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古诗配画
诗配画全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渔家 明 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 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 为瑞不宜多。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别董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逢入京使⑴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蚕妇⑴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⑵,归来泪满巾⑶。 遍身罗绮者⑷,不是养蚕人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夕 (唐)白居易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0首古诗配精美国画,美醉了岁月!
40首古诗配精美国画,美醉了岁月!诗与画诗画合一,将古诗和绘画融为一体的艺术,称作为诗画,也称作古诗配画。
古诗讲究意境,而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意境。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陶者(宋)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蚕妇(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马(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七步诗(两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为草当作兰(唐)李白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适合配画的古诗
适合配画的古诗
1.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杜甫《绝句》
3.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望庐山瀑布》
5.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6.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7.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8.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9.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10.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白居易《暮江吟》
11.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2.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韦应物《滁州西涧》
1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14.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15.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风华绝代【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春晓》孟浩然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写手来帮您深度挖掘这三首风华绝代的古诗。
我们来看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追求的精神。
作者运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象,寓意着追求更高境界、更广视野的决心和勇气。
这种向上的精神,正是古代诗人所崇尚和追求的境界。
接下来,是孟浩然的《春晓》。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向往和赞美。
作者借助“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清新美丽的景色,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的追求。
让我们来品味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的描绘,展现了孤寂和思乡的情感。
作者借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意象,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和追忆,流露出对故乡和亲情的浓浓眷恋。
三首古诗各有千秋,每一首都深藏着古代诗人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感悟和表达。
在当今时代,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不少的思考和启示。
对这三首古诗的个人理解,我认为它们不仅仅是古代文化遗产,更是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体验和表达。
它们以简洁优美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
这种情感表达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文章的总结和回顾中,我们不妨再挑出这三首古诗中的共同主题,即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无论是登高远望、赞美春天、还是思乡忆故,古诗都在不同的方面展现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这种向上的精神不仅是古代诗人所追求的境界,也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价值观。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深度解读,我们不仅对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内在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激发了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
小学信息技术《古诗配画》教学设计方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中的第十七课。
它是学生初步了解Word,学习了打字、排版等重要概念后编排的,是学生掌握使用word进行图文创作的重要一步,是教给学生如何正确的插入图片、调整图片格式和如何更有效、合理、美观的处理文字与图片的搭配的具体操作方法的重要内容。
为学习后面的电脑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把这一课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上:第一课时学习插入图片和设置图片与文字格式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以古诗配画为主题的活动课,大量练习各种图文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为文字配画的方法,学会调整图文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利用word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古典文学——古诗的喜爱,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三、教学重点:在word中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利用word软件,对图文的格式进行编排与设计,实现图文的美观,体现诗文的意境。
四、学情:本册教材针对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而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直观性。
他们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效果越好。
学生兴趣点:怎样设计出图文并茂的古诗集。
学生成长点:学会制作和欣赏图文并茂的精美文章,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
五、教法:1、教学设计理念: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设置递进式的任务贯穿全课始终,设计精美的对比诗集、精心的奖品、授予荣誉“小博士”的方法引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任务设计”的第一着力点,把教学目标放在“任务设计”的首位,让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参与任务活动,从而习得知识与技能。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含媒体思路)-
平泉县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评选活动教学设计课题:《古诗配画》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某某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参赛单位:某某市平泉营子中小学参赛教师:孟幻时间:2017.6.10《古诗配画》教学过程流程图平泉县杨树岭学区营子中心小学孟幻[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三年级第十七课的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本课是应用信息技术进展学科整合的最优X例之一,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利用Word来设计艺术字和编辑电子报纸奠定了根底,因此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关联了之前所学的用Word来输入文字与对文字的修饰等知识.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品诗赏画的艺术气氛中,掌握新知识.本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学科的整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展艺术创作的能力.[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对计算机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具备了根本的计算机知识,对信息技术学科充满了好奇.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刚接触新鲜事物,有兴趣学习本课,从知识储藏情况来看,学生具备了用Word来输入文字与文字的修饰等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根底.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拟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设计思路]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课教学的设计重点是以学生为主,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审美观.在教学过程中,以活动为主线、问题为辅助,以任务驱动法,结合操作游戏,让学生在乐学、好学中完成教学重难点的操作,加上教师适时点拨与指导与鼓励性评价,让三维目标在本课得到一个完美呈现.[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和调整图片大小.<3>让学生学会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古诗配画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展艺术创作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艺术气氛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插入图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教学难点是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教学策略]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利用课件激情导入新课,然后设置具体的操作任务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体验成功〔实践导向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展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法〕,对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采用演示转播的方法〔演示转播法〕.学法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法的选择上我表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在自学的根底上,尝试操作,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做中学〞.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学生又在交流中合作学习.[教学过程]本课我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表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五个教学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会向同学们播放一段关于古诗配画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诗文的博大精深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看着这么美的画面,听着动人的古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如果我们能把这美丽的画面与动人的古诗组合在一起,那就更能表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古诗配画课好?从而引出课题.媒体设计思路:本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视频导入新课,从而让学生对古诗配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也想动手创造自己的作品.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此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步骤1.准备阶段2.明确任务3.探究实践4.教师解疑1.准备阶段这个环节我是运用问题提升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我问:那同学们想不想当一个小艺术家、小设计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计算机一起来完成古诗配画.〔揭示课题,进入新课〕学生自主完成以下操作:〔1〕进入"古诗配画〞教学文件夹.〔2〕上网搜索图片.〔3〕小组合作或请教教师完成操作.媒体设计思路:运用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当小艺术家,小设计师,充分表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激发的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创作.2.明确任务上述准备完成后,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面操作:〔1〕输入古诗〔2〕搜索图片〔3〕插入图片〔来自文件〕<4> 设置图片大小和位置〔5〕设置环绕方式在出示任务后,对学生进展温馨提示:在每一个任务中,可以打开相应的操作步骤提示,但鼓励学生先尝试,当遇到困难时再浏览操作提示.为了任务顺利进展,我制作了学习卡,发放到小组中去.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自学任务.媒体设计思路:在任务驱动模式下,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探究实践学生利用学习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操作.〔1〕出示学习卡让学生根据学习卡上的内容自主学习.〔2〕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者请教教师帮助.〔3〕将自己的作品作细致的修饰与调整.媒体设计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步尝试,初步完成"古诗配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能力.4.教师解疑学生的初步作品,图片位置会不适宜,需要通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这正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环绕方式选项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教师演示讲解清楚,在此局部我演示讲解.媒体设计思路:通过演示讲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操作过程,让学生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再次动手操作弥补自己的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交流展示、互动评价1.学生展示作品.2.学生进展演示操作,全班评价.3.教师选择较好的作品进展全班口头点评给予鼓励性评价.媒体设计思路:通过展示和评价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并对古诗配画的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这样的评价方式表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评价的作用.四、巩固练习、学以致用通过以上学习操作,学生的第一份作品已完成,为了加强学生对操作过程的熟悉与掌握,我又与时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进展练习巩固.快速完成以下操作:1、根据所学内容为你喜欢的古诗配画.2、把《我的好朋友福娃》插到自己喜欢的位置,设置环绕方式.媒体设计思路:通过练习巩固学生获得的新知,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五、总结方法、浅谈收获引导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1.如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2.你发现了那些好的操作方法?3.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哪些心得体会?媒体设计思路:这三个问题,表现了对三维目标实施与掌握情况,并达到有机统一,关注了学生全面开展.[反思与感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整节课都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参与指导.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节课的优势表现在:1.学生自学为主,学习兴趣高,自学能力得到锻炼.2.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水平自主学习,效率高.3.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展个别辅导和解决重难点.4.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与艺术学科的有机整合.5.多角度的评价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当然随着课堂的进展,预设与生成问题不能达到良好的统一,比如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我会灵活机智的处理好新生成的问题,来弥补我的不足之处.。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17古诗三首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17古诗三首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是一篇包含三首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课文。
这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篇课文的总体特点。
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泊牛渚怀古》。
这些诗歌均具有深刻的意蕴、精湛的技艺和鲜明的形象,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珍品。
课文中不仅有详细的注释和解析,还有生动的插图和朗诵音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内涵。
接下来,我们将对每首诗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诗歌以简洁明了的笔触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五言绝句的特点和技巧,如对仗、平仄、意象等。
其次,《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七言绝句,诗歌以奔放豪迈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惊奇和探索。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七言绝句的特点和技巧,如韵律、夸张、想象等。
最后,《夜泊牛渚怀古》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歌以委婉含蓄的笔触描绘了夜泊牛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五言律诗的特点和技巧,如韵律、对仗、抒情等。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认真阅读课文中的注释和解析,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意蕴和表达方式。
其次,要通过朗诵、背诵、默写等方式,熟悉诗歌的语言和形式,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最后,要通过思考、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探究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总之,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课文,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珍品,更是学生们学习文学、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深入探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
( 山水的色彩美 )。
课堂小练
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的修 辞方法是( 比喻 ) 2.诗题为《望洞庭》,是( C )时候望洞庭的? A.早晨 B.中午 C.夜晚
3.诗中“翠”的意思是( C ) A.翠鸟,鸟名 B.绿色的硬玉,翡翠 C.绿
课后作业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 句话写下来。
要求:朗读诗歌第四句。 思考: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联想 到了什么?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联想到白银盘、青螺。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君山 在这湖中就好像一只青螺,生动形象,语言优美。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
情。
板书设计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句。 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湖光、秋月。
那是怎样的景象? 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
湖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 月光。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二句。 思考:在这湖光秋月宁静和谐的氛 围中,诗人凝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 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写的?
诗人看到这湖面想到了未经打磨的铜镜。
相对而出,随着船行放佛 扑面而来,在这铺满红光 的江面上,一只小船,从 天边悠悠地驶来。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理解题目的含义。 思考:看了“天门山”三个字,你想一想应该是 一座怎样的山?
怎样看才叫“望”?
高大、雄伟。
向远处看就是望。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这幅画里都画了 哪些景物?
这也是人与景的和谐之美啊。
拓展延伸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许许多多有名的
诗人都慕名而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唐 ]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7.古诗配画|冀教版
《十七、古诗配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一册第十七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要学生通过“古诗配画”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设计思路】从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Word这个写作的好工具,学会了用Word写文章及版面的装饰等知识;在此之后,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利用Word来设计艺术字和编辑班报。
因此,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从比较两篇文章,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熟悉的素材,利用课本资源,设计了《古诗配画》这一课。
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观念从单纯学习技术转为更加注重对学生跨学科知识的开放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超越学科上的技能,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能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会使用文字环绕工具。
同时复习巩固文字修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给学生以方法、以胆量、以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判能力。
【教学重点】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会使用文字环绕工具。
【教学难点】使用文字环绕工具调整文字与图片的关系。
【教学准备】古诗配画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生:喜欢。
师:在你们学过的古诗中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给大家听好不好?学生背诵古诗:生1:……生2:……生3:……师: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老师对你们真要刮目相看了。
三年级上册语文17课古诗三首画画
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人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17课的内容包括三首古诗和画画。
古诗和画画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本文将从古诗和画画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诗《观沧海》是一首反映自然景观的古诗,通过描述浩瀚的大海和奔腾的波涛,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宏伟。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还能够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还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畏之情,了解古代人的生活和思想方式,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竹》是一首以竹为题材的古诗,通过描绘竹的形态和品格,表现了竹的坚韧和高洁。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不仅能够了解竹的特点和品质,还能够领略到古诗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通过学习古诗,还可以启发学生对美的感悟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题西林壁》是一首以描绘墙壁上的书画为题材的古诗,通过描绘壁上的书画和题跋,表现了诗人的境界和心情。
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不仅能够了解古代书画的风采和艺术价值,还能够领略到古诗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通过学习古诗,还可以启发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明自豪感。
二、画画画画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画画,学生可以培养细致观察、准确表达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学生可以通过画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丰富多彩,提高对美的感悟和表达,激发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拓宽艺术的视野,增长艺术的见识。
通过画画,学生可以培养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提高对画面的理解和把握,提升自我表达和情感表达的能力,塑造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和价值观念。
适合画画的古诗
适合画画的古诗《画》诗题:《画》作者:[唐] 王维诗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诗题:《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作者:[宋] 苏轼诗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诗题:《题西林壁》作者:[宋] 苏轼诗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江雪》诗题:《江雪》作者:[唐] 柳宗元诗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鹿柴》诗题:《鹿柴》作者:[唐] 王维诗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诗题:《鸟鸣涧》作者:[唐] 王维诗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 • • • • • • • • • • • • • • • •《滁州西涧》诗题:《滁州西涧》作者:[唐] 韦应物诗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池》诗题:《小池》作者:[宋] 杨万里诗文: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作者:[宋] 杨万里诗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居秋暝》诗题:《山居秋暝》作者:[唐] 王维诗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 • • • • • • • • • •。
关于秋天的古诗词
关于秋天的古诗(可供配画)《秋风引》唐代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思》唐代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唐代李白炉火照天地,赧郎明月夜,《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照,竹喧归浣女, 天气晚来秋。
清泉石上流。
莲动下渔舟。
红星乱紫烟。
歌曲动寒川。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兴八首•其一》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子夜吴歌•秋歌》唐代李白长安一片月,秋风吹不尽,何日平胡虏,《秋雨》唐代李中竟日散如丝,秋声在梧叶,曲涧泉承去,寒萤悲旅壁,万户捣衣声。
总是玉关情。
良人罢远征。
吟看半掩扉。
润气逼书帏。
危檐燕带归。
乱薛滑渔矶。
爽欲除幽簟,凉须换熟衣。
疏篷谁梦断,荒径独游稀。
偏称江湖景,不妨鸥鹭飞。
最怜为瑞处,南亩稻苗肥。
《汾上惊秋》唐代苏颠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采莲子•船动湖光潮港秋》唐代皇甫松船动湖光滩潮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秋宵月下有怀》唐代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访秋》唐代李商隐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宋代辛弃疾夜月楼台,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秋天古诗配画小学生
秋天你真美!你是成果,你是希望,给人无限感慨,鼓励着人心!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摊破浣溪沙》
五代·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秋日·其二》
宋·秦观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念奴娇》
宋·黄庭坚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缺乏?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河西送李十七》
唐·高适
边城多远别,此去莫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