:“虚伪自由主义的手法通常总是这样的:在被迫让步时,它就牺牲人这个工具,而保全事物本身,即制度。

这样就会转移从表面看问题的公众的注意力。

”倘若人们看不清这种伪自由的真相,放心大胆地去反对和抨击个别检查官或不受政府宠信的大臣,这实际上也就中了当局的计谋。

2.伪自由的真理矛盾。

新令指出:“书报检查不得阻挠人们对真理作严肃和谦逊的探讨, 不得使作者受到无理的约束,不得妨碍书籍在书市上自由流通。

”从这一冠冕堂皇的词句来看,新令好像非但没有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反而鼓励人们对真理进行探索。

其实这又是一种假象!马克思首先指出,这种规定实际上让人们不去关注真理的内容,而是内容以外的东西,即人们探讨真理的态度:严肃和谦逊。

而后,从马克思的论证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真理,所谓“谦逊”、“严肃”都是荒谬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文 看 马 克 思对 法 律 合 理 性 问题 的 论 证 方 法
◆毛 晓
2 0 0 0 0 0 ) ( 上海 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 上海
【 摘要 】 《 评普鲁士最近 的书报检 查令》 是 马克 思发表 的 第一篇政
论文章 , 他 以激情 洋溢的语言 、 缜密 的逻 辑推理 , 向世人 揭 示 了新
“ 书报 检 查 令 ” 存 在 的 种 种 矛盾 , 引领 了新 闻 出版 自 由的 浪 潮 。 本 文试 图梳 理 总 结 《 评 普 鲁 士 最 近 的 书报 检 查 令 》 一 文 中 马 克 思 的 基 本 思路 , 进 而 从 法 律 问题 思 考 方 法 、 法律 观 点 等 方 面谈 谈 其 对 法
有 明确客观的标准 , 不能 任 由执法 者 的随意判断 。马克思在 后 面
的 文 章 中也 大 力论 述 这 两个 观 点 , 他说 “ 对于法 律来说 , 除 了 我 的
行为以外 , 我是根本不存在的 , 我根本 不是 法律 的对 象。 ” 这句话成 了马克思 主义法律 观的经典 警句 。惩罚 公 民心 中所想 的 , 就 是对
表明其观点“ 追究倾 向的法律 , 即没有 规定客 观标 准的法律 , 是恐
怖的法律” 。这 句 话 蕴 含 了两 种 法 律 的 原 则 : 其一 , 法律 是一种行 为规 范 , 它 针 对 的是 人 的 行 为 , 而 不 是 人 的想 法 。 其 二 , 法 律应该
报检查令从来 没有落 实。( 2 ) 法 律本 身有根 本的 缺陷 , 而不 应该
律 人 的启 示 。
本身就需要再加 以证 明, 不利 于法律体 系的完整性。其次 , 马克思 在论证时所运用的手法 令 人值 得借 鉴 。尤 其是 大 量归 谬 法 的使
用, 譬如作者从 “ 谦逊 和 严肃 ” 推 出 自有 所 许可 的 只有 官方 的 色
彩, 这 很 显 然 是 荒 谬 的 。作 者 进 而 得 出倾 向是 检 查 令 的 主 要 标 准 ,
而推 出“ 书报检查使 自由变成多余 的东西” , 这种法 ( 即“ 书报检查
制度” ) 是 恶劣的 , 而 整治 书报检查 制度 的最根 本 的方法 , 就 是 废
至少法律 的基本制度体 系正逐渐 完善 , 《 物权法》 的颁 布时公 民 的 私有财产真正有 了法律 的保 障, 《 消费 者权益保护 法》 的 出台也赋
道德的矛盾等等 。( 7 ) 倾 向是书报 检查 主要 的标准 , 这 种针 对思
想 而 非 行 为 的法 律 是 危 害 生 存 的 法 律 。从 以 上 的论 点 中 马 克 思 进
《 宪法 》 中规定的许多公 民的基本人权被 增添 了许 多无 形的枷 锁 ,
但 是 这 并 不 意 味着 永 远 无 法 实 现 。 中 国 的 法 治 建 设 还 不 完 善 , 但
【 关键词 】 马克思 ; 《 评普鲁 士最近 的书报检 查令》 ; 新 闻出版 自由;
法律 合 理 性
《 评普鲁士最 近 的书报检查 令》 是马克 思发 表 的第 一篇 政论
文章 , 他 以激 情 洋 溢 的语 言 抽 丝 剥 茧 地 层 层 揭 示 出新 “ 书 报 检 查
是 由于缺乏 内在正 当性 , 根本抵挡不住新 兴 的资产 阶级追求 自由
的浪 潮 , 社 会 的 发 展 趋 势 必 然 会 以其 不 可 阻 挡 的力 量 使 封 建 专 制 制 度 走 向解 体 。 马 克 思 的 评 论 不 仅 仅 涉 及 新 闻 出 版 自由 的 基 本 人 权 , 他 的 许 多对于法律原则的论述也精辟入 里。譬如他 引用 书报检查 令 “ 书
马克 思的论证从揭露新 书报 检查令 的序 言 中的矛盾 开始 , 通
过 严 密 的逻 辑 推 理 , 得 出 了 书 报 检查 令 自身 的 漏 洞 , 从 而 证 明 书 报 检查制度是恶 法 , 是 应 当废 除 的 , 该 文的核 心论点 如下 : ( 1 ) 旧 书
品因感情冲动 、 激烈 和狂妄而带有 有害 的倾 向, 应不 准其 印行” 以
这种法律是“ 危 害我 的生存 的法律 ” 的结论 。整 篇文章 的论 证 有 理有 据 , 令人击节称赏 ! 从其观点上看 , 马克思 的思 想也有 超越 当时历史发 展 的先进 性, 他所论及的新闻 出版 自由是近代宪法所保护 的基本 自由之一。 尽管 当时的封建 统治阶级 意图用法律 阻挡人们发表 进步言论 , 但
令” 存在 的种种矛盾 , 以证 明其尽管表 面上不造成对作家写作 活动 加 以限制 , 但是实际上不仅保存了反动的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 , 更 加强 了这种制 度。本 文试 图梳理 总结马 克思 的思 路 , 并谈 谈从 他
的 观 点 中 得 到 的启 发 。
报检察官 也必须注意 准备 出版 的作 品的形式 和语调 , 一点发 现作
把制度本身 的过错归咎于书报检查 官个人 。( 3 ) 法律有 缺陷还要 求诸 于法律 , 更是错上加错 。( 4 ) “ 严 肃 和谦逊 的探讨 ” 迫 使 只能 用作者用官方 的色彩 , 无益 于真理 的探索 。( 5 ) 声 称 是为实 现新
闻出 版 自 由而 提 出 的 5年 期 过 渡 性 的 书报 检查 法案 实 际 对 出 版 自
公 民名 誉 的一 种 侮 辱 。
由的限制无限期延长 。( 6 ) 检查令 的内容前 后有许 多 自相 矛盾之 处 。包括盾 , 书报检查的宗教保 护 目的与宗教 的实 际 目的的矛盾 , 宗教 和
总之 ,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 中彰显 了理性 的思维 、 进步的思想 和 法治 的精神 。这篇文章 中所展现 的对 自由的追 寻 、 对法 治 的渴望 的理念直到今天依然 吸 引 了无 数 志 士仁人 为 之奋 斗终 生 。尽 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