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7-2018版六上数学:第1单元《圆》精品教学案(Word版,含答案,31页)(3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圆》
电子教学设计第单元(圆)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认识圆的特征,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通过操作。
了解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圆周率)为定值。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解释生活中与圆有关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发展空间观念。
4、结合发现圆周率的历史,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题:圆的认识(一)课时: 2 四问追击:掌握什么知识学用什么方法获得什么体悟培养什能力教学目标可观察可测评可操作课标依据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1、给合生活实际和丰富多彩的活动,90%的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结构特征知识技能:P12 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像的基本特征,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2、90%的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80%的学生能解释生活中与圆有关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P1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P1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难点: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准备:课件,圆规、尺子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备课组意见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想一想,在套圈游戏中哪种方式更公平?为什么1、(第一幅图)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站的?在干什么?你对他们这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2、(第二幅图)如果大家是这样站的,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3、出示第三幅图,那这样站呢?提(从公平性上考虑)得到:大家站成一条直线时,由于每人离目标的距离不一样导致不公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一、课程背景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学科的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材采用北师大版。
本单元将全面介绍圆的概念、性质及相关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及圆的相关术语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并能正确描述圆;2.学习和掌握圆的相关术语,如圆心、半径、直径、弦等;3.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种类的圆;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简单的圆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圆的定义和相关术语的含义;2.圆心、半径、直径、弦等的区分和使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检查学生已学过的几何基础知识,引出课题:圆的认识(一)。
2.出示图片,询问学生对这幅图的认识。
3.提问:其中,白色的部分是什么,红色部分呢?整个图形叫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答案:白色部分为圆心,红色部分为圆周,整个图形叫圆。
2. 探究圆的基本概念1.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已知圆的图形,结合图片解释圆的定义。
2.教师出示圆的定义,并解释和比较直线、射线、线段和圆的定义区别。
3.引导学生说出圆的特点:每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4.提出问题:通过画图表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均相等的距离,如何解决此问题?引导学生用圆规和卡尺解决此问题。
3. 掌握圆的相关术语1.出示圆,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术语:圆心、半径、直径、弦、弧等。
2.教师现场演示如何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引导学生观察和分辨半径、直径和弦的图形特征和区别。
4.教师出示破损的环圆板,引导学生观察并将其修缮,以此巩固圆的相关术语及面积计算方法。
4. 归纳总结1.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记忆与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组合图形等形象方法进行自主尝试和巩固。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通过课前提前预热以及课堂导入,学生基本掌握了圆的定义和相关术语的含义。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第一单元《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7) 探究活动探究目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探究过程:1.用硬纸片做出圆形,方形,椭圆,三角形等。
确定中心标记为B点2.在直尺上滚动,画出B点痕迹。
3.小组讨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讨论结果:只有圆形是直线。
师:这说明了什么?得出结论:等距,所以车才开的平稳,(进一步总结圆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判断:(1)在同一圆内只能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探究。
师:探究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轴是什么?有几条对称轴?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圆形纸片,折一折。
师:探究出结果的同学们请用坐姿告诉老师。
师:同学们都探究出了结果,接下来同学们小组汇报。
生:圆是轴对称图形。
生: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生: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那同学们同意他们的探究结果吗?生:同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结果)。
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对称图形的分别有几条对称轴?(课件展示),学生回答。
师:我们知道了圆是轴对称图形,那同学们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课件展示),学生独立解决。
师: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
2.找一个圆的圆心的方法。
师:老师手中有一个圆,你能帮老师找到它的圆心吗?接下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怎么样找到一个圆的圆心?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尝试解决。
学生小组内积极讨论。
师:讨论完的小组请举手告诉老师,同学们都讨论完了,接下来小组汇报。
生:圆对折成半圆,再把半圆对折就找到了圆心。
生:把圆进行对折然后展开,再对展开的圆进行对折,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师:同学们找到的方法都非常好,接下来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3种方法)师:同学们在做练习时觉得那种方法应用起来更简单呢?生:方法三师: 找到圆中最长的线段即直径,做出直径的中点就是圆心。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圆》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是学生对几何知识系统认识的开端,也是后续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圆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能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3.圆的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
2.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圆规、直尺、铅笔等画图工具。
3.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讲解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如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
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圆,并观察圆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圆的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通用9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通用9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圆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平,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
(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距离。
)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并说原因。
二、互动探究认识圆1.欣赏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平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2.尝试画圆。
(1)(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出的失败作品和成功作品)师:猜一猜,为什么有些圆会“咧着嘴”呢?(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在刚才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
想:a.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b.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怎么发现的?(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圆1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圆 1 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圆 1 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的第一个内容——圆的认识(一)。
我们将要探讨圆的定义、特点以及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点,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定义、特点,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难点:理解圆的无限点构成的特性,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
学具:每人一个圆形的物品(如硬币、瓶盖等)、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2.讲解圆的定义: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与给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这个给定点叫做圆心,距离称为半径。
3.讲解圆的特点:圆没有边界,它的每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圆是旋转对称的。
4.讲解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称为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称为直径。
5.举例讲解: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并标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6.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圆形物品,尝试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并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圆的定义,圆的特点,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定义和特点。
七、作业设计1.请用一张纸画出一个圆,并标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出一个圆,并标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2.请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画的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
答案: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它们都是圆的重要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圆的定义、特点,以及半径和直径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际操作中,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画出圆并标出半径和直径。
但在拓展延伸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圆的无限点构成的特性还不够理解,需要我在课后继续引导和讲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1 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1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1 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1单元第1课时,主要讲述圆的认识。
教材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半径以及圆周率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半径的概念及圆周率的含义;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定义、直径、半径的概念及圆周率的含义。
难点:圆周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
学具:练习本、圆规、直尺、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拿出一个圆形物体(如圆形的饼干、地球仪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圆的定义: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半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符号“π”表示。
3. 例题讲解例题:一个圆的直径为10厘米,求它的半径、周长和圆周率。
解:直径为10厘米,所以半径为10÷2=5厘米。
周长为π×10=31.4厘米。
圆周率约为3.14。
4. 随堂练习练习题1:一个圆的半径为4厘米,求它的直径、周长和圆周率。
练习题2:一个圆的周长为25.12厘米,求它的直径、半径和圆周率。
5. 巩固知识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并测量它的半径和周长,验证圆周率的值。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进而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第一课时。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这一单元又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
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借助生活经验—利用动手操作—解释生活现象”的线索,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的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虽然教材并没有给出圆的本质特征的描述,但本课的概念建立可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对此加以体会,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了感性认识和直观经验。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圆规等。
学具准备:圆规、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很高兴和大家见面。
你们认识我吗?那我得自我介绍一下。
(师板书:王广辉)你们应该怎么叫我?还可以怎么叫呢?(师指着名字)谁敢叫我的名字?师:(立正)到。
还有谁愿意叫的?师:(双手抱拳)在下便是。
(全场笑声)师小结:名字是给人叫的。
你们可以叫我王老师,也可以对我直叫其名。
这不是没礼貌,因为我是你们的大朋友。
这次来我给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游戏——“套圈”游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圆|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圆|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圆|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一单元“圆”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直径与半径、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画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属性,如直径、半径等。
2. 让学生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圆形的实物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绳子、圆形的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圆形物体,如篮球、地球仪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性质。
3. 圆的直径与半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圆的周长: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测量圆的周长。
5. 圆的面积: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测量圆的面积。
6. 圆的画法:引导学生学习圆的画法,如使用圆规画圆,并掌握圆的画法技巧。
7. 应用与拓展:出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定义: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的图形圆的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圆的半径:从圆心到圆上的线段圆的周长:C = 2πr圆的面积:A = πr²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
半径:5cm答案:周长:C = 2πr = 2π × 5 = 31.4cm面积:A = πr² = π × 5² = 78.5cm²2. 题目:画一个半径为8cm的圆。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知识本质分析]从数学学科知识来看,在中学阶段,圆的定义是: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
同圆内圆的半径、直径长度永远相同,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圆是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同时圆又是“正无限多边形”,而无限又只是一个概念,当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时,其形状、周长、面积就越接近圆。
从其它领域“圆”这个概念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中得到的。
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奇妙的形状,在文学中象征圆满、完美、圆润、和谐、团圆……在艺术领域圆能够赋予观者一种饱满、[教材文本分析]①教材编排意图虽然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是他们仅仅感知圆这个图形的形状特征,并不认识圆内在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圆的结构特征。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教材设计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几个层次递进的认识活动:首先围绕套圈游戏公平性问题探究产生圆,初步体会圆的优越性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如何画圆,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在画圆的基础上,明晰组成圆的要素;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而后人教版教材新增了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
先让学生模仿教材上提供的步骤,画出美丽的图案,再放手让学生试着画出教材上提供的图案。
这一过程中需要用到圆规画圆的方法,需要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是如何组成的。
需要学生对圆心位置的确定、半径大小的确定、圆的对称性等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圆的特征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涵养审美情趣。
②知识纵横联系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于平面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以及轴对称图形等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另外,学习“圆的认识”使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从直线段图形扩大到曲线图形。
不仅对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十分重要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习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一)》第1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1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2、会用圆规画圆。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2、会用圆规画图。
教具准备:一把圆规(教师用)。
学具准备:一根细绳、一把圆规、一副三角板、一些圆形瓶盖。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观察与思考一”1、观察:出示教学实物图师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一)2、思考:师: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圆,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圆是由曲线构成的封闭图形,而以前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是由直的线段围成的。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与思考”:出示课本第2页“套圈”游戏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你认为是哪种方式更公平?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在第一、二幅图中,每个小朋友距小旗的距离是不相等的,这样的游戏不公平;在第三幅图中,每个小朋友距小旗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种方法进行套圈游戏更公平。
2、画一画:(1)提出问题,你能自己想办法画一个圆吗?(2)独立尝试。
(3)展示交流(注意多种方法画圆)(4)教师演示用圆规画图的过程,同时强调:画圆时,固定点(圆规针尖)不能动,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圆规针尖所在位置点O 是圆心,线段OA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来表示,线段CB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3、认一认:(1)认识圆心(O),半径(r),直径(d)。
(2)引导学生认识:圆规的“针尖”(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张开的两脚之间的长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及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并掌握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的关系,掌握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及其空间观念的建立。
3.情感目标: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
1.请你说出下面各图形的名称。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它们都是由什么围成的?(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2.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出示投影片),如硬币的面、有些钟表的面及有些桌子的面都是什么形的?(圆形)(用抽拉复合投题片抽去实物图形,剩下圆形。
)3.(电脑屏幕演示)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另一端拴一个小球,甩一周,小球留下的轨迹就是一个什么图形?(圆形)谁来指指屏幕上哪儿是圆形?教师介绍圆上、圆内、圆外。
4.圆和学过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平面图形;不同点: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
)谁能说一说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借助工具画圆,进一步认识圆是由一条封闭曲线围成的。
(1)用你准备的圆形物体画一个圆。
(2)说说你是怎样画的?(沿着它的周边画一圈。
)请你用剪子把这个圆剪下来。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认识圆心。
①把你剪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
折过若干次后,可以发现什么?小组讨论讨论。
②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
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就叫做圆心。
(2)认识半径及半径的特征。
①请学生在圆上找一点。
学生动手:以圆心和圆上找的一点为端点画一条线段。
北师大版六年上数学《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特点和性质;2.掌握圆的直径、半径、弦、弧、切线的定义和性质;3.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4.能够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前置知识】同学们已经学习过线段、角以及直线方程等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性质;2.圆的直径、半径、弦、弧、切线的定义和性质;3.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4.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难点】1.圆的弦、弧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实物圆模型、黑板、粉笔等;2.学生准备教科书、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案例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它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基本概念和形状特点。
二、新知呈现(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特点和基本概念,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圆的定义。
2.教师通过实物圆模型,展示直径、半径、弦、弧、切线的概念,让学生动手操作实物圆模型,体验这些概念。
3.教师讲解圆的直径、半径、弦、弧、切线的性质,并通过示意图进行解释和展示。
三、巩固与拓展(30分钟)1.学生自主学习教科书上的相关内容,解答教科书上的练习题。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a.如何用测量工具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b.圆的弧与角有什么关系?c.切线与弦的关系是什么?d.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并互相补充完善答案。
4.教师随机邀请几个小组进行分享和总结,让其他小组补充完善自己的答案。
四、拓展应用(25分钟)1. 教师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一个半径为5 cm的圆,它的直径是多少?它的周长是多少?它的面积是多少?”2.学生通过计算和推理解决问题,并将解决过程和答案写在纸上。
3.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解决过程和答案进行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一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一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简介本教学设计针对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圆”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
本设计主要包括圆的概念、圆的性质以及圆的应用三个部分。
其中,圆的概念和圆的性质是本学习内容的基础,而圆的应用则是学习内容的拓展和深化。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认识圆的组成要素,并能正确绘制圆的图形;2.掌握圆的基本性质,能够利用圆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3.学习圆的应用,了解圆在真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圆的基本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并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圆的印象。
(二)学习内容一:圆的概念1.讲解圆的定义和组成要素;2.在黑板或白板上演示如何利用圆规和直尺画圆;3.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模仿老师所示方法自行画出圆形。
(三)学习内容二:圆的性质1.讲解圆的半径、直径、弧、圆心等基本概念;2.通过课件、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3.通过实例讲解圆的切线、切点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切线和切点的知识;4.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加深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四)学习内容三:圆的应用1.讲解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圆在建筑、设计、艺术等方面的应用;3.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总结1.在黑板或白板上总结本课所学的重点内容;2.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和习题,用以加深本次所学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设计,我认为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课堂,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2.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目标,适度增加练习时间;3.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并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等实际应用环节,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圆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圆的特征和性质。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能够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我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本章节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圆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培养耐心、细心和积极思考的态度,并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接着,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形物品?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学生能够激发对圆的好奇心,并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后续的学习活动。
(二)讲授新知
在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会开始讲授新知。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和视频,来展示一些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圆形现象。通过这些实例,我会引导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如圆的定义、圆心、半径和直径等。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圆的相关知识。这些问题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会问学生:“圆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区别?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三篇
【导语】“圆的认识”是在学⽣已经认识了长⽅形、正⽅形、平⾏四边形、三⾓形、梯形等平⾯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学习的。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个圆⾥,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个圆⾥,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
(3)使学⽣初步学会⽤圆规画圆。
能⽤圆规画出已知半径⼤⼩的圆或已知直径⼤⼩的圆。
过程与⽅法 (1)经历动⼿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作图能⼒。
(2)通过分组学习,动⼿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进⼀步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能与⼈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活,体验圆与⽇常⽣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
教学⽬标: 1.通过画⼀画、折⼀折、量⼀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法,并初步学会⽤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对数学⽂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的动⼿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圆 1.出⽰幻灯:⽣活中的圆 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2.揭⽰课题:圆⽆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 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 我这有⼀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远的地⽅扔圈,你可以站在哪⾥? 我们⽤三厘⽶代表三⽶,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 2.实投学⽣成果(由画⼏个点到多点,直到圆) 问:站在这⼏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点上吗? 出现圆后问,还有地⽅站吗? 3.课件演⽰ 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点) 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操作中认识圆 1.屏幕上有⼀个圆,同学们能利⽤现有的⼯具制造⼀个圆吗? 2.学⽣画圆,师巡视 3.汇报不同画圆的⽅法(先找⽤圆形⼯具画的汇报) 拿线绳画的⿊板演⽰ 谈话:这位同学拿这么长的绳⼦在⿊板上画了这么⼤的⼀个圆,如果我想在操场上画个⼤圆怎么办呢? 圆规画的实投展⽰ 4.总结圆规画圆⽅法 5.学⽣练习圆规画⼏个圆 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具来画圆,⼈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 6.观察⾃⼰所画的圆,除了⼀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 给它取个名字——圆⼼(如果学⽣能说就让学⽣说)⽤字母O表⽰ 7.拿出⼿中的圆纸⽚,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吗? 学⽣动⼿折 问:除了圆⼼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 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他们对圆的基本特征的理解,具体包括: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并能够画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学生能够探索圆的性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习惯,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圆的定义:介绍圆是由一组等距离于固定点的所有点构成的几何图形。
2. 圆的半径和直径:解释半径是圆心到圆上任意点的距离,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点在圆上的线段。
3. 画圆的方法:教授使用圆规或其他工具正确画圆的技巧。
4. 圆的性质:探索圆的对称性,以及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画圆。
2.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掌握圆的对称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圆规、直尺、圆模型、多媒体课件。
- 学具:纸张、铅笔、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发学生对圆的兴趣。
-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圆形?圆有什么特点?”第二阶段:新课导入- 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入圆的定义。
- 讲解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如何使用圆规画圆。
-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圆的性质。
第三阶段:动手实践- 学生分组,使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圆。
- 讨论并总结画圆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四阶段:知识巩固- 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圆的理解。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五阶段:总结与反思-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圆的特征。
-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 圆:定义、半径、直径。
- 画圆:工具、方法、注意事项。
- 圆的性质:对称性、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中关于圆的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的轴对称特征,然后继续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今后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计算打下基础。
圆是小学阶段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与之前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所不同,在探究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渗透着“化曲为直”的数学转换思想;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除了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外,还涉及了极限的数学思想的渗透。
同时“圆周率的历史”的介绍是很好的德育教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要充分发挥学科的整合教育功能。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圆的认识(一)、圆的认识(二)、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圆周率的历史、圆的面积。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已经接触过“转换”的数学思想,这些都为本单元研究探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奠定了基础。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圆的特征和圆的对称性的认识。
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这是圆的本质特征。
在渗透圆的本质特征时,要遵循“借助生活经验—利用动手操作—解释生活现象”的线索。
可以通过“套圈”游戏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方式更公平,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受圆的本质特征及圆与正方形的不同。
在此基础上安排“画圆”活动,在学生探索如何画圆及亲自动手画圆的过程中,体会圆的本质特征,目的是让学生在进一步巩固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与半径、直径与直径的关系,并且感受到圆心和半径对确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作用,这实际上是对圆的本质特征的又一次体会。
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体会圆的本质特征。
2.开展测量活动,探索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的意义,想办法测量不同圆的周长,并测量不同圆的直径,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探究“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最后让学生利用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每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把不同圆的有关数据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的3倍多一些。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了解圆周率并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经历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曲线围成的图形,研究曲线图形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化曲为直”。
教材力图通过不同情境,不断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思想。
在“圆周率的历史”中,教材介绍了运用正多边形逼近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使学生体会了“化曲为直”的思想。
特别是在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教材集中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
4.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要注重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如挖掘圆周率蕴含的教育价值,让学生了解自古以来人类对圆周率的研究历程,领略与圆周率有关的方法,从而感受到人类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结合刘徽、祖冲之等数学家研究圆周率取得的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圆的认识(一)1课时2圆的认识(二)1课时3欣赏与设计1课时4圆的周长 1课时5圆周率的历史 1课时6圆的面积(一)1课时7圆的面积(二)1课时8练习一1课时圆的认识(一)。
(教材第2~4页)1.结合生活实际,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
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对周围环境中与圆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理解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难点: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课件、圆规、直尺。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玩套圈游戏,比谁能套中小旗,对于这样的站立方式,你有什么想法?同桌先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图一)生1:我觉得像第一幅图中那样站立,比赛是不公平的。
因为站在中间的小朋友距离目标比较近,站在边上的小朋友距离目标比较远,这样每个小朋友和小旗的距离是不相等的,所以大家站成一条直线进行套圈时,比赛是不公平的。
生2:我觉得像第二幅图中那样站立,比赛也是不公平的。
因为站在正方形边上的四个人距离目标比较近,站在正方形顶点上的四个人距离目标比较远,这样每个小朋友和小旗的距离也是不相等的,所以大家站成正方形进行套圈时,比赛也是不公平的。
生3:我觉得像第三幅图中那样站立,比赛是公平的,因为每个小朋友和小旗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游戏才是公平的。
师:看来“圆”确实与正方形等图形有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研究圆的特征。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圆的本质特征及圆与正方形的不同。
这样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画圆。
师:你们自己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自己动手画圆。
师:谁能展示你自己画的圆?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可能会说:•我用一个图钉套住一根线钉在白纸上,线的另一端拴在笔上,线拉紧画一圈就得到一个圆。
•我用圆规画了一个圆,把圆规的一脚的针尖固定在一点上,另一只脚旋转一周就可以了。
•我可以用手指画圆,把拇指和食指张开,拇指摁住不动,食指旋转一周就画好了一个圆。
……师:这些方法都能画出一个圆,很好。
同学们好好想一想画圆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1:中间的点要固定,不能动。
生2:用线画圆时,线要拉直,线的长度不能变。
……师:为什么中间的点要固定不动,线要拉直呢?如果线没有拉直,会怎么样呢?生:如果中间的点动了,就没有办法把圆画好,如果线没有拉直,圆就不圆了,可能会成为椭圆等其他图形。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圆各部分的名称:①圆中间的一点是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②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如线段OA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③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如线段BC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3.想一想。
师:半径之间、直径之间、半径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在小组里研究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呢?学生可能会说:•圆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半径。
•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用字母表示是d=2r。
……师:说得非常棒!请大家再画一画,想一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生1:圆的大小与半径的长短有关。
生2:圆的大小与直径的长短有关。
生3:圆的位置与圆心的位置有关。
4.试一试。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生:车轮一般都是圆形的。
师:如果把车轮做成正方形、椭圆形的形状,在平面上滚动起来又会怎么样呢?现在老师把车轮分别做成了圆形、正方形和椭圆形的形状,车轴装在了点A的位置,大家仔细看看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点A留下的痕迹。
想象一下假如你坐在这样的车上会有什么感觉。
(课件演示)生1:只有圆心的痕迹是直线的,坐在圆形轮子的车上,运行起来比较平稳、比较舒服。
生2:其他形状的轮子运行起来比较颠簸,坐在这样的车上一定很不舒服。
师:现在谁知道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圆心的痕迹是直线?生:因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所以圆形车轮在平面上运行时,圆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坐在这样的车上感觉比较舒服。
师:说一说圆和其他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没有顶点没有角;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这些学过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有顶点也有角。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
从生活常见的图形中探究学习,知道了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了圆的特征,理解半径和直径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学生可能会说:•圆真是奇妙啊!可以用我们学到的关于圆的知识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很紧密,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数学,才能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圆的认识(一)画圆同一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学生熟悉的“套圈”游戏引入,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游戏怎样才公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感悟圆的本质特征。
“套圈游戏的公平性”“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些问题的探讨都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能培养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A类1.体育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做游戏,想画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考查知识点:画圆;能力要求: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按要求画圆。
)2.想一想为什么瓶盖都是圆形的,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写出你的想法。
(考查知识点:圆是由封闭曲线围成的图形;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或现象。
)B类3.分别量出圆内三条线段的长度(如右图)。
你发现了什么?(考查知识点:认识直径,知道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能力要求:能准确测量直径的长度,知道圆内最长的线段是直径。
)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找一根长为5米的绳子,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做圆心,拉直绳子用另一端绕固定的一端旋转一周,就画好了直径为10米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