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考生物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专项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高考生物专项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提升 关键能力
(2)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 物的呼吸、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存在什么关系?达到碳中和时,生产 者吸收的CO2总量是否大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释放的CO2总量,理 由是什么? 提示 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分解作用释放碳的 速率大致相等;达到碳中和时,生产者吸收的CO2总量大于生产者、消 费者和分解者释放的CO2总量,CO2排放总量除了生物群落释放的CO2总 量外,还包括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过程中排放的CO2。
第53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 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评价 迁移应用
1234
检测对象 DDT浓度(μg/kg)

a
b
c
d
0.02 15.5 16.1 0.1 0.53
A.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B.DDT的使用导致瘿蚊幼虫产生抗药性突变 C.分析表中数据可推测生物b处于最低营养级
√D.DDT存在生物富集现象且该现象具有全球性
评价 迁移应用
整合 必备知识
提醒 生物圈在物质上能自给自足,但在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因为物 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它必须由生物圈外 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
整合 必备知识
5.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实验原理 土壤中存在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分解者,它们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 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分解速度与环境中的温度、水等生态因子相关。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件

考点互动探究
典例追踪
考向1 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分析 1.[2016·江西赣州考前冲刺] 关于生态 系统的碳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往复循环 C.碳只能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返回到 无机环境 D.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要通过 生产者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第31讲 PART 10
基础知识巩固│考点互动探究│考例考法直击│教师备用习题
第31讲
考试说明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1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பைடு நூலகம்4.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基础知识巩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返循 环。 (3)非光照条件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同时进行。 (4)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其既可来源 于环境,也可来源于生物。 (5)变色龙善于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体色,既利于躲避敌害,又利于捕捉猎物,属于物理信 息,并不是同类生物之间进行信息传递。 (7)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基础知识巩固
链接教材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概念
2.实例——碳循环
呼吸 分 解 光合 生产者
化学元素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 ,
如C、H、O、N、P、S等。
无机环境 之 (2)范围:生物群落和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教学课件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教学课件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学课件[目标要求]1.概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

2.理解生物富集的成因和危害。

3.简述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的作用。

4.概述生态平衡的概念、特征及调节机制。

5.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信息的概念: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据图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填“包括”或“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递。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内,也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

信息传递的方向一般是双向的。

3.信息传递过程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6.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关系(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 √)(6)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属于化学防治( ×)源于选择性必修2 P71“正文”(1)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食后者,兔同样也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3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3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考点规范练3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B.大气中CO2含量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不会有明显季节变化C.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碳循环的自我调节调整碳的含量D.分解者在碳循环中不可缺少2.(2020广西南宁摸底)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⑦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乙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B.过程⑦中碳的传递形式是CO2C.过程①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丙中的多种生物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3.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高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对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B点后乙生态系统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5.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

根据下图所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能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B.大气中CO2的增加与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C.异养生物①和异养生物②都是消费者D.碳在食物链中的传递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C.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行为信息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7.(2021广西桂林模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一轮基础精讲-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一轮基础精讲-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学习过程一、复习预习二、知识讲解无机物无机环境生物群落无机物(1)图示(2)分析图①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

②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③大气中CO 2的主要来源⎩⎪⎨⎪⎧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1)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无机环境。

(2)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还可以利用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3)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

(4)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6)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

(7)上述关系,总体上体现了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且同时进行。

考点/易错点2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传递的模型及解读(1)范围(2)来源:物理信息既可来自生物,也可来自无机环境;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来自于生物。

阻碍其中的任一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的传递。

.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运动,反复利用往往是双向的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对信息传递类型的辨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

如孔雀开屏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的,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2)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如叫声)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

(3)声音、颜色、形状、磁力、温度、湿度、光、重力等信息为物理信息。

(4)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3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3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考点规范练3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下列哪项不属于负反馈调节?()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鼠的增加受到抑制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再生能力增强,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迅速萌发生长D.池塘被倾倒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2.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某生态系统中某个种群数量增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仍然保持河水清澈,这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强3.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

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足0.01 mg,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

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却无动于衷。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B.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生物种群的繁衍C.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D.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4.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5.某湖泊因大量排入污水,藻类过度繁殖,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随之大量浮游动物及鱼类等死亡,水体发臭。

污染初期,某小组分别于早晨6时和傍晚18时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甲、乙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

【2019年高考一轮课程】生物 全国通用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教案)

【2019年高考一轮课程】生物 全国通用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教案)

1.通过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是()A.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3.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分解者参与碳循环过程,消费者只是获得有机物没有参与B.春天青蛙鸣叫传递的是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C.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也低D.为了提高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引入水葫芦使营养结构复杂化4.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A.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图中d包含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C.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D.某有毒物质污染湖泊,次级消费者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往往比生产者多5.下图是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对其分析错误的是()A.生产者是图中的AB.图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碳在B、C、D、E、F之间,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D.若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答案】1.D 2.C 3.C 4.B 5.A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知识点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2018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专题突破 精选教学文档

2018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专题突破 精选教学文档

2019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专题突破【考点定位】【命题预测】纵观近三年高考题,本专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预测2019年高考仍将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以上知识点。

【要点讲解】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形式循环。

2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页 1 第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②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

3.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CO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2环的平衡。

(2)影响:导致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页 2 第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3.信息传递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特别提醒信息传递的三要素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命活动
繁衍
种间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 农畜产品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量。 (2)对 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易错辨析
基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 ) (2)“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 (3)生物碱、有机酸和性外激素等都属于化学信息。( √ )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 √ )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 ) (6)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 产品的产量。( √ )
易错辨析 1.基于对碳循环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往复循环。( × )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 )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 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 ) 2.基于生物富集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DDT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容易积累在人体的脂肪和器官细胞中。( √ ) (2)水俣病主要是由甲基汞中毒造成,甲基汞是一种脂溶性无机汞化合物, 毒性不高。( × )
(3)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主要以 CO2 的形式循环。
(4)过程图解
加速了物质循环 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a. 生产者 ,b.消费者,c. 呼吸作用 , d.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e. 呼吸作用 ,f. 化石燃料燃烧 。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学案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学案

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课程导学]内容要求2.2.3.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2.4.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2.2.6.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2.2.7.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2.3.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实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和比较不同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撰写报告分析其原因。

与旧教材对比增:①物质循环对农业生产的启示;②生物富集;③信息传递中信息源、信道、信息受体等概念;④生物可通过一种或多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⑤生态平衡。

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碳循环(1)碳的循环及存在形式(2)碳循环过程①过程解读[提醒]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不完全等同于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包括胞内分解作用和胞外分解作用。

②碳循环途径(3)温室效应2.物质循环[提醒]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虽具有全球性,但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甚至在池塘生态系统中也能完成物质循环。

3.生物富集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2)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3)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5)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力植树造林都可以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6)生物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浓度也越高。

()答案:(1)×(2)×(3)√(4)×(5)√(6)√1.(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汽车尾气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用图中的曲线表示 , 则图中的曲线①②分别代表的是
,
二者的关系一般呈

(2)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一定如图所示 ?
。原因是

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容 (1) 结构的相对稳定 : 体现在各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种间关系的相对稳定。 (2) 功能的相对稳定 : 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达到平衡。可用如图 示:
归纳提升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图 10-31-13
(1) 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 y 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生态系统功能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
, 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
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 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 , 反之 , 抵抗力稳定性强 , 如热带雨林生态系
形式 特点 范围
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 以碳循环为例 )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无机物 有机物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循环性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生物圈 ( 全球性 )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 ( 网 ) 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3) 特点 : 具有

2. 实例——碳循环
, 如 C、 H、 O、 N、 P、 S 等。 之间。
图 10-31-1
3. 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 物质作为能量的
,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 ( 网 ) 流动 ; 能量作为
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版)大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版)大一轮精品复习讲义: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4)稳定性的两种类型 ①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外界的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 ________ 保持原状能力。 ②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 恢复到原状 的能力。 _____________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________ 干扰 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 自我调节能力 。 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 物质、能量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 内部结构与功能 的协 _____________ 调。
二看 ― ― → 则被指向方为“大气CO2库”
生产者指向消费者 “生产者”“消费者”
及其指向
图示各环节均可向其指来箭头, 多箭头
三看
― ― →
生产者、消费者均指向分解者
考向1 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分析
1.某同学画出3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A.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 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因此,3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B.图1中C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若使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学燃料燃烧产生CO2
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 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高考热度:★★)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比较 表现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实质 区 别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 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 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 )的能力 原状的能力

高考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31讲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高考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31讲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 10.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什么是生物富集作用 ?
命题点二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分析 1.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 示意图,其中A、B、C、 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 ,1、2、3、4、5、6表示有 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 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 B.图1中能表示细胞呼吸过程的只有2、4、5
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 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
• 6.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直接原因?要避 免危害采取的措施(2个)?
• 7.化石燃料除了燃烧还可以被微生物分解。
• 8.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最好 在哪儿进行?原因是?
• 9.参考案例1中的实验材料是?实验组如何处理 ?原因是?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
比较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互关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有机物形式流动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O2等无机物 循环往复、反复利用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生物圈(全球性)
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无机环境。 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联系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_透____ 明
缸内温度;便于观察
生态缸宜 小 不宜 大 ,
缸中的水量应 适宜 ,要留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空气
出一定的_空__间__
生态缸的采光应用较强的 散射光 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教材热点拓展 如图表示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图,两条虚线之 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请分析: y 、x、TS的含义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复习课件)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复习课件)

因不同元素而异,如碳以 ___C_O__2 ____的形式循环
特点
_单__向__流__动___、 物质被__反__复__利__用__,即具有
_逐__级__递__减___
循环性和_全__球__性_____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个 营养级
_生__物__圈_____内
二者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__同__时______进
联系
(1)一般呈现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 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 (2)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 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3
4.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恢复力稳定性和总 稳定性的关系(如下图)
14
3.制作过程中的要求及目的 要求
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
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
呼 吸 作
呼 吸 作


消费者 分解作用
分解者
4
生C产者
右图为生态系统各组成 成分的关系图解示意图,
请分别回答如下问题:
③①


1、图中A、B、C、
无机D环境
D各指什么?


2、 图中①~⑦又分
别指什么生理作用?
消A费者 ⑥
分B解者
• ①是光合作用,②是捕食关系。③、④、⑤呼吸作用 。⑥、⑦则表示分解者对各营养级的分解作用。
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 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
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
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 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
的空间
生态瓶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
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 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2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2019年新课标I卷](8分)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 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 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 果树→A→C 。该食物链的第三营 养级是 C 。 (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
分解者
2.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形成原因、影响及减缓措施? 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大大增加了CO2的排放,使大气中
CO2含量迅速增加,加剧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导致气温升高。会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 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①减少CO2排放,如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清洁能源; ②大力提倡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
2.生物富集:(1)铅积蓄在体内的过程? (2)生物富集的概念及特点?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与区别?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信息传递的特点及途径?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消费者。
(2)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什么?含碳有机物
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又是什么? CO2 (3)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过程?
a代表捕食, b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c和d代表细胞呼吸, f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e和g代表动植物的遗体、动物的排遗物等提供给分解者。
消费者 大气中 CO2库
化学信息
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实例
蜜蜂跳舞、雄鸟的“求偶 炫耀”
光、声、温度、湿度、磁 场等
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 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 激素等
传递形式 动物的特定行为特征
物理过程

高三二轮复习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高三二轮复习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

考向2 围绕生态系统三大功能,考查科学思维 2.(2022·陕西西安中学)2020年2月,东非地区蝗灾肆虐,蝗虫数量之多几十年未 见,且这种现象未来可能会更加普遍。此次蝗灾的元凶是沙漠蝗。人们在肯尼亚 东北部发现一个蝗虫群长达60公里,宽约40公里,每平方公里可聚集1.5亿只蝗虫。 据估计,即使是小型虫群,每天也能吃掉3.5万人的食物。 (1)某蝗虫种群摄入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J/(hm2·a)]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 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 作, 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 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3.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
项目
正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调节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 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方式 生的变化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答案:D
A.增加E对CO2的吸收量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B.若增加途径“A→E”,则成分C表示分解者 C.碳在E、D、B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D.增加途径“C→A”和“A→E”后即可表示完整的碳循环
2.(2022·湖北荆州中学)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等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 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 对“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不是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 B.碳循环指CO2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 境的循环过程 C.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碳中和提前实现 D.过度的人工碳排放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答案:B
3.(202多种体型较小的动物。在 第N年时,加拿大一枝黄花初次出现,因缺乏天敌,8年后几乎占据了整片树林, 加拿大一枝黄花茎直立,高达2.5米,一株植株可形成2万多粒种子;根能分泌一种 物质,抑制其他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回答下列问题。 (1)草本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于__体__内__有__机__物____中;若单位体重 的田鼠和野兔所含能量相等,两者摄入等量的生产者,增重却有明显的不同,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2.碳循环(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3.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1.有关碳循环的判断(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2)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3)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4)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5)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有关物质循环的判断(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2)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是循环往复的( ×)(5)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请据图分析:(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提示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头指向丁,所以丁为大气中的CO2库,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所以丙为分解者,则乙为消费者。

(2)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什么?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又是什么?提示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是CO2。

(3)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过程?提示b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d和c代表细胞呼吸,f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代表捕食,e和g代表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等提供给分解者。

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区别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联系(1)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无机环境。

(2)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图示中未标出某些生产者还可以利用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3)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

(4)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6)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

(7)总体上来说,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且同时进行的关系。

命题点一碳循环的过程图解分析1.(2018·山东实验中学调研)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Ⅰ~Ⅳ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⑧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的碳循环路径是完整的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①过程实现的C.图中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过程有①⑥⑦⑧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过程有②③④⑤D.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答案 B解析图中Ⅰ、Ⅱ、Ⅲ、Ⅳ分别为大气中CO2库、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

图中缺少Ⅱ、Ⅲ直接到Ⅰ的碳循环路径(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故A项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①(如光合作用)固定的,B项正确;图中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项错误;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Ⅳ,D项错误。

2.如图为生物圈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表示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⑤、⑥表示呼吸作用B.①和②的速率基本相等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D.③、④、⑦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答案 D解析①是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⑤、⑥表示呼吸作用,A项错误;若碳循环能保持平衡,则①和②⑤⑥的速率基本相等,B项错误;丁是分解者,不能和其他生物构成捕食食物链,C项错误;③、④、⑦是群落内部的碳的流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项正确。

辨析碳循环过程中生态系统的各成分(1)图中双向箭头代表生产者、大气中的CO2库,其中其他所有成分都指向的为大气中的CO2库,即C为大气中的CO2库,A是生产者。

(2)除了C之外,有最多被指向箭头的为分解者,即B为分解者。

(3)三个图的模式其实一致,复杂的地方在于消费者的划分,图甲中消费者只有D,图乙中消费者有D、E,图丙中消费者有D、E、F。

(4)图甲蕴含的食物链为A→D,图乙蕴含的食物链为A→D→E,图丙蕴含的食物链为A→D→E→F。

命题点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分析3.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B.图1中能表示细胞呼吸过程的只有2、4、5C.如果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在图2的食物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 C解析图1中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A项错误;图中的过程3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也是细胞呼吸,B项错误;如果次级消费者A因发生瘟疫而数量减少,则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增加后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减少,D又会因食物减少而使其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相对稳定状态,C项正确;图2中的①和②代表兔和狼的摄入量而不是同化量,所以②/①的比值不能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

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2B.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C.图中狼与秃鹫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 D解析依据题意可知,该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的流向情况,所以M应表示光能和CO2等无机物,N表示生产者、消费者通过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和CO2,P表示由分解者分解释放的热能和CO2等,A项错误;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说明秃鹫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构成,因此图中只有1条捕食食物链,B项错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但秃鹫属于分解者,C项错误;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

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拓展延伸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类型的辨析(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于行为信息。

(4)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

(5)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进行信息交流。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知识归纳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关系(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据图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1)图中“信息”可来自何处?提示生物或无机环境。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否只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提示不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能发生信息传递。

(3)从信息传递的方向来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什么特点?提示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

命题点一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判断1.(2017·武汉模拟)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对信息传递的表述错误的是( )A.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行为信息B.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D.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答案 A解析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属于化学信息,A项错误;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B项正确;金钱豹尿液散发出气味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属于化学信息,C项正确;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D项正确。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B.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来自无机环境C.动物通过嗅觉发现天敌属于行为信息的传递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答案 A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A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是无机环境或生物,B项错误;动物通过嗅觉发现天敌属于化学信息的传递,C项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D项错误。

命题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答案 C解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循环往复、全球性的特点,在生物群落内是单向的,图甲可表示碳的循环;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图乙可表示能量流动;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论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还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是双向的,图丙可表示信息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