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9课练习册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基础知识训练]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

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渔人甚异.之()②具.答之()③复前行,欲穷.其林()④欣然规.往()⑤诣.太守()⑥未果.,寻病终()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率妻子..古义:今义:..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②俨然..: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②林尽水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1 2 38.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A 比喻B 夸张C 借代D 对比9.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10.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探究拓展训练]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2.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不能用“都”解释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忽逢/桃花林D.后遂无问/津者4.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A.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

修改: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B.11月10日,“奋斗者”号到达万米深度,证明我们有能力挑战深渊,中国具备对全球最深的海洋科考和探索的能力。

修改:将“科考”和“探索”互换位置。

C.连花清瘟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许多西药制剂小。

修改:删去“由”和“组成的”。

D.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修改:将“每一位”删去。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你在昨天的饭里放什么了?”小茹皱眉问道,“我从昨天到现在肚子一直不舒服。

”B.客人来访时小娟正在打扫房子,客人说:“家母有你这么一个懂事的女儿,真是好福气。

”C.小华在作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他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是我应得的。

”D.小琴对妈妈说:“这是我做的饭菜,您尝尝。

”妈妈笑道:“能尝到你做的饭菜,真棒!”二、句子默写6.(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表明渔人“欲穷其林”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明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7.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窒.息(zhì)炽.热(zhì)吹嘘.(xū)B.猝.至(cù)沥.青(lì)踱.着(duó)C.测量.(liàng)笼.罩(lǒng)领.域(lǐng)D.气氛.(fèn)轮廓.(kuò)骤.雨(zhò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离析幼稚抚摸小心翼翼B.姿势练制冻僵筋疲力尽C.酸渍沉淀扰乱专心至志D.景况简陋躁热触目惊心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节期间应注意将大功率的电器错开时间使用,避免不集中用电导致电线超负荷引发火灾。

B.由于财长姆努钦的直接推进并发起,中美将在1月7日左右举行关于贸易摩擦的副部级官员对话。

C.“国际油价暴跌主要是因为美联储加息、美股下跌、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低迷以及全球石油市场超供等因素造成的。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贾婷婷说D.伴随中央与地方文化旅游系统相继正式挂牌,“诗和远方”从口号走向实际。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项是()①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②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③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

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

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种贫乏的复杂。

④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⑤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

A.④②③①⑤B.②①③⑤④C.④①③⑤②D.②④①③⑤5.某校八年级(1)班以“走近玛丽·居里”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第9课南宋和金的对峙综述

第9课南宋和金的对峙综述

白青 铁山 无有 辜幸 铸埋 佞忠 臣骨 。,
学习目标2:金和南宋的对峙(战和)。
④1141年 宋金和议(绍兴和议)
内容:南宋对金称臣,并向金纳岁币,双方以淮 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影响: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积极影响:
1、换来了长时间的和平 2、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 流
3、加速了边境地区的发展 4、促进了民族融合
建立时间:1115年
①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金
民族: 女真族
金灭辽形势图



②1125年灭辽


金——北宋

(徽、钦二帝)

李纲(开封保卫战)

③金灭北宋
(1127年靖康之变)
金建立时间: 1127年
④南宋 建立者: 赵构(宋高宗) 都城: 临安(浙江杭州)
学习目标2:金和南宋的对峙(战和)。
民族 民族 政权
建立 时间
杰出 首领
都城
1、换来了长时间 的和平
北宋 汉族
2、促进了双方的 960年 赵匡胤 开封 经济和文化交流

契丹族 916年 契丹
耶律阿 保机
上京
3、加速了边境地 区的发展 4、促进了民族融
西夏 党项族 1038年 元昊 兴庆

1、加重了北宋人
宋辽和议的名称 澶渊之盟 , 宋夏和议的名称 宋夏和议 ,
民的负担, 2、加剧了北宋政 府的财政危机
宋辽、宋夏和议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有哪些?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初中历史八年级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初中历史八年级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概况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杂志》,后 改称《新青年》,陈独秀 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 发表《敬告青年》。他还 提出“民主”和’科学” 的口号。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西方传入的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 的 的
新文化运动 思 想
旧 激 烈 冲 突


为实现专 制与独裁, 规定国民 为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中《 华 民 国 约 法 》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C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B )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列宁主义 D、民主和科学 6、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 义的是 (C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Night Thoughts In front of my bed the moonlight is very bright. I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n the floor? I lift up my head and look at the full moon, the dazzling moon. I drop my head, and think of the home of old days.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梳理及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梳理及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梳理及练习题(含答案)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练习题

《桃花源记》练习题一、字词书写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jìn) 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海市蜃楼。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按图索骥找到桃花源。

(甲)。

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实际上,陶渊明在归隐前也曾参与过政治,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离开官场。

从此,他就一直在乡下种地、读书、思考。

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的《桃花源记》。

他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让人们不断去寻找;他勾(lè)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给出了一种人生智慧,让人们得到了解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ìn)___________泡勾(lè)_________(2)填入语段中(___________)处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喜闻乐见B.脍炙人口(3)填入语段中“(甲)”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

B.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二、选择题2.下列对《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世外桃源”语出自《桃花源记》,已成为理想境界的代名词。

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

B.《桃花源记》中写道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C.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和《饮酒》组诗等。

D.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客观的记叙方式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立足现实,切勿异想天开。

3.找出下列作品、作者与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 )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B.《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集》C.《爱莲说》——周敦颐一一《周元公集》D.《背影》——老舍——《朱自清散文集》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19张PPT)

全原 文文 注翻 释译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3)为业:把……作为职业, 以……为生。为,作为。(4)缘:顺着、沿着。(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7)忽逢:忽然遇 到。逢,遇见。(8)夹岸:两岸。(9)杂:别的,其他的。(10)鲜美:鲜艳美丽。(11)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12)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 诧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14)复:又,再。(15)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16)欲:想 要。(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桃花源记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73)既:已经。(74)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75)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 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76)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达。郡,太守所在地,指武陵郡。(77)诣(yì):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78)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79)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向,先 前。志,名词,标记。(80)遂:终于。(81)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82)高尚:品德高尚。(83)士:人士。(84) 也:表判断。(85)欣然:高兴的样子。(86)规:计划。(87)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88)寻:随即,不久。(89)终:死亡。 (90)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91)津:渡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三峡》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三峡》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三峡》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注音并解释下列加点字:1.略无阙.处()2.不见曦.月()3.沿泝.阻绝()4.绝巘.多生怪柏()5.良.多趣味()6.属.引凄异()二、填空题。

1、《三峡》选自《》,三峡是、和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朝代)学家。

2、《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

3、故渔者歌曰:“,。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答: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3、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四、与同桌比一比,看谁背得快,写得准确。

赢家可得说一说背诵的小窍门。

1.春冬之时,,。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朝辞白帝彩云间,。

,轻舟已过万重山。

⊙发展空间1、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自.非亭午夜分古义:,今义:。

(2)或.王命急宣古义:,今义:。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今义:。

2、“猿鸣三声泪沾裳”中“三”的意思是___(A.概数;B.确数),写出两个含有相同意义的带“三”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

3、体会下面写景语句的语言特点。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2)绝巘多生怪柏。

_______(3)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_______4、文中引用“渔者歌”是为了证明什么?5、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请写出你所喜欢的古诗文中描写山水的佳句,并简要分析。

6、比较《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对峡谷的描写:答案:⊙收获平台一、1.quē,通“缺”,缺口。

2.xī,阳光,这里指太阳。

3.sù,同“溯”,逆流而上。

4.yǎn,山峰。

5.liáng,真,实在。

6.zhǔ,连续。

二、1、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奉节;郦道元北魏地理。

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习题(含答案)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1.1.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A.A.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以富国强兵为宗旨B. B.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 D. 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2.2.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 选择题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A.①②③B. B. B.①②④①②④①②④C. C. C.①③④①③④①③④D. D. D.②③④②③④3.3.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 )A.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辛亥革命意义重大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 B.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革命时机不够成熟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 D.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革命缺乏社会基础4.“它无疑是中国20世纪初最伟大的巨变之一,它使古老的中国人从传统走向近代,从愚昧走向科学,从专制走向民主……,总之,这场从武昌燃起的烈火瞬间烧遍了这个古老的中国,说明它正是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呼声。

”材料中说的这场革命给中国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时代的要求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时代的要求B.B.经济上:民族工业从此诞生经济上:民族工业从此诞生C.C.思想上:帝制已成为历史,民主是时代的需要思想上:帝制已成为历史,民主是时代的需要D.D.文化上:从传统习俗迅速向近代化转变文化上:从传统习俗迅速向近代化转变5.5.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B. B.《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约法》C.C.《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D. D. D.《总统宣辞》《总统宣辞》6.2014年6月22日下午,美国旧金山举办纪念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诞辰140周年活动,100多位社会各界人士在中国城全美黄氏宗亲总会大厅出席活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9 课辛亥革命1.孙中山亲自指挥的起义是( )A.1906 年萍浏醴起义B.1907 年绍兴起义C.1907 年镇南关起义D.1907 年安庆起义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表达了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情怀。

她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 )A.绍兴起义B.黄花岗起义C.萍浏醴起义D.镇南关起义3.指挥广州黄花岗起义的革命党人是( )A.黄兴B.徐锡麟C.秋瑾D.林觉民4.武昌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A.1906 年冬B.1911 年4 月C.1911 年10 月10 日D.1911 年10 月11 日5.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6.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广州起义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0 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

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

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材料二10 月10 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起义的组织者是谁?(2)这次起义被称为“首义之举”,你所理解的首义精神是什么?1.“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该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广州起义B.黄花岗起义C.萍浏醴起义D.武昌起义2.右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幅浮雕,描绘的历史情景是“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

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练习题(有答案)

第9课对外开放练习题一、填空题1.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我国在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3.改革开放后,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二、选择题5.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D )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6.“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邓小平的这一讲话主要强调了( B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B.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C.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D.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性7.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D )A.上海浦东开发区 B.海南经济特区C.厦门经济特区D.深圳经济特区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

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

”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A )A.设立经济特区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开放沿江、边境城市9.下列哪一城市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史上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 D )A .上海B .深圳C .南京D .厦门10.“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比1978年增长238%。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C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经济特区的建立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11.1980年,经济特区的稳定,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

第 1 页 共 12 页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A 组1.给加点的字注音。

间.隔( ) 便舍.船( ) 便要.还家( ) 男女衣着.( ) 阡陌.( ) 落英缤.纷( ) 黄发垂髫.( ) 豁.然开朗(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B .缘.溪行 便扶.向路 C .便要.还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 .鸡犬相闻. 闻.有此人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B .遂与外人间隔..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 .不足..为外人道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2)初极狭,才.通人 ( ) (3)后遂无问津..者 ( )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5)及.郡下,诣太守 ( ) (6)便要.还家 ()第 2 页 共 12 页5.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寻.向所志 ( ) 寻.病终 ( ) (2)便舍.船 ( ) 屋舍.俨然 ( ) (3)遂.迷,不复得路( ) 遂.与外人间隔( ) (4)处处志.之 ( ) 寻向所志.( ) 6.在文言文中,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很普遍,请在下列句子中补上省略的成分。

(1)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 )便舍船,从口入。

(2)( )初极狭,才通人。

(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4)( )具答之。

(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组7.“然”常常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的样子”等,有时也可不译。

分别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豁然..开朗 ( ) (2)屋舍俨然..( )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4)欣然..规往( )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E.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2022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练习题--Unit 9 Section A 第1课时

2022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练习题--Unit 9 Section A 第1课时

初中英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Unit 9 Section A 第1课时测试卷测试时间:15分钟一、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写出单词1. This summer I want to go s relaxing for a trip.2. I think the computer is a very useful i .3.—I haven’t been to the water park.—Me n .4. Mr. Green will take his little son to the ______ (娱乐) park this Sunday.5. Please take your _______(相机) with you when you go on a trip.答案:1. somewhere 2. invention 3. neither 4. amusement 5. camera二、单项选择1.(2021江苏苏州中考)The documentary A Plastic Ocean is so impressive that I _______ it several times so far.A. watchedB. watchC. have watchedD. will watch答案: C 考查动词时态。

句意:纪录片《塑料海洋》令人印象深刻,到目前为止我已经看过好几次了。

根据时间状语so far可知用现在完成时。

故选C。

2. (2021湖北黄冈中考)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I’m going to Hainan to see my uncle.—______.A. Thank youB. Have a good tripC. My pleasureD. Not at all答案:B 考查情景交际。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A 组1.给加点的字注音。

间.隔( ) 便舍.船( ) 便要.还家( ) 男女衣着.( ) 阡陌.( ) 落英缤.纷( ) 黄发垂髫.( ) 豁.然开朗(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B .缘.溪行 便扶.向路 C .便要.还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D .鸡犬相闻. 闻.有此人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B .遂与外人间隔..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 .不足..为外人道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2)初极狭,才.通人 ( ) (3)后遂无问津..者 ( )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5)及.郡下,诣太守 ( ) (6)便要.还家 ( ) 5.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寻.向所志 ( ) 寻.病终 ( ) (2)便舍.船 ( ) 屋舍.俨然 ( ) (3)遂.迷,不复得路( ) 遂.与外人间隔( ) (4)处处志.之 ( ) 寻向所志.( ) 6.在文言文中,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很普遍,请在下列句子中补上省略的成分。

(1)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 )便舍船,从口入。

(2)( )初极狭,才通人。

(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4)( )具答之。

(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组7.“然”常常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的样子”等,有时也可不译。

分别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豁然..开朗 ( ) (2)屋舍俨然..( )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4)欣然..规往( )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C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E.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9课第一框教案《相伴相助,融洽相处》

第9课第一框教案《相伴相助,融洽相处》

第9课第一框教案《相伴相助,融洽相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9课第一框,主题为《相伴相助,融洽相处》。

内容主要围绕人际交往的技巧与方法展开,详细阐述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包括尊重他人、倾听他人、表达自我、解决冲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如尊重、倾听、表达等。

2. 培养学生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学会与他人融洽相处。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如尊重、倾听、表达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与他人融洽相处。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详细阐述尊重、倾听、表达等人际交往技巧。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技巧解决问题。

论,互相交流心得。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作业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相伴相助,融洽相处》2. 内容:人际交往技巧:尊重、倾听、表达解决冲突:换位思考、沟通、妥协团队协作:互相支持、共同进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一个你遇到的人际冲突,运用所学技巧提出解决方案。

2. 答案示例:问题:与同学发生矛盾,如何解决?解决方案:先冷静下来,换位思考对方的立场,然后主动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他人交流,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同时,关注团队协作,为班级和谐氛围的营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2.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技巧解决问题。

论,互相交流心得。

4. 作业设计: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一个你遇到的人际冲突,运用所学技巧提出解决方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练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练习题

陶渊明
①林尽水源 , 便得一山 , 山有小口 ,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 从口入。初极狭 ,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 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
男女衣着 ,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 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 , 乃大惊 , 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 咸来问讯。
A. 阡陌交.通. C.遂与外人间.隔.
B. 来此绝.境. D. 无.论.魏晋
3.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忘路之.远近 C.具答之.
B. 渔人甚异之. D. 闻之., 欣然规往
4.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率 / 妻子邑人 / 来此绝境
B. 不足为 / 外人 / 道 / 也
“①
,
。”②

,
。”
(3) 《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
,
。”
7. 文学文化常识。
1
本文作者
, 一名潜 , 字元亮 ,
( 朝代 ) 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
并序》《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等。
8. 在《桃花源记》中 ,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 , “便扶向路” , 又“处处志之” , 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
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 , 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 , 水甘而芳 , 居民三十余家 , 饮其水 ,
皆寿 , 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 , 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 , 生不识盐醯 (x ī, 醋), 而溪中多
枸杞 , 根如龙蛇 , 饮其水 , 故寿。近岁道稍通 , 渐能致五味 , 而寿益衰 , 桃源盖此比也。使武陵太守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理解 一。1欣赏2顽皮3布局4充足 二。1 B 2 C 3 C 4 B 5 C 6 C 7 D 8 B 9 A 10C 三. 1B 2A 3C
•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 1这是美丽的南国的树。 • (1)改为否定句:这不是美丽的南国的树。 • (2)改为疑问句:这是美丽的南国的树吗? • (3)改为反疑问:难道这是美丽的南国的树吗? • 2.这里的景观很美丽。
• 1)改为感叹句:
这里的景观很美丽啊! 这里的景观很美丽吗?
• (2)改为反问句:难道这里的景观不美丽吗?
第九课 北京的四合院 练习册 一、1 住宅(zha zhai) 2. 传统(zhuan chuan ) 3. 朝(zhao chao ) 4. 侧(ce ze) 二、选题填空 既……又 不管……还是 虽然……但是 1四合院的房屋与房屋之间,()相互连接,() 各自分开,有合有分,非常适合人多的家庭。 2()是新闻,()歌舞,电视剧,大都表现了 台湾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主题。 3()这样的住宅,有些拥挤杂乱()适合人与 人之间的交往。
• (3)该为疑问句:
• (4)改为否定句:
这里的景观不美丽。
四.1. 所谓共识是什么含义? 2.这件事其实并不是你所说的那个意思 。 3. 我努力学习为的是找一份好工作。 五。连词成句。 1四合院里一般要种些花草树木。 2北京最大的四合院是明清时期的王府。 3一个四合院往往住上许多户人家。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