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维下的冲突艺术——丁西林话剧的创作特色探析
爱写喜剧的物理系主任丁西林
爱写喜剧的物理系主任丁西林201102010546 邵壮11级汉语言文学(5)班在中国文学史上似乎有很多奇怪的现象,其中之一就是许多原本不是走在文学道路上的人都“误入歧途”的走到了文学的这片土地,例如原本学医却名扬文坛的鲁迅,学美术的艾青。
他们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环,甚至成为了文学史上的重要的人物,一直奋斗在文学的乐土上。
丁西林,似乎很奇怪,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老本行,还是坚持自己的科学研究,而戏剧创作却是业余时间的兴趣所致。
或许是理科研究的缜密思维,就使他的戏剧具有一种严谨的逻辑性,但是他的戏剧更多的透露出的是喜剧的色彩。
他当时的这一业余爱好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可是我想说,不仅仅是当时,现在读到他的作品还是会被他深深感染,品出一种丁氏的喜感。
丁西林,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县人。
可以说他生而逢时,一场维新变法运动在他的童年时期拉开了序幕,所以从小就可以受到新思想的熏陶,便是科学。
他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也曾留学国外,这留学经历也是他以后创作戏剧的铺垫,在留学期间,他接触了许许多多名家的小说和戏剧,例如萧伯纳,高尔斯华绥等人的作品,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创作热情。
我感觉对他最重要的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在那个对新文学竭力呼唤的时期,在鲁迅,胡适等人开始在文坛吹起清新的文化风时,他开始了丁氏戏剧的文学创作。
丁西林喜剧的皆大欢喜模式,具有轻喜剧的鲜明特征。
“对文艺界的朋友说,我是搞科学的;在科学界的朋友看来,好像我又是文艺人”丁西林他自己这样说道。
或许这是很幽默的一句自我定义。
从他的处女作《一只马蜂》开始,他的文学灵感便一发不可收拾。
先后创作出了《压迫》《北京的空气》这样精彩的作品,也使他的这种丁氏幽默逐渐成型。
喜剧与悲剧都源自于矛盾,不同的是悲剧矛盾通常来自两种社会力量的对抗,而喜剧的矛盾通常来自同一事物内部,喜剧的精神代表着个体生命的世俗欲求,把冲突由外部转移到了内部,不似悲剧精神是代表着历史的必然要求,而且愿望极其的世俗化,如《一只马蜂》《压迫》中人物的愿望都极其世俗。
谈“独幕剧圣手”丁西林的剧作特色
158艺术家The artists“独幕剧”是话剧的专用名词,也有人称之为短剧,整个情节在一幕之内完成,篇幅较短,情节简单,结构紧凑,要求戏剧冲突迅速展开,达到高潮,最后戛然而止。
“独幕”即一幕,“幕”即幕布,戏剧舞台上,将幕布的升降起落、开启闭合作为戏剧单元的分段结构,来进行戏剧段落的划分,也用于戏剧时空的移换和开拓,总体根据舞台置景的需要而定。
据说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的喜剧作品就曾使用了幕布。
戏剧舞台上,一开始是幕布升降起落,后发展为开合关闭。
戏剧通常分幕,“幕”是戏的整体部分,“幕”里可以有“场”,独幕剧即一幕剧,不再分幕,可分“场”,“场”是小段落的划分,现代戏剧多用灯光进行控制和划分,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戏剧作品在开幕前仍然启用钟声、幕布,保持着戏剧庄严的仪式感。
丁西林曾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兼所长,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被称为“独幕剧圣手”“中国现代第一位喜剧大师”,其喜剧作品,尤其是独幕剧的创作,拥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成为中国较具影响力的喜剧作家之一[1]。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钱理群先生曾说:“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家大多是写多幕剧的,而他却执着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
他出现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可是从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
”丁西林先生早年在英国留学,攻读物理学、数学,同时痴迷于戏剧创作,他的剧作受到英国戏剧和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善用机智的对白和激烈的冲突表现严肃的社会问题。
在丁西林先生的独幕剧中,我们就《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来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2]。
一、鲜明的时代精神1919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青年学子们纷纷从传统文化思想中解脱出来,反对封建束缚,提倡思想自由,这对各种类型的文艺作品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简答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
简答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
丁西林是中国著名话剧导演和编剧,他的喜剧作品以幽默、搞笑和讽刺为特色,深受观众的喜爱。
以下是丁西林喜剧的几个艺术特色:
1. 幽默讽刺:丁西林的喜剧作品通常以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上的荒诞和虚伪,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让观众在欢笑中思考。
他善于运用夸张的角色形象、滑稽的情节设计和搞笑的对白,以幽默化解社会问题,让观众在欢乐中思考现实。
2. 剧情转折:丁西林的喜剧作品常常出人意料,剧情转折巧妙,让观众充满了期待和惊喜。
他擅长运用反转、双关和误会等元素,将故事推向高潮并给观众带来意外和笑料,使剧情更加紧凑有趣。
3. 现实生活刻画:丁西林的喜剧作品往往以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或者小人物为主角,通过对他们生活琐事和困境的描绘,展现出真实而又幽默的一面。
他注重对人物的生活细节的描摹,创造真实可信的形象,使观众产生共鸣并引起笑料。
4. 社会批判意义:丁西林的喜剧作品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娱乐层面,他通过喜剧的形式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批判。
他喜欢运用搞笑和荒诞的手法,揭示社会中的矛盾、假象和不公,通过幽默的方式引发观众的思考。
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集合了幽默搞笑、剧情转折、现实生活刻画和社会批判等元素,他通过喜剧的形式传递了思想和价值观,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为观众带来了欢笑和思考。
简答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
简答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
丁西林是中国著名喜剧演员,他的喜剧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以下将从创作风格、表演技巧和主题内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作风格丁西林的喜剧作品以幽默搞笑为主导,注重情节设置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他擅长运用夸张、夸大和荒诞的手法,刻画出丰富多彩的喜剧形象。
他的作品常常以小人物、底层人物为主角,通过讲述他们的生活琐事和困境,展现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引发观众的共鸣。
丁西林的创作风格独具一格,深受观众喜爱。
二、表演技巧丁西林的喜剧作品在表演技巧上也有独到之处。
他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达喜剧效果。
他的肢体动作夸张而精准,能够在瞬间切换不同的角色形象,使观众捧腹大笑。
此外,丁西林的语言表达也非常独特,他运用夸张的声音、语调和语速,将角色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表演技巧独特而精湛,使得观众不禁为之沉醉。
三、主题内容丁西林的喜剧作品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的作品既有家庭生活的喜剧,如《顶楼的大象》、《一家五口的春节》等,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矛盾,展现出了现代家庭的困惑和温情。
他的作品还有职场喜剧,如《上司来家里吃饭》、《打工女孩遇上男总裁》等,通过职场人物之间的摩擦与碰撞,揭示出职场生活的种种笑话和讽刺。
此外,丁西林的作品还关注社会问题,如《走过场的婚礼》、《流浪狗的故事》等,通过喜剧的手法,探讨了社会现象的荒诞和可笑之处。
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包括创作风格的独特性、表演技巧的精湛性以及主题内容的丰富性。
他的作品既能给观众带来欢乐和笑声,又能通过喜剧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丁西林的喜剧作品在中国喜剧界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艺术特色也为中国喜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西比较视域下的丁西林剧作
03
丁西林剧作的文学价值
主题与情节的处理
主题
丁西林的剧作主题多聚焦于当时的社 会现实问题,通过幽默、机智的对话 和情节展现出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 判。
情节处理
丁西林善于运用独特的情节构思,将 日常生活细节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巧 妙结合,形成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 。
人物塑造与心理描写
人物塑造
丁西林剧作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独特,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展现出复 杂的人性和社会关系。
创作背景
丁西林的剧作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至 40年代,这一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社会变 革和文化转型,西方的文化和思潮大量涌入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丁西林的剧作就是在这样的背 景下诞生的,他试图通过戏剧这一形式,探 讨中西方文化交融下的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
。
丁西林剧作的特点与风格
对人性的探索与思考
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01
丁西林的剧作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展开,深入揭示了人
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思考人性的本质
02
他的剧作不仅描绘了人性的各种面貌,还引发人们对人性本质
的思考和探讨。
倡导人文关怀
03
通过对人性的深入探索,丁西林的剧作展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呼吁人们关注和尊重人性。
对传统观念的挑战与创新
丁西林剧作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价值
丁西林剧作作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很高 的文化价值,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
艺术价值
丁西林剧作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它的语言风格、情 节结构和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历史价值
丁西林剧作的历史价值也很高,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 背景和文化氛围,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 参考价值。
试析丁西林喜剧创作审美心理特征
试析丁西林喜剧创作审美心理特征作者:陈希媛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13期陈希媛内容摘要:丁西林以一种超然、敏感的眼光来审视、探索生活中的喜剧性灵魂,揭示出人物性格的种种不协调性,塑造了一系列的喜剧人物形象。
同时,他运用高超的艺术技巧,从观众的审美心理出发,在喜剧作品中制造了一种“笑”的效果,创造了一种幽默的情境。
丁西林具有温厚平和的乐观人生态度,且接受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因而其剧作既具有生活情趣,又富有戏剧美感。
更重要的是他借鉴发展中国古典喜剧意识和西方世态喜剧创作思想,从而形成一种优胜的文化心理,一种优越的审美心理定势,具有幽默、涵蓄的喜剧审美特征。
关键词:喜剧喜剧性审美心理艺术风格世界古今是一出大戏,其中穿插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人对自身的观照所形成的或悲或喜的艺术小调。
这些是艺术家们撷取生活与情感的精华,以一种“有意味的情感形式”(苏珊朗格),给人以永生的感念与美的愉悦。
在中国喜剧创作史上,有一位颇具风格的作家,虽然其作品收集起来只有薄薄的一册,而这少许的“兴趣之作”,却连连令观众发出“会心的微笑”,他就是丁西林。
丁西林是一位物理学家,显然创作只是他的副业。
但以其独特的创作心态所雕刻出来的喜剧精品,一个个玲珑剔透,且逸趣横生,尤其独幕剧给人以明净之感、幽默之趣。
其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五四”时期):都为独幕剧。
代表作有《一只马蜂》、《压迫》。
前者的喜剧性建立在追求婚姻爱情自由而又不够坚决、大胆的吉先生同残存着封建腐朽思想的吉老太的冲突之上。
后者描写的是租不到房的青年男女客佯装成是一对吵过架的夫妻,联合起来对付不肯租房给单身汉、蛮不讲理的房东太太的故事。
此两剧为作者在剧坛上奠定了地位,因此后来被司马长风誉为“独幕剧圣手”。
其他的剧作,有宣扬爱与自由精神的《酒后》,也有讥嘲旧戏中男扮女角且稍稍涉及到军阀残酷统治的《亲爱的丈夫》,若说《北京的空气》是一幅古朴典雅而无不揶揄的风俗小画,那么《瞎了一只眼》则是一个风趣的、弄巧成拙的爱情小插曲。
简答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
简答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
丁西林是中国著名的喜剧演员,他的喜剧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而备受观众喜爱。
下面将介绍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
丁西林喜剧作品的一大特色是幽默风趣。
他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将平凡的生活场景变得有趣而诙谐。
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电影中,他的幽默感总能引发观众的笑声。
他独特的喜剧表演风格,使他成为中国喜剧界的翘楚。
丁西林喜剧作品的另一个特色是关注社会现象,讽刺社会弊端。
他常常通过喜剧手法来揭示社会现象中的荒谬和矛盾之处。
他的作品不仅能让观众开怀大笑,同时也能够让观众思考社会问题。
他的喜剧作品不仅仅是为了逗乐观众,更是希望能够引起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丁西林喜剧作品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他对角色的塑造上。
他能够将各种各样的角色演绎得生动而有趣,无论是憨厚的农民、调皮捣蛋的小孩还是精明能干的商人,他都能够通过自己独特的表演技巧和情感的把握,将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
观众在观看他的喜剧作品时,往往会被他鲜明的角色形象所吸引。
丁西林喜剧作品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他对细节的把握上。
他在喜剧表演中注重细节的处理,通过细微的动作、眼神和语调等细节来营造出更加生动和逼真的喜剧效果。
这种对细节的把握使得他的喜剧作品更加丰富多样,让观众能够更加投入到角色和情节之中。
总的来说,丁西林喜剧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幽默风趣、关注社会现象、角色塑造和对细节的把握上。
他的喜剧作品不仅能够带给观众欢乐,更能够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他的独特艺术风格使得他在中国喜剧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了喜剧界的一面旗帜。
丁西林的喜剧作品不仅仅是演员的个人表演,更是一种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他通过喜剧的方式将社会问题呈现给观众,以期引起大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电影中,丁西林的喜剧作品都能够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思考,使得他成为中国喜剧界的瑰宝。
丁西林的创作风格
三、“二元三人”模式
丁西林的早期独幕剧, 出场人物往往被压缩到了最 大限度, 少则仅3 人, 如《酒后》;多则也不过五六 人, 如《压迫》, 但不管怎样, 构成戏剧冲突、推动 剧情发展的, 则主要是3 人,简言之, 是3 人一台戏, 其中2 人因某种原因产生矛盾冲突,导致“ 戏” 的 生成与发展, 第3 人则起着结构性作用, 或引发矛盾, 或提供解决矛盾的某种契机, 从而形成丁西林早期 独幕剧所特有的“ 二元三人” 模式。可以说,“ 二 元三人” 模式是丁西林结构独幕剧时所普遍采用 的手法, 从他一开始创作独幕剧起, 就乐此不疲地 套用了这一模式。
丁西林的创作风格
一、理性 二、机智幽默的语言 三、“二元三人”模式
一、理性
《压迫》中的理性表现
丁剧中的戏剧冲突, 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知 识分子的这种理性高度精致化的思维与表 达方式, 和日常的思维与表达方式之间的喜 剧性冲突。
接着房东说定金是女儿收的, 不算数。男客 则反驳说你女儿已经成人, “ 又不是一个小 孩子” 。房东再退, 说她的条件是必须租给 有家眷的人, 房客则反驳:“你租房的时候, 说 明了要家眷没有? 我骗了你没有?”房东又退 一步, 说自己家里没有一个男人, 房客又反 驳:“你租房的时候, 你家里有男人没有? 为什 么现在才想到?”精确的思维和严密的推理把 房东太太一步一步逼到了理屈词穷的境地。
二、机智幽默的语言
在丁剧中, 除了很少的指示词之外, 厂台词都是人 物的对话,没有旁白和独白。但这无损于对剧情 和人物行动动机的介绍、铺垫,也不影响对人物 内心活动揭示。因为作家通过动作中的人物的对 话都解决了,他的喜剧语言, 通俗浅近、明快,一 以北京话为语言基色,同时又很规范化。特别是 早期的独幕剧,是为提倡,宣传白话文和参力哨时 思想斗争而写的。,因此对剧词下了很大功夫。他 要以事实证明: 用最白的白话写成的话剧, 也是文 学。丁西林不愧为一个掌握和运用现代喜剧。
简评丁西林的喜剧特色
简评丁西林的喜剧特色丁西林是中国著名的喜剧演员,他以其独特的喜剧特色而备受观众喜爱。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来评述丁西林的喜剧特色。
丁西林的喜剧作品充满了幽默和笑点。
他擅长运用夸张、滑稽的表演手法,将平凡的生活细节演绎得异常搞笑。
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并将其夸大放大,以引发观众的笑声。
无论是他在舞台上的表演还是在电影作品中的角色扮演,丁西林总能将平凡的人物形象演绎得生动有趣,引人发笑。
丁西林的喜剧作品常常带有一定的讽刺和讽刺意味。
他通过喜剧的形式,巧妙地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批判,让观众在欢笑中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取悦观众,更是希望通过幽默的方式传递一些深层次的信息。
丁西林的幽默并不肤浅,他善于将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与喜剧元素相结合,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思考,感受到一种戏剧性的冲击。
丁西林的喜剧作品极富创意和想象力。
他常常在平凡的情节中加入一些奇思妙想的元素,让观众感到意外和惊喜。
他不断挑战观众的想象力,使得观众在欢笑中体验到一种新奇感。
丁西林的喜剧作品常常不拘一格,大胆突破传统的表演方式,使得观众在欣赏他的作品时充满了惊喜和新鲜感。
丁西林的喜剧作品还常常融入了一些情感元素。
他不仅仅关注于制造笑料,更注重表达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
他能够通过细腻的表演,将角色的情感与观众产生共鸣。
他在喜剧作品中加入了一些感人的情节和角色,使得观众在欢笑的同时也能被深深触动,从而更加投入到作品的情节中。
丁西林的喜剧特色主要体现在幽默和笑点、讽刺和讽刺意味、创意和想象力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
他的喜剧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取悦观众,更是希望通过幽默的方式传递一些深层次的信息。
他的作品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常常让观众感到意外和惊喜。
同时,他注重表达角色的情感,使得观众在欢笑的同时也能被深深触动。
丁西林的喜剧作品无疑是中国喜剧界的一朵奇葩,他用自己独特的喜剧风格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丁西林独幕戏剧创作特色分析
丁西林独幕戏剧创作特色分析丁西林是我国近代戏剧史上唯一一位专写喜剧的剧作家。
他将创作重心放在独幕戏剧上,一生共发表过七部独幕戏剧。
丁西林的作品既受到本土五四精神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又得到英国世态喜剧的滋养。
因此他的戏剧内容多是通过观察中产阶级生活的喜怒哀乐,从中抽取值得被揭示和披露的社会现象,再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创作。
一、总体创作风格丁西林的戏剧创作风格与其成长经历和受教育背景紧密相关。
他的戏剧语言直白,借诙谐的对话与矛盾冲突表达严肃的社会主题。
丁西林惯用的诙谐是一种理科生式的诙谐,以求观众会心一笑。
例如在《一只马蜂》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吉老太太问:“那么你到底要怎样的一个人,你就愿意?”吉先生回答:“坏的就是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要是找老婆如同找数学的未知数一样,能够立出一个代数方程式来,那倒容易办了。
”吉先生通过一个比喻简单地阐明了自己迟迟不结婚以及未找到妻子人选的原因,同时也巧妙地躲过了老太太的追问。
而在了解丁西林的物理教育背景后,也就自然对他使用这样的行文方式和修辞手法不奇怪了。
由此可见丁西林的戏剧语言透露出的其强烈的个人特色。
丁西林的创作高峰期是20世纪30年代。
他一生发表的七部独幕喜剧中,有六部完成于这个时期。
30年代这个时间节点对于丁西林创作的影响是双重的。
从整个创作背景的大时代上看,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对30年代各类文艺作品产生了毋庸置疑的深刻影响。
丁西林的独幕戏剧也不例外。
封建古板的大家长(《一只马蜂》中的吉老太太、《压迫》中的房东太太)、探索自由独立人格的弱势群体(《亲爱的丈夫》中的戏子黄凤卿、《酒后》中的妻子)、渴望婚恋自由的年轻人(《一只马蜂》中的吉先生和余小姐、《压迫》中未出场的房东太太的女儿)等“五四”文艺作品的惯用形象在丁西林的戏剧作品中也屡见不鲜。
丁西林于1923年发表处女作《一只马蜂》时,才刚到而立之年。
这也就代表了对丁西林本人而言,他的绝大多数戏剧作品都是在其青壮年时期完成的。
论丁西林独幕喜剧的创作艺术
论丁西林独幕喜剧的创作艺术作者:王飞燕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2期摘要:丁西林作为我国现代喜剧的创始人之一,其独幕喜剧以其独特的喜剧客体及艺术表现形式实现“会心的微笑”。
其艺术成就对于我们在创作幽默喜剧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丁西林;独幕喜剧;会心的微笑喜剧是以笑为特征,笑为特殊功能的一种艺术样式。
丁西林作为我国现代喜剧的创始人之一,其独幕喜剧的成就,使他被人们称为“独幕剧的圣手”。
他在喜剧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已经获得了普遍赞誉。
其创作对于我们在创作幽默喜剧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1 丁西林独幕喜剧客体的特点丁西林曾在《前言》中强调,“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是“必须经过思考,根据观众各人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演员的表演,而和剧作家发生共鸣”;“喜剧必须有味”,能“使人发笑”,引起“会心的微笑”[1]。
“会心”即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是欣赏主体在观剧时对创作意蕴的心领神会,是剧作家与观众通过舞台演出在心灵上的形成的沟通无畅。
“顿悟”与“会心”都需要欣赏主体以其理性的思考,实现与剧作家的沟通。
这一“会心的微笑”是作家长期艺术实践的总结。
在喜剧世界中,“客体是形成喜剧意识的基础和依据。
”[2]当喜剧客体具有“矛盾性”、“反常性”、“无害性”时,它才能更好地承载喜剧意识,[2]使观众发出“会心的微笑”。
在丁西林的剧作中,无论是反映现实生活还是重塑历史传说,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现实,承载着作家对人与社会的反思及其审美理想。
丁西林早期的6个独幕剧,剧情简单,其剧中人物虽均为知识分子或城市市民等一些小人物,然他们健康而美丽,温和而幽默。
他们热爱生活,面对生活的种种尴尬,总能凭着自己的机智巧妙地化解,在平淡的生活中激起一丝波澜,增添几分情趣。
在创作中,丁西林“无事”生事,却赋予剧本以特有的喜剧兴味。
“无事”生事,即剧作家在编剧时,以其独特的理性思维赋予喜剧客体以“矛盾性”、“反常性”、“无害性”。
关于丁西林的戏剧读后感
关于丁西林的戏剧读后感关于丁西林的戏剧读后感课上老师关于丁西林的戏剧,有这么几个评价让我印象深刻:丁西林的喜剧,可能不是轻薄的,但它确实是轻喜剧,和老舍啊曹禺啊这些剧作家相比,内核是很少的。
他的戏剧不是由人物内在的矛盾,由剧烈的冲突推动的,而是用语言,用“欺骗”来推动的,而且冲突矛盾并不剧烈,甚至可以说称不上什么冲突。
丁西林自己说喜剧并不是闹剧,他追求的戏剧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会心一笑。
今天看了丁西林的四五篇戏剧,谈一点自己的主观感受吧。
丁西林写短小一点的戏剧,其实趣味性是不错的,确实会让人会心一笑。
但是一旦把戏剧拉长,他的缺点就暴露无疑,让人无法忍受了。
首先,他故事的冲突性太弱了,没有大起大落。
就像一篇散文,一千两千字我们会对那种平淡中的真意会心一笑,但假设是把散文拉长到《追忆似水年华》的长度,那就只会让人疑心他没有制造精彩的能力,而不是相信这是他的文学取向审美取向了。
很多故事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一只马蜂》“两个互相喜欢的男女的'互相试探”《三块钱国币》“女主人硬要女仆赔她的花瓶,大学生认为欺人太甚与之理论,最后成心把女主人另一只花瓶打碎,赔了三块钱国币”《酒后》“妻子向丈夫提出要亲吻醉酒在他们家的客人,还没亲到客人醒过来”《压迫》“房东回绝租房给单身的男人,男人和一个单身的女人假装夫妻,租到了房子”。
以《妙峰山》为例,他的冲突是什么,又想要表达什么?全剧没有一个高潮,一个冲动人心抓住人注意力的时刻。
王老虎是土匪,但是王老虎和日本人,王老虎和政府军队的对抗性完全弱化,就连被俘虏,也是平平淡淡的,完全不像是被俘虏。
也许这是喜剧,并不是揭露现实的戏剧,但是人物身份摆在那里,可是我并不理解那个身份有什么用,剥离了这个身份,这个故事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很像现在网上很多人写小说,给人物安排一个职业,但是人物的身上完全没有一点那个职业的痕迹。
这又是由冲突性太弱造成的人物形象不立体。
以《孟丽君》为例,里面有那么几个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地方,但是一篇戏剧是一个整体,并不是一个个“段子”,一组组妙趣的对话构成的。
简评丁西林对现代话剧艺术的贡献
简评丁西林对现代话剧艺术的贡献
说明“艺术贡献”,就要围绕丁西林戏剧的题材和艺术特点,突出他在现代话剧史上的开创性与独特性。
要点:
1.从丁西林善于挖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并成功转化为喜剧趣味方面,评析他的机智幽默型喜剧对中国现代喜剧艺术的贡献;
2.以《一只马蜂》或其他剧作为例,从“二元三人”的结构和戏剧冲突模式、出其不意的喜剧结尾等方面,分析其所奠定的中国现代独幕剧的基本模式;
3.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其机智俏皮的喜剧语言,对中国现代戏剧文学语言的创立的贡献;
4.还可以针对丁西林戏剧的实验性与超前性,分析其在中国现代话剧艺术探索方面的贡献。
《压迫》艺术特色分析
《压迫》艺术特色分析《压迫》是丁西林1925年创作的一出独幕剧,是一出反映市民生活的幽默喜剧。
剧本描写的是一个只肯把房子租给有家眷人的房东太太和一个要租房子却没有家眷的男客之间的矛盾冲突。
当房东与男客处于僵局时,急于租房的女客出现于话剧中。
最后,男客与女客冒充夫妻,愚弄了房东和巡警,出人意料地打开了房东与男客之间的僵局。
《压迫》是中国最早成功尝试现代派话剧的典范,在中国话剧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一、情节简单,来于生活。
《压迫》从平淡的生活中撷取题材,选取的是房客在租房时与房东发生的争执与摩擦这样一个在当时看起来十分平常的情景。
作者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的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
二、构思新颖,结构精巧,情节一波三折,充满戏剧性。
作品一开始就引出了房东太太与男客之间的尖锐的冲突,并且很快将矛盾推到极端,陷入僵局。
然后,女客的上场,打破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戏剧情境,使喜剧性有了新的发展,最后出其不意地呈现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结局。
剧中男客和女客一段戏,是全局剧情发生逆转的关键。
他们从陌路相逢,到自愿假扮夫妻,跨度大、时间短,作者却紧扣住了人物性格的特点、情绪发展和思想逻辑,进行细致绵密、委婉曲折的描摹,使这段戏的发展,自然合理,又机智有趣,也使全剧在正反之间贯穿着向前发展的动势,跌宕起伏,奇峰突现,整部剧玲珑剔透,兴味盎然。
三、对话简练含蓄。
《压迫》最后男客问女客:“啊!你姓什么?”女客回答“我……啊……我……”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令人回味。
四、戏剧人物特别。
剧中产生冲突的并不是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而是思维方式不同、生活态度径庭的朋友、夫妻、长辈与年轻人、房东与房客等有感情、利益联系的人。
在这样的人物关系中,既没有内心的深仇大恨,也不可能有外在的剧烈冲撞,只有心理活动与价值观念的磕磕碰碰从含蓄的语言与细微的动作中浮现。
简评丁西林的喜剧特色
简评丁西林的喜剧特色
丁西林的喜剧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理性为基础: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
他的喜剧通常以对世态人情的微讽为基础,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
2. 独特的戏剧观念:丁西林的喜剧观念独特,他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而不是为了嘲笑或讽刺。
3. 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丁西林的喜剧中常常出现欺骗、朦胧或多义的元素,这些元素为他的喜剧增添了更多的趣味和深度。
4. 别出心裁的结构:丁西林的戏剧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他的喜剧更加紧凑和有趣。
5. 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丁西林的戏剧语言机智、简洁、幽默,他的语言不仅富有哲理,而且能够通过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深刻的思想。
总之,丁西林的喜剧特色是以理性为基础,独特的戏剧观念,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别出心裁的结构,以及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浅析丁西林独幕剧的艺术特色
浅析丁西林独幕剧的艺术特色丛妍华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摘要:在我国戏剧史上丁西林是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尤其是在喜剧的创作上比同时期的其他作家取得了更为突出的成就,与此同时丁西林也是我国现代喜剧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喜剧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早期独幕剧上,丁西林的早期独幕剧是一种诙谐并且幽默感十足的喜剧,机智和俏皮是其最主要的特色、“二元三人”模式、“软冲突”、“欺骗”手段的使用是其显著的特点。
关键词:丁西林;独幕剧;戏剧语言;戏剧结构;美学追求丁西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喜剧创作家,他的早期独幕剧独树一帜,“他被誉为‘独幕剧圣手’、‘喜剧大师’以及‘东方的莫里哀’。
”[1]丁西林早期的独幕剧作品主要有《一只马蜂》、《压迫》、《酒后》、《亲爱的丈夫》和《三块钱国币》等。
丁西林是一位现代新型喜剧的多产者,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
丁西林创作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独幕喜剧,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喜剧事业的发展。
他的独幕剧具有很强的喜剧性,具体体现在人物对白上的诙谐幽默;精巧的结构设计;“中和”的美学追求。
一、幽默的语言特色在我国现代喜剧创作史上,以丁西林的成就尤为突出。
而丁西林之所以能在喜剧创作上有杰出的成就,就是得益于他独特的语言艺术。
丁西林的独幕喜剧非常重视人物之间的对话,同时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丁西林语言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早期所创作的独幕剧中。
丁西林早期的独幕剧创作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恰巧又正逢新旧思想、白话文与文言文的激烈论战,因此丁西林想用最直白的语言来表达“白话文其实也是一种文学”,故此用“白话文”来烘托喜剧的效果便成为丁西林语言的特色之一,如他的处女作《一只马蜂》就是以“白话文”的方式完成的。
《一只马蜂》的全文语言亦庄亦谐,故事的发展是由一封信件导致的母子之间的冲突。
这封信件是由吉老太太一边口述,吉先生一边用白话文的形式来誊写,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会让观众体会到吉老太太这种封建旧思想和吉先生代表的新思想之间的不合拍。
试析丁西林喜剧创作审美心理特征
内容摘要:丁西林以一种超然、敏感的眼光来审视、探索生活中的喜剧性灵魂,揭示出人物性格的种种不协调性,塑造了一系列的喜剧人物形象。
同时,他运用高超的艺术技巧,从观众的审美心理出发,在喜剧作品中制造了一种“笑”的效果,创造了一种幽默的情境。
丁西林具有温厚平和的乐观人生态度,且接受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因而其剧作既具有生活情趣,又富有戏剧美感。
更重要的是他借鉴发展中国古典喜剧意识和西方世态喜剧创作思想,从而形成一种优胜的文化心理,一种优越的审美心理定势,具有幽默、涵蓄的喜剧审美特征。
关键词:喜剧喜剧性审美心理艺术风格陈希媛试析丁西林喜剧创作审美心理特征世界古今是一出大戏,其中穿插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人对自身的观照所形成的或悲或喜的艺术小调。
这些是艺术家们撷取生活与情感的精华,以一种“有意味的情感形式”(苏珊朗格),给人以永生的感念与美的愉悦。
在中国喜剧创作史上,有一位颇具风格的作家,虽然其作品收集起来只有薄薄的一册,而这少许的“兴趣之作”,却连连令观众发出“会心的微笑”,他就是丁西林。
丁西林是一位物理学家,显然创作只是他的副业。
但以其独特的创作心态所雕刻出来的喜剧精品,一个个玲珑剔透,且逸趣横生,尤其独幕剧给人以明净之感、幽默之趣。
其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五四”时期):都为独幕剧。
代表作有《一只马蜂》、《压迫》。
前者的喜剧性建立在追求婚姻爱情自由而又不够坚决、大胆的吉先生同残存着封建腐朽思想的吉老太的冲突之上。
后者描写的是租不到房的青年男女客佯装成是一对吵过架的夫妻,联合起来对付不肯租房给单身汉、蛮不讲理的房东太太的故事。
此两剧为作者在剧坛上奠定了地位,因此后来被司马长风誉为“独幕剧圣手”。
其他的剧作,有宣扬爱与自由精神的《酒后》,也有讥嘲旧戏中男扮女角且稍稍涉及到军阀残酷统治的《亲爱的丈夫》,若说《北京的空气》是一幅古朴典雅而无不揶揄的风俗小画,那么《瞎了一只眼》则是一个风趣的、弄巧成拙的爱情小插曲。
《压迫》艺术特色分析
《压迫》艺术特色分析《压迫》是丁西林1925年创作的一出独幕剧,是一出反映市民生活的幽默喜剧。
剧本描写的是一个只肯把房子租给有家眷人的房东太太和一个要租房子却没有家眷的男客之间的矛盾冲突。
当房东与男客处于僵局时,急于租房的女客出现于话剧中。
最后,男客与女客冒充夫妻,愚弄了房东和巡警,出人意料地打开了房东与男客之间的僵局。
《压迫》是中国最早成功尝试现代派话剧的典范,在中国话剧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一、情节简单,来于生活。
《压迫》从平淡的生活中撷取题材,选取的是房客在租房时与房东发生的争执与摩擦这样一个在当时看起来十分平常的情景。
作者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的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
二、构思新颖,结构精巧,情节一波三折,充满戏剧性。
作品一开始就引出了房东太太与男客之间的尖锐的冲突,并且很快将矛盾推到极端,陷入僵局。
然后,女客的上场,打破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戏剧情境,使喜剧性有了新的发展,最后出其不意地呈现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结局。
剧中男客和女客一段戏,是全局剧情发生逆转的关键。
他们从陌路相逢,到自愿假扮夫妻,跨度大、时间短,作者却紧扣住了人物性格的特点、情绪发展和思想逻辑,进行细致绵密、委婉曲折的描摹,使这段戏的发展,自然合理,又机智有趣,也使全剧在正反之间贯穿着向前发展的动势,跌宕起伏,奇峰突现,整部剧玲珑剔透,兴味盎然。
三、对话简练含蓄。
《压迫》最后男客问女客:“啊!你姓什么?”女客回答“我……啊……我……”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令人回味。
四、戏剧人物特别。
剧中产生冲突的并不是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而是思维方式不同、生活态度径庭的朋友、夫妻、长辈与年轻人、房东与房客等有感情、利益联系的人。
在这样的人物关系中,既没有内心的深仇大恨,也不可能有外在的剧烈冲撞,只有心理活动与价值观念的磕磕碰碰从含蓄的语言与细微的动作中浮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 草 草 收 尾 。 丁西 林 却 于尾 处 加 上 “ 一场 ” , 吉 先 生趁 其 不 备 拥 抱余 小姐 , 余小姐没有心理准备失声大喊 , 旁人入 门. 尴 尬 的 场
面 如 何 应 答 ? 余小 姐 和 吉先 生 用 默 契 的 谎 言 结 束 全 剧 , 完成 了
对“ 我 们 是 天 生 的说 谎 一 对 ” 的最 完美 诠 释 . 也用 “ 一 只 马蜂 ” 这 句 台词 . 呼应 开头 . 解 除 了 观 众 看 剧 之 初 对 剧 目名 称 《 一 只 马
“ 温和化” 的 处 理
丁 西 林 在 其 话 剧 中 多 次 用 到 这 种 建 构 冲突 的方 法 . 最 为 典 型 的例 子 就 是 《 三块 钱 国 币》 。 该 剧 本 可 以 说是 把 动作 、 表情 、 语 言 融为一 体 , 将 冲 突 演 绎 得 自然 、 逼真 、 紧迫 , 大有京 剧《 乌 1 4 年 第 1 期 ( 总 第 2 0 7 期 )
理性思维下 的冲 突艺术
— —
丁西林 话剧 的创 作特 色探 析 保定 0 7 1 0 0 0 )
宋
字 ( 河 北大 学 , 河北
摘要 : 丁 西 林 的话 剧 对 观 众 的 吸 引 力 源 于 其 对 话 剧 “ 戏 剧
“ 三块钱之争” 画 上 了一 个 圆满 的 句 号 同时 成 众 的 “ 和棋” 二 字
更是 , 余 音袅 袅 , 公平与非, 谁对 谁 错 , 留给 观众 深 深 的思 索 。
此外 , 这种 “ 戏剧的特殊重音” 于 丁西 林 的话 剧 《 一 只马蜂》 中表 现 得 更 为 突 出
蜂》 的 困惑
、
冲 突 的“ 核聚变式” 设 置
丁西林 用“ 突变 ” 作 为一种“ 转 机” . 为高潮续写 . 完 成 对 主
阿契尔说 : “ 戏 剧 是 危 机 的 艺 术 ” 笔者认为 , 所 谓 戏 剧 艺 术 的“ 危机 感 ” 实 际 上 就 是 指 冲 突 发 展 的“ 急迫性” 阿 契 尔对 “ 危
渺. 于 无 声 处 再 现 剧 作 者 的 良苦 用 心
二、 冲突的“ 温和 化 ” 处 理
书 中 归 纳 了六 种戏 剧 冲 突 的发 展 形 式 第 二 种 就 是 类 似 笔 者
所陈述的从“ 量变 ” 到“ 质变” 的 冲 突设 置 顾 仲 彝 指 出 : “ 冲突 双 方 中 的一 方 看 来 一 再 退 让 . 另一方 步步紧逼 . 但 到 让 无 可让 的 时候 , 便 反攻 猛 扑 , 一 举 而 结 束 冲 突 。一 方 退 让 得 越 多 , 那 么 最
个“ 转机 ” 为 该 剧 续 写 这 i 块 钱 的 赔 偿 极 富 讽 刺 性 . 为 通 篇
处 理 本 文 试 图再 现 丁 西 林 话 剧 中营 造 冲 突 的创 造 技 巧 . 并 挖
掘 其 话 剧 中“ 理性” 与“ 冲 突” 相 互 融 合 的 艺 术魅 力 关键词 : 丁 西林 ; 戏剧性 ; 冲突; 理性 化
后 反 扑 的 力 量 就 越 大 这 也 是 构成 强烈 冲 突 的一 种 方 法 ”
丁西林 的话 剧对 冲突的设 置是 “ 急 迫 的” . 是“ 核聚 变式 ” 的. 这 种 建 构 模 式 是 为 了 凸显 其 剧 作 的 “ 戏剧性 ” 然 而 就 其 演 绎 冲突 的 风 格 而 言 . 却是一种 “ 舒缓 ” 的表 现 方 式 . 笔 者 命 名 为
一
贝 尔和 阿契 尔 都 认 为 能 引 起 观 众 兴 趣 的 就是 “ 戏剧性” 。 同
切 的 困难 和 困惑 都 已解 决 . “ 有情人 终成眷属” 的结 局 本
时 根 据 顾 仲 彝 的理 论 : … 戏 剧 性 ’产 生 于 紧 张 、深 刻 的矛 盾 冲 突。” 由此 可 见 , 戏 剧 冲突 是 戏 剧 创 作 的 基本 特 征 . 是 一 部 戏 剧 实 践 于 舞 台 成 功 与 否 的关 键 丁 西 林 的 话 剧 创 作 是 “ 舞 台 艺 术” . 而绝非“ 案头文学” 其 作 品大 都 被 搬 上 舞 台 . 反 响 巨大 , 深 受 观 众 喜 爱 。笔 者认 为 . 丁 西 林 的话 剧 对 观 众 的 吸 引 力 源 于 其 对话剧“ 戏剧性 ” 的 高 度 强 调 和对 冲 突处 理 的理 性 把 握
1 . 量 的“ 积 累” , 质 的“ 爆发 ” 。 顾 仲 彝 的《 编剧理论 与技巧》
一
“ 戏 剧 是 写 高 潮 的艺 术 ” 丁西林用“ 核聚变式 ” 的 建 构 演 绎
冲 突— — 用 “ 量” 的积 累为 ‘ 质’ 的“ 爆发” 作铺 垫 . 用 转 机 型 的 设 计 为高 潮 谱 写 续 曲 . 奏出“ 戏 剧 的特 殊 重 音 ” . 曲终人散 . 余 音 渺
题 的加 强 和 引 申 , 又用 “ 突变” 后 的“ 煞停 ” , 使剧场 一片寂静 . 观
众于落幕之后仍对“ 高 潮 后 的结 局 ” 反思再三 . 剧 情 于 结 束 后 回
味 . 台 词 于 无声 处 回 响
机 的艺 术 ” 的提出 , 实际上就是对“ 戏剧性 ” 更 为具 体 的强 调 。 丁 西 林 对 于 话 剧 冲 突 的设 置 方 式 . 是一种从 “ 量 变” 到“ 质 变” . 从 “ 突 变” 到“ 煞停 ” 的过程 . 因为 丁 西 林 还 是 一 位 物 理 学 家 . 所 以 笔 者将 这种 建 构 冲突 的方 式 命 名 为 “ 核聚变式 ”
理而言. 杨 长 雄 用 行 动 完成 了对 吴 太 太 唯 利是 图 、 毫无 人 性 的报 复, 话 剧可 以结 束 了 。但 是 丁西 林 却 用 “ 三块 钱— — 国 币 !” 作 为
一
性” 的 高度 强调 和 对 冲 突 处理 的理 性 把 握 这种 把 握 表 现 为 对
冲 突发 展 初 的 “ 急迫性 ” 驾 驭 和 对 冲 突 发展 过 程 中“ 温和化 ”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