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二章 传媒生态)【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圣才出品】

第二章 传媒经济学研究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学1.一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1)边缘学科的定义边缘学科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之间的交叉地带形成的一种新兴学科。

(2)传媒经济学是边缘学科传媒经济学是在与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地带产生的一种应用性新学科。

传媒经济理论的产生,不仅拓宽了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而且为经济学、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传媒经济学是一种边缘学科 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理论体系传媒经济学的对象传媒经济学的意义传媒经济学的对象 我国传播学的研究的两种倾向 传媒经济理论是不是我国传播学发挥作用的支点 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报业经济”、“广播电视经济”概念的提出 “广播电视也是生产力”的命题 传媒经济学的探索过程 广播电视媒介经济属性探讨 应用传播学体系传媒经济新理论的推广传媒经济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量分析传媒经济学效果 传播效果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方法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传媒经济学研究①传媒经济学是传播学与经济学之间相交叉的产物。

②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新闻学相交叉的产物。

③传媒经济是经济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3)边缘学科的属性对传媒经济研究的要求传媒经济作为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边缘学科,要求传媒经济的研究者和传媒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具有交叉型的知识结构,否则,是难以准确地把握传媒经济运行规律的。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对交叉型知识结构人才的培养。

2.传媒经济理论体系(1)传媒产业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既是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2)传媒市场是传媒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传媒市场的形成及其重要作用的体现是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必然结果。

(3)传媒的功能由传媒性质决定。

传媒具有两种功能,即产业功能和宣传功能,决定了传媒效益也有两种,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受众——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受众——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分析框架在传媒经济研究中的作用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相对规范的审视问题的视角、参照系、分析工具现代经济学作为理论分析框架,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分析工具。

(1)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从实际出发的看问题的角度或曰“视角”。

这些视角可以指导人们避开细枝末节,把注意力引向关键的、核心的问题。

(2)现代经济学提供了多个“参照系”或“基准点”。

这些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

(3)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型。

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人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2.在面对传媒产业进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时,不能忽略传媒行业的特殊性(1)传媒经济研究在给定假设上的特殊性“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处在由媒介产品不断重塑的过程之中,由此带来媒介产品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上的特殊性。

①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归纳为:给定假设,简化关系;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②媒介传播本身就蕴涵了社会偏好结构形成和改变的机制a.从物质技术层面而言,由于不同媒介载体有着不同的可获得性、参与条件和内容偏向,形成一种过滤机制,最终对一个时代的社会集体偏好产生影响。

b.不同媒体组织基于不同的媒体文化理念,通过其对于资讯的选择、处理、解读及整合分析等等在传播资讯时所打上的各自的社会能动性的烙印,并由此对人们的认知、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③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对媒介产品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的影响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的不断嬗变,使媒介产品的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呈现出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

a.从个体层面而言,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轴线上,消费某类媒介产品越多,对它的偏好和依赖就越强,单位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可能就越大。

b.从社会层面而言,一个媒介产品的价值并非内在于自身,其在空间维度上传播范围越广,引发的社会共鸣越强,其价值就越大;同时,其在时间维度上不断融入新的形式元素并循环出现,由于传播心理效应的累积性,其价值也会实现动态成长;另外,消费者经由媒介消费所形成或更新的社会心理偏好转换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消费行为时,媒介的价值进一步得到复合延伸。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 校学习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的师生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传媒经济学教程》 (喻国明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传媒经济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 科研机构)指定为“传媒经济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为了帮助考生复习该教材,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 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的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本书主要 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 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 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传媒经济学相关辅导资料,对该教材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 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3)考研真题详解,巩固重难点知识。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 解,本书精选了中国传媒大学近年的传媒经济学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供读者巩固知识、学以 致用。(4)最新更新内容,可免费升级获得。本书每年都会进行修订完善,最新补充的内容,均可免费升级获得。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及详解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及详解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及详解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及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及详解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及详解
目录分析
第二章影响力经 济——关于传媒产 业本质的经济学解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 济学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十一章 传播媒介制度)【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十一章 传播媒介制度)【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 传播媒介制度2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产业制度结构1.现行传媒产业制度的弊端现行的传媒产业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所以在管理体制上—直坚持“人治”,以主管人员的权威性实施对传媒产业的管理;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国有传媒产业制度。

这种传媒产业制度的主要弊端是:(1)高度垄断现行传媒产业制度下所形成的垄断并不是凭借经济实力而形成的垄断,而是运用“人治” 现行传媒产业制度的弊端 传媒产业制度结构 未来传媒产业制度模式 建立传媒产业制度应坚持的原则计划经济时代报纸之间的关系“文革”期间报纸之间的关系报业传媒的“三分开”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报纸之间的关系 实现转制后报纸之间的关系报业产业倒螺旋式发展道路 报业传媒的“三分开”制度 “制播分营”制的含义 实施“直播分营”制的原因 电视媒介的“制播分营”制度 实施“制播分营”制的原则 实施“制播分营”制的要求 民营电视产业机构出现的条件民营电视产业制度 我国民营电视产业公司的类型 民营电视产业的基本走势 中国电视制片人制的现状 电视剧制作的制片人制 改变我国电视制片人的现状应解决的问题传播媒介制度的手段,传媒产业实体本身的实力软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一旦国家政策有所调整或者人事有所变动,对传媒产业的发展都会造成难以预测的影响或后果。

(2)资源浪费现行的传媒产业制度要求传媒实体的“自给性”,即“小生产性”,分散经营人为地造成传媒产业生产水平低下、资源浪费的状况。

(3)人浮于事由于传媒产业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人治”所造成的个人权力过大的原因,引发人力资源配置上的混乱,使某些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传媒产业部门人浮于事,某些经济效益欠佳的部门缺岗严重。

(4)无成本意识在传媒产业实体内部,特别是电视传媒产业部门,由于受现代传媒产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经营者关心的是自己的“地位”和“乌纱”,很少关注成本。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其他传媒)【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其他传媒)【圣才出品】

第十章 其他传媒1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语言传媒1.语言传媒的含义(1)语言传媒的含义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

(2)语言传媒的使用形式语言这种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在其使用过程中有三种形式:①单纯的口语交际方式a .一般情况下,这种口语交际方式多表现在两人之间的直接面谈,或者是少数人之间的座谈。

这种面对面的直接交际方式,既适用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无其他交际工具 语言传媒的含义 语言传媒 语言传媒的作用 语言传媒的发展物体传媒及其特点物体传媒 物体传媒使用的条件 人物传媒及其特点 人物传媒 正确使用人物传媒 事件传媒及其特点 事件传媒加强对事件传媒的研究和利用组织传媒及其特点 组织传媒深化对组织传媒的研究其他传媒可借用的社会环境,又适用于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交际工具多而现代化的社会环境。

b.口语交际方式并非只适用于狭小的范围,有时需要更多受众和更大范围知晓的信息也可以采用这种口语交际方式。

但这种交际方式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面对面的直接交谈,而是借助电子传媒实现交际的目的。

②书面语言的交际方式这是一种借助于文字进行人际交往的工具,是语言交际工具和文字相结合的产物。

这种人际交往工具在印刷术没有产生以前,多采用书写的形式。

由于这种语言传媒用书写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书写传媒。

当印刷术发明以后,这种语言传媒往往用印刷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之为印刷传媒。

③图画语言的交际方式这是一种借助图画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人际交往工具,是语言交际工具和图画相结合的产物。

据考证,文字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文字来自于图画。

从这个意义上讲,图画语言传媒同文字语言传媒是相通的,只是表现形式的差异。

(3)语言传媒之于人类的意义语言传媒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继非语言传媒之后的一种最古老的传媒,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语言传媒还在起作用,是人类传播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传媒。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传媒投融资【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传媒投融资【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传媒投融资1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资本与资本运营1.资本资本一词通常被用来表示一般的资本品,是一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经济的产出的耐用投入品。

资本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层次:(1)资本可用价值形式表示,如果某项财产不能用价值衡量,那么就不可能成为资本。

(2)资本能带来未来收益。

(3)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

2.资本运营(1)资本运营的定义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遵循资本的运动规律,把可支配的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

(2)资本运营理念的创新①与传统生产运营以产品导向为中心的运作机制不同,资本运营是以资本导向为重心的企业运作机制,主要目标是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

②资本运营是一种开放式经营,要求最大限度地支配和使用资本,以较少的资本调动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

企业不仅关注内部自有资源,还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扩大利用资本的份额,使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优化配置,以获得最大的价值增值。

③资本运营注重资本的流动性和资本形态的多样性,要求加速资本的流通过程,避免资金、产品、半成品的积压。

④资本运营是一种结构优化式经营,包括对企业内部资源结构如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的优化,实业资本、金融资本和产权资本等资本形态结构的优化,存量资本和增量资本结构的优化,资本运营过程的优化等。

⑤资本运营是以人为本的运营,把人力资本的运营看作资本增值的主要手段。

3.资本运营的内容(1)从资本运动过程划分包括:资本的组织、投入、营运、产出和分配的各环节和方面。

(2)从资本运动状态划分包括:存量资本运营、增量资本运营。

(3)从形式和内容划分包括:实业资本运营、金融资本运营、产权资本运营、无形资本运营。

二、传媒资本与传媒资本运营1.传媒资本(1)传媒资本的业态特点①传媒产业链相对复杂,尤其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已经从过去的价值链运作慢慢演变成为各种软硬件彼此支撑的产业价值系统,运营环节多,彼此关联程度高。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篇一: 《了解传媒经济学》学习笔记】《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了解媒介经济学》(以下简称《了解》)这本书在图书馆是被放在新闻传输学书架上, 英文原题是《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

本书介绍了现代传媒因为其零边际成本和特殊市场失灵, 而含有与众不一样经济现象和对应经济规律, 以及传媒各产业基础情况, 是一本普及型教材类读物。

因为自己本科学习经济学, 感觉《了解》深入浅出, 比起大部头经济学著作要浅显, 又充足表现着经济学逻辑与理性。

即使只有百来页,不过《了解》用相当清楚思绪从报业、广电和网络四大媒介上做了深入探讨,该书前段关键结合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媒体和经济学相关“两种商品”、成本、价值实现和外部性等特征进行分析, 并实化至产业链分析等? 后半部分关键内容集中在: 电影业, 着重分析美国在全球电影市场主导地位和欧洲堡垒制度; 新媒体, 包含新媒体经济学价值、对传统媒体冲击和所存在迷惑(如p2p问题等); 各国对于传媒资源集中化应对方法(促进资源整合or维持公平)。

该书知识系统, 叙述条理, 几乎每一个章节都需要另外参考很多资料以达成触类旁通效果, 比较于中国号称唯一一本媒介经济学专著, 《了解》更为切实, 更让人轻易了解。

《了解》清楚而具体地介绍了与传媒相关关键经济学概念, 并以非经济专业人士需求为基点, 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与传媒经济学研究相关基础概念; 探讨了当今传媒产业所面临关键问题; 联络经济理论与商业实践, 叙述了多种传媒行业——广告、电视、电影、印刷媒体和新媒体; 审阅了经济学对公共政策影响。

第一章中对传媒经济学基础内容进行了分析。

对传媒内容分析能够作为了解我们身处社会以及我们价值体系一个手段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研究与传媒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一门学问, 它所研究是在传媒业中不停改变经济原因, 这些原因是可知道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议人进行抉择。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传媒经济社会)【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传媒经济社会)【圣才出品】

第六章 传媒经济社会6.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社会1.传媒与信息(1)传媒的含义传媒是信息传播所经过的“桥”、“渠道”、“通道”,凡是能通过信息传输使双方发生关系的工具、语言、文字、事件、物体、组织等都可以称为传媒。

(2)信息的含义信息是信息源所“发生的各种信号和消息经过传递被人们所感知、接收、认识和理解的内容的统称,其根本特质是包含着的新内容和新知识,能消除人们对某种事物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对该事物获得一定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对人们的思想或行动产生一定影响。

(3)信息的分类信息是一种客观现象,它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过程。

①存在于自然界的信息称为自然信息;②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信息称为社会信息;传媒与信息传媒社会 传媒社会传媒社会的依据人际关系概述 传媒社会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特点 传媒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经济和经济社会 传媒经济社会 信息经济 传媒经济社会传媒经济社会③人的思维活动也会产生信息。

(4)传媒与信息的关系①传媒是信息生命的“动脉”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信息量的多少,只是人们对它的认知程度的一种表现。

如果传媒比较先进,说明人们对信息获取的渠道比较宽,手段比较先进,因而信息的流转速度也加快。

反之,信息只能被限制在一个狭小范围内。

从这个意义上讲,传媒是信息生命的“动脉”,它有助于信息的再生。

②传媒是信息量增长的“助长器”根据信息的共事性的特点,同一传媒传输的同一信息对人们所带来的效果不同,这就意味着同一信息可以再生出不同信息,进而增加信息总量。

为更准确地把握传媒对信息量的作用,应该把传媒的作用同信息的特点(客观性、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动态性、扩散性、可转换性、可压缩性等)结合起来研究。

2.传媒社会(1)社会的含义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同动物群体的根本区别;社会是一种历史的现象,是按客观规律向前发展的。

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

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关键词:二元产品市场公共物品经济人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传媒经济学主要有三种视角:微观经济学视角、管理经济学视角和政治经济学视角。

集中基础性的视角是微观经济学的视角。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体怎样在无限的竞争性的需要之间,将稀缺资源在各种替代性用途中进行分配。

技术、规制(主要是版权保护)与商业模式之选择动态变化,合力将媒介内容的“公共物品”性质约束在一个能使媒介产品赢利的状态,从而使媒介产品的性质随三种力量的相对关系而变化。

商业模式是比策略更基本的东西。

广告支撑性与内容支撑型是媒介产业两大基本商业模式。

在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上,某一媒体的商业模式会表现出动态性。

广告支撑型商业模式的两个关键点在于:第一,媒介带着一根看不见的倒钩刺;第二,受众和消费者两种身份的重合。

执照费支撑型模式是内容支撑型模式的一种变形。

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

传媒影响力源自媒介在生产环节、传布环节、消费环节附加到产品与服务中的价值。

在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采取措施构建产业的影响力。

传媒产业的影响力与其生命周期相关,一般而言,某一类别传媒的影响力在引入期、成长期表现出上升趋向,至成熟期达到顶点,随衰退期的到来而下降。

“经济人”总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会根据对于任何经济活动的成本与收益的估量,而选择相对于成本而言最大化的收益。

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是指稍微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某种活动的成本和收益。

机会成本,即一种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中的其他方面的牺牲。

机会成本通常指其他各种牺牲中最大的牺牲。

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

传媒产品或服务为媒介组织所生产的、受众所接受到的媒介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即载有内容信息的纸张、电磁波、胶片、磁带、网络服务等最终劳动产品。

首先,所有媒介的内容部分都是信息,皆为公共物品;其次,传媒产品的内容与物质载体缺一则不构成可供受众消费的完整产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电子传媒)【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电子传媒)【圣才出品】

第九章 电子传媒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电子传媒1.电子传媒分析(1)电子传媒的形成和发展电子传媒即电子传播工具,它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条件。

①广播a .1844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在美国诞生,开创现代通信的新纪元。

b .1895年,意大利工程师古格列莫·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装置。

电子传媒分析 广播电视媒介 电子传媒 电影媒介电信媒介网络媒介中国广播媒介历史和现状中国电视媒介历史和现状 中国电子传媒简史和现状 中国电信媒介历史和现状 中国电影媒介历史和现状 中国网络媒介的历史和现状 电子传媒体系 电子传媒的利用利用电子传媒的对策科学把握网络经济概念 电子传媒的创新当前电子传媒创新的核心传媒间的竞争电子传媒的发展 传媒领域的变化 传媒发展新趋势电子传媒c.1904年,美国金德纳·费森登发明无线电发射机,标志着无线电广播业的开始。

d.1906年,美国费莱斯特发明“三级真空管”,使无线电广播迈出了决定性一步。

e.1910年,费森登与费莱斯特合作,通过电台传播纽约市大都会歌剧院的演出实况,标志着世界上实验广播的开始。

②电视a.1923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兹沃利金等人发明了摄像管和电子显像管。

b.1925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利用尼普柯夫发明的机械扫描圆盘,制成电视发射和接收设备的雏形,成功进行了传送和接收电视画面的实验。

c.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的机械电视系统,在伦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并正式播出电视节目。

这一天是世界公认的电视业的开端。

d.二战以后,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卫星传送电视节目由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迅速发展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并由传送电视节目发展到直接播出。

e.目前,从世界范围进行分析,电视业正朝着图文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的方向发展。

③电影a.电影是电子传媒的一种形式,它是“视觉暂留”原理同电子技术共同发生作用的产物。

传媒经济学教程完整版

传媒经济学教程完整版

传媒经济学教程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点第一章P9微观经济学视角包括哪些方面的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还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

P19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内涵、特征是什么?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

完全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纯公共物品;部分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准公共物品;完全不符合上述两个特点的叫作私人物品。

纯公共物品需由政府提供,准公共物品应由政府和私人联合提供,私人物品则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

P24传媒的“二元产品市场”谁提出的内涵是什么(问答题)“二元产品市场”由传媒经济学者罗伯特·皮卡德1989年提出。

内涵:“二元产品市场”指媒介只创造一种产品,却活跃于两个性质迥异的市场。

媒介的二元市场存在两个产品市场(内容产品市场及广告服务市场)、两类消费者(家庭和企业)和两个收入来源(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

“二元产品市场”是传媒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第二章P45什么是“共鸣效果”“溢散效果”“共鸣效果”:扮演意见领袖的媒介通常是传统的建制媒介,跟进的媒介是另类媒介,这种议题流动方式,被称为“共鸣效果”。

“溢散效果”:“反对议题”有可能由另类媒介引入建制媒介的视野,这种由另类媒介流向建制媒介的方式,被称为溢散效果。

P48什么是媒介的“序参数效应”(问答题)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实物商品的需求是不连贯的,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

然而,媒介的序参数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要求。

提供特定信息和情绪体验的媒介内容产品,本质是塑造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意志,这是社会个体的一致性需求,不仅有连贯性,而且始终存在着将所有内容商品的需求联合成统一体的内在趋势。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生产要素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传媒生产要素

三、劳动力的价格——工资
(四)明星高收入
一些剧院演员的工资收入不如影视明星高,并不一定是因为前者不如后者优秀,而是因 为影视媒体技术可以让影视明星的表演能相对便宜地卖给消费者,从而更容易获得被消费者 品评、追捧的机会。
另外,传媒业降低投资风险的需求亦助长了明星的产生及明星的高收入。消费者口味千 变万化,传媒产品的市场风险难以预料。面对如此高的风险,投资者降低风险的一种选择是根 据员工以往表现和声望来决定投资。当众多投资者都追捧以往业绩记录优秀的少数人时,明 星的受关注度和收入自然也就抬高了。
第三节
传媒资本运营—— 产业与资本要素的协同
传媒资本运营—— 产业与资本要素的协同
➢ 一、传媒资本运营的关键点 ➢ 二、传媒无形资本运营
一、传媒资本运营的关键点
传媒资本并不是简单指传媒企业财务报表上的金融资产,它提供了审视传媒企业所拥有整 体资产的一个视角。
从构成上看,传媒资本涵盖了传媒实业资本运营、金融资本运营、产权资本运营以及无形 资本运营等几大类别,它既具备资本的共性特征,同时基于传媒业精神文化产业的特质又呈现 出一些特殊规律,其中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传媒无形资本在传媒资本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
二、劳动供给
(一)个体劳动供给曲线——有可能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曲线虽然都反映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但劳 动供给曲线可能“向后”弯曲。假使你是一名制片人,你的劳动供给曲线可能如下图所示,你 的劳动与闲暇的分配可能如下表所示。
二、劳动供给
(二)劳动供给曲线的移动
以上我们谈的是个体劳动的供给。正如某种职业劳动市场的需求曲线是无数单个需求 曲线 的加总一样,某种职业劳动市场的供给曲线也是从事该职业的无数个体劳动供给曲 线的加总。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 传媒经营论)【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 传媒经营论)【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 传媒经营论1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营概述1.经营(1)经营的含义经营即筹划、运筹。

根据运筹学原理,经营是指对各类经济实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市场(流通)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地定量分析和选择适当的运营方案的方法。

(2)开展经营活动应注意的问题任何一种类型的经营实体开展经营活动时,必须注意弄清楚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弄清楚设备及其性能。

②弄清楚原材料、劳动力、资金等资源条件。

经营 传媒经营概述传媒经营生产社会化程度传媒经营条件 市场经济发达程度 传媒产业制度模式 传媒的两重属性和功能 传媒经营模式 产业与事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效益原则制度原则 传媒经营的原则 创新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联合原则传媒经营论③弄清楚所生产产品的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

④弄清楚消费者的需求量及其现实的购买力和潜在的购买力。

⑤弄清楚产品生产的技术条件。

⑤弄清楚产品经营的环境条件。

在此基础上,确定产品产量、质量、成本、价格等经营目标,并采用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和方法,求出最优解和次优解,然后综合其他因素进行平衡,从中选择最佳实施方案。

(3)保证经营活动决策科学性的要求①进行科学的经营活动分析,必须认真研究在线性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线性目标函数最优化。

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包括两个部分,即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②提高经营活动效益的重要问题是要科学地处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中所有变量之间的关系,保证经营活动决策方案的科学性。

(4)经营活动的范围①生产领域的经营活动经营活动在生产领域一般表现为合理的组织和调配生产过程的诸要素,实现尽可能多的劳动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必须十分重视产品的成本经营管理,努力从投资方案的选择、产品的设计、工艺流程、技术条件、材料价格、资金运用、生产力组织等方面研究成本,真正实现少投入、多产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②流通领域的经营活动经营活动在流通领域一般表现为对市场的调查和预测、资金的筹措、原材料(包括信息资源)和动力的供应、产品方向的选择、投资方向的确定以及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活动。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八章 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八章 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 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1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市场的兴起和发展1.传媒市场及其特点(1)市场和传媒市场①市场市场是一种物品的买主和卖主的互相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

它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a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b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市场的概念在“买主和卖主的互相作用”下不断变化:由于物品或资源相对于买主欲望的稀缺,市场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市场结构中的各要素也相应发生变化。

②传媒市场 传媒市场及其特点传媒市场的兴起和发展 传媒市场兴起和发展的条件 传媒产品(或服务)市场 传媒市场结构 传媒生产者市场 传媒消费者市场 传媒市场调查 传媒市场预测与决策 传媒市场预测 传媒市场决策传媒市场经营与管理a.含义传媒市场是指传媒产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传媒产品的商品性逐步被人们认知的产物。

b.改革第一,传媒市场结构中的各要素将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重新定位,作为市场主体的传媒将逐渐理顺各种关系,产权明晰,责权分明,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政府也将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开放传媒市场,建立更有效的市场机制,提供更宽松的经营环境,保障传媒市场的有序发展。

(2)传媒市场的特点①传媒市场具有独特的二元结构与其他市场相比较,传媒市场具有独特的二元结构,即传媒只创造一种商品,却可以存两个市场进行销售(见图l8-1)。

a.内容产品市场生产的产品经过包装后,成为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市场上流通的产品。

这些内容产品以有偿或者无偿的形式销售给消费者,引起他们的关注,并以此换取他们的时间资源、注意力资源。

b.传媒市场的另一个市场是广告市场。

广告商通过购买传媒的空间资源或者时间资源,得到消费者的注意力,如果广告对受众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就会形成影响力经济。

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参考资料整理

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参考资料整理

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参考资料整理本文系统介绍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难度,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就业,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辅导,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参考书,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2017中传考研机构!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很多人都不清楚,这里凯程传媒经济学考研王牌老师给大家整理出来了,以供参考:《经济学原理》曼昆《管理学》周三多《媒介经济学》霍斯金斯《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李怀亮《文化生产与产品分析》何群《传媒经济学教程》周鸿铎《传媒经济学:理论与案例》卜彦芳提示:以上书比较多,有些书的具体内容是不需要看的,凯程授课老师届时会给大家详细讲解每个重点的内容,减少大家盲目复习。

一、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招生量较少,招生数为9人,考研难度相对较高。

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考研的考生中8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传媒经济学考研考试科目里,传播历史与理论和传播实务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传媒经济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就业怎么样?2017中传传媒经济学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2017中传在传媒经济学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十章 传媒机构运营)【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二十章 传媒机构运营)【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 传媒机构运营2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产业集团1.信息产业集团(1)产业产业是指具有同性质产品的生产单位所组成的生产群体,或是具有同类社会经济职能的社会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群体。

①产业是诸多生产同性质产品的生产单位的联合体,这些联合体内的各生产单位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法人。

②产业群中的各单位能成为同一产业内部的各成员,只是因为它们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是 信息产业集团 传媒产业集团传媒产业集团传媒产业集团的特征组建传媒产业集团的目的传媒产业集团组建 组建传媒产业集团的条件 组建传媒产业集团的原则 传媒产业集团的特点 经销传媒产品的功能 研究开发功能 传媒产业集团功能 综合服务功能 多种经营功能宣传功能走势传媒产业集团走势对策传媒机构运营同性质的。

③产业部门内部的竞争是残酷的,它们为了本部门的利益,往往采用十分残酷的手段迫使对方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某一产业经营的垄断权,才能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④产业的群体性是实现集团化的基础。

产业内部各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抵抗强者的竞争,必然会利用同行业的优势实现有一定约束力的联合,从协议的联合逐渐走向集团化道路。

(2)信息产业集团信息产业是生产或经营信息的生产群体或信息经济部门组成的群体。

信息产业集团是指信息产业各部门在相互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采用持股、控股的方式所组成的联合体。

信息产业集团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信息产业集团是以现代信息产业部门中的骨干产业部门为核心而组建起来的产业集团,经营的核心产品是信息产品。

②信息产业集团的成员单位都是独立的法人,采用股份制的形式组建起来,其联结纽带是资金,通过持股、控股、融通资金等手段把各成员单位联结起来。

③信息产业集团的成员中,除核心层以外,其他成员有不稳定性或动态性特征。

④信息产业集团多属于服务性集团。

信息产业集团的这种服务性是全方位的,其服务项目同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正比。

a.全方位服务是指信息产业集团所提供的服务既有生产性服务,又有生活性服务;既有物质性服务,又有非物质性服务;既有提供享受资料方面的服务,又有提供发展资料方面的服务。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 传媒产业融合)【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 传媒产业融合)【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 传媒产业融合1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融合1.传媒融合的客观性(1)产业融合在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经济社会中,以固定化产业边界为特征的产业分立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经济社会中,产业边界模糊甚至消失,新产业群大量出现,产业融合已成为现实。

(2)产业融合的表现①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基础材料业和加工组装业内部已出现产业融合。

②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通讯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处理技 传媒融合的客观性传媒技术融合 传媒融合 三网合一传媒内容融合传媒融合走势传播媒介的管理体制阶段和类型 传媒融合时代 传媒的多时代交融时期 市场化发展模式 产业化发展模式 传媒融合战略 跨区域化发展模式 竞合化发展模式融合化发展模式民生化发展模式传媒融合原则传媒产业融合术的发展,推进通讯、邮政、广播、报刊等传媒间的相互联通与合作,产业融合趋势初见端倪。

(3)产业融合的原因①90年代以来,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普及,推进了出版、电影、音乐、广播电视、广告、教育、医疗等产业的融合浪潮。

②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原有垄断产业管制的放松,降低产业之间进入与退出的壁垒,导致产业并购、合作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产业融合局面的形成。

(4)媒介融合①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②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布莱恩·布鲁克斯认为:“媒介融合的核心思想就是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和一些藩篱的打破,电视、网络、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闻媒介将融合在一起。

”③研究者们还从媒介领域的技术融合、传播内容、传媒产品融合、传媒业界通过整合和并购等形式实现的经济融合等层面描述了媒介融合。

归根结底,传媒融合就是传播媒介的一体化。

无论是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还是新闻表达融合,都是在传媒一体化的前提下所做的分类,离开了传媒一体化,所谓媒介融合的分类是不现实的。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传媒经济模式)【圣才出品】

周鸿铎《传媒经济学教程》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传媒经济模式)【圣才出品】

第三章 传媒经济模式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模式1.经济模式论经济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人们的经济活动应该遵循的规范和准则,是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依据和理论概括。

2.传媒经济模式传媒经济模式属于微观经济模式或行业经济模式,受制于我国宏观经济模式。

(1)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对传媒经济模式的研究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基本战略以后,我国的传媒经济模式已基本确定。

(2)从实践的角度分析。

在我国传媒系统内部,其实践活动基本上是缺乏理论指导的 经济模式论 传媒经济模式 传媒经济模式 传媒经济结构模式市场和传媒市场传媒经济市场模式 传媒市场的运行 传媒产品用户 传媒市场管理 传媒产业管理体制 传媒经济管理模式 传媒产业财务管理模式 传媒产业人事管理模式传媒产业投资分析传媒经济投资模式 传媒产业投资战略模式 实施传媒产业投资战略的对策传媒经济模式实践活动,造成了传媒活动的盲目性或失去持久性。

3.传媒经济结构模式(1)理解传媒经济结构①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经济结构,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解释经济结构是理论经济学的任务,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②从社会经济部门内部构成的角度分析经济结构,包括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比如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生产要素结构(如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

(2)理解传媒产业结构①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传媒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分支产业,其结构形式应按照信息产业结构的原则来确定传媒产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由于各种传媒的差异性,其结构也各有不同,比如电视媒介产业结构与报纸媒介产业结构是有差异的,但是在总体上,它们都是信息产业。

(3)行政区划限制了传媒经济的发展①从城乡结构的角度分析,广播电视媒介、网络媒介以及报纸、期刊等媒介都已实现了“城乡化”,但是就其内容来讲,比较侧重于城市,对乡村的重视度还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协调城乡关系,对于传媒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媒经济学知识整理

传媒经济学知识整理

传媒经济学知识整理传媒经济学第一章:认识传媒经济学(1)概念:指媒介产业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需要与欲望。

(2)研究对象:指那些提供具有高度替代性的传媒产品与服务的经济组织的集合。

(3)研究内容:a)市场结构:1)市场结构的类型2)市场集中度、差异化、进退壁垒3)市场结构的测度b)市场行为:1)竞争行为:a.价格行为 b.广告行为c.并购行为2)协调行为:a.卡特尔 b.价格合谋 c.战略联盟c)市场绩效:1)传媒绩效的评价方法2)传媒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3)传媒产业与经济增长4)传媒产业的多样性评价(4)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规范研究2)定性分析定量分析3)静态分析动态分析4)统计分析比较分析5)博弈分析结构分析(5)发展史:分国内与国外的发展情况第二章: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1)传媒行业的特殊性:a)给定假设的特殊性:“社会偏好结构”、“个人偏好”b)“稀缺资源”的界定和分析侧重点不同(2)媒介注意力资源的配置:a)媒介消费者个体的注意力资源配置b)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3)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机制:序参数效应(4)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媒介影响力建构的核心与前提(5)提升注意力资源价值的两种途径:a)提高受众媒介与日常生活的渗透时间b)提升内容与广告的内在关联性第三章:受众——消费者选择(1)受众描述: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2)受众行为的宏观特征:a)碎化1)受众差异性与需求的丰富性2)技术先进性与传布渠道的密织性3)政策许可与碎化现实b)极化(3)手中选择的微观规律:a)消费还是不消费——效用与代价b)多消费还是少消费——消费者边际效用递减c)预算约束下的最优选择——消费者均衡d)消费者剩余第四章:生产与成本(1)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情况下,企业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可能的组合。

(2)短期生产与短期成本(3)长期生产与长期成本:a)生产者均衡b)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c)媒介产品的规模收益与文化折扣d)范围经济f)媒介产业的分散与非居间化(4)极长期:a)动力:降低成本、新增一个收入流b)阻力:已有投资的加速折旧及新投资的产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相对可靠性、对失去控制权的担忧第五章:需求与供给(1)需求:a)需求量及其影响因素b)需求弹性c)总需求与需求价格弹性d)报纸降价与利润(2)供给:a)决定供给量的因素b)供给表与供给曲线c)供给弹性(3)供给与需求的结合——均衡价格(4)供给规律与资源配置:a)供求关系b)价格变动第六章:广告(1)广告在市场中的作用:a)广告与需求价格弹性b)广告主与商誉c)广告与进入壁垒d)广告与市场集中(2)广告在传媒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a)广告对不同类别媒介的作用b)广告——媒体内容产品负定价或零定价的秘密(3)广告市场供求分析:a)广告市场的供给b)广告市场的需求c)供给与需求的结合——广告价格(4)网络对传统媒体广告经营的影响:a)目前网络对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冲击还很有限b)网络冲击传统媒体广告的“近虑”“远忧”第七章:劳动与资本(1)劳动需求:a)边际产值和劳动需求量b)劳动需求变动c)劳动需求弹性(2)劳动供给:a)个体劳动供给曲线——有可能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b)劳动供给曲线的移动(3)劳动市场的均衡——均衡工资(4)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a)补偿性工资差别b)效率工资(5)高明星收入(6)企业家才能与企业家收入(7)媒介产业的资本第八章:竞争与垄断(1)SCP分析框架与市场结构:a)SCP分析构架:结构、行为、绩效b)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2)完全竞争市场:a)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b)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c)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①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②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3)垄断竞争市场:a)垄断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b)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将均衡c)产品差异化决策(4)寡头市场:a)弯曲的需求曲线——斯威其模型b)寡头的产量决策——古诺模型c)寡头的非公开合谋——价格领导模型d)寡头的公开合谋与卡特尔e)寡头的产品博弈——电视台的节目编排策略(5)完全垄断市场:a)垄断条件下的短期均衡b)垄断条件下的长期均衡c)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6)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绩效比较:a)配置效率b)生产效率c)技术进步d)公平d)文化目标e)观点多元化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1)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原因:a)从自由主义理论到社会责任论:意见市场的理论史b)垄断与市场失灵c)外部性与市场失灵d)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2)市场失灵的补救方式——政府规制:a)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①公共利益理论②俘获理论③公共利益理论与俘获理论的比较b)政府规制的主要方式:①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②治理外部性的公共政策③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c)媒介行业中的政府规制:①进入规制②价格规制③数量规制④许可权限规制⑤产权规制⑥广告规制⑦反不正当竞争⑧反垄断行为⑨新闻政策规制d)对政府规制政策的期待(3)政府失灵——政府规制的局限性: a)政府失灵的表现b)原因c)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的可替代性第十章: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1)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媒介融合:a)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b)数字革命对“媒介融合”的影响c)数字时代的信息产品及版权问题(2)数字化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a)传统媒介产业与产业价值链b)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产业融合(3)媒介与信息产业中的网络外部性:a)关于网络的经济学研究b)直接网络外部性c)间接网络外部性第十一章:国际贸易与文化保护(1)国际贸易理论:a)比较优势与贸易b)要素禀赋与贸易c)规模经济与贸易d)贸易理论与文化产业(2)媒介和文化产品的全球化(3)文化折扣现象(4)文化保护政策:a)文化自由贸易和文化保护的争论b)对文化产品的贸易保护c)文化贸易保护政策的作用第十二章:传媒投融资(1)资本与资本运营:a)资本b)资本运营c)资本运营的内容(2)传媒资本与传媒资本运营:a)传媒资本:①人才资本②实物形态资本③价值形态资本④无形资本b)传媒资本运营(3)传媒融资:a)传媒融资概述b)传媒融资方式:①使用留存利润②合作经营③债务融资④上市融资⑤风险融资(4)传媒上市的利弊剖析:a)传媒上市之利:①融资②资源整合③规范管理机制、完善治理机构④有利于提高传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⑤上市有助于传媒公信力的提升b)传媒上市的弊端与潜在风险:①高额的融资成本②多种经营风险③机制缺陷存在的风险④信息公开化带来的风险(5)传媒投资:智慧与资本的共舞:a)资本合作伙伴判别层面:①及格线原则②战略目标契合度原则③互补性原则b)合作机制构建层面 c)退出机制设计层面(6)传媒上市的几种方式a)子公司直接上市 b)子公司买壳与借壳上市 c)分拆上市d)国内传媒类上市公司的运作特点:①经营规模小②广播电视类上市公司的资本主体仍是国家资金③依托行业政策保护形成垄断竞争力④对广告收入依赖度高⑤“传媒概念股”远离传媒的本质核心业务第十三章:传媒并购(1)传媒并购的概念与方式(2)传媒并购的风险(3)传媒反并购及其原因:a)传媒反并购的预防策略①建立合理的持股结构②在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b)传媒反并购的手段:①提高并购者的收购成本②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或增加收购者风险③收购收购者第十四章:传媒无形资本运营(1)传媒无形资本与无形资本运营的含义:a)传媒无形资本:①特许经营权②名称、商标、品牌③著作权④网络⑤影响力⑥人力资源b)传媒无形资本运营(2)传媒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不同层面的渗透与融合:a)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含义b)广义虚拟经济及其特征:①物质资源与财富的不对称②国际贸易中信息流和物流不对称③虚拟经济系数的不对称c)现代传媒业与现代经济体系的内在联系d)传媒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3)传媒无形资本运营的方式:a)交易式无形资本运营b)融资式无形资本运营:①信用型融资②惠利型融资③引资型融资④利用无形资产质押贷款c)扩张式资本运营d)投资式无形资产运营(4)传媒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a)重置成本法 b)市场价格法 c)收益现值法。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初识传媒经济学【圣才出品】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初识传媒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1.传媒经济的定义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3)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是媒介经济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其核心是要研究媒介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总之,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1)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世纪20至30年代传媒活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

这一时期涉足无线电广播、广告、电信等传媒领域的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学者,如杰米、维尔等。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新闻史上“喧嚣的20年代”。

当时的无线电广播业突飞猛进,NBC、CBS等主要的广播公司先后成立,频率频谱的管理相当混乱,广播业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传媒生态
1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传媒生态概念
1.生态和生态学
(1)生态的概念
生态是指生命与环境的关系。

在自然界或社会,生态常常表现为三种形态,即生态平衡、生态失调、生态危机。

①生态平衡是指生命运动过程中与周围环境处于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

②生态失调是指生命运动过程中与周围环境处于一种对抗、矛盾状态。

③生态危机是指生命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造成其局部受到重创,进而威胁生态平衡的现象。

生态和生态学 传媒生态概念
传媒生态和传媒生态学
传媒生态的客观性的表现 传媒生态的客观性 传媒生态客观性的要求
关于“四级办”假设 传媒生态假设 关于“集团化”假设 关于“播出机构职能转变”假设 从两个角度分析传媒生态现状 传媒生态现状分析
保证我国传媒生态的平衡应做的三项工作 传媒生态的变动
传媒生态的变动
传媒生态变动的意义
传媒生态
(2)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是指研究生物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传媒生态和传媒生态学
(1)传媒生态的含义
传媒生态是传媒个体、传媒整体同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传媒状态。

(2)研究传媒生态的要求
①应按照科学的原则去研究传媒的个体以及个体内部各环节、各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研究和把握传媒个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②应按照科学的原则去研究传媒的整体以及组成传媒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研究和把握影响传媒整体要素的环境条件。

(3)传媒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传媒生态学是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又一门新的生态学,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它是研究传媒生存、发展与其环境的一门学科;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它是研究传媒的发展历史、传媒数量变动、传媒与相关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关系等。

二、传媒生态的客观性
1.传媒生态的客观性的表现
传媒生态是客观的,这种客观性集中表现在环境条件对于传媒生态的影响力度。

(1)从总体上分析,影响传媒生态的环境条件最主要的是社会生产力水平。

(2)从环境条件构成来分析,影响传媒生态的是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环境条件,这三种环境条件虽然包含某些主观性因素,但是从总体上分析是客观的。

因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在总体上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①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来分析,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能改变的,用人为的力量改变的生产关系必须依据生产力的要求改变过来。

②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由人为的力量设计的生产关系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必然影响或制约传媒生态的构建,有时也会影响或制约其发展。

(3)传媒生态既然是代表着传播媒介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传播媒介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同环境相适应,这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2.传媒生态客观性的要求
(1)传媒生态的客观性要求传媒经营者必须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确立科学的传媒生态观,既能保护传媒之间的竞争,又能消除传媒生态危机,保证传媒经济的持续发展。

(2)传媒生态的客观性要求传媒经营者必须遵循传播媒介的发展规律,纠正主观决策行为,树立传媒生态整体观,科学处理传播媒介内部、传媒之间以及传媒活动的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即信息、传媒、受众之间的关系。

(3)传媒生态的客观性要求传媒经营者必须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传媒资源,这样既有利于传媒的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传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传媒生态假设
1.关于“四级办”假设
(1)“四级办”方针的提出
1983年3月31日至4月10日,原广播电视部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四级办节目、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简称为“四级办”方针。

(2)“四级办”假设的局限性
“四级办”假设,只对广播电视传媒规模起作用,至于广播电视传媒已具有应该具有的
规模后,这种假设就不再起作用。

2.关于“集团化”假设
(1)“集团化”出现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规模及其环境条件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迫切需要组建广播电视产业集团,以便有效的处理广播电视传媒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广播电视传媒生态的新的平衡发展。

(2)“集团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①从形式上看,广播电视传媒规模扩大了,实现了“做大做强”的要求,而实际上是人为地扩大了广播电视传媒系统内部的矛盾,制造了广播电视传媒发展的新障碍。

②在中国,广播电视事业集团的生命周期仅有五年,可是它搞乱了我国的广播电视业的发展。

(3)“集团化”带来的反面启示
①广播电视事业集团从反面再次告诉人们一个真理: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会受到惩罚。

②同时,也启示我们:传媒生态是容易接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包括某些由于主观上的原因而形成的人为环境条件。

但传媒生态最终是会沿着自有规律发展的,它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是会择取对自己有利的环境条件,抛弃一些不利的环境条件。

3.关于“播出机构职能转变”假设
(1)“播出机构职能转变”假设的提出
2001年,借深化广播电视业改革的大环境,广播电视传媒的管理者曾大胆地提出县(市)广播电视台由自办频道向播出时段转变,不再保留自办电视节目频道。

(2)“播出机构职能转变”假设的局限性
①从指导思想上分析,县(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职能的转变是为了“巩固治散、治滥成果”。

②从后果上分析,它破坏了一个地区的广播电视传媒生态的平衡。

③由于“播出机构职能转变”的假设是脱离实际的,所以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不仅出现无实施者,而且全国省级电视台都多增设一个频道,即公共频道。

(3)“播出机构职能转变”的反面启示
研究传媒生态假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的假设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进而形成科学的传媒生态理论。

四、传媒生态现状分析
1.从两个角度分析传媒生态现状
(1)从传媒自身的角度分析,自1978年以来,我国传播媒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出现了以下特点:
①快速发展。

我国的传统传播媒介不仅有了广告收入,而且还有了经营收入。

②运营模式“个体化”。

我国这么多传媒机构基本上都属于国家所有,其运营方式是一种“个体化”的运营方式,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③传媒产业化经营已全面展开。

我国的传媒行业除少数经济不发达地区外,基本上实现了“自负盈亏”,有相当一部分传媒产业实体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

④在实践上,“三网融合”(互联网络、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即将成为现实。

⑤传媒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存在。

我国传媒的数量虽然增长很块,但是并没有实现多样化。

⑥传媒活动的技术含量逐年提高。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各类传媒的数字化程度
不断提高。

(2)从传媒环境的角度分析,我国传媒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日益协调。

①在经济环境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作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为传媒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

②在政治环境方面,集中表现在党和国家对传媒活动的政策逐渐宽松,为传媒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优越的政策保障。

③在文化环境方面,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为现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传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2.保证我国传媒生态的平衡应做的三项工作
根据对中国传媒生态现状的分析,要保证我国传媒生态的平衡,促进传媒经济的稳步发展,当前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科学地认知、评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传媒资源。

(2)从传媒生态的角度有效地整合传媒资源。

①解放思想。

②科学认知传媒资源和明确整合传媒资源的目的。

③制定科学地整合传媒资源的措施并组建科学的实施机构。

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传媒活动的调节作用。

⑤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受众资源,并使其不断扩大,不断产生新的受众资源。

(3)深化对传媒生态的研究。

既要探索宏观的传媒生态的变化规律,又要探索分类传媒生态的变化条件,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传媒类别实施经营与管理。

五、传媒生态的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