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与群落
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种群和群落都是生物学领域中常提到的概念。
它们是一种生态系统中生物物种数量及
其相互作用的定量反映。
其中,种群是由物种的单个个体组成的群落的一部分,它们正在
相互竞争、互补、共生和适应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以建立起自己的生存体系;群落是指
一定区域内种群之间以及种间的的各种形式的互动,它包括植物和动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各
物种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有着不同的表征方式和功能。
一个种群是由一
个物种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通常具有相似的技能和结构,因此可以彼此交流;而群落
则是一整个生物复杂系统,除了一个物种的种群外,它还包括其他物种,例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形成生态系统的各种要素。
种群和群落的交互是由一系列生态过程控制的,因此可以理解为一个共存的协作体系。
为了促进种群或群落的繁殖和发展,这些生态过程必须接受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
以保证其有效生存。
例如,一个种群发生变化时,其群落中其他物种也会受到新的生态壁
垒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增加其他物种的特定生存不利因素,导致群落内的多样性降低。
因此,种群和群落一直都是生物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日常演化影响着整
个生态系统的局势,从而恰当地传达出物种组成和应对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此外,种群演
变和群落发展也有助于实现生态系统恢复平衡,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
第二节 种群与群落
第二节种群与群落一、生物种群(一)种群的概念每一个生物群都是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占据着一定的分布区域,这些同类的个体就是种群。
种群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种群由个体组成,但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结合而成的整体,种内个体可以交配、繁殖,具有交换遗传信息的能力。
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特征,如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这些特征个体私不具备的。
一个种群有三大基本特征:⑴空间特征种群具有的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型式。
⑵数量特征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动。
⑶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
种群可大可小,大可以使超越国界的大型群体,小可以是池塘里的某一种鱼,甚至是实验室里的一种实验动物群。
(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中的种群大小,通常以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来表示。
在自然界,动物种群密度在数量上变动范围很大,如节肢动物在每平方米的土壤中可达数十万,田鼠每平方米最多几个,而鹿等大型哺乳动物可能每平方千米也不到一只。
2、种群分布型式种群密度与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型式密切相关,种群分布型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随机分布型、均匀分布型和集群分布型。
(补图形)随机分布型指个体出现是随机的、偶然的、不固定的分布形式。
如潮间带(涨潮时被潮水淹没,落潮时露出的地带)的小蚌蛤由海潮冲刷呈现这种分布;昆虫的幼虫在密度较低时也多呈随机分布。
均匀型分布是指种群内个体之间呈等距离分布。
均匀分布在自然界并不多见,它一般发生在分布上阻碍较小的环境,或者由于种内斗争势均力敌,多个体保持大小相似的生存小圈的情况,人工栽培的植物多呈此分布。
集群分布是指种群内个体常集合成一定数量的个体群。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分布型式。
这种分布有利于种内个体自由交配、共同觅食、防止敌害等。
在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中非常普遍。
人类也是集群分布型的典型。
3、种群年龄结构种群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个体的年龄分布情况,除了一年生的昆虫等一些短世代的动物不存在不同的年龄分布外,一般动物种群都有特定的年龄结构。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种群和群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种群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而群落则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本文将重点介绍种群和群落的一些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一、种群的概念及组成1. 种群概念: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域区域内并具有相同基因型的物种个体群体。
这里的区域可以是一个小河流、一个树林或整个地球上某个区域等等。
同一区域的个体组成种群,而且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和空间分布。
2. 种群的组成:种群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基因型:种群内的个体具有相同基因型,但也可能会存在变异。
基因型受到基因和表现型的影响。
(2)数量:种群的数量一般比单个个体多得多,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数量多的群体往往表现出更加灵活、适应力强,便于繁殖扩大。
(3)空间分布: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同一区域内,但可能在不同的小区域内生活。
(4)性别和年龄结构:生物体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对种群的数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和行为都会影响种群的群体动态和结构。
二、群落的概念及组成1. 群落概念:群落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生活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部有机体群体。
不同种类的个体在群落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群落的组成:群落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生境:生境是群落生存和发展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包括土壤、温度、光线、水分、空气质量等一系列因素。
(2)生物群落:指与生境相适应的各种生物种群。
群落内的个体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但是数量和比例随时在变动,受到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3)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相互作用的种类和数量,非生物因素主要指生境条件的共同作用。
三、种群和群落相互关系1.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两者的数量和比例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并举例
1、定义不同
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包含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
2、组成成分不同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地位不同
种群: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群落:生态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比如说,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红松构成了一个种群,森林中的所有植物就构成了群落,森林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扩展资料: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关系:
种群是由同种的生物个体组成,种群组成群落,群落组成生态系统。
种群内只有一种生物;而群落内有不同种的生物。
生态系统内除包括有生物群落,还包括有无机环境。
许多单一的生物个体(同种)组成种群,种群具有单一生物个体所没有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
2、年龄组成:种群内各种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增长型:年轻个体多,将来个体数越来越多。
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个体数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衰退型:年轻个体少,个体数将会越来越少。
专题21 种群与群落(讲解部分)
栏目索引
考点二 群落
基础知识
考点清单
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生物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生物群落物种组成
(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① 丰富度 ,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
栏目索引
三、群落的演替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3.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特点 时间长,演替缓慢
时间短,演替快速
实例 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 在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
4.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③ 速度和方向 进行。
2.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种群密度调查
比较项目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调查对象
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栏目索引
调查程序
注意事项
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 方不宜太少
栏目索引
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并标记个体,计数为M
丰富。
(4)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栏目索引
二、生物的种间关系
1. 生物种间关系类型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数量坐标图
栏目索引 捕食
营养关系图 常见形式:
举例
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蛔虫与人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 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种群和群落
看下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一、种群(population)
(一)概念: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口池塘中全部的鲫鱼
讨论: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是一个种群 吗?为什么?
注意:种群的特点
①一定空间(一个区域): 小则如田地、池塘,大则如草原、海洋。
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 有大小、年龄、雌雄,它们都属于同一个 物种,能相互交配繁育后代。 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1. 2.
3.
4.
生物受到环境中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环境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现存的生物 普遍能适应环境 生物个体受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表 现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生物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生物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 竞争、捕食
(注意:种群没有大小、年龄、性别、肤色之分, 一定区域内人口也可看作是一个种群)
整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否属于一个种群?
浮流生物
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
二.生物群落(群落):
在一定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 物群落,简称群落。
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D )属于群落的是 ( C)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校园中的全部学生 C、一段朽木上的所有生物 D、一片地里的全部蒲公英
125万多动物中有120 万多是无脊椎动物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500多万种,已被 生物学家命名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
认识生物种群
蝴蝶
蘑 菇 蕨类 苔藓
企鹅 不是同一种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物种: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 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种群是单种生物,群落是一定范围的多种生物集合体。
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对种群的研究主要是其数量变化与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的内容已属于生物群落的研究范畴。
群落 munity 亦称生物群落(biological munity)。
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组合在一起,所以农田生态系统极不稳定,离开了人的因素就很容易被草原生态系统所替代。
00。
种群和群落
5.表达和交流 (1)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如图所示曲线。
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原因是在开始时培 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 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 消耗,pH变化等,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 率,种群数量下降。 (2)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分、温度、pH及有 害代谢废物等。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 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 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 有利条件。
(2)竞争平衡阶段 通过种内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 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淘汰,相互竞争 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 达到相对平衡。 (3)相对稳定阶段 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行协调进化, 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 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 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同生共死” 瘤菌 的同步性变 化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如果分开, 则寄生生物 难以单独生 存,而寄主 会生活得更 好
举例 蛔虫与人; 菟丝子与 大豆;噬 菌体与被 侵染的细 菌
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
因素。
(3)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 2.实验方法与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思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按计划
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6.注意事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只计 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上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每天取样酵母菌的时间要固定。 (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计算1 mL菌液的数量。
种群和群落
(一)易混淆概念比较
1.与种群和群落有关的概念
种群水平的研究
群落水平的研究
种群数量和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种群的空间特征:
群落的空间结构:
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种群的基因频率、种群的基因库。
(8)血细胞计数板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10
10
11
9
8
大方格Ⅰ (0. 1mm3)
大方格Ⅱ (0. 1mm3)
25×16
16×25
若酵母菌样品稀释100倍后,统计计数板的大方格
内5个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如上图所示,则样品中酵
母菌数量为 2.4×108 个/ml。
注意:显微计数法统计了所有的活菌和死亡的菌体。
酵母菌在封闭环境 下的种群增长曲线
O
迁入时间
形成 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 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
条件 没有敌害等。
天敌数量增多等。
λ值
λ为某一定值。
λ的值是变化的。
K值
无K值。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有对应的K值。
增长率 增长 速率
等于λ-1。 逐渐增大。
一般来说逐渐减小。 种群数量在K/2时达到最大。
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所以不能用样方法, 同时由于个体较小,所以也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2)血细胞计数板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振荡试管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稍待片刻后,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 部时,计数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若酵母菌数量 过多,则应稀释后再进行计数操作。
种群和群落
第二节种群和生物群落【要点精析】[ 基本知识]一、种群(一)概念:见重、难点知识。
(二)特征: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的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2.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年龄组成类型:(1)增长型:年轻个体多,年老个体少,种群密度增大。
(2)稳定型: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大致相当,种群密度趋于稳定。
(3)衰退型:年轻个体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减小。
3.性别比例:具有生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有的比例。
性别比例类型:(1)雌雄相当:高等动物。
(2)雌多于雄:人工控制的种群(3)雄多于雌: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
4.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个体数为出生率。
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为死亡率。
二、生物群落(一)概念:见重、难点知识。
(二)结构:1.垂直结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别。
[ 重、难点知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是学习生态系统知识的基础,是本节的重点知识。
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说明:1.种群是由许多同种的个体组成,但又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
2.种群中各个体间的关系既有互助也有斗争,但无论是互助还是斗争都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延续。
3.种群概念中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范围的大小。
二、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说明:1.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同一环境中的其他生物。
在地球上,不存在没有动物栖居的植物群体,也没有不与植物发生关系的动物群体。
正是由于不同种生物间的相互依赖和制约,才构成了生物群落这一复杂的种间关系。
2.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既有种间互相关系,又有种间斗争关系,还存在着种内关系。
3.研究生物群落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从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着手,这种结构特征主要包括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种群与群落
一、种群特征及相互关系
数量特征 空间特征
最基本特征。受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 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影响 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
遗传特征
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种群和群落的比较
1、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群落是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概念 2、种群研究种内关系 差异 群落研究种间关系,是生态系统 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 种群的最重要特征是种群密度 特征 群落的首要特征是物种丰富度, 差异 还有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水平 结构的镶嵌分布,以及演替
①图A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 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___________关系。 ②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_______浒苔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 发现,此种浒苔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浒苔 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______。
[解析] (1)①图A浒苔数量下降而图B中浒苔数量急剧上升,二者的 差别是滨螺的有无,所以滨螺以浒苔为食,从图中可以看出浒苔 数量与角叉苔数量成反比,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②从图 中可以看出浒苔数量与岸蟹的数量成正比。坑中未移出滨螺之前 浒苔的数量很少,不利于岸蟹躲避天敌海鸥,所以数量也非常少。 岸蟹是滨螺的天敌,岸蟹数量少所以滨螺大肆繁殖。③由生物之 间的关系可得出最长的食物链为:浒苔→ 滨螺 → 岸蟹 →海鸥。
[答案]
B
悟技巧
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生物中的种群与群落
生物中的种群与群落在生物学中,种群与群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所有个体的总和,而群落则是指不同物种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群体。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种群种群是指生态环境中同一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一个种群通常由许多个体组成,它们具有相同的物种属性和遗传特征。
在种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繁殖、遗传和演化等基本生态过程。
在种群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数量的动态变化非常重要。
种群的数量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包括环境因素、食物供应、天敌压力、生殖能力等。
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通常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如周期性循环、指数增长等。
种群还具有空间分布特点。
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种群的个体分布通常不是均匀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聚集性。
聚集性的形成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个体聚集在一起有助于资源的利用和交流,并提高了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二、群落群落是由多个物种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群体。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群落的结构和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等。
在群落中,物种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如竞争、捕食、共生等。
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通过相互作用,不同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网络,共同维持着群落的生态功能和结构。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物种多样性反映了群落中物种的数量和丰富度,越高的物种多样性意味着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越强。
三、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是生物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方面,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不同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种群数量和分布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群落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另一方面,群落提供了种群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1)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
拓展:①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②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③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④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的数量变化(2)从组成种群的个体角度看,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在原因是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斗争,每一个体均需占有一定的生存资源,包括对实物、空间和配偶的争夺,使得在个体数量达到一定值斗争加剧,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发生改变。
(3)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无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J 型增长的关系式:N t=N0λt;(4)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拓展: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
②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 值。
③渔业捕捞需要考虑该种群的增长率问题,原则上说是要在种群数量超过K/2 时进行捕捞,而且严格限制捕捞量,有利于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
防治害虫需要考虑改善环境,以降低K 值,才能使防治效果最好。
(5)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等。
3.群落的结构特征(6)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7)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①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②某草地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等因素,不同的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就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拓展:①森林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
种群和群落
: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 竞争 捕食 :猪笼草、 茅蒿菜、 狸藻
捕食:
个 体 数 1 时间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先增加者先减少, 后增加者后减少
2.同种生物成体以幼体为食,是种内斗争非捕食, 同种生物没有竞争关系。 3.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吃植物也是捕食。 4.群落中两种生物之间往往不只一种种间关系。
不同物种的遗传特性 及其对光、温度、水、 营养等的需求不同, 因此它们会处在群落 的不同高度。
植物垂直分布主要与 光照有关,动物的垂 直分布主要与栖息空 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即一般由植物决定。
2、水平结构
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 也有个别差异。 一般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酸碱度 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 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因素。
3.(高考试题:2007山东理综)下列选项不能 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
A
4、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 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 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 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 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 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例1.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 量变化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 是( B )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败者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一生物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常用的一些概念,用来描述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高一生物学学习中,了解种群和群落的知识点非常重要,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种群种群是指生物学上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
一个种群通常由一群具有相同特征的个体组成。
在种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种种关系和相互作用。
1. 种群的特点种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同一物种:种群中的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 同一地域:种群中的个体分布在相互靠近的地理区域内。
- 交配: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交配,保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 互相影响: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竞争、合作、捕食等相互作用。
2. 种群的增长与变化种群的增长和变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
- 出生率: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会随着出生而增加。
- 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会随着死亡而减少。
- 迁移率:个体的迁移会改变种群的数量和分布。
种群的增长和变化可以用数学模型来研究,例如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等。
3. 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个体的数量。
种群密度的大小会对种群的生存和繁殖产生重要影响。
- 疏密分布:种群密度高,个体分布比较密集;种群密度低,个体分布比较疏散。
- 影响因素:种群密度受到环境因素、资源可利用性、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 适应性变化:种群在不同密度下会发生适应性变化,例如个体大小、生长速率等。
二、群落群落是指生态学上不同种群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地理区域内。
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1. 群落的组成群落通常由多个种群组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这些种群之间以及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和关系。
2.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描述了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组成、数量和分布。
群落的结构可以通过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等指标来衡量。
- 物种数量: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
种群和群落
植物:制造营养 动物:消耗营养 微生物:分解还原森林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一个稳定的天然森林 出现乔木
出现灌木群落 多年生草本植物 沙丘上出现先锋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
特点:物种较少,群落结构简单,多 见松、杉等。
4)草原群落 特点:草本植物、羊马为多。
5)草原群落 特点:旱生灌木为主,动物少。
6)沼泽群落
特点:花蔺、水葱为主,常有珍稀动 物分布。
群落中各种生物种群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如: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一种生 物以另一种生物为栖息和寄生的场所等。)
的集合体; 有分层现象;
各种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3、各种类型的群落: 群落有多种类型。 按群落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分: 陆生生物群落和水生生物群落。
陆 生 群 落
水 生 群 落
4、各种陆生群落 1)热带雨林群落
特点:物种丰富,层次多。
2)常绿阔叶林群落 特点:物种丰富,多常绿乔木。
3)针叶林群落
生物在自然界中能独立生存吗?
种群 和群落
一、种群
1、种群: 一定地域或空间中,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2、种群特点: 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分、雌雄之别; 但必须是同一物种; 是个集合体,不是个体;
二、群落
1、群落: 一定地域或空间中,许多生物种群有规律地
组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2、群落特点: 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6、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7、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群落的总和。
8、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 ,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9、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这就是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森林群落、湖泊群落垂直结构。
10、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区段现象 ,就是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如:林地中的植物沿着水平方向分布成不同小群落的现象。
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区别1、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以及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种群密度的测定:对于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标志个体数X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
3种群密度的特点:①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4、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种群密度下降。
;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 ,那么种群密度不会有大的变动。
5、年龄组成的类型:(1)增长型:年轻的个体较多 ,年老的个体很少。
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开展时期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
匡堰初级中学谢学芳
教学目标:1、理解种群概念
2、学会识别种群
3、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
重点难点:种群、群落的概念、种群的特征
第1课时
课堂引入:影音播放:生物的多样性。
提问:面对纷繁复杂,种类繁多的各种生物,我们想深入研究该怎么办呢?
引入分类意识。
复习林耐的生物分类法。
提问:满足怎样的条件,才可以称得上是同一种生物呢?
一、认识生物种群
读图:让学生选出同种生物,并讲出理由。
学生讨论:可能会得出:形态、结构相似的生物是同一种生物。
追问:青蛙与蟾蜍是同一种生物吗?
提示学生与马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可能会得出:同一种生物不但形态、结构相似,还必须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追问:马和驴是同一种生物吗?
从而得出:同种生物的正确概念。
读图:让学生感受同种生物生活的特点。
分析讨论,得出种群概念。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强调: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且也有三个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点:
①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练习:1.一块地里所有的向日葵构成一个种群吗?
2.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种群吗?
3.一个池塘里的青蛙和蝌蚪构成一个种群吗?
读图,感受怎样来描述一个种群呢?
引出种群特征它有哪些主要的特征。
强调: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人们总是希望它们越来越多;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人们总想使它们越来越少。
由此可见: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要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首先要了解种群的一些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1、种群密度――指一定范围(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活动:测一测:种群密度
1.测金鱼缸内金鱼的种群密度。
2.测教室内学生的种群密度。
说明:①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②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2、性别比例――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活动:计算班级内的男女性别比。
说明:雌雄相当型: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雌多雄少型: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
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雌少雄多型: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
如家白蚁等营社
会性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
雄多型。
强调: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为了有利于人类生活,有时候会人为地控制生物的性别比。
思考:①为什么人工控制的种群一般雌性多于雄性?(是因为人们为了获得蛋、奶等禽畜副产品而选择控制的效果)。
②为什么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试举一个既不造成环境污染,又能
防治农业虫害的方法。
(使害虫不能完成正常交配,所以,可以通过破坏农作物害
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3、出生率――一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活产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一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死亡个体数。
计算:根据表格计算,慈溪市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强调: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
死亡率>出生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终要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直接表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小结: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统计学特征。
此外,有的种群还具有社群结构等特征,如灵长类的首领制和等级制等。
而每个种群的大小或数量总是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种群动态。
了解种群的特征,掌握种群的动态规律,是我们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控制有害动物的基础,也是我国制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人口政策的重要科学依据。
作业:作业本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