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第六章.ppt

合集下载

教育传播学(全套课件337P)

教育传播学(全套课件337P)

主我(I)和客我(me):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接收装臵:感官 传递装臵:神经 处理装臵:记忆、思维 输出装臵:语言、动作、表情、行为等
3、传播的功能
拉斯韦尔,传播有三大功能:监视环境、应
付环境、传递遗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 与功能》;
一般: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4、传播学能做什么?
一般是在两个以上人中进行; 是一种过程,一种互动; 必带有信息,传者、受传者、信息、通道是基本
条件;
以符号和信号为中介;
2、传播的类型

一般:自然传播、动物传播、人的传播、机器传播; 人的传播: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 传播; 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五段教学策略 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九段教学策略(加涅) 引起注意→告知学生目标→刺激回忆前提性的学习→ 呈现侧记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作业正 确性的反馈→评价作业→促进保持和迁移

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

组织者:使用引导性材料,来帮助对学习内容建立定向 与引导,以便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发生在先,称:‚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 )‛。 上位组织者:渐进分化策略 下位组织者:逐级归纳策略 并列组织者:整合协调策略
4、网络时代的教育传播变革

时空关系变化,打破原有传播结构; 传播要素变化: 教育者从把关人变成引导者 教育信息由模拟信息变成数字信息 教育媒体由单向媒体变成双向多向媒体 学习者由被动变成主动; 方式变革:一对一、一对多变成多对多

三、教育传播学

性质 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相互 渗透的产物; 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 去研究和提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

媒体素养教育
媒体监测与评估
教育传播学为媒体监测与评估提供了 理论框架,帮助媒体机构更好地了解 受众反馈和媒体效果。
教育传播学为媒体素养教育提供了理 论基础,帮助公众提高对媒体信息的 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育传播学在企业培训领域的应用
培训需求分析
教育传播学为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帮助企业更好地 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和目标。
03 研究对象
教育传播过程、教育传播媒介、教育信息传递和 教育效果评估。
章节概述
本章将介绍教育传播学的 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 用领域。
重点讨论教育传播学的理 论基础和核心概念,如信 息、媒介、受众和效果等。
分析教育传播学的实践应 用,如在线教育、多媒体 教学和教育信息传播等。
总结教育传播学的未来发 展趋势和挑战。
教育传播的效果评估
认知层面
评估受众对教育内容 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包括知识、概念、原 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情感层面
评估受众对教育内容 的情感反应和态度变 化,包括兴趣、情感 认同等方面的表现。
行为层面
评估受众在接受教育 传播后行为的变化和 表现,包括实践操作、 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 力提升。
综合层面
综合评估教育传播在 认知、情感和行为等 方面的整体效果,全 面评价教育传播的价 值和影响。
04
教育传播的媒介与技术
教育传播的媒介
传统媒介
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等 印刷媒介,以及广播、电 视等电子媒介。
混合媒介
结合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 如电子书、网设备、 社交媒体等数字化媒介。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
目录
• 引言 • 教育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 教育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 教育传播的媒介与技术 • 教育传播学的应用与实践 • 结论

《教育传播学》PPT课件

《教育传播学》PPT课件

完整版ppt
10
如何正确理解传播
❖ 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
❖ 传播是一种过程,以发出刺激为开头,以产生反应为结果,没有反应,
不算传播
❖ 传播是一种互动,只有传播者的传递活动,没有受传者的接受活动,
是不会有传播产生的,反之也一样
❖ 传播者、受播者、信息和通道是传播的基本条件
❖ 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甚至人的行为都
三、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功能概括
施拉姆1982年出版《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专著, 认为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可以概括为三种:政治功能、经济功 能和一般社会功能。
施拉姆的贡献: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认为大 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采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完整版ppt
18
第三节 传播的功能
一个有机体对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史蒂文斯,1966)
一个来源透过对讯息的传达,能使接受者引起反应的过程。(理 兹,1974)
完整版ppt
7
“互 动”说
互动,甚至在生物的层次上,也是一种传播;不然,共同行动 就无法产生。(米德,1963)
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格伯纳,1967)
在互动的情景中,有讯息价值的所有的活动都是传播。(瓦茨
教育传播学
完整版ppt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教育传播系统Leabharlann 第三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第四章 教育传播信息
第五章 教育传播符号
第六章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第七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
第八章 教育传播中的学生
第九章 教育传播环境
第十章 教育传播效果
完整版ppt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参考学时:32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0 参考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理论课程。

它综合运用教育学科和传播学科的有关理论,剖析教育传播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与加工过程,分析教育媒体的传播特性与功能,科学地揭示教师与学生的传播行为,以期达到优化的教育传播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结构,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体系;培养学生运用教育传播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评价教育过程,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对指导教育媒体的编制与选用、教育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第一章绪论1. 教学内容传播的含义、类型、功能、教育传播的概念、演进、教育传播理论的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及学习、研究教育传播的意义。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传播的含义、类型、功能、区分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阐释教育传播的起源和几个重要发展阶段;阐释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阐述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阐明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意义。

3.重点与难点重点:传播、教育传播的概念难点:传播的类型、功能、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第二章教育传播系统1. 教学内容教育传播系统的概念、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系统、教育传播系统、教育传播系统构成要素、教育传播控制系统的概念;了解教育传播系统的信息控制过程;理解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教育传播系统的整个功能。

3.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教育传播系统的概念,教育传播系统构成要素的关系。

难点: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

第三章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1.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与模式、教育传播过程分析、教育传播过程的几种主要模式。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模式、传播过程、传播者、受播者、信息、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教育传播过程的概念,了解建立模式的方法,了解有代表性的几种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学6

教育传播学6
1、经验的层次
•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 《Audio visual • methods in teaching》
– 做的经验 – 观察的经验 – 抽象的经验
言语 符号 视觉符号 录音、 广播、照片 电影 电视 展览会 野外旅行 观摩演示 戏剧化的经验
抽象的
形象的
能动的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 做的经验包括三个阶层: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和参与演戏。 三个阶段的经验都包括 亲自的动作。这三种方式中,每个人都不能是旁 观者,而是参与活动者。 • 观察的经验包括六个阶层。演示、校外学习旅行、 展览、电视电影、广播、录音都属于观察的经验 。 • 抽象的经验包括视觉符号和词语符号两个阶层。
5、技术特点分类
• 非数字化教学媒体;胶片投影机、录音/录 像磁带等。 • 数字化教学媒体;计算机、数码相机、数 字摄录机、数字投影机、DVD等。
幻灯机
• 幻灯机:是放映透明幻灯片的光学设备
直轨推挽式
圆盘起落式
幻灯机工作原理
投影仪(也称投影器)
投影器工作原理
视频展示台(又称实物展示台 )
2、印刷与否分类
• 印刷媒体: • 教科书、挂图、辞典、杂志、报纸等; • 非印刷媒体: • 电子传播媒体、非印刷传统媒体;
3、感官分类
• 听觉媒体:口头语言、广播录音; • 视觉媒体:教科书、板书、挂图、标本、 模型、投影等; • 视听媒体:配录音的幻灯、电影、电视等; • 交互作用型媒体:即有学习者与媒体间的 交互。如程序教学机、计算机辅助教学课 件、语言实验室、微格教学训练系统等。
思考
• 考考自己: • 分析并比较一下三种教学媒体在传递信息、 存储信息和控制信息方面的功能与差别。

传播学教程ppt全书

传播学教程ppt全书

约哈里窗格
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C·吉尔兹曾经给文化下 过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即“人类为 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 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 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这个定义,强 调的是文化的符号性和象征性。
现代商品的象征意义:可口可乐→青春、活 力;耐克→运动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1、符号的定义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符号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
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信号与象征符
符号 (sign)分为信号(signal)和象征符 (symbol)两大类。
“信号是对象事物的代替物,象征符是对象事物之 表象的载体。”
(通)用、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 口语的局限性:近距离传播;记录性差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 播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文字传播时代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根据布鲁默的说明,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 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个基本前提是:
(1)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 来从事活动的;
(2)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 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 程。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11拉斯韦尔19021980的宣传与传播研究?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全面分析了一次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三功能五要素形成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传播学概论
.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米德(1863-1931) 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 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
社会自我理论。 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19
Hale Waihona Puke ●李普曼(1889-1962) 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 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 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
的开始。 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技术。 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威纳出版《控制论》,几乎同时,贝尔实验
室的香农提出他的《信息论》。 1、香农(1916-)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美国传播学家坎贝尔指出,信息论是 一位工程师的发明。这位工程师就是香农。 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 系统提出信息论观点。 香农认为何谓信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 性和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型式表现出来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 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264)

教育技术学 第六章 传播理论

教育技术学 第六章 传播理论
共识律
不共识-> 共识-> 不共识->
谐振律
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同学生接受信息的 “固有频率”
选择律
“代价与效果比”
匹配律
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特性
传播技术
态度
成分
结构
视 听 触
知识
内 容 社会制度 文化 处理 符 号


SMCR模式(D.K.Berlo)
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说明了教学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
1.说明了教学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Who
谁 教师或其他信息源 教学内容
第六章 传播理论
任课教师:钱玲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 Email:iceqianling@
教育技术的传播学基础
传播是利用媒体把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传者 的过程。 传播的类型
教育和传播的关系
教育的本质 传播的本质 教育与传播的共性 教育传播
教育的定义
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 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都是教育。广义的教育 可以分为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和社会教育。 狭义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 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 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构成要素:不论是广义和狭义的教育,其基本构成要素 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 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传播的概念
强调“信息共享”的概念
传播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亚历山大.歌德)
强调“影响”的概念
( 1 )传播是传播者传递刺激以影响接受者行为的

《教育传播学》课件

《教育传播学》课件
育传播的重要发展方向。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 师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如何适 应这一变化,发挥教师在教育传 播中的新作用,是教育传播面临
的重要挑战。
06 教育传播学案例 分析
案例一:在线教育平台的传播策略
总结词
在线教育平台的传播策略是教育传播学中的重要案例,它涉及到如何通过互联 网和数字媒体有效地传递教育信息。
详细描述
在线教育平台如Coursera、Udemy和edX等,通过精心设计的传播策略,吸引 了大量学习者。这些策略包括制作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利用社交媒体和论坛进 行互动交流、以及利用数据分析来优化课程和提升学习效果。
案例二
总结词
MOOCs是一种新兴的教育传播模式,它通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方式,打破了传统 教育的门槛,使得更多人可以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
如何针对特殊群体如残障人士、少数民族等提供 适合他们的教育传播内容,实现教育公平,是教 育传播的重要挑战。
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数字化教育的推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 育已成为趋势,如何将教育与技 术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效果是教
育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要求 教育传播更加精准、定制化,如 何利用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是教
评估方法
评估传播效果的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 通过对传播效果的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优化教育传播过程,提高教育传播的效果和质量。
03 教育传播学的应 用领域
教育教学
教学策略
评估与反馈
教育传播学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 略,如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育传播学》课件

《教育传播学》课件
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是对传播过程的一种抽象描述,用于解释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相 互关系。常见的传播模式包括直线模式、循环模式、互动模式等。
传播媒介与技术
传统媒介
传统的教育传播媒介包括教科书、黑 板、幻灯片等,这些媒介在教育传播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 些局限性,如信息呈现方式单一、更 新速度慢等。
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教育传播学面临着新的 机遇和挑战。未来,教育传播学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 、个性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加科学、 高效的支持和服务。
02
教育传播学的基本原理
传播过程与模式
传播过程
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信息的发送、传递和接收。在教育传播中,教师作 为信息的发送者,通过特定的媒介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作为信息的接收者, 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内化。
授者。
教育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
随着教育传播学的发展,将有更 多学科与之交叉融合,形成更广
泛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
跨学科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教 育传播的本质和规律,推动教育
传播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跨学科研究,可以借鉴其他 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展教育传 播学的应用领域,为解决实际问
题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案。
03
教育传播学的实践应用
课程设计与开发
01
02
03
课程目标设定
明确课程目的,确定学生 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内容选择与组织
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 内容,并合理安排课程结 构。
课程评价与反馈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收 集学生反馈,不断优化课 程设计。
教学方法与技巧
传统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 。

教育传播学(补充章)课件

教育传播学(补充章)课件
2. 发送与接收
发送者将信号发送给接收者,接收者接收到信号。
4. 解码与再次编码
信源根据反馈对原始信息进行再次编码,然后再次发送给接收者。
总结词
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强调了传播过程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突出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反馈和参与。
1. 编码
信源将信息编码成适合传输的信号。
3. 反馈
接收者在接收到信号后给予反馈,这一反馈会再次传回到信源。
教育传播学(补充章)课件
目录
教育传播学概述 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教育传播学的媒介与技术 教育传播学的效果研究 教育传播学的未来展望

教育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信息传播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旨在提高教育传播效果和促进教育发展。
特点
教育传播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应用性和跨学科性等特点,它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传播活动的过程、要素、技巧和效果等。
04
CHAPTER
教育传播学的效果研究
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能够迅速地、强烈地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为。
子弹论
认为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的,受众具有相当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有限效果论
认为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适度的,受众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传播效果。
适度效果论
认为传播媒介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深刻地、长远地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为。
多元化教学方法
教育传播学将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的学习者,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传播学的多元化融合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04
05
06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
40
监尔传 视在播 环 学 境年的 、前另 协归一 调纳位 社了奠 会传基 和播者 传学、 承的美 文三国 化种政 。社治 会学 功家 能拉 ,斯 即韦 60
娱韦美 乐尔国 这关社 样于会 一传学 个播家 新社查 的会尔 社功斯 会能赖 功的特 能理, 。论继 ,承 补和 充发 了展 提了 供拉 斯 .
传 播 的 负 功 能
8.影响社会规范.大家都说杀小猫不对.没有人敢说杀 小猫是对了.这就是巨大的影响力体现.大家都说陈凯 歌小气.那他就是小气.大家都认为日本不好.那日本的 印象肯定不好.没有几个人敢于公然挺日.所以通过大 张旗鼓的媒体宣传.既可以移风易俗.也可以有隐患.大 众媒体还可以设定议题.简单说来.媒体报道什么.你对 于社会的认识范围也就是那么大.媒体报道朝鲜.你就 认为朝鲜可能重要.媒体不报道俄罗斯曾经侵犯过中 国将近200万平方公里土地.你就不会过分有意识的
5.社会互动.但是这仅仅是一种虚拟的活动. 6.地位赋予功能.今天电视上出现过的衣服款式.明天 就会全社会流行.今天上过电视的政治人物.普通人. 明天就会成为名人.并且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人们刮 目现看.因此媒体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是被人利用. 成为毫无抵抗力的宣传工具.多少人由此发迹.又有 很多人身败名裂.例如在选举过程中.一个人掌握了 舆论导向.一个人就可以把自己涂抹干净.大获全胜. 出现在央视的人就和出现地区级的 影响力不同. 7.社会的麻痹药品.通过娱乐节目可以转移人们对于 社会问题的注意力.
传 播 的 功 能
4.娱乐
一切文艺传播形式,如音乐、戏剧、小说、绘画等,都具有 提供娱乐的功能。特别是大众传播在提供娱乐方面的比例更 是大得惊人。广播和电视除了新闻和广告外,大部分内容是 让人娱乐和消遣。人们之所以愿意花那么多时候坐在电视机 前,主要是因为作为本能的娱乐和消遣的需要,以使身体各 部分器官得到放松和调整。

教育传播学课件(前四章)

教育传播学课件(前四章)

教育传播学课件(前四章)教育传播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左明章教材:南国农,李运林. 教育传播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参考书:1.高蕴琦,林克诚等.教育传播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魏奇,钟志贤.教育传播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讨论中国的教育近些年有了些什么变化?未来的教育会是什么样?什么样的教学是好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教学效果?关于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课的重要性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方法:多听、多读、多思考、多讨论、多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传播一、传播的含义对于传播的认识有多种观点:分享说;劝服、影响说;刺激反应说传播是籍着语言、文字和形象来传送或交换观念与知识。

传播是个人或团体主要通过符号向其他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观念或情感。

传播是对一系列传递消息的记号所含取向的分享。

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为了共享信息,建立共同意识以及协调行动的关系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世界处处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传播活动,生命不息,传播不止。

传播的简明定义:传播是传播者利用传播媒介向受传者传递信息的社会行为。

对这一定义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传播的基本要素有四个,即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媒体。

2、传播的基本内容是信息,信息与媒体不可分。

3、传播的基本性质是一种社会行为,并通过这一行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

二、传播的类型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传播: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大众传播: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教育传播:是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三、传播的功能拉斯威尔认为传播有三大功能:(一)监视环境(二)应付环境(三)传递遗产(一)沟通(二)协调(三)教育(四)娱乐第二节教育传播一、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教育传播理论PPT课件

教育传播理论PPT课件
第22页/共43页
最小代价律与媒体选择原理:
• 最小代价律:以最小的努力得到最大的收 获
• 媒体选择原理:预期选择率=可能得到的 报酬/需要付出的努力。
• 教育媒体制作和选择的原则:选择合适的 信息来源与教育媒体。要做到:方便省事; 显著突出;吸引人第2;3页/共针43页对需要;注意受众
3. 教育传播的特点
一、什么是传播
第1页/共43页
1. 传播现象普遍存在
动物


动物
机器
机器
第2页/ 声音
灰雁的不同动作信号
第3页/共43页
克里特岛居民使用的45个图形符号(约公元前3500年)
第4页/共43页
云南丽江纳西族象形文字
第5页/共43页
第29页/共43页
4 揭示了教学传播系统的教育功能实现机 制
教学传播系统的教育功能是通过以下 三种教学信息流实现的: ①教学信息的传递与接受; ②学习者反应信息的传递与接受; ③教师对学习者的反应加以评价后再传 给学习者。
第30页/共43页
5 传播过程的功能条件
• 教师 • 学生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媒体
第31页/共43页
6 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
• 共识律 • 谐振律 • 选择律 • 匹配律
第32页/共43页
网上表情符号
• :-)
:-D
:-0
• :-()
:-o
• 8-)
;-)
第33页/共43页
初一学生的作文:
• 那个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逛200。我的GG带着他的“恐龙”GF也在200玩,GG的GF一个劲地对我PMP , 那“酱紫”就像我们认识很久了。后来,我和一个同学到网吧“打铁”去了……7456!大虾、菜鸟一块儿 到我的烘焙机上乱灌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注意
2. 遵从性心理
在传播理论研究中,遵从是指个体在传播活动中不 知不觉地受到一个群体的真实的或臆想的压力,而 在知觉、行为或观点上所发生的与群体中多数人相 一致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人的心理上的复杂性反应, 称为遵从性心理。 沉默的螺旋
引发传播者遵从性心理的因素
◈ 群体因素(群体一致规模;满足个体愿望) ◈ 个体因素(个体威信;个体心理特征;个体性别特征)
教育传播中的学生
主要内容:阐释学生作为受传者的信息接收、译码、 反馈过程;从教育传播的特点去分析学生传播行为 的目标性、主动性与选择性
不同教学中学生角色比较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负有责任 帮助他们通过考试的知识
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主动的知识寻求者
◈ 学生输出信息的行为表现
首先是接收传播信号时的外显行为,它表现在: 注意力;喜爱程度 其次是在进行译码工作时的外显行为,表现在: 是否认真思考问题,在表情姿态上,有否静思、点头、 摇头,或者及时提出不同的见解等等。 最后是信息译码后的效果行为,它表现在: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观点、情感的改变
包含四种意义:依习惯来说,人们通常依照某些经验 来接受传播内容;依心理的调和来说,人是接受合乎 于自己本身信念的传播内容,排斥或歪曲与自己观念 相反的内容;依易得性来说,人们通常喜欢接受容易 理解的传播内容;依效用性来说,人们接受传播内容, 总是以能帮助自己解决困难为优先。
◈ 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是受传者普 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构成了传播过程的三个防御圈, 它们是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干扰。
社会经验;基础知识 ;动手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 ◈ 思想品德素质要求
◈ 情商 EQ (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所谓情商即情感商数,即“EQ”,它是一个人感受、 理解、控制、运用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 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和约 翰·迈耶提出的。他们认为情商能力内容一般包括: 自我觉察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自我激励能力; 控制冲动的能力;人际公关能力。
◈ 逆境商 AQ(Adversity Quotient)
学生的传播心理
一. 学生的传播心理
1.选择性心理 ◈ 选择性注意
观念一致 关心、需要
尽管受传者的注意是选择性的,他 可以选择与自己有关或自己感兴趣 的信息,但传播者也可以通过强化 和更新传播内容、改进传播形式, 使受传者注意传播内容。
◈ 选择性理解
3. 选择性行为特征 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指出,受传者对传播的信 息内容具有三种选择性因素(选择性注意、选择 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三、影响学生传播(反馈)行为的因素
1. 社会文化因素 2. 知识因素(知识基础、解码能力) 3. 心理因素 4. 其它因素
学生的素质要求
◈ 生理素质要求 ◈ 心理素质要求 ◈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 教师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方法:
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与作业;考试。
二、教育传播中学生的传播行为的特征
1. 目标性行为特征 ◈ 接收信息要按培养目标规定 ◈ 学生传播行为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行为
2 主动性行为特征 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
学生学习动机(ARCS)
Keller(1987年)开发了一个模型,说明成功学习所 必备的各类动机。 Keller的模型叫做ARCS模型 (attention注意、 relevance关联、confidence 信心和 satisfaction满足)。 在教学策略中要想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从这4个 方面综合设计,单独考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足以维持 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进行译码工作(从传播过程讨论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 ◈ 将信号转换为符号 ◈ 将符号解释为信息意义(接收到的符号与在大 脑中已有的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得到符号 的意义)
3. 输出与反馈信息 学生在接收和进行信息译码期间和之后,伴之会产 生一些行为,这些行为所代表的信息,是一种教育 传播效果的信息,也称为教育传播过程的输出信息。 若这些信息的全部或一部分反作用于教学传播过程, 被称为反馈信息,它被用于调控教育传播过程,使 教育传播效果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merci beaucoup
陳平
重构知识和信息
建构知识和意义
教育传播中学生的角色
学生是受傳者又是反馈信息的传播者 作为受傳者的学生是信息的译码者,接收传播信号, 进行信息的加工与存储,以及输出反馈信息。
教育传播中学生的传播行为
一. 学生的传播行为 1. 接收传播信号 ◈ 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 听取教师的课堂讲授 ◈ 视听其它多种教学传播媒体 ◈ 视听大众传播媒体 ◈ 亲自参与教学实践和社会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