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版语文七上第23课《绿色蝈蝈》word教学设计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设计新人教版教学目的:1.积累相关的基础知识。
2.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
3.体会作者对昆虫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的探索创新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课文选自《昆虫的故事》,作者法布尔(1825—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法布尔降生在法国西部一户农民家中,家境贫寒,他靠打工读完中学考入阿维尼翁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20余年的中学教师。
他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
他靠自学,取得自然科学学土学位,3 1岁时以两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实力,获得自然科学博土学位。
34岁时获得法兰西研究院向他颁发了实验生理学奖金。
50岁时,远离城市喧器,迁往乡间小镇寒里尼昂,经过四年努力,整理二十余年资料而写成《昆虫记》第一卷。
《昆虫记》是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文体基本为课文,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
共十卷,二百万字,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
今天我们学习《绿色蝈蝈》,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学习法布尔的科学精神。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一二段):引出写作对象。
第二部分(三段):对蝈蝈进行具体描写。
第三部分(四至结尾):写蝈蝈的生活习性。
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构思有何启示?第二步,精读课文。
理解课文的内容及语言。
一、积累语言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梳理理解词语篝火:原指用笼子罩着的火,现借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着柴燃烧的火堆。
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
2、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体会文章富有的文学笔法特点。
3、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练习快速阅读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可爱的小动物,像起舞的蝴蝶,鸣唱的知了,可爱的蜻蜓,闪闪发光的萤火虫,也许你已经从不同文章中体会到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们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二、作者简介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从小迷上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
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几经周折,历尽艰辛,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住所——“荒石园”里完成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
三、感知内容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提示:“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明确:主要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3、有很多同学对蝈蝈的叫声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的叫声的?提示:“窃窃私语”,拟人手法。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比喻。
“喑哑、尖锐、急促、清脆”四个形容词,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蝈蝈叫声的认识。
四、细读课文1、大家在阅读课文时是否发现,课文中的蝈蝈有很多的称呼?请大家熟读课文,找到关于蝈蝈的不同的称呼。
2、在蝈蝈那么多的称呼之下,你读出了作者对蝈蝈怎样的情感?这些称呼都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课文不断变化对蝈蝈的称呼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3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1[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教案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一、情景导入有条件的地方可捉来实物,没条件的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从蝈蝈的外形特征方面作一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看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并比较与同学们的介绍有何不同。
明确: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引导学生对事物作生动介绍。
2.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明确: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3.学生相互介绍蝈蝈的特征。
三、重点研读,合作交流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学生在研读讨论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传神,拟人贴切自然,突出事物特征。
四、问题研究有人说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不相吻合,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1.在小字本上抄写本文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短文。
3.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备课,制作课件,讲课。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布置预习1.第一组负责本课的生字词的学习。
2.第二组负责介绍作者及其《昆虫记》。
3.第三组负责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4.第四组谈本文的写作特点。
5.第五组全面评价本文。
6.第六组质疑。
二、学生上台汇报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授课。
小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3《绿色蝈蝈》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4
性极高的你们
定会爱不释手。 课外阅读《昆虫
并试着做些读 记》及其它科普
书笔记。记住, 文章。
读书,一定要动
大部分学生应该 会有兴趣去阅读。 读书笔记,可能不 会有太多学生会
笔,良好的习
去做,一是不会,
惯,会使你终身
二是不愿,改变懒
3/4
word
受益。老师期待 着,一月之后, 与你们分享阅 读的喜悦与收 获。
二中学生每班人数较多,一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较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经有一个月了,现对学生的学情做如下分析,希望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华蓥双河二中的学生,大多数是刚从农村买房定居城区的,百分之八九十是留守孩子,大多是隔代 不从心。从大的方面来说,学生整体水平不均,优生学习较为主动积极,思维活跃,听说读写进步 后进生比例相对较大,他们学习比较浮躁,这主要表现在课堂纪律和作业质量方面,优生的课堂纪 业质量相对较好,思维整体来说比较活跃,能主动提出问题。 朗读水平普遍较差。回到家里基本没有阅读、背诵的习惯,主动涉猎知识、提升能力的自觉性不高 业形同虚设。基本是网上找答案或早上来抄袭。教育教学,任重道远。
课件展示
读、思、记
可能不太仔细 应该很好
划分层次应该很
提问:认真阅读 默读课文,完善 快。读书笔记可能
文本后,你做了 自学笔记,回答 不太完善,需要掌
哪 些 读 书 笔 老师提问。自主 握哪些知识要点
记 ? 你 觉 得 应 获取知识
也不一定清楚详
该或已经掌握
尽
了哪些知识要
点?
四、合作研讨,进一步强化了解蝈蝈的外貌、生活习性等
学法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5篇绿色蝈蝈篇一1、师:为什么同学们对蝈蝈的叫声这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的叫声的——①单个学生朗诵该自然段。
②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叫声的句子。
窃窃私语(运用拟人)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
(运用比喻)暗哑类锐急促清脆(四个形容词,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蝈蝈叫声的认识)③师:你认为蝈蝈的叫声还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④比照: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比照(作者对蝈蝈的喜爱)2、学生找出蝈蝈的外貌描写。
师:蝈蝈的叫声这么优美,蝈蝈的外貌如此漂亮优雅,到底蝈蝈吃东西时,是不是也如它的外表呢?3、按方案一中关于蝈蝈捕蝉及蝈蝈的食物习性分进行学习。
五、整体把握作者的优秀品质及其对蝈蝈的思想感情。
1、让学生体会法布尔的品质:热爱事业(野外观察与家庭观察相结合)2、体会法布尔对蝈蝈的感情。
(1)热爱居多,但也不乏客观的评价。
如指出蝈蝈也有怎么的一面。
(2)“以人性照顾虫性,以人情照顾虫措〞,充满了对这种水生命的热爱。
表现在对蝈蝈的称呼上:“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这蝉的屠夫〞等。
称呼的作用: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六、总结总之,在这篇文章中,法布尔通过自己详尽的观察,用生动活泼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蝈蝈这种可爱的昆虫。
介绍了它的一些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
详写了食物习性,对蝈蝈的叫声进行了略写。
教会了我们这种昆虫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假设同学们对蝈蝈感兴趣,还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关于蝈蝈的资料。
七、布置作业这篇文章这么有趣,其实大自然中精彩的东西很多,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绿色蝈蝈篇二目标:1、法布尔及其《昆虫记》。
2、本文文体特点。
3、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4、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字词教学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一定听过知了歌唱,蟋蟀的鸣叫,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
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教案(精选7篇)
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教案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教案篇1学习目标1.培养从文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地运用语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3.激发想象力、观察力,培养走进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1.培养从文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地运用语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小品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注音篝火(ɡōu)、窸窣(xīsū)、篡夺(cuàn)、狩猎(shòu)、喧嚣(xiāo)、静谧(mì)、喑哑(yīn、yǎ)、大颚(è)、莴苣(wō、jù)、螽斯(zhōnɡ)、嗉囊(sù、nánɡ)喙(huì)、薄膜(bó)、气氛(fēn)、哀号(háo)、劫掠(jié、lüè)2.解词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窸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静谧:安静。
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进昆虫的世界,你会发现生活真是多姿多彩,富有情趣。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喜欢并且观察过这些昆虫呢?(幻灯片展示)下面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幻灯片)这是哪种动物?什么颜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绿色蝈蝈》,让我们跟随着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去了解蝈蝈的生活。
二、学习字词1.指名朗读屏幕上的词语,注意前四行红色字的字形和字音,注意最后一行红色字的字音。
2.指名同学说说红色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2.思考回答:课文读完了,我想问问同学们,你喜不喜欢这篇课文?为什么?说说理由。
七年级语文上册5.23《绿色蝈蝈》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绿色蝈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
2、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认识了解蝈蝈形体特征以及其生活习性。
3、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学习用快速阅读(听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德育目标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一、猜谜——引入新课1、师:大家喜欢猜谜吗?上课之前我们来个猜谜游戏好吗?: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哥弹琴夜黑天,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妹做饭香又甜。
(猜四种昆虫)生:谜底:蝴蝶、蝈蝈、蜘蛛、蜜蜂师: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猜出来的呢生: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师:今天我们跟随法国作家法布尔一起认识蝈蝈。
2、作家作品简介。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法布尔,某某你来介绍一下作者。
二、检查预习1、积累字词师:大家都预习了,我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如何?开火车朗读生字。
2、感知内容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别称、外形、叫声、食性等三、阅读课文——建立“蝈蝈档案”。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屏幕上的这个表格。
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师:谁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要不我们来个男女生知识大擂台吧,老规矩要是哪组求救的次数多就是输的。
女生先请!四、再读课文探究方法学习借鉴1、师: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主要用了些什么手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学习?前后桌一起探讨。
生:对比和拟人2对比表现在哪?有什么作用?蝈蝈——蝉(叫声)蝈蝈——鹰(捕食)蝈蝈——螳螂(食性)突出特征3、拟人表现在哪?有什么作用?窃窃私语、津津有味身材优美、苗条匀称酷爱甜食、宽容、忌妒形象生动五、能力训练——小练笔。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本中的情感与价值观,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规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尊重生命、关爱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本中的情感与价值观。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请学生看一段小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引导学生思考与自然生物相处的方式。
阅读与分析环节1.教师可以先介绍《绿色蝈蝈》这篇课文的概要,并提醒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2.学生阅读课文。
3.学生在阅读完毕后,认真回答下列问题: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2.书中的人物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作者通过课文想要表达什么含义?4.通过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4.按照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语言运用环节1.学生按照阅读材料要求,完成所有的语言运用题目。
2.重点关注对基本语法规范的应用。
写作环节1.学生可以分组,共同完成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某一种生物并谈论生物的重要性。
2.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然后交给老师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并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从而培养思辨和表达能力,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
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同时,这也考验老师是否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方法和课件的设计,因此教师需要在平时的备课和授课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以提高对教学的把握。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十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十篇绿色蝈蝈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锻炼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通过朗读文章与语言的揣摩,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本文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文章语句浅显,且十分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
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人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
合作式地进行学习。
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
“片段欣赏〞、“独特感悟〞这几局部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方式]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一、导语: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昆虫呢?有哪一位同学阿以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或者是你印象最深刻的昆虫给老师、同学们知道?你可以从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食物习性、更或者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介绍。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但是我发现大家在讲到昆虫的声音时都是用一两句话带过了。
可能声音不好用文字表达。
而且在讲到昆虫的习性时,也只能是泛泛而谈,为什么?因为大家没有深入地进行过研究,所以印象就很模糊。
今天,我求将接触到厂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他热爱昆虫,对昆虫进行了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研究,把一生都献给了昆虫事儿他就是法布尔。
同学们知道法布尔吗?(假设有学生知道,可由学生发言,师进行补充。
)法布尔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写了一部很有影响力的书——《昆虫的故事》。
《昆虫的故事》原名《昆虫记》,这部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言传神,内容多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很受青少年的喜爱。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许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绿色蝈蝈的喜爱之情。
1.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和写作能力。
1.3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
2.2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写作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3.2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1.2学习观察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2.1把握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情感。
2.2运用观察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绿色蝈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1.2提问:你们对蝈蝈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合作交流3.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课文中获得的启示。
3.2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课堂讲解4.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5.观察方法学习5.1教师示范如何观察蝈蝈,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
5.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6.写作训练6.1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写作训练。
6.2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绿色蝈蝈的观察日记。
2.运用观察方法,写一篇关于其他小动物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课堂讲解,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作者对绿色蝈蝈的喜爱之情。
2.学生在观察方法学习和写作训练中,提高了观察和写作能力。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4.不足之处:课堂时间紧张,未能充分展开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给学生更多思考空间。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学案 新人教版word版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②篡夺:用不 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
③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借指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④开膛破肚:剖 开胸腔和腹腔。
3.整体感知:
(1)《绿色蝈蝈》从哪些角度对蝈蝈进行了介绍?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 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uàn夺(篡)喧xiāo(嚣)静mì( 谧) 狩猎(shòu)
贪婪(lán)喙(hu ì)螽斯(zhōng)钳子(qián)
莴苣(wō)(jù)嗉囊(sù) (náng)吮取(shǔn)
螳螂(táng)(láng)喑哑(yīn)(yǎ)颚(è)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绿色蝈蝈》教学案+新人教版word版
课题:绿色蝈蝈
【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概括绿色蝈蝈的形态、习性。(重点)
2.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难点)
3.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 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 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绿色蝈蝈》教案[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教案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一、情景导入有条件的地方可捉来实物,没条件的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从蝈蝈的外形特征方面作一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快速看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并比较与同学们的介绍有何不同。
明确: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引导学生对事物作生动介绍。
2.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明确: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3.学生相互介绍蝈蝈的特征。
三、重点研读,合作交流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学生在研读讨论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传神,拟人贴切自然,突出事物特征。
四、问题研究有人说文章写蝈蝈的食性这几个段落中,作者极写其残忍贪婪,与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不相吻合,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1.在小字本上抄写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的写作特点,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短文。
3.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备课,制作课件,讲课。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布置预习1.第一组负责本课的生字词的学习。
2.第二组负责介绍作者及其《昆虫记》。
3.第三组负责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4.第四组谈的写作特点。
5.第五组全面评价。
6.第六组质疑。
二、学生上台汇报他们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授课。
教师相机加以点拨。
三、学生评出本次活动的最佳小组。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3绿色蝈蝈》word教案 (8)
《绿色蝈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快速阅读和概括要点的能力2、用仿句的形式描绘事物和抒发感情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使用相关材料的能力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感悟人生价值重点:学习富有想象力和充满情感的语言难点:初步尝试在比较中探究问题[课前准备]1、查一查读一读写一写具体的字词(略)2、查资料:除了课本上所涉及的以外,蝈蝈这种昆虫还有什么秘密。
比如,它的种类,它的发音特点等等。
作者法布尔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从他的生活、经历、科学成就等多方面入手。
要求:查资料要尽量详细,但整理后每个要点要做到言简意赅。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一则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的录音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导入课文——为了适应环境,变色龙能随意改变自己的颜色,你能吗?为了躲避敌人的追击,章鱼能让自己的身体紧缩数倍,你能吗?二、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回答: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蝈蝈的?参考:1、形象2、叫声3、食性(课件展示蝈蝈形、声、食等方面的视、听形象)三、读-悟-究1、学生找出自己最感精彩的一段文字,教师范读(可能有同学会选择第五段,老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段作为研究重点)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作者所描述的哪一句话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大概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句话在记忆中显得特别精彩些?回答后再请同学个别朗读这几句,大家一起细细地品味。
参考:A、“蝈蝈窃窃私语,像滑轮的声音,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蝈蝈声音的特点B、“当四野的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的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合适不过了。
”——真实地写出了蝈蝈歌声给人的感觉和当时的氛围。
C、“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的琴拉的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3绿色蝈蝈》word教案 (10)
七年级语文《绿色蝈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2、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三、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时教学内容
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行文线索。
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白色
说明绿色蝈蝈的叫声时:将绿色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
说明绿色蝈蝈同类相食时:将绿色蝈蝈与螳螂作比较
例如:
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明确: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
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
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之一。
但因其善鸣,故农民捕捉后装入笼中进
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
绿色蝈蝈
法布尔。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3绿色蝈蝈》word教案 (5)
《绿色蝈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能力目标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2、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
难点:1、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
2、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用具:PPT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1、猜谜:(课件展示)谜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谜二:“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2、作家简介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位,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了垒筑蜂和蜂窝,从此“虫心”焕发,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亦被誉为“昆虫诗人”。
著作《昆虫记》。
2、《昆虫记》简介《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它们为了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
《昆虫记》共十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昆虫记》不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
《昆虫记》第一册于1879年问世。
1910年,当《昆虫记》第十册问世时,法布尔已经86岁了。
(二)整体感知,认识蝈蝈1、对照幻灯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课件)篝(gōu)火静谧(mì)螽(zhōng)斯莴(wō)苣(jù)大颚(è)喙(huì)嗉囊(sùnáng)窸(xī)窣(sū)吮(shǔn)吸喧嚣(xiāo)喑(yīn)哑(yǎ)2、速读课文,感知以下内容:示例:外形:嫩绿、漂亮叫声:微弱、柔和食性:杂食居住:和睦叫声、食性、居住是蝈蝈的习性,其中重点介绍的是蝈蝈的食性。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3绿色蝈蝈》word教案 (4)
《绿色蝈蝈》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认识了解蝈蝈形体特征以及其生活习性。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具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对谜语感兴趣,以谜语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找四个同学回答问题,学生们回答完后,老师做一下答案展示。
三、感知内容,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二).速读全文,听有话对你说(提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
以上问题,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也可以用原文中的词语、句子回答。
)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巡视并及时点拨指导,参与讨论。
虫虫档案姓名声音食物外形身体颜色居住条件教师指导明确:蝈蝈外表(形体)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
蝈蝈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叫声柔和窃窃私语喑哑而连续不断尖锐而急促清脆;吃甜食捕蝉为食也吃水果和金龟子一类昆虫还吃一点青草。
学生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可能回答的不够完整,多找几位同学补充。
老师做最后的表述。
(三). 再读课文,听有话对你说请用“我喜欢——,因为——”(有可能很多同学喜欢同一个句子,这时候应该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老师应尊重他们的观点。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
学生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可能回答的不够完整,多找几位同学补充。
老师做最后的表述。
教师可巡视指导总结明确:“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
“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word
第23课《绿色蝈蝈》教案教学内容年级学科初一语文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究研讨课文内容2、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细节感悟,品味语言4、发兴趣,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的文学特色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调板听写,提问词义。
蟋蟀果酱狩猎篝火和睦雌雄糖浆篡夺姊妹干涩2、问作者;本文作者()是()国()学家,从体裁上看,本文是客观说明与文学色彩并重的()。
3、文主要写了蝈蝈的叫声,()及其()。
二、研读课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本文为什么以法国国庆开篇,这与本文内容有何联系?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回答。
(明确:一闹一静两种气氛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2、作者是如何引出蝈蝈的?先从哪个方面介绍了蝈蝈?(明确:本应在夜间休息的蝉的一声哀鸣,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
先从蝈蝈的歌声写起。
)3、蝈蝈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它有哪些习性?(明确:外形: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习性:叫声和食性。
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5、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明确:通过细致的观察。
)6、8-10段对说明蝈蝈有什么作用?(明确:对蝈蝈的食性的补充说明。
)7、最后一段写什么内容?(和睦共居)8.本文在说明蝈蝈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明确:作比较举例子蝈蝈的特点比较对象追捕蝉鹰同类相食螳螂蝈蝈的特点比较对象叫声蝉喜欢吃肉螽斯9、本文在说明蝈蝈时采用了什么顺序?(逻辑顺序:叫声——外形——食性——共居)10、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典型例子,分析明确:生动传神的语言;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拟人手法:使文章亲切自然,增强了可读性。
11、学完本文,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动物的说明文,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总结归纳并回答,引导学生从本文的写作特点方面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蝈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蝉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1)学习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要概括重点内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
三、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细致观察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
《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
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
需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研讨点拨法。
本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点。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孩提时代,知了唱歌、蟋蟀鸣叫、蜘蛛织网、蚂蚁运食,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我们天真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忙碌之中少了那份赏玩的心境。
19世纪的法国却有一位用毕生时间为昆虫书写历史的人,他就是被称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的法布尔。
《昆虫记》就是他研究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后历尽艰苦写成的巨著,今天我们学习的《绿色蝈蝈》便是其中一篇。
(二)作者简介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昆虫记》共20卷,谈到的昆虫有100多种。
这部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言传神,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也被誉为“昆虫诗人”。
资料助读法布尔与《昆虫记》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
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
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
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
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
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
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唯一仅有的安慰。
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
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教学设计意图:积累作者及其轶事、代表作等常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展知识面。
】(三)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勾画并疏解生字词(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喧嚣( ) 劫掠( ) 静谧( ) 酷爱( )吮取( ) 气氛( ) 满载而归( ) 喑哑(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猎 ( )夺 ( )乱更胜一 ( )( )火 ( )斯 ( ) ( )作响( )( )(3)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或词语)。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 )②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
( )③这道菜它们吃得特别有兴趣,有滋味。
( )明确:(1)(2)狩篡扰筹篝螽窸窣莴苣(3)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教学设计意图:积累、理解文中重点的生字词(成语),熟练掌握字音、字义,为顺利地通读文章做准备。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带着下列小问题有目的地速读课文)1.你读到了一只什么样的蝈蝈?从哪里读到的?(要求:言之有据)我读到了一只_________的蝈蝈。
一只声音柔和的蝈蝈(3);一只漂亮、爱吃鲜肉的蝈蝈(4);一只勇敢且爱吃蝉肉的蝈蝈(5);一只爱吃甜食和青草的蝈蝈(6~9);一只因为吃同类而显得贪婪的蝈蝈(10);一只吃东西时自私但彼此和睦共居的蝈蝈(11)。
2.文章第1、2自然段在讲什么内容?本文是介绍蝈蝈的,文章开头有没有直接写蝈蝈?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第1、2段写别人都在狂欢庆祝国庆,唯独“我”在倾听田野的演唱会,被休息的蝉的哀鸣声所吸引,这时主人公才正式登场;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写蝈蝈,这样写的用意是写出昆虫们的音乐会比广场的狂欢更能吸引作者,也说明作者对事业的热爱和执著。
作者的写作思路独具一格,富有匠心。
3.根据各自然段的内容,可将全文划分为几层?第一层(1~2):“我”被田野里的昆虫音乐会吸引,用蝉的哀鸣引出本文主人公蝈蝈。
第二层(3):重点描写蝈蝈的叫声。
第三层(4~11):介绍蝈蝈的习性,重点描写其食性。
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
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教学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浏速读课文,简要概括文章要点,给文章划分层次的能力。
】(五)再读课文,理解研读1.重点分析:(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默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句子,为什么?提示: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
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
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
精彩的语句示例:(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作者对蝈蝈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优美的语言、恰当的比喻修辞刻画出蝈蝈漂亮可爱的外形。
(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
”“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
(4)“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描写蝈蝈食性的语句生动传神。
【教学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研读赏析文章重点语句的能力,感受本文语言特点。
】2.合作思考,探究难点:(小组讨论交流)(1)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
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
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
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
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3)研读课文第9段,归纳这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什么生活习性,说明蝈蝈属____ __ (A.食肉 B.食草 C.杂食)性昆虫。
课文第9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食性。
选C,蝈蝈属杂食性昆虫。
【教学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研讨个别重难点问题,更深入地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五)品味鉴赏学生思考并归纳课文的写作特色:1.文艺笔调。
《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
螽斯的一种。
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
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
也有称之为“哥哥”。
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笔法特点。
本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2.拟人手法的运用。
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亲切自然,增强了可读性,摒弃了严肃呆板之感。
3.通过比较来写蝈蝈。
例如: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
这段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蝈蝈同类相食的习性,拿螳螂来作比较。
再如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
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4.生动传神的语言。
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运用中尽量生动感人。
比如,“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这些语言都很传神,读来妙趣横生。
【教学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在理解研读整篇课文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写作特色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例句进行鉴赏品味。
】(六)课堂小结谈到《昆虫记》,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的精神之树增添了一颗丰硕的智慧之果。
在我们品享的同时,就让心中的感念化为对法布尔的赞誉吧。
(七)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爱的动物,看谁介绍得好。
要求:你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用生动的语言说明描写;可以先不要说出这种动物的名称,然后,再请你的好朋友来猜一猜你写的是什么。
(八)活动与探究1.搜集有关蝈蝈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如关于形态特征、生物习性、饲养方法、种类与分布、发音器官、为什么鸣叫等,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辑一份“话说蝈蝈”的图文并茂的小报。
活动课上展示并评比,选出优秀的作品张挂在班级活动栏中。
2.正因法布尔对生命的关爱,微小的昆虫在他的笔下才有了这样多的情趣。
请同学们课余认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小生灵,并查找有关资料,完成一篇短小的科普文,可仿照本文的文艺笔调,以求活泼生动。
3.课外阅读布封的《蝉》,了解蝉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