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4、微观粒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气>液>固,间隔慢慢变小。
5、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氢除外)1、原子不显电性。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和核外电子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2、原子中有: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质子数13,核外总的电子数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
原子整体不带电。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也不带电。
不带电的微粒有:中子、原子、分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1)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一层,最多七层。
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类推;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2)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初三化学 知识点复习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一物质的形成与微粒、元素一、物质与微粒、元素的关系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二、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三、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如Na+、Cl-、OH-、SO42-等),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如Na+),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如Cl-)。
2、形成过程: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3、离子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4、常见的原子团:OH-、NO3-、SO42-、CO32-、NH4+5、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以钠和氯为例)粒子种类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结构示意图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Cl Na+Cl-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性电中性带正电带负电联系【巩固练习】1.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D )A、铜B、氧气C、金刚石D、氯化钠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选项宏观现象微观解释A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B向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红色消失OH-和H+结合成水分子C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D向塑料袋中滴加少量酒精,挤瘪密封,放在热水中,塑料袋很快鼓起酒精分子受热后体积变大4.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B、分子在不断运动C、乙烧杯中溶液的颜色会改变D、乙、丙烧杯中溶液的颜色会改变5.“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此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B )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C、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7.如图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微观示意图。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知识点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 2。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纯净物 (一种元素)(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 4、C 2H 5OH 、C 6H 12O 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 H 2O CuO CO 2无机化合物 酸 HCl H 2SO 4 HNO 3碱 NaOH Ca(OH)2 KOH盐 NaCl CuSO 4 Na 2CO 33、原子的结构 中子(不带电荷)a 、 原子 原子核(正电)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b 、原子核内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c 、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d.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e 、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f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相对原子质量a 、定义式: x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5、元素: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 、不同种元素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B 、元素之最:地壳:O 、Si 、Al 、Fe 细胞:O 、C 、H 、NC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1).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区别:元素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原子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含义。
(3).使用领域:元素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习惯上说组成),如: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注意:
①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写。
②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实际质量。
四、原子结构示意图
1、画法与含义:
2、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原子类别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性质
金属原子
一般<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较易发生化学反应
非金属原子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可继续再分,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
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构成,它们分别带有不同电性。
4、原子的结构:
原子
(不带电)
原子核(带正电)
体积小,质量大
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体积大,质量小
5、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6注意:
①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
②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电子。
③1911年,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结构理论。
2、卢瑟福实验:
现象
推论
①
绝大多数α粒子能够穿过金箔,且运动方向不变。
原子中存在较大空间。
②
少数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原子核带正电。
③
极少数α粒子被原路反弹回来。
原子核体积小,但质量大。
3、原子核是可分的:
②一类原子——不能用一类微粒代替。(H2O和Ne)
3、原子与元素的对比:
原子:微观(个体)、既讲种类,又讲个数、说构成
元素:宏观(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说组成
4、元素的存在与分类: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4.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考点4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实质
以分子为例
宏观
微观
纯净物
只含有一种物质
如:氧气
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
氧气中只含有氧分子一种分子
混合物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如:空气
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
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
解释生活现象: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变化、给自行车胎打气、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如夏天车胎、篮球等打气太满容易爆炸,酒精温度计测温度。(给自行车胎打气,分子间隔变小)
(水银是金属,由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温度,是因为受热汞原子间隔变大。)
B.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减小,压强减小,分子间隔变大。
解释生活现象:加压可以让6000mL氧气装进40mL钢瓶。
(注意: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物质体积的变化是分子间隔在改变)
(4)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3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
①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清单
考点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关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少数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部分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考点2微粒的性质
解释实验3中A烧杯变红原因: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知识结构]分子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物原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构结排布规律成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结构示意图含义的金属原子奥原子分类非金属原子秘离定义稀有气体原子子分类书写相对定义原子公式质量理解分布元素符号书写以及原则符号意义元素结构周期表规律[知识梳理]一、分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性质: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不再保持原分子的化学性质。
典例1[湖南益阳]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10mLH2O与10mLC2H5OH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典例2[甘肃兰州一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解析]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故正确.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不一定比原子间的间隔大,故D 错误;故选D。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1 分子和原子1、分子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H2O水分子注意:⑴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⑵由原子直接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就是其原子。
例如,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即Hg。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⑶分子在不停运动。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用⑵⑶两条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注意: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减小,考题中经常写是由于分子大小或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这是错误的,因为分子本身的大小和体积不变。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⑴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
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元素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4、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5、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6、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7、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8、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如:铁Fe,铜Cu,钠Na等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S,磷P,硅Si等。
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等。
9、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可以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可以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10、分子和原子之间不能比较大小,但是分子一定比构成该分子的的原子个体大。
如:分子一定比原子大,这句话错误。
考点2 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可以深刻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汇总及技能清单
子
部
分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先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的原子;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与原子的联系:都能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
4.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2.Ne表示:氖元素;一个氖原子;氖气;Al3+表示铝离子;
3.3Mg2+中前面的“3”表示3个镁离子;右上角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元
素
部
分
1.元素符号的意义:一种元素,一个原子;
金石稀类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电子数<4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最外电子数>4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最外电子数=8(He为2)时为稀有气体元素,其化学性质稳定;
氢气、氧气、氮气、磷、硫、碳、镁、铁、氦气、氩气、氖气;
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2
能叙述物质的组成
1.依据化学式;2.模式:A2B3由A元素和B元素组成;
3
能叙述物质的构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A2B3由A2B3分子构成;
模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A由A原子构成;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AB由A离子和B离子构成;
4
能通过叙述不同物质的组成
找出宏观相同之处
如:找出二氧化碳和氯酸钾中都含有氧元素;
5
能通过叙述不同物质的构成
找出微观相同之处
如:找出液氧和空气中都含有氧分子;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1. 原子理论-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在核外的轨道上运动。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递增的排列方式。
- 表中元素按照周期(横行)和族(纵列)分类,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位于同一族。
3.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结构。
- 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电荷相反的离子间的电静力吸引形成。
-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
-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分子结构-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分子的形状和性质由其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化学键的类型决定。
- VSEPR(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用于预测分子的几何形状。
5. 物质的状态- 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在特定条件下的等离子态。
- 状态的变化由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引起。
- 相变是物质状态之间的转换,如熔化、蒸发和凝固。
6.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例。
7. 能量转换-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 能量形式包括热能、光能、电能等。
- 焓变(ΔH)是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量度。
8. 核反应- 核反应涉及原子核的变化,如裂变和聚变。
- 核裂变是重核分裂成较轻的核,并释放大量能量。
- 核聚变是轻核合并成重核的过程,也是太阳和其他恒星能量的来源。
9.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学理论。
-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用于描述粒子的量子态。
- 量子力学解释了原子和分子的稳定性、光谱线以及其他微观现象。
10.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涉及极小尺度(纳米级别)的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和应用。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1、分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氢原子、氧原子构成水分子,而水分子构成了水; 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2)分子的特点:①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如:在厨房炒菜,在其他地方可以闻到香味。
② 分子之间有间隙;如:100ml 酒精加100ml 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00ml 。
③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如:1ml 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注:说明分子在运动的例子很多,比如能闻到的各种香味。
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有:气体可以压缩存于钢瓶中,气体热胀冷缩等现象。
2、原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由此我们便知道原子的性质和分子很相似)(1)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性质:①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点和分子很相似。
② 原子总是不停的运动着;和分子一样。
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 ③ 原子之间有间隔。
和分子一样。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2)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物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程度越剧烈。
同种物质,一般情况下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大,固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小。
(5)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不变。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
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5)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a. 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 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b. 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c.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①质子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③电子层数可能相同三、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也不可能是化合物。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课题1 分子和原子1.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举一反三)2、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3、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氫气。
4、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定义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性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联系区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别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1.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理性质。
如冰、水、水蒸气的构成粒子都是H2O分子,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2)性质:①分子很小(质量小、体积小);②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分子运动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隔[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热胀冷缩的原因);压强越大分子间隔越小]。
物质挥发、扩散、溶解等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酒精与水混合后的总体积比两者体积之和略小、气体易被压缩等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3)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描述具体分子的构成时原子要具体化。
如果指明一个(或每个)分子,则后面原子也要根据化学式说明相应原子的个数)。
如水(H2O)可以描述为:“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过氧化氢(H2O2)可以描述为:“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或“每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4)应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都是由H2O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空气是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的,是混合物)。
2.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即元素守恒),但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生成新物质)。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过程为:分子(3)结构:①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有一种氢原子没有中子)。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②相对原子质量:以1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单位为1。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分子和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备注1.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较大。
5.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6.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C,加入约5mL 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 两个小烧杯,烧杯 B 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 A 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1.2.3.4 . 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合成单质分子,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A、B 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能挥发出氨气。
分子。
四、 物 质的组成1. 宏观角度: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一、分子1、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注意: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
3、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如:1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也叫分子式。
5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 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二、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断运动的;原子间有间隔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
四、分子、原子观点的运用1 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时,分子原子本身大小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时,分子要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各类物质的微观构成: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
单质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化合物由多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课题2原子的构成1、构成物质的三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
完整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考试要求:1.了解物质的微粒性,认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4.能够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变化。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等物质。
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不断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如: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态时分子间隔最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距减小。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该物质由分子构成)例如: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若该物质由原子构成,则对应的原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如:铁原子是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初中化学人教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二、分子1、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例如扩散、溶解、挥发等)【拓展实验】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①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②实验二(如图1):烧杯B中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B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③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2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什么没必要;实验一已经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分子之间有间隔(通常情况下,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例热胀冷缩、三态变化、1+1<2)(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2、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而最小粒子。
注意:物质由什么微粒构成,化学性质就由什么微粒保持。
3、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纯净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混合物宏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的微观:由不种分子构成的(2)纯净物宏观: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微观:由同种分子构成的(3)物理变化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微观:分子种类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4)化学变化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微观:分子种类改变4、分子由原子构成三、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性质同分子)四、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联系1、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结构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1、原子 中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1)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
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 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
①质子数相等 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③电子层数可能相同
四、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 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 、书写方法:
b 、意义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 、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 c 、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 、分类
e 、元素之最:地壳:O 、Si 、Al 、Fe 细胞:O 、C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