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走进历史与社会1.1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
介绍本学期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 我们的国家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介绍各省区的特色。
1.3 我们的社会讲解中国的社会制度,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发展2.1 古代文明的传承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介绍夏、商、周等历史时期的特点。
分析古代文明传承的方式,如礼仪、文字、艺术等。
2.2 古代文明的发展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经济的发展,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
分析古代文明发展的原因,如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等。
2.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讲解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分析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如文化的融合、经济的繁荣等。
第三章:近代历史的变革3.1 近代历史的背景讲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
分析近代历史变革的原因,如外来侵略、内部矛盾等。
3.2 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介绍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等历史事件。
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如政治制度的变革、思想的解放等。
3.3 近代历史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近代历史变革的启示,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第四章:现代中国的建设与发展4.1 现代中国的建设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成果。
分析现代中国建设的原因,如政策引导、人民努力等。
4.2 现代中国的发展讲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中国的发展问题,如环境保护、贫富差距等。
4.3 现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介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
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如“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治理等。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指南
七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教学课时分配各位老师:你好,本学期准备通过集体备课形式,提高七年级培训的有效性,下面根据蔡永老师的安排,将对第五、六单元地理部分的内容进行分工,请你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备课。
具体要求请仔细阅读文档。
一、课时安排第五单元共11课时第一课(3课时)1.辽阔的疆域(梧田一中胡良建)2.行政区划(梧田一中胡良建)3.人口、民族(新桥中学林良云)第二课(3课时)1.地形(新桥中学林良云)2.气候(瞿溪侨中何芸)3.河流(瞿溪侨中何芸)第三课(3课时)1.南北方(瞿溪侨中陈洁)2.东西部(瞿溪侨中陈洁)3.区域互补(瞿溪侨中陈洁)探究五+自我测评(2课时)(三垟中学:李抒怀)第六单元(14课时)第一课(3课时)(梁黎明)第二课第1、2课时(2课时)(胡杭沪)第二课第3、4课时(2课时)(王碎芳)第三课(3课时)(姜牧仁)第四课(2课时)(余宇)二、教学内容共分三类:中国自然人文特征类(主要为第五单元)分区地理类(主要为第六单元)探究类三、教学设计基本要求:1、中国自然人文特征类基本流程:以生活中的实力引出相关主题,利用地图了解分布(这个过程可以提供空白地图要求学生填写相关内容来实现)、利用景观图了解特征和差异(读景观图可以要求学生从看到什么、有什么特点或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三个层次去完成),交流总结得出基本特点。
2、分区地理内容基本流程:以区域有代表的事例(或以该区域的某一特色引起学生思考的困惑),为学生提供地图、图表、景观图等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区域位置、典型的自然或人文特征,研讨自然环境对人文特色的影响,总结提升。
城市教学:核心突出城市的文化特点,由文化特色引导学习,自然特色的出现服务文化的理解,提供的素材可以包括景观图片、数据图表、要即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性。
基本流程:出示关于该城市典型文化特色的材料(图片、视频、文字均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来初步认识相关特色,提供丰富的材料丰富对该城市的认识,总结提升。
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下复习提纲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第一课时:辽阔的疆域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海陆位置:_______________(海陆兼备)。
半球位置:_______________纬度位置:_______________从五带的分布看: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______,小部分位于______,没有______。
2、面积及地位:中国——面积约_____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_____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最北:__________,纬度北纬53度多。
最南:__________,纬度北纬4度附近。
最东:__________,经度东经135度多。
最西:__________,经度东经75度附近。
4、我国的内海和岛屿:1)边缘海自北向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要海峡有:_________和_________3)主要岛屿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4)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内海。
5)_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5、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我国位于______的东部,______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_____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_____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______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大西洋)西(太平洋)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6、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答: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中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_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七年级_班姓名____第一课:国土与人民第一课时:辽阔的疆域1.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①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海陆兼备)。
②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③纬度位置:从温度带的分布看: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纬度带:我国大部分位置中纬度带。
温州位于约28°N——温州处于温带、低纬度带。
2.面积及地位:中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疆域四至)?最北:漠河北黑江中心线最南:曾母暗沙4°N最东:黑、乌江交汇处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4.我国的内海和岛屿:4.1 边缘海自北向南分别是: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
4.2 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最大的岛屿)和海南岛。
5.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第二课时:行政区划6.我国三级行政区划:全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34个“省”及简称须掌握。
7.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南翼。
北邻上海(沪)与江苏(苏),西接安徽(皖)和江西(赣),南连福建(闽)和台湾。
第三课时:众多的人口8.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的人口已达13.7亿,约占世界的20%,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人口密度是143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9.中国不仅人口众多,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黑龙江)(记住“人口二‘黑’”)—腾冲。
此线以东面积占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以西,57%面积上人口仅占6%。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东密西疏。
第四课时:多民族的大家庭10.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七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 复习提纲说课讲解
七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复习提纲社会与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 国土与人民一、辽阔的疆域:1、我国有广大的陆地: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3、我国这样的广大的陆地有什么特点以及影响?(1)我国领土东西约跨经度62°,跨经度广,我国东西跨经度广,时差大,相差约4个小时。
我国南北约跨纬度50°,使得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同时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2)疆界长,邻国多。
(邻国有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4、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是第二大岛屿。
5、我国还有辽阔的海洋:“四海一洋”-----四海 :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一洋:太平洋。
6、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是什么?这种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特点: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优越性: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7、从海陆疆域方面看,中国与英国(日本)、蒙古、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日本也是;蒙古是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西都临海洋。
二、行政区划:1、我国目前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请熟记它们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三、众多的人口:1、(1)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达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
历史社会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
“西电东送”工程是通 过开发西南、西北丰富的 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建 设大容量、长距离、超高 压输电线路,并向东部沿 海地区送电的工程。包括 北、中、南三条大通道。 北通道是“三西”(山西、 陕西、内蒙古西部)坑口 电站和黄河上游水电向华 北和山东送电;中通道是 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向华 中和华东送电;南通道是 西南水电、坑口电站和三 峡水电向广东送电。
山西
上海
湖南
广东
福建
台 湾
江苏
浙江
安徽
香港
黑龙江 澳 门
吉林
辽宁 北京 天津
河北
黑河
面积:57%
人口:6%
面积:43% 腾冲 人口:94%
提示: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
二、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概况: 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91.5% 的人口,少数民族占8.5%的人 口,其中壮族人口最多。
2、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的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人口遍布全国,主要集中在东、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分布的省份之一。
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壮、 满、回、苗、维吾尔、彝(Yí )、土家、蒙 古、藏共九个民族。
壮族
壮锦是壮族的一种瑰丽工艺品, 它与湘绣、蜀锦齐名,驰名中外。三 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 是三月三的 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 “歌圩”或“歌节”。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复习
读P2图1.1,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赤道
中国 赤道
我国的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没有寒带。
我国疆域四至端点
最北端: 黑 龙江省漠河以 北的黑龙江主 航道中心线 ( 53.5°N)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记录课题: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备课时间:日期/时间备课人员:姓名1、姓名2、姓名3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等级制度。
3. 了解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
二、教学内容1.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概述。
2. 封建制度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等级制度。
3. 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世纪欧洲的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封建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梳理出关键词。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分析封建制度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等级制度,用图表呈现并向全班展示。
4. 小组讨论:根据第三步的图表,学生讨论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并互相交流观点。
5.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内容,并强调封建社会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评估1. 小组展示和讨论情况的评价。
2. 学生对封建社会概念和关键词的理解情况。
3. 学生对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特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封建社会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组讨论活动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下节课可以加入更多互动性的活动,加深学生对封建社会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扩展1. 邀请专家或学者来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封建社会的了解。
2. 组织参观相关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封建社会的实际情景。
备注: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教案可适当调整。
初中仁爱版七下教案
初中仁爱版七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统一事件,包括秦朝的统一、隋朝的统一、唐朝的统一等。
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讲述,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统一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感到自豪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统一事件。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语言,如“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统一事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 合作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共同探讨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用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5.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6. 情感升华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如:“通过学习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而努力奋斗。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教学内容:区域的故事(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第一课)课程标准:2-2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关于本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调查,并完成一篇调查报告,应包括调查的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以及学生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
也可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自己家所在街区或村镇发生的变化。
如通过查阅地方文献、访问老人、探访历史遗迹,了解本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讨论并列举本地近年来社会面貌发生的变化,感受区域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到区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理解人类活动是区域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了解区域发展变化的历史;通过概括总结出各种区域变化的特点。
l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拟考古、虚拟访问、假想旅游、查阅档案等形式,从学习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完成探究区域变化的学习任务,并总结出区域变化的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区域变化的影响。
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区域由小到大、由大到兴、新旧交融、由盛到衰等等各种类型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人类活动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道理,自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联系本地区域发展事例,增加热爱家乡的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感受区域的变化,探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概括区域变化的特点,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深圳、楼兰、锡尔弗普卢姆、北京、武汉等城市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多媒体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与交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学生引入猜一猜老师的家乡在哪里?咱们是老乡。
给同学们带来礼物——飞机票。
从武汉出发分别到深圳、楼兰、锡尔弗普卢姆和北京去。
读图说出在湖北襄樊拉进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在悬念中自然引入教学内容。
探究四个区域的变化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全班分成四个分队,每个分队四人一组,大家乘坐时空穿梭飞机从武汉出发分别到深圳、楼兰、锡尔弗普卢姆和北京执行完成如下任务:深圳组:小组列好采访计划,即准备采访什么人或政府部门来了解深圳在人口、用地规模、衣食住行、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总结出深圳的变化特点是什么?以及影响深圳变化的因素。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表格式复习
家庭的变化
家庭规模、成员从20世纪初的四世同堂、聚族而居到今天大多数三口之家。
衣:服饰的变化
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窄衣小袖→一千多年前唐朝宽袍大袖的华服→清朝满族人的传统民族服饰:马褂和旗袍→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山装
食:吃的变化
生吃→用火烤来吃→烹饪熟了吃
行:住的变化
树屋→山洞→干栏式建筑→砖瓦平房→现代化住宅小区
武昌起义
(1911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五四运动
(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开端。
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渡江战役
(1949年)
毛泽东领导的解放战争,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转折
巨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进入历史发展的快车道
巨变: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华民族的复兴将成为现实
期望:21世纪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人类的起源
人类起源的时间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是360万年前的东非远古人类
古人类的进化历程
东非远古人类→1470号人→云南元谋人(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远古人类)(170万年前)→北京人(70万年-20万年)→尼安德特人(德国)(20万年-4万年)→山顶洞人(1.8万年前)
说明:早期人类的发展历史远远长于跨入文明时代的历史之和。
地位
国家名称
大致年代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走进社会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走进社会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到个人和社会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了解良好的自我意识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人进步。
学生通过学习在理解了个人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社会这面大镜子既可以照出每个人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本课时讲述了社会与人的关系,强调个人生活离不开社会,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上,正确认识自己,从而学会客观、全面、发展地看待自己。
它是学好其他两课的关键。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程模式是探究式学习,教学步骤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选择的教学策略是情景教学法,利用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的生活和成长都离不开社会。
§教学准备一杯水、一张生活流程图。
§个人使用前的思考及改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活动一】将一滴水滴到地上,观察反应(转瞬即失);而一杯水却不会消失。
思考:○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子后就会消失?○如果说小水滴也有灵性,它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该怎么办?别离开它生活的集体。
初中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初中历史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和意义;2. 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3. 理解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和意义;2. 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
教学难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的理解;2. 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材;2. 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艰辛历程;2. 提问: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经历了哪些战争和运动?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和意义;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如抗日战争胜利、国共内战局势等;2. 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如结束了中国百年屈辱史、实现了民族独立等;3. 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如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等;4.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外形势,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和意义;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意义和巩固措施;2. 提问: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2. 让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享、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意义和巩固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巩固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教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复习提纲人与社会有怎样的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这是人类胜过动物的优点。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①社会教会个人劳动技能,锻炼其语言能力;②社会提供个人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③个人可以借助社会的镜子,不断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
我们要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而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中塑造的。
2我们身边有哪些群体?同龄群体、职业群体、民族群体、宗教群体、社会组织等。
3我们身边有哪些镜子?当周围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1)我们身边的镜子有: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
有的镜子是良师,有的是益友,还有的起不到正面作用。
(2)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
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
只有这样才会在社会中不断进步。
当别人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要正确地对待。
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了解自我的参照,善于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
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长处,又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足,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群体组织的一员。
4我们人生第一所学校是什么?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是什么?我们第三个家在哪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学校;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是学校;我们的第三个家是社区。
除此之外,还有“虚拟社区”。
在我们扮演的社会角色中,有哪些是与生俱来的,有哪些是社会规定的,有哪些是自己期望扮演的?与生俱来的角色:性别、人种、民族、儿女,肤色;社会规定的角色:观众、学生、游客、乘客、顾客、参观者、居民、班长;自己期望的角色:警察、老师、科学家、歌星、董事长。
6学生的本分是学习,但是否学习好了,我们就可以不管其他的社会角色呢?初中生不仅要承担学生的角色,还应学会扮演自己承担的其它社会角色。
学习好只是扮演好学生角色的重要方面,但同时,还应担负起其他社会角色的责任,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7不同的社会角色是有联系的,“在家不是好儿女,在学校不会是好学生,”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是。
不同的社会角色是有联系的,一般意义上,在家里不是好儿女,在学校也不会是好学生是成立的,因为一些基本角色规范,角色责任是适用于各角色的,一个没有基本角色规范与不尽责任的人很难扮演好其他的角色,但个别时候,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类似在校在家两样表现的情况,因为人们在不同的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受到其扮演的环境,舞台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个舞台上扮演得好,在另一个舞台上却不一定能扮演得好。
8什么叫规则?规则是指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
9规则的形式(1)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成文规则,如校规、社区公约、法律等;(2)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0规则的表现(1)禁止性规则(不许、不能做什么)(2)非禁止性规则(允许、能够做什么)1规则的意义:“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2与我们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举例:(参考)内容规则出行遵守交通规则,不得骑车带人,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乘车要购买车月票,按秩序排队上车。
在校学习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认真听讲,遵守堂纪律;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赔偿;间不得在楼内打闹,不得大声喧哗;保持教室卫生,不得乱扔纸屑杂物。
购物自觉遵守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秩序,购物要排队。
参观游览参观文化场馆或到公园、名胜古迹等地游览,自觉维持公共秩序,参观游玩要排队;注意自觉保护公共场馆设施,保持文化场馆、名胜古迹的卫生,不得乱写乱画、乱扔杂物,不得践踏草坪、毁坏花草树木等。
观看影视剧观看影视话剧时,要注意剧场秩序,不得大声喧哗,不得起哄吹口哨、鼓倒掌。
3生活离不开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离不开规则。
当人们遵守规则时,一切井然有序;一旦失去规则,社会将混乱不堪。
规则标明了生活的规范,建立起生活的秩序,提高了生活的效率。
4竞技规则的作用?保证了公平的竞赛,公正又是实行公平的竞技规则的前提。
为什么尊崇法律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1)法律保障社会的公正与公平;(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4)当社会公平遭遇挑战时,如果没有法律,社会就会失去准绳;如果不公正的执行法律,社会公平就会失去保障,因此,尊崇法律是文明社会的标志。
6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规则是怎样建立的?)(1)规则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的历程,也是各种规则、制度不断和更新的历程。
(2)规则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建立生活的秩序。
(3)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都来自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4)有时候,我们不仅是规则的遵守者,也是规则的制定者。
我国法律的制定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大)7我们为什么要亲自参与制定规则呢?因为这能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这些规则所包含的意义,同时由于规则符合多数人的意愿,大家更愿意遵守。
8交通规则、体育竞技规则、法律,这些规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⑴都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⑵都具有强制性,人人都必须遵守(主要)⑶违反这些规则,都要遭受处罚;⑷所有这些规则,都是会发展变化的;⑸需要有人来履行监督的职责。
9能否承担社会的责任,是我们健康成长的标志,人人都担当起这份责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我们要做社会性的小主人。
20我们为什么要亲自参加与制定规则呢?因为这能使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这些规则所包含的意义,同时由于规则符合多数人的意愿,大家更愿意遵守。
21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乱收费、环境污染等,我们如何正确行使我们的批评建议权(监督权)呢?写信或打电话,向有关主管部门映;找人大代表反映;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22网络生活的利与弊:利:可以开阔青少年的眼界,增长知识,充实业余的生活。
网络可以是娱乐工具,娱乐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长的需要,网络是学习的工具,有助于青少年学习知识,学习社会,开阔眼界。
弊:如果长时间的泡在网上,会影响他们的休息和身体健康,还可能使他们感到孤独感,颓废感、困惑感,亲情得不到满足,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思想等。
23我们可以通过那些途径来感受自己角色的变化?可以通过体会同一个角色的成长过程感受角色的变化,也可以通过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来感受角色的转化。
24狼孩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这是人类胜过动物的优点。
人一旦离开社会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人终究是社会的成员.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脱离了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社会生活.因为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2什么是社会?是一个群体组织,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26社会镜子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我们可以借助社会镜子,不断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
27为什么说“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种镜子的参照与评价?”在社会中,我们常常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了解自己的体貌、智力、品行和社会地位等,选择未来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以更多了解“我”自己。
28不同的家庭生活会对我们产生哪些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宽容、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会促进我们健康成长;反之,会干扰我们的学习生活,不利于我们的成长。
如果孩子缺乏父爱和母爱,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有过强的自尊心;而采取高压、专制和棍棒教育出来的子女,必然自卑、逆反、压抑、焦虑,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
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的父母所培养出来的子女必然好逸恶劳、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等。
29学校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学校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知识水平和社会生活能力,还培养我们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教育我们树立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远大的志向。
30网络成瘾会带来哪些危害?网瘾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精神萎靡不振,性格暴躁古怪,影响身心健康,浪费大量金钱,导致偷盗、敲诈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31怎样正确处理学习与上网娱乐的关系应科学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以学习为重,上网应着重于查找资料等,娱乐时间应严加控制。
32当你有很多角色想要扮演,而又分身乏术会怎么办呢?作为大千社会的成员,我们都希望自己多扮演几个角色,出现在更多的场景中,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可能同时扮演太多角色,尽管这些角色也是你十分想扮演的。
这时,我们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最有意义的角色来扮演。
33为什么两代人会出现这样大的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尊严。
由于所受到的教育、社会经历不同,两代人之间的看法不一致。
34我们应如何对待这种认识差异?以尊重、包容、悦纳的心态对待这种差异,两代人之间应加强沟通、协调,加深理解。
3不同角色之间为什么要相互配合?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相应分工。
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组成和谐的整体。
36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上学?就像舞台上的角色一样,合格的社会角色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
所以我们才需要读书上学,从学生角色做起。
37当父母的期望与我们的愿意不一致时,你是说服父母、坚持己见,还是服从父母的意志?不一致时,应与父母及时交流和沟通,通过交流、沟通,达成一个共识。
38当你的愿意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时,你是努力缩短差距,还是自暴自弃?我们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树立可行的目标,并与家长积极沟通,争取父母的支持与帮助,把握现在,努力学习。
39怎样对待因为自我期望过高而带来的失望?适当降低自己的目标,或把目标分解,使之成为自己能通过努力达到的目标。
40没有期望,也就没有失望。
这种想法对吗?错。
没有期望,就没有奋斗目标,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失去前进的动力。
41为了将来做一个合格的人才,成为国家的主人,现在应该怎么做?我们必须从小学习怎样更好地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2当自己选择的角色和父母的期望发生矛盾时,怎么办?以尊重、包容、悦纳的心态对待这种差异,两代人之间应加强沟通、协调,加深理解。
要善于与父母沟通,寻求理解,同时要树立可行的目标。
4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
好的社会环境是积极向上的,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培养人们高尚的思品品德道德水平,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而不良的社会环境则容易使人不能健康成长,甚至违法犯罪。
因此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
44为什么人们把家庭比喻成学校,而把学校和社区又比喻成家呢?入学之前,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以及所受到的教育主要来自家庭,所以人们把家庭说成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第一站,学校生活和社区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家庭生活的延伸,因此,人们又把学校和社区比喻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