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致橡树PPT模板

合集下载

致橡树_PPT课件

致橡树_PPT课件

致 橡 树
舒 婷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大量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是与北岛、顾城一起并立诗坛朦 胧诗的三巨头之一。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 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女诗人 舒婷曾经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致橡树》曾经是传遍天下的诗歌, 二十年前,评说纷纭。虽然如今朦胧诗派早已落入冷寂,但舒婷 及其《致橡树》却值得一说。
朦胧诗:
产生于70年代末、 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 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 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 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 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 有顾城、北岛等。
欣赏朦胧诗学写朦胧诗
1、《一代人》
黑橡树》是完全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 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 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爱情诗比它更优秀。更难能可贵的是它 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


此诗发表于1979年《诗刊》第四期。 30多年前的中国,十年浩劫刚刚结束,人 们思想上的樊篱还没有彻底清除。 文革十年,人性遭到蔑视,人的尊严受到 肆无忌惮的践踏。爱情,这一人类生活中 必不可少的精神现象,在十年动乱中更是 遭到贬低甚至扼杀。
十七岁的爱情



十七岁的爱情 是一抹迷蒙的晨雾 不要碰,让它轻轻 的飘着 是一泓清亮的山泉 不要喝,让它轻轻 的唱着 是一朵羞涩的小花 不要采,让它静静 的开着 是一枚枝头的青果 不要摘,让它涩涩 的挂着

致橡树ppt优秀课件

致橡树ppt优秀课件

致橡树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文化内涵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诗 人通过橡树的形象表达了对真爱的追 求和向往。
象征意义
致橡树作为爱情诗,不仅仅是对爱情 的抒发,更是对人生价值观和生命态 度的表达。
致橡树在文学、影视等艺术作品中的表现与应用
文学表现
致橡树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和改编,成为了中国文学的 一部分。
致橡树的生态价值
涵养水源
1.A 致橡树具有庞大的树冠和发达的根系,能够有 效地涵养水源,降低地表径流,从而减轻水土 流失。
保持土壤
1.B 致橡树的根系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防止
水土流失,同时其落叶和残枝也能增加土 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调节气候
1.C 致橡树能够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和 调节气温等作用,对气候进行调节。
美洲山核桃
树皮可用于制作工艺品和 木材加工,果实可食用, 木材可用于制作家具和建 筑材料。
欧洲山毛榉
木材纹理美观,硬度高, 耐腐蚀性好,用于制作高 档家具、地板和室内装饰 材料。
澳洲坚果
果实富含蛋白质、脂肪和 维生素,可用于制作食品 和饮料,木材可用于制作 家具和工艺品。
03 致橡树的生态价值与保护
影视应用
致橡树在影视作品中被用作配乐和插曲,为剧情增色不少。
致橡树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鉴赏
美学价值
致橡树的文字简练、意蕴深厚,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艺术鉴赏
致橡树的意象丰富,富有想象力,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05 致橡树的种植与养护技巧
致橡树的种植技术与方法
选种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 橡树种子进行种植。
致橡树的科研与开发前景
要点一
科研前景

致橡树ppt优秀课件

致橡树ppt优秀课件
诗歌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由、平等、正义等价值观的坚守。这让我更加珍惜当下,努力追求 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对诗歌的再创作建议
加入个人经历与感悟
在朗诵诗歌时,可以适当融入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使诗歌更加贴近听众的生活,引发共 鸣。
创新表现形式
可以尝试将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配乐、舞蹈、绘画等,以更加生动、形象的 方式呈现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情感投入
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诗歌的情感中,通过朗诵传达 出真挚的情感,让听众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
个人感悟分享
对爱情的坚定与执着
通过朗诵《致橡树》,我深刻体会到诗人对爱情的坚定与执着。诗中表达了一种不依附、不攀缘、平等独立、相 互扶持的爱情观,这是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所追求的爱情模式。
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停顿与连读
合理运用停顿和连读,以突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 律感。例如,在表达转折、强调等情感时,适当 停顿;在表达连贯、流畅的情感时,适当连读。
音量与音调
根据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调整音量和音调,例如, 在表达悲伤、痛苦的情感时,适当降低音量并使 用低沉的音调;在表达喜悦、兴奋的情感时,适 当提高音量并使用明亮的音调。
感谢观看
THANKS
致橡树优秀课件
目 录
• 致橡树的创作背景 • 诗歌内容解析 • 致橡树的主题思想 • 致橡树的艺术成就 • 致橡树的影响与评价 • 致橡树的朗诵技巧与感悟
01
致橡树的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与地点
时间:XXXX年。 地点:中国。
创作动机与目的
动机
表达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目的
呼吁人们追求平等、独立、互相尊重的爱情关系。
字体选择
选用清晰易读的字体, 确保课件内容的可读性

《高一语文致橡树》PPT课件

《高一语文致橡树》PPT课件

木棉不愿做: 凌霄花 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攀援、炫耀; 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 增加、衬托;
因为: 附庸、没有独立和尊严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 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 滋润你的心田.
……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1)极 力 攀 附 (2)单 方 痴 恋 (3)一 味 奉 献
致橡树
舒婷
学 生
时 代 的 舒 婷
舒婷 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生。1982年
出版诗集《双桅船》。中国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
主要著作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致橡树》
散文集《心烟》
诗歌特点 舒婷的诗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表现一代人
对历史、对祖国、对爱情的崭新理念,以感人的激情、 深邃的思想与精巧新奇的意象取胜,如著名的《致橡树》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另一类以描写自己内在情 思,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福,以及对爱情的回忆与期 待为主,以真挚、委婉的情思与隽永、优美的意境取胜, 如《春夜》、《秋夜送友》、《落叶》、《思念》等。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株木棉,
我如果爱你——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 在一起。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根,紧握在地下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叶,相触在云里。
也不止像泉源
互相致意,
也不止像险峰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
增加你的高度,
言语。
衬托你的威仪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甚至日光。
像刀、像剑,
甚至春雨。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致橡树》课件 (30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致橡树》课件 (30张PPT)
——爱的双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心心相印、心 有灵犀、息息相通
爱的双方的形象: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象—— 征男性的阳刚:坚毅、刚
强、矫健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象—征—女性的阴柔:美丽热情、充满
生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木棉与橡树的爱情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 在一起。” ——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爱的基础——外表虽有距离,实质紧密结合,相互依存 3.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 语。”
致橡树
舒婷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朦胧诗的相关知识
2、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文中意象 的象征意义。
3、通过分析意象,强化对作者爱情 观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 人,52年生。79年开始发表诗歌, 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是中国 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
主要著作 :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双桅船》 《会唱歌的鸢尾花》 散文集《心烟 》代表作:

致橡树_PPT课件

致橡树_PPT课件

THE END
谢谢捧场
讨论:
1、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了 哪几种爱情观?列举并说明。 2、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 么样的? 3、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1、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了哪几种爱情 观?列举并说明为什么?
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1)极力攀附 (凌霄花)
(2)单方痴恋 (鸟儿)
(3)一味奉献 (泉源、日光) 因为爱的双方没有平等、独立可言。
阳刚
木棉
阳刚之美 阴柔之美 的男性 的女性
阴柔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Fra bibliotek像英勇的火炬。
小结: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 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强调 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 理想的爱情。
说说你的看法
欣赏朦胧诗学写朦胧诗
1、《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致 橡 树
舒 婷

女诗人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 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大量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 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是与北岛、顾城一起并立诗坛朦胧诗的三巨头 之一。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 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曾经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致橡树》曾经是传遍天下的诗歌,二十 年前,评说纷纭。虽然如今朦胧诗派早已落入冷寂,但舒婷及其《致橡 树》却值得一说。 《致橡树》是完全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 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 它任何一首爱情诗比它更优秀。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 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致橡树》课件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致橡树》课件
响的诗潮,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内容含蓄隽永,往往借
助想象、象征、曲笔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从而诱发
读者的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感受。正因如此,对课文也就有了多
元化的理解。
本诗还可理解为是对崭新人际关系的呼唤。“爱情”一词可做宽泛
的理解,人与人之间要建立起理解的桥梁,就要有平等的态度,在强者面
范例展示
春花秋月何时了。吟诗作赋,对酒当歌,谁不希望沉浸在诗意的人生
里?可是,执着地追求过后,恐怕只剩凄美的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埋头求索时,怎不抬头望一眼?望一眼辽阔的国土,
天下的子民——那些生命中无法忘怀之轻,究竟辛酸了多少人的眼泪!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我们都渴望
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那样的爱情中迷
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彼此欣赏为基
础。
本材料可用于
提示:不趋炎附势、个性独立
等话题的写作。
他山之石
有这样一群人,在美国,被戏称为“归巢小鸟”,在中国,名为“啃老族”;
有这样一群人,在学校,品学兼优,颇得老师青睐,在家里,衣来张口,饭来
高中语文 苏教版
致橡树
教学课件
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中蕴含的深挚情感。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1.连线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
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等。她的《祖国啊,我亲爱
的祖国》获 1980 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

《致橡树》ppt课件全面版

《致橡树》ppt课件全面版

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接受度分析
1 2
文化差异对理解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对《致橡树》的理解可能 存在差异,如对意象、隐喻等的解读。
共鸣与认同
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但《致橡树》所表达的爱情 普世价值能够引起广泛共鸣和认同。
3
接受度提升途径
通过加强跨文化交流、提供多元化解读等方式, 可以提高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对《致橡树》的接 受度。
深刻内涵
通过对比和矛盾冲突的手法,揭示 了爱情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表达了 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
03
诗歌解读与赏析
爱情观:独立平等、相互尊重
独立平等
诗歌中强调爱情双方应保持独立的人 格和平等的地位,反对依附和攀援的 关系。这种爱情观体现了现代意识, 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
相互尊重
在爱情中,双方应相互尊重对方的意 愿和选择,不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 方。这种尊重是爱情长久维持的基石 。
《致橡树》ppt简介 • 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 诗歌解读与赏析 • 诗歌风格与语言特点 •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 • 课件制作技巧与展示方法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舒婷及其诗歌创作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 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
她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 想主义色彩,善于运用意象和 象征手法表达内心情感。

句式多变
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式和语气,如 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使
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多彩。
描绘细腻
对橡树的描绘非常细腻,从树干 、树枝、树叶到花朵、果实都进 行了详细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能
够看到橡树的真实形象。
丰富多样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01
诗歌中大量运用比喻手法,如将橡树比作“铜枝铁干”、“红

《致橡树》(55页)PPT课件

《致橡树》(55页)PPT课件

游移。
——《四月的黄昏》
7.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
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
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
——《双桅船》
2020/1/14
14
◎诗海拾贝 鹊 桥 仙① 秦观
纤云弄巧②,飞星③传恨,银汉④迢迢⑤暗度⑥。金风玉露⑦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⑧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 在朝朝暮暮⑨。
银河两岸,每年只在七夕的夜晚相会,可这相逢就如同秋风和
露水般的交融,胜过了人间那些日日相守,却不懂珍惜的人间
伴侣。
这刻缠绵的情思,像天河里流了千年的河水,绵绵不绝,这如
梦似幻的短暂欢会,却最终还是要结束,牛郎、织女恋恋不舍
地各自踏上归去的路,在心中相互劝解:我们的真情已至死不
渝,天荒地老,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第一单元 向青春举杯
第4课 致 橡 树
2020/1/14
1
一、认读字音 (一)单音字 霹.雳.(pī)(lì) 流岚.(lán)
痴.情(chī) 虹霓.(ní)
戟.(jǐ) 坚贞.(zhēn)
2020/1/14
2
(二)多音字
1.组词认读法
(1)荫绿 荫.荫 庇.( (yyīìnn) ) 2.语境认读法
2020/1/14
18
【赏析】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 的乐曲。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 离合。最后一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 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振聋发 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 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致橡树》精品PPT课件

《致橡树》精品PPT课件
1、象征手法 2、先破后立 3、比喻、反复、对比
总结
(1):作者以橡树和木棉两种高 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 用他们比邻而居、并肩站立的形象 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诗人 通过“木棉”的自白,表达了一种 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 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 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否定
凌霄花 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体现慰藉与依附的意象群
观点提出
肯定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情 的抒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 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 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坦诚、 开朗地倾诉了自己对爱情的热 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 理想和信念。

《致橡树》 PPT课件

《致橡树》 PPT课件

真谛

想 甘苦与共 生死相依
的 爱
心 心
个 性




印异
平等、 独立 依存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情的抒 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 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 白的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 己对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 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总结
(1):作者以橡树和木棉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 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他们比邻而居、并肩站立 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的理想爱情。诗人通过 “木棉”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 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 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
根,紧握在地下,
地。
叶,相触在云里。
阅读全文,讨论问题
• “我”不愿意成为什 么?
• 愿意成为什么? • 这是怎样的爱情观?
借绝我 你不如 的像果 高攀爱 枝援你 炫的
耀凌
自霄
己花

——
凌霄花
橡树
• 橡树,原产于印度、马 来西亚及印尼。印度橡 皮树生长可高至20米, 在热带森林,有些更可 以高达30米。橡树是世 上最大的开花植物;生 命期比较长,它有高寿 达400岁的。果实是坚果, 一端毛茸茸的,另一头 光溜溜的,是松鼠等动 物的食品。
《致橡树》舒婷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课件ppt

高一语文《致橡树》教学课件ppt

品牌推广策划
BRAND
PLANING
01
品牌介绍
致橡树 舒婷
学习目标:
01 初步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02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作品:《四月的黄昏》
○ 《这也是一切》 ○ 《呵,母亲》 ○ 《思念》 《也许》 ○ 《祖国呵,我亲爱生于70年代末、 80年代 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 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 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 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还有顾城、 北岛等。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因为爱的双方没有平等、独立可言。
心心相印
(1)、平等独立
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相知相依
祸福与共
01
添加标题
橡树:男性的阳刚气概。伟岸 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
03
添加标题
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02
添加标题
木棉:女性的柔韧气质。健康 活泼, 深沉博大,坚韧不屈
小结:
说说你的看法
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 术构思,否定了种种世 俗的爱情观,在强调独 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 了自己的理想的爱情。
巩固练习:
1、《致橡树》的作者是_舒_婷__, 原名龚_佩_瑜__,她是当代_朦_胧__诗
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致橡树》通过
象_征_的手法,用_内_心_独_白_的抒情方 式,表达出对一种新的_爱_情_观的追 求。橡树象征_男_性_阳_刚_气__概,木棉 象征女_性_柔__韧_气_质。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二. 诗人在表述“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还是不够的”这一爱情观时,采用的比喻意象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