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最新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寓言两则1
新语文S版3下 1 教案22寓言两则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两则寓言中的故事。
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
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
1.学会《自相矛盾》中的生字和新词,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寓意。
3.明白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
生字、新词投影。
《自相矛盾》朗读录音。
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一些反应古代战争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上,可能都见到过两样兵器——矛和盾。
谁看见过?和同学们说一说,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呢?二、初读课文1.我们知道了矛和盾都是古代的——兵器。
你听得很仔细。
这就是矛,各种各样的矛,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长的,上面是——尖尖的,打仗的时候可以用来刺伤敌人。
所以这个矛的尖尖头十分--尖锐、锐利。
但是你不要以为敌人都是傻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当矛刺过来的时候,敌人就用——盾来保护自己。
那么这个盾的质量要不要好的啊?——要,为什么?所以说盾得坚固、坚硬、结实。
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寓言《自相矛盾》的世界。
2.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件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小古文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现在看好书,听老师读。
3.怎么样,自己想试试吗?现在请小朋友把小古文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遍和离你最近的小伙伴一起读一读。
4.小朋友,快去数一数有几句话?老师请五位小朋友来读!学生评价。
俗话说,一回生啊两回熟,现在我再请五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这次明显比上次有进步!5.轻轻地把书本放下!三、理解课文1.老师知道你们的小脑袋里啊装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方法来学习小古文,比如:查字典、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看下面的注释、翻译等等,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2.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瞧,这个楚人在干什么?把话说完整——这个楚人在卖盾与矛。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三下)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三下)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
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2、归纳解释:寓言是用虚构、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3. 学习“寓”字:“寓”是“寄托”的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
(板书:揠苗助长,指导读准字音)●二、初读课文,了解寓言大意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词: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3、指名读故事,读通顺课文,并说一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故事,揭示寓意1、学生自由读故事,然后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2、指导朗读:(1)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并交流:“巴望”是什么意思?农夫“焦急”什么?从哪儿看出他很“焦急”?他心里会怎么想?(2)指导朗读第一段,读出农夫的焦急。
(3)指名读第二、第三段。
农夫想到什么办法?(相机理解“筋疲力尽”)(4)让学生观看插图。
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6)指名读第四段:农夫辛苦工作了一天,结果怎样?(理解“纳闷”)3、理解寓意:(1)讨论交流: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种田人错在哪儿?(2)小结:这个庄稼人采用拔苗的方法,想让禾苗长得快些,这种做法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太急于求成,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三年级下册语文 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两则寓言故事,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故事内容,领悟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故事中道理的领悟。
教学准备:1. 课文材料。
2. 相关生字词卡片。
3. 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简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
2. 学生尝试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词义。
2.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领悟故事中的道理。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生字词造句。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句子,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延伸:1. 课后让学生回家向家人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享意识。
2.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故事道理的领悟程度。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六、课堂巩固(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一起朗读,巩固记忆。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故事道理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家庭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将课文内容复述给家长,并分享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与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下册文:11 寓言两则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年段特点和认知能力,充分预设,力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法顺应学法,教学思路符合学习认知思路,力图从语言入手,通过读、思、评、说等平台,引导学生读懂、读深、读活。
在这样的过程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形象中获取新知,升华情感。
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语言内涵并在具体形象的创造中获得新的语文心智。
教学目标:1.会认“催、竭”2 个生字,会写“寓、刻、剑、掏、舷、催、捞、盼、疲、竭”等10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言含义,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的道理;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 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2. 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成果要靠踏实勤劳的工作去获取。
课前准备:1. 生词卡片。
2. 挂图。
3. 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刻舟求剑》,你告诉我们学习寓言最重要的是弄懂什么?《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揠苗助长》。
边说边板书课题。
(展示课件第七屏)二、读题两遍,释题引导学生写“揠”,查字典,了解字意。
释题并依题质疑。
三、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讨论理解文中的词语。
(二)自读自悟: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让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4课《寓言两则》_ 苏教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第24课《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2个生字,能够书写9个生字,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先生结合生活实践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和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难点】在浏览中领悟寓意。
【教学方法】合作、探求、交流。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图片介绍)师: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两个成语故事。
这两个故事都是寓言。
2. 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师:甚么是寓言呢?就是用风趣的故事来阐明一个深入的道理。
师:这两则寓言会告诉我们甚么深入的道理呢?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吧!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在浏览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经过熟字加偏旁识字:贝——则、木——宋、皮——疲、力——勃、心——闷、古——枯。
教师指点先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寓”上下结构。
上小下大,留意下边的笔画按次。
“焦”上下结构。
上大下小。
“弱”摆布结构,摆布字形一样。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 寓言两则的内容是甚么?揠苗滋长鹬蚌相争3.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妨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jiāo bàng pí zhuó kū mēn sòng bó ruò焦急鹬蚌疲惫啄食枯死闷热宋国兴味勃勃毫不示弱A. 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理解词语:兴致勃勃:描述兴头很足。
筋疲力尽:描述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得意洋洋:描述称心如意、洋洋得意的模样。
毫不逞强:一点也不表现出脆弱的模样来,不甘心表示本人比别人差。
喜笑颜开:描述心里非常高兴,满面愁容。
三、精读领悟1. 品读:第一则《揠苗滋长》(1)农夫“焦急”甚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农夫心情很焦急?禾苗长得太慢。
三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两则1教案 语文S版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Fra bibliotek他是怎么回答的?
6、教师示范。
学生要做到:
1.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
学生把课文读好。特别是一些重要字词,要让学生读正确。
2.讨论,全面理解课文意思。围绕主棣问题深入理解。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为后面的理解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一、引导学生自读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可提示如下: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根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查字典。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
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通读顺为下面的学习理解打基础,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不小心 掉 捞剑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2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2)用“……虽然……可是……”说句话。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2)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
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4、师:出示:“……虽然……可是……”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 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好习惯。
(2)通过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分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
3.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两则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寓意;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道德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分析寓言故事的寓意;2.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寓言故事的理解。
教学难点:1. 理解寓言故事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2.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 两则寓言故事的课文材料;2. 彩色图片或幻灯片,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3. 黑板、粉笔、教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寓言的概念,向学生解释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2. 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能说出一些寓言故事的例子吗?二、讲解第一则寓言故事(15分钟)1. 展示第一则寓言故事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情节。
2. 逐段讲解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
3.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这则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三、小组讨论和表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第一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设计一段对话或小剧场来表演故事情节。
2.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讨论。
四、讲解第二则寓言故事(15分钟)1. 展示第二则寓言故事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故事情节。
2. 逐段讲解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
3.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这则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五、个人写作(10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第二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并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
六、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写的短文,展示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寓言故事对我们的教育和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并进行分享和讨论;2. 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寓言故事,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s版三年级下册11.寓言两则学案 (1)
11、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这些词语的意思2、体会刻舟求剑所包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一、疑:1、读了课题你想说些什么?2、你是怎样记住本课这些生字及词语?3、那个坐船过江的人能把宝剑捞上了吗?为什么?二、探:1、探究一:同桌检查自学生字、词语情况,认读生字:寓刻剑掏弦催捞寓言宝剑掏出刻舟求剑船舷。
2、探究二:齐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丢剑人的表现,你是怎样理解“一不小心”这个词语的?3、探究三:齐读第二自然段同桌说说丢剑人的表现,划出有关词语,再仔细读读,从中理解“一点儿”这个词语。
4、探究四: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丢剑人的表现怎样,划出有关句子。
5、探究五:指名小组读第四自然段丢剑人的态度怎样?划出有关句子从中理解“不慌不忙”6、探究六:小组讨论那个坐船的人能把宝剑捞上了吗?为什么?三、展:1、你想对那个人说:。
2、从中我悟出一个道理四、练:1、看拼音写词语Chuánxián zháo jí zhùn néng jì hào( ) ( ) ( ) ( )bù máng kè zhóu qiú jián( ) ( )2、比一比组词刻()剑()催()捞()掏()克()捡()摧()劳()淘()第二课时一、疑:1、那个人为了让禾苗快长,他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2、从中你明白了什么?二、探:1、探究一:齐读第一自然段,划出那个人盼望什么的句子,说一说他的心里是怎样想的?2、探究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那个人怎样做的?他累的怎样,找出有关的句子仔细回味。
3、探究三:指小组读第三自然段,那个人回到家是怎样说的,划出有关的句子。
4、探究四:齐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那个人到底错在哪儿?5、探究五:小组讨论,第二天,田里的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三、展:读了这则寓言我想对那个人说:。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寓言文的特点和用途。
2. 理解寓言文中隐藏的道德、社会和人性问题。
3. 掌握表达寓意的语言技巧和写寓言文的基本结构。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寓言文中的隐喻和寓意。
2. 掌握如何编写寓言文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分析寓言文中的道德、社会和人性问题。
2. 运用所学知识编写自己的寓言文。
教具准备:1. 《寓言两则》课文。
2. 黑板、彩色粉笔。
3. 学生绘本、纸张、颜色笔。
教学流程:Step 1:导入 (10分钟)1. 通过欣赏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动画片或阅读其简化版,引入寓言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问学生,他们对寓言文了解多少,有没有读过或听过其他寓言故事。
Step 2:导读 (15分钟)1. 教师用寓言文《马与驴》展示隐喻和寓意,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马”、“驴”和“人”等角色代表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寓言故事通过动物来讲述?3. 通过对比分析《马与驴》和《狼和小羊》的故事情节和寓意,总结寓言文的特点和用途。
Step 3:阅读理解 (20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寓言两则》。
2. 学生小组讨论寓言故事中的隐喻和寓意,回答导读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两个故事进行分享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寓言文的理解。
Step 4:寓言文分析 (20分钟)1. 教师将寓言文《马与驴》和《狼和小羊》分别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隐喻和寓意。
2. 学生分析和讨论故事中的道德、社会和人性问题。
3. 教师总结学生分析的观点,通过问答形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Step 5:寓言文的语言技巧 (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学过的文字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反问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故事中的语言技巧,如“大声叫醒”、“谁是贼”等,解释其寓意。
3. 学生听写故事中的关键句子,体会寓言文中的语言魅力和表达方式。
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进行简单的思辨分析。
2.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学习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进行简单的思辨分析。
2.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进行简单的思辨分析。
2.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教师端:寓言故事《狼和羊》、《乌鸦和狐狸》的课件、课文扩展素材。
2.学生端: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学习内容,并复习一下什么是寓言故事。
二、呈现(10分钟)1.教师呈现课件,导入《狼和羊》的寓言教材。
2.教师朗读故事,让学生注意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和情节。
3.教师询问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三、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讲解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2.教师解释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四、合作探究(15分钟)1.教师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一下故事中所传递的道理,并写在纸上。
2.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辩论。
五、巩固(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寓言故事的问题,检测学生对于寓意的理解。
2.教师提供一个创作主题,让学生自主进行故事创作,并展示给同学们听。
六、拓展(15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寓言故事的延伸阅读,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写下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或者编写一个新的故事。
七、反思(5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板书设计:寓言故事的寓意《狼和羊》《乌鸦和狐狸》三、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讲解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2.教师解释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三年级下册语文 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思考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从寓言故事中吸取教训,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从寓言故事中吸取教训,提高学生的智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简介寓言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
(2)学生举例说明在其他场合下,如何运用所学道理。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选一篇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并思考。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所学道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及运用所学道理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3. 运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2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内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1、本课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阅读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都爱看故事听故事,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有趣的寓言故事。
板书:寓言两则(指导“寓”的书写)。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3、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4、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三言两语概括?(先四人小组内练说,再指名回答。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1、小组内分角色读、演课文。
2、组内交流:我从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3、全班交流(引导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去谈感受)。
四、总结学法,自读自悟1、我们是怎么读懂这则寓言的?(引导学生总结寓言的学习方法。
)根据回答,板书寓言故事学习法:(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2)了解故事内容(3)体会故事寓意2、根据学法,自学第二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3、组内交流各自的自学所得,提出疑难组内探讨。
4、汇报交流,释疑解惑。
第二课时一、复述故事1、熟读课文,同桌互练,用自己的话讲述两个寓言故事。
2、指名上台复述故事,师生评议。
二、拓展延伸1、小组成员互相展示各自搜集的寓言故事资料,商讨汇报形式,做好汇报准备。
2、小组上台汇报。
3、评出最佳汇报小组。
三、堂上写字1、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指导难写字的书写)2、抄写生字词。
3、听写生字词。
四、布置作业1、把这一课的两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小练笔:我从某个寓言故事想到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2)本教案是针对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寓言两则》内容设计的教学方案,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欣赏寓言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字阅读能力。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2 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喝叫卖的样子。
求惟妙惟肖,富有创造性。议
4. 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又会怎样 论时各抒己见,允许学生在尊
想?又会怎样说?
重别人意见的前提下,发表自
四、联系课文悟道理
己独特的见解和不同感受。
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
这则寓言故事。(展示课件第十五至十六屏)
(一)交流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其人弗能应 也”的尴尬局面?
指名读句子,谈想法。
随机讲解:
(1) 理解“闵”“芒芒然”“病”,指导有 感情地朗读。
(2) 想象一下,儿子看到枯死的禾苗,他会 说什么呢?
教学难点: 1. 读懂课文、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2. 帮助学生树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免得喧宾夺主的意识;明白
做事不要急于求成的道理。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片。
1
2. 挂图。 3. 课件。
教学课时: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2 寓言二则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展示课件第三至
四屏) (一)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盾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有什么作用? (三)课文写了关于矛和盾的一个什么样的故
这个环节重点是让学生 通过审题质疑,初知矛和盾的 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为 下文的顺利教学和自主学习 扫清障碍。
事?
(四)教师小结:课文写了古时候有一个卖盾
和矛的楚国人,由于片面地夸大了盾和的尴尬局面
的故事。
(五)简介:
1. 作者:韩非(本文选自《韩非子》) 2. 寓言:体裁特点 3. 过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
推荐精品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优质课教案
11 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会认三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小心、着急、记号、盼望”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懂得寓言故事中含着的道理。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懂得“刻舟求剑”与“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的寓意。
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成功要靠踏实勤劳的工作去获取。
【教学素材】1.课文朗读MP32.刻舟求剑插图3.揠苗助长插图4.寓言故事精选【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
“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
“二则”就是二条。
比如盲人摸象、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等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出示课件)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出示课件)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
(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3)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
(出示课件)1.一条龙读生字,并说说你识字的好方法。
2.指导书写,尤其注意“寓”的下部的“催”的右下部。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学生读课文。
(出示课件)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篇寓言的主要内容。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
“一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出示课件)3.读第二段,思考: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①一点儿不着急。
并在船舷上刻记号。
②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件)5.小声读3—4自然段,全班交流。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优质课教案第一课时
《揠苗助长》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要遵循其发展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难点运用喜欢的方法识记本课生字,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悟寓意。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朗读指导、赏读感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出示“寓言”,齐读,能说说你了解的寓言是怎样的吗?小结:“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
3、再出示“两则”,齐读“寓言两则”,说说“寓言两则”是什么意思?4、这节课上,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寓言。
这个成语就是第一则寓言的题目。
(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
[点明“揠”“长”的读音]二、新课学习1、学习寓言,体悟寓意。
(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①指名4人各读一小节②完成填空出示:宋国有个农夫,因为巴望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③小结完成板书(起因、经过、结果)(巴望、拔苗、枯死)(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现在,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先说说“揠”的意思。
(3)精读体悟,认识道理。
①过渡:但这只是成语字面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看,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说说(出示:读了课文,我觉得这个农夫很。
)②交流汇报,朗读体悟。
2、[很心急]出示第一自然段结合回答,扣住“巴望”,理解意思。
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农夫焦急的心情呢?指名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农夫怎样?仿佛还听到他在说什么?齐读3、[很辛苦]出示第二自然段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结合回答: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辛苦。
扣住“一直”,感受“没休息”,体会累。
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累,体会辛苦。
精选《寓言两则》语文教案范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一)【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说成语,引入新课1、说说你们知道的成语。
2、导语: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成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
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们习惯用成语来表达意思,准确、生动、简洁。
知道吗?许多成语都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
读完故事,相信你会对成语有更深的了解。
二、熟字新解,引导板书1、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2、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
2、思考“亡、牢”的意思,并在课文中找依据。
四、检查自读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
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提示多音字“圈”3、汇报“亡、牢”的意思。
可争论,可查字典。
4、相机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进一步理解内容。
⑴第二段,要读出劝说的语气。
⑵第三段,要读出养羊人着急、泄气的心情。
⑶最后一段,要读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
五、练习讲述这个故事六、交流体会,明了寓意1、四人合作交流: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2、全班交流。
七、总结《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
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
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八、学习生字,巩固练习1、认读生字。
2、指导写字。
3、比一比,组成词语:悔( ) 叼( ) 屈( ) 窿( )梅( ) 叨( ) 窟( ) 隆( )第二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战国时期,魏王曾想进攻赵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
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让学生从文中找寻答案,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围绕主要问题展开争论。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
教
学
教
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三、引导讨论说明寓意。
学生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通读顺为下面的学习理解打基础,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
(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
认读生字,质疑解难(认读生字卡片)
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读课文回答。“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6、教师示范。
学生要做到:
不小心掉捞剑
不慌不忙舟靠岸
1.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
学生把课文读好。特别是一些重要字词,要让学生读正确。
2.讨论,全面理解课文意思。围绕主棣问题深入理解。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为后面的理解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一、引导学生自读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可提示如下: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根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查字典。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
二、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质疑讨论。
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展开讨论)
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根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查字典。
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内容
11寓言两则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实验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实验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指定的生字。
能力目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结合课后第二题的第二小题,组织学生讨论和想像说话。
四、辅导做好字词练习,把生字写正确,理解和积累词语。
积极参加讨论,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充分展开想象。
认真书写生字词,比一比谁写得最好,并积累词语。
本题有发展联想和口语表达的意义,至于拔苗人的儿子会说些什么可让学生想象。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不着急刻记号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2.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三、深入分析、弄懂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