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隋唐政治新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隋唐政治新格局
同济中学蔡庆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隋唐重建了大一统政权;知道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开创、唐朝完善的新官制及其特点;知道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事的处所;知道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朝开创,唐朝完善;知道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后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初步学会阅读史料、并从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识读“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联系秦汉制度,分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开创的作用,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历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明确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多重作用及进步意义、明清时期的日趋没落与消极影响,初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隋唐的制度创设为盛唐气象的出现提供了制度保障,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认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之一,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也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积极作用
难点:隋唐科举制的多重作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说明:
1.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在我国官制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是对前朝制度的总结和发展,也基本确立了为后朝延续和继承的格局和设置,一直延续至清代,故以之为课堂重点。
2. 学生们对科举制度本身有着先入为主的排斥情绪,让学生客观把握科举制的多重作用——隋唐时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明清时渐趋没
落,严重阻碍了人才的选拔和科技的进步,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故以之为课堂难点。
三、板书设计:
年
杨坚(隋文帝)长安 589
年统一全国(标志:隋灭陈)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618年 李渊(唐高祖)长安
承上启下的隋唐政治新格局 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
政令下达程序
上下隶属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后,公元581年到906年,隋朝和唐朝重新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王朝政权。
(二)讲授新课
1、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581年,杨坚篡周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589年隋消灭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重建大一统帝国。
但隋国祚短促,618年隋炀帝杨广在隋末农民战争中兵败被杀,隋朝灭亡。
同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引导学生回顾自夏商西周至隋唐的历史沿革,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在此期间结束割据战乱局面,建立大一统格局的朝代——秦和隋,强调这两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课堂练习一:
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
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与隋的大统一,两者时间相距()
A、500年
B、501年
C、809年
D、810年
短暂的隋朝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唐朝则标志着中国帝制时代历经前期的曲折与磨难,渐趋辉煌。
材料
“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
关于政治社会经济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
——陈寅恪《论韩愈》(《金明馆丛稿初编》)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
在隋唐两朝的制度创新中,尤为重要的是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2、三省六部制和政事堂
589年隋一统天下,摆在初统江山的统治者面前的,是一个曾经同样困扰过秦汉皇帝们的历史大问题:如何管理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多民族共处的庞大帝国?
提问:面对这样的历史难题,秦汉君主拿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有没有什么消极的影响?
回答:通过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内外廷”体制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三公九卿制配合郡县制曾经比较好地实现
中央对于地方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但三公的权力过大,容易产生权臣,
导致政局不稳的问题;“内廷”的设置虽然有效地达到了裁抑相权、加强
皇权的目的,但也使得皇帝专权的危险大大增加。
隋唐两朝总结前朝君权相权相争夺、内朝与外朝相制约的实际问题,在中央正式形成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及政事堂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1页并予以摘录。
并完成图表。
情境分析
假如有一年,蒙古高原的一支游牧民族突厥族向唐的北部边境发起
了进攻,长城燃起了烽火。
如何应对来犯之敌?朝中展开了紧急讨论。
请问,具体流程应是怎样的?根据唐朝的政治制度,哪个权利机构
负责制订对敌之策?决策制订出来之后,哪个机构负责进行审议?最后
由哪个权利机构负责调兵遣将,攻击敌人?
(通过此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三省六部制及政事堂设置及相应权
责的掌握。
)
课堂练习二:与秦汉相比,隋唐中央政权机构的建置有哪些新的特点?有哪些作用?
特点作用
1)、集体宰相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分工明确政令贯彻效率高
3)、互相牵制避免专权和独裁
3、科举制
材料
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提问:回顾我国历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1)背景:秦汉(推举)魏晋(地方氏族把持)隋炀帝
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特点: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分常科和制举两种,常科每年举行,制举则根据需要临时举行。
(3)影响:
课堂练习三:
阅读材料后思考: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1)材料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假如你生活在唐代,你拥护这项制度吗?为什么?
(3)隋唐与秦汉在官员选拔方式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方式?为什么?
(通过此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度的多重影响及作用,形成各自对于科举制度的评价及看法。
引入到科举制度的影响及作用的讲解。
)
(1)积极影响——隋唐时,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
①使庶族有了上升渠道,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②将选拔人才、官员任用的权力收归中央,门阀势力受抑制,地方离心因素逐渐消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③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④17、18世纪,科举选官方式西传,成为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借鉴。
(2)消极作用和影响
①科举制虽然维护封建统治,但到明清时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使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致力于四书五经,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思想,扼杀其进取精神;
②科举制下,入仕的“天下俊才”也逐渐蜕化为顺从效忠皇帝的奴才;
③不讲求经世致用的科举考试也阻碍了科技的进步,使中国近代自然科技人才短缺,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
课堂练习四:
为什么说科举制的实行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隋唐科举制的实行相对秦汉以来的察举制和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而言是一次重大变革。
①从形式上看,隋唐之前是以推荐为主,隋唐以后是以考试为主。
②从内容上看,隋唐之前是以门第出身、名望德才为主,隋唐以后是以真
才实学为主。
③从作用上看,隋唐之前有才学的庶族地主多遭排斥,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和任用;隋唐以后科举入仕的办法使大量天下俊才成为“天子门生”,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也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因此,隋唐科举制的实行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三)小结
隋唐的制度创设带来了政治上的清明气息,为盛唐气象的出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新制度的出现,预示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新的王朝正要开创一番伟大的事业。
五、布置作业;练习册P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