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承智班,9.11)

合集下载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高补班)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1.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三权相互牵制达到政治平衡B.建立独立监察体制加强君权C.中书省独大威胁皇权专制D.行政权和军权受制于司法权【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御史台【名师点睛】元代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解决的比较彻底的一个朝代,它设立的行省制一直对今天有所影响。

行省制有效的制衡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使得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得到基本的解决。

但是元朝的中央集权问题出现很大的弊端,宰相的权力过于集中,制衡了君权,左右了君主决策问题的能力。

2.《重庆日报》曾登载“革命,从剪辫子开始”,并引用了三峡博物馆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从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①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②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③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④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持中间立场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

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的信息可以看出大汉四川军政府对剪辨易服持宽容的态度,故②正确;从图片标题“革命,从剪辫子开始”的信息可知剪辨子在民国初期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故③正确;故答案为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剪辫易服【名师点睛】辛亥革命之后之所以要求人们断发是因为长辫子是满清统治的象征,辛亥革命反对的是满族人的统治,在三民主义中有明确的表述。

满清政府把男人的长辫子看作是服从统治的标志之一,在清朝的建立早期表现得更为明显,中期出现的叫魂运动也有所体现。

3.古代雅典民主政体的特征体现在()①公民大会②五百人议事会③民众法庭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4.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凸显了中国古代“天下观”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 D.夷匪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承智班历史周练试题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承智班历史周练试题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承智班历史周练试题(11)一、选择题1.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

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

“脚踏两只船”是指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因密切接触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2.“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人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决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

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系。

”此话不能反映A.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B.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C.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D.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3.1949年,华北出现旱灾,粮食、棉花供应困难,司徒雷登希望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物资能运到中国。

此外,他认为提供大批借款和进行贸易,对中国工业化也有帮助。

中国外交人员告诉他,美国在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上没有正式表示,实现这些事情并非易事。

此事件表明当时A.美国改变了扶蒋反共的政策B.美国企图用经济封锁要挟新中国C.新中国对美交往的原则基本形成D.中国已经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战略4.1974年,邓小平全面阐述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

他指出,“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

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

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这一理论表明中国政府A.抛弃阶级斗争思想来思考问题B.外交方针和政策出现重大变化C.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D.从国际格局变化出发来调整外交战略5.1969年12月18日,基辛格在年终的记者招待会上宣称:“我们没有永久的敌人。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8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

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C.中央失去选官用人权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B【答案】【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答案】D【名师点睛】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比较: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收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信息:“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司马迁强调的是“节俭”,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西汉败亡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C项“一致”说法是错误;汉赋的特点是词藻华丽、文辞铺张的,故D项“注意克服”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科技文学艺术•古代文学•汉赋4.钱穆在《秦汉史》中说:“要之汉初政局,大体因袭秦旧,未能多所改革。

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

又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设施无所主张,而遽握政权,急切间惟有一仍秦旧,粗定规模。

”钱穆认为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B.汉初统治者出身平民C.受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D.社会平民的要求【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汉承秦制5.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承智班)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承智班)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承智班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2.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的存在。

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

统治者这么划界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地方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3.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

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这反映了元朝A.皇权被削弱B.相权得到加强C.中书省独揽大权D.中书省职能专一4.西汉以前中国都城布局坐西朝东,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

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制度演进 B.主流思想变化C.商品经济发展 D.气候条件改变5.“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亲’自夸”。

材料反映出A.“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 B.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C.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 D.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6.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

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

’”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7.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二)历史试题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二)历史试题

百强校河北定州中学:新高一承智班历史周练试题(二)一、单选题:共20题 每题3分 共60分1.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 .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B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C .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D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会选择的最佳经营方式是①为了安全和方便,随身携带大量纸币 ②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贩布 ③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得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 ④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D .①②③④3.下面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主要农书简表。

该表可以说明明清时期A .农耕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B .政府推广使水稻种植遍及东西南北C .传承了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传统D.农业呈现出东西部均衡发展的态势4.公元前340年秦国商人李三不.可能遇到的经历是( )A.做生意时买卖公平,获得政府奖励白银十两B.从齐国贩卖纺织品到秦,在秦国被课以重税C.在市场上出售纺织品没有明码标价而被重罚D.生意亏本致家境贫寒,家人被政府罚为奴婢5.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①井田制的确立②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③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④百家争鸣⑤频繁的争霸战争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6.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统计表(单位:万两)()上表主要表明A.近代以来的关税总额不断增长B.全国商品流通以运河流通为主C.沿海与长江航运后来居上D.海禁政策推动内河航运的发展7.铜矿开采在明代属政府管辖,民间开采须经官府批准,并缴纳一定实物。

明代后期,民间铜矿产量大大超过朝廷,据嘉靖年间记载,朝廷铸币铜不够,“照例行户部买办”。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一)(承智班)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一)(承智班)

百强校河北定州中学:新高一承智班历史周练试题(一)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

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C.中央失去选官用人权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收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4.钱穆在《秦汉史》中说:“要之汉初政局,大体因袭秦旧,未能多所改革。

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

又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设施无所主张,而遽握政权,急切间惟有一仍秦旧,粗定规模。

”钱穆认为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B.汉初统治者出身平民C.受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D.社会平民的要求5.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6.唐初诏令,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

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

其目的是A.促进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 B.促进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C.打压早婚早育的传统风俗习惯 D.恢复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7.董仲舒说“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又有郎官多出自“任子”(指二千石以上官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或“貲选”(非有市籍的商人,家资满十万,文帝时减为四万,可任郎官)。

河北省定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含解析)

河北省定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承智班,含解析)

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秦统一后,中国古代曾经多次出现过许多权臣当道、外戚专权、宦官弄权、女主专政等现象。

主要是因为A. 中央集权的削弱B. 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C. 宰相权力的加强D. 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秦统一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权臣”、“外戚”、“宦官”、“后宫”的存在都是和皇帝制度密切相关的。

“权臣当道、外戚专权、宦官弄权、后宫当政等现象”,都是由皇权衍生出现,因此选择D。

AB 与中央集权有关,与题意无关;从皇权与相权的斗争趋势看,宰相权力的不断削弱,C错误,排除AB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皇帝制度;2.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种制度应该是A. 秦代的三公九卿制B.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C. 元代的中书省制度D. 明代的内阁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代的内阁制无相名,实有相职,明代的内阁制有相职,却无相权,明代的内阁制无相权,却有相责,整个材料非常形象的概括了明代的内阁制的本质特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的内阁制3. 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继承了商周形成的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 ②④B. ②③C. ①③D. ①②【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4.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 设三省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9.11)-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9.11)-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周练试题(二)一、选择题1.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

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

这说明()A. 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B. 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C. 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D. 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稍有变动而已”。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 秦朝分封制、宋朝宗法制B.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C. 秦汉郡县制、宋朝行省制D. 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3.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

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

这一规定( )A. 保护了贵族利益B. 规X了官员行为C. 维护了官僚政治D. 扩大了地方权力4. X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

因此,他主X:“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

”作者旨在说明 ( )A. 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B. 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C. 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D. 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5.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

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B.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C.中朝、内阁、军机处 D.中朝、三司、尚书省6.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高补班,9.11)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高补班,9.11)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高补班,9.11)一、单项选择题1.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三权相互牵制达到政治平衡B.建立独立监察体制加强君权C.中书省独大威胁皇权专制D.行政权和军权受制于司法权2.《重庆日报》曾登载“革命,从剪辫子开始”,并引用了三峡博物馆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从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①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②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③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④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持中间立场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3.古代雅典民主政体的特征体现在()①公民大会②五百人议事会③民众法庭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凸显了中国古代“天下观”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 D.夷匪战争5.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A.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B.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圣人执要,四方来效C.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D.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6.1934年6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

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

这一规定反映出()A.美国总统凌驾于参议院之上 B.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C.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D.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7. 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访华,这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下列历史景象中只有一个是马嘎尔尼使团有可能经历过的,请问是哪一个?A.发出之前,部分使团成员乘坐火车到伦敦报到B.马嘎尔尼等人在北京观看了京剧演出C.使团经过大西洋看到了英国黑奴贩运船D.马嘎尔尼在香港会见了英国驻香港的总督8.新中国建设道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___;“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深化;“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河北省定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承智班)

河北省定州市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承智班)

高一历史月考承智班试题一、选择题1.《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

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

’制命始行。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 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B. 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C. 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D. 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2.“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

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

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

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这说明该制度A. 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 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C. 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3.《史记·秦始皇本纪》:“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A. 由秦王赢政创立B. 春秋战国已出现C. 全面取代分封制D. 加强了君主专制4.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

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

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

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A.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B.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C. 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D.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5.丞相制度在秦朝得以在制度上确立,明朝时有废除。

在清朝初期的进步思想家又主张重新建立丞相制度。

据此可知A. 社会走在循环论中B. 时易则事变C. 没有意识到君相矛盾D. 君主专制受到削弱6.在秦朝时期刑罚野蛮,肉刑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2.2,承智班)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2.2,承智班)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承智班历史周练试题(9)一、选择题1.它“彻底暴露了清政府所推行的‘同光新政’的实质,打破了国民妄自尊大的心理,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强烈危机感。

”材料中的“它”A.促发了洋务运动的兴起B.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C.开启了中国改革的历程D.导致了清末“新政”推行2.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材料意在说明A.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B.清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C.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D.不同史观必得出不同结论3.“总税务司通令”是自1861年开始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下发各海关税务司的普发性公文,以英文行文。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致力于将通令改为中文行文,1942年这一诉求得以实现。

由此可知,这一转变是A.欧洲团结中国抵抗日本的需要B.中国近代反帝运动发展的成果C.中国近代海关国际性减弱的象征D.中国国际地位大为提升的标志4.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力主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他指出“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美国政府采纳此建议,从1909年起退还部分中国赔款,改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

这反映了美国A.意图借助意识形态支配中国B.控制了中国的留学教育C.开始实施独立对华外交政策D.对华政策侧重文化侵略5.1895年4月8日。

《泰晤士报》说:辽东半岛的割占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

该报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英国A.在华享有某些特殊的权益B.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

C.在华利益得到了条约保证D.干涉还辽得到清廷的回报。

6.1937年8月,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在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成立大会陈词:“我们要保全国家的完整,保护民族的生命,应该尽人人的力量,来抵抗敌人的侵略。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周练试题(六)一、单项选择题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

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D.土地兼并更加严重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3.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4.2009年5月24日,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法国《解放报》上撰文指出:“金融危机让人们重新发现社会主义……重回列宁时代或许可以找到挽救自由主义的办法。

”下列列宁时代所采取的措施中对克服今天的金融危机仍有启示作用的是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施配给制,加强社会救济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全力发展国有企业,加强对企业的计划指导D.国家掌控经济命脉,允许中小企业合理发展5.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了“二五计划”意见书。

意见书中规定“二五”所要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生产总值30%左右。

”下面关于这一指标评价正确的是①体现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②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④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6.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

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承智班)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承智班)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承智班12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

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从1949年到1957年,中央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1261件。

这说明建国初期()A.我国全面学习苏联的立法经验B.法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C.政协很好地代行了人大的职能D.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立法工作2.“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

”材料表明: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3.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士,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之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4.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

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

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

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

”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决策失误以维护统治B.提高言官地位以加强集权C.通过权力制衡以巩固皇权D.通过行政分工以提高效率5.清人李富孙指出,封建制使得“诸侯可骄不可叛,故周室得以久安”。

秦代废封建改郡县,是“矫一时之弊而适贻后世之害”。

对李富孙观点解读正确的是()A. 封建制优于郡县制B. 封建制能保证清朝长治久安C. 郡县制毫无进步性D. 郡县制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6.毛泽东认为,要实现无产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关键在于解决好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问题。

河北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北定州中学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9.11历史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1.西汉以前中国都城布局坐西朝东,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

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制度演进 B.主流思想变化C.商品经济发展 D.气候条件改变【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名师点睛】西汉以前都城布局坐西朝东,是继承过去宗法制度的礼制,以东向为尊。

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是推崇皇权的礼制'以南向为尊。

当时在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为了尊崇皇权的需要,把皇帝祭天之礼作为每年举行的重大典礼,规定在南郊举行,这是使都城布局坐北朝南的一个原因。

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官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B.“官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

游士社会是指战国时期,士(知识分子)阶层活跃,游士即游说谋划之人士;郎吏社会是指秦汉时期,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门第社会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科举社会是指隋唐至明清时期,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草市出现在东晋南朝时期,夜市出现在隋唐时期,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出现在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儒佛道融合的趋势,故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名师点睛】钱穆先生认为,按照阶层不同,战国以后的中国社会可以说是包含了“士农工商”四个阶层的“四民社会”,而根据士阶层出仕方式的不同,则可分为“游士社会”(战国至汉武帝时期)、“郎吏社会”(汉武帝以后的西汉时期)、“门第社会”(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科举社会”(隋唐至清朝时期)。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2.16,承智班)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2.16,承智班)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2.16,承智班)一、选择题1.天津历史档案馆现存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朱批原件中,针对日本提出在内蒙古课税、开埠、合办工农业等要求,袁批:“办不到”;他还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

”但最终部分接受,签订《民四条约》。

这反映出A.袁世凯拒绝接受“二十一条”B.日本侵华的野心被遏制C.民国初年外交受制于实力D.北洋政府对日政策强硬2.辛亥革命前后,由知识分子和商业贤达掌控下的中国报刊大量介绍各国政变史、革命史以启发民智,呼吁改革;用英雄人物事迹鼓舞民众,以报刊策动舆论、影响社会,实现近代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抱负。

这说明当时的报刊A.以宣传革命思想和共和理念为宗旨B.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C.致力于宣传资产阶级文化D.把批评和监督政府作为职责所在3.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

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4.1913年,宋教仁在国民党宴会上说:“就吾党与民国政治之关系而言,不过昔日在海外呼号,今日能在国内活动,昔日专用激烈手段谋破坏,今日则用平和手段谋建设。

”两天后,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身亡。

这折射出当时的国民党A.仍属于进行“破坏”的革命政党B.从革命斗争向政治建设转型艰辛C.明确以三权分立为建设目标D.尝试用政治手段逼袁世凯退总统位5.“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

……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

这些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

”材料描绘的事件A.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C.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D.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6.《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承智班,9.11)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承智班,9.11)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承智班历史周练试题(三)一、选择题1.“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2.宋人陆九渊说:“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千百年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

”由此可推知苏格拉底和孔子、朱熹、王阳明思想的相通之处在于探讨()A.人类的普遍道德标准问题B.抽象意义上的哲学理论问题C.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问题D.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问题3.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成为忠义的化身享受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

究其根源最有可能的是()A.关羽的忠勇B.理学的推崇C.人民的爱戴D.经济的发展4.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5.《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6.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他是科学家,说法可信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源于西汉。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承智班)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承智班)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承智班)一、选择题1.《国语•周语上》记载:“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畿内之地)。

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是诸侯、卿大夫中普遍存在的爵位等级表现形式之一。

“五等爵”A.其制度源头是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B.体现出分封制和宗法制下的政治秩序C.反映了封建政治等级制度的典型特征D.决定了诸侯之间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2.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

这两种法律都A.适应了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B.以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目的C.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学理念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3.“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亲疏、好恶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通过妥协寻求一致利益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4.西汉初年,汉文帝问当时的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

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

从这个故事说明:A.丞相主管审议决策之权B.右丞相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C.丞相负责监察百官的履职D.丞相的职能只是分管行政5.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A.统一性与集权性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D.独立性与落后性6.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7.程天相说到,中国历史五千多年以来,所有改朝换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没有一位是状元出身的,甚至于有的还是落第秀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承智班历史周练试题(二)一、选择题1.西汉以前中国都城布局坐西朝东,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

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制度演进 B.主流思想变化C.商品经济发展 D.气候条件改变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官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B.“官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3.秦以前有宗法,秦废封建,宗法与之俱废,萧何定九章,乃变为户法。

宗法以宗为单位,户法以户为单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是()A.人口增长迅速 B.商品经济发展C.专制权力加强 D.儒学成为正统4.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

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5.假使有一位秦朝高官,他每天的工作很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要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这位高官是A. 太尉B. 丞相C. 廷尉D. 御史大夫6.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

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7.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材料反映了A.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B.分封制度开始瓦解C.宗法制度难以维持 D.郡国制度逐渐形成8.下列机构,属于监察体制的有()①御史大夫②参知政事③御史台④都察院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

”这一举措()A. 加强北部边防B.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C.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D.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10.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11.右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2.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其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

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

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A.保证皇位世袭 B.体现皇权独尊C.证明皇位正统 D.震慑割据篡权13.秦朝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A.反对郡县制 B.反对分封制C.改革中央官制 D.建立中央集权制14.据《史记》等史籍记载,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到了海滨。

海滨之巡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的“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

这也是秦始皇在咸阳以外地方居留最久的记录。

其间秦始皇与随行权臣“议功德于海上”,发布阐述国体与政体的文告。

这些表明当时()A.秦始皇对海洋有所关注 B.秦朝政治中心准备东移C.秦朝准备进行海洋开发 D.东海已经成为秦朝领海1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16.图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章节名称是A、环境:大陆与海洋B、政体:帝制与共和C、传统:专制与民主D、基础:农业和商业17.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世亲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18.“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半价鬻与贫民,非惟抑高价,且济人民。

”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A.《史记》 B.《唐六典》C.《宋史会要》D.《清史稿》19.两位学者各自根据其阅读史料,提出对汉代社会型态的看法。

甲学者认为汉代社会是地缘社会,聚落内部的血缘联系不强;乙学者则认为汉代是血缘社会,聚落内部同姓的力量强大。

我们应如何理解两位学者意见的差异?()A.甲学者的主张符合古代宗族瓦解后的形势,较为合理B.乙学者的看法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延续性,较具说服力C.两位学者立场相反,说明历史没有客观性。

D.古代社会地域差异大,两位学者结论都不具说服力20.下面是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刘邦对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既有继承,又有改造,除继续采用郡县制外,也实行分封诸侯王制度,即郡国并行制。

材料三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请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所采取的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具有实质意义?为什么?参考答案21.(1)变化: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

(4分)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统治。

(6分)(2)郡国并行制;弊端:导致地方诸侯国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

(4分)(3)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4分)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4分)22.(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中朝”,剥夺丞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枢密院等分割相权。

共同点: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丞相权力过大会危及君主统治。

(3)没有实质意义。

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没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