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31.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一、职业防护原则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是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该制度包括以下方面:
1. 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防止接触病原体和其他危险物质。

2. 工作场所安全:医务人员的工作场所应该具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通风系统、消毒设备等,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3. 感染控制:医务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正确使用消毒剂、隔离病患等,以防止疾病传播。

4. 紧急救援:医务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应对和处理,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5. 心理健康支持:医务人员可能面临高职业压力和心理负担,需要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咨询服务,以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6. 法律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法律规定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权拒绝不安全的工作任务和提供合适的工作条件。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的实施可以保护医务人员的生命和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同时也为病患提供更安全的医疗服务。

第 1 页共 1 页。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第一篇: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防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手卫生。

手卫生——是指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液、含酒精的手消剂启用后有效期为一个月,分别放置在治疗室、换药车、查房车。

外科洗手手消毒1、先洗手,后消毒,洗手前摘除饰物,剪指甲。

2、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3、流动水冲洗时手掌的位置要高于肘部,不能让水倒流。

4、使用无菌手巾依次擦干双手,严禁来回擦手。

5、涂抹消毒剂时认真揉搓至消毒剂干燥,消毒后双手朝上举在胸前,禁止双手下垂。

6、不同患者手术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医院规模再小,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不能低,医院感染是可以避免的。

第二篇: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接触(暴露)报告及处理制度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HIV、HCV、HBV感染者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HIV、HCV、HBV和不明肺炎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这些病毒感染的情况。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而被感染的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做好医院感染防护;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衣、专用防护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2、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严格禁止针头回套操作,以防刺伤。

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4、凡新来医院的医、护、技人员,必须检测肝功及乙肝五项,化验结果全部阴性者接种乙肝疫苗。

5、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须的防护用品,垃圾回收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和胶皮手套,穿工作服,回收物品后和下班前要注意清洁双手、沐浴。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无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这些措施需要防止血源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标准预防的措施包括洗手、戴手套、戴眼口罩、穿防护衣、及时处理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处理污染的床单、小心处理锐利器具和针头、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隔离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

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基本防护和加强防护,根据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进行严密防护时还需要使用面罩。

规范洗手内容包括“六步法”洗手、摆式洗手龙头、抗菌洗手液、取缔公用毛巾、加盖污物桶和手套。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疾病的传播。

为了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和破损的皮肤黏膜,医务人员应该戴手套。

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将自己手上的菌群传播给病人,也可以预防医务人员成为传播微生物的媒介,从而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

在处理两个病人之间时,必须更换手套。

但是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戴口罩和护目镜可以防止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眼睛、口腔和鼻腔黏膜。

穿隔离衣可以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必要时可以在外加塑料围裙。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

针对乙肝易感者和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即血清抗HBs阴性者,在接触血清HBsAg(阳性)血液后,应急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首次应在暴露后的48小时内完成。

HBIG的效价必须达到1:(即200ul/ml)以上,用量0.6ml/kg的保护效果较理想。

对于既往接种过疫苗而无血清学应答者,应接种HBIG两次(相距3-6个月)。

一个月后,如未发生乙肝,应重复应用HBIG一次。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3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3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者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细菌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第三条、各科室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感染的防护工作。

第二章预防第四条: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源物质采取防护措施。

第五条、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疾病感染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面罩;有可能发生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诊疗和护理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第七条: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第三章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第八条: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____%乙醇或者____%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气刺伤,应在____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标准防护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二)标准预防的措施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

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2。

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四)基本防护要求规范洗手内容:“六步法”洗手摆式洗手龙头抗菌洗手液取缔公用毛巾加盖污物桶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获得的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维护医疗秩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

第二条基本原则1.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应坚持防备为主、综合施策、科学管理、偏重实效的原则。

2.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应依法依规、科学管理,各级医疗机构负有组织和实施职业道德规范培训的责任。

3.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应与医院的日常管理相结合,形成管理协同、相互支持、共同推动的局面。

第三条职责和管理1.医院将配备专业化的职业安全防护小组,负责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评估。

2.医护人员应遵守本院相关的职业安全防护规定,搭配职业安全防护小组的工作,乐观参加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本领。

第四条职业安全教育培训1.医护人员入职前应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包含职业危害认知、遵守职业防护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内容。

2.定期开展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包含危害防范知识、职业病防备知识、急救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3.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发生。

第五条工作环境管理1.医院要建立健康、安全、干净的工作环境,确保医护人员的工作场合符合卫生要求。

2.医院要配备充分的个人防护设施和装备,确保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和舒适。

3.医院要建立和完善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制度,减少废物对医护人员的危害。

第六条职业暴露防范1.医院要建立和完善各类传染病的防掌控度,包含疫情监测、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关隔离措施的执行等。

2.医护人员应按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3.对于高风险岗位的医护人员,应加强职业暴露防范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的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

第七条职业损害应急处理1.医院要建立和完善医护人员职业损害应急处理制度,包含处理流程、应急预案和应急设备的调配等。

2.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如受到职业损害,应立刻向所在科室或管理部门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损害处理和报备。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

护士的职业防护一、引言护士作为医疗领域的重要从业人员,承担着照应病患、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们往往面临着各种潜在的职业健康风险,如感染疾病、暴露于有害物质等。

因此,职业防护措施对于护士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环境防护和心理防护等方面。

二、个人防护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护士在工作期间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等。

口罩能有效阻挡病原体的传播,手套可以避免接触感染源,护目镜可防止眼部受到飞溅物的伤害,防护服能够保护护士的皮肤免受有害物质侵害。

2.正确佩戴和使用口罩护士在佩戴口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口罩,确保能够有效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 正确佩戴口罩,确保鼻子、嘴巴和下巴彻底被覆盖;- 避免频繁触摸口罩,以免污染;- 定期更换口罩,普通建议每4小时更换一次。

3.正确佩戴和使用手套护士在佩戴手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手套,确保能够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佩戴手套前应先洗手,佩戴后应避免触摸其他物品;- 在接触病患后或者完成一项任务后应即将更换手套;- 在佩戴手套的同时,仍需注意手部卫生,避免手部交叉污染。

4.保持个人卫生护士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等。

洗手应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持续搓手至少20秒,并彻底清洗干净。

同时,护士还应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和眼等面部部位,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三、环境防护1.保持工作场所清洁护士应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整洁,定期消毒工作台、医疗设备和常用物品等。

同时,要确保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2.正确处理和处置医疗废物护士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应遵循相关规定和标准操作程序,包括正确分类、包装和标识医疗废物。

同时,要确保废物容器密闭,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3.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清洁剂护士在使用消毒剂和清洁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和相关规定使用,避免过度使用或者错误使用。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doc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doc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1.洗手:洗手是预防病原微生物污染,控制疾病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一级防护1、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2、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二级防护1. 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防护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戴防护眼镜。

2.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三级防护(近距离操作)1、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2、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手卫生的重要性在医院感染的传播中,手卫生的重要性已经非常明确,经手接触传播是院内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最重要的途径。

手的卫生能减少感染的传播,或者说手的卫生是预防感染传播最重要的方式.美国CDC报告,仅洗手和手消毒一项,就可以使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50,. 洗手是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的重要环节何时进行手卫生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2) 摘手套后;3)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前;4) 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5) 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6) 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可能污染的物品后。

脱去个人防护物品及手套后。

正确使用口罩1、佩戴前以及脱下口罩后都必须洗手2、要让口罩紧贴面部:(1)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2)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3)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4)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3、佩戴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一、职业防护原则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一)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一)

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一)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是我们日常工作的重要保障。

这不仅涉及到我们对病人的安全保障,更关乎着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

一、正确认识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职业防护是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保障。

对于我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做好适当的防护措施,确保人身安全。

特别是在应对传染病病患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正确使用防护装备防护装备是医护人员必备的工作道具。

对于不同的病情,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防护装备。

例如,在处理病毒性传染病时,需要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并通过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交叉感染。

在处理有毒有害化学药品时,需要佩戴防护服、防护面罩、防护眼镜等装备,确保不受化学药品侵害。

此外,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也需要依据个人身体条件等因素作出不同的判断。

三、增强职业素养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在防护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们需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纪律性,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洗手等。

当然,在必要时,我们也需要做出决策,根据工作量和病情给自己合理的休息时间,减少因过劳引发的问题。

四、开展培训和研究医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防护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防护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与国内外医学专家交流,学习其他国家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技术,共同交流进步。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是保护自身和患者健康的必要措施。

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应对变化多样的防护挑战。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1.职业防护培训:医务人员在进入医疗工作前,需要接受相关的职业防护培训,包括职业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个人防护设施的使用方法、急救措施等内容,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

2.个人防护设施的配备和使用:医疗机构应配备充足的个人防护设施,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确保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和处理医疗废物时的安全。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施,如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洗手等,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工作场所卫生管理: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包括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区域、配置合适的废弃物处理设施、建立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置制度等,有效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病和传染病感染风险。

4.职业暴露事件处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发生一些职业暴露事件,如针刺伤、血液溅射等。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事件处理制度,包括及时报告、评估感染风险、提供紧急预防措施和相关的职业暴露事件记录和追踪,确保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能及时得到处理和支持。

5.疫情防控和紧急事件处置: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和各类紧急事件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医疗机构需要为医务人员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和药品,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和有效地开展工作。

6.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监测和评估,包括体检、职业病筛查、心理健康评估等,及时发现职业病和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7.保障和激励措施:医疗机构需要为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保障,包括购买职业责任险、提供职业健康体检、提供健康教育等。

同时,医疗机构应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如奖励制度、培训机会等,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总之,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是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需要医疗机构和相关单位共同制定和实施。

只有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保障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才能更好地开展医疗工作,保障患者的健康。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标准防护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二)标准预防的措施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并穿防护衣。

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外科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是指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传染病和其他职业危害的发生而设立的制度和措施。

以下是可能包括在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中的一些方面:
1.个人防护装备: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以防止医务人员接触到有害物质或病原体。

2.职业培训和教育: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关职业防护的培训和教育,包括认识职业危害、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危险物质处理等内容。

3.工作环境管理:管理医疗机构的工作环境,确保其符合安全和卫生标准,减少医务人员接触职业危害的风险。

4.规范操作程序:制定标准的操作程序,确保医务人员在处理病人或接触有害物质时遵循一定的规范,减少职业危害的风险。

5.职业健康监测: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包括体检和职业病筛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危害导致的健康问题。

6.工作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减少长时间工作对健康的影响。

7.应急事件管理:建立应急事件管理机制,指导医务人员在突发疫情或事故事件中的应对措施,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8.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帮助医务人员应对工作压力和心理困扰,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是为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建立的制度和措施,旨在降低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遭受的职业危害的风险。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在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着众多的危险因素,包括疾病传播风险、化学物质的暴露、身体疲劳等。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防护制度对于保护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职业防护制度需要明确工作场所的安全要求。

医疗机构应该按照相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科学布局、合理划分工作区域、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等,以确保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受伤害。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

其次,职业防护制度需要明确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医护人员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医用口罩、护目镜、手套、防护服等。

不同岗位的医护人员可能存在不同的防护要求,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需制定不同的个人防护规范。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再次,职业防护制度需要明确医护人员在患者感染疾病期间的防护要求。

对于处于传染病患者感染风险较高的科室,需设立专门岗位、加强防护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此外,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手卫生、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操作规范,减少接触感染的风险。

在疫情流行期间,还需加强医护人员的排菌要求和防护措施,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最后,职业防护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职业防护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职业防护制度,并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工作。

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职业防护制度的行为,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是一个全面的、有机的体系,需要从工作场所、个人防护、患者感染防护、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制定相关规定和措施。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防护制度,才能保护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加强制度的宣传、培训和管理,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XX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一)、依法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使工作人员应该树立预防职业危害、自我保护的意识。

(二)、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

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穿白大衣,戴手套,操作完毕后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穿隔离衣和鞋套。

2、操作过程中,手套发生破损应洗手更换手套。

3、如果进行可能发生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医务人员除了戴手套口罩外还应戴防护眼镜。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病人的标本应放置于坚固的防漏容器内,防止在收集运送过程中漏出。

(三)、依法组织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依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患者的诊疗。

(四)、向工作人员提供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五)、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六)、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分队,落实职责,以利急需,严格执行职业病报告制度。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别提醒
护士在清洗消毒器械工作中,针刺损伤是 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本 身,还可以传播感染性疾病,所以护士除了 在消毒过程中戴手套外,还养成用钳子取污 染的针头和尖锐物的习惯,减少刺伤皮肤的 机会。
手部皮肤发生 破损,在进行 操作时必须戴 双层手套
注意防止被针 头、缝合针、 刀片等锐器刺 伤或者划伤
•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院感科
1.医护人员面临的职业风险
2.职业防护措施
3.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4.职业防护体会
一、医护人员职业风险
2
1、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
• 感性认识 •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 • 全国共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43.4 • 万例。中国全人群的感染率大致为0.058% • 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人口的10% • 梅毒在中国的感染率比艾滋病高得多,已经成为一个十分 • 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中国医院就诊患者的总体丙肝病毒阳性率为3.15%至10.5%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特点
• 手卫生 •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 安全注射
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
•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或伤 口必须戴上手套 • 若有可能会溅出血液、体液必须戴上口罩、眼 罩及穿上防护衣 • 切勿套回已使用的针头 • 小心处理针头及利器 •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或伤 口,或取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 正确穿脱隔离衣
高危环境下的自我防护
1、对病区空气污染的自身防护:戴好口罩,须注 意的是正确使用和保存口罩。 2、对接触性细菌传染的防护:了解洗手指征,掌 握洗手的规范方法。 3、对血液、体液传染的防护:切记,只需少量带 各项乙肝、丙肝等病毒的血液就足以致感染。因 此在操作中应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医护人员标准防护流程
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
• 我国医院现状 • 医院的医务人员接诊的这类患者逐渐增多。
• 医院内医务工作者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尤其是 职业暴露预防相关知识掌握度不够。
• 医院中的医务工作者已成为因职业暴露感染疾 病的高危人群。
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
• 你们的世界 • • • • • 每年有数百万病人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和各种侵入性手术 治疗。 也许你就是这项技术的执行者。随着各项技术的执行, 无形中也增加了由血源暴露引起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 每年你所接触的大量病人,都有可能被血液感染的潜在 危险,其严重后果是什么???
处理流程
请有关专家评估并指导处理 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上报 6 用肥皂在流动水下冲洗5-10分 钟
5
4
3
2 1
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
现场评估患者、自己(血清学监测)
碘酒、酒精消毒伤口
乙肝暴露后的预防和随访
乙型肝炎病毒
接触后预防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紧密相关: 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 肝疫苗的措施;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反应者,无需处理;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反应者,应采取注射乙 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抗体反应未知者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如检测结果不 充分,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 施。
接触后应于六个月内开展艾滋病病毒追踪 检测,包括在接触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 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 性进行监测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 早期症状等。
梅毒暴露后的预防和随访
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次,每 周1次,连续2~3周。 暴露后三个月追踪
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
1、针刺 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污 染的针头或锐器伤害。
2、切割 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 片;缝合中。
职业暴露的原因
3、抽血 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 中;拔出针头时或患 者躁动导致针头弹出。 4、直接接触 收拾手术污物;经常 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 员突然移动时;分离 输液器时。
二、职业防护措施
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洗手或手消毒 手套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隔离衣、防护鞋 消毒与灭菌 正确处置利器 环境卫生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种预防,
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
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
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注射及处置锐利器具要求: 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2、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 能减少创口出血。 3、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 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4、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5、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 理。 6、勿将锐器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7、勿将锐器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1 2 3 4 1 5 局部处理 报告登记 评估
预防性治疗
追踪随访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必要时需预防性用药。
• 一、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置
• 锐器伤急救(现场处理)
• 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 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5-10分钟,(用生 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5%酒 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 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 因为短时间内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可以减少职业感染 的机率。
处置输液、 注射用物禁 止用手分离 针头
禁止用手回 套使用后的 针头、刀片 等锐器
特 别 警 示
工作中增加感染危险性的因素
受损的伤口较深 接触污染血液的量多 空心针头刺伤比实心针头的危险性大 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可以见到的血液 器械曾置于患者的动、静脉血管内 无保护接触患者血液时间较长 晚期患者或患者病毒载量较高
正确评估防护工具的使用
医务人员在操作前要评估被体液污染的危 险程度,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具。 如传染科等应穿隔离衣; 急诊科、外科等处理大出血患者时要考虑戴 防水围裙,气管插管和吸痰时则应戴护目镜和 面罩;
妇产科护理人员辅助接生时应穿防水围裙以 及防护面罩,避免羊水喷溅造成的污染等。
安全注射以及处置锐利器具
五、体会
综上所述,为了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 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职 业暴露,确保医务人员与患者的身心健康,注重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防护意识,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 措施与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医院感染的发 生。因此,加强职业防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有可能接触病 人的血液、体液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手接触 戴手套 脱去手套后, 立即洗手,必 要时手消毒
可能飞溅面部
可能污染身体
侵袭性操作 小心锐器刺伤
戴戴戴 手口护 套罩目 镜
戴戴 戴 穿 或 手口 防 隔 围 套罩 护 离 裙 镜衣
锐器放入锐器盒内 垃圾放入黄色袋
四、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乙肝暴露后的预防和随访
注意: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应以24小时内
建议: 暴露后HBV感染的监测: 1,3,6个月内查肝功能、乙肝三对,必要时9 个月或者1年
丙肝暴露后的预防和随访
丙型肝炎病毒 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
建议: 暴露后HCV感染的监测: 1,3,6个月内查肝功能、丙肝抗体,必要时9 个月或者1年
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医护人员在检查治疗中必须配戴口罩; 当口罩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新的口罩 治疗过程中不可以用手套触摸口罩; 离开诊室前,必须脱下口罩,不可以悬挂于颈脖上;
正确脱戴方法:先洗手戴口罩后戴手套;先脱手套洗手后 再摘口罩;
戴手套
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 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 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 一副手套只能使用一次,一副手套也不能用于 不同的患者,操作中如手套破损要立即更换,脱手 套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 手套的作用:屏障,防止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进行如下操作时应戴手套: 接触病人体液、污物、处理污物。
口罩的正确戴法
1、将口罩戴上,金属软条应该向上条向内按压至该部分压成鼻梁形状;
4、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
N95口罩的正确佩戴
• 1、按面型选择普通/细码型号,拉松头带。金属软条向上, 将手穿过头带。
• 2、戴上口罩,头带分别置于头顶后及颈后。 • 3、将双手的食指及中指由中央顶部向两旁同时按压金属 软条。 • 4、检查妥当。正确检查:以双手轻按口罩,然后刻意呼 吸,空气应该不会从口罩边缘泄漏。负压检查:以双手轻 按口罩,然后刻意呼吸,口罩中央会稍凹陷。
眼睛溅入液体:
眼睛溅人血液,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必须迅速。避免磨擦眼睛。冲洗至少
10分钟。
其它处置程序
1、报告带教老师或科室负责人,网上填写《医 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2、进行暴露评估:患者、自己
3、第一时间血清学检测:HBV、HCV、HIV
4、院感科:必要时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注射 疫苗、药物治疗、追踪随访等
艾滋病暴露后的预防和随访 艾滋病病毒 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预防性用药应 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后4小时内实施 ,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 ,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对所有不知是否怀 孕的育龄妇女应避免或终止妊娠。
在接触者可耐受的前提下,给予 4周的接触后预防性用药。
艾滋病暴露后的预防和随访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 便、最经济的措施是:认真、规范、适时的 洗手!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