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指南系列 淡水鱼需要识别副溶血性弧菌等嗜盐性弧菌的潜在危害吗
食品中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食品中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摘要:考察江苏地区181份高危食品(包括肉制品、熟食制品、水产品、蛋制品)中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与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181份食品中,肉类食品108份,检出沙门氏菌4株,均在生畜禽肉类中检出。
49份生制水产类食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5份,检出率为30.6%。
针对两菌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为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开展食品安全研究和控制食品市场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作为温血和冷血动物的肠道菌,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它经污染食品传播,能在人类肠道中迅速繁殖,侵入肠粘膜组织,产生肠毒素,导致发热、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一直占世界食物中毒病例前列。
1998年以来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的数据显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规模及人群暴露规模已经超过沙门氏菌,高居微生物性食物中毒首位。
考虑到江苏省某些沿海沿江城市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危害的潜在性,因此同时选择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其在我省地区食品中的污染和分布情况,为了解其在居民主要消费食品污染的本底情况,寻找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为开展食品安全研究和控制食品市场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技术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生肉类、蛋制品类采集自我省大型集贸市场、个体销售点及大型超市;散装熟食制品类采集自个体熟食销售点及大型超市熟食柜台;水产类包括生鲜水产品、冷冻水产品及水产制品类采集自水产品批发市场及大型超市。
1.2材料干燥培养基均使用北京陆桥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沙门氏菌及弧菌显色培养基为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产品。
诊断血清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
1.3方法1.3.1沙门菌检测参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六种细菌性疾病简介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六种细菌性疾病简介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不同于真核生物之处在于它有原始核。
但无核膜、核仁,也缺乏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水产动物细菌病的种类较多,危害严重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如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烂鳃病、假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病、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疖疮、腐皮病等。
今日小鱼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无鞭毛。
被感染的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常离群独游。
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称此病为“乌头瘟”。
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发炎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
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未端粘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
鳃丝骨条尖端外露,附着许多粘液和污泥,并附有很多细长的细菌。
主要危害草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许多淡水鱼类也能被感染。
本病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趋高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随之变短。
水中病原菌的浓度越大,鱼的密度越高,鱼的抵抗力越小,水质越差,则越易暴发流行。
本病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病、赤皮病并发。
一般流行于4~10月,尤以夏季流行为多。
2.白皮病又叫白尾病,病原是柱状嗜纤维菌和白皮极毛杆菌。
病鱼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以至自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
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
病鱼的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病鱼即死亡。
白皮病为鲢、鳙的主要病害之一。
此病主要发生在饲养20~30天的鲢、鳙鱼苗及夏花阶段。
常可形成急性流行病,1龄及2龄以上的成鱼偶然可以发病。
病程较短,病势凶猛,死亡率很高,发病后2~3天就会造成大批死亡。
3.白头白嘴病病原尚未完全查明,一般认为是一种黏细菌。
病鱼自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退,变成乳白色,唇部肿胀,张闭失灵。
副溶血性弧菌
传播途径
分布极广,主要分 布在海水和水产品 中 畜禽肉、咸菜、咸 蛋、淡水鱼等都发 现有副溶血性弧菌 的存在。 海水是本菌的污染 源,海产品、海盐、 带菌者等都有可能 成为传播本菌的途 径,另外有肠道病 史的居民、渔民带 菌率偏高,也是传 染源之一。
症状
起病急骤,常有腹痛、腹泻、呕吐。 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一
般表现为急发病,潜伏期2-24小时
预防措施
1、动物性食品应煮熟煮透再吃。 2、隔餐的剩菜食前应充分加热。 3、防止生熟食物操作时交叉污染。 4、水理盐水,以纠正失水。 副溶血性弧菌对氯霉素敏感。 发生中毒后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 毒食品。 一定去医院就医,不能硬抗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能力验证分析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能力验证分析作者:杨穗珊,谢作蓉,林宝英来源:《现代食品》 2018年第11期摘要:目的:通过参加FAPAS(food analysi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cheme)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能力验证计划来确认及提高本验室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检测能力。
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法GB 4789.7-2013 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收到的两份鱼肉盲样进行检测。
结果:编号为M230d21A 盲样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编号为M230d21B 盲样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结论:通过参加此次FAPAS 能力验证来评价和监控实验员检验能力的持续状况,为自身的持续改进和质量管理提供信息,进一步促进实验室管理体系完善。
关键词:食品;副溶血性弧菌;能力验证中图分类号:R155.5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
含有该菌的食物可导致食物中毒,常见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自1951 年藤野等报告该菌以来,许多国家相继有病例报道,至今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重要食物中毒重要病原菌之一,在中国位居食源性疾患的前3 位[1]。
能力验证是证明实验室能力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是对实验室技术能力和管理状况的客观的考核方法,是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效补充方式。
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对实验室质量控制情况和实验人员水平技能进行考核和判定,能最有效地消除偏差,提高检验人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数据达到检验质量标准[2]。
海南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于2018 年5 月参加了FAPAS 组织的盲样编号为M230d21 的副溶血性弧菌能力验证。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FAPAS 发来的2 个鱼肉盲样,编号分别为M230d21A和M230d21B。
1.2 主要培养基和试剂3% 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3% 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TCBS、3% 氯化钠三糖铁琼脂、氧化酶试纸、副溶血性弧菌生化鉴定盒,采购自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检验及分析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检验及分析作者:胡瑞利等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5年第09期【摘要】2012年5月12日,重庆市荣昌县食品药品分局接报一宗发生在荣昌县金昌大酒店食物中毒的案件。
重庆市荣昌县疾控中心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认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
本文就检验角度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检验1 流行病学调查经调查,本次事件先后有24人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发病患者首先是恶心、呕吐,紧接着腹痛、腹泻(4-12次,主要以水样便为主)。
发病潜伏期最短为6小时,最长为36小时。
2 实验室检验2.1 样品来源采取酒店可疑食物5份(为第二天食物,当天食物未留样),酒店厨师肛拭2份,患者肛拭1份,呕吐物2份,大便4份。
2.2 检验方法(1)取所采食物样品25g,加入到装有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无菌袋中,于均质器上均质2分钟,制成样液。
将样液及所采的肛拭子、大便、呕吐物,分别加入到SC增菌液、GN 增菌液、7.5%氯化钠肉汤、碱性蛋白胨水、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置于37℃增菌,同时划线SS、血平板、TCBS、4号琼脂,置37℃24h,做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的直接分离。
(2)各直接分离平板经24h培养后取出,除TCBS上有可疑绿色光滑圆形菌落生长外,其余平板均无可疑菌落生长。
(3)各增菌液经培养后取出分别划线接种SS、血平板、TCBS、弧菌科显色培养基、4号琼脂,经37℃培养24h后除TCBS上有可疑绿色光滑圆形菌落、弧菌科显色培养基上紫色光滑圆形菌落生长外,其余平板均无可疑菌落生长,并且增菌后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和直接分离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相同。
(4)14份标本中有5份标本在增菌后平板分离和直接分离均有可疑绿色菌落、弧菌科显色培养基上紫色光滑圆形菌落生长,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棒状,卵圆状等不规则形。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知识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知识
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是副溶血性弧菌。
因该弧菌需要在含食盐的条件下生长,过去曾称它为嗜盐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主要由近海海洋生物携带。
海产鱼虾的平均带菌率为45.6%~48.7%,夏季可高达90%以上,腌制的鱼贝类带菌率为42.4%,咸菜带菌率为16%。
因此,引起副溶血性弧菌中毒的食物,除鱼、虾、蟹等海产品外,肉类、咸菜等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后,也可引起中毒。
吃生鱼片很容易引起中毒,吃海螃蟹时,如果加热不透,也容易中毒。
当人体食入大量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后,经10小时左右的潜伏期而发病。
体温为37.5℃~39.5℃,上腹部呈一阵阵发作的绞痛,腹泻。
大便呈洗肉水样,有时还带有黏液或脓血,严重时大便次数可达每日20余次,可出现脱水,甚至休克。
病程1周左右。
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征、分布及其致病风险评估研究概述
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征、分布及其致病风险评估研究概述作者:宫春波张良华陶文靖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第08期本文对副溶血性弧菌的个体形态、群体形态、生物学特征、食品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
同时,介绍了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因子,并阐述了致病风险的评估步骤,以期推进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致病风险的预测,并对风险预警、风险交流以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有所帮助。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简称“VP”)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为嗜盐性细菌,主要侵染海产品和盐含量较高的食品。
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淡水产品中VP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并表现出多物种、多环节以及季节性的高污染特征。
目前,VP已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在我国,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已高居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第二位。
从食品类别来看,动物性水产品中VP的检出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呈上升趋势——已连续多年成为我国主要的食源性水产品致病菌。
与此同时,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物载体也由传统的海产品转向诸如咸菜、咸鸭蛋等多类别食品。
食用被VP污染的全生或半生以及未充分煮熟的食品是导致该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因素。
VP的潜伏期为8~40h,最高可达96h,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腹泻(水样便或血样便)、上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发热等。
1 VP的生物学特征副溶血性弧菌个体形态多样,呈现棒状、弧状、卵圆状,G-,无芽孢,兼性厌氧,嗜盐、不耐热,50℃加热20min、65℃加热5min或80℃加热1min即可杀死该菌。
VP的生长温区为10~44℃,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生长pH值范围为4.8~11.0,最适生长pH值为7.6~8.6。
该菌能够在1%~8%的NaCl环境中存活,在低NaCl或无NaCl环境中停止生长或死亡。
但研究表明,淡水产品中VP污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4.7%~41.4%。
副溶血性弧菌荧光快速检验方法的研究
副溶血性弧菌荧光快速检验方法的研究摘要:为了快速识别副溶血型弧菌导致的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本文经过试验研究采用免疫荧光原理使用荧光二抗血清在荧光显微镜下识别副溶血型弧菌荧光菌球,以期达到快速筛查副溶血弧菌污染食品目的。
本方法适用于海洋水产品和淡水水产品及加工的含盐其它食品。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荧光快速检验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 Vp)是一种具有嗜盐性的细菌,常存在于近海海水、海底沉积物、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是夏、秋季沿海地区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根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对我国部分地区食源性疾病爆发情况的监测数据显示,中国近年由VP引起的食物中毒呈显著上升趋势,Vp感染已成为中国一个严重的食源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副溶血性弧菌常规检验方法主要通过样品富集培养、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报告结果。
存在检验周期长和标本腐败变质快不利于对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置及复现标本试验的问题。
副溶血性弧菌免疫荧光快速检验方法是通过磁珠富集固定和快速选择性增菌,使用荧光检测方法,应用免疫学实验技术,通过对副溶血性弧菌的荧光二抗制片和固定,在落射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片来识别副溶血性弧菌。
该方法具有检验时间短检出概率高的特点,可以应用到食品快速检验领域。
1 实验部分1.1 实验原理荧光抗体染色是荧光显微镜标本上的抗原—抗体反应和荧光结合第二抗体反应。
必须制成镜检标本。
作为检测抗原目的标本片,细菌检样作成单层。
夹心法,即用未标记的特异性抗原加在玻片上先与菌体中之相应抗体结合,再用该抗原之荧光抗体重叠结合其上,而在荧光激发下间接地显示出菌体中抗体的存在。
实验中应注意所用荧光二抗采用进口兔抗羊血清,相较国产荧光抗血清具有更好的荧光强度。
所用试剂在用前需要进行荧光物质检查防治导致误判。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1)拍打式均质器。
(2)电动试管振荡器。
(3)低温高速冷冻离心机(25000r/min)。
水产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指南第四版
水产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指南第四版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产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指南第四版概述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水产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被广泛应用,旨在预防和控制可能对消费者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问题。
黑龙江省动物性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0
养基 ,3 (6±1 ℃培养 (4±2 h 观 察溶血 情况 。菌落底 部 或周 ) 2 ),
围呈半 透明环的 B溶血为 阳性。神奈 川实验 阳性结果 与副 溶血
删0 各类水产 品越来越受 到大众 的青睐 , 生食 习惯 日渐盛行 , 而且生
性弧菌分离 株的致病性显著相关 , 毒性菌 株多数为 阳性 。阳性者 食 物中毒感 染力极强。
[] 3 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 司. 食物 中毒预 防与控制. 京: 北 华夏
出版 社 ,9 9: 1—3 . 19 3 2
菌食物 中毒 。在整个 受污染的危险环节 中, 贸市场所售食 品 农 的买 、 卖往往是受污染 的源头 。有关部 门应及早制定相应 的管理
【 收稿 日期 】 21 — 6 1 01 0 —4
外 。~ 。
氇
中 ■
黑 龙 江 省 动 物 性 水产 品 副溶 血 性 弧 菌 污 染 况调 查 析 状 分
究
,.
安宏 薛成 玉 高建 李健平 遇 晓杰 闫军
黑龙 江省疾病控 制 中心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3 ) 50 0
删
皋 【 。 摘要 】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地 区生食 水产 品和 鲜冻水产 品 中副溶血 性弧 菌( P 的污染状 况及其 动 态变化 , V) 为食 品安全预 警
很高 , 但大 多数 菌株的致病性 、 染性 很强 , 感 因此存在 着食 物中毒 的潜在危险 。哈尔滨市 作为 省会城 市 , 因其独 特 的地位 , 人们 生 活水 平相对较高 , 对海产品的需求量也最大 , 进货渠 道复杂 , 因而
污染 概率相对会高 于其他城 市。在不同采样场所 中, 考虑 到海产
食物里蠢蠢欲动的微生物——致人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
天津属于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水产品资源。
天津人对水产品的食用普遍程度堪比西红柿、土豆之类的蔬菜。
曾有人描述“老天津卫”吃海鲜的急切心情:将虾、花蛤等放进锅里煮,人就守在灶台边,不停地翻看,看到哪个熟了,立马捞起来,稍微吹一吹,就放入口中。
用不了多一会儿,海鲜还没上桌,人已吃饱了。
水产品以其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吸收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生食水产品以其原汁原味、味美甘甜为大众青睐,吃“生鱼片”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但水产品未经烹饪直接食用,有可能被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令食用者发生食源性疾病。
这其中,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当属副溶血性弧菌。
食话实说生存力极强的病菌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鞭毛的嗜盐性革兰阴性无芽孢菌,适宜生存的温度为30℃左右。
1953 年,藤野恒三郎在日本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得到了该菌。
该菌生存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存活1个月以上。
它主要栖息于近海海洋、河口以及海底沉积物中,在各类海产品中广泛存在。
由于水产品具有对该菌的富集作用, 因此60%的水产品携带该细菌。
死亡后的鱼、贝壳可大量繁殖该菌。
副溶血性弧菌对热敏感。
以56℃ 的水加热带有该菌的水产品30分钟,可以消灭其活性。
致病菌比例小但危害大自然界中存在的副溶血性弧菌大部分是非致病的,仅有0.3%~5.0%的副溶血性弧菌携带有致病因子。
您别看可以致病的副溶血性弧菌比例小,但它们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研究发现,副溶血性弧菌能引起人类急性肠胃炎、伤口感染和败血症,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昏迷、休克和死亡,已成为许多国家和沿海地区的主要食源性感染病原菌。
副溶血性弧菌之所以能导致人类腹泻,与其所含的致病因子有关。
该菌选择性地在宿主细胞表面接触停留并定居繁殖,释放对宿主细胞具有各种生物活性的毒素、蛋白质、多糖等产物,从而发挥毒性作用。
迄今为止,学术界公认的副溶血性食物里蠢蠢欲动的微生物——致人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纫 秋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硕士研究生44食话实说弧菌较为重要的毒力因子是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RH)。
副溶血性弧菌使用说明
副溶血性弧菌编号 名称北京华越洋生物NRR00440 副溶血性弧菌基本信息:名称:副溶血性弧菌规格:300ul甘油菌储存温度:-‐80℃基因组:副溶血性弧菌简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呈弧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状,无芽孢。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
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较弱,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很弱,可被低浓度的酚和煤酚皂溶液杀灭。
在对该菌进行培养的最适宜的培养基:温度为30℃—37℃,含盐2.5%—3%(若盐浓度低于0.5%则不生长),pH 值为8.0—8.5。
操作说明:1,本品包含一份甘油菌,使用本甘油菌时可以不用完全融解,在甘油菌表面蘸取少量涂板或进行液体培养即可。
也可以完全融解后使用,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细菌的活力会逐渐下降。
2,为保证菌种纯正,避免其它细菌污染,尽量先划平板,然后再挑单克隆菌落进行后续操作。
冷冻管开封:用浸过75%酒精的脱脂棉严格消毒冷冻管盖。
菌株复溶:无菌环境中旋开装有复溶液的滴瓶盖,吸取1ml 左右复溶液,加入到冷冻管中。
轻轻振荡,使冻干菌株溶解呈悬浮状。
菌株复壮: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转移到复溶液滴瓶中。
做好标识,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细菌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24-‐48h,真菌在23-‐28℃培养箱中培养24-‐72h (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
菌株传代:将得到的菌株的新鲜培养物转接到适宜的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中(尽量增大接种量:如用无菌吸管吸取≥50μl 新鲜培养物至固体培养基,边移动边缓慢释放),适宜温度下培养,用以菌株的保藏、传代及制备工作菌株。
注意事项:1、菌种活化前,将冷冻管保存在低温、清洁、干燥的环境中,长时间室温下放置会导致菌种衰退;2、冷冻管开封、冻干粉复溶、菌株恢复培养等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3、一些菌种经过冷冻干燥保存后,延迟期较长,部分需连续两次继代培养才能正常生长;4、苛养菌的培养需采用含特定营养成分的培养基,敬请正确选择,不清楚时来电询问;5、某些厌氧菌的培养,自开封到接种完成,均需以无氧气体充填,以保持厌氧状态;培养过程中亦要保持厌氧状态;6、某些菌种,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需要5-‐10%CO2 促进生长;7、如发现冷冻管盖松动、复溶液浑浊等异常情况,应停止使用对应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副溶血性弧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以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实验活动时,需要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下面是一份关于副溶血性弧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的报告。
一、风险辨识:副溶血性弧菌属于群居菌,可以在淡水和海水等环境中生存,主要存在于海水生态系统中。
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主要通过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传播,如贝类、虾类等。
实验活动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染风险: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耐热和耐寒的特性,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以生存较长时间。
实验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和实验室卫生防护,如不洗手、不穿防护服等,可能会感染副溶血性弧菌。
2.感染源风险:实验室中可能存在未处理的感染源,如未及时清理的菌液、感染的病原菌培养物等,如果不注意正确处理和处理废弃物,可能会导致副溶血性弧菌的传播和感染。
3.操作风险:实验室中进行的副溶血性弧菌实验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包括培养、接种、孵育、检测等。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不符合相关操作规范,如未进行消毒处理、操作不规范等,可能会导致副溶血性弧菌的传播和感染。
二、风险评估:针对以上的风险辨识,进行如下的风险评估:1.风险等级评估: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传播途径、感染性和病原性等特点,评估其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
2.风险影响评估:3.风险概率评估:在正确采取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副溶血性弧菌的传播和感染风险较低。
因此,评估其风险概率为较低。
三、风险防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包括:1.个人防护措施:实验人员在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实验时,应戴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操作结束后及时洗手。
2.实验室卫生措施: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有定期的清洁和消毒计划,定期清理实验设备、垃圾桶等。
废弃物应按照规定的方式处理,避免感染源的传播。
3.操作规范措施:实验人员应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如正确消毒处理、规范的接种和培养操作、正确的检测方法等。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a
21
TCBS琼脂上面的副溶血性弧菌
a
22
四种显色培养基
a
23
纯培养
挑取3个或 以上的可疑 菌落,划线 3%氯化钠 胰蛋白胨大 豆琼脂平板, 36 ℃±1 ℃ 培养18 h~ 24 h。
a
24
初步鉴定
氧化酶试验:挑选纯培养的单个菌落进行氧化酶试 验,副溶血性弧菌为氧化酶阳性。
a
25
初步鉴定
a
13
a
14
样品制备
如为带壳贝类或 甲壳类,则应先在 符合生活饮用水卫 生标准的流水中洗 刷外壳并甩干表面 水分,然后以无菌 操作打开外壳,按 上述要求取相应部 分。
a
15
样品制备
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 g(mL),加入 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225 mL,用旋转 刀片式均质器以8 000 r/min均质1 min, 或拍击式均质器拍击2 min,制备成1:10 的均匀稀释液。如无均质器,则将样品放入 无菌乳钵中磨碎,然后放在500 mL的灭菌 容器内,加225 mL 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 水,并充分振荡。
a
27
TSA+TTC可以方便观察副溶血性弧菌动力
a
28
初步鉴定
嗜盐性试验:挑取纯培 养的单个可疑菌落,分别 接种于不同氯化钠浓度的 胰胨水中,36℃±1℃培 养24h,观察液体混浊情 况。副溶血性弧菌在无氯 化钠和10%氯化钠的胰胨 水中不生长或微弱生长, 在7%氯化钠的胰胨水中 生长旺盛。
a
a
16
增菌
定性检测 将上述1:10稀释液于36 ℃±1 ℃培养8
h~18 h。
a
17
增菌
定量检测 用灭菌吸管吸取1:10稀释液1 mL,注入含有9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一、概况 媒介食品 副溶广泛存在于海岸和海水中,海生动
植物常会受到污染而带菌。海鱼、虾、蟹、蛤等海 产品带菌率极高;被海水污染的食物、某些地区的 淡水产品如鲫鱼、鲤鱼等及被污染其他含盐量较高 的食物如咸菜、咸肉、咸蛋亦可带菌,也可因受到 污染而引起中毒。带用少量该菌的食物,在适宜的 温度下,经3~4小时细菌可急剧增加至中毒数量。 进食肉类或蔬菜而致病者,多因食物容器或砧板污 染所引起。
无粘性,(绿)兰色,直径2—4mm 嗜盐选择性平板:直径2.5mm,圆整或不
齐,隆起混浊,无粘性,无色,湿润。 4、选择性培养
取上述可疑菌落接种于3.5% Nacl-TSI 培养37℃ 24小时 5、镜检:取上述可疑菌落镜检,应为革兰氏 阴性,无芽胞多形态,两端浓染。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在海博 弧菌显色培养基上典 型特征。典型 副溶
7、生化试验
• 分别接种各类生化培养基,置37 ℃恒温培 养。除V-P、靛基质、甲基红试验培养48小 时后加试剂观察外,其他均可在24小时观 察。试验结果判定参照下表。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生化特性
葡萄糖产 酸 葡萄糖产 气 蔗糖 乳糖 甘露醇 硫化氢 甲基红
7、生化试验
副溶血性弧菌的生化性状表
血性弧菌显蓝色至蓝 绿色 , 霍乱弧菌和 其它弧菌显无色。
副溶血弧菌在蔗糖琼脂(tcbs)平 板上的菌落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6、嗜盐性试验
将可疑培养物接种于不同盐浓度的盐胨水 中,37℃ 24小时,观查生长情况。盐含量 0、3、7、9、11% , 在3-7 %生长良好。
0 3 7 9 11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筛选
生物技术进展 2023 年 第 13 卷 第 4 期 612 ~ 618Current Biotechnology ISSN 2095‑2341研究论文Articles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筛选李洁1 , 岳晓禹2 , 崔丽伟2 , 许文涛2,3 , 李相阳1 *1.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2.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与生物学院,郑州 450046;3.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系,北京 100083摘 要:副溶血性弧菌是水产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其快速检测方法逐渐被开发,适配体作为一种新兴的特异性识别元件受到广泛关注。
以副溶血性弧菌作为靶标菌进行了12轮细胞-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cell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cell -SELEX),其中包括9轮正向筛选和3轮负向筛选,在每轮正筛中对PCR 轮数和Lambada 外切酶用量进行优化,筛选完成后进行核酸测序,并通过qPCR 和流式细胞术多角度地对测序得到的序列性能进行验证。
结果显示,F -28-10表现出较好的结合能力和特异性,且通过对PCR 扩增轮数和Lambda 外切酶用量优化后的cell -SELEX 可以实现微生物特异性适配体的开发。
研究结果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可利用的识别元件。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适配体;SELEX DOI :10.19586/j.20952341.2023.0041中图分类号:TS207.4, R155.5 文献标志码:ASELEX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Specific AptamerLI Jie 1, YUE Xiaoyu 2, CUI Liwei 2, XU Wentao 2,3,LI Xiangyang 1*1.Faculty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 Beijing 102206, China ;2.College of Food and Bioengineering , Henan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 Zhengzhou 450046, China ;3.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As a common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um in aquatic products , and a variety of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have been gradually developed. Aptamers have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as an emerging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element. In this study , 12 rounds of cell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cell -SELEX) were per⁃formed with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s the target , including 9 rounds of positive selection and 3 rounds of negative selection , and the number of PCR rounds and the dosage of Lambada exonuclease were optimized in each round of positive selection. Nucle⁃ic acid sequencing was performed after SELEX , and the obtained sequence performance was verified from multiple angles by qP⁃CR and flow cytome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 -28-10 showed better binding ability and specific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p⁃tamers can be achieved by optimizing the number of PCR amplification rounds and the amount of Lambda exonuclease in cell -SELEX. This method provided a new usable identification el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foodborn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Key words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 aptamer ; SELEX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是水产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根据报道,其已超过沙门氏菌成为造成细菌性中毒最主要的微生物[1-2]。
关于淡水鱼虾中存在哪些生物性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案例
关于淡水鱼虾中存在哪些生物性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案例在通常情况下,水产品中存在的生物性危害主要是细菌、病毒、寄生虫带来的三大危害。
水产品中生物性危害导致的疾病占全部危害的80%左右。
1.细菌危害病菌细菌中的致病菌是水产品最常见的生物性危害。
比如,夏季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率平均高达90%以上,以墨鱼、海蟹为最高,其次是带鱼、大黄鱼等。
我国沿海地区每年7一9月是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高发期,所以在夏季海产品中经常带有副溶血性弧菌,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海产品被细菌污染后,细菌及其毒素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而且,由于细菌作用引起海产品腐败变质,产生很多有毒物质,也会引起中毒。
比如,巴鱼等青皮红肉鱼类及海蟹等因细菌污染而变质,会引发过敏性组胺中毒。
2.病毒危害少数种类的病毒会引起与水产品有关的疾病,如甲型肝炎病毒、诺沃克病毒等。
滤食性贝类会过滤大量的水,例如,一只牡蛎每天过滤的水量高达700-1000升,因此,这些贝类体内富集的病毒相当高。
被记录在世界病毒感染史册上的1988年上海30万人甲肝病大流行,就是因为感染者食用了被甲肝病毒污染又没充分加热的毛蚶而引起的。
食用毛蚶为什么容易感染肝炎?这是因为毛蚶等蚶类生活在近海海域,而中国沿海城市和农村的居民以及在海上作业的人群,他们的粪便以及受污染的生活用水都直接、间接地排入海域,使海水含有一定量的甲肝病毒。
生活在海水中的毛蚶,每只每天要过滤40-100升海水,从水中吸取氧气和营养素。
在此过程中,海水中的病毒被浓缩在它的鳃瓣里。
因此,毛蚶体内的甲肝病毒比海水高数十倍甚至数千倍,病毒数量如此惊人,真可谓“藏毒要犯”,食用此类毛蚶后人感染肝炎的概率极大。
因此,我国上海等城市禁止销售毛蚶,可还有些人暗地销售,更有人为了贪一时之快,对危险不以为然,大吃毛蚶,结果付出的是自己身体健康的代价。
3.寄生虫危害寄生虫在淡水和海水产品中都存在,我国以淡水产品中的寄生虫感染为主。
例如,进食处理不当的福寿螺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情况分析
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情况分析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市动物性水产品受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
方法通过采用副溶血性弧菌的国标检验方法对抽样监测的288份动物性水产品进行检测。
结果 288份样品中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22份,检出率为42.36%。
结论通过抽样检测发现我市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比较高,应加强对此类产品检验监管力度,提示市民不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要吃煮透动物性水产品。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动物性水产品分析副溶血性弧菌(Vibio parahemolyticus)是1950年从日本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分离发现,为一种嗜盐弧菌(halophilic vibrio),此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海底泥沙、浮游生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及腌制食品中。
由于食用直接或间接被本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浅表创伤感染、败血病等,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体之一[1],目前食物中毒已经成为主要的突发公共事件之一[2],为了预防和减少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了解我市动物性水产品卫生质量情况,本中心对我市超市、农贸市场及各大酒店的动物性水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并对检测情况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分别在本市超市、农贸市场和酒店采集8类动物性水产品即马鲛鱼、牙带鱼、三文鱼、青鱼、带鱼、鲈鱼、海虾、鲫鱼;超市、农贸市场和酒店每个点采集上述各类别各12份,共采集288份。
1.2 培养基和试剂:3%AP胨水(批号:080606)、TCBS琼脂(批号:080608)及3%NaCl三糖铁琼脂批号080530)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公司;科玛嘉弧菌显色琼脂(郑州博赛,批号930);副溶血性弧菌生化鉴定管(广东环凯,批号08097124);血琼脂平板(郑州安图,批号090628);API20E生化鉴定试剂盒购于法国梅里埃公司;诊断血清(兰州,批号20090101);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指南系列 1
淡水鱼需要考虑副溶血性弧菌等嗜盐性弧菌的潜在危害吗?
[导读]
危害分析是食安管理基本方法与工具,食安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需要以危害分析为前提。
不少HACCP小组成员在进行危害分析时,对某个加工步骤有否危害、危害是否显著,常常不大肯定,总觉得模模糊糊,结果就是马马虎虎了。
原因在于危害分析需要以逻辑性和专业性为基础,逻辑性通过培训交流、自我锻炼可以正确掌握运用,而专业性需要知识经验、危害指南、验证数据等支持。
其中,危害指南信息能够对危害分析起到很大的帮助。
限于各种原因,危害指南信息往往不易收集和持续更新。
有鉴于此,FOOD580收集整理了一批危害指南相关信息,陆续推出,希望有助于HACCP小组深入开展危害分析工作。
1 三种嗜盐性弧菌的危害
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溶
藻弧菌为常见的嗜盐性弧菌,广泛
存在于海水环境和海产品中,人们
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可引起腹泻,伤
口暴露于被污染的水环境中可导
致伤口感染和败血症等,同时,其
引起的动物性水产品弧菌病在全
球范围内都有发生,给海水养殖业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副溶血性弧菌
V.parahaemolyticus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弧菌病
可能会导致肠胃炎和原发性败血
症(尽管后者较罕见)。
肠胃炎的
症状包括:腹泻、腹部痉挛、恶心、
呕吐、头痛、发烧和发冷。
症状始
于食用后4小时到4天,持续2
天半。
每个人都易因副溶血弧菌患
肠胃炎,但败血症通常只发生在有
潜在慢性疾病的人。
创伤弧菌
V. vulnificus
创伤弧菌引起的弧菌病可能
出现肠胃炎和原发性败血症两种
形式之一。
肠胃炎的症状包括:恶
心、寒战和发热。
原发性败血症症
状包括:感染性休克和死亡。
肠胃
炎症状开始地食用后16小时至2天,
而败血症引起的死亡可能在36小
时内发生。
每个人都易患创伤弧菌
引发的肠胃炎,但败血症通常只发
生在有潜在慢性疾病的人尤其是
肝脏疾病。
溶藻弧菌
Vibrio alginolyticus
溶藻弧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短
杆菌,无芽孢、荚膜,单独存在或
尾端相连成C或S形,生长温度5-43℃
(适宜17-35℃),嗜盐(适宜3 %
Nacl),兼性厌氧,适合pH值6-9,
广泛分布于海水及河口处,数量居
海水类弧菌之首。
溶藻弧菌是一种
人及水生动物共患致病菌,可引起
鱼、虾、贝类弧菌病,也可导致人
的腹泻、伤口感染、结膜炎、中耳
炎等。
溶藻弧菌以前被称为副溶血
性弧菌的生物Ⅱ型,因二者在生化
和遗传上非常类似。
(以上资料来自FDA水产品危害控
制指南和网络)
2 传统上,对于水产品,副溶血
性弧菌等三种嗜盐性弧菌的危害
识别
基于上述三种嗜盐性弧菌的
健康危害,我们在对海产品的养殖、
销售、加工、餐饮环节进行危害分
析时,依据《FDA水产品危害控制
指南》,一般将其列为潜在危害,
但对于淡水鱼,通常是不考虑的。
然而近十年中国内陆城市由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病例也逐渐
增多,相关文献和调查发现市售淡
水鱼中也存在副溶血性弧菌、创伤
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污染。
事实究竟如何?
3 请看:中国内陆6省区淡水鱼
养殖、销售、餐饮环节常见嗜盐性
弧菌污染调查数据
国家食安风险评估中心、湖北
/河南/山东/四川/浙江/广西疾控
中心的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研究
团队,在2014年首次在上述6个省
区的19个内陆地市设置采样点采
集养殖场、销售场所、餐馆的鱼样
及存养水样,采集时间为第二、三
季度,采集样品共2050份,包括鲤
鱼、草鱼、鲫鱼、白鲢等淡水养殖
鱼类,开展淡水鱼养殖、销售和餐
饮环节中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
和溶藻弧菌的污染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表:
(数据来自中国食品卫生杂志)调查结果表明
从表中可以看出,传统意义上
海水中常见的副溶血性弧菌、创伤
弧菌、溶藻弧菌等嗜盐性弧菌,在
内陆地区的淡水养殖、流通和餐饮
各个环节均有检出,并且流通、餐
饮环节的检出率远高于养殖环节。
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在各个环节的
检出率最高,创伤弧菌在流通和餐
饮环节的检出率低于副溶血性弧
菌和溶藻弧菌。
调查研究结果的意义
a) “淡水养殖场一般不存在嗜盐
性弧菌”的既往认识存在片面性。
分析原因,可能与淡水鱼和海
水鱼的交叉污染、嗜盐性弧菌的适
应性生长、人工饲养导致的水体富
营养化有关。
随着内陆和沿海物流
交换的日益发达、淡水养殖环境的
不断变化,在外界环境压力下,副
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
等嗜盐性弧菌可能经过自然选择,
在淡水养殖环境中存活下来。
淡水
养殖环境中嗜盐性弧菌的出现可
能对整个食物链产生的影响值得
关注。
b)淡水鱼中致病性弧菌污染可能
引起的食物中毒不容忽视。
淡水鱼中三种嗜盐性弧菌的
污染在流通环节得到迅速增高,餐
饮环节的检出率也与流通环节基
本一致。
原因与销售时卫生状况不
佳、淡水鱼与海水鱼交叉污染有关。
c)淡水鱼养殖过程治疗弧菌病常
用药物的耐药性整个食物链产生
的影响值得注意。
治疗弧菌病常用氨基糖甙类、
四环素类、磺胺类等抗生素,不规
范使用或滥用易导致耐药菌株的
出现和蔓延,耐药菌携带的耐药基
因可通过食物链扩散终致人体产
生耐药性。
4 根据调查结果,对于淡水鱼,
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溶藻弧
菌三种嗜盐性弧菌的危害识别与
控制考虑
a) 需要重视淡水鱼中三种嗜盐性
弧菌可能引起的健康危害,对淡水
鱼养殖、流通、加工、餐饮各个环
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降低
嗜盐性弧菌污染水平。
b) 需要对致病性弧菌的危害及预
防知识开展宣传教育,尤其是淡水
鱼销售时建议把淡水鱼和海水鱼
区分开,水体及装水的容器不要混
用,防止交叉污染,尽可能降低淡
水鱼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