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的校企实体合作 办学模式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探索

合集下载

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校企共建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来共同开发、设计和实施课程。

这种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下面将对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进行详细介绍。

1. 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

在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要进行密切的合作,共同制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要求来确定课程的方向和重点,企业可以提供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持。

2. 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

在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可以共享各自的资源。

学校可以提供教师和教育资源,企业可以提供企业实践场景和专业知识。

通过资源共享,可以丰富课程的内容,提高学习的质量。

3.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校企共建课程要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在课程中需要参与实际项目和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评估与改进机制的建立。

在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建立评估和改进的机制。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可以及时调整课程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

还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改进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和推广。

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校企共建课程还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加强校企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校和企业在课程目标和内容的确定上可能存在不同的需求和利益,需要进行协商和沟通。

校企共建课程需要学校和企业具备一定的资源和能力,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评估与改进机制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验,需要学校和企业的长期支持和合作。

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学生管理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下的高职院学生管理模式探索

摘要 : 随着校 企合 作 的深入 , 高职院纷 纷建 立 了以就 业 为导 向 的_ 学结合 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这 给 高职 院校 学生教 育管理 工作 带来很 大的 冲 T - 击 文章探 讨 了在 新 形势 下如何 进 一步做 好 学生管 理工作 , 不断创新 学 生管理 模 式, 并针 对 实 习管 理和 管理体 制创 新等 几个 问题 , 出了几个有 提
frhe o welt n g me to t d ns u d rt e n w i ain.c ni o sino ae h t d nsma a e n d .a d b s d o e ea rblms u t rd l hema a e n fsu e t n e h e st to u ot nu u n v tste su e t n g me tmo e n ae n s v rlp o e f teprcie ma g me ta d ma a e n y tm n o ainpusfr r e e a fe tv y n to s o h a tc n a e n n n g me ts se in v to t owa d sv rlefcie wa sa d meh d .
关键 词 : 企合作 ; 校 高职院 ; 学生 管理 ; 式 模
Ke r s:s h l n e rs o p r t n; o ain li t ue;t d n n a e n ; d y wo d c o -e t r iec o e ai v c t a nsi t su e tma g me t mo e p o o t
l r i n b o et , h hb n l f m at nt i e ct n l o ee u et e u a o a ae e t o . h ae i uss o e nn a dj — r ne w i r ga o o pc o ehg r o a o a cl g s t ns d ct nm ng m n w r T e p r s s w t a g o i d c i t i h h v i l sd i k p dc e h o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在我们将介绍校企合作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将分析校企合作的概念和现状,探讨不同的合作模式以及它们的实践效果,并探讨校企合作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我们将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校企合作的未来发展。

在我们将总结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回顾全文的主要观点。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将深入了解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状分析、优势、挑战、作用、未来发展、价值、发展方向、总结、回顾。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旨在通过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和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往往是相对独立的,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这种局面导致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往往无法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使得人才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和推广,旨在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企业也可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培养与自身企业需求更加契合的人才。

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企业所认可和采纳。

1.2 研究意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当前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和创新。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教育资源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是多方共赢的。

一方面,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更加贴合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企业可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将自身的经验和资源进行传承与交流,促进企业的发展。

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需求,培养实际能力,并与企业建立联系,为毕业后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模式有很多,包括实习、讲座、考察、实践项目等。

实习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企业在接收实习生的可以通过实习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合适的学生留下来,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高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校应该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高校还应该制定合理的实习计划和评价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实习经验和实践机会。

企业也需要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

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岗位、导师、实践项目等,并配备专业人员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共同研发项目,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鼓励学生参与。

除了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支持和推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保障和资源支持。

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空间。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能够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和推广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为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将学校和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本文将探索和研究这种模式的实施情况与发展趋势。

一、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意义和特点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结合学校和企业资源,共同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

它的实施对于学校、企业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学校来说,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能够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还能够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对企业来说,与学校合作可以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更加贴合的人才,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

对于社会来说,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可以缩短学生从校园到企业的适应期,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它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界限,打破了教学和实践分离的局面,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体系。

它吸纳了企业资源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机会。

它充分挖掘了企业的实践经验和学校的学术优势,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

它将学习、实践、工作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实践和市场需求,提高了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目前,国内外都有不少成功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案例,比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苹果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了许多创新型的教学项目。

中国的一些知名高校也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如清华大学与腾讯、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

这些案例都充分体现了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成效。

尽管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有着诸多优势和成功案例,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

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资源不匹配的问题,需要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基础。

人才培养视域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人才培养视域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校 企联 合 办 学 的主 要 作 用
系 列改 革 。
对高等学校而言 , 联合办学可 以解决办学经费不足和实 习实

( 1 ) 改革办学形式。 根据企业提 出的人才规格要求 , 我们在大
践基地缺乏等 问题。同时 , 在联合办学的过程中 , 高校教师能够与 学 二 年 级课 程 结 束 成立 H C S 试验班 , 有 针 对 性地 、 系 统 地 对 试 验
( 3 ) 改革 考核 方 法 。 在 考 核 方法 上 , 学 校要 改 变 过 去 以笔 试 为
在 中 国 , 目前 只 有 很 少 一 部 分 大 企 业 有 自 己的 职 工 培 训 学 学 生进 入 该 公 司之 前 就 能 了解该 企 业 的管 理 状 况 。
主的考核制度 , 特别是专业课 的考核 , 更要 以实际操作为主。比如
长远发展规划中。 就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而言 , 往往偏重于各层次 我们过去开设《 电动机原理》 这 门课 , 一学期下来 , 学生抽象的理
但 是 面对 实 际 的 电 动机 却 连 基 本 结构 都 指 认 不 的学历教育 , 与企业一起联合办学 , 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短期技 论 知 识 知道 不 少 , 能培训较少 , 不能 满 足 企 业 对 职 工 进 行 短期 培 训 的 需要 , 学 校 和 企 业 不 能有 效地 进 行 资源 共 享 。 三、 拓展 办 学 机 制 。 校 企 联合 办学模 式 探讨 场 需 求 是学 校 办 学 的主 要依 据 。 在 充分 掌 握 市场 变 化 与企 业 需求
存在的主要 问题等进行探讨 , 以更好地培养创新人 才。 关键词 : 人才培养 ; 校企联合 办学; 模 式; 探索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目前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从校企合作的意义及特点入手,分析了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管理所存在的主体认识模糊、教育管理制度滞后和学校越位、缺位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最优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开展校企合作的主体无外乎就是学校和企业,但最终的落脚点仍然在学生身上,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

就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这一环节是不到位的,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对学生培养的实际成效。

因此,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改变高职院校传统教育和管理模式,顺应职业教育环境的变迁和发展趋势,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于学校与企业的紧密配合,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储备优秀的可用之才,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的素质,可以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由此可以看出,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对学校和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可以分为校外实训基地或者顶岗实习企业和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两种。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资金支持,以学校为主组织实训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外实训基地,则是由学校选派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车间一线开展实习或工作,场地、设备、技术都由企业提供,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的校企合作模式。

例如笔者所在学院与中百集团、海信科龙集团的合作,各年级成立了中百班和科龙班,校企合作班要求以“准员工”模式管理。

基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学生教育管理实践

基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学生教育管理实践

基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学生教育管理实践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此,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探索一条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教育管理之路。

关键词:高职学生培养模式教育管理1 工学交替的双轨制管理德国是世界上开展职业教育较好的国家,曼海姆双元制大学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它的培养目标可以说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它的许多做法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被认为是二战后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一大亮点,也是各高职院校把握高等职业教育主旋律,实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于2006年率先与重庆扬子江假日饭店深度合作,实施“3+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计划(学生每周3天在酒店进行岗位实践,2天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的“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在洲际酒店集团内部被称为“new apprenticeship program”),该计划包括酒店行业认知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导入教,企业与学校共同挑选项目班级候选人,征求学生、家长、班主任等多方意见确定项目班级名单,企业制定岗位实践培训计划,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计划,评估与反馈共6大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与学校深度融合。

酒店管理专业实行双轨制的学生教育管理,具体体现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选派专职辅导员、专业教师参与常态管理,从职业道德素质建构到理论知识学习,均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相关规定为考核评价机制。

岗位实践阶段,酒店选派行业经验丰富的部门主管对学生进行培训管理,并以其工作流程及标准、校企合作协议规定的相关制度为评价依据。

这种学院和酒店双轨管理的考核机制,不仅从制度上规范了“3+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计划中学生的综合考评,而且对学生在“3+2”计划中的思想和行为都有正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已经成为了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趋势。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种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不充分、课程设置偏重实践而忽略理论、指导教师缺乏企业实地经验等。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够在优化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做出贡献。

一、校企合作不充分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科研合作等等。

然而,目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企业只是提供实习机会,而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合作,造成了校企合作的效果不是很显著。

对策:高校应该与企业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关系。

除了学生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等日常活动,还应积极开展科研合作、技术转让、人才交流等多层次的合作模式。

高校还可以开展专门的协调和交流工作,以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

二、课程设置偏重实践而忽略理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并掌握操作技巧,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然而,在一些高校中,课程设置偏重实践而忽略了理论研究,使得学生只掌握了操作技巧而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对策:高校应该加强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该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的平衡,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将实践中获得的技术经验与科学理论内化,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课程设置,以便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指导教师缺乏企业实地经验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中,导师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关键人物。

然而,一些导师缺乏企业实地经验,难以培养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运作,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

对策:高校应该着重培养拥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

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组织导师实地考察学习,或安排导师到企业实习,让导师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并加强导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配合。

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新探索

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新探索
生。
使 学生能够 在较短 的 时间 内适 应企业 的
工 作 氛 围 、工 作 方 式和 管理 规 定 。
3 、学校 要加 强 管理
企业 的高要 求 的学 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最 终也会 面临被
企 业 淘 汰 的结 局 :
( 2)培养 心态 : 有些企 业是 本着 为
企 业 培 养 后 备 人 才 的 心 态 来 接 受 实 习 生
至 一 开 始 就 抱 有 拿 到 文 凭 就 转 行 的想 法 ,
其 次,使得学 生明确校 企合作 的学 习方
式 的 目 的 i 意 义 ,并 结 合 他 们 的 工 作 岗
位特 点有针 对性 的进行 深入 细致 的顶 岗 实 习前教育 和培训 ,提 高学 生对企业 和
因此 ,这 类学生 在实 习阶段 ,基本上 就 是走过场 ,怀 着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 还 有的学 生 ,虽然 对本专 业有着 浓 厚 的兴趣 ,但是 大多抱 有过于 美好 的想 法。但在 经历 了实 习后 ,感觉 到与 自己 理 想 中的差距 后 ,这部 分 同学就会放 弃 当初 美好的愿望 ,转而 比较低迷 和悲观。
景 下 ,探 索学 生教育 管理 的模式 ,成 为 高 职 院校 和 企 业迫 切 需要 解决 的 问题 。 本 文主 要从企 业 的心态 、学 生顶 岗实 习 两 方面 来探讨学生的教育管理 。

作学生 的教育 管理 。 1 、学校 对 于不 同心 态企 业 的对策 学校 根据掌 握的 各届 学生 在企业 实 习的资料 ,对于 抱有培养 人 才的心态 的
如 下心态 :
企 业 ,学校 要积 极 的增 强与其 的合 作 ;
对 于选优 心理 的企业 ,学校要 积极 的与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以及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

接着分析了校企合作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其在培养人才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然后阐述了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成效评估展示了其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

结论部分强调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结指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特点、优势、实施策略、案例分析、成效评估、重要性、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育人、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人才培养已成为各个高校和企业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应运而生。

在过去,学校和企业之间往往相互独立,学校只关注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而企业则注重生产经营和商业利润。

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学校和企业开始意识到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补关系。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提出和发展,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机制创新,推动学生在校园和职场之间的无缝衔接。

通过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探索,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专业培训和实习机会,同时也能为企业输送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优势、实施策略、案例分析以及成效评估等方面的探索,从而全面了解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领域中的作用与意义。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务管理问题研究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务管理问题研究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务管理问题研究通过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进行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建立一套能够满足学院和企业紧密、无缝合作的教务管理模式以及符合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质量评价体系。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持创建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教务管理模式,重新设计教务管理流程来保障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质量标准教务管理模式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务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管理需求,而教务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因此必须建设一套科学严密的组织和管理制度、科学的、高效的管理流程才能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才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教务管理模式带来的转变目前,高职院校都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在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果按着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很难做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教务工作负担日益加重,教务管理的各类材料、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分析,管理条线复杂,不仅要处理好系、部领导,教师,学生,更要处理好与合作企业的关系。

随着校企深度开展,传统的教学运行管理需要发生重大变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需要重构,教务管理部门也需要重建工作流程,这些无疑大大增加的教务工作的管理难度和工作强度,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现代高职教务管理体系,力求实现教务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务管理理念的转变,工作方式的转变。

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配合的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和以教务处、各系部为主进行的教学行政管理转变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联动的新型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学生教育管理策略研究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学生教育管理策略研究

向 ” 办 学 方 针 . 力 推 行 工 学 结 合 和 校 的 大 企 合 作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已成 为 现 阶段 我 国职 业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的基 本 方 向 在 这 一 背 景 下 .学 生 教 育 管理 开 始 由校 园 延 伸 到 合 作 企 业 和 生 产 实训 基 地 .传 统 学 生 教 育 管 理 工 作 的 观 念 、 方 式 和 体 制 已很 难 适 应 形 势 发 展 的需 要 .高 职 院 校 学 生 的教 育 管 理 工 作 面 临 新 的挑 战 与 此 同 时 .高 等 职 业 院 校 的 规 模 扩 张 导 致 生 源 质 量 下 降 . 学生 心 理 和行 为 表 现 更 加 复 杂 和 特 殊 ,其 学 习 情 绪 、 动 机 、 趣 、 惯 等 非 智 力 因 素 出 现 了一 些 兴 习 问题 , 学 生 的求 知 欲 较 低 、 习信 心 不 如 学 足 、 乏 学 习 兴趣 、 服 困 难 的意 志 薄 弱 缺 克 等。 么. 那 如何 才 能 提 高 校 企 合 作 的 有 效 性 . 到 学 校 、 生 、 业 三 方 共 赢 ?笔 者 做 学 企 拟 从 非 智 力 因 素 的 视 角 .探 讨 在 校 企 合 作 模 式 下 的学 生 教 育 管 理 策 略
21 1 012
问题 探讨
校 企合作背景下 的学 生教 育管理策 略研究

胡 文鹏


( 汉城 市职 业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 0 6 ) 武 30 4

摘 要 : 企 合作 人 才 培养 模 式 是 高职 教 育 加 强专 业 建 设 和 深 化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必 然选 择 。在 这种 新 模 式 下 , 校 学 生 教 育 管 理 必 然 产 生 新 变 化 和 新 困 难 。从 学 生 非 智 力 因素 的 视 角 出 发 , 注 校 企 合 作 中 学 生 心理 的 变化 , 关 有利 于 实施 校 企 合作 模 式 下 新 的 学 生 教 育 管 理 策 略 , 利 于 提 高 校 企 合 作 的 实效 性 , 利 于 学 生 在 企 业 环 境 中 学 有 有 有

校企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浅析

校企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浅析

校企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浅析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同时,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面临了更高的经济、社会和国际化等多重压力和新挑战。

本文将对校企合作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浅析。

校企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为高职院校中的关键管理因素,学生教育管理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教育等多个方面。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会有更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拓展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就业空间。

同时,校企合作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差异性,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思想素质、专业水平、学科理论等方面与校内进行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发展。

当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已贯穿整个学生周期。

在招生录取方面,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理规划招生计划,确定专业来满足企业的需求。

在教学管理方面,各学院应建立健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在学生德育管理方面,学校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思政素质,使其具备使命责任感和国家公民意识。

在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方面,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招聘,提高学生在职业选择和就业途径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然而,在当前的实践中,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学校教招部门经常会受到学科设置不合理、教学安排不顺畅、教师封闭和学生就业压力等问题的困扰。

此外,在学生德育管理方面也面临着学生思想局限性、素质教育指导不明确等困难和挑战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需要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综合管控机制,制定出统一的教育管理计划。

其次,在教师培训方面,学校应注重教师的培训,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实践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就业竞争力,也可以促进学校更好地贴近市场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现状分析、必要性、具体举措和优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推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培养成为了各大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面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时已经显现出了一些瓶颈和不足。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尤为关键,而在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现有的校企合作仍然停留在表面上的合作层面,缺乏深度和密切的合作关系。

双方的合作往往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实习安排或者项目合作,缺乏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机制。

这导致了学生在实践中无法真正接触到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技术,无法融入企业的实际运作环境中,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成长。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制约了双方合作的效果。

学校往往难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的最新需求和发展趋势,而企业也难以准确评估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这导致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了沟通不畅、合作不顺畅的情况,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

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合作关系不深、信息不对称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需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使双方合作更加紧密、互利共赢。

2. 正文2.1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校企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一种合作模式。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校企合作可以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更加贴合。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具体而直接的。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探析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探析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探析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必由之路。

由于校企目标和文化存在差异、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不顺畅等原因,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学生职业纪律意识淡薄、有一定心理障碍、脱岗离职换岗现象突出等问题。

从实现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理念的融合、完善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构建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有效运行机制、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管理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具体优化措施。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管理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必由之路。

在校企融合、互动互惠背景下,改变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顺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是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最终的落脚点在学生身上,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

长期以来,学生教育管理阵地基本都是在学校内,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多是围绕学生的课堂生活和校园生活展开,现在延伸到了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和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内,增加了顶岗实习和实践操作的实训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使得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职业纪律意识淡薄。

当前高职院校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良好职业精神养成,不重视成长和企业对人才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

习惯了学校的教育模式,许多学生初到企业实习,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要求,职业纪律松弛,集体主义精神淡薄,实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烦躁情绪甚至厌倦心理,企业对实习学生满意度不高。

(二)学生存在一定心理障碍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相对来说这部分人比较自我,缺乏大局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缺乏沟通技巧、角色模糊带来一些心理冲突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处理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善于情绪管理,出现问题时往往采取偏激的处理方式;存在畏难怕苦心理,一部分学生对工作时间长,加班或三班倒不能接受;适应能力弱,顶岗实习期间,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压力很大。

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高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结合的一种新模式。

这种模式大大丰富了高校课程设置,提高了教学质量,引入了企业资源,促进了产学研合作,积极促进了学生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这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背景与意义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高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的产物,其背景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与培训需求相结合:传统的高校教育和企业培训往往存在较大的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的情况。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可以通过深度融合教育和培训需求,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实际工作需求和发展趋势。

2.引入企业资源共同培养人才: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通过联合培养计划、实习实训基地等形式,将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企业的实际运作和管理,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与企业培训中,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转化,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当前教育领域,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在我国许多高校和企业都开始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以及其带来的效果和影响。

1. 实践教学方式创新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在实践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将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采取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工程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

一些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进行企业模拟操作和实际案例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实际工作流程,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

“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

191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双元育人方面的进一步合作和完善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科技革命的到来,我国的制造业迅猛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时代。

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合作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动力。

制造业对熟练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

中间层是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以一线工程师为主,负责工程设计、技术支持、技术改造、质量监控等工作,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技术队伍。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制造业领域的中间层人才,能够在生产企业的一线岗位熟练工作。

具体要求是包括较强的综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或在实验室简单操作仪器设备。

必须带领学生到企业去学习,实行将课堂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生产实践和学习模式。

特别是为了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人员,必须加强产学合作,使学生不仅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还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相关知识,具备迅速进入市场的基础。

1 人才培养现存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不高校已经开展了校企合作,但合作层次较低,学生参与企业相关项目的机会较少。

一些高校在实验室和设备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缺乏必要的设备和场地。

这样,使得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效果不够理想。

1.2 学生职业素养欠缺随着社会的迅猛进步和就业市场竞争的激烈加剧,职业道德素养已成为毕业生顺利踏入职场的关键要素。

然而,许多学子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这不仅对他们个人发展造成了影响,也给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了挑战。

职业素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的高等教育已开始强调要始终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教育手段却还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仍然是说教居多。

虽然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一流课程的课堂改革能有所改善,可是,教育方式依然流于表面,难以产生优异的效果。

基于校企合作构建123456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常州轻院旅游系为例

基于校企合作构建123456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常州轻院旅游系为例

建设 三种文化 : 学校文 化 、 专业 文化 、 企业 文化 。其 核心在 于文化建设 始终 以社 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为引领 。 做到 “ 要 内 化于心 。 外化 于形” 。 培养 四种能 力 : 核心能 力 、 行业 通用 能力 、 业特定 能力 、 职 跨行业能 力 。其核心在 于切实实现 “ 内与课外 、 课 理论 与实 践 、 学校 与企 业相结合 。” 提 高五项 素质 : 思想政 治素质 、 业素质 、 化素 质 、 职 文 心理 素质 、 身体 素质 。其核心 在于确立 了 “ 学生进 校前 素质 不高不 是我们 的错 。 但进校后 素质没有提 高就是我们 的错” 的共识 。 落实六 个一 工程 : 练一 副好 身体 、 一 口标准 普通 话 、 讲 说 口流 利 的外语 、 写一 手好 字 。 篇好 文章 、 作一 会一 套规 范 的 礼仪 。其核心在 于丰富 了学生核心能力 培养 的有效 载体 。 三 、 建 13 5 构 2 4 6学生教育 管理 模式 的具 体做法 ( ) 一 树立一个 中心 , 以学生 为中心 即 1 师生关系 亲情 化 . 在学 习上 、生 活上我 系对在 校生 予以及 时的关 心 ,开 展 “ 亲情一 家人 师生 交流 会 ” 动 , 期安排 不 同层 面的 学生 与 活 定 系部领导 直接 沟通 .通过 师生 间的互动 与交 流及时 帮助学 生 解决问题 。在 学习上实行专 业教师辅导 员 岗位交 叉培训制度 , 利用专业 教师 的专业知 识与旅游 企业 实践经 验 ,结 合旅游 企 业 对人 才的要求开展 专业思想 教育与职业 知识 、 能教育 。在 技 生活上 实行党 员教师联 系宿舍制 度 ,利用党 员教 师 的政 治觉 悟与理 论素养 .结合 宿舍成员 的实际 情况 给予必要 的生 活常 识教育 、 生活技 能培养 、 际交 往训练 。 人 另外 , 我系十 分重视学 生实 习期 间 的教育管 理 , 实帮助 切 学生解决 实 习 、 工作期 间所遇到 的困难 与 困惑 。成 立了实 习单 位学 生 临时 党 、 团组 织 , 期开展 实 习体 验交 流与 研讨 , 时 定 及 解决小组 成员所 遇到 的问题 。形成 了定期慰 问实习生制 度 , 由 院领导 、 系领导 、 专业 教师 、 主任 、 导员 以及学 生家 长代 表 班 辅 组成 慰 问 团 , 实 习期 间走访 企业 , 在 看望 慰 问实 习生 , 开展 现 场办公 活动 。 即时 向实 习单位反 映情况 , 实解决 实 习生们 的 落 实 际问题 。建立 了实习心得 交流 、 研讨 制度 。 让在 不 同实习单 位 、 同实习 岗位 的学 生间进行 互动 和交流 , 助学生 互通 有 不 帮 无, 促进学 生综合实 践 岗位能力 的提升 。 2安 全法制教 育普及化 . 我系树 立 了警钟 长鸣 的思想 。通过安 全信 息通 报等形 式 及时、 即时 、 时开展教 育 ; 随 同时引入 旅游企 业安 保机制 , 立 建 了系部 、 班级 、 宿舍 相互 畅通 的安 全信 息 网络 : 再有 就 是 丰富 了教育载 体 , 采取专 题讲座 、 竞赛 、 防演练 、 观警示 教 知识 消 参 育 基地 等形 式 , 强化 学生安 全法制 观念 , 提高 学生安 全 防范意 识 与懂法守 法能力 。近年 来 , 系学生在 校期 问未 发生一起重 我 大 安全事件 与违法事 件 。 3学 习指 导深入化 . 为 贴近 学生 、 了解学 生 、 助学 生 , 学 生 的课业 辅 导深 帮 将 入 到生 活学 习的一线 ,不断推 进学 习型公寓 建设 ,努 力构建 “ 亲情一 家人 ” 的系部 文化 。 系 实施 了专业 教师 辅 导员 岗位 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8 f .0 .90 8 8 9C1 1 0 .2 2 1
来抓 , 从新生 入学 开始 , 对许 多新生 上 针
大学松 口气 的想 法 , 辅导 员和教师深入学 生 中间 , 积极 开展学 风调查 与研 究 , 了解 学生 的想 法 ,具 体指导 学生 的思 想和生
活 , 助学生分析 “ 什么学 ”“ 什 么” 帮 为 、学 “ 么 学 ” 组 织 新 老 生 座 谈 会 介 绍 大 学 生 怎 , 活经验 , 织 “ 何迈好大学第 一步” 组 如 主题
师 的交 流 和 沟通 较 少 , 听课 不认 真 , 等 等 良好 的学 风 是 高 职 学 生 成 长 成 才 的 基 础 ,
院的 实践 , 索校企 实体合作 办学模 式下 探
的 学 生教 育管 理 。
( ) 二 以人 为 本 , 教 育 、 理 和 服 务 将 管
【 关键 词 】 企合作 校
性 和个性化 。 高职学生不 同程度存在理想 信 念模糊 、 社会 责任 感不 强 、 团结协 作意
识 薄 、 理素质脆弱 、 心 学习动力不足 、 自理
能 力 较 差 等 问 题 ,迫 切 需 要 个 性 化 的 教


校 企 实 体 合 作 模 式 下 的 学 生教 育
管 理
为 了推 进 广 西 建 设 行 业 职 业 教 育 事
的全面发展。 第一 , 强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经济 加
报告会 ;讲 解学 校的有 关规 定与 奖罚制
术学 院与南 宁建宁水务集 团本着 “ 平等 、
互补 、 利 、 互 发展 ” 的原则 , 经过 多次友 好
协商 , 2 0 于 0 7年 签 订 校 企 合 作 协 议 , 企 校 双 主体 深 层 次 参 与 学 生 教 育 管 理 , 成 校 形 企 实 体 合 作 办 学 新 模 式 。从 合 作 开 始 至 今 ,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 累 了一 些 经 验 。 取 积
生教 育 管理
人 才培 养

有 机 统 一 。“ 人 为 本 ” 学 生 教 育 管 理 的 以 是
核心指导原则 , 要求从学生 发展 的需要 出 发, 充分 发挥他们 的主动性 、 积极性 、 创造
合作 校 区努力把 学风建 设 当做头 等大事
【 文献编码 】 iO 99.s. 5— d : . 6/ s 0 0 ol3 j n 4 i
的偏差 , 高度 重 视 大 一 学 生 的思 想 政 治 教
优质服务。 树立教育服 务意识成 为教 育发 展 的趋势 。然而 , 教育服 务不 同于商 业和 企业 服务 ,要求 服务者 不仅 有满 腔的热 情 , 应有渊 博 的专业 知识 、 还 娴熟 的教育 技艺 、 尚的人格魅力 、 高 得体 的语 言 , 是一
化, 思想 活动的独立性 、 选择性 、 差异性 日 益增强 , 多高职生 的历史使命 感和社会 很 责任感有所淡化 。思想 决定行动 , 思想政 治教育的效果直接关 系人才培养 的质 量 , 思想政 治教 育是学 生教 育管理 的首 要大 事 。合作实体针对 高职生思想 、 识领域 认
班 级 联 系 人 、 学 工 作 接 待 日 、 理 咨 询 教 心 疏 导 、鼓 励 学 生 走 出 教 室 参 加 社 会 实 践
建立“ 服务” 型校 区管理模式 , 以为学生服
育 ,从适应学生个体成 长需 求角度 出发 ,
务质量的前提。 校企实体合作校 区应从转 变意识人手 , 摆正 自己的位置 , 走进学 生
发挥辅 导员 和理论 课教 师两支 队伍 的协 同作用 , 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指导学 生思想政治工作 , 采取多种途径 如爱心募
捐、 无偿献血 、 辩论赛 、 座谈会 、 主题班会 、
度, 每天开展检查 , 期评 比, 定 对学风好 的
班级 、 寝室 、 个人 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 对 学 风不好班 级或 个人 给予适 当的惩 罚或
批评 。
全球化 、 文化 多元化 的 冲击 , 高职学 生 的
世 界 观 、 生 观 、 值 观 发 生 了 巨 大 的 变 人 价
第三 , 变观念 , 立服务意识 , 供 转 树 提
基 于 人 才 培 养 的校 企 实体 合 作 办 学模 式 下 的 学 生 教 育管 理 探 索
口广西建设职业技术 学院 罗新华
【 摘
要 】 合广 西建设 职业 技 术学 结
教学管理注重教育文 化和学术文化 , 校企
文 化共 融 。
生学 习 目标 不 明确 , 习动力 不足 , 习 学 学 方法单调 , 时间观念不强 , 纪律松懈 , 与老
种 复 杂 的服 务 活 动 。 教 育 服 务 , 念 的转 观 变是关键 , 自身 服 务 修 养 的加 强 是 提 高 服
( ) 一 建立合 作组 织机构 , 源共享 , 资
文化 共 融 , 师资共 建 , 主体参 与 学生教 双
育管理 。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南宁建
宁 水 务 集 团 建 立 共 同 参 与 的机 制 , 立 管 设 理 委 员 会 , 同协 商 处 理 合作 校 区各 项 事 共 宜 。管 理 委 员 会 下 设 各 职 能 科 室 , 学 及 教
教务 教学管 理人 员 由广西建 设职 业技 术 学院派 出, 学管和后 勤管 理人员 由南 宁建 宁水务集 团派 出。 宁建宁水 务集团提供 南 并维护校舍及 活动场所 , 尽量为学生 的实 习实训 提供 方便 ,负责 学生 日常教 育 管 理、 后勤 管理 和服务保 障 ; 西建 设职 业 广
育、 人性Hale Waihona Puke 化的管理和全方位 的服务 。合作
业 的发展 , 足广西 对各类建设技术 人才 满 的需 求 , 形成 校企 合力 , 西建设 职业 技 广
实体追求教育 的核 心价值 , 加强学生思想 政 治 教育 , 人性 化 管 理 , 优质 服 务 , 教 将 育、 管理 和服务 有机 统一 , 以期 实现 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