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收现付制到预筹积累制

合集下载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1.稳中求进,逐步放宽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日趋完善但也仍存在着不规范,风险大的特点,在这方面,可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如德国,智利,均对养老基金投资领域范围和投资比例进行限制,可采取稳中求进,逐步放宽的策略。
2.组合资产,优化配置
通过投资多样化分散调非系统风险,实现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3.制度创新,公众监督
(二)实现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
国际经验表明:长期积累性基金如进行市场化投资运作一般可实现保值和增值,但巨额资金市场化前提条件是存在发达的资本市场可以吸收巨额资金。因而,从长期来看,要实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增值,还应该逐渐允许部分养老基金投入资本市场进行多元化的组合投资,成立多家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引入并强化竞争机制推动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咸熟。
(二)导致人们对社保制度丧失信心
由于退休后的养老金取决于在职员工个人工资高低、缴费总额和缴费年限的多少,职工个人对个人账户拥有明晰的产权,而且个人账户中是实实在在的钱,是人们对未来预期非常明确,刺激个人参加养老保险。而个人账户“空账”的运行使人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不仅损害了个人参加养老保心的积极性,还会导致人们对社保制度丧失信心。
四、化解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一)国家应加强个人账户的立法工作
通过立法,将国家、企业、个人的责任明确划分好,防止三方互相推诿。对
基金的管理,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有效监督,一方面要对基金管理工作定期向公众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实现阳光型政府的目标。对滥用、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人依法严惩。
2.“中饱私囊”
养老保险基金与财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养老保险容易被挪用和拖欠。由于各地区在经济外地人员的流入,各地普遍严格限制跨地区的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基金转移。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格局,使得各统筹地区的社保经办机构,只能管理本地区参保人员的有关情况,而对参保人员在异地是否曾参保则无过问。再加上冒领保险金和提前退休现象的与日剧增,更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蒙上了层层迷雾。有统计显示:仅1986年至1997年间,由于缺乏监管,全国有上百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被违规挪用。相关部门由于集保费征收、基金管理、投资运作等多种职能于一身,以政企合一的方式运营基金难免会陷入暗箱操作、效率低下以至被挪用、贪污的境地。这无疑对养老金“空账”这个黑洞来说是雪上加霜。

新时期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新时期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1年5月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 SOCIAL SCIENCES收稿日期:2011-05-12作者简介:姜君涛(1973—)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新时期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姜君涛(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摘要]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正同时面临着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能否顺利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分析了养老保险的现状,并试着提出一些建议,对正在进行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养老保险;部分积累;统筹基金[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1]专辑-0108-021991年6月,国务院公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宣布全国范围实行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提出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逐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明确了以部分积累制的模式筹集养老保险基金。

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由各地试点。

1997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模式的一些具体办法。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向明确,20世纪末,基本建立起一个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果(一)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换现收现付制是代际养老,老人的供养负担完全转嫁给下一代,但在国家经济衰退或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国家或企业很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金需求。

完全积累制是代内养老,退休前自我积累养老金,但制度过渡要解决已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的养老金积累问题,筹资上存在“双重负担”。

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养老金筹资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养老金筹资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养老金筹资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养老保险的财务机制解决的是养老保险的资金如何实现收支平衡,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

1、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短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的财务收支模式。

其办法为:先对当年或近期内各项社会保险所支付的费用进行测算,再要求当年或近期内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缴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不为以后提供储备基金。

现收现付制多用于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其基本特征是简便易行,单位和个人缴纳保费的比例容易测算,不必统筹大量基金,且不存在基金的保值与增值压力。

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必要的储备,时间与空间上的调剂能力较差。

随着劳动力供给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人口老年化问题,对现收现付制筹资模式构成严重威胁。

2、基金积累制
基金积累制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支平衡为指导原则的财务收支模式。

其办法为:首先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失业率、退休比率、指数化工资率、预期平均寿命、利息率等相关指标进行预测,综合测算出参加社会保险的成员在整个投保或退休期间享受各种社会保障待遇所需要的资金总额,采取先提后用的办法,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参加社会保障的单位和个人,然后由投保者(单位和个人)从开始劳动起每月按一定比例提取,为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保障资金的需要储存基金。

基金积累制多用于商业化运作的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金,其特点是:一是投保者自己集资使用,可以增强其社会保障意识;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应付人口结构的急剧变化等其它突发性社会风险;三是能为国家建设积累大量的基金。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对养老保险基金现存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基于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形成的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性的对策【关键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人口老龄化;对策个人账户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社会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今天,适当增加个人责任、构建一个政府、个人和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担负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是一项重要举措。

我国个人账户从[1995]年国发6号文件[【1995】年国发6号文件:1995年3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开始建设以来,由于巨大的隐性债务和支付压力,长期处于“空账”运行状态,进而影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

一、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现状我国于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呈现出三大特点:规模大、速度快、来势猛。

据民政部17日印发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来源: 证券时报网(深圳)]。

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3.09亿人,占我国人口总数的21.4%。

我们必须注意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可能给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我国从1995年开始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从传统的现收现付制转向“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

国发【1997】26号文件[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出台以后,“空账”问题尤为严重。

12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金额约为2.5万亿元,但实际上账户里做实的仅有2703亿元,个人账户“空账”已超两万亿,达2.22万亿元[ 来源:宏观经济.腾讯财经[微博]2012-12-17]。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比较分析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比较分析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比较分析李琼1万里虹2(1.武汉大学商学院保险与精算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2;2.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北京 100020)[摘要]按照社会保险金的筹资方式不同,社会保障体系有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两大类。

鉴于现收现付制存在诸多不足,将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相结合,即实施部分积累制,同时鼓励自愿性的企业年金计划和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应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现收现付制;基金积累制;企业年金;养老保险[中图分类号] F84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3306(2005)08-0030-02一、现收现付制的特点和不足概括地讲,现收现付制度是在职的一代赡养已退休的上一代、在职的交费直接用于支付当期退休者的退休金。

这种制度有利于低收入者,同时由于基金实行现收现付,不会出现基金积累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使退休金遭遇损失,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它给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将越来越大。

(一)现收现付制的主要特点一是代际转移,在职职工为上一代人支付养老金,自己的养老金则由下一代人支付。

二是以支定收,需要多少养老金就征收多少。

三是收入均等化,一般根据统一的退休条件决定退休待遇,人人平等,并且能够实现代际之间和同一代人之间收入的再分配。

四是管理简单,不存在基金的营运和保值增值问题。

(二)现收现付制的不足1.现收现付制下的风险。

一是现收现付制要求人口结构稳定,而人们的退休年龄提前、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等不确定性,均会给现收现付制带来风险。

二是现收现付制要求经济和政治稳定。

因退休金具有待遇支出刚性,在经济景气时可以提高退休待遇,在经济不景气时却不能降低退休待遇,这将导致财政支出不断上升,阻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会出现缴费比例过高、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

2.现收现付制下出现意外收益的效应较小。

在引入现收现付制时,最早退休的工人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得到好处;在扩张现收现付制时,即将退休的工人付出少而收益多。

财政学课后题答案

财政学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财政与财政职能2. 市场失效的主要表现。

答:(1)市场低效,它是指现实市场中存在不符合完全竞争假定条件的方面,而由于这些方面的存在,使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对资源的高效配置。

主要表现在竞争失灵或垄断、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

(2)市无效,即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失效。

主要表现在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失调等方面。

3. 如何辨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并举例说明。

答:区分或辨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标准通常是受益的排他性或非排他性,消费的竞争性或非竞争性。

纯粹的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纯粹的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产品的例子,只要从定义出发举例就可以。

比如国防、天气预报、普通公路等;私人产品的例子,私人产品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要是符合定义的就好了,比如苹果、梨子等。

4. 举例说明负外部效应及其主要治理方式。

答:负外部效应(外部成本),指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带来了损害,但受损者同样得不到应有的损失补偿。

负外部性的例子很多,比如污染、噪音等。

治理负外部性的主要方式有政府的管制、收费等,比如拿污染来说,可以征收排污税或者限制污水排放等。

7. 政府失效的原因。

答: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1)信息失灵。

一方面使政府在决策时难以制定出完全符合公众偏好的计划,另一方面即使政府可以获得决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但是由于政府对其活动作用于私人经济可能产生的反应难以完全控制,无法对所有政府行为的结果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导致决策结果最终难以达到预期。

(2)决策程序失灵。

即难以解决偏好显示和利益集团的问题。

(3)时滞的存在。

主要有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执行与生效时滞。

(4)执行过程的低效。

因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一般不是同一个政府机构,导致政策实施情况有时和最初的政策意图可能并不一致。

8. 财政的三大职能。

答:财政的三大职能为:政府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1)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资源的配置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就是通过财政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提供财力,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外部效应,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效,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试论养老保障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比较

试论养老保障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比较

试论养老保障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比较随着中国经济老龄化的迅速加剧,养老保障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采用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两种形式,本文将对这两种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指在当前经济活动中收取保险费用并用于支付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保险支付与养老金支付同步进行,保险费与养老金收支相互匹配,资金来源直接来源于当前社会保险基金。

由此可以看出,现收现付制主要通过收取现有劳动人口的保险费来支付当下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而不是提前储备资金。

具体而言,现收现付制有以下的优缺点:优点1.实现了应付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付。

如果不需要提前就可以及时支付退休人员养老金。

2.对于保险费的支付,保险人能够及时获得退休人员提供的养老金支付,且对于年轻人具有吸引力。

3.具体的操作比较简单,易于操作,保险费的缴纳与养老金的领取具有一定的便捷性。

缺点1.现收现付制的最主要缺点在于退休人数多,资金压力会比较大,且资金的来源主要会对缴费者的工资产生负担,方案完全没有利用时间价值的概念。

2.该制度会导致养老基金短期内缺乏准备储备的足够资金,决不可能满足快速发展。

3.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难以保证,因为现有养老金很有可能不够足以满足对日常开支或医疗费用的支出。

基金积累制基金积累制是指将保险费的收入从现在开始储备未来的养老金,各地各界储备的基金会为未来的退休人员储备资金,提高国家资金保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与现收现付制相反,基金积累制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未来。

基金积累制具体的优点和缺点如下:优点1.基金积累制能够为将来的养老资金储备足够的资金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因为基金积累制的开端很早,当缴费者最终退休时,该项基金的资金量已经积累到足够的数量级,以满足退休人员的生活开支。

2.基金积累制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金积累量会逐渐累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前缴费者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的退休人员提供了保障。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个人账户形成空账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分析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个人账户形成空账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分析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个人账户形成空账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分析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行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个人账户一直处于“空账”状态,近些年,更有扩大的趋势,从2()()4年到2010年。

短短六年的时间.“空账”规模几乎扩大了一倍。

我国自从1997年采用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以来,个人账户空账愈演愈烈。

原因如下:1.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混乱。

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后采用的是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两个账户都是由各地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采取的是混账管理模式,国家也没有对其设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构,一旦统筹账户的资金满足不了当期养老保险的开支,很轻易就能挤占个人账户基金,形成了个人基金账户的空账。

2.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过渡的转轨成本由谁承担问题没有解决。

我国从现收现付制过渡到“统账结合”的混合制,意味着当前就业人口养老金缴纳的一部分要建立他们的个人账户,这部分养老金不再作代际转移,这自然会出现一块缺口”,这个“缺口”就是业内人士所言的转轨成本。

对于新制度实施前已退休或已经参加工作的“老人”和“中人”,其基础养老金仍应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但其个人账户养老金没有或很少。

在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中,对这一转轨成本由谁负担的问题设有落实,导致个人账户的积累资金被用来填补“空缺”,形成空账。

3.养老保险覆盖率低且缴费率偏高。

在我国,由于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以及户籍制度的限制,劳动力在跨地区流动后,与其相伴的养老保险账户很难转至其新的工作区域,对于流动性较大的人群来说,他们不会参保,以致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保人数与覆盖率偏低。

在“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中,社会统筹账户用以当期养老保险的支付,由于覆盖率低,因而参保企业的负担较重,主要表现为缴费率相对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养老金支出大于收入。

使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出现支付困境.挪用个人账户资金也就成为必然。

4.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过低。

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缺口,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养老保险金本身增值去填补,而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常年偏低,使得这笔庞大的资金始终无法增值。

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退休制度改革

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退休制度改革

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退休制度改革摘要:退休制度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其运行不仅与劳动者个人密切相关,还关系到企业的利益以及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伴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型,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压力下,对现行退休制度进行改革已变得非常紧迫。

因此,回顾我国退休制度的演变历程,根据我国现行退休制度的实施状况,来展开对退休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的探讨,很有必要。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退休制度、退休年龄、弹性退休、一、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中退休制度的重要性改革我国退休制度是平衡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重要选择,而调整退休年龄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

退休年龄内生于养老保险制度,与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密切相关。

养老保险基金有利于应付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冲击,有利于调整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之间的关系。

无论在何种养老保险基金模式下,延长退休年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保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从人力资本视角看,我国退休制度安排需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积累存量最大化,人力资本累积周期向后移时,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应作相应调整。

这对我国延长退休年龄和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灵活的退休制度安排可以充分满足不同人力资本个体的需求,因为不同类型人力资本能力性质、累积的变动周期不同,在经济增长中价值最大化的时间分布点就不同。

灵活的退休制度安排体现在养老保险权益的享受上也存在差异性,可以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在激励作用,更有利于改善劳动力资本结构。

二、退休制度沿革及评述1.我国退休制度的创建时期(1950—1958年)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效仿前苏联的做法,选择的是国家保险模式,其宗旨是“最充分满足有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因此,退休制度也带有浓厚的福利性色彩。

这一时期国家主要颁布的文件有1950年的《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195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和1955年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社会保障学》各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各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内涵?答:①通过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保持社会稳定;②以社会共同责任为本位,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责任的社会机制和经济机制;③以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为公民提供各类保障;④它作为一种国家主导的强制性社会行为,一般通过立法而确立。

2、试述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关系。

答:(1)商业保险的产生先于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各行其道、各司其职。

(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类同和区别。

类同点:①风险防范与风险转移机制;②都具有化解社会风险、维持经济繁荣的功能;③二者的运作机理及其所使用的很多术语和计算方法、预测方法类同。

区别点:①性质不同:社会保险属于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

②目标取向不同:社会保险以社会价值为目标,具有非营利性质;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

③权利义务关系不同:社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劳动上面体现对等;商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是建立在商业契约上。

④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分担;而商业保险完全由投保人负担。

⑤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同:对社会保险财务承担最终的兜底责任;依法对商业保险进行监管,但不承担直接经济责任。

⑥二者补偿水平及保障方式不同:社会保险是有现金补偿和服务两个方式;商业保险则主要体现货币的支付关系。

⑦可承保风险的范围不同:商业保险对社会性风险无能为力。

3、社会保障是政府管理的一项社会事务,如何做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答:①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②提高效率才能把蛋糕做大,注重公平才能够将蛋糕合理分配;③只有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才能够做到公平;④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才能够使每个社会成员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保证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4、在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如何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答:①可以通过法制手段,将社会保险费改为社会保险税;②灵活确定缴税(费)方式,将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口纳入社会保障系统,促使更多低收入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③减轻企业的缴税(费)负担,提高企业参保积极性;④完善社保项目,使社会保障体系化、制度化。

试比较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基金运行模式的优劣

试比较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基金运行模式的优劣

试比较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基金运行模式的优劣试比较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基金运行模式的优劣一、现收现付制的特点和不足(一)现收现付制的主要特点一是代际转移,在职职工为上一代人支付养老金,自己的养老金则由下一代人支付。

二是以支定收,需要多少养老金就征收多少。

三是管理简单,不存在基金的营运和保值增值问题。

(二)现收现付制的不足1、是现收现付制要求人口结构稳定2、是现收现付制要求经济和政治稳定。

3、现收现付制下出现意外收益的效应较小。

4、现收现付制会对税收造成扭曲。

二、完全型基金积累制的特点和不足(一)完全型基金积累制的特点完全积累制是为克服现收现付制的弊病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筹资模式,其特点:一是以收定支,在职时完全积累,退休后按月支付,支付水平取决于过去的积累数额;二是激励缴费,由于支付水平与本人在职时的工资和缴费直接相关,个人有缴费积极性;三是强制储蓄,使个人一生的收入和消费均等化,能够实现自我保障,不会引起代际冲突;四是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育和经济发展。

(二)完全型基金积累制的不足一是要求币值稳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否则基金保值增值的风险较大;二是要求市场发育良好、基金管理水平较高,否则基金收益很不确定;三是不能实现转移支付和收入再分配。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比较分析按照社会保险金的筹资方式不同,社会保障体系有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两大类。

鉴于现收现付制存在诸多不足,将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相结合,即实施部分积累制,同时鼓励自愿性的企业年金计划和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应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特点和不足概括地讲,现收现付制度是在职的一代赡养已退休的上一代、在职的交费直接用于支付当期退休者的退休金。

这种制度有利于低收入者,同时由于基金实行现收现付,不会出现基金积累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使退休金遭遇损失,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它给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将越来越大。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比较分析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比较分析

一、现收现付制的特点和不足概括地讲,现收现付制度是在职的一代赡养已退休的上一代、在职的交费直接用于支付当期退休者的退休金。

这种制度有利于低收入者,同时由于基金实行现收现付,不会出现基金积累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使退休金遭遇损失,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它给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将越来越大。

(一)现收现付制的主要特点一是代际转移,在职职工为上一代人支付养老金,自己的养老金则由下一代人支付。

二是以支定收,需要多少养老金就征收多少。

三是收入均等化,一般根据统一的退休条件决定退休待遇,人人平等,并且能够实现代际之间和同一代人之间收入的再分配。

四是管理简单,不存在基金的营运和保值增值问题。

(二)现收现付制的不足1。

现收现付制下的风险。

一是现收现付制要求人口结构稳定,而人们的退休年龄提前、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等不确定性,均会给现收现付制带来风险。

二是现收现付制要求经济和政治稳定。

因退休金具有待遇支出刚性,在经济景气时可以提高退休待遇,在经济不景气时却不能降低退休待遇,这将导致财政支出不断上升,阻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会出现缴费比例过高、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

2.现收现付制下出现意外收益的效应较小。

在引入现收现付制时,最早退休的工人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得到好处;在扩张现收现付制时,即将退休的工人付出少而收益多。

在一个没有资本收入税的经济体系中,这种意外收益会使现收现付和基金积累制这两种制度下当前一代的收益率差不多。

但由于在现实中存在资本收入税,对各代而言,其消费的现值都是在基金积累制下的更高。

3.现收现付制会对税收造成扭曲。

因为现收现付制下增加的收益的现值,要小于所付额外税的现值,所以提高了边际税率。

工资税可能会减少劳动供给,这意味着效率损失。

目前中国社会保障的主要问题是,不景气的国有企业越来越无力为即将退休的工人支付基金,而且那些已经关门的工厂没有为原来的工人提供基金。

来自工资的缴款不足以满足需要,尽管有个人账户,但有些只是概念上的,里面没有钱。

国发[2005]38号文解读及与国发[1997]26号文的比较

国发[2005]38号文解读及与国发[1997]26号文的比较
国发[2005]38号文解读 号文解读 国发 及与国发[1997]26号文的比较 及与国发 号文的比较
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回顾
• 计发办法的改革历年来都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 核心内容。 • 1、第一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指数化办法 改革 • 2、第二次(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发 [1995]6号文“大帐户”和“小帐户”办法 • 3、第三次(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后期):国发 [1997]26号文统一制度 • 4、第四次(去年十二月):国发[2005]38号文
缴费比例 待遇领取
5、目标替代率比较 、
按国家设定的 标准计算条件 最高/最低 最高与最低 差距 59.2% 58.5%
183.2%/19.2% 168.5%/29.9%
9.5:1
5.6:1
(三)待遇水平变化幅度比较
1、基础养老金水平比较 、
• (1)要达到原基础养老金水平,不同缴费 水平所对应的累计缴费年限情况:
• • • 1、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2、经过东北三省试点实践的检验 3、国务院广泛征求意见
四、改革指导思想、主要任务 改革指导思想、 及内容
(一)指导思想
•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 平衡的原则,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强管 理,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一)内容比较
• 1、在指导思想方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 要求 • 2、在内容方面:增加了五方面的内容 • 3、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方面:明 确了方向 • 4、在管理方面:强调了各服务机构的软硬 件建设。
(二)制度设计比较
1、基本养老金结构比较 、基本养老金结构比较

老龄化社会下养老保险政策探讨

老龄化社会下养老保险政策探讨

老龄化社会下养老保险政策探讨【摘要】从分析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着手,分析了老龄化问题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一、我国养老保险现状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数据预测,在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

在这30年里,中国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

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人口红利期的社保基金最佳积累时间即将结束。

全国政协举办的“21世纪论坛”召开的主题为“通过养老保险制度化化老年危机为老年红利”的专题研讨会上指出,2015年劳动人口将开始下降,老龄人口加速上升,一直要到2039年才会开始下降。

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到2039年,我国将出现不足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这被称为“老龄社会危机时点”。

截止到2010年底,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帐1.7万亿的养老金缺口,而《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研究报告只能够利用推测法和估算法推测的,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 .3万亿元,这都预示着,养老金缺口是事实。

巨大的养老金支付缺口对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改革要求。

二、养老保险政策面临的主要问题养老金缺口不能忽视。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转轨形成的制度成本。

我国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较晚,养老保险从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实现部分积累的制度转轨过程中,转制成本没有解决。

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建立前退休的职工,向他们支付的养老金由后来缴费者负担,由此带来很大的制度成本。

“老人”休人员)无资金积累,在职职工缴纳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内资金大多被挪用去为已经退休的职工发工资,去补旧体制的“黑洞”,将退休人员)资金积累严重不足,于是,不得不动用“新人”改革后人员)的账户,于是,“新人”的账户由此变空,导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无资金积累,形成大量空账。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财政压力分析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财政压力分析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财政压力分析作者:卢驰文来源:《理论探索》2008年第01期〔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要逐渐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在并轨过程中,部分隐性债务显性化对地区财政乃至全国财政会产生不同的压力。

如果把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全部按照老办法留在财政供养的旧体系内,而把其社保中人和社保新人全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这种改革虽能得到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拥护,但对全国财政造成的压力比较大。

打破“老人老办法”的传统做法,把机关事业单位全部职工并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实行“老人老待遇”标准,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是化解转轨财政压力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财政压力,隐性债务〔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8)01-0078-04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形成财政压力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时,部分隐性债务显性化对地区财政乃至全国财政产生的影响如何?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实际问题。

隐性债务是指现收现付制度下参保人所积累的全部养老金权益。

在养老计划完全积累制的前提下,不存在隐性养老金债务问题,因为每一代人都在为自己的退休而储蓄。

完全积累制的参与者从就业之日起,就开始积累资产,以应付未来的养老问题。

而现收现付制向完全积累制过渡,就意味着新制度建立之前已经发生的养老金费用以及在职职工已有工作年限所积累的养老金,需要由另外的来源筹集资金,否则,现有在职职工必须承担双重养老负担。

这笔在一定时期内需要支出的养老金费用,通常不体现在政府公共部门的财政状况的评估中,而是隐含在当前或未来的福利承诺中,形成所谓的隐性养老金债务。

养老金债务通常包含两个部分:(1)需要支付给新制度引入时已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因为社保老人在新制度建立之前通过现收现付制承担了赡养上一代的负担;(2)在新制度建立之前参加工作且在新制度建立之后继续工作的人是社保中人,社保中人在新制度建立之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这部分权益也是养老金债务的一部分。

试比较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基金运行模式的优劣

试比较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基金运行模式的优劣

试比较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基金运行模式的优劣一、现收现付制的特点和不足(一)现收现付制的主要特点一是代际转移,在职职工为上一代人支付养老金,自己的养老金则由下一代人支付。

二是以支定收,需要多少养老金就征收多少。

三是管理简单,不存在基金的营运和保值增值问题。

(二)现收现付制的不足1、是现收现付制要求人口结构稳定2、是现收现付制要求经济和政治稳定。

3、现收现付制下出现意外收益的效应较小。

4、现收现付制会对税收造成扭曲。

二、完全型基金积累制的特点和不足(一)完全型基金积累制的特点完全积累制是为克服现收现付制的弊病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筹资模式,其特点:一是以收定支,在职时完全积累,退休后按月支付,支付水平取决于过去的积累数额;二是激励缴费,由于支付水平与本人在职时的工资和缴费直接相关,个人有缴费积极性;三是强制储蓄,使个人一生的收入和消费均等化,能够实现自我保障,不会引起代际冲突;四是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育和经济发展。

(二)完全型基金积累制的不足一是要求币值稳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否则基金保值增值的风险较大;二是要求市场发育良好、基金管理水平较高,否则基金收益很不确定;三是不能实现转移支付和收入再分配。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比较分析按照社会保险金的筹资方式不同,社会保障体系有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两大类。

鉴于现收现付制存在诸多不足,将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相结合,即实施部分积累制,同时鼓励自愿性的企业年金计划和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应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特点和不足概括地讲,现收现付制度是在职的一代赡养已退休的上一代、在职的交费直接用于支付当期退休者的退休金。

这种制度有利于低收入者,同时由于基金实行现收现付,不会出现基金积累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使退休金遭遇损失,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它给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将越来越大。

主要特点一是代际转移,在职职工为上一代人支付养老金,自己的养老金则由下一代人支付。

社保基金转轨成本的跨时分摊设计方案

社保基金转轨成本的跨时分摊设计方案

社保基金转轨成本的跨时分摊设计方案DB制(现收现付制)向DC制(完全积累制)转轨可能存在两种转轨模式:一种是“半积累制”模式,一种是“名义账户制”模式。

前者是社保基金转轨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模式,也是当前我国社保基金改革的现实选择,后者则是欧亚六国(瑞典、意大利、拉脱维亚、波兰、蒙古和吉尔吉斯坦)的主流改革模式。

“半积累制”模式的成功依赖于两个关键问题的解决:一是“做实”个人账户的预筹资金和显性债务问题,即即期筹资。

二是隐性债务问题,即远期筹资,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半积累模式”下巨额的转轨成本。

而“名义账户制”模式却可以在即期化解转轨成本,将社会隐性债务在较长的时期内跨期分摊,实现DB制向DC制转轨的“软着陆”。

实际上,中国当前实行的“统账结合”的筹资模式表面上是“半积累模式”,但个人账户“空账”运转的事实已经使这种模式悄然转变成一种新型的DB型加上名义账户的现收现付制或“准名义账户”模式。

在转轨经济背景下,巨额转轨成本意味着“名义账户制”模式对中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适用性。

那么,既然“名义账户制”模式可资借鉴,在当前中国试点“做实”个人账户甚至大有全面铺开之势的背景下,该如何“名正言顺”地引入“名义账户制”呢?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无论个人账户“做实”还是“名义”,转轨成本都不能消除,二者的区别只在于即期化解还是远期化解,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

一、中国社保基金从DB制向DC制转轨的基本思路如果说半积累模式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中期目标的明智选择,DC模式是改革的最终目标的理性选择,那么面临现实中巨额转轨成本的压力,如何做才能实现中期目标和最终目标的渐进改革呢?或者说,选择哪种缓冲机制才能实现转轨过程的社会损失最小或社会福利最大呢?首先,从筹资目的来看,半积累制在为退休人口筹集退休金的同时还要筹集资金用于当期在职职工退休金的积累,因而其筹资目的是双重的,必须在现有养老缴费中按适当统筹比例和个人账户比例做出分割,使养老金的流向立体化。

现收现付、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模式优缺点

现收现付、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模式优缺点
完全积累制
长期收费率保持稳定,可以形成储备资金,以备应付意外支出
风险太大,积累的资金要承担增值的风险
现收现付
完全积累
部分积累
优点
(1)以养老基金横向平衡为依据,以工资税(费)进行筹资,按社会统筹的方式管理资金(2)具有代际转移的支付功能(3)没有形成庞大的养老积累基金,所以不易受通货膨胀和经济的影(4)体现互助互济
现收现付、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模式优缺点(总1页)
现收现付、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模式优缺点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
优点
缺点
现收现付制
以支定收,略有节余。收支平衡周转不过来,加重国家政府的负担。不适合于老龄化社会,也不适用于大范围保障。
部分积累制
结合了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的优点,资金相对稳定。适合于我国的保障。既能应付意外支出,又能收支平衡。
缺点
(1)政府财政压力加大(老年风险大)(2)不存留一定规模的养老积累基金
(1)缺乏互助互济(2)受通货膨胀经济影响大
(1)可能会受通货膨胀经济的影响(2)互助互济不明显。控制难度比较大
完全积累制长期收费率保持稳定可以形成储备资金以备应付意外支出风险太大积累的资金要承担增值的风完全积累部分积累优点1以养老基金横向平衡为依据以工资税费进行筹资按社会统筹的方式管理资金2具有代际转移的支付功能3没有形成庞1以远期纵向平衡为原则2采用个人账户不易出现养老问题3具有费率高对应能形成一定的积累资金对人口老1采用将现收现付与完全积累相结合的制度有一定的养老基金储备2有互助互济功能3对人口老龄化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1)以远期纵向平衡为原则(2)采用个人账户不易出现养老问题(3)具有费率高,对应能形成一定的积累资金,对人口老龄化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21卷 第5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 l.21N o .52000年5月 Jou rnal of Sou thw est U n iversity fo r N ati onalities .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M ay ,2000从现收现付制到预筹积累制——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蔡晓萍(西南民族学院管理系,四川成都610041) 收稿时间:1999-06-30 作者简介:蔡晓萍,女,西南民族学院管理系副教授。

内容提要: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社会保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养老保险制度,无论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运作实践上都面临一系列新问题,诸如:制度框架、基本结构、资金的筹集管理运用及回报率,等等。

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举措如何,将决定我们能否在新世纪建成一个公正、合理、高效的、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现收现付;预筹积累;养老基金中图分类号:F 840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0)05—0090—06 有这么一条国际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其人口中60岁以上的人口群达到了10%,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就算进入了老年社会。

大都会上海60岁以上老人1998年已经达到234万,早已进入老年社会;农业大省四川1998年进入老年社会,有60岁以上老人900万;人口大国中国也进入了老年社会——12.5亿多人口中,60岁以上的人口群已经超过了10%,达到1.3亿。

“银色浪潮”已经到来。

我们该怎样去关心自己的养老保险问题?一、“社会保障”释义人们习惯把社会保障简称为“社保”。

其实,在实践概念上,社会保障是对应于家庭保障的,因而它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完整的体系内容上讲,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方面。

而人们通常讲的“社保”,主要是社会保险,这又包含三个方面: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

保险的对象是作为公民的个人,虽然国家在多数情况下是制定保险规则的主体,但这并不等同于保险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

保险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跨时间、跨个体的收入分配,对劳动者个人来说,目的就在于防范和化解危机、分摊风险、救困济难。

说起来,这也是人类进步的成果。

人,都是要老的,老了,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了收入,吃什么?农业社会就靠“养儿防老”,自然会重男轻女;“人吃五谷生百病”,平头百姓一旦身患重疾沉疴,无钱无力治疗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农业社会的人均寿命不长,70岁就算“古来稀”了;小农经济当然没有“失业”一说,但大量的劳动力因经常缺乏与土地结合的条件而闲置,成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历史上屡屡爆发的农民起义未必不是“失业”的一种极端表现。

总之,人活着,总难免种种后顾之忧;若大众的后顾之忧过多过重不能得到消解,就成了发展的巨大障碍;经济不能健康成长,社会无法稳定进步,人民难以安居乐业。

所以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最终进了博物馆(当然,至今还在干扰、破坏着我们改革发展大业的各种封建残余还是有的,但可以肯定成不了气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市场经济的成长,使得计划经济的福利制度难以为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达到和超过70岁,转型与发展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就使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和失业问题非常现实非常具体的摆在了每一个人面前。

如何来保这个险?谁来保?怎样保?特别是养老保险的问题,可以说是整个保险体系的中心和主体,并且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两三人组成的小家庭越来越多),绝大多数人更为关心的也是“老了怎么办?”的问题,而我国社保体制改革的关键难点也集中体现在这个问题上。

从理论上讲,养老保险,就是通过一定形式的组织化、制度化、社会化的安排,把劳动者在工作时期的收入,科学地分别安排在自己青壮年时期、下一代未成年时期、自己(配偶)老年退出劳动队伍时期来合理使用,在经济上把人们从极不可靠的“养儿防老”中彻底解放出来(当然“养儿防老”还是有的,不过它已经没有了现实的经济意义,而更多的是一种“人之初”的天伦之乐)。

然而,说的容易做的难。

《理想国》《大同书》《乌托邦》描绘的人间天堂,离我们毕竟太远太远,只有望梅止渴的精神价值而没有现实意义。

回到人间大地,真正具有现代和现实意义的养老金制度的形成,不仅五花八门,而且直到21世纪来临,也才不过六七十年的历史。

从资金的筹集和支付的方式看,世界各国的养老金制度,大体上可概括为两种基本模式:1)现收现付制;2)预筹积累制。

从世界趋势看,各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变化,正在从现收现付制向预筹积累制方向改革。

中国要建立起现代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养老金制度,既需顺应世界潮流,又要从中国国情出发。

这样的养老金制度,需要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1)制度框架问题;2)资金缺口问题;3)待遇条件问题;4)管理运作问题。

可以看出,这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也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做好的。

二、社保筹资模式概览养老保险是跨时间的收入分配。

这里的“跨时间”,一是指“代内”,二是指“代际”。

在代内,劳动者需要在其有收入阶段为其无收入阶段而“储蓄”;在代际,前一代人与后一代人之间则存在一种收益分享的博弈。

从社会来说,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全民养老保障制度,目的是向老年人提供稳定和“体面”(起码是“过得去”)的生活保障,因此成为社会稳定的安全网。

现代各国的养老金制度各具特点,但从资金的筹集和支付看,基本上可概括为以下两种模式:1.现收现付制。

欧洲的福利型养老制度,美国日本的传统型养老制度,原苏联东欧的工会自治型养老制度,以及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统包统筹的养老制度和80年代初经过改革“企业保险”而形成的“社会统筹”(实为“地方统筹”)的养老制度,都是现收现付制。

所谓现收现付,通俗一点讲,也可以说就是以收定支、以入定出,其缺陷当然很明显……更进一步看,现收现付制这种模式在实质上是寻求“代际”之间的横向平衡,是前一代人与后一代人之间收益分享的博弈,而后一代人往往因为“时差”原因而在博弈中少有发言权,如果不断有“后一代”因此而遭受损失,就会威胁到人们的持续生存和发展。

中国老百姓常说的“吃祖宗饭,造儿孙孽”,最生动形象地道出了现收现付制的弊端。

2.预筹积累制。

为了减轻后一代人的压力和负担,前一代人从一工作开始就承担起自己为自己积累养老金的责任,并通过基金的形式加以管理运行。

基金预筹积累制的实质,是“我这一(本)代人”一生的纵向平衡,因为“我”必须在自己有收入的阶段预先为自己无收入的阶段“存钱”。

目前,新加坡、智利的养老保障制度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代表,两国在预筹积累基金方面没有什么不同,但在基金的管理运作上却大相径庭:在新加坡是由中央政府的公积金局统一管理,而智利却基本上是由私人基金公司管理。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中国古训,算得上是对“基金预筹积累制”最近情理的注解。

进入90年代以来,改“现收现付制”为“基金预筹积累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并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改革养老金制度的主要趋势。

尽管这一改革难度很大,但各国养老金支付的捉襟见肘甚至不断出现支付危机的现实,却迫使人们不得不去进行一次痛苦的“脱毛”。

从我们中国来说,改革前的社保是一种不完全的现收现付制。

其主要弊端:一是按人口群分设,不具“普享性”(对农民的歧视是其典型表现);二是统筹统包造成“企业(机关)办社会”,并形成若干独立的利益集团;三是国家财政和企业财务不堪重负,新老企业苦乐不均,造成代际负担转移,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四是条块分割、管理混乱、政出多门、互不协调,同等条件不能享受同等待遇,人为地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

因此,中国的社保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也必须改革。

80年代初,一个改“企业保险”为“社会保险”的改革开始了,到80年代末,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实现了名为19 第5期 蔡晓萍 从现收现付制到预筹积累制“社会统筹”实为“地方保险”的退休制;1995年3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定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

由此,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就开始走上了她的不归路——市场化道路。

作为一个劳动者,现在我们必须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该缴多少钱?我退休后又能领到多少钱?三、羊毛出在羊身上以社会化商品生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取代了以自给自足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然经济,这对劳动者的个人生活特别是老年生活保障提出了两个巨大挑战:一是个人必须彻底告别过去的人身依附而投入到市场中去,这本身又成为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一句话,个人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了,但谋生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了;二是由于各类农、工、商企业和公司的大量出现,绝大多数个人的经济活动和收入几乎都离不开这些企业和公司,家庭对劳动者个人的保障功能大大削弱了——家庭已经越来越无力承担养老和劳动者随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劳动者个人的生命周期和社会的经济周期结合起来,就成了一个现实问题。

人们发现,利用劳动者生命周期的有收入阶段弥补其无收入阶段,是一个好办法。

正是按照这一思路,人们逐步建立和发展了以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从纯粹理论的角度讲,利用劳动者生命周期的有收入阶段弥补其无收入阶段,劳动者个人也完全可以这样做。

但实践证明,个人的理性并不等于集体或社会的理性。

遑论个人以为的理性即使对其个人也往往并非理性。

于是国家就介入了。

为能够在社会范围内从全体劳动者角度对劳动者个人实施保障,在劳动者有收入的阶段,国家强制性地从其中扣除一个部分作为保险金,以用于劳动者无收入的阶段。

所谓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如此看来,劳动者个人所获得的保障,并不是上帝恩赐的,也并不真正是所谓社会或国家给予的,而是劳动者通过某种社会机制和制度安排,自己为自己积累、储备的。

真正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天下从来就没有可以白吃的午餐。

明乎此理,我们就该清楚:1)要想享受到社会保障的好处,在自己有收入的阶段就必须付费;2)要想增进、提高社会保障的效率和效益,我们就必须勤奋工作,努力创造财富;3)付费,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权利。

社会保障的时代,典型的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时代,因此,关于社保,每个付了费的劳动者,不仅在付费时有发言权,而且在不需付费时也有发言权。

因为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中,社保资金同样有一个效益、效用问题,并且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如此。

换句话来说,社会保障也是一种商品。

你想获得这种商品的效用,就必须支付一定的价格——并且是预先支付;反过来,既然是付费购买一种商品,哪怕是未来预期的商品,你仍然有选择权——比如养老基金如何管理、运作,如何增值、分配使用,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