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06145

合集下载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第一部分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用药原则妇科疾病的治疗,也和其他临床各科一样,着重在调整全身功能,临证时必须运用四诊八纲认真地进行辨证分析,分清脏、腑、气、血、寒、热、虚、实,然后确定治疗原则。

妇女以血为主,血赖气行,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

由于妇女生理上数伤于血,以致气分偏盛,性情易于波动,常影响于肝;饮食失调,忧思劳倦,易伤脾胃;素禀不足,早婚多产,房事不节,常损伤肾气。

因此,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损伤,产生的经、带、胎、产、杂诸病,常用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诸法来调补冲任,这是妇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同时,女性生殖道与外界相通,容易直接感受外邪,因此在妇科疾病治疗中除内治法外,还可以配合外治法,以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一、补肾滋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

妇女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才有月经和孕育的可能:若肾气不足,冲任亏损,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诸方面的疾病。

所以补肾滋肾是治疗妇科病的一个重要原则。

同样是早婚多产、房事不节,但由于体质的不同,有的损伤了肾气,有的损伤了肾阳,有的则损伤了肾阴,因此在运用补肾方法时,又有平补、温补、滋补之分。

(一)补肾益气肾气虚,冲任不固,导致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胎动不安、子宫脱垂、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平补肾气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大补元煎、固阴煎之类。

(二)滋肾益阴肾阴虚,冲任血少,或热伏冲任,导致月经先期、崩漏、闭经、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滋肾益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补肾地黄丸之类。

(三)温肾助阳肾阳虚,冲任失于温煦,导致经、带、胎、产、杂诸病。

治疗宜温肾助阳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之类。

(四)温阳行水肾阳虚的进一步发展,常致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水湿下注冲任或泛溢肌肤,导致带下病、妊娠肿胀等疾病。

治疗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真武汤、五苓散之类。

中医妇产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产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产科知识点总结一、常见的妇科疾病1.月经不调:包括经期提前、延后、经量过多或过少等情况。

2.痛经:指月经期或经前期出现的腹痛、腰酸等不适症状。

3.子宫肌瘤:是指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肿块。

4.盆腔炎症:包括子宫、卵巢、输卵管以及盆腔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5.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以外的其他位置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6.乳腺增生:是指乳腺组织部分或是全部肿胀增生,乳房出现肿块、胀痛等症状。

7.不孕症:是指夫妻双方在正常的性生活条件下一年内未能获得妊娠。

8.妊娠反应:是指孕妇在怀孕初期出现的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二、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认识1.月经不调: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脾虚湿困、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主要以调理气血、清理湿热、疏肝解郁为主。

2.痛经: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血不调、肝郁气滞、肾虚冲任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以调理气血、疏肝解郁、温补肾阳为主。

3.子宫肌瘤: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是由于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肾虚不固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主要以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温补肾阳为主。

4.盆腔炎症:中医认为盆腔炎症是由于湿热瘀滞、气滞血瘀、肝郁气滞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盆腔炎症主要以清热利湿、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为主。

5.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肾虚冲任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以调理气血、疏肝解郁、温补肾阳为主。

6.乳腺增生: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是由于肝郁气滞、瘀血阻络、气血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主要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凉血通络为主。

7.不孕症:中医认为不孕症是由于气血不足、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不孕症主要以温补肾阳、调理气血、散瘀通络为主。

8.妊娠反应:中医认为妊娠反应是由于肝郁气滞、脾虚湿困、气血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妊娠反应主要以疏肝解郁、清理湿热、调理气血为主。

中医妇科知识点

中医妇科知识点

中医妇科知识点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妇科疾病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下面将就中医妇科知识点进行一些简要介绍。

一、月经失调月经失调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量少色淡等症状。

中医认为月经失调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月经失调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常用的调经药物有当归、川芎、白芍等。

此外,调节饮食、保持情绪平稳也对月经失调有一定帮助。

二、痛经痛经是许多女性都会经历的问题,部分女性痛经严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由于寒湿阻滞、气滞血瘀等引起。

治疗痛经可以使用温经散寒的药物如肉桂、生姜等,也可通过针灸、艾灸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

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中医认为与气滞血瘀、肝郁气滞等有关。

治疗子宫肌瘤可选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材如红花、乌梅、乌药等。

此外,保持情绪愉快、注意休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也有益处。

四、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是女性生理周期中一个重要阶段,伴随着一系列症状如潮热、情绪波动等。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症主要由于肾阴虚亏损、气血不足所致。

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可应用滋阴补肾、调节气血的药物如黄精、枸杞子等。

此外,调整作息、适当运动等对缓解更年期症状也有帮助。

五、不孕症不孕症是许多夫妇所面临的困扰,中医治疗不孕症强调调理体质、滋养精血。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温补肾阳、调理气血的中药如枸杞、淫羊藿等。

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不孕症的治疗中。

综上所述,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调理气血、舒畅经络、滋养阴阳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妇科疾病的症状,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朋友们也应该注意调节情绪、均衡饮食,保持适量运动,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希望以上介绍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模板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模板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第一部分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用药原则妇科疾病的治疗,也和其他临床各科一样,着重在调整全身功能,临证时必须运用四诊八纲认真地进行辨证分析,分清脏、腑、气、血、寒、热、虚、实,然后确定治疗原则。

妇女以血为主,血赖气行,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

由于妇女生理上数伤于血,以致气分偏盛,性情易于波动,常影响于肝;饮食失调,忧思劳倦,易伤脾胃;素禀不足,早婚多产,房事不节,常损伤肾气。

因此,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损伤,产生的经、带、胎、产、杂诸病,常用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诸法来调补冲任,这是妇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同时,女性生殖道与外界相通,容易直接感受外邪,因此在妇科疾病治疗中除内治法外,还可以配合外治法,以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一、补肾滋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

妇女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才有月经和孕育的可能:若肾气不足,冲任亏损,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诸方面的疾病。

所以补肾滋肾是治疗妇科病的一个重要原则。

同样是早婚多产、房事不节,但由于体质的不同,有的损伤了肾气,有的损伤了肾阳,有的则损伤了肾阴,因此在运用补肾方法时,又有平补、温补、滋补之分。

(一)补肾益气肾气虚,冲任不固,导致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胎动不安、子宫脱垂、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平补肾气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大补元煎、固阴煎之类。

(二)滋肾益阴肾阴虚,冲任血少,或热伏冲任,导致月经先期、崩漏、闭经、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滋肾益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补肾地黄丸之类。

(三)温肾助阳肾阳虚,冲任失于温煦,导致经、带、胎、产、杂诸病。

治疗宜温肾助阳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之类。

(四)温阳行水肾阳虚的进一步发展,常致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水湿下注冲任或泛溢肌肤,导致带下病、妊娠肿胀等疾病。

治疗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真武汤、五苓散之类。

妇科医学知识点大全

妇科医学知识点大全

妇科医学知识点大全妇科医学是一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学科,涉及到妇女的生理、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妇科医学的基本知识点,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一、妇科常见疾病1. 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见于青年女性。

宫颈糜烂常表现为宫颈口发红、出血以及白带增多等症状,对于未婚女性或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来说,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2.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女性。

子宫肌瘤的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腹痛等,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有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 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卵巢上的液体或半固体物质产生的囊袋。

卵巢囊肿常见症状包括周期性腹痛、腹胀、排尿困难等。

大部分的卵巢囊肿是良性的,对于比较大或者有恶性的风险时,需要经过手术治疗。

二、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妇科常规检查:妇科常规检查包括妇科内诊、B超、宫颈涂片等。

内诊是通过检查子宫、宫颈、卵巢等器官的大小、形态和质地来诊断疾病。

B超常用来检查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疾病。

宫颈涂片是一种常用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2.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妇科疾病如宫颈糜烂、阴道炎等,常常采用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简单、方便,并且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创伤。

3.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妇科疾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较重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常见的妇科手术包括宫腔镜手术、子宫切除术等。

手术风险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权衡,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三、保持妇科健康的方法1.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和治疗一些妇科疾病,包括宫颈癌、卵巢癌等。

女性朋友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以确保自身的健康。

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是预防妇科疾病的重要方法。

保持外阴清洁、使用卫生纸正确、避免性伴侣传染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 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保持妇科健康也非常重要。

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调整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等都有助于提高女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气虚)1、脾气虚证。

补脾益气、固冲调经。

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气虚证。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加五味子、远志、人参。

(二)实证(实热)1、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两地汤:生地黄、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月经量少加山药、枸杞、首乌。

虚热重加龟板。

2、阳盛血热: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清经散。

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黄柏、茯苓。

月经过多者去茯苓、加地榆、茜草根。

经行腹痛加蒲黄、三七、五灵脂。

3、肝郁化热证。

清肝解郁、凉血调经。

丹栀逍遥散。

经行不畅夹血块加泽兰、益母草。

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甚至3至5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1、肾虚: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大补元煎:补气升陷、年老体虚。

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升麻、鹿角胶。

月经错后过久者加肉桂、牛膝温经活血、引血下行。

2、血虚: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八珍汤加五味子、黄芪、远志。

月经量少去五味子加丹参、鸡血藤。

3、虚寒证: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大营煎。

当归、熟地黄、枸杞、甘草、杜仲、牛膝、肉桂。

4、实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温经汤:肉桂、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牡丹皮、干姜、半夏、麦冬、人参、甘草、阿胶。

月经过少加牡丹皮、益母草、鸡血藤.(二)实证1、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

小腹胀痛加延胡索、柴胡、枳壳、月经量少加鸡血藤。

2、痰湿证:苍附二陈汤。

加当归、川芎养血活血。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或错后7至14天,经期正常,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1、肾虚证:补益肾气、养血调经。

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2、脾虚证: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二)实证1、肝郁证: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中医妇科知识点大总结

中医妇科知识点大总结

中医妇科知识点大总结妇科疾病在中医理论上分别属于“妇人病”、“经病”、“白带病”等范畴。

其中,妇人病主要是指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如乳房、子宫、卵巢等。

经病主要是指经血不调、痛经、闭经等与月经有关的疾病。

白带病主要是指妇女外阴部和阴道的疾病,如带下症、阴道炎等。

这些疾病在中医理论中具有独特的认识和诊疗方法。

一、妇科疾病的病因和病机1. 妇科疾病的病因:妇科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情志不畅、营养不良、体力劳累、寒暑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外伤感染以及遗传等因素。

在中医理论中,这些病因与人体的脏腑、气血、精气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2. 妇科疾病的病机:妇科疾病的病机主要包括气机不畅、血瘀淤滞、湿热内蕴、虚寒互结等。

这些病机主要是指人体内脏腑、气血、精气在受到外邪或内伤的侵袭后所产生的异常变化和病理状态。

二、妇科疾病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妇科疾病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即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症状、病史、体征、脉象等,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

1. 望诊:望诊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眼底、舌脉等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2. 闻诊:闻诊主要是通过闻取患者的气息、声音、带下等来了解患者的呼吸状况、声音特点以及病情。

3. 问诊:问诊主要是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饮食、情志等,从而进一步了解疾病的病因和病机。

4. 切诊:切诊主要是通过切诊脉搏,了解患者的脉象变化,以判断患者的气血、脏腑状况,从而作出诊断。

三、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妇科疾病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艾灸治疗以及推拿治疗等方法。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主要方法。

在选择药物时,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体质和气血状况,选用具有祛邪、活血、调经、益气等作用的中药方剂,从而改变病因和病机,达到治疗目的。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方法。

通过针刺或灸烧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脏腑功能,改善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目的。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

(2)血虚证:经行量少,甚至点滴即净,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 悸怔仲,小腹空痛,面色萎黄;唇舌淡白,苔薄,脉细弱。
治法:养血调经
方剂:滋血汤 。
(3)血瘀证:经来量少,色紫暗有块;小腹刺痛拒按,块下痛减; 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方剂: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1. 崩漏的概念: 经血非时暴下如注或淋漓不尽者,称崩漏。以来势 急,出血量多者称“崩”,来势缓慢,出血量少者称“漏”。 2. 崩漏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其病机为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方剂:人参养荣汤。 (3)气滞血瘀证: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 小腹胀痛拒按;舌边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剂:归脾汤; (3)虚寒证:经期延后,经色淡而量少,质清稀;小腹隐隐作痛,喜温 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扶阳祛寒调经 方剂:大营煎。
(4)实寒证:经期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
(一)病在气分,以治气为主,治血为佐 1、补气
2、升提
3、行气 4、降气 5、温经扶阳 6、清气泄热
上述调理气分诸法,常佐以补血、理血、活血之 药。
气为佐
1、补血养血 2、活血化瘀 3、软坚散结 4、固冲止血 5、清热凉血
6、清营祛瘀
7、温经行滞 8、温经养血 9、散寒祛湿 10、清热除湿
11、解毒杀虫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 用药知识指导
第一部分 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用药原则
第一部分 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用药原则
一、 补肾滋肾 (一)补肾益气 一、 补肾滋肾 (二)滋肾益阴 (一)补肾益气 (三)温肾助阳 (二)滋肾益阴 (四)温阳行水 (三)温肾助阳 (五)滋肾养肝 (四)温阳行水 (六)温肾健脾 (五)滋肾养肝 (六)温肾健脾

中医妇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妇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妇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1. 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与治疗方法,在妇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妇科常见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帮助女性朋友们了解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妇科健康。

2. 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变化。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主要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调理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常用的药物有当归、川芎等。

3. 痛经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经前出现的下腹疼痛。

中医认为,痛经主要与血瘀、气滞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舒肝活血、软坚散结,经常使用的药物有柴胡、桃仁等。

4. 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指卵巢上的液体包块。

中医认为,卵巢囊肿主要与体内寒湿、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常用的药物有香附、红花等。

5.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发生于子宫肌层的良性肿瘤。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主要与气滞血瘀、湿邪瘀阻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常用的药物有柴胡、桃仁等。

6.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指乳腺组织的增生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主要与气滞血瘀、湿热郁结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常用的药物有红树皮、莪术等。

7. 妇科炎症妇科炎症包括宫颈炎、附件炎等,常见的症状为白带异常增多、下腹疼痛等。

中医认为,妇科炎症主要与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疏通经络,常用的药物有黄连、穿心莲等。

8. 闭经闭经是指女性停止排卵和月经的现象。

中医认为,闭经主要与气滞血瘀、肾虚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温肾壮阳、活血化瘀,常用的药物有补骨脂、川穹等。

9. 小结中医在妇科领域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治疗常见的妇科疾病。

然而,治疗前需确诊疾病类型,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女性朋友们也要注重日常保健,保持身心健康,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中医妇科医学知识点

中医妇科医学知识点

中医妇科医学知识点导语: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从中医妇科医学方面出发,探讨了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和常见的中医妇科病症。

一、中医理论对于妇科疾病的解释中医理论认为,妇科疾病主要与“气血失调”“寒湿内阻”“肝郁气滞”等因素有关。

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中医注重从整体上考虑病因病机,一方面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了解病情,另一方面依据不同的证型选用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法。

二、中医妇科治疗方法1. 针灸疗法:中医妇科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刺血法、扎实法、温针法等。

刺血法主要适用于痛经、闭经等病症,通过刺血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流动。

扎实法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病症,通过扎实穴位来调节子宫功能。

温针法则适用于不孕不育、子宫肌瘤等病症,通过温针刺激来改善子宫环境。

2. 中药治疗:中医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包括煎汤、煎膏、草药浴等。

煎汤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病症,通过中药的疏泄作用来调节月经周期和子宫功能。

煎膏适用于不孕不育、子宫肌瘤等病症,通过中药的温经活血作用来改善子宫环境。

草药浴适用于盆腔炎、阴道炎等病症,通过草药的抗菌消炎作用来改善病情。

三、常见的中医妇科病症1. 痛经:中医认为痛经主要与气血不调、寒湿内阻有关。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调理等。

如针灸可选择足三里、关元等穴位调理气血,中药可选用川芎、香附等药物。

2. 月经不调:中医认为月经不调主要与气血失调、肝郁气滞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煎膏治疗等。

如可采用当归、川芎、香附等中药进行调理。

3. 不孕不育:中医认为不孕不育主要与气血不足、子宫环境异常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等。

如可选择中药杜仲、川芎等进行温经活血。

4. 子宫肌瘤:中医认为子宫肌瘤主要与寒湿内阻、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治疗等。

如可采用艾灸、温针等方法进行治疗。

结语: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方法。

中医基础知识探讨中医的妇科疾病治疗

中医基础知识探讨中医的妇科疾病治疗

中医基础知识探讨中医的妇科疾病治疗妇科疾病是指影响女性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正常功能的疾病。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基础知识。

一、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认识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多与女性经络、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等因素有关。

中医强调个体差异,注重辨证论治。

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中医对妇科疾病进行分类,如月经失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二、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原则1. 调理阴阳平衡中医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在治疗妇科疾病时,中医常通过调理生活作息、饮食习惯、情绪状态等方面,使阴阳平衡达到最佳状态。

2. 益气养血中医认为,气血充足是女性生殖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

通过调理脾胃和益气养血的药物的应用,中医可以有效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经血过多等。

3. 祛瘀通经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常伴有气滞、血瘀等病机。

通过祛瘀通经的药物应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如痛经、子宫肌瘤等。

4. 根据辨证论治中医治疗妇科疾病强调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医师会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核心方式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辨证类型,中医医师会开具配方。

中药可以通过内服或外用等方式应用,具有疗效持久、副作用小等优点。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之一,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效果。

3. 中医推拿中医推拿是利用手部的按摩、拍打、揉搓等手法,通过调理经络和穴位,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

在一些痛经、子宫脱垂等疾病的治疗中,推拿效果显著。

4. 中草药熏蒸疗法中草药熏蒸疗法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如盆腔炎、子宫颈糜烂等。

通过中草药的药性作用,可以达到杀菌、消炎、祛湿等治疗效果。

五、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优势中医治疗妇科疾病具有如下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在妇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妇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妇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妇科常见疾病是指妇女生殖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症等。

这些疾病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妇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其在妇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一、月经不调的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是妇科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或过少等症状。

中医药对于月经不调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等。

这些药物能够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改善气血循环,从而恢复月经的正常周期和量。

二、痛经的中医药治疗痛经是许多女性经期时常常遇到的问题,疼痛难忍不仅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还可能预示着妇科疾病的存在。

中医药可以通过舒肝活血、温经散寒等方式来缓解痛经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桃仁、丹参等,这些药物能够舒缓子宫平滑肌的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疼痛感。

三、盆腔炎症的中医药治疗盆腔炎症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下腹痛、白带异常等。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症主要从清热解毒、消炎利湿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木通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降低炎症反应,达到抗菌和消炎的效果。

四、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更年期是女性生理阶段的转折点,伴随着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中医药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枸杞子等,通过调补肝肾、滋阴降火等方式,缓解更年期症状,改善女性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妇科常见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衡阴阳、调节气血的观念,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

然而,在应用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时,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药物的正确用法和用量。

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了解和接受中医药的治疗方式,让健康和美丽从内而外散发。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
或见腐肉片样物,块下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紫暗,舌边尖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或沉弦。
•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 方剂:膈下逐瘀汤。 • (4)寒凝血瘀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甚则绞痛难忍,得热则舒,经血量少,色暗有块,
或如黑豆汁;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
• 治法:温经散寒,袪瘀止痛。 • 方剂:温经汤。 • (5)湿热蕴结证:主证为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或痛连腰骶,或平素小腹胀痛,经行疼痛加
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 并随月经周期发作者。多发生于经行第一 二天或经前数日,也有发生于月经将净或 经净之后。
• 2. 痛经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其病机为胞
脉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或胞脉失于濡养, 不荣则痛。
3.辨证论治:
• (1)肾亏损证:经后或经期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不振,
• 治法:补肾养肝调经。 • 方剂:归肾丸加鸡血藤。 • (2)血虚弱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渐致闭经;面色苍白
或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毛发不泽,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
• 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 方剂:人参养荣汤。 • (3)气滞血瘀证: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
茅根都失中。
第二部分 几种常见妇科疾病的治疗 用药
• 一、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 1.月经先期的概念:强调月经周期提前七天
以上者,并连续3个月提前者。
• 2.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重点说明病机为气
虚失摄或血热妄行,致冲任失调。
3.辨证论治:
• (1)脾气虚证: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质稀。 • 治法: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 方剂: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 (2)肾气虚证: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淡暗,质稀。 • 治法:补益肾气调经; • 方剂:固阴煎或归肾丸。 • (3)阳盛血热证:月经先期,量多,色紫红,质稠臭秽。 • 治法:清热凉血调经, • 方剂:清经散。 • (4)阴虚血热证: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红,质稠粘。 • 治法:滋阴清热调经 • 方剂:两地汤; • (5)肝郁血热证: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紫红,质稠有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至10天,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气虚)1、脾气虚证。

补脾益气、固冲调经。

补中益气汤加减。

2、肾气虚证。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加五味子、远志、人参。

(二)实证(实热)1、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两地汤:生地黄、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月经量少加山药、枸杞、首乌。

虚热重加龟板。

2、阳盛血热: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清经散。

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黄柏、茯苓。

月经过多者去茯苓、加地榆、茜草根。

经行腹痛加蒲黄、三七、五灵脂。

3、肝郁化热证。

清肝解郁、凉血调经。

丹栀逍遥散。

经行不畅夹血块加泽兰、益母草。

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甚至3至5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月经周期以上者。

(一)虚证1、肾虚: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大补元煎:补气升陷、年老体虚。

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升麻、鹿角胶。

月经错后过久者加肉桂、牛膝温经活血、引血下行。

2、血虚: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八珍汤加五味子、黄芪、远志。

月白术、生地黄、当归、白芍、牡蛎、海螵蛸、茜草根、续断、龙骨。

经行有血块加泽兰、三七、益母草。

2、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

3、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桃红四物汤加三七、茜草根、蒲黄。

经行腹痛加延胡索、香附等。

血瘀夹热,兼口渴便秘者加大黄、牡丹皮、黄芩、地榆。

五、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不足2日,甚或点滴即净者。

(一)虚证1、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胶、龟胶、牛膝。

肢体冷加肉桂、淫羊藿、人参。

夜尿频数加益智仁、桑螵蛸、金樱子。

2、血虚证:健脾益气、补血调经。

归脾汤。

心悸失眠加五味子、阿胶。

3、血寒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

中医妇科常见病资料一:前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详细信息,包括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文档,您将了解到相关知识,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

二:月经失调1. 定义:指女性生殖系统功能紊乱导致月经周期异常或出血量不规律。

2. 临床表现:a) 原发性月经失调:初潮延迟超过16岁;闭经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经期持续7天以上;间歇期少于21天或多于35天。

b) 继发性月经失调:曾有正常周期而后突然改变为上述情况。

3. 诊断方法:a)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b) 血液检测(如雌激素水平);4. 治疗方案:根据具体原因选择针灸/艾灸治疗或草药内服外用。

三:子宫肌脂肪增生1. 定义:是由子宫壁内部平滑肌组成的非恶性肿瘤。

2. 临床表现:a) 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b) 引起盆腔压力感,导致性交时的不适;3. 诊断方法:a) 目视检查和触诊子宫大小及形态变化;b)超声波扫描以确定肌瘤位置和大小。

4. 治疗方案:中药治疗为主,可结合手术切除。

四:卵巢囊肿1. 定义:是指在女性卵巢内发生的液体包裹物或其他组织构成的良性增殖物。

2. 临床表现:a)月经紊乱(如闭经或异常出血等);b)下腹部隐约酸胀感或坠胀感;3.诊断方法:足够详细询问患者有关其周期情况,并进行妇科检查与B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

4.治疗方案:根据年龄,孕产史,家族遗传因素选择保守/手术处理.五:阴道霉菌感染1.定义:由念珠菌属真菌引起的阴道炎。

2.临床表现:a)白带增多,呈凝乳样或豆腐渣样;b)外阴及附近皮肤搔痒、灼热感等不适;3. 诊断方法:根据妇科检查和分泌物涂片镜检结果进行判断。

4. 治疗方案:中药口服/局部用药治疗。

六:宫颈息肉1.定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子宫颈损伤。

2.临床表现:家族遗传因素选择保留观察,如有异常出血需手术处理.3. 诊断方法:常规妇科内窥镜下直视与活组织学结合确立其是否为恶变前期改变.4 .治疗方案 :根据年龄孕产史家族遗传因素选择冷冻/电刨.本文档涉及附件:1) 相关医学资料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中医药妇幼保健知识

中医药妇幼保健知识

中医药妇幼保健知识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药妇幼保健知识:
1. 孕妇保健:中医强调孕妇的体质调养和情绪调整。

孕妇应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并避免生冷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此外,孕妇应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2. 产后恢复:中医认为产后恢复主要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和改善气血循环来实现。

产后妇女可以通过中药调理、中医按摩和理疗等方法来促进身体恢复。

此外,中医还提倡坐月子、饮食调理和保持适度的运动。

3. 月经调理:中医认为月经是女性身体的重要生理变化,应该得到适当的关注和调理。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运行、调节内分泌等方式来帮助调理月经。

此外,女性在月经期间还应注意休息、避免寒冷刺激,避免暴饮暴食和情绪波动。

4. 孩童保健:中医药强调儿童体质的培养和调理。

中医认为儿童体质较为脆弱,易受外邪侵袭,因此需要注意预防感冒和病毒感染。

同时,中医也提倡儿童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并注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妇幼保健知识是较为综合和复杂的领域。

建议在妇幼保健过程中,寻求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讲义:妇科常见疾病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讲义:妇科常见疾病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讲义:妇科常见疾病[ 预计分值:2~3分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二、计划生育与避孕第一节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绝经是卵巢功能的衰竭,雌激素水平的下降。

激素替代双刃剑,谨慎小心勤检查;血压血脂和血栓,还有肝肾两功能;用药剂量很讲究,大了癌变小没用;乳房疼痛和出血,除外肿瘤降剂量!雌激素加孕激素,不会致癌才安全!肌瘤可能会长大,诱发喘癫神经痛。

---景老师原创,引用请注明出处------ MHT常用方案及适用对象---【多选题】绝经激素治疗的临床应用原则包括A.必须有明确适应证且无禁忌证B.药物的选择需个体化C.首先选择能达到治疗目的的最大剂量,逐渐减量D.对于有子宫的妇女,补充雌激素的同时必须加上孕激素E.已知或可疑妊娠者禁用『正确答案』ABDE『答案解析』MHT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必须——有明确适应证且无禁忌证方可实施;●个体化——选择最低有效剂量;●对于有子宫的妇女——补充雌激素的同时必须加上孕激素以保护子宫内膜。

●强调治疗的窗口期——一般为绝经10年之内或60岁之前第二节计划生育与避孕核心考点:■避孕药的禁忌症■避孕药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女性常用避孕方法一、宫内节育器(IUD)——环二、甾体类避孕药——药三、避孕工具——套四、输卵管绝育术——扎五、其它——紧急避孕、自然避孕法一、避孕药(一)适应证:生育年龄健康妇女无禁忌证者均可用(二)种类:1.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最常用2.紧急避孕药3.长效避孕针4.皮下埋植剂5.缓释阴道避孕环6.避孕贴片7.速效避孕药服药方法(探亲避孕药)(一)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第一代:炔雌醇+炔诺酮第二代:炔雌醇+左炔诺孕酮第三代:炔雌醇+高效孕激素(活性更强、几乎无雄激素作用)【禁忌证】(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不宜应用,如高血压、冠心病、静脉栓塞等。

(2)急、慢性肝炎或肾炎。

(3)恶性肿瘤、癌前病变。

(4)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糖尿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常见病中医药知识指导王诗源第一部分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用药原则妇科疾病的治疗,也和其他临床各科一样,着重在调整全身功能,临证时必须运用四诊八纲认真地进行辨证分析,分清脏、腑、气、血、寒、热、虚、实,然后确定治疗原则。

妇女以血为主,血赖气行,脏腑是气血生化之源。

由于妇女生理上数伤于血,以致气分偏盛,性情易于波动,常影响于肝;饮食失调,忧思劳倦,易伤脾胃;素禀不足,早婚多产,房事不节,常损伤肾气。

因此,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导致冲任损伤,产生的经、带、胎、产、杂诸病,常用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诸法来调补冲任,这是妇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同时,女性生殖道与外界相通,容易直接感受外邪,因此在妇科疾病治疗中除内治法外,还可以配合外治法,以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一、补肾滋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

妇女发育到一定时期,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才有月经和孕育的可能:若肾气不足,冲任亏损,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诸方面的疾病。

所以补肾滋肾是治疗妇科病的一个重要原则。

同样是早婚多产、房事不节,但由于体质的不同,有的损伤了肾气,有的损伤了肾阳,有的则损伤了肾阴,因此在运用补肾方法时,又有平补、温补、滋补之分。

(一)补肾益气肾气虚,冲任不固,导致月经先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胎动不安、子宫脱垂、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平补肾气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大补元煎、固阴煎之类。

(二)滋肾益阴肾阴虚,冲任血少,或热伏冲任,导致月经先期、崩漏、闭经、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滋肾益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六味地黄丸、补肾地黄丸之类。

(三)温肾助阳肾阳虚,冲任失于温煦,导致经、带、胎、产、杂诸病。

治疗宜温肾助阳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之类。

(四)温阳行水肾阳虚的进一步发展,常致气化失常,水湿内停,水湿下注冲任或泛溢肌肤,导致带下病、妊娠肿胀等疾病。

治疗宜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真武汤、五苓散之类。

(五)滋肾养肝肝肾同司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肝肾同源。

肝肾又为冲任之本,所以肝肾不足产生的病变可影响冲任;冲任损伤,也可涉及肝肾。

一般常见的崩漏、经闭、胎动不安、滑胎、不孕等大都由肝肾不足所致。

因此,肝肾不足,冲任损伤所引起的妇科疾病,应以滋肾养肝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左归丸、杞菊地黄丸之类,并应根据具体病情佐以血肉有情之晶。

滋肾养肝即是益冲任之源,源盛则流自畅,其病自愈。

(六)温肾健脾脾主湿,肾主水,水湿同根,根于命火的虚衰。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或日久化为痰浊,可导致经行泄泻、妊娠肿胀、带下病、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病。

治疗宜温肾健脾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四神丸合健固汤、温胞饮之类,同时根据水湿、痰浊的不同情况兼用燥湿、利水、化痰之晶。

:总之,补肾滋肾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熟练运用,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子,肾气未充,补肾滋肾就更为重要。

二、疏肝养肝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

又肝司血海,冲为血海。

妇女若肝气平和,则经脉流畅,血海宁静,经、孕、产、乳正常。

但由于妇女数伤于血,气分偏盛,情绪易于激动,每致肝失条达,疏泄无度,冲任不调,发生经、带、胎、产、杂诸病,治疗应以疏肝养肝为主。

因此,疏肝养肝成为治疗妇科疾病的又一个重要原则。

(一)疏肝解郁由于抑郁忿怒,使肝气郁结,冲任失畅,导致月经后期、痛经、闭经、不孕等妇科疾病。

治疗宜疏肝解郁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加味乌药汤、八物汤之类。

(二)疏肝泻火若肝郁化火,热伤冲任,或气火上逆,导致月经先期、崩漏、行经吐衄等疾病。

治疗宜疏肝泻火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丹栀逍遥散、清肝止淋汤之类。

(三)泻肝除湿若肝郁化热,肝气犯脾,脾虚湿盛,湿热互结,下注冲任,导致带下、阴痒等疾病。

治疗宜泻肝清热除湿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龙胆泻肝汤之类。

(四)疏肝理脾若肝气犯脾,肝脾不和,冲任失司,导致月经不调、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疏肝理脾,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逍遥散、开郁种玉汤之类。

(五)调肝补肾若肝郁兼肾虚,冲任失调,导致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调肝补肾,常用的代表方剂如调肝汤、定经汤之类。

(六)养血柔肝妇女由于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肝血不足,冲任血虚,进一步导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胎动不安、不孕等疾病。

治疗宜养血柔肝,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四物汤、滋血汤、养精种玉汤之类。

(七)平肝潜阳若肝经血虚日重,肝阴不足,或肝血本虚,孕血养胎,肝血愈虚,肝阴不足,均使肝阳偏亢,导致妊娠眩晕、产后痉证等。

治疗宜平肝潜阳,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一贯煎、三甲复脉汤之类。

(八)镇肝熄风若阴虚火旺,肝风内动者,可致妊娠痫证,宜镇肝熄风,代表方剂如羚角钩藤汤之类。

中年妇女由于胎产、哺乳数伤于血,常致肝失所养,导致经、带、胎、产诸病,因此治疗常以调肝为主,但肝肾同源,故也常兼予补肾。

三、健脾和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而冲任又隶于阳明。

妇女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血海满盈,经候如期,胎孕正常。

若脾胃失调,生化之源不足,影响冲任,就容易发生经、带、胎、产、乳各种疾病。

其治疗原则应是健脾和胃,资其化源。

健脾和胃的方法,须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的法则辨证施治。

(一、)健脾和胃素体脾胃虚弱,或为饮食、劳倦所伤,以致脾胃虚弱,冲任不调,或孕期冲气上逆,导致胎产诸病。

治疗宜健脾和胃,或佐以消导之晶,常用的代表方剂如香砂六君子汤之类。

(二)健脾益气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导致胎产崩伤诸病。

治疗宜健脾益气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举元煎、补中益气汤之类。

(三)健脾养血若脾胃虚弱,影响了生化之源,则脾虚血少,冲任血虚,导致经、带、胎、产诸病。

治疗宜健脾养血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归脾汤、八珍汤之类。

(四)健脾扶阳脾胃气虚严重者,脾阳不振,运化失职,导致经行泄泻、浮肿等疾病。

治疗宜健脾扶阳为主,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参苓白术散、健固汤之类。

(五)健脾利湿脾阳不振,水湿内停,甚至水湿下注冲任,导致妊娠肿胀、带下病等疾病。

治疗宜健脾利湿,常用的代表方剂如全生白术散、完带汤之类。

(六)健脾豁痰除湿脾阳不振,水湿停聚,化为痰浊,壅塞胞脉,导致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等妇科疾病。

治疗宜健脾豁痰除湿,常用的代表方剂如丹溪治湿痰方、苍附导痰丸之类。

(七)温中和胃胃中积寒,受纳失权,导致经行泄泻、妊娠呕吐等病。

宜温中和胃,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理中汤、半夏茯苓汤之类,常用的药物如砂仁、蔻仁、藿香、丁香、炮姜、吴茱萸之类。

(八)清热和胃胃中郁热,或邪热人里,导致妊娠呕吐、产后便秘、产后发热等病。

宜清热和胃或泻热和胃,常用的代表方剂如白虎汤、麻子仁丸之类,常用药物如竹茹、黄芩、黄连、大黄之类。

(九)养阴和胃妊娠恶阻,久吐损伤胃阴,或热邪损伤胃阴者,宜养阴和胃,代表方剂如近效方之类,常用药物如石斛、麦冬、天花粉、胡麻仁之类。

在治疗过程中,即使病邪尚未伤及脾胃,用药时也须予以兼顾,不宜过用滋腻或攻伐的药品,以免损伤脾胃,影响运化功能。

老年妇女经断以后,先天肾气已衰,气血俱虚,全赖后天水谷滋养,此时健脾和胃以资化源,就更为重要。

四、调理气血气血来源于脏腑,运行于经络,是妇女经、孕、产、乳的物质基础。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

妇女若气血调畅,则五脏安和,冲任通盛,经孕正常。

然妇女以血为本,血随气行,由于经、孕、产、乳的关系,容易耗血伤气,导致气血失调,影响冲任,发生妇科疾病。

气血失调,不但是妇产科疾病的成因,有时也是妇产科疾病的结果,因此,调理气血成为治疗妇产科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

情志变化常引起气分病变,寒、热、湿邪主要引起血分病变,因此,调气血的方法必须根据临床症状,分辨其在气在血,分析其虚、实、寒、热,然后确定具体治法。

(一)病在气分,以治气为主,治血为佐1、补气气虚者补气。

气虚者,中气不足,冲任不固,导致月经先期、量多、崩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产后恶露不绝、子宫脱垂等病,治疗宜补气为主,常用药物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之类。

2、升提气陷者升提。

中气不足,甚者则气虚下陷,清阳不升,导致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子宫脱垂等病,治疗宜于补气中加用升提之晶,常用的升提药物如升麻、柴胡、荆芥穗之类。

3、行气气滞者行气。

抑郁忿怒,气机不利,郁滞不行,气滞则血瘀,冲任失畅,导致月经后期、量少、痛经、闭经、缺乳、症瘕等病,治疗宜行气为主,常用药物如香附、木香、乌药、枳壳、陈皮、砂仁、川楝子、荔枝核之类。

4、降气气逆者降气。

郁怒之甚,则气机逆乱,引起经行吐衄、妊娠恶阻等病,治疗宜行气之中兼用降气之品,常用药物如沉香、枳实、厚朴、半夏、苏子之类。

5、温经扶阳气寒者温经扶阳。

感受寒邪,寒伤阳气,或素体阳虚,寒自内生,导致经、带、胎、产诸病,治疗宜温经扶阳为主,常用药物如附子、肉桂、吴茱萸、炮姜、茴香、桂枝、艾叶、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仙茅之类。

6、清气泄热气热者清气泄热。

感受热邪,入里化热,或五志过极化火,导致经、带、胎、产诸病,治疗宜清气泄热为主,常用药物如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芒硝之类。

上述调理气分诸法,常佐以补血、理血、活血之药。

(二)病在血分,以治血为主,治气为佐1、补血养血血虚者补血养血。

经、孕、产、乳都是以血为用,而又都易耗血,易致冲任血虚,导致月经后期、量少、闭经、胎动不安、产后腹痛等病,治疗宜补血养血为主,重证血虚宜填精补血。

常用药物如熟地、白芍、当归、阿胶、龙眼肉、山茱萸、枸杞子之类。

2、活血化瘀血瘀者活血化瘀。

寒凝、热结、气滞、气虚均可导致血瘀,冲任失畅,引起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痛经、崩漏、胞衣不下、产后腹痛、症瘕等病,治疗宜活血化瘀为主,重证宜用虫类血肉有情之晶搜剔脉络。

常用药物如赤芍、丹参、红花、桃仁、丹皮、益母草、当归、川芎、川牛膝、王不留行、五灵脂、蒲黄、泽兰、山楂、三棱、莪术、延胡索、廑虫、水蛭、虻虫之类。

3、软坚散结血瘀重证,血结成症,宜活血化瘀,同时兼以软坚散结,常用药物如海藻、昆布、鳖甲、牡蛎、穿山甲之类。

4、固冲止血出血不止者固冲止血。

气虚、血热、血瘀等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冲任损伤,发生妇科出血疾病,如月经过多、崩漏、胎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绝等。

在针对出血原因治疗的同时,宜以止血为主,以药物作用不同可分为固摄止血、涩血止血、温经止血、凉血止血、活血止血等类。

常用药物如龙骨、牡蛎、乌贼骨、陈棕炭、仙鹤草、血余炭、藕节、艾叶炭、炮姜炭、炒地褕、贯众炭、黑黄柏、焦栀子、侧柏叶、苎麻根、三七、茜草、炒蒲黄、丹皮炭之类。

5、清热凉血血热者清热凉血。

热邪与血搏结,损伤冲任,迫血妄行,导致月经先期、量多、崩漏、经行发热、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发热等病,治疗宜清热凉血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