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第二十一次课

合集下载

第二十一课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第二十一课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第二十一课时教学内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P43-45)教学目标: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难点:体会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教学方法学生合作交流学习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投影1)P43动脑筋掷铅球时,铅球在空中经过的路线是抛物线。

已知某运动员掷铅球时,铅球在空中经过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40 x2+9/20 x+1 ①其中x是铅球离初始位置的水平距离,Y是铅球离地面的高度,你能求出铅球被扔出多远吗?你能求出来吗?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并板书:铅球的着地点A的纵坐标Y=0,横坐标x就是铅球被扔出去的水平距离,由抛物线的解析式①可求得x1=20,x2=-2(不合题意,舍去)所以铅球被扔出去20 m远。

因此,我们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铅球所经过的路线图。

如图2-14所示。

二、说一说:(出示投影2)从上面例子,求铅球被扔出去多远的解题过程中,你看到在求铅球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时,需要做什么事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分组讨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要求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时,必须解关开x的一元二次方程,分别求出方程的两个根。

由此可得,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着这样的联系: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

三、讲解例题:(出示投影3)P45例2 求抛物线Y=4x2+12x+5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出示投影4)例3 求抛物线Y=x2+2x+1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出示投影5)例4 抛物线Y=x2+2x+2与x轴有交点吗?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指名上台板演。

师生共同订正并注意板书。

四、巩固练习:P47的练习第1题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知道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

二下语文二十一课教学设计

二下语文二十一课教学设计

二下语文二十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掌握二下语文二十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课文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运用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教学,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情感体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怀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为《二下语文》第二十一课,包括课文《潮儿学赋》、《是张太师刺杀了辽国使臣》、《长来花钱千两重》、《飞跃黔娄山,琴瑟鹤鸣鸿》等四篇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语言运用,掌握课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理解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一段小故事或图片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通过详细讲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运用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

3.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然后小组内部讨论,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个别辅导:针对理解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问题,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5. 创作训练: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创作,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运用等,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分组阅读(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和讨论,然后小组内部讨论,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个别辅导(10分钟):针对理解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21-23课备课笔记

第21-23课备课笔记

第二十一课画得太漂亮了教学重点:1.程度补语(2):……极了画儿画得好极了2.状语和结构助词“地”:波伟每天都很认真地练习。

3.询问原因:怎么+ 形容词/动词进步怎么这么快?4.因果复句:因为……所以……因为才九点,所以银行里人不多。

5.太……了:他画得太.漂亮了.。

6.副词“才”(2):因为才.九点,所以银行里人不多。

7.代词“这么”:进步怎么这么..快?教学难点:结构助词“地”、副词“才”教学内容:一、程度补语(2):……极了画儿画得好极了“极了”=“得很、非常”这只小狗可爱极了。

你们努力极了。

我今天高兴极了。

这个电影我喜欢极了。

二、状语和结构助词“地”:波伟每天都很认真地练习。

先复习“的”的用法:(2)“的”字结构:要红的吧。

(1)我的笔很新,哥哥的(笔)很旧。

(2)我家有两个电视,这个是爸爸的(电视),那个是妈妈的(电视)。

(3)我的房间很干净,丁荣的(房间)不干净。

(4)他喜欢那个红色的书包,我喜欢这个白的(书包)。

(5)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买了很多吃的(东西)。

(6)我们有两种苹果,你要便宜的(苹果)还是贵的(苹果)?(3)“得”v.+ 得打篮球打很不错学汉语学很好画画儿画非常好贵很(4)状语和结构助词“地”:地+ v.”波伟努力学习。

*波伟很努力学习。

波伟很努力地学习。

三、询问原因:怎么+ 形容词/动词进步怎么这么快?这么:这么好这么累这么好吃这么好看这么有意思这么难这儿这么漂亮!没想到你这么聪明!学习汉语这么有意思!你对打篮球这么感兴趣?怎么1:你怎么去上海?中国人怎么吃饭?你怎么给爸爸妈妈写信?怎么这么你怎么这么好?=怎么你这么好?你今天怎么这么累? =怎么你今天这么累?你做的饭怎么这么好吃?=怎么你做的饭这么好吃?区别:怎么样今天的菜怎么样?你身体怎么样?我们学校怎么样?四、副词“才”(2):因为才.九点,所以银行里人不多。

才五岁才三个月才六点才二十个人他五岁就会说法语和英语。

语文五年级下册21课

语文五年级下册21课

语文五年级下册21课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一课《百灵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文章作者生动地描述了百灵鸟飞翔的情景,从而表达出自由和美好。

下面将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并且提取出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个人成长与人生哲理。

一、文章概述本文主要讲述了百灵鸟在飞行中所表现出的自由、美好和爱。

文章通过对百灵鸟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心境。

二、文章核心思想1. 自由从百灵鸟飞翔的场景中可以感受到自由的力量。

它们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尽情地展翅飞行,没有任何束缚。

这种自由给人一种心灵上的解放和感受,激发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

2. 美好在文中,百灵鸟有如吉庆的使者,拥有美的形态和绚烂的色彩。

在它们翩翩起舞的时候,营造出了美好的景象。

这不禁让人心生向往,呼应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训。

3. 爱百灵鸟在它们美丽的舞蹈中表现出热情和爱。

它们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这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也代表了它们的个性与特质。

三、个人成长与人生哲理1. 追寻自由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追寻自由。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可以达到自我超越和突破。

正如作者所说:“每个人,每只鸟,都渴望自由。

”2. 创造美好美好是每个人内心的向往,我们需要用心去创造美好。

只有不断提升自我,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才能拥有真正的内外兼修。

3. 热爱生命生命是一场美丽的旅程,我们需要用热爱生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拥有这种心态,才能在生命的驿站上收获快乐与感动,创造属于自己的珍贵的回忆。

四、文章的美学价值《百灵鸟》一文以独特的文艺风格和深远的意境呈现了自然美景。

描写生动细致,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和反思,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展示出作者文学才华。

总之,《百灵鸟》一文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美好的态度和向往,用文学的智慧和笔墨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PPT

“凛冽”的意思是______刺__骨__地__寒__冷________________。
(4)将文段中画线语句改为反问句。(不改变原意) _在__凛__冽__的__寒__风__中__,__在__阴__森__森__的__一__片__寂__寞__中__,__始__终__只__有_____ _这__么__几__个__人__在__行__走__,__他__们__的__英__雄__气__概__怎__么__能__不__令__人__钦_____ _佩__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也__没__有__回__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精段品读(中考•赤峰改编) 阅读“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怀着不祥的预感在日 记中写道:‘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住在基地 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所有这些在一切时 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些段落分别标记为①-⑥自然段 ),回答问题。
精疲力竭( jié) 毛骨悚然( )sǒnɡ
怏怏不乐( lǚ) 姗姗来迟( )shān
词语解释
拽 : 拉。 毋宁: 不如。 吞噬: 吞食。 羸弱: 瘦弱。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整体感知
1.概述故事情节。
斯科特探险队一行无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 望奔向南极点,但悲哀地发现有人捷足先登,只 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途中遭遇恶劣气候,与 严寒风雪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悲壮的死去。
而斯科特等五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提 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 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冰雪中。茨威格发挥想 象,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 和遗书,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 悲壮的精神。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至 悲壮覆灭的部分。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峙图
•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两大帝国主义军 事侵略集团,这两大集团分别是指什么? •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 战争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破坏。直接死 于战争的军人即达900万,另有2 000多万受伤,350万成为终身残废,饿死、 疫死者大约1 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 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 516 亿美元。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协约国和中立 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1 28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 115万吨。生产 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 8年。—— 《世界史·现代史编》 •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的影响?举出一例发生在该战争中最残酷的 战役名称。 • (2)第一次世界大战。 • 凡尔登战役。 • (3)针对这场战争的影响,说说你的认识或感想。 • (3)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远离战争;人类应和平共处等。

有人形容20世纪初的“巴尔干半岛 就像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只要一 粒火星,就足以引爆整个欧洲。”
那么: 是什么事件起了这种“火星”的 作用?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
萨拉热窝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首府。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在其吞并不久的波 斯尼亚邻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 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6月28日是塞尔 维亚和波斯尼亚联军在1389年被土耳其军队打 败的日子,演习选定在这一天是具有挑衅意义 的。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亲自检阅了这次演习, 演习结束后,斐迪南大公返回萨拉热窝市区时, 被塞尔维亚青年17岁的中学生普林西普击中 毙命。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德、奥匈 帝国立即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挑起了第 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事件遂成为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导火线。

第21课的课堂笔记

第21课的课堂笔记

第21课的课堂笔记一、引言本课主要探讨了XXX主题,通过深入剖析和实例演示,使我们对该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下面是我的课堂笔记,详细记录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我的学习心得。

二、主要内容1. XXX基本概念本课首先介绍了XXX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特点、分类等方面。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XXX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XXX的原理分析接着,本课深入剖析了XXX的原理。

通过分析XXX的内在机制和运行规律,我逐渐领悟到XXX的本质和精髓。

同时,老师还通过实例演示,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XXX的原理。

3. XXX的实践应用本课还重点介绍了XXX的实践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方式,我深刻体会到XXX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同时,我也了解到XXX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三、学习心得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对XXX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其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深刻领悟到学习XXX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意识到它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最后,我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不断思考和探索,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总的来说,本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XXX知识,我建议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断巩固和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三是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也希望学校能够继续加强XXX相关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第二十一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十一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二十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教具:多媒体课程标准: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②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③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④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珍爱和平向往美好生活,远离战争的进步意识。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及如何评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08年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表达了人们追求‚和平‛的希望和梦想。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如今的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可是这种总体和平的态势却是经过一系列战争的洗礼得来的。

和平是美好的,战争是残酷的,从当今世界上的局部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它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灾难。

初一下册语文21课

初一下册语文21课

初一下册语文21课
初一下册的语文课程充满了挑战,学生们从中学习到了不少知识。

其中,课程21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包括很多内容,涵盖了文学、语言、文化等多个方面。

课程21课的主要内容是《史记》中的《报任安书》,学生们要掌握它的内容、结构和主题,以及它所传达的文化理念。

任安是春秋末期的国君,他的报任安书描述了他在政治上所作的改革,以及其改革背后的文化思想。

这些内容既有实质性的,又有抽象性的,它们都是学生在读课程21课时必须理解的。

此外,课程21课还教授了学生如何阅读古文。

古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字,它的语言、文化、表达方式都与现代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学生在掌握古文的同时,需要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思维导图、阅读策略、句法分析、文化背景等,这些技巧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

此外,课程21课还讲授了一些有关文学的知识。

学生们学习了文学的分类,以及文学中的主题、情节、人物及其形象、表达方式等内容。

文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不仅可以增加语文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从而更好地领会文学的内在含义。

最后,课程21课还讲授了一些文化知识。

学生们学习了古代的文化,比如音乐、礼仪、建筑等,并了解了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更好地认识古代文化,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文化的讨论和交流中来。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初一下册语文21课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它不仅涵盖了文学、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还教授了学生如何阅读古文、理解文学作品以及了解文化等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八年级下册语文21课笔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21课笔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21课笔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21课是一篇充满情感与人文精神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父亲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这篇课文在讲解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文背景介绍
首先,我们需要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的背景信息,如作者的生活年代、家庭背景等。

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生字词学习
在阅读课文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字词,需要掌握它们的读音、含义和用法。

对于这些生字词,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详细的笔记表格,逐一解释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并举例说明。

同时,也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段落讲解
接下来,我们可以分段讲解课文,逐一解释每个段落的意思和作用。

在讲解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体现在文章中。

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四、课文总结
最后,我们可以对课文进行总结,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和要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

总的来说,八年级下册语文21课是一篇非常有意义的课文,需要我们认真讲解和总结。

通过制作详细的笔记表格和讲解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水平。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课堂笔记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课堂笔记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课堂笔记
本次课程是关于节日传统文化的探讨。

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

接着,老师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节日,例如:感受、吃的东西、看的活动等等。

接着,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玩“猜谜语”游戏,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同学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讨论,增强了对节日文化的认知。

最后,老师指导同学们以“我的节日”为主题,写下一篇短文,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心,同时培养了语文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语文21课课堂笔记

语文21课课堂笔记

语文21课课堂笔记以下是《语文21课》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一、作者介绍作者不详,可能是一位中学生。

该文讲述了作者在一节语文课上所听到的不同寻常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文学的魅力。

二、生字生词1. 生字:谙:ān,熟悉、了解。

聆:líng,听。

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铿锵:kēng qiāng,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晦涩:huì sè,意义隐晦,不易理解。

2. 生词:憧憬:chōng jǐng,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向往。

琢磨:zhuó mó,反复思考、研究。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改变。

流连忘返:liú lián wàng fǎn,形容留恋景物或某种事物而不愿离去。

三、句子解析1. “老师讲得口若悬河,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口若悬河”形容说话滔滔不绝,非常流利。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老师讲课的生动和同学们听课的专注。

2. “那位同学停下了沉思,抬头看了看老师,深吸了一口气,似乎想把心中的疑虑倾诉出来。

”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出同学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同时也暗示着课堂氛围的紧张和严肃。

3. “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畅谈自己的感悟。

”“沸腾”形容热闹、活跃的场面。

“畅谈”表示自由、无拘无束地交谈。

这句话描绘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4. “这节课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领悟到了文学的魅力。

”“收获颇丰”形容收获很大。

“领悟”表示深入理解。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节课的高度评价和深刻认识。

5. “从那以后,我对语文学习充满了热情,成绩也突飞猛进。

”“突飞猛进”形容进步或发展迅速。

这句话说明了这节课对作者语文学习态度和成绩的影响。

四、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讲述一节语文课上的故事,展现了语文学习的魅力和文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21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21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21课课堂笔记五年级下册语文21课课堂笔记一、孩子们的好习惯在本节课的开头,老师让我们分享自己有哪些好习惯。

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自己喜欢早起背诵诗歌,有的说自己每天坚持读一本书,还有的说自己不喜欢看电视、玩手机等。

通过这个小活动,我们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优点,也受到了来自别人身上的启发和激励,很有收获。

二、孩子们的坏习惯接着,老师又让我们谈谈自己身上有哪些坏习惯。

这一次的发言声音也非常响亮,大家都诚实地面对自己身上不好的方面。

学生们包括小动作频繁、注意力不集中、拖拉等等。

老师也针对每个同学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帮助我们克服自己的不足。

三、如何养成好习惯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养成好习惯非常重要。

老师让我们思考:如何养成好习惯?同学们相互交流之后发现,养成好习惯需要三个方面的做法:1.定下计划: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和具体的执行步骤;2.坚持执行:不要把计划当做一时兴起的事情,要坚持执行下去;3.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计划,总结经验教训,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

四、给自己定下小目标对于如何养成好习惯这个话题,老师让我们做一个小练习: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然后单独完成。

同学们都在心中默默地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小目标。

有的同学定下了自己每天晚上读半小时书的目标,有的同学定下了自己每天背诵3句经典句子的目标,还有同学定下了自己每天早上练习跑步的目标。

五、铭记不忘的承诺在最后,老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叫做“铭记不忘的承诺”。

游戏规则是:每个同学依次站起来,向大家庄严宣誓自己定下的小目标,并向大家保证一定完成。

同时,其他同学要听清楚宣誓的内容,并在同学完成承诺之后给予鼓励和支持。

这个游戏结束之后,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离开了教室,这堂课确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这五年级下册语文21课的课堂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内容,包括好习惯、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方法以及给自己定下小目标等等。

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牢记这些知识点,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五年级下册21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21课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21课课堂笔记
摘要:
一、课文的概述
1.课文主题
2.故事背景
3.主要角色
二、课文的主要内容
1.故事的开端
2.故事的发展
3.故事的结局
三、课文中的知识点
1.生字词
2.成语
3.语法
四、课文的感悟与启示
1.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2.对故事情节的感悟
3.课文的现实意义
正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的21 课。

这是一篇关于友谊、勇敢与智慧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我国的一个小山村,主要角色有聪明勇敢的小明、他的好朋友小华以及一个狡猾的骗子。

故事的开端是小华被一个骗子拐走,小明得知后,立刻决定要救回小华。

他运用智慧,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计划。

故事的发展是小明跟踪骗子,发现了他们的藏身之处。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小明不仅要面对骗子的威胁,还要克服自己的恐惧。

故事的结局是小明成功救出了小华,并将骗子交给了警察。

这篇课文以小明和小华的友谊为主线,通过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有勇气面对困难,用智慧解决问题。

在课文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生字词,如“勇敢”、“智慧”、“友谊”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词汇。

此外,课文中还有一些成语,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故事中的情节。

在语法方面,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的句子,如“小明立刻决定要救回小华”,“他运用智慧,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计划”等,这些句子结构丰富,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启示。

我们要像小明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用智慧解决问题。

语文五下21课笔记

语文五下21课笔记

语文五下21课笔记一、课程概述语文五下21课是一节旨在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通过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和审美情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重点词汇解析1.词汇一:XXX(例:“快乐”)、XXX(例:“努力”)解析:这两个词汇在本课故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这两个词汇,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词汇二:XXX(例:“友谊”)、XXX(例:“信任”)解析:这两个词汇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中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提高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三、课文内容解读1.故事情节概述:本课故事讲述了一位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帮助,最终克服困难的过程。

2.主题思想:故事传达了面对困难要勇敢、坚持,以及友谊的力量的重要性。

3.人物性格分析:主人公具有勇敢、顽强、善良的品质,朋友则表现出忠诚、关爱的情感。

四、课后练习解答1.问题一:请简述故事中主人公遇到困难时,他是如何应对的?解答:主人公在遇到困难时,没有放弃,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帮助,最终克服了困难。

2.问题二:请谈谈你对故事中友谊的理解。

解答:友谊是一种无私的情感,朋友之间要相互支持、关爱,共同度过难关。

3.问题三: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故事中的主题思想。

解答: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勇敢、坚持,同时珍惜友谊,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五、学习方法与策略1.预习:在上课前对课文进行预习,了解故事情节,标注生字词,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听课:认真听讲,跟随老师解析重点词汇和课文内容,做好笔记。

3.课后复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故事主题和寓意的理解。

4.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一课知识点整理汇总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一课知识点整理汇总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一课知识点整理汇总
1、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

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2、写法特色: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事例发现一个道理。

回顾. 拓展五
1、《日积月累》
百炼成钢发愤图强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革故鼎新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举一反三实事求是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触类旁通精益求精古为今用
意思相近的词语为: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标新立异——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一课 《杨氏之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一课 《杨氏之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一课《杨氏之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杨氏之子》故事情节,掌握关键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能够进行简单的语言描述。

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体会孝道、忠诚、人情之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杨氏之子》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要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用简单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感悟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利用图片或简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杨氏之子》的主题。

2.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二步:学习故事(30分钟)1.师生共同阅读故事,教师讲解生词和理解难点。

2.学生小组内互相讨论,相互解释故事内容,弄清故事脉络。

第三步:情感体验(20分钟)1.让学生就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做一定的角色扮演,让他们体会孝道、忠诚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第四步:语言表达(25分钟)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形象细腻地表达人物心理活动。

2.教师通过点评引导学生进行修正和提高。

第五步:课堂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故事中所包含的传统美德。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四、课后作业1.小组内完成一份《杨氏之子》心得体会。

2.自行选择一段故事中的情节进行书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发挥,写成一篇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设计,学生在本课程中不仅仅是简单地掌握了《杨氏之子》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情感和价值观上有所感悟。

教师在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堂笔记古代诗歌五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诗经》中的《关雎》、《卫风》中的《木瓜》、《离骚》中的《大招》、《离骚》中的《主人有酒》和《陶渊明集》中的《桃花源记》。

这五首诗歌各有千秋,它们的风格、内容、表现手法都各不相同。

首先,小学过后开始学习的《诗经》中的《关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首诗,它体现了文化的初生状态和民族精神的萌芽。

《关雎》表达了爱情的美好,发掘了爱情的内在与外在美感,同时也揭示了古代的婚姻观念。

其次,《木瓜》从感情、音韵、形象三方面入手,表现出自然、自由、朴素的山乡风格。

此诗最具代表性的是突出了以木瓜喻女子的形象比喻,大胆描绘了女性的柔美。

而且,《木瓜》也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抒发了家园的珍贵和自然生态的重要意义。

再者,《离骚》是周朝政治大变革后的产物,也是首开先河的一首辞赋。

《大招》是其中一篇优秀之作,它以生命的苍凉和自由的茫然为主题,表现出作者沉迷于权力有所迷失,感到迷茫的心态。

其次,《主人有酒》是《离骚》中的一篇诗,内容诙谐幽默,情感跌宕,通过文字刻画出主人自我放纵,苦盼理性醒悟,表现出对安逸舒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应有的向往。

最后,《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所写的一篇物志。

《桃花源记》属于属于田园诗,风格非常优美,文笔流畅。

以表现静谧、美丽、纯洁的黄金时代为主,既包含了作者对退隐山林的向往和追求自由、追求美好愿望。

总之,古代诗歌五首,各有风流,从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通过这些古老的诗歌来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科技、民俗、政治等。

这些古代诗歌所展现的文化与时代背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比如,从《诗经》中的《关雎》,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爱情观的平等和自由;从《离骚》中的《大招》,我们可以感悟到战国时期诗人的内心世界与思想哲学;从《桃花源记》中,我们可以品味到文人墨客对“林泉曲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年级下册语文21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21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21课堂笔记
以下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的课堂笔记要点:
1. 课文主题: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点滴,包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观察小动物、体验农事活动等,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2. 课文结构: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喜欢在田野上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第二部分讲述了作者观察小动物,发现它们的神奇之处;第三部分描述了作者参与农事活动,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最后一部分总结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 课文重点:课文中的重点是描述作者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经历,以及通过这些经历表达出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课文还强调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之处,以及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

4. 课文难点:课文中的难点在于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通过课文中描述的点滴生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难点。

5. 课文中心思想: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通过回忆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点滴,强调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之处,以及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

同时,通过这些经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活。

6. 学习启示: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之处。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学期第二十一次课9.2.2 []Q x 内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定义9.12 定义101[]{|,0,1,...,}Z Z n n n i x a x a x a a i n -=+++∈=。

假设()[],()01Z f x x f x ∈≠±及。

如果(),()[]Z g x h x x ∈,使得()()()f x g x h x =,且()1,()1g x h x ≠±≠±,则称()f x 在[]Z x 内可约,否则称()f x 在[]Z x 内不可约。

定义9.13 设101()[]Z n n n f x a x a x a x -=+++∈,这里1n ≥。

如果01(,,...,)1n a a a =,则称()f x 是一个本原多项式。

命题 []Q x 内一个非零多项式()f x 可以表成一个有理数k 和一个本原多项式()f x 的乘积:()()f x kf x =,而且k 除了差一个1±因子外,是被()f x 唯一决定的。

证明是很简单的,可取/k d m =±,其中d 为()mf x 系数的最大公因子,而m 为()f x 系数的分母的一个公倍数。

定理(高斯引理)两个本原多项式的乘积还是一个本原多项式。

证明 设0101()(),()() Z Z n n i n n i f x a a x a x a g x b b x b x b =+++∈=+++∈是两个本原多项式。

为方便记,下面设12120,0n n m m a a b b ++++======。

又设 01()()m n m n f x g x c c x c x ++=+++,如果()()f x g x 不是本原多项式,令素数p 是其系数的一个公因子。

设|(0,1,...,1),|();i r p a i r p a r n =-≤/|(0,1,...,1),|()j s p b j s p b s m =-≤/。

而另一方面,|r s p c +,而011110()()r s r s r s r s r r r s c a b a b a b a b a b ++-++-+=++++++。

该式两个括号内均含有因子p ,故必有|r s p a b 。

因为p 是素数,|(,)1r r p a p a ⇒=/,此时应有|s p b ,与假设矛盾。

这个矛盾表明乘积()()f x g x 是本原多项式。

由高斯定理,我们容易得到命题 设()[],deg ()0Q f x x f x ∈>。

命()()f x k f x =,其中,()Q k f x ∈是一个本原多项式。

则()f x 在[]Q x 内可约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 x 在[]Z x 内可约。

证明 充分性是显然的。

下面来证必要性。

设()()()f x g x h x =,其中(),()[],0d e g Q g x h x x g x f x ∈<<。

命1()(),()()g x l g x h x l h x ==,其中1,Q l l ∈,而(),()g x h x 为本原多项式。

此时1()()()()f x kf x ll g x h x ==。

根据高斯引理,()()g x h x 为本原多项式,在由前面的命题,有()(())()f x g x h x =±,这样必要性得证。

作为高斯引理的又一应用,我们可得下面的重要结论(实际的证明过程与证明“因式唯一分解定理”相似,都是运用数学归纳法,详细书写见课本)定理([]Z x 内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设()f x 是[]Z x 内一个首项系数为正数的多项式且()1f x ≠,则()f x 在[]Z x 内可分解为1111()()()k l e f e f k l f x p p p x p x = 其中1,,k p p 为两两不同的素数,1(),,()l p x p x 为[]Z x 内两两不同,次数1≥且首项系数为正的不可约多项式。

上述分解式除了因子的排列次序外,是唯一的。

这个定理从抽象的观点可以拓展为: 推论 唯一分解整环上的多项式环仍是唯一分解整环。

9.2.3 爱森斯坦判别法爱森斯坦判别法是目前为止用来判断[]Z x 内一个多项式可约与否的最好结果。

爱森斯坦判别法 设给定n 次本原多项式01()[](1)Z n n f x a a x a x x n =+++∈≥如果存在一个素数p ,使|(0,1,...,1)i p a i n =-,但20|,|n p a p a //,则()f x 在[]Z x 内不可约。

证明:用反证法。

设()f x 在[]Z x 内可约,即()()()f x g x h x =, 其中0101()[],()[].Z Z m m l l g x b b x b x x h x c c x c x x =+++∈=+++∈这里0deg ()deg ()g x f x <<。

为方便计,下面式子中多项式(),(),()f x g x h x 的系数,,i i i a b c 的下标大于其对应多项式的次数时,均认为等于零。

因为n m l a b c =,而|n p a /,故|,|m l p b p c //。

另一方面,0|p a ,而000a b c =,故0|p b 或0|p c ;不妨设0|p b ,此时因20|p a /,故0|p c /。

设|(0,...,1)i p b i r =-,但|(0)r p b r m <</。

此时|r p a ,而 011110()r r r r r a b c b c b c b c --=++++ 上式括号中各项均含有因子p ,故0|rp bc 。

但0|,|r p b p c //,p 为素数,矛盾。

由此,()f x 在[]Z x 内不可约。

§3 实系数多项式根的分布9.3.1 复系数多项式的根的绝对值的上界命题 设101()[]C n n n f x a x a x a x -=+++∈,其中00a ≠而1n ≥。

令12max{||,||,,||}n A a a a =则对()f x 的任一复根α,有0||1/||A a α<+。

证明 如果0A =,则0α=,命题成立。

下面设0A >。

如果0||1/||A a α≥+,那么,因为()0f α=,故有1101111||||||||||(||1)(||1)/(||1)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α=α++≤α++≤α++=α-α- 现在||1n α>,故从上式立刻得到0||||/(||1)n n a A α<αα- 两边消去||n α,得0||1/||A a α<+,矛盾。

由该命题,我们可以估计一个是系数多项式的实根的分布范围为:00(1/||,1/||)A a A a --+。

9.3.2 斯图姆定理名词 给定实数序列12,,,n a a a将其中等于零的项划掉,对剩下的序列从左至右依次观察,如果相邻两数异号,则成为一个变号;变号的总数称为该序列的变号数。

又给定实系数多项式的序列12(),(),,()n f x f x f x (1)对R a ∈,实系数序列12(),(),,()n f a f a f a 的变号数称为多项式序列(1)在x a =处的变号数,记作()W a 。

相应地,我们把()W x 称为多项式序列(1)的变号数函数。

定义9.14 (斯图姆序列) 现设()f x 是一个次数1n ≥的无重根的实系数多项式。

实系数多项式序列012()(),(),(),,()s f x f x f x f x f x = (2) 如果满足下列条件:(i ) 相邻两个多项式1(),()(0,1,2,,1)i i f x f x i s +=-没有公共根;(ii ) 最后一个多项式()s f x 没有实根; (iii ) 如果某个相邻中间多项式()(1)i f x i s ≤<有一个实根α,则11()()0i i f f -+αα<;(iv ) 如果α是()f x 的实根,则1()()f x f x 在x =α的一个充分小的邻域内为递增函数,则称序列(2)为()f x 的一个斯图姆序列。

定理(斯图姆定理)设()f x 是一个无重根的实系数多项式,它有一个斯图姆序列(2)。

以()W x 表(2)的变号数函数。

设,a b 是两个实数,它们不是()f x 的根,且a b <,则()f x 在区间(,)a b 内实根的个数等于()()W a W b -。

证明 将斯图姆序列(2)中各个多项式的实根通通收集在一起,并按大小依次排列如下:12k a a a <<<。

因为在区间11(,),(,)(1,2,...,1),(,)i i k a a a i k a +-∞=-+∞内(2)中任一多项式都无实根,因而它们在这些区间内都不变号。

于是,在这些区间内,()W x 为常数。

下面我们只要证明:1) 如果i a 不是()f x 的根,则在i a 左右两边()W x 的函数值相等;2) 如果i a 是()f x 的根,则在i a 左端()W x 的函数值比i a 右端()W x 的函数值大1。

对每个i a ,我们来考察斯图姆序列(2)中如下两种类型的小段:(a )i a 不是(2)中t 个连续多项式12(),(),,()j j j t f x f x f x +++ (3)的根(2)t ≥,由于实系数多项式为数轴上的连续函数,按连续函数的性质知,在i a 的一个邻域(,)i i a a -ε+ε内(3)中每个多项式都不变号,从而在此小邻域内(3)的变号数函数为常数。

(b )i a 是(3)中间某个多项式()(0)j f x j s <<的根,考察(3)的小段11(),(),()j j j f x f x f x -+ (4)按斯图姆序列的条件(i )和(iii ),此时i a 不是11()()j j f x f x -+和的根,且11()()0j i j i f a f a -+<有连续函数的性质知,在i a 的一个邻域(,)i i a a -ε+ε内恒有11()()0j j f x f x -+<,于是在此邻域内(4)的变号函数恒等于1,也是常数。

现设i a 不是()f x 的根。

这时序列(2)中任意两个相邻多项式11()()j j f x f x -+和或属于类型(3)的小段,或属于类型(4)的小段,又由斯图姆序列的条件(i )知这两类型的小段无重迭(但左端或右端的多项式可以相同),根据上面(a )、(b )的讨论在每个小段变号数函数在邻域(,)i i a a -ε+ε内都是常数,(2)的变号数函数为每个小段变号数函数之和,从而在i a 的邻域(,)i i a a -ε+ε内()W x 为常数,即i a 左端与i a 右端()W x 的函数值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