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站枢纽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交通港站与枢纽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并提供一套教案来帮助教育工作者有效地教授相关课程。
交通港站是指在城市交通网络中,交通运输方式转换的中心节点,它为旅客提供换乘服务和方便快捷的出行体验。
枢纽是指连接不同交通方式的中转站点,可以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和衔接旅客的集散功能。
2.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概念与特点2.1 交通港站的概念与特点交通港站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交通运输方式转换的地方提供方便和快捷的服务。
在交通港站,旅客可以方便地换乘不同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实现无缝连接。
交通港站通常位于城市重要节点的区域,周边交通发达,交通港站也成为该区域的交通中心。
交通港站的特点主要包括:•大规模换乘:交通港站通常拥有高容量的换乘设施,可以容纳大量旅客的换乘需求。
•快捷便利:交通港站设施齐全、流线清晰,旅客可以快速换乘不同交通工具。
•多样化服务:除了提供换乘服务外,交通港站还通常设有商业设施,如商场、餐饮店等,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求。
2.2 枢纽的概念与特点枢纽是连接不同交通方式的中转站点,可以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和衔接旅客的集散功能。
枢纽通常位于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交叉点或交通运输方式转换点,例如国际机场、铁路车站等。
通过枢纽,旅客可以方便地换乘不同交通工具,实现长途或跨区域的出行。
枢纽的特点主要包括:•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枢纽允许旅客方便地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到另一种交通方式,例如从飞机转换到火车。
•集散功能:枢纽具有集散旅客的功能,旅客可以选择在枢纽换乘,实现方便快捷的出行。
•设施完善:为了满足旅客需求,枢纽通常设有休息区、餐饮店、商店等商业设施。
3.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为了帮助教育工作者有效地教授关于交通港站与枢纽的知识,我们提供以下教案:3.1 教案名称:交通港站与枢纽的作用和特点教学目标:•理解交通港站和枢纽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交通港站和枢纽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作用。
第一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
课题: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备课时间:授课时间:一、学习内容分析二、学习者分析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找出香港的地理位置和陆地组成,了解其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2、知道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理解交通运输对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3、知道香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认识香港的国家经济地位。
4、能运用相关资料,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香港经济特点的分析以及香港和深圳等内地实现共同繁荣的探究,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一国两制”政策对香港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1、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地形和气候特征等基本地理概况。
2、了解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了解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五.教学策略:探究学习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发六.教学环境设计: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让学生辨认,并解释其构思和寓意,从而让学生了解香港这一省区的特殊性:香港特区的区旗、区徽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因此祖国的国力增强,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香港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祖国东南沿海。
一、地理概况1、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香港岛、大屿山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然后说明香港是由香港岛及附近小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包括大屿山岛)三部分组成。
2、指导学生查看地形图,总结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狭窄,最高峰--大帽山海拔957米。
从教材P.42“香港城区”图可见香港高楼多依山而建,说明香港寸土寸金,为弥补建筑用地的不足,香港人民用大量的沙石、泥土在浅海湾地区大规模地“填海造陆”。
目前香港总面积 1092平方千米,总人口 678万(2000年 11月)。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2.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主要的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理解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具有合理布局和功能的交通港站与枢纽。
3.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交通港站与枢纽的空间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交通港站与枢纽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热爱,激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团队合作意识,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沟通交流。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选修课程,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要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交通港站与枢纽基本概念- 港口、车站的定义与分类- 枢纽的概念及其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作用2. 我国主要交通港站与枢纽概况- 介绍国内外典型港口、车站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及现状- 分析交通港站与枢纽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 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与设计- 探讨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分析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4.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交通港站与枢纽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从规划、设计、运营等方面分析案例的优势和不足5. 交通港站与枢纽优化与创新- 探讨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优化方案,提高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运行效率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基本概念第二课时:我国主要交通港站与枢纽概况第三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与设计第四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分析第五课时:交通港站与枢纽优化与创新教材章节:《地理》选修教材第三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内容列举:1.3.1 港口、车站与枢纽1.3.2 我国主要交通港站与枢纽1.3.3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规划与设计1.3.4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实际案例分析1.3.5 交通港站与枢纽的优化与创新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系统地讲解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概念、规划与设计原则等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1214246004 授课对象:交通运输专业学分:2.0 先修课:运筹学、交通运输工程概论学时:32 后续课:城市公交规划与运营管理制定人:和柯制定时间:2020 年9 月二、课程性质《交通港站与枢纽》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必修。
该课程主要讲授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布局的基本理论方法、各种不同类型港站与枢纽的功能、定位与布局形式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功能、类别、定位等有深入的熟悉与了解,掌握交通运输节点布局设计的分析手段、规划方法、设计技术等,并能够结合日常生产,学会客货运(含物流)站场的设计、运作流程、需求预测、组织协调等工作,为运输生产服务。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用学生能够对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功能、类别、定位等有深入的熟悉与了解,掌握交通运输节点布局设计的分析手段、规划方法、设计技术等,并能够结合日常生产,学会客货运(含物流)站场的设计、运作流程、需求预测、组织协调等工作,为运输生产服务。
(1)能力目标:1)能进行多种方式交通枢纽与港站的涵义与特征等的基本表述2)能阐述交通枢纽、港站规划设计理论与一般基本方法3)能进行各方式交通枢纽、港站的形式布局4)能开展公路客货运站场的平面布局设计(含流线设计)(2)知识目标1)了解交通港站与枢纽基本概念以及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理解各种交通方式的网络划分、基本特点以及对应的港站设施。
2)理解交通枢纽的分类以及与运输网络结构的关联性分析;掌握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基本属性、系统特性、功能等。
3)了解布局的要求和基本原则、考虑因素、基本步骤等;了解布局的数学物理模型,各种方法的特点、优缺点、适用环境分析。
4)了解两阶段的交通规划布局模型;掌握各种模型与方法的改进与实用性比较。
5)理解水路运输基本情况,水运港口的功能和基本作用等;理解港口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基本组成以及分类;了解码头及其设计;了解港口水域及陆域设施。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
《交通港站与枢纽》教案第八章旅客站房(6小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课程,学生应1、了解客运站的作用,客运站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旅客日发送折算量、站务工作量、客运站最大容客量等概念及算法;2、了解客运站房与站场、站前广场和楼层流线相互位置及分类;3、理解客运流线疏解的主要方式;4、理解客运站房的出口和入口、售票处、行包房、候车室的布置形式;5、了解站前广场的作用、功能、组成部分、流线组织、布置要求及面积计算;6了解客运站各类房间使用面积计算、天桥地道旅客通行能力和进出站口旅客通行能力。
本章课程的重、难点及关键:1.客运站的基本概念;2、客运站形式;3、客运站流线及疏解;4、客运站房;5、站前广场;6、候车室面积计算及布局;7、客运通道能力计算。
本章课堂设计:围绕主要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表现力,通过大量图表和实例说明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及内容:本章所研究的客运站包括水路港口客运站、铁路火车客运站、民航旅客航站、公路汽车客运站。
第一节客运站的基本概念一、客运站的作用【要点1】客运站是旅客候车、候船、候机及办理售票、行包托运、寄存以及各种旅行手续的场所。
客运站是人类通过交通运输工具,使旅客与货物产生空间位移的起止点和集疏场所,是空间交通、立体网络的交叉点,是交通运输中重要环节。
客运站是专门从事客运业务的基本营运单位,既要组织客、货运营生产,又要为旅客服务,是兼有公益事业与运输企业两重性的特殊服务单位。
【要点2】客运站是各种运输工具保养、维修、配件、加油、清洗的后方基地。
【要点3】客运站是大、中、小城市的门户,同时亦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精神文明的窗口,在交通运输方面,代表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
【要点4】客运站是城乡之间物质与文化交流的纽带,是沟通国际贸易、科技与文体交流的桥梁。
客运站是城市对外交通的枢纽点,是国内外各族人民友好往来与观光旅游的临时逗留点。
【要点5】客运站是多功能、开拓性、综合性、商业性、服务性建筑群的中心,是单纯社会功能与公益设施的外延。
港站课程设计任务书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港站枢纽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编号:50S318Q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港站枢纽设计课程类型:专业实践课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规划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撰写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组编写日期:2013年10月1.目的与任务1)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相关知识与技术,具备从事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掌握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中枢纽规划与设计原理,学习以地铁车站为核心的公交枢纽规划设计状况分析、其他交通方式衔接服务水平及覆盖区域可达性分析的方法与技术,对枢纽布置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
2)任务掌握并应用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其中的关键技术,完成以下任务:(1)对给定枢纽进行实地调查,掌握枢纽周边的地理状况、用地规划、各种交通方式的布局情况等;(2)分析枢纽内与枢纽周边各种交通方式(地铁、公交、出租车、私家车、自行车等)的衔接情况;(3)分析与枢纽衔接各种交通方式的可达性,重点是公共交通线路的走向、分布以及覆盖区域情况;(4)分析给定枢纽规划设计、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以及各种交通方式可达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5)通过调研绘制枢纽基本布局示意图、周边交通方式衔接布局示意图以及衔接公交线路走向与可达性示意图。
2.作业要求1)设计要求(l)文字内容要求文理通顺、层次分明、书写整洁,方法正确、设计内容符合技术标准、规范要求;(2)设计报告内容齐全,图纸布局合理,尺寸及标注无误,线条清晰;(3)作业中调研及工作计划书、会议记录、报告、及其它相应文档,按时上交指导教师审阅。
2)应提交的成果综合作业提交作业报告与图纸的电子版以及纸质版。
(l)作业报告及其它文字资料作业报告(包括调研组织方案、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方式衔接示意图绘制、周边公交线路走向及可达性示意图、调查数据分析与计算、问题剖析与建议等)。
港站枢纽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本科交通工程专业课程编号:050110 学分:2一、课程名称《交通港站与枢纽》二、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交通港站与枢纽》是一门研究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规划与设计的学科,是交通工程专业、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规划、设置的原理与方法,探索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法,使各种交通枢纽在交通运输网络中相互协调、高效运转,为今后从事实际交通规划、管理等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一)概述交通运输网络的层次结构、规划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运输网络的发展趋势;综合运输体系的构成、运输体系结构。
重点: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内涵、系统特征;各种运输方式及其港站设施;交通港站功能、分类以及交通枢纽港站的运作流程。
(二)交通枢纽港站相关因素分析交通枢纽港站的辐射范围(港口的陆向腹地范围、港口的海向腹地范围以及场站的辐射范围);区域社会经济水平与交通枢纽港站的相互关系;运输结构与运力分布;货运场站的规模指标、站级划分、客运站场规模与适应性。
重点:经济增长对运输需求的影响、区域社会人口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影响港口货流量经济要素、影响汽车客、货运场站运输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各种运输协调发展的依据、各种运输结构协调发展分析。
(三)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的主要内容、构成要素、程序及预测方法与常用模型;我国道路运输客货运输发展预测;各方式运输网规模需求分析预测、运输工具需求规模分析预测、运输站场需求分析预测。
重点: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的理论框架、基本原则、预测方法。
(四)交通枢纽规模的确定交通枢纽的规模的描述方法;公路主枢纽的概念和功能;公路主枢纽的确定思路;公路主枢纽组织量分析;公路主枢纽适站量分析;公路主枢纽规模的确定。
重点:公路主枢纽规模的确定。
(五)交通枢纽港站布局规划交通枢纽港站布局原则与思路;数学物理模型与效益成本分析法;运筹学模型与方法;交通规划理论优化布局模型;交通港站选址与优化。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Traffic Port Station and Hub课程编号:021030180总学时及其分配:总学时24(20+4)学分数:1.5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任课学院、系部: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一、课程简介《交通港站与枢纽》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以交通中的各类枢纽(站场)为研究对象,重点讲述交通枢纽的基础知识,根据运输的需求,从交通枢纽的布局选址、规模分析、布局规划、工艺设计、客货站生产作业分析、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枢纽的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二、课程教学的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各类交通枢纽的组织方式、工艺设计过程、平面布局及未来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了解港站枢纽与运输网络之间的关系,枢纽港站在综合运输当中的地位、不同运输方式下的港站枢纽设施以及港站枢纽的职能作用。
第二章城市交通场站与枢纽规划基础理论(2学时)从辐射范围、区域社会经济水平、运输结构等方面分析影响交通港站的因素,并了解运输港站规模及其适应性的调查分析方法。
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学习入手,掌握综合运输需求的预测方法、运输需求结构的预测方法以及各方式运网基础设施发展预测方法。
第三章城市交通场站与枢纽设计基础理论(4学时)了解交通枢纽港站布局的原则与思路,熟悉数学物理模型与效益成本分析法、运筹学模型法及交通规划理论优化布局模型,并掌握交通港站的选址与优化方法。
了解交通枢纽规模的描述方法,熟悉公路主枢纽规模的确定思路,掌握枢纽组织量与适站量分析方法和枢纽规模的确定方法。
第四章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场站与枢纽设计(4学时)对现代公共交通换乘枢纽的现状、发展趋势,一体化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介绍。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交通港站与枢纽是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人流、信息流等各种要素集散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和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和设计原则,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交通港站与枢纽概述交通港站定义及功能交通港站是交通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是客货运输车辆停靠、装卸、上下客及车辆到发、货物装卸和联运换装的场所。
其主要功能包括:保证运输安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组织货物集散和装卸作业,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等。
交通枢纽定义及功能交通枢纽是指由多种交通方式交汇形成的综合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和枢纽。
其主要功能包括: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顺畅转换,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等。
三、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分类交通港站的分类按使用性质交通港站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和客货运站。
按装卸货物种类可分为整车货运站和零担货运站。
按运输方式可分为水路港站、铁路车站、航空港站等。
交通枢纽的分类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城市交通枢纽和区域交通枢纽。
按交通方式可分为铁路枢纽、公路枢纽、水路枢纽和航空枢纽等。
四、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原则满足运输需求原则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应满足运输需求,确保客货运输的顺畅和高效。
同时,应考虑远期发展需求,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多方式协调原则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应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实现无缝衔接,提高运输效率。
同时,应考虑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转换,方便旅客和货物的中转。
安全性原则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设计应优先考虑安全性,确保旅客和货物的安全。
在设计中应考虑人流、车流的疏散和分流,避免拥挤和堵塞。
同时,应加强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1. 引言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中,高效的交通系统对于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交通枢纽作为交通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不同交通方式、实现快速转换的重要任务。
为了培养具备交通枢纽设计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成为交通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2.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概述2.1 课程背景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交通枢纽设计、功能规划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交通枢纽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趋势以及与其他交通设施的紧密联系。
2.2 课程目标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a) 理解交通枢纽的概念和分类,并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比较;b) 掌握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原则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 熟悉交通枢纽的相关标准和政策,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践中;d)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3. 课程内容3.1 交通枢纽的概念和分类在本课程的第一个部分,将介绍交通枢纽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学生将了解到交通枢纽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不同交通枢纽类型的特点和差异。
3.2 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是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交通枢纽的规划和设计,包括选址、布局、交通组织和配套设施等方面。
课程将重点讲解相关的规划原则、设计方法和工程标准。
3.3 交通枢纽的运营与管理交通枢纽的运营与管理是保证交通枢纽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学生将学习如何制定有效的运营管理策略,包括流量控制、安全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
课程还将介绍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交通枢纽的运营效率。
3.4 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最后一部分将探讨交通枢纽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学生将了解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交通枢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2)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
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建设,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对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课程设计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推动城市交通建设。
一、现状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现状。
目前,许多城市仍然存在交通拥堵、公共交通不便等问题。
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这些问题,并且为城市交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
目前,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建设已经被列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
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投资资金,将会对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设计为了更好地推进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建设,相关课程的设计十分必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关键的课程设计内容。
1.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交通规划是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基础。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城市交通状况的分析和预测•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选址和规划•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环境评估和设计2. 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城市交通设计课程设计应侧重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公共交通不便等问题。
其内容包括:•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和设计•公共交通线路的规划和优化•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设计和管理3. 交通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设计交通工程施工与管理是实现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环节。
课程设计应包括:•交通工程施工和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步骤•施工和管理中的风险和控制措施•实践案例分析和总结4. 交通安全管理课程设计交通安全管理是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课程设计应包括:•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交通事故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管理三、总结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建设是推动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相关课程的设计,可以更好地促进交通港站和交通枢纽的发展,建设更加便利、高效、绿色的城市交通。
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城市交通建设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一、任务说明书1.1、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在于巩固和进一步掌握在《交通港站设计》授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使用计算机辅助制图软件绘制交通站场平面结构图,撰写研究对象站场的现状和改造报告,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1.2、课程设计分组课程设计以分组为单位进行,每组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的制作。
全班同学分为以每组2-4人进行分组,由班委负责协调分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统筹工作。
按本班情况,至少分为12个小组。
1.3、交通港站课程设计的对象本次课程设计的对象包括广州市的各类公路客(货)运站、城市公交枢纽站场(原则上不包括普通的中途站)、机场、火车站以及BRT车站每个具体站场至多有两个分组作为设计对象,因此在每组选择研究对象站场后由班干部负责协调分配。
课程设计的过程安排1.4、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1)、交通站场的参观与认识。
结合课程所学,了解站场的布局,各种交通流线的组织,并发现客运站场的布局及流线组织的问题。
该过程请实习同学带相机等工具自行前往,拍摄相关的图片,记录站场的情况。
在实习报告中作为插图使用。
(2)、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
根据现场观察的结果以及有关要求,以组为单位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3)、课程设计报告要求1)、组长安排本组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的分工,并最终提交实习报告,组长需要在实习报告的末尾对本组同学的工作分工进行说明,并比较打分,为最终的实习成绩评定提供依据。
2)、报告中需要有撰写对象——交通站场的情况简介、各种交通流线分析、场站交通组织和运行中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的改善解决办法。
3)、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图文并茂,根据拍摄的照片说明站场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报告中要求使用计算机作图工具绘制的站场平面或者立体图(主要包括站前广场、站房内部设置布置方式。
用A4纸出图即可,最好有改造设计后的对比效果)。
(4)、课程设计报告的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在考试周之前提交,报告需提交电子文档和打印报告各一份。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摘要: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与意义
二、课程设计的目标与要求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实施
四、课程设计的预期效果与评价
正文: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交通港站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交通线路日趋复杂。
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证旅客和货物的顺畅流通,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交通港站与枢纽人才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因此,设计一门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设计的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2.熟悉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相关法规和标准;
3.具备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布局、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设计与评价能力;
4.具备分析和解决交通港站与枢纽运营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实施
本课程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规划与设计;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建设与运营;交通港站与枢纽的管理与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课程设计的预期效果与评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从事交通港站与枢纽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课程评价主要通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等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设计1. 引言交通港站与枢纽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着连接各种交通方式和终端的重要角色。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交通港站与枢纽的研究和设计,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规划、运输管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理解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定义、分类和功能;•掌握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国内外一些典型交通港站与枢纽案例,并进行评析;•培养学生对于城市交通规划、运输管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 教学内容3.1 交通港站与枢纽概述•定义:介绍什么是交通港站与枢纽,以及其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类:介绍按照不同标准对交通港站与枢纽进行分类,如按功能、按规模等。
•功能:详细介绍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各种功能,如换乘、服务、信息管理等。
3.2 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原理•空间布局:介绍交通港站与枢纽的空间布局原则,包括进出口设置、候车区划分、设施布置等。
•运行组织:介绍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运行组织原则,包括运输方式协调、流线设计、人流管理等。
•设备选型:介绍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设备选型原则,如售票机、自动扶梯、安检设备等。
3.3 典型案例分析•国内案例:选择几个国内典型的交通港站与枢纽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设计理念、建设过程和运营管理等方面。
•国际案例:选择几个国际上有代表性的交通港站与枢纽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设计特点和经验教训。
3.4 实践项目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交通港站或枢纽的设计项目。
要求学生考虑到交通流量、场地条件、功能需求等因素,进行方案设计和模拟运行。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案例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交通港站与枢纽设计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交通港站或枢纽的设计项目,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交通枢纽与港站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交通枢纽与港站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交通枢纽与港站课程设计》教学大纲Course Design of Transportation Port and Hub课程编号:003398 学时/学分:1周/1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交通运输工程专业2004年培养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三年级或四年级本科学生以及其他专业选修此课程的本科学生。
(二)课程设计性质专业课、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交通枢纽与港站2、后续课程:无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运输工程专业《交通枢纽与港站》专业课程学习的必修内容之一。
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完成《交通枢纽与港站》理论课程内容的学习后,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熟悉、加深对所学内容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交通枢纽与港站的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交通枢纽与港站设计的一般步骤与及主要数据的计算方法,针对实例完成社会经济及运输分析及预测、运输量、适站量预测、站级规模的确定,各种站房用地面积的计算等内容,并能够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总平面布置图。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1、主要内容(1)项目背景分析选取合适的项目背景,主要为某某客运站资料,分析和了解客运站的选址地点、位置一级客运站的一些其他相关背景材料。
(2)社会经济及交通运输现状分析对所选取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并且从必要性上分析客运站布局和改造的必要性。
(3)社会经济及运输量发展预测在获取已有社会经济和运输量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预测、分析方法,应用相应的预测和分析软件,如Excel、Spss等,对全域的社会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工农业生产总值等)、交通运输指标(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进行预测。
(4)组织量与适站量预测确定客运站组织量和适站量预测模型和方法,根据已有的社会经济和运输量预测结果,对客运站的组织量和适站量进行预测。
交通港站与枢纽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综合运输体系一、基本概述1.综合运输体系;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2.交通枢纽;运输枢纽是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仓储、信息服务及其他辅助服务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3.运输系统的结构(串联、并联、混联结构);4.综合运输体系的构成(三个方面);1..子系统构成1)客货流系统2)载运机具系统;3)路网系统; 4)运输管理系统;5)生产组织系统6)信息系统。
2.运输方式构成:串并混3.运输设备构成:固定设备子系统;移动设备子系统。
5.交通港站与运输枢纽的关系。
(1)交通港站是交通运输枢纽的主体,交通枢纽的功能是各交通港站功能的系统组合。
(2)交通港站的运输能力直接影响到交通枢纽的运输能力。
(3)交通港站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6.五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要点。
公路铁路水路7.现代交通港站与枢纽的发展趋势 1.现代交通港站建设的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人性化;2.现代交通港站与枢纽服务功能一体化;3.现代交通港站与枢纽格局发展趋于港城一体化。
二、运输网络系统 1.线路结构:骨干线路(主干线路);开发线路;给养线路;腹地线路;企业线路(专用线)。
2.层次结构:国家级交通网;省级交通网;地县级交通网三、运输枢纽系统 1. 运输枢纽的功能实现运输方式的连接与联运;同一种运输方式的干支线衔接;为货物、旅客提供增值服务的场所;实现城市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2.运输枢纽的分类( 1)按地理位置分陆路枢纽:滨海枢纽,通航江河岸边枢纽(2)按承担的客货运输业务分:中转枢纽,地方枢纽,混合枢纽;(3)按交通运输组合方式分:铁路-公路枢纽,水路-公路枢纽,铁路-公路-水路枢纽,综合运输枢纽;(4)按线路与场站的空间分布形态分:终端式枢纽,伸长式枢纽,辐射式枢纽,辐射环行枢纽,辐射半环形枢纽。
交通港站与枢纽复习纲要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我国交通港站与枢纽历史及趋势5、交通枢纽现状及趋势综合交通枢纽具有以下特点:运输方式复杂(包括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城市交通等多种方式);运输流线、流向复杂(列流、车流、客流、货流);中转作业复杂(不同方式、不同站点间中转);枢纽始发和终到客货量大;枢纽布局影响因素多。
目前国内外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为:(1)随着交通运载工具的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关联的运输方式越来越多;(2)随着城市的发展,枢纽的范围越来越大;(3)随着城市的发展,枢纽市区范围内的干线功能逐步转移为市区运输,而在城市外围进一步修建环线和迂回线;(4)枢纽站点的发展逐步趋向物理衔接无缝化;(5)客运服务综合化、立体化、人性化;(6)枢纽客货运组织逐步走向信息化、物流化、一体化。
第二章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第三节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三、数学物理模型与效益成本分析法重心法和微分法就是求解一元枢纽场站布局问题的典型模型。
1、一元交通枢纽场站布局的重心法一元交通枢纽场站布局:在规划的枢纽服务范围内只设置一个站点的布局问题。
重心法是一种模拟方法,将运输系统中的交通发生点和吸引点(amenity指能吸引人员或货物到达进行活动的任何单位或地点)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围内的物体系统,各点的交通发生、吸引量分别看成该点的重量,物体系统的重心就是枢纽场站设置的最佳点,用求几何重心的方法来确定交通枢纽场站的最佳位置。
其数学模型如下:设规划区域内有n个交通发生点和吸引点,各点的发生量和吸引量为Wj,坐标为(xj,yj) ( j=1,2,……,n)。
需设置枢纽场站的坐标为(x,y),枢纽系统的运输费用为Cj。
根据平面物体求重心的方法,枢纽场站最佳位置的计算公式如下:例1:设规划区域内有5个交通发生点(吸引点),各点的坐标位置、发生量以及运输费率如表5-1所示,确定需设置港站的坐标。
重心法的特点:简单,它将纵向和横向坐标视为独立的变量,与实际交通系统的情况相去甚远,求出的解往往是不精确的,只能作为交通枢纽场站布局的初步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本科交通工程专业课程编号:050110 学分:2
一、课程名称
《交通港站与枢纽》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交通港站与枢纽》是一门研究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规划与设计的学科,是交通工程专业、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规划、设置的原理与方法,探索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方法,使各种交通枢纽在交通运输网络中相互协调、高效运转,为今后从事实际交通规划、管理等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交通运输网络的层次结构、规划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运输网络的发展趋势;综合运输体系的构成、运输体系结构。
重点: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内涵、系统特征;各种运输方式及其港站设施;交通港站功能、分类以及交通枢纽港站的运作流程。
(二)交通枢纽港站相关因素分析
交通枢纽港站的辐射范围(港口的陆向腹地范围、港口的海向腹地范围以及场站的辐射范围);区域社会经济水平与交通枢纽港站的相互关系;运输结构与运力分布;货运场站的规模指标、站级划分、客运站场规模与适应性。
重点:经济增长对运输需求的影响、区域社会人口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影响港口货流量经济要素、影响汽车客、货运场站运输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各种运输协调发展的依据、各种运输结构协调发展分析。
(三)综合运输需求预测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的主要内容、构成要素、程序及预测方法与常用模型;我国道路运输客货运输发展预测;各方式运输网规模需求分析预测、运输工具需求规模分析预测、运输站场需求分析预测。
重点:综合运输需求预测的理论框架、基本原则、预测方法。
(四)交通枢纽规模的确定
交通枢纽的规模的描述方法;公路主枢纽的概念和功能;公路主枢纽的确定思路;公路
主枢纽组织量分析;公路主枢纽适站量分析;公路主枢纽规模的确定。
重点:公路主枢纽规模的确定。
(五)交通枢纽港站布局规划
交通枢纽港站布局原则与思路;数学物理模型与效益成本分析法;运筹学模型与方法;交通规划理论优化布局模型;交通港站选址与优化。
重点:交通枢纽港站布局原则与思路;交通规划理论优化布局模型;交通港站选址与优化。
(六)港口规划设计
港口的组成、分类、营运概要;港口建设条件分析;码头及其平面设计;水域及外堤设计;港口陆地设施。
重点:码头及其平面设计;水域及外堤设计;港口陆地设施。
(七)汽车客运站规划设计
汽车客运站的功能、类型、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汽车客运站规模、选址及平面布置;站房设计;站台、有效发车位及停车场设计;其他辅助设施。
重点:汽车客运站规模、选址及平面布置;站房设计;站台、有效发车位及停车场设计。
(八)货运站场运作管理
货运场站功能、设备;货运场站站务管理;货运场站作业程序管理;查询及事故处理。
重点:货运场站功能、设备;货运场站作业程序管理。
(九)交通港站管理信息系统
交通港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具体步骤;客运站管理信息系统目标、系统设计;货运站场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公路货运配载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
(十)交通枢纽港站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布局方案的评价步骤、建立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及常用的评价模型与方法。
重点:布局方案的评价步骤、建立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
四、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说明
本课程教学应达到基本要求是:了解目前交通港站枢纽的发展方向和动态,熟悉各种港站枢纽的特点,掌握交通各种交通枢纽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重点综合运输需求分析、交通枢纽规模的确定、交通枢纽港站布局规划、汽车客运站及港口的规划设计;难点为交通枢纽规模的确定,交通枢纽港站布局规划、汽车客运站及港口的规划设计。
五、学时、学分及学时分配表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名称:《交通枢纽与港站》,胡列格、刘中、杨明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
参考教材:《交通枢纽规划与设计》,山东交通学院
七、其他补充说明及要求
有关交通港站与枢纽的书本或文章较少,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以便丰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