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法制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法制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法制教育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明白规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掌握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

2.课外资料:学生父母的职业、人民警察工作环境照片等。

3.教学材料:PPT课件、图片、视频等。

4.活动准备:调查小组、生活场景摆放、角色扮演等。

5.评价方法:听力、课堂讨论、教师点评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交通安全法”、“儿童安全教育法”等法律条文,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内容及作用。

2.引入教师讲述社会规则的意义,提出生活中或日常生活、校园生活中常见的规则,以及守护规则的人民警察。

同时结合家乡、父母的职业向学生介绍社会中的规则和法律。

3.习教师发放“小小举报员锦旗”,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环境、人、物品等,发现身边存在的不符合社会规则的行为,并利用手机、照相机等工具收集证据,填写举报表完成为班级、学校服务的行动。

4.调查分组对校园或社区中的规则进行调查,用图片、视频、自然物等呈现出来。

教师针对调查结果,与班级一起讨论合理、不合理、违规、如何遵守规则,并学会发现违法行为,并认识到自身作为学生应如何遵守校规和法律规则。

并引导同学们找到困境和问题,让他们提出对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的自己的想法或提出解决的方法。

5.角色扮演学生们结合学习、调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社会规则、法律的实际运用,提高学生对社会规则和法律的认识和了解。

6.反思为班级同学们出具反思卡片,让学生反思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自身在遵守规则中的不良行为、应该如何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则等方面进行反思探讨。

通过反思让学生受益终身的积极意识树立起来。

四、练习与巩固1.每周分部门巡查社会中的法律使用情况。

2.每月举办警察探营活动。

3.定期查看学生举报行动,回顾前期调查结果,检查学生对社会规则的认识和学习掌握情况。

五、教学评价1.听力测试:了解学生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上册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律,知道法律对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生应遵守的法律规定。

三、教学难点:1. 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

2. 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一年级上册法制教育》2. 教学课件: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学生应遵守的法律规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学生应遵守的法律规定,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

3. 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法律的作用和学生应遵守的法律规定。

5.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提高法制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

3. 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七、教学重点:1. 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 学生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八、教学难点:1. 法律条文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2. 学生对自身权益的认识和保护。

九、教学准备:1. 教材:《一年级上册法制教育》。

2. 教学课件: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十、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

3. 实践环节:讨论学生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引导学生学会在遇到问题时,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学生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遵守纪律,做个好学生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纪律,为什么要遵守纪律。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1.2 教学内容:讲解纪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遵守纪律的好处。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纪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遵守纪律的好处。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章:尊重他人,共建和谐校园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和意识。

2.2 教学内容:讲解尊重他人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表现。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共建和谐校园。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尊重他人的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表现。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共建和谐校园。

第三章:诚实守信,做个有道德的人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意义。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3.2 教学内容:讲解诚实守信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诚实守信的原则。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诚实守信的概念和意义。

案例分析法: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诚实守信的原则。

第四章:爱护公物,共建美好校园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爱护公物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讲解爱护公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爱护公物的表现。

引导学生爱护公物,共建美好校园。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爱护公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爱护公物的表现。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爱护公物,共建美好校园。

第五章:遵纪守法,做守法小公民5.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法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尊重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 法律的作用: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教学活动:1.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通过例子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章:遵守交通规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则的作用: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基本的交通规则:如遵守红绿灯、不在车流中奔跑、佩戴安全带等。

教学活动:1. 讲解交通规则的基本内容,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和遵守经验。

第三章:保护个人信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需要得到保护。

2.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姓名、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不轻信陌生人的求助。

教学活动:1. 讲解个人信息的重要性,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和经验。

第四章:尊重他人权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权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尊重他人权利的意义:尊重他人权利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2. 如何尊重他人权利:不侵犯他人的生命权、财产权、隐私权等,尊重他人的言论自由、宗教信仰等。

教学活动:1. 讲解尊重他人权利的基本内容,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权利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尊重他人权利的认识和经验。

第五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5、老师,您好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5、老师,您好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案5、老师,您好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责任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们尊重老师并感恩老师的良好品质。

3.增强学生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老师的责任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于老师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难点启发学生们自我意识的提升,并理解对于老师的感恩之心。

四、教学方法1.故事叙述法。

2.讨论法。

3.举例法。

五、预习1.家长告诉孩子什么是老师,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责任。

2.培养孩子对于老师的尊重。

3.培养孩子对于老师的感恩之心。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师生对话:老师是什么?老师有什么责任?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与体验,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5分钟)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责任和重要性,以及学生应该如何尊重和感谢老师。

3.案例探究(10分钟)老师和学生们平时的情境中,老师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加深学生对于老师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老师在学生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4.组织讨论(10分钟)老师与学生关系的讨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理解对于老师的感恩之心。

(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通过交流和对话进一步加深对于老师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领悟到老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和教育责任,并感悟到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七、课堂检测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老师?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责任是什么?2.学生应该如何尊重老师,并且感恩老师?3.在学生们平时的情境中,老师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八、布置作业1.学生们自己写一篇感谢老师的短文。

2.与父母边看天下儿童版的“我的老师”专栏,并一起谈谈对老师这个职业的看法。

九、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到老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和教育责任,并且培养了学生们对于老师的感恩之心。

同时,通过案例的引导和讨论的启发,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和自我意识。

一年级上册法制教案(通用10篇)

一年级上册法制教案(通用10篇)

一年级上册法制教案(通用10篇)一年级上册法制教案1一、活动目的: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道路交通更为发达,各种车辆多起来,车速越来越快,人们出行就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提高我们的文明素质,必须从培养我们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开始,文明习惯的积累须从足下开始。

二、活动方法:通过交通知识竞赛、说唱拍手歌两种形式的表演来达到教育目标,接受“交通安全”方面的法制教育。

三、活动准备:收集交通标志、交通警示语、交通知识竞赛题、编写儿歌、制作警示语书签。

四、活动时间:9月5日第四、五节课五、活动内容及过程:(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二)、整队、汇报人数、出旗、唱队歌。

(三)、中队长讲话:春风中盛开的花朵在诉说生命的快乐,远去的岁月告诉我要安全的生活,生命是春花秋月的爱,生命是千古不老的歌,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汇成人生长河,风霜雪雨、笑语欢歌、奏出生命的交响乐。

让安全和幸福相拥保佑生命,让我们相拥珍重生命。

甲: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乙:我们在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哺育下成长。

甲、乙:小学生年龄小,交通安全最重要;交通规则一条条,一条一条要记牢。

甲:同学们,当你一个人走在公路上时;乙:当你和其他人在马路上嬉笑打闹时;甲:当你横穿马路时;乙:当你翻越栏杆时;甲:你是否想过,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危险!)乙:是啊!交通安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生命只有一次,尤其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只要稍微不注意,后悔就来不及了。

甲乙:下面来进行一场精彩的知识竞赛,请大家做好准备,举手最多的组才有资格说答案。

1、几岁以下儿童不准骑自行车:A、10岁以下儿童B、12岁以下儿童2、乘车时较为安全的行为:A、上车时挤挤嚷嚷B、车辆行驶时,头、手不伸出窗外3、过马路时我们应该:A、直接穿行B、走斑马线4、过马路如果遇到没有人行道的马路时要靠哪边走:A、右侧路边行走B、左侧路边行走5.过马路时,我们要看好红绿灯:A、红灯行B、绿灯行6.妈妈骑电动车带你,应该在哪个车道行驶:A、非机动车道B、机动车道7.假如奶奶在马路的对面叫你,你应该怎么做:A、翻越护栏过去B、绕到人行横道上再慢慢过去8.绿灯还剩2秒时,应该怎么做:A、等下一个绿灯再过马路B、赶紧冲过马路甲: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同学积极的参与,现在我们来看看各组的得分。

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通用5篇)

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通用5篇)

⼀年级法制教育教案(通⽤5篇)⼀年级法制教育教案(通⽤5篇) 作为⼀位⽆私奉献的⼈民教师,可能需要进⾏教案编写⼯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教学效率。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年级法制教育教案(通⽤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年级法制教育教案1 课题名称: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标: 1、使学⽣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

2、使学⽣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懂得应该⾃觉遵守交通法规。

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

这既是重点⼜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

这是重点。

教学⽅法: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电脑播放⼀组“因违章⽽造成重⼤交通事故”的新闻。

(让学⽣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带着⼀种⽆⽐⾼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然地进⼊学习新知的情境。

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这样的事呢?(引导学⽣清楚是因为违章⽽造成的),那么你们在⽣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及意义⼜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

(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学⽣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在课堂上展⽰、介绍,并说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由交流。

⑶请学⽣学⽣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在有效的空间上⾃由交流,发挥了学⽣的⾃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些认识,使这⼀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且有助于学⽣加深认识。

2、学习⽇记。

(1)出⽰讨论题:a.根据刘岩⽇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的作⽤。

(2)展⽰考察⽇记。

(声、形、动画同时展⽰) (3)学⽣根据课⽂内容分⼩组讨论。

一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下册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了解法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法律的定义:介绍法律是什么,法律对社会的作用。

尊重法律:讲解为什么我们要尊重法律,法律对我们的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含义。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法律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章:遵守法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遵守法律的意义:讲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不遵守法律的后果。

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遵守法律规定。

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遵守法律的后果。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遵守法律的情境,增强遵守法律的意识。

第三章: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利。

培养学生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讲解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权利。

维护自己权利: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权利。

3.3 教学活动通过故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如何保护我们的权利。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如何维护自己权利的经验。

第四章:法律制裁违法行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法律如何制裁违法行为。

培养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警惕性。

4.2 教学内容法律制裁违法行为:讲解法律对不同违法行为的制裁措施。

警惕违法行为:引导学生远离违法行为,保护自己。

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违法行为的后果。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违法行为的情境,提高警惕性。

第五章:与法同行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法律与生活:讲解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法律,提高法律意识。

5.3 教学活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交通安全教育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正义感,做一个好公民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正义感,做一个好公民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学习正义感,做一个好公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法治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塑造法治意识方面,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于幼儿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会对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的设计和教学效果进行探究。

一、教案设计1. 情境设计通过情境设计创设一种带有主题的场景,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观感受,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授“正义感”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神话、传说、童话等形式,为学生演绎一个正义感的故事。

在故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情境中的人物的行为表现,并引导他们分析认知这个表现。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正义、公平、道德的权衡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在引导学生思考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用启发性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到法律和道德法则之间的关系。

3. 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还应该给予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对正义、公平、道德等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效果教育意味着某种形式的变化,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正义感的教育对他们的人格和道德修养具有很好的改变效果。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效果:1. 增强正义感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融入更多实际生活例子来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什么是正义感,并理解正义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影响。

2. 提高团队意识在课堂互动中,带有团队合作的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比如,在演练问题解决方案时,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任务。

3. 厘清起因与后果通过正义感的教育,学生将学会如何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更好的理解事物的起因与后果关系,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客观、理性的看待问题。

4. 增强道德修养通过正义感的教育,学生将逐渐认识到三观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积极地发展自己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总体上,正义感的教育对于学生成为好公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制精彩教案全集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制精彩教案全集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制精彩教案全集教案一:《关爱他人,从小做起》一、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提高道德素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关爱他人的理念付诸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爱他人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关爱他人的事例,互相交流。

2.新课教学(2)学生讨论如何关爱他人,提出具体的做法。

3.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几个关爱他人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关爱他人的。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4.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如:帮助同学、关心身边的人等。

(2)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感受,交流关爱他人的心得。

(2)学生表达自己对关爱他人的认识和决心。

四、作业布置2.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孩子在家中的关爱他人表现。

教案二:《遵守规则,快乐成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学会遵守规则。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快乐成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学会遵守规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不遵守规则的后果,引发学生对遵守规则的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遵守规则的事例,互相交流。

2.新课教学(1)教师讲解规则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学生讨论如何遵守规则,提出具体的做法。

3.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几个遵守规则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遵守规则的。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4.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遵守规则的实践活动,如:排队、守时等。

(2)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感受,交流遵守规则的心得。

(2)学生表达自己对遵守规则的认识和决心。

一年级法制教案(精选10篇)

一年级法制教案(精选10篇)

一年级法制教案(精选10篇)一年级法制教案1一、班会课设想: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

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很淡薄。

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伤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所以召开本次主题班会,教育青少年要知法懂法,更要学会用法,争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二、教学目的1、通过看视频、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一些法律常识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内容1、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违法行为的教育案例,增强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法情景剧表演五、课前准备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违法行为的法律知识、交通事故的新闻。

组织学生排演小品、学唱歌曲、挖掘班级才艺展示的学生。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制作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1、通过小品展示学习法律至少得重要性。

2、看交通安全的视频进行法律、安全常识问题抢答,班级学生展示小快板《做个守法的好少年》。

3、联系实际,探讨身边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寻找解决的对策。

4、班级宣誓,争做知法懂法合格中学生。

5、班主任寄语。

6、合唱班歌。

一年级法制教案2活动目标:1、组织进行一次深刻的有意义的宣传法律的主题班会活动,进一步了解法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法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习惯。

2、认识邪教的本质特征和危害性。

3、学习用科学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主要内容:1、加强法纪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守法,自觉遵守校规班纪。

2、强化安全教育,防止发生踩挤、跳窗、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事故,教育学生远离不良文化,远离诱惑,远离游戏厅歌舞厅网吧,远离邪教,远离毒品,坚决杜绝由此引发的违法犯罪。

形式:采用讨论、交流方式。

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课教案

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课教案

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课教案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2、掌握火灾中的自救常识。

3、加强防火意识,学习必要消防知识。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火场逃生自救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

【教学过程】一、我市火灾新闻记实情况导入:二、火灾自救知识遇到火灾时我们怎么办?(一)灭火灭火最重要时效,能于火源初萌时,立即予以扑灭,即能迅速遏止火灾发生或蔓延。

此时应迅速辩明火源、起火类型、所引燃的物质,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利用灭火器或消防栓之水进行灭。

如无法迅速取得这些灭火器具,则可就近取材,利用棉被、窗帘等沾湿或用沙石、泥土来灭火。

但如火有扩大蔓延之倾向,则应迅速撤退至安全检查之处所。

(二)报警发现火灾时,应立即拨打119、110报警,同时亦可大声呼喊、敲门、唤醒他人知道火灾发生。

在报警时,切勿心慌,一定要详细说明火警发生的地址、处所、建筑状况等,以便消防车辆能及时前往救援。

(三)逃生1、要镇静,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盲目追随。

当人的生命突然面对危难状态时,极易因惊惶失措而失去正常的思维判断能力,当听到或者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盲目追随其后,如: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

突遇火灾时,首先应当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利用自己平时掌握的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

撤离时要注意,不可搭电梯,因为火灾时往往电源会中断,会被困于电梯中,应从安全通道逃生,最好能沿着墙面行时,当走到安全门时,即可进入,避免发生走过头的现象;尽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当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2、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要要因为贪财而延误逃生时机。

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自己的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长搬离贵重物品上。

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法制,学习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明白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法制,了解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科书、黑板、图片等。

2.课前准备:教师需要提前了解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课题,让学生简单回答什么是法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法制,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可以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图片和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了解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讨论,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学生可以就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汇报讨论结果。

Step 5:游戏活动(1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Step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法制教育中来。

五、板书设计:一年级法制教育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法制,学习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明白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小学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2.掌握我国基本法律法规和习惯法的基本内容;3.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律遵守意识。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具;2.课本教具。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规范行为1.导入(学生前置知识回顾):老师展示一些图片,例如:“真假币交换”、“网上欺诈”等。

通过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讲解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2.说课目的:通过讲解规范行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并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法律规定和习惯法。

3.说故事(讲解):(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安全,尊重他人的安全,同时也知道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向权威机构寻求帮助。

4.规范行为游戏:老师组织规范行为游戏,设置常见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规范行为的选择,例如:“吸烟、说脏话、随地乱扔垃圾、踩别人的脚”等。

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对错误的行为进行解释。

5.结束:让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规范行为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习惯法与规则1.导入(学生前置知识回顾):老师出示一些图片,例如:“偷东西被抓住”、“学校门口立规则牌”等,通过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引出习惯法与规则的概念。

2.说课目的:通过讲解习惯法与规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法律规定。

3.说故事(讲解):(1)老师讲述一个小故事:“小明是班里的风云人物,可是他也有缺点,下课经常喜欢大声喧哗、乱推乱挤。

有一天,老师上课前告诉同学们在课堂上要有秩序,不要大声说话,不要拥挤。

小明借老师在讲台上讲话的机会专心听了,之后就改掉了这些坏习惯。

”(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习惯法和规则的概念,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4.习惯法和规则游戏:老师组织习惯法和规则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规则竞赛,通过各种场景的选择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法律遵守意识。

5.结束:让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习惯法和规则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法制教育教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规范行为、习惯法和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且能够以正确的行为方式对待自己和他人,增强了法律遵守意识。

法制教育教学教案(通用5篇

法制教育教学教案(通用5篇

法制教育教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1. 法律对公民生活的保障;2. 公民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法律意识;2.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益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促进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法律对公民生活的保障作用及如何运用法律维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保障公民权益的思考。

2.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讲解法律在其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3. 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法律对公民生活的保障、公民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等内容。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法制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法律对公民生活的保障;2. 公民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3. 相关法律条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法律对公民生活的保障作用;(2)案例分析: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2. 答案:(1)法律对公民生活的保障作用:维护公民权益、规范社会行为、保障社会秩序等;(2)案例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深入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法制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展示;2.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3. 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引导;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展示1. 真实性:案例需来源于生活,真实可信,以便学生产生共鸣;2. 针对性:案例需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3. 启发性:案例需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探求欲。

一年级法制教育进校园教案(精选8篇)

一年级法制教育进校园教案(精选8篇)

一年级法制教育进校园教案(精选8篇)一年级法制教育进校园教案1教学重点: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教学目的:1、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守法意识;2、使每一位学生远离未成年人的各种不良行为,以及违法犯罪行为;3、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懂法、守法、用法;4、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年。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景观看一组漫画,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会有不良习惯,甚至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二、学生活动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特点和成因?进一步思考,针对成因应采取哪些对策?三、主要内容:(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1、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字来概括。

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

5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

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

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

如建国以来,绍兴县第一起绑票案作案者陈铁江(当时17岁),因经常逃学,与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染上赌博和玩游戏机,为弄钱以绑票索要钱物2万余元,并将9岁男孩杀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

团伙犯罪愈演愈烈,像绍兴前几年也有结帮搞派团伙作案的,如“东街帮”、“城南帮”等。

2、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

②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

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③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

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制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法制意识。

3. 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法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种类和作用。

2. 法制的重要性:讲解法律对社会秩序、个人权益保护的作用。

4. 法律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对自己生活的具体影响,如交通规则、知识产权等。

5. 自我保护: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遵纪守法的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影响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法制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及相关资料。

2.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 案例素材及讨论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法制教育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法制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遵纪守法的内容。

3. 案例分析: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影响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法制教育的理解和感悟。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法制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法制重要性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报告:收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书面报告,评估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法律机构,增进他们对法律运作的了解。

2. 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考虑学生在法制教育中的参与度和兴趣,寻找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咀小学一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什么是法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和联系
2.认识法徽、法袍和法槌,并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和联系
2. 认识法徽、法袍和法槌,并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倡导”,明确将“法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后,党和国家在法治建设理念上的重大转变:法律有其自身的内在正义价值,不单纯是一种社会调控手段或工具。

而后续党和国家在信访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也反映了这种理念转变向具体社会行动的快速迁移。

从法治理念到国家具体制度层面的重大变化,都要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对“法治”做出“全新”阐释。

那么法治与法制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二、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1.理解法治与法制的概念
法治
法治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

(1)宏观的治国方略。

(2)民主的法制模式。

(3)理性的依法办事原则。

(4)现代法律价值理念和精神。

(5)理想的社会秩序和状态。

法制
广义的法制,认为法制即法律制度。

详细来说,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

其二,狭义的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

其三,法制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2.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出示法治与法制的概念,自由朗读后讨论二者的区别
交流后明确
法制更偏重于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强调“以法治国”的制度、程序及其运行机制本身,它所关注的焦点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由此可见,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没有法制,也就谈不上法治。

两者最大的不同表现在:法制的概念不包含价值;法治包含了价值内涵,强调了人民主权。

3.法治与法制的联系
法治与法制虽然有区别,但二者之间也有联系,讨论后明确:
两者都强调了静态的法律制度以及将这法律制度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的过程。

三、认识法徽、法袍和法槌
1.法徽
(1)出示法徽图片,仔细观察,法徽由哪些部分组成?
交流:
法徽的基本图案由麦穗、齿轮、华表、天平构成
(2)天平就寓意着公平和公正,法徽是法官的身份标志,体现着法官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深刻喻义。

那么法徽应该如何佩戴呢?对照佩戴要求,看看这几位同学的佩戴方法是否正确?
出示法徽佩戴要求,学生指出图片中佩戴不正确的地方。

法徽的佩戴:法官穿着法官袍或法官服时,应同时配戴法徽作为其身份标志。

在穿着法官袍时,法徽应配戴在红色前襟4颗金黄色领扣的正上方;在穿着法官服配戴大法徽时,法徽应配戴在西服左上口袋的正上方,而配戴小法徽时,应配戴在西服左驳领的正上方。

2.法袍和法槌
出示法袍和法槌的图案,交流资料:
法袍
我国法官在审判活动中统一着制式服装始于1984年。

最高人民法院在设计新式法官制服时,广泛听取和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取消了肩章和大沿帽等军事色彩较浓的装饰。

新式法官制服统称“2000式审判服”,分法官袍和西服式制服佩戴胸徽两种款式。

法槌
法槌槌身及底座质地坚硬而有光泽,抗弯曲耐腐蚀,寓指人民法官刚直廉洁、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四、总结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