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统编华科机械材料力学总结课件
《材料力学》课程总结
24
台州学院 胡忠志
《材料力学》课程总结
3 构件设计校核
25
台州学院 胡忠志
《材料力学》课程总结
3 构件设计校核
最大正应力求法:1、M最大; 2、y最大(离中性轴最远)
移动荷载下求拉压-弯 组合杆的最大应力,
求极值
26
台州学院 胡忠志
《材料力学》课程总结
3 构件设计校核
主平面、主应力、梁上某点的应力状态
《材料力学》课程总结
胡忠志 博士
2016年1月11日
LOGO
《材料力学》课程总结
目录
课程总体框图
课 程 总 结
1 材料性能
2 简单结构分析 3 构件设计校核
典型题目
2
台州学院 胡忠志
《材料力学》课程总结
材料力学的地位
数学 物理学 理论力学
结构力学
材料力学
复合材料力学 固体力学
工程应用
3
台州学院 胡忠志
外力功统 一表达式
拉压杆 应变能
弯曲梁 应变能
29
台州学院 胡忠志
《材料力学》课程总结
3 构件设计校核
30
台州学院 胡忠志
《(12分)如图所示承受轴向荷载P的钢-木组合短柱,不考虑压杆稳定 性,柱子截面300mm*300mm,柱子内有四根直径25mm圆钢筋,木材 和钢筋协同变形。已知钢筋许用应力[σs]=210MPa,弹性模量Es=210GPa ,木材许用应力[σw]=12MPa,弹性模量Ew=10GPa,分别在以下两种情 况下,求该柱的许可载荷[P]。 (1)钢筋只允许在弹性阶段(OA段);(7分) (2)钢筋可以到屈服流动阶段(AB段);(5分)
圆钢筋
《材料力学第二章》课件
弹性变形是可恢复的,而塑性变形是不可恢复的。
弹性变形能与塑性变形能
弹性变形能
01
物体在弹性变形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与应力和应变关系呈正
比。
塑性变形能
02
物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与应力和应变关系呈非
线性。
弹性变形能与塑性变形能的比较
03
弹性变形能是可逆的,而塑性变形能是不可逆的。
材料力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材料力学是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对于保证工程安全、优化产品设 计、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在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材料力学提供了对材料行为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保 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优化产品的设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 益。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和单位
04
CATALOGUE
变形分析
变形的基本概念
变形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状 和尺寸发生变化的现象。
弹性变形
当外力去除后,物体能够 恢复原状的变形。
塑性变形
当外力去除后,物体不能 恢复原状的变形。
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特点
可逆、无残余应变、与外力大小成正比。
塑性变形特点
不可逆、有残余应变、外力达到屈服极限后发生。
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
利用材料力学理论,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降低建筑物的重量 和成本,提高建筑物的性能和寿命。
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分析
利用材料力学知识,对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分析和计算,确保零件在使用过程中不 会发生断裂或变形。
机械设备的动力学分析
通过材料力学的方法,对机械设备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和计算,确保机械设备在使用过 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材料力学PPT课件
通常用
MPa=N/mm2 = 10 6 Pa
有些材料常数 GPa= kN/mm2 = 10 9 Pa
工程上用 kg/cm2 = 0.1 MPa
正应力s
剪应力
二、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应力
dA
dN dA •s
N
s dN
N dN s dA
A
A
求应力,先要找到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情况。
应力是内力的集度,而内力与变形有关,所以
绘轴力图
(2)求应力 AB段:A1=240240mm=57600mm2
BC段:A2=370370mm=136900mm2
s1
N1 A1
50 103 57600
0.87 N
/ mm 2
0.87MPa
s2
N2 A2
150 103 136900
1.1N
/ mm 2
1.1MPa
应力为负号表示柱受压。正应力的正负号与轴力N相同。
Nl
A
l
————虎克定律(Hooke)
EA
l Pl
EA
计算中用得多
lE——N——弹性s横量(Mpa,
Gpa)
s
E
l EA E
实验中用得多
计算变形的两个实例:
1.一阶梯轴钢杆如图,AB段A1=200mm2,BC和CD段截面积相同A2=A3= 500mm2;l1= l2= l3=100mm。弹性模量E=200GPa,荷载P1=20kN,P2 =40kN 。试求:(1)各段的轴向变形;(2)全杆AD的总变形;
N1=-20kN(压) N2=-10kN(压) N3=+30kN(拉)
§3 应力
一、应力:
内力在杆件截面上某一点的密集程度
材料力学课件全套
在载荷 作用下,构 件保持原有 平衡状态的 能力。
强度、刚度、稳定性是衡量构件承载能力 的三个方面,材料力学就是研究构件承载能力 的一门科学。
目录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三、材料力学的任务
材料力学的任务就是在满足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的要求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 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目录
§1.6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杆件的基本变形:拉伸(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拉压变形
剪切变形
目录
§1.6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扭转变形
弯曲变形
目录
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1)
目录
第二章 拉伸、压缩与剪切
§2.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和实例 §2.2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2.3 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2.4 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2.5 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7 失效、安全因数和强度计算 §2.8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 §2.9 轴向拉伸或压缩的应变能 §2.10 拉伸、压缩超静定问题 §2.11 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2.12 应力集中的概念 §2.13 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 F ∆A
∆F
pm = ∆A —— 平均应力
C
p = lim ∆F ∆A→0 ∆A
——
C 点的应力
p
τ
F4
F3
F4
应力是矢量,通常分解为 σ
C
σ — 正应力 τ — 切应力
F3
应力的国际单位为 Pa(帕斯卡) 1Pa= 1N/m2
1kPa=103N/m2 1MPa=106N/m2 1GPa=109N/m2
把支架的变形略去不计。计算得到很大
材料力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3
材料力学的建立
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 抗剪强度),如钢材Q235,屈服强度为 235MPa
塑性。一般用伸长率或断面收缩率表示。 如Q235伸长率为δ5=21-26
表示轴力沿杆轴变化情况的图线,称为轴力图。 例如上图中的坐标图即为杆的轴力图。
31
4.2轴力与轴力图
例1 图中所示为右端固定梯形杆,承受轴向载荷F1与F2作 用,已知F1=20KN(千牛顿),F2=50KN,试画杆的轴力 图,并求出最大轴力值。
解:(1)计算支反
力
A F1
B F2
设杆右端的支反力为
12
3.3外力与内力
内力与截面法
内力:物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力。由于载荷作用引起的内力称为附加内 力。简称内力。内力特点:引起变形,传递外力,与外力平衡。 截面法:将杆件假想地切成两部分,以显示内力,称为截面法。
13
3.3外力与内力
应用力系简化理论,将上述分布内力向横截面的形心简化,得
轴力 :Fx沿杆件轴线方向内力分量,产生轴向(伸长,缩短)
C FR
FR,则由整个杆的平 F1
FN1 FN2
FR
衡方程
FN
20kN
ΣFx=0,F2-FR=0 得
+ 0
30kN
FR=F2-F1=50KN-20KN
=30KN
32
4.2轴力与轴力图
(2)分段计算轴力
设AB与BC段的轴力
A
均为拉力,并分别用FN1 F1
与FN2表示,则可知
材料力学课件20.总结
课程总结
绪论
一. 材料力学的任务
合理地解决安全与经济这一矛盾,为实现既安全又经济的工程 构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
构件的设计在力学上有一定的要求(承载能力) 强度:构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刚度:构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构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失稳的能力。
M Z
y dA x zσ
(1)
FNx
dA 0
A
E
y dA
E
A
A
ydA
E
Sz
y
Sz 0
(中性轴为形心轴)
(2)
My
zdA
A
0
E
A
yzdA
E
I yz
I yz 0
(y轴为对称轴,自然满足)
(3)
Mz
y dA M
A
E
y 2 dA
A
E
Iz
E
Iz
M
1 M
EIZ
——弯曲变形计算的基本公式
弯矩图为上凸曲线
0 M ( x ) 应有极大值
弯矩图为下凸曲线
梁的弯曲
分布载荷、剪力图和弯矩图之间的规律 2.梁段上的分布载荷为不等于零的常数
M ( x ) 极值的位置在 Fs ( x ) 0 的截面
q( x )
0 M ( x ) 应有极小值
弯矩图为上凸曲线
0 M ( x ) 应有极大值
弯矩图为下凸曲线
绪论
二.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
1.构件按几何形状分类
等截面直杆
直杆 变截面直杆
杆 块
曲杆
大曲率杆 小曲率杆
构件
板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基础-PPT讲义10
TF
弯曲应力σb - 对称循环变应力; 扭剪应力τT - 循环特征依据实际状况而定。
计算方法:
● 按扭转强度计算;
● 按弯扭合成轴强的度抗计扭算; ● 平安系数法剖计面算系。数
一般的轴
一、按扭转强度计算
扭剪应力:
T
T WT
9.5d 51 3/1 6 0P6/n9.5 0.2 5d13n6 0PT
T
WT
T
d3 /1
6
T 0.2d 3
T 2W
由于b 与 的循环特征可能不同,需引进 校正系数α将 折合成对称循环变应力。
则强度条件为:
e
M2 (T)2
W
Me 0.1d3
1b
Me M2(T)2 — 当量弯矩
对称循环变 应力下的许
校正系数α的取值:
用应力
● 对于不变的转矩: [1]b[1]b0.3
●况频不繁明启:动、振动或状[1]b[0]b 0.6
● 常常双向运转:
[1]b[1]b 1
设计式:
d 3 M e
0.1 1 b
mm
三、轴设计步骤和方法
1、依据功率 P 和转速 n ,用扭转强 度公式初算受扭段的最小直径dmin 。
2、依据初算轴径,进行轴的结构设计。 N
3、按弯扭合成强度校核轴的危急截面。
圆 螺母
证固定牢靠,
应使:与轮毂相配
用于轴上两零件距离较远时,或轴端。的轴段长度比轮毂
需切制螺纹,减弱了轴的强度。 宽度短2~3 mm,
弹性挡圈
即:l=B - (2~3)
需切环槽,减弱了轴的强度。 承受不大的轴向力。
轴端挡圈
用于固定轴端零件,能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材料力学(全套483页PPT课件)-精选全文
稳定性(stability)—构件承受外力时, 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4
材料力学的任务: 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
求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 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5
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
假设在变形体所占有的空间内毫无空隙地充满了物质。即认 为材料是密实的。这样,构件内的一些力学量(如各点的位 移)可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并可采用无限小的数学分析 方法。
2、横向变形、泊松比
横向线应变: b b1 b
bb
称为泊松比
32
是谁首先提出弹性定律? 弹性定律是材料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定
律。一般认为它是由英国科学家胡克(1635一1703) 首先提出来的,所以通常叫做胡克定律。其实,在 胡克之前1500年,我国早就有了关于力和变形成正 比关系的记载。
1-1截面
A
X 0 N1 40 30 20 0 N1 N1 50kN(拉)
2-2截面
X 0 N 2 30 20 0
1 B 2C 3D 40 kN 30 kN 20 kN
N2
30 kN 20 kN
N2 10kN(拉)
3-3截面
N 50 kN
N3
20 kN
X 0
N 3 20 0 N 3 20 kN(压)
10 103 100 103 500 106
10 103 100 103 200 106
mm
0.015mm
计算结果为负,说明整根杆发生了缩短
35
静定汇交杆的位移计算,以例题说明。 例3 图示结构由两杆组成,两杆长度均为 l,B 点受垂直荷 载 P 作用。(1) 杆①为刚性杆,杆②刚度为 EA ,求节点 B 的位移;(2) 杆①、杆②刚度均为 EA,求节点 B 的位 移。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力学答案PPT学习教案
。(结果表明,
ΔG
=
ΔA
,事实上这是线性弹性体中普 M遍存A (F在)的关0 系,称F为NB位D 移0互等定理。)
F
G
M B (F ) 0 FNAC F
A`
由变形图,可知:
G
2 3
A
2 3
l
AC
2 FNAC 3 EA1
2 FlAC
3 Ed12 / 4
1.62mm
第13页/共45页
2-23 图示为在A端铰支刚性梁AB受均布载荷作用,已知钢杆CE和BD 的横截面面
bs
Fb Abs
F/4
d
20103 1610
125MPa [ bs ]
拉伸强度计算:可能的危险截面为1-1 和2-2 截面
11
FN1 A1
3/ 4 F
(b 2d)
3 80 103 4(80 216)10
125MPa [ ]
22
FN 2 A2
F
(b d)
80103 125MPa [ ]
解:地桩所受外载为轴载,且在F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
平衡。 即 :
Fy
l 0
k y2dy
F
k
l3 3
F
0
则 :
3F k l3
f
3F l3
y2
轴力方程为
:
FN
( y)
y 0
fdy
Fy 3 l3
FN ( y )
y
求地桩的缩短量δ:
l l FN ( y) dy F l y3dy Fl
0 EA
第3页/共45页
2-5 图示杆件由两根木杆粘接而成。欲使其在受拉时,粘接面上的正应力为其切应 力的2倍,试问粘接面的位置应如何确定?
华科机械材料力学总结
特殊结构(杆)的卡氏定理
n
U =
Pn
= L
N (x) N (x) dx
EA Pn
T (x) T (x)
M (x) M (x)
+
L GIP
Pn dx + L
EI
dx Pn
压杆稳定
压杆稳定
s cr
sS
s cr =a-b
sP
s = 2E
cr
2
s =ss -a
=
s
x
+ 2
s
y
±
[(s
x
-
s
y
)
/
2]2
+t
2
xy
最大切应力: t max=(s1 -s3)/2
最大正应变: e1=[s1- (s2+s3)]/E
强度理论汇总:
强度条件的一般形式: 工作应力许用应力
相当应力
破 s1 理论 坏 e1 理论
sr [s]
脆性破坏 [s]=sb/n 塑性屈服 [s]=ss /n
变形: Dl =FNl/EA,q=T/GIr , …材料、几何相关
研究目的:构件的强度与刚度,控制设计。
拉 (压)
内
AF
力
F>0
x—杆轴
x
应
s
力
s = F(x)
A
变
L
形
dL
=
L
F (x) dx EA(x)
扭
转
AT
T>0 x—杆轴
tr
O
t (r) = Tr
Ip
A
B
AB =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第3章材料力学基础ppt课件
弯矩的定义
梁横截面上内力对中性轴力矩 的代数和。
内力正负规定
剪力使梁微段顺时针转动为正, 弯矩使梁微段下凹为正。
梁的内力图——剪力图和弯矩图
剪力图
表示梁各横截面上剪力变化的图 形。
弯矩图
表示梁各横截面上弯矩变化的图形。
内力图绘制方法
根据梁上外力及约束反力求解各控 制截面的内力,然后绘制内力图。
梁的正应力分析
02
分析不同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质
03
探究材料及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破坏准 则
材料力学的基本任务
01
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02 为设计既安全又经济的构件提供基本的计算方法 和实验手段
03 对构件进行力学分析和强度、刚度、稳定性校核
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方法
01
利用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理论,对材料及构件进行受力分析
机械设计基础第3章材料 力学基础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材料力学概述 • 材料的力学性能 • 杆件的拉伸与压缩 • 材料的剪切与挤压 • 材料的扭转 • 弯曲内力及应力分析
01
材料力学概述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 Nhomakorabea01
研究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应力、强 度、刚度、稳定性和导致各种材料破坏的极限
06
弯曲内力及应力分析
平面弯曲的基本概念
平面弯曲的定义
梁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受力作用,发生变形 后轴线仍在该平面内的弯曲。
梁的横截面和中性轴
横截面垂直于轴线,中性轴过横截面形心且与 轴线垂直。
梁的变形特点
横截面保持平面且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纵向纤维长度改变。
材料力学知识点总结ppt
3、应变 度量构件一点处的变形程度
平均线应变
B
A s u A s B
线应变 角应变
dy
dx
1-4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轴向拉伸和压缩
F
FF
F
(a) 轴向拉伸
(b) 轴向压缩
2、剪切
P/2
P/2
P
4、弯曲
M
3、扭转
m
m
M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2-1 轴向拉压杆举例
曲柄连杆机构连杆
特点: 连杆为直杆 外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沿杆轴 线 杆的变形为轴向 伸长或缩短
1-3 力、应力、应变和位移的基本概念
一、外力
1、按作用方式分
2、按随时间变化分
体积力 表面力
静载荷
动载荷
集中力 分布力 交变载荷
冲击载荷
二、内力
1、定义: 指由外力作用所引起的、物体内相邻部分之 间相互作用力(附加内力)。
2、 内力的求法 —— 截面法 步骤
① 截开
在所求内力的截面处,
m
假想地用截面将杆件
Me2
Me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e1
n
Me4
B
C
A
D
Me2
Me3
B
C
解:计算外力偶矩
Me1
n
Me4
A
D
计算 CA 段内任横一截面 2-2 截
面上的扭矩 .假设 T 2为正值. 由平衡方程
Me2
Me3 2
Me1
B C2 A
Me2
Me3 T2 x
结果为负号,说明T 2 应是负值扭矩 同理,在 BC 段内
BC
材料力学知识点总结PPT课件
F
F
1m
F
1m
F/4
FS
M
FSmax= F
Mmax= F/4
注意: FSmax ,Mmax可能位于不同截面, 它们取极值时 F可能位于不同位置。
2.反问题
正问题:已知载荷,结构,求响应; 外力——内力——应力,变形
反问题:已知响应,求载荷。 应力,变形——内力——外力
y
反问题
A
B
x
y=Ax3
(P c)rzcA r 20 18 30 2 .6 1 3 054 k N 0
6分
稳定性校核
nP P cr1 48 5 0 0 2.5 1nw2
结论:压杆的稳定性符合要求。
最新课件
3分
30
四.(15分) 圆截面直角折杆受力如图所示。材料许用应力[ =120MPa,
截面直径d=80mm,试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此折杆的强度。
l
已知:挠曲线 y =Ax3 , EI = 常数 求:梁上载荷
分析:1. 反映外力与内力的关系 ——FS , M 与 q 的微分关系 ;
M F S F S q M q
y
反问题
A
B
x
y=Ax3
l
2. 反映梁的变形与内力的关系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y M EI
MEyI
FS EyI qEIy4
st
Pa W
2分
2H
EI
Kd1
1 st
1
12H P3a
2分
5. 最大动应力 dma xKdst(112P H3aE )W PIa3分
七.简答题 (每小题4分,共16分) 1.选择题:图示圆截面外伸梁材料的[]c和[]t相同,从强度方
材料力学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
F
F
解:受力分析如图
t b
t
Fs
Pbs
F 4
F
123
F
F
d
F/4
第17页/共87页
123
第18页/共87页
一、计算外力偶矩
已知 轴转速-n 转/分钟 输出功率-P 千瓦 求:力偶矩Me
Me
9549
Pk n
(牛顿米)
第19页/共87页
二、扭矩正负规定
右手螺旋法则
右手拇指指向外法线方向为 正(+),反之为 负(-)
应特别注意。
第14页/共87页
六、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切应力强度条件: Fs
A
挤压强度条件:
s bs
Fbs Abs
s bs
第15页/共87页
例 齿轮与轴由平键(b×h×L=20 ×12 ×100)连接,它传递的扭矩m=2KNm,轴的直 径d=70mm,键的许用切应力为[]= 60M Pa ,许用挤压应力为[sbs]= 100M Pa,试校 核键的强度。
第22页/共87页
五、剪切胡克定律
l 剪切胡克定律:当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时(τ ≤τp),剪应力与 剪应变成正比关系。
G
第23页/共87页
六、截面极惯性矩
a. 对于实心圆截面:
d
Ip
A 2dA
D4
32
O
D
b. 对于空心圆截面:
Ip
D4
32
(1- 4 )
d
O
D
第24页/共87页
第4页/共87页
二、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一、连续性假设:物质密实地充满物体所在空间,毫无空隙。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第章材料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精品课件_第章_材料力学* * 第2章材料力学基础 2.1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2.1.1 构件的承载能力 1.构件的承载能力:为了保证机械或结构在载荷作用下能正常工作,必须要求每个构件都具有足够的承受载荷的能力,简称承载能力。
2.刚度:把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
3.稳定性:杆件维持其原有平衡形式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4.构件安全工作的三项基本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1.2 材料力学的任务材料力学的任务:为了解决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矛盾,即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失效的规律。
保证构件既安全又经济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材料,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第2章材料力学基础 2.1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2.1.3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一、几个基本概念: 1.杆:纵向尺寸(长度)远大于横向尺寸的材料,在材料力学上将这类构件称为。
2.曲杆:杆的轴线为曲线的杆。
3.直杆:杆的轴线为直线的杆。
4.等横截面直杆:直杆且各横截面都相等的杆件。
二、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如右图所示)第2章材料力学基础 2.2轴向拉伸和压缩 2.2.1拉伸和压缩的概念拉伸压缩拉伸和压缩受力特点是:作用在杆端的两外力(或外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与杆的轴线重合。
变形特点:杆件沿轴线方向伸长或缩短。
第2章材料力学基础 2.2轴向拉伸和压缩 2.2.2 内力和截面法 1.内力:杆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其内部的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作用称为内力。
2.轴力:拉压杆上的内力又称轴力。
3.截面法:将受外力作用的杆件假想地切开来用以显示内力,并以平衡条件来确定其合力的方法,称为截面法。
具体方法如右图所示:(1)截开沿欲求内力的截面,假想把杆件分成两部分。
(2)代替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图。
在截面上用内力代替移去部分对留下部分的作用。
(3)平衡列出平衡方程,确定未知的内力。
?FX 0,得N-F 0 故NF 第2章材料力学基础 2.2轴向拉伸和压缩 2.2.2 内力和截面法 4.轴力符号的规定:拉伸时N为正(N的指向背离截面);压缩时N为负(N的指向朝向截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断条件
工件、连接件
t =FS/A>tb
强度设计的一般方法:
设计目标 初步设计
平衡方程
内强 强
变形几何条件
力 应
度 条
度 计
应力应变关系 力 件 算
材料试验 极限应力 选取安全系数 许用应力
满 NO 修改 意 设计 ?
YES
结束
1)构件处处都要满足强度条件。 危险截面? 2)系统中所有构件都要满足强度条件。最薄弱构件?
弯曲梁
变 伸长或缩短 单位扭转角 形
s=Ee时 DL = NL / EA q = AB / L = T / GI p
强度 条件
s = FN
A
[s ]
t
max
=
T WT
[t ]
刚度 条件
Dl=[Dl]
qmax
=
T GI p
180
[q ]
挠曲线微分方程
EIz y'' (x) = M (x) 转角 q = y'(x)
材料性 能
s-e关系
物理模型 强度指标
杆(拉压)、轴(扭转)、梁(弯曲)的强度与刚度 组合变形问题
主线:力的平衡;变形几何协调;力与变形之关系。
三组方程:力的平衡方程;
与材料无关。
变形几何协调方程; 与材料无关。
应力—应变关系; 与材料有关。
研究内容:
内力: 用截面法、平衡方程求解。
应力: s=FN/A,t=T/WT,s=M/Wz,几何相关 应变: e=s/E,…, 材料相关.
常用
s ={[(s -s )+(s -s2)+(s -s ) ] /2}
2 1/
r4
12 23 31
2
组合变形:
线弹性小变形 叠加法
研究 方法
内力
拉/压、弯
yM
A
z
y
MFz N
x
FN ;My ;Mz
圆轴弯、扭 拉/压、弯、扭
M/kNm
5
x
接各段曲线。
分析方法
材料无关
静定
研究对象 受力图 平衡方程 静不定 求反力?
求
求
内力应 物 变
力
形
理
几
求 位
移
何
物理方 程几何 方程
联立求解反力、 内力、应力 变 形、位移等
强度与刚度校核 截面设计 许用载荷
材料相关
应力、变形、强度与刚度:
拉压杆
应 力
s=FN/A
FN
s
应力的符号或 方向由内力的 方向或正负判 断。
s
max
=
M Wz
[s ]
y [ y] max
q [q ] max
连接件强度:
拉压强度条件 拉、压杆件;被连接件
ss/n 延性材料
s=FN/A[s]= sb/n 脆性材料
剪切强度条件 连接件
t =FS/A[t]
A 为剪切面面积
挤压强度条件
sbs=Fbs/Abs[sbs]
连接件、被连接件 Abs 为计算挤压面积
材料力学
课程总结
材料力学是研究杆件承载能力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杆件 研究内容———强度、刚度、稳定性
研究任务———任务,就是为科学地解决工程 设计中安全性与经济性这一对矛盾,提供分析 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计算方法。
研究思路和内容
思路
平衡方程 几何协调 物理方程
内力
应力
应变
强
强
变形
度
度
条
设
件
计
qmax [q ]
U= M 2 (x)dx
L 2EI
截面法求内力:FN,T,FS,M
求 约 束 反 力
截 取 研 究 对 象
画受力 图,内 力按正 向假设.
列 平 衡 方 程
求解内 力,
列内力 方程,
画内力 图。
内 力 图 封 闭
?
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简捷画法:
FN图(轴力)
2kN 8kN
5kN 2kN 8kN
变形: Dl =FNl/EA,q=T/GIr , …材料、几何相关
研究目的:构件的强度与刚度,控制设计。
拉 (压)
内
AF
力
F>0
x—杆轴
x
应
s
力
s = F(x)
A
变
L
形
dL
=
L
F (x) dx EA(x)
扭
转
AT
T>0 x—杆轴
tr
O
t (r) = Tr
Ip
A
B
AB =
T dx
GI LAB p
20kNm
RB
=15k N
1)确定控制点。
约束力、集中力(偶)作用点, C
AD RA =35k
B
分布载荷起止点。
1m N 1m 1m
C、A、D、B
2)计算控制点处FS、M值。
左边面积+集中载荷 力 、力偶 为正。
FS /KN
15
o
20
10
15
x
15
3)依据微分关系判定控制点 O
间各段FS、M图形状,连
Wt
| T |max
[t ]
T |max Wt[t ]
qmax [q ]
变
形
U=
F 2(x) dx
能
L 2EA
U
=
T 2(x)
L 2GI dx
平面弯曲
s max [s ] t max [t ]
Wz
M max
[s ]
M max Wz[s ]
|
ymax L
|
y L
强度理论汇总:
强度条件的一般形式: 工作应力许用应力
相当应力
破 s 理论 1
坏 e 理论
1
t 理论
屈 max 服 u 理论
S
sr [s]
s r1 = s 1 常用
脆性破坏 [s]=s /n
b
塑性屈服 [s]=s /n s
sr2=s1 -m (s2 +s3
)
s >s , s <0
3 11
sr3=s1 - s3
扭转轴
t r = Tr / Ir
MT o
t max = T /WT
抗扭截面模量: 圆形
WT = d 3 /16
弯曲梁
s = My / Iz
M
O
smax
s max = M /Wz
抗弯截面模量:
矩形 Wz = bh2 / 6
圆形 Wz = d 3 / 32
应力、变形、强度与刚度:
拉Dl压=N杆l /EA 扭转轴
+向
5kN
+ 3kN
FN 图
T图
10kN m 10kN m
5kN 5kN
- 5kN
o
x
A
C
B
20kN m
+ 向 按右手法确定
T / kNm
20
10
A
B
C
在左端取参考正向,按载荷大小画水平线;遇集 中载荷作用则内力相应增减;至右端回到零。
FS、M 图的简捷画法:
q = 20kN m
m
=
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组合变形
y
sy tyx
sx
sx
x
txy
sy
主 应 力
y
s1
s2=0
s3
x
s3 s1
平面应力状
态,sz =0。
最大拉应力s1
s s
max min
=
s
x
+s
2
y±
[(s
x
-
s
y)
/2]2
+
t
2
xy
最大切应力: t max=(s1 -s3)/2
最大正应变: e1=[s1- (s2+s3)]/E
平面弯曲
AM Q M>0 x—平行于杆轴 Q > 0
s
s
x
=
My Iz
x
t
y
t
y
=QS
z
bI z
q
n
x
f
n= y
y(x) = - M (x) q= y´
EI
拉 (压)
强 s max [s ]
度 条
Amin
Fmax
[s ]
件 Fmax A[s ]
刚 度 条 件
扭
转
t max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