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中世纪受迫害的科学家
中世纪受迫害的科学家科学与宗教之间发生冲突,从根本上讲,来自于科学与宗教具有不同的规范,属于不同的话语体系。
宗教是以某种崇拜信仰为基础的封闭系统,而科学则是一个以经验、理性为基础的开放系统。
宗教充分诉诸于超自然解释,而科学则用自然说明自然,具有实证性,因此,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是方法论与世界观上的冲突。
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说:“神学与科学的冲突,也就是权威与观察的冲突,科学家们并不因为某个显要的权威说过某些命题是正确的,就要求人们信奉它们;相反,他们诉之以感官的证据,并且仅仅坚持那种他们认为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学说,这些事实对于所有愿意进行必要观测的人来说都是明白无误的。
这种新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以至于迫使神学逐渐去适应科学。
” 有了冲突,就有了较量,在宗教徒看来他是在质疑他们最伟大的神,有些人甚至怀疑他的存在,是不可饶恕的。
科学史上不乏案例。
布鲁诺坚持宣传和发展日心说。
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无限宇宙是包罗一切的,因此就没有给上帝留下任何可用放置的位置。
于是,1592年他被宗教裁判逮捕入狱,1600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32年,伽利略发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两种世界体系对话》,用新的科学发展赞扬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1633年他的书列为禁书,被罗马教廷判终生监禁。
一直拖到1983年,在强大的科学面前,罗马教会才被迫宣布:“给伽利略定罪的法官犯了错误。
”宗教对科学的迫害并不能阻碍科学的进步。
达尔文进化论是卷入近代科学与宗教冲突中的又一个主要论题。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之后,英国的塞缪尔·威尔伯福斯主教围绕这一论题对教育家和科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进行了卑鄙的攻击。
但赫胥黎在这一争论中占了上风,英国教会也没有正式宣布反对生物进化论。
在20世纪,科学与教会之间仍然没有停止过争论。
1968年,在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第135会议上,大约两千名科学家签署了一份文件,责备罗马教皇保罗六世控制生育的通谕,称作“是令人类厌恶的”,天主教会一贯反对通过与所谓的自然节奏不同的任何方法控制生育。
哲学 哲学中的不可知论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
一可知论
定义:无限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能够认识 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叫可知论。 二不可知论 定义:事物不能或不能撤底被人物意识所反 应。 所有不可知论都是唯心主义的。
托马斯· 亨利· 赫胥黎 的主张
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
学理论。在他那里,不可知论者是指对基督 教神学教条表示怀疑,但又拒绝无神论,从 而主张把上帝是否存在这一类问题搁置起来 的人。
休谟
休谟是十八世纪英国近代不可知论
的主要代表。他继承了贝克莱的主 观唯心主义,他认为外在世界是否 存在是不可知的,他把世界的一切 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否认心理 活动的客观来源和生理基础,提出 不可知论。
观点
。
他把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 范围内,认为人不仅不能感知 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 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 上帝)的存在。
休谟的相关著作
休谟,《人性论》
、《道德 和政治论说文集》、《人类理 解研究》
例子
上帝或者天国
轮回说
宇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核心内容
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 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 它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
错误认识
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它把感觉看成
是隔绝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的 屏障。。不可知论把感觉看作唯一 的东西,不仅怀疑人的认识的正确 性,而且怀疑事物本身的存在。这 实质上是以特殊的方式唯心地回答 了世界的本原问题。
哲学中的不可知论
2012025147 段亚芹
不可知论的含义:
不可知论Biblioteka 与“可知论”相对。一 种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者 至少是不可以彻底认识的哲学学 说。不可知论怀疑、限制或者完 全否认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
天演论(学术论著)
天演论(学术论著)清朝末年,甲午海战[1] 的惨败,再次将中华民族推到了危亡的关头。
此时,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于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国闻汇编》刊出。
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维新派[2] 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目录1作者简介2译作成就3影响4原著背景5原作基本观点6译者简介7译作背景1作者简介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1825—1895),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
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Darwin's Bulldog)。
赫胥黎发表过150多篇科学论文,内容涉及动物学、古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和植物学等多方面知识。
1893年,68岁高龄的他应友人邀请,在牛津大学举办了一次有关演化的讲演,主要讲述了宇宙过程中的自然力量与伦理过程中的人为力量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根本问题。
这份讲稿经过整理,即为《天演论》。
《天演论》2译作成就《天演论》实际上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政论文。
该书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变化,“物竞”就是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种战胜劣种,强种战胜弱种;“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生物是在“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进化演进的。
联系甲午战争后国家危亡的状况,向国人发出了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指出再不变法将循优胜劣败之公例而亡国亡种!《天演论》揭示的这一思想,结合介绍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及西方哲学思想,使当时处于“知识饥荒”时代的中国知识界如获至宝,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影响。
自此书出版后,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等词,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胡适在读书时,老师让学生买《天演论》做读本,要学生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作文,他说:“这种题目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岁的小孩能发挥的。
但说明读《天演论》,已成为那个时代的风气。
《宇宙的边疆》课文赏析
《宇宙的边疆》课文赏析原文呈现我索取荣誉的对象不应该是太空,而应该是我的灵魂。
假如我拥有一切,我就无所用心。
好大喜功则为宇宙汪洋所吞没,开动脑筋则领悟世界。
——帕斯卡尔①《思想录》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立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
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②【1】①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
【2】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3】。
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②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
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4】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
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
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5】③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6】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④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
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
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7】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
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
我们还乡心切。
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作无谓的空想。
【8】⑤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一米、英里等已经没有意义。
赫胥黎 科学与艺术
英语演讲SCIENCE AND ARTThomas Henry Huxley May 5, l883I beg leave to thank you for the extremely kind and appreciative manner in which you have received the toast of Science. It is the more gratefu1 to me to hear that toast proposed in an assembly of this kind, because I have noticed of late pears a great and growing tendency among those who were once jestingly said to have bee11 born in a pre-scientific age to look upon science as an invading and aggressive force, which if it had its own way would oust from the universe all other pursuit. I think there are many persons who look upon this new birth of our times as a sort of monster rising out of the sea of modern thought with the purpose of devouring the Andromeda of art. And now and then a Perseus, equipped with the shoes of swiftness of the ready writer, with the cap of invisibility of the editorial article, and it may be with the Medusahead of vituperation, shows himself ready to try conclusions with the scientific dragon. Sir, I hope that Perseus will think better of it; first, for his own sake, because the creature is hard of head, strong of jaw, and for some time past has shown a great capacity for going over and through whatever comes in his way: and secondly, for the sake of justice, for I assure you, of my own personal knowledge that if left alone, the creature is a very debonair and gentle monster. As for the Andromeda of art, he has the tenderest respect for that lady, and desires nothing more than to see her happily settled and annually producing a flock of such charming children as those we see about us.But putting parab1es aside, I am unable to understand how any one with a knowledge of mankind can imagine that the growth of science can threaten the development of art in any of its forms. If I understand the matter at all, science and art are the obverse and reverse of Nature's medal; the one expressing the eternal order of things, in terms of feeling, the other in terms of thought. When men no longer love nor hate; when suffering causes no pity, and the tale of great deeds ceases to thrill, when the lily of the field shall seem no longer more beautifully arrayed than Solomon in all his glory, and the awe has vanished from the snow-capped peak and deep ravine, then indeed science may have the world to itself, but it will not be because the monster has devoured art, but because one side of human nature is dead, and because men have lost the half of their ancient and present attributes.科学和艺术托马斯·亨利·赫胥黎1883年5月5日请允许我感谢诸位极其友好、极有眼光地听取了为科学而作的祝酒辞。
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中英互译
【译本一】Evolution and Ethics (Excerpt)《天演论》(节选)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Except, it may be, by raising a fe w sepulchral mounds, such as those which still, here and there, break the flowing contours of the downs, man's hands had made no mark upon it; and the thin veil of vegetation which overspread the broad-backed heights and the shelving sides of the coombs wa s unaffected by his industry.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
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
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
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工未施,其借征人境者,不过几处荒坟,散见坡陀起伏间。
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日者,则无疑也。
The native grasses and weeds, the scattered patches of gorse, contended with one another for the possession of the scanty surface soil; they fought against the droughts of summer, the frosts of winter, and the furious gales which swept, with unbrokenforce, now from the Atlantic, and now from the North Sea, at all times of the year; they filled up, as they best might, the gaps made in their ranks by all sorts of underground and overground animal ravagers.怒生之草,交加之藤,势如争长相雄,各据一杯壤土。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故事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故事细胞是微小的,细胞生物学所面对的第一个实际问题是如何才能看见细胞。
在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第一次是细胞成为可见的物体。
以后几百年内关于细胞的一切知识都是用这种简单装置发现的。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依赖玻璃透镜制造技术的改进。
1665年Robert Hooke 向伦敦皇家学会报告他曾经观察一片软木,发现它由大量小腔室组成,他称这些腔室为“cells”。
“cell”这个名词沿用至今。
细胞的发现得益于光学显微镜的研制和发展。
第一台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商詹森(Hans Janssen)在1604年发明的。
■ 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胡克用自己设计并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ella",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不过,胡克发现的只是死的细胞壁(图1-1)。
胡克的发现对细胞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后,生物学家就用"cell"一词来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 1674年,荷兰布商列文虎克(Anton van Leeuwenhoek)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亲自磨制透镜,装配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并观察到了血细胞、池塘水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
列文虎克把他的观察结果写信报告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充分肯定,并很快成为世界知名人士。
谁首先发现了细胞,罗伯特·虎克还是列文虎克?约有200年,直到19世纪,光学显微镜才开始广泛用来考察活细胞。
细胞生物学明确作为一门学科出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许多人为此做出了贡献。
最早认识到活细胞各结构作用的是Rudolf Brown。
他研究兰科和萝摩科植物细胞,发现了细胞核。
Rudolf Brown于1833年指出,细胞核是植物细胞的重要调节部分。
德国植物学家Matthias Schleiden于1838年发表了著名论文“论植物的发生”,指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森林进化论人物介绍
森林进化论人物介绍森林进化论是由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创立的一种生物进化理论。
在森林进化论中,有许多重要的人物对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对几位重要的森林进化论人物进行介绍。
1.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查尔斯·达尔文是森林进化论的奠基人,也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物种演化的理论,并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达尔文的理论主要包括物种的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物种的共同祖先等观点,对后来的生物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阿尔弗雷德·拉塔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华莱士是一位英国生物学家,也是森林进化论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与达尔文同时独立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理论,并与达尔文一同发表了关于物种起源的论文。
华莱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南美洲的生物多样性,为森林进化论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支持。
3.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赫胥黎是英国生物学家和进化论的积极支持者,被誉为“达尔文的斗士”。
他通过对比解剖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证据来支持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赫胥黎还致力于推广进化论的教育,为进化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 乔治·约翰·罗曼斯(George John Romanes)罗曼斯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森林进化论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在进化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对于理解动物行为和智力的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曼斯还是达尔文的朋友和支持者,致力于推广和发展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5. 伊万·帕夫洛维奇·巴甫洛夫(Ivan Pavlov)巴甫洛夫是俄罗斯生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也是森林进化论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通过对狗的条件反射进行实验研究,提出了条件反射的理论,对于动物行为的进化和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赫胥黎——提出"人猿同祖论"达尔文的坚定支持者
18
是一本划时代的杰作 ,必将 引起 一场 《Natu
科学 思想 的深 刻革 命 。
撰 写 了
此后 ,赫 管黎郑 重地宣布 : “我
是达尔文的斗犬”,开始竭 力向群众
传播 进化学 说 。
是我{
1863年 ,赫 胥黎将 演讲 结集成 书 ,
出版 了 《人类在 自然界中的位置 》《探秘 远古 人 类》吴 新智
日胥
学m
给伦敦矿物学院地质学教授赫胥黎郑 且 涉 及 电质学 、 类 学 和植 物
重地寄去一本 自己的新作 ,清他谈谈 面 。他 达 尔 !说 的 积 极 曼
对这本书 的看法和评价 。赫胥黎以极 并进一 发 展
大的兴趣 ,一 口气读 完了这本书。他 早提 出
认为 ,这部论 著有着极宝贵的价值 ,
澳大利亚旅行 。也许是因为职业 的缘
故 ,赫 胥黎酷爱博物学 ,并坚信只有
事实 才可 以作 为说 明问题 的 证据 。
的科学 值 。
1859年 11月 3日,达 尔 文 的科
赫 黎发 150多篇科与 .
学名著 《物种起源 》出版 了。达尔文 内 容 不 又包 括 日学 和 古生
@ 科学启示录-人物
1825年 7月 26日, 托 马 斯 ·亨
利 ·赫胥黎出生在 英国一个教师的家
庭。早年的赫胥黎因为家境 贫寒 ,很
\
早就 离开 了学校,但他凭借 自己的勤
奋 ,靠自学考进了医学院。1845年 .
赫 胥 黎 在 伦 敦 大 学 获得 了 医 学 学 位 。
毕业后,他曾作 为随船的外科 医生去
论《美丽新世界》中的女性形象
论《美丽新世界》中的女性形象作者:王婉玥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9期王婉玥内容摘要:奥尔德斯·赫胥黎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写于1932年的《美丽新世界》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极权主义统治下的社会。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极权主义社会里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女性主义一.绪论1894年,奥尔德斯·赫胥黎出生在英格兰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赫胥黎家族。
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生物学家,进化论支持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家族里的其他成员也都是著名的科学家以及人类学家,这对他不仅在文学方面以及科学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对于人类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预见力。
更重要的是,他目睹了现代社会正在经历的种种剧变。
他对于英国工业革命所创造出来的“奇迹”感到既惊叹又震惊。
除了对社会有益的一方面之外,赫胥黎还看到了这场现代化运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现代工业时代蓬勃发展的科学家和技术官僚的统治下,他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世界的潜在问题。
《美丽新世界》的故事背景设在福特纪元632年(即遥远的未来的2532年),在“吾主福特”统治下的新世界里,人们生活在一片祥和,安乐,稳定的社会里,但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形式,人们非胎生,所有人都出生在位于伦敦的生育与培育中心,没有所谓的父亲母亲;人们是“科学瓶生”,从一开始就在瓶子里被设置好了人生轨迹,经过不同阶级的不同教育,以及不断重复的睡眠教育法和巴浦洛夫培育,人类的思维模式都固定在一个所谓的“瓶子”里,只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从不逾矩,从不思考,也不具有任何个体特征。
在所有失去个体性的人之中,伯纳德在这个世界中体会到了一种早已不复存在的情感——“孤独”,于是他来到了生活的文明社会之外的另一个世界——“保留区”,在这里,他遇到了伦敦生育与培育中心主任的前女友——琳达,以及她的孩子——“野人”约翰。
出于自己的目的,伯纳德把他们俩带回了文明社会,在这里,“野人”约翰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做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在琳达去世,他的两个朋友被流放之后,他来到了一个废弃的灯塔生活,却一直受到打扰,最后以自缢的方式告别这个“美丽新世界”。
Science and Culture
Structure of the Text
Summary
• The author criticized the dominance of pure classical learning in education, and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finally advocate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education and physical science to attain the real culture.
The history of classical learning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rebuttal to classical education The author’s idea of education
Paragraphing
• (1--7) Use Joseph Priedtley to introduce the topic and the conflict of literature and science education • (8--25) Two forces of oppositions to science education • (26--31) Matthew Arnold’s idea of the role of literature in the criticism of life • (32--43) The history of classical education • (44--52)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rebuttal to classical education • (53--68) The author’s idea of education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故事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故事细胞是微小的,细胞生物学所面对的第一个实际问题是如何才能看见细胞。
在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第一次是细胞成为可见的物体。
以后几百年内关于细胞的一切知识都是用这种简单装置发现的。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依赖玻璃透镜制造技术的改进。
1665年Robert Hooke 向伦敦皇家学会报告他曾经观察一片软木,发现它由大量小腔室组成,他称这些腔室为“cells”。
“cell”这个名词沿用至今。
细胞的发现得益于光学显微镜的研制和发展。
第一台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商詹森(Hans Janssen)在1604年发明的。
■ 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胡克用自己设计并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ella",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不过,胡克发现的只是死的细胞壁(图1-1)。
胡克的发现对细胞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后,生物学家就用"cell"一词来描述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 1674年,荷兰布商列文虎克(Anton van Leeuwenhoek)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亲自磨制透镜,装配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并观察到了血细胞、池塘水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完整的活细胞。
列文虎克把他的观察结果写信报告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充分肯定,并很快成为世界知名人士。
谁首先发现了细胞,罗伯特·虎克还是列文虎克?约有200年,直到19世纪,光学显微镜才开始广泛用来考察活细胞。
细胞生物学明确作为一门学科出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许多人为此做出了贡献。
最早认识到活细胞各结构作用的是Rudolf Brown。
他研究兰科和萝摩科植物细胞,发现了细胞核。
Rudolf Brown于1833年指出,细胞核是植物细胞的重要调节部分。
德国植物学家Matthias Schleiden于1838年发表了著名论文“论植物的发生”,指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研究生综合英语 第二版 曾建彬主编 课文翻译Unit3
Unit3科学研究的方法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科学研究的方法只是人类大脑工作必然方式的体现而已。
简言之,一切现象通过这一方式被加以分析,从而变得清晰而准确。
科研工作者的大脑运作与普通人的并无太大区别。
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烘焙师或屠夫在普通磅秤上称他的货品时的操作方法与化学家通过天平和精细分级的砝码进行困难而复杂的分析的区别是一样的。
这并不是一个秤的活动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在构造原理或工作方式上相异,而是其中一个秤的梁被置于更加精细的轴上,所以稍微增加一点重量,这个天平当然就会发生倾斜。
我给你举一个耳热能详的例子,也许你对此便能更好地理解。
我敢说,你常常听人说,从事科学工作的人们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进行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通过这些方式从自然界中提取出被称为自然法则的东西,而从这些自然法则中,他们又靠着自己的某些巧计提出假设和建立理论学说。
很多人认为普通人的大脑运作无法与科学从业人员的这些思维过程相提并论,只有通过特别的训练方能练就这些本领。
听了这些夸张之词,你会认为科研人员大脑的构成一定不同于其他人,然而如果你不会被那些专业术语唬住,你会发现你的想法是错误的。
你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在运用所有这些看似令人敬畏的思维模式。
莫里哀的一个戏剧中有这样著名的一幕,作者让那个得知自己一生都在用散文讲话的主商表达难以制的喜悦。
同样,我相信当你发现你的一切行为都一直在依据归纳与演绎方法进行,一定也会喜不自禁。
或许在座的各位没有人不会在一天的时光里进行一连串复杂的推理活动,这些推理活动正如科研人员在探索自然现象的原因时所经历的那样,类型是一样的,尽管程度上有异。
一个微不足道的例子便能说明这一点。
假设你走进一家水果店,想要一只苹果,你拿起一只苹果,咬了一口,你发现是酸的,你看了看,发现苹果又硬又绿。
你拿起另一只苹果,结果这一只也是又硬又绿又酸。
店员给了你第三只苹果,在咬下去之前,你观察了一番,发现这只苹果又硬又绿,你立刻说你不要了,因为这只苹果一定就像你前面尝过的苹果一样,是酸的。
天演论及其母本《进化论与伦理学》全译
《天演论及其母本《进化论与伦理学》全译》是一本介绍进化论与伦理学的 经典著作,作者是英国哲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这本书的中文版由严复翻 译,于1898年首次,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天演论及其母本《进化论与伦理学》全译》中的一些精彩摘录:
这是《天演论》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表达了自然选择和竞争的残酷性。 它强调了生物不断适应环境和生存竞争的必要性,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
《天演论》是一本关于生物进化的书,它认为人类社会和生物界一样,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 断变化。这本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而自然选择是通过适者生存的原 则实现的。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受到竞争和自然选择的影响。
《天演论》还提出了“竞争”和“生存”这两个概念,认为这两个概念是自然选择的基础。这本 书认为,竞争是自然选择的一种方式,而生存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这句话指出了道德的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它强调了人类的社会属性 和道德规范的必要性。这句话也提出了人类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即公正、仁爱、 宽容等。
这句话指出了自然界的本质是物质性的。它强调了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物质 性特征,以及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这句话也强调了人类必须尊重自然 规律,遵循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天演论及其母本《进化论与伦理学》全译》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读物。它 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自然选择和道德伦理的微妙关系,同时也启发了我对于人类 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深刻思考。
目录分析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天演论及其母本《进化论与伦理学》全译》的目 录分析。让我们对这本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这是一本涵盖了生物学、伦理学、 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重要著作。通过这次翻译,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原著中传达 的核心思想和科学原理,并对其中的论述和表述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读。
知识输出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知识输出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知识输出的名言有哪些「篇一」知识输出的名言不低于20句摘要:知识输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为人们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本文将列举并解释不低于20句的知识输出的名言,旨在启发读者,提高他们对知识输出的认识和重要性。
正文:1. "知识就是力量。
" - 弗朗西斯·培根2.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 - 奥斯特洛夫斯基3. "成为知识的制造者,而不是知识的消费者。
" - 比尔·盖茨4. "知识没有界限,应不断追求深度和广度。
" - 亚里士多德5. "真正的知识不仅仅是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
" -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6. "知识的分享是一种无形的财富。
" - 埃莱娜·洛佩兹7. "知识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 - 约翰·肯尼迪8. "知识是打破束缚的钥匙。
" - 萨缪尔·约翰逊9. "只有通过知识输出,才能真正拥有知识。
" - 杰弗里·摩尔10. "知识无价,但它只有在被分享时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 - 卡尔·马克思11. "知识不是被传授的,而是通过观察和实践获得的。
" - 亨利·大卫·梭罗12. "逐渐学习,在不断的奋斗中成长。
" - 高尔基13. "只有忘记自己,才能更好地向别人传递知识。
" - 爱迪生14. "知识不仅能改变个人,也能改变整个世界。
" - 小罗伯特·赫斯15. "通过知识的传播,将爱和智慧传递给他人。
" - 达芬奇16. "得知一件事比拥有一切都更重要。
赫胥黎与西尔维斯特
赫胥黎与西尔维斯特数学:象牙塔还是真实世界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是一位有着崇高威望的英国科学家,在动物学、地质学和人类学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一位传记作家阿德里安·德斯蒙德(Adrian Desmond)这样描述那个时代:“到1870年,科学就是赫胥黎教授”。
但这是一个中小学和大学都强调神学和古典的时代,科学仅是富人们的消遣。
1870年,牛津大学颁发了145项最高奖学金,只有4项是给科学领域的。
在让学界和执政者明白这是一个错误上,赫胥黎的演讲和著作起了重要作用。
他强调科学训练这种途径的重要性,它可以使思维“直接接触事实,并用最完整的归纳方式,也就是说,通过直接观察自然,从具体事实中得出结论的方式,来锻炼智力。
”作为一个有成就的演说家和著作家,赫胥黎还深入钻研宗教,尽管几乎没用常规的方式。
杰出的植物学家约瑟夫·道尔顿·胡克(Joseph Dalton Hooker)在一封给达尔文的信中写道:“当我读赫胥黎的文章时,我发觉我在智力上非常幼稚。
”但不知何故,在数学领域里,赫胥黎闪光和广博的智慧突然没有了。
如他所见,数学实质上都是推论,因此它不能像科学一样提供有价值的思维训练。
他认为数学更像是一种游戏,这就是说,和古典及神学一道,数学根本与科学训练和科学能力不在一个层次上。
于是,他写道:“数学家从几个命题出发,这些命题的证据如此明显,以至于他称它们是不证自明的;余下的工作就是根据它们得出微妙的推论。
”谈到与科学的联系,他说数学“对观察、实验、归纳和因果律完全无知。
”简而言之,对于科学的目的,它没有用处。
在一次科学会议上,他陈述了这些观点。
在那里这些观点可能没引起什么注意,但他把它们写在文章里,发表在两本流行刊物《麦克米伦杂志》(Macmillan's Magazine)和《双周评论》(The Fortnightly Review)上。
以前,赫胥黎之外也有人持有相同或类似的观点,甚至也陈述过。
赫胥黎自学成材的故事
赫胥黎自学成材的故事人物简介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 1894年7月26日-1963年11月22日)英格兰作家,属于著名的赫胥黎家族。
祖父是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支持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1825—1895)。
和著名的诗人M.阿诺德(Matthew Arnold, 1822—1888)也有血缘关系。
少时就读于伊顿公学,后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巴利俄尔学院。
他下半生在美国生活,1937年移居洛杉矶,在那里生活到1963年去世。
曾想做医生,却因为视力障碍改变初衷,从事了文学。
作为生物学家的儿子,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对人类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预见力。
尽管一次眼疾几乎让他视力全失,但在学习了盲文后,他逐步开始写作,先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并在20年代成为一个明星人物。
他以小说和大量散文作品闻名于世,也出版短篇小说、游记、电影故事和剧本。
通过他的小说和散文,赫胥黎充当了社会道德、标准和理想的拷问人,有时候也是批评家。
赫胥黎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但是在晚年也对通灵题目如超心理学和哲学和神秘主义感兴趣。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赫胥黎在一些学术圈被认为是现代思想的领导者,位列当时最杰出的知识分子行列。
他在1932年创作的《美丽新世界》让他名留青史。
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 《铬黄》(1921)、《男女滑稽圆舞》(1923)、《光秃秃的树叶》(1925)、《点对点》(1923)、《瞎了眼睛在噶扎》(1936)、《几个夏季之后》(1939)、《时间须静止》(1944)、《天才与女神》(1955)、《岛》(1962)等。
人物轶事赫胥黎生於英国伦敦西部的伊林,8岁时开始上学读书。
由於家境贫寒,赫胥黎只读了两年书就停学了。
但是他爱好学习,每天坚持自学,在他自己制订的教育课程表上,只留下了一个项目:阅读。
赫胥黎读书非常刻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
世界上最小的恐龙
世界上最小的恐龙你喜欢恐龙吗?你想知道世界上最小的恐龙是什么吗?下面欢迎阅读由店铺收集整理的资料。
世界上最小的恐龙-美颌龙美颌龙属(学名:Compsognathus)又称细颚龙、细颈龙、新颚龙、秀颚龙,是一属小型的双足肉食性兽脚亚目恐龙。
它约有火鸡的大小,生存于晚侏罗纪提通阶早期的欧洲,约1亿5000万年前。
古生物学家已发现两个保存良好的化石,一个于1850年代在德国发现,另一个是在将近一个世纪后于法国发现。
美颌龙是几类确知其食性的恐龙之一,在两个标本的体内都有小型的蜥蜴化石。
在葡萄牙发现的牙齿有可能也属于美颌龙。
简介:美颌龙的化石是较为完整的骨骼。
现时已知的物种只有长足美颌龙(C. longipes),不过于1970年代在法国发现的较大标本曾一度被认为是另一物种的C. corallestris。
直至1980年代及1990年代,美美颌龙颌龙都是已知最细小的恐龙,并且是始祖鸟的近亲。
它故此是在古生物学以外较为人所知的恐龙之一。
更细小。
美颌龙估计重约3公斤。
几十年来,美颌龙都被描述为最小型的恐龙。
第一个发现的美颌龙标本只有约1米长。
但是之后发现的小型恐龙,如亚洲近颌龙、小盗龙及小驰龙的体型更小型。
根据最大型的标本,美颌龙的体重被估计重约0.83到3.5公斤。
美颌龙是一小型、双足的动物,有着长的后肢及尾巴,长尾巴可在移动时平衡身体。
前肢比后肢小,手掌有三指,都有着利爪,用来抓捕猎物。
头颅骨细致、窄长,鼻端呈锥形。
头颅骨有五对洞孔,最大的是其眼窝。
眼睛相对于头颅骨的比例很大。
下颌修长,但没有下颌孔(Mandibular fenestrae),这是主龙类的常见特征。
牙齿小而锋利,适合吃小型的脊椎动物及其他动物,如昆虫。
除了在前上颌骨的前段牙齿外,其他的牙齿都有着锯齿边缘、大幅弯曲。
科学家们就是用这个特征来辨别美颌龙及它的近亲。
发现及物种;已知的美颌龙标本是两个接近完整的骨骼,一个标本是从德国发现长约89厘米,另一个标本则是从法国发现长约125厘米。
实验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实验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实验的名言有哪些「篇一」摘要: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探索未知、积累经验。
在实验领域中,一些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曾言传身教,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名言。
本文将为您呈现不低于20句的实验名言,这些名言涵盖了实验的重要性、方法、结果等多个方面,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灵感与启示。
正文:1. "实验是知识的摇篮。
" - 查尔斯·勋伯;2. "实验是科学之母,理论是科学之父。
" - 温斯顿·丘吉尔;3. "不是直接经验,就是没有证据。
" -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4. "实验是分辨真伪的试金石。
" - 弗朗西斯·培根;5. "实验是发现知识的途径之一。
" - 亚里士多德;6. "实验是一切科学真理的最后裁判。
" - 列宁;7. "实验是科学的焦点,它激发了人们解释宇宙的欲望。
" - 约翰·凯格;8. "实验是检验理论的金科玉律。
" - 爱尔曼·弗鲁德;9. "实验是科学家思想的试金石,无论好坏,它都暴露出来。
" - 加斯顿·巴歇利耶;10. "只有实验才能真正将事实揭示给我们。
" - 霍里奥·费利斯;11. "相对于理论,实验才是统治者。
" - 卡尔·波普尔;12. "实验是科学中最省略的一章。
" - 爱因斯坦;13. "实验就是理论的一面镜子。
" - 尼尔斯·玻尔;14.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窥探到自然的机密。
" - 罗伯特·布朗;15. "不经实践的学问是空洞无物的。
非连续性文本洪水神话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如若洪水神话是初民凭空想象的“纯粹神话”,这在个别民族中倒很正常,但世界范围的杜撰和想象,未免太过巧合。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可能——大洪水事件确实曾经发生过?19世纪20年代,英国的地质学家开始着手检验冰河时期的地层淤积物,看它们是否是由单一的某次大洪水所产生,由此科学开始以自己的手段介入神学。
有意思的是,对于洪水神话的研究进程却跟神话本身一样,充满了戏剧性。
上世纪60年代末,就在人们普遍从地质学角度否认了全球性大洪水的存在之后,两条美国海洋考察船从墨西哥湾底部钻出几条细长的沉积泥芯,这些泥芯中记录了一亿多年来气候变化所留下的信息。
迈阿密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者各自对此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均发现了海水舍盐量在11600年前的一次剧变。
他们认为当时北美冰帽的突然坍塌导致大量融冰涌入墨西哥湾,全世界的海洋水位因此以海啸的速度猛增。
如果这一猜测成立,则毫无疑问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全球性洪水大爆发。
除此之外,19世纪末曾经流行过另一种企图坐实大洪水事件真实性的理论一一黑海大洪水假说。
这一假说由美国海洋学家威廉·雷恩提出,他认为伴随着一万多年前最后一个冰期的结束,黑海里的海水大量蒸发,陆地开始形成,与博斯普鲁斯海峡另一侧的地中海形成100米的水位差。
横隔在两片海域中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在不久后发生决堤。
根据雷恩博士的计算,决堤之后每天有500亿吨的海水从地中海涌向几近干涸的黑海,相当于尼亚加拉瀑布200倍的流量,黑海的水位则以每天20厘米的速度迅速增长,海岸线的扩散速度达到了每天数千米。
通过放射性碳同位素年代测定,雷恩认为大决堤发生的时间是距今7000多年前,对于居住在黑海沿岸的人类来说,这无疑是灭顶之灾。
紧接着又有了新的发现,早年间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的美国学者罗伯特·巴拉德2015年又在黑海底部发现了大量史前人类生活的痕迹,而半咸水生物的存在痕迹最高只能追踪到6500年前,如此迅速的水域咸度变化更是佐证了大洪水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83年5月5日
请允许我感谢诸位极其友好、极有眼光地听取了为科学而作的祝酒辞。在今天这样的会上听到这个祝酒辞,更使我感激不已。因为近年来我注意到,在那些被戏称为生于前科学时代的人当中,出现了一种日益强大的、把科学视为一股侵略势力的倾向。他们以为,如果科学要想随心所欲的话,就会把其他行业逐出宇宙。我想,现在有许多人都认为当代的这个新生事物是一头从现代思潮的海洋中冒出来的怪兽,它想要吞噬艺术的安德洛墨达。于是,一位帕修斯就会不时出现。他脚登写作快手的“追风靴”,头戴重要评论的“隐形盔”,也许还长着装满谩骂之词的“美杜萨脑袋”,摆出了欲与科学之龙决胜负的架势。诸位,我希望这位帕修斯三思。首先要为自己着想。因为怪兽的头很坚硬,颚也很强壮,而且一段时间以来,它在冲破任何羁绊方面已大显身手。其次要为公正着想。因为我向诸位担保,依本人之愚见,这头怪兽如果不去惹它的话,本来是非常温文尔雅的。至于艺术的安德洛墨达,它对那位女士非常敬慕,而且别无他求,只盼她幸福地安家落户,年年生育一大群招人喜爱的儿女,就像我们在自己周围所看到的孩子们那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但是,撇开上述比喻不谈,我实在弄不懂,一个具有人类知识的人,怎么能以为科学的进步竟会威胁到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如果我对此还不是门外汉的话,我以为,科学和艺术乃是自然这枚圣牌的正反面。一个是用感情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个则是用思想。当人们不再有爱恨之心;当苦难不再引起同情,伟大的英雄业绩的故事不再动人地传唱;当田野里的百合花不能再与身披盛装荣耀已极的所罗门媲美,雪峰和深渊不再使人惊叹,到那时,科学确实有可能占据世界,但这不是因为怪物吞噬了艺术,而是因为人类天性的一个方面已经死亡,因为人类丢掉了古往今来所拥有的那一半天性。
But putting parab1es aside, I am unable to understand how any one with a knowledge of mankind can imagine that the growth of science can threaten the development of art in any of its forms. If I understand the matter at all, science and art are the obverse and reverse of Nature's medal; the one expressing the eternal order of things, in terms of feeling, the other in terms of thought. When men no longer love nor hate; when suffering causes no pity, and the tale of great deeds ceases to thrill, when the lily of the field shall seem no longer more beautifully arrayed than Solomon in all his glory, and the awe has vanished from the snow-capped peak and deep ravine, then indeed science may have the world to itself, but it will not be because the monster has devoured art, but because one side of human nature is dead, and because men have lost the half of their ancient and present attributes.
SCIENCE AND ART
Thomas Henry Huxley
May 5, l883
I beg leave to thank you for the extremely kind and appreciative manner in which you have received the toast of Science. It is the more gratefu1 to me to hear that toast proposed in an assembly of this kind, because I have noticed of late pears a great and growing tendency among those who were once jestingly said to have bee11 born in a pre-scientific age to look upon science as an invading and aggressive force, which if it had its own way would oust from the universe all other pursuit. I think there are many persons who look upon this new birth of our times as a sort of monster rising out of the sea of modern thought with the purpose of devouring the Andromeda of art. And now and then a Perseus, equipped with the shoes of swiftness of the ready writer, with the cap of invisibility of the editorial article, and it may be with the Medusa head of vituperation, shows himself ready to try conclusions with the scientific dragon. Sir, I hope that Perseus will think better of it; first, for his own sake, because the creature is hard of head, strong of jaw, and for some time past has shown a great capacity for going over and through whatever comes in his way: and secondly, for the sake of justice, for I assure you, of my own personal knowledge that if left alone, the creature is a very debonair and gentle monster. As for the Andromeda of art, he has the tenderest respect for that lady, and desires nothing more than to see her happily settled and annually producing a flock of such charming children as those we see abou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