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我所欲也》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教案1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体会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和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运用的比喻、推理、层进等论证方法和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

教学时数:

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陈毅在《梅岭三章》中写到:“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借用了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中“舍生取义”是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的,“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孟子在本文中是如何阐述的?我们今天一起从《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寻求解答。

二、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

三、生字

得兼(jiān) 恶(wù) 不为(wéi)苟(gǒu)得也辟(bì)患箪(dān)

羹(gēng)弗(fú)蹴(cù)为(wèi)宫室之美为之(wéi) 欤(yú)

四、词语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讨厌、憎恨。

辟:同“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是心:这种心。

丧:丧失。

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无味做的粥状食物。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用作后缀。

蹴:践踏。

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种:优厚的俸禄。

辩:同“辨”,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

奉:侍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同“向”,先前、从前。

已:停止。

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五、翻译课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

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六、文言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呼尔而与之。修饰“与”,表修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得,得到,拥有

取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接受。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

生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

人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则生。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之呼尔而与之。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此之谓失其本心。代词,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给

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

那么

则就

连词,这里表假设

2、通假字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乡”通“向”,从前。例句:“相为身死而不受”。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3、古今异义

古:能够用来

今:能够

古:这指示代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