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3课时)研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结构2、学习本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3、正确看待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重、难点分析]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3、学习本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说课]本文是作者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这篇教学教学构思采用“猜读——导读——寻读”三部曲,先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诵读重点片段,然后找寻需要重点理解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是教学活动具有生动的立体感,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学的品味与质量第一课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结构;学习景物描写[教学设计]一、导入童年是生命之树的花蕾,等待绽放的过程就是品味成熟的过程走进百草园,走进的是缤纷的童年世界;走进三味书屋,聆听的是感受丰富的读书人生今天让我们跟着鲁迅的笔触,再一次走进他的童年世界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猜读1、在初一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练习了猜读,大家还记得什么是猜读吗?明确:所谓猜读,就是:看到标题,不急于看正文,而是对标题展开想象的读书方法猜读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发散思维,有助于丰富我们写作的内容猜读的内容很多,可以猜文章的内容、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等2、那么,现在我们看到黑板上的课题发挥你的想象,猜猜这篇课文吧!(1)猜想文章的内容、结构(2)快速浏览课文,印证一下你的猜想(明确:内容——百草园、三味书屋;结构——两部分过渡段)三、导读1、接下来我们进行的活动叫做导读就是老师来做主持人,引导大家来朗读课文的某些片段请大家注意老师的提示师: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是我的乐园①请用回忆的口吻,愉快地语调朗读第2段……(生读第2段)②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请用兴奋地语调朗读第7段“扫开一块雪……”至“便罩住了”(生读第7段)③好景不长,快乐的日子飞快地离我而去,请用伤心的、不舍的、沉重的语调朗读第9段……(生读第9段)④书塾的情形如何呢?想象你就是作者,故地重游,用叙述的语调朗读第10段(生读第10段)⑤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呢?请用敬畏的语气朗读第11段(生读第11段)⑥巧的是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院请用惊喜地语调朗读第17段“虽然小”至“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生读第17段)2、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对个别句子作朗读示范四、寻读课文标题下的小方框中这样写道:“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你能够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来作为佐证吗?重点品析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学生自读,做旁批或圈点勾画自由讨论,穿插朗读)明确:第2段(景物描写)写作顺序:由低到高;由静到动;由动到静描写角度:视觉;触觉;听觉;味觉修辞手法:排比;拟人;比喻关联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五.布置作业1.背诵第2段2.仿写用关联词“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写一段话第二课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学习动作描写,体会作者感情[教学设计]一、背诵第2段二、寻读1、朗读、讨论明确:第3段(动作描写)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指名上台演示捕鸟过程,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明确:“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出孩子们兴奋惊喜之情,及从中感受到的无穷乐趣2、你能够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①教师示例:蝉的蛴螬,初次出现在地面上时,常常在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点脱掉身上的皮……找到后,它就爬上去,用前足的爪紧紧地握住,丝毫不动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当时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翅膀此时,除掉身体的最后尖端,身体已完全蜕出了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于是用一种差不多看不清的动作,又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并且前爪钩住它的空皮,用这种运动,把身体的尖端从鞘中脱出,全部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法布尔《昆虫记·蝉》②学生进行片段作文练习,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优秀的片段在全班交流③教师点评三、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鲁迅更喜欢哪个?你从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来的?A.喜欢百草园(自由快乐):l 可以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l 可以看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蜈蚣;l 可以听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l 可以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l 可以听故事传说;l 可以捕鸟B.喜欢三味书屋:l 可以折腊梅、寻蝉蜕l 先生和蔼,极方正,质朴、博学l 看先生读书有趣;l 可以糊纸盔甲、画画C.不喜欢三味书屋:l 不能去百草园玩了;l 要对着匾和鹿行礼;l 问问题先生“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l 习字、对课,课程老旧,老师迂腐四、思考“研讨与练习一”第3 题,各抒己见五、布置作业仿写(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过渡段)板书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顺序:由低到高;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百草园描写角度:视觉;触觉;听觉;味觉修辞手法:排比;拟人;比喻过渡也许……也许……也许……学习生活枯燥无味:教学内容单调: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三味书屋正面描写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侧面描写折腊梅、寻蝉蜕,做游戏,画画儿,喂蚂蚁。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设计:第1课时一、课前热身:请收集有关“鲁迅”的名言、诗句和故事: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字豫才, 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他6岁时入私塾,12岁进三味书屋读书。
21岁去日本学医,寻求救国之路,后为拯救国民的精神,毅然弃医从文。
他以犀利的笔,战斗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列,成为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于1936年在上海病逝。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给我们留下了八百多万字的文学巨著,收在《鲁迅全集》里,成为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写作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是作者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写的,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鲁迅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回忆起童年的往事来了呢?又为什么要回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呢?原来,“三·一八”惨案以后,北洋军阀政府通缉鲁迅,他被迫离开北京到厦大任教。
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
”然而鲁迅一贯主张的却是:“……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因此,即使困守在厦门大学,也总要“做一点事”。
做些什么呢?他针对着当时文化教育在全国泛滥的封建复古的逆流,如:“尊孔读经”,小学生必须读“四书五经”等,以追怀往昔来予以回击。
鲁迅曾说:“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虽然他也许不过是一条虫)下。
”相关链接:1.《朝花夕拾》简介: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理顺文章写作思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5、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
【背景追溯】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
“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
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
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重点聚焦】文章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难点突破】百草园中景物繁多,作者是怎样匠心独运,把景物描写清楚传神的?①写景顺序清楚(先概说:静物、动物,后细说:动物、静物);②写景既抓住景物特点,有符合儿童心理;③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冬皆备。
【拓展链接】鲁迅笔下的经典人物形象①阿Q——《阿Q正传》是“精神胜利者”的典型,受了屈辱,不敢正视,反而用自我安慰的办法,说自己是“胜利者”。
②闰土——《故乡》里朴实的农民形象③祥林嫂——《祝福》也属下层劳动者,其有些悲惨的命运。
④孔乙己——《孔乙己》里地地道道的怀旧秀才形象。
【自主学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菜畦.(qí)油蛉.(líng)斑蝥.(máo )秕.谷(bǐ)宿儒.(rú)蝉蜕.(tuì)倜傥..(tì tǎng)2.辨析下列字形躁:(zào)急躁博:(bó)渊博篇:(piān)篇目搏:(bó)拼搏遍:(biàn)遍地燥:(zào)干燥膊:(bó)胳膊匾:(biǎn)牌匾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确凿:确实轻捷:轻快相宜:适合方正:正派博学:知识丰富人迹罕至::少有人来人声鼎沸: 形容人声喧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3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3课时)姓名:班级:使用日期:评价:【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1、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自主测评】一、学习课文,回忆鲁迅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二、快速阅读,感受情感1、快速阅读课文,回想课文内容,本文从标题看分几部分。
2、课文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从文中找出你以为作者最为留恋的内容。
(朗读、分析)【师生互动】1、百草园的景物很美,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又是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呢?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
想一想我们该如何描写景物?2、品味词语A、()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
鸣蝉()、()叫天子()向云霄里去、()黄蜂()在菜花上B、()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支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想一想我们该如何描写景物?3、合作探究,蛇的故事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②、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达标测评】一、将下列加点字注音轻捷()臃肿( )( ) 脑髓( ) 人声鼎沸( )人迹罕至( ) 倜傥( ) ( ) 鸡毛掸子( ) 肿胀( )狼狈( ) 麻渣( ) 骊歌( ) 排挤讪笑( ) 来势汹汹( ) 木屐( ) 沮丧( )空虚嫉妒( )( ) 忧郁( ) 瞬息()伫立( ) 涉足( ) 幽寂( ) 荒草萋萋( )质朴( ) 缝隙()【学后反思】1。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第三课时课型提升展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人
学习目标能从内容、主题等方面对文本出题解题。
环节预设1、导学2分钟 2、研学10+5分钟 3、展学23分钟 4、巩固5分钟
从文章内容、主题等不同的方面出四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解答。
1、问题:
答案:
2、问题:
答案:
3、问题:
答案:
4、问题:
答案:
研学学法指导:
1、小组推荐出2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写到侧板小组对应的位置。
2、2人板书,书写工整、规范,合理使用双色笔。
3、全班对侧板内容进行二次筛选。
4、分配任务,准备展示。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一.预习课文,整体理解1.填空①鲁迅原名,浙江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②本文选自《》,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
2.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大致分为两部分:百草园、三味书屋。
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百草园:过渡段:三味书屋:3. “百草园”一段,又可分为以下4个层次:①②③④4.在课本上划出生字词并注音释义。
5.提出你的问题。
二,阅读百草园部分朗读: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一段有一个词,不但是全段的中心,还是前半部分的中心——整个关于“百草园”的文字,全部围绕这个词来写。
这个词是:。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你发现问题了吗?——“似乎”和“确凿”是矛盾的(不过这个问题可以留待最后探究)。
3.朗读第二自然段,注音:斑蝥攒成4.第二自然段描写事物又生动又形象。
请按课文填空,体会这一点。
不必说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这里,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蟋蟀们在这里,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班蟊,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更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5.“窜”字改成“飞”可以吗?为什么?6.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3.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四、课堂检测
见《新学案》P2课堂达标训练1----4题
教
师
反
思
时间预计: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分、深化分、巩固分钟
学习流程
学
习
流
程
一.导入
1、检查背诵第2段。
2、复习旧课重点导入新课学习。
提问: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本文写景的精彩段落,那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吗?
讨论并归纳:
二、交流展示评价研
(一)、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0、11两段,边读过考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_3_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 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
2、
2、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
重难点:
1、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2、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3、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我”对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二)、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2段至末尾。
(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个读先生的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
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
三、拓展延伸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五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五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人教版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â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 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î。
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îu,书塾shú,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从……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
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
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七年级语文下册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3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
word1 / 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学习百草园中景物描写一段能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有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3.透过语言文字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容。
5.揣摩语言,思考作者怎样遣词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1.透过语言文字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学习百草园中景物描写一段能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有序描写的方法。
3.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教法指导: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从质疑开始,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课文难点较多,要和老师同学多交流。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一、问题导学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①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②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③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二、训练达标 1.拓展延伸童年在人的一生中是最美好的、最难忘的。
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童年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促进了我们的健康成长。
请你以“童年趣事”或“金色童年”等为题写出自己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识与能力】1、细读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处生活片段,了解鲁迅儿时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感受童年鲁迅的成长过程。
2、感受作者对童年自由、快乐之地的向往与怀念,体会成年鲁迅未泯的童心,丰富对鲁迅的单调认识【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结合体验,文本细读文章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蕴含其中的情感与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鲁迅童年生活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珍视童年。
教学重点:结合体验,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童心童趣。
教学难点:理解童年生活在鲁迅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感受童年鲁迅的成长,唤起学生对童年的珍视。
一、创设情境,精心导入1、PPT出示:童年啊!你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冰心)2、请几个学生谈谈童年里的趣事。
课堂一开始便出示冰心《繁星春水》里的诗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让学生说童年里的趣事,回忆童年,感受童年的美好。
这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打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本节课的学习扫清障碍。
教师归结: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里的小伙伴,小秘密,小故事会成为我们一生记忆中的珍宝。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的生花妙笔,走进他的童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走进百草园,体会童心(一)初步感受“我”对百草园的依恋1、从题目上看,作者回忆了儿时哪两处的生活片段?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2、作者是如何实现两个地点间的转换?(引出过渡段,重点品析)3、品析第9自然段本环节主要以朗读品味,语言细读为主。
通过抓住第9自然段的几个关键词语,指导学生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读出鲁迅告别百草园时内心的震荡、依恋、无奈,从而体会他对百草园的眷恋、惜别之情。
(1)三个“也许”(学生朗读品味)三个“也许”是“我”对家人将“我”送到私塾去的原因的猜测,其中又隐含“我”不愿离开的无奈。
因此,既要指导学生读出猜测的语气,又要品味不情愿离开的无奈之情。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doc
3 画出有关三味书屋的描写和作者感觉 的词语 ,这与对百草园的描写有何不同?
4三味书屋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何不同?
5如何评价三味书屋的教育?
3、归纳整理:整理笔记,总结本节课的的收获。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课题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课时
3
授课 教师
学 习
目标
1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2批判封 建教育制度的腐朽。
重 点
难点
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三课时
1、感悟新知:
分析第九段在结构 上的作用 :探究新知:
1分析对先生外貌的描写,体会“我”对先生是怎样的态度 .
4、达标测评:达标测试卷阅读理解(一)
学教反思: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3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3.)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
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
满。
模仿“不必说……也
三、揣摩·运用
不必说……单
1 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 是……”这样的句式
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 写一段话。
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
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
情趣。
2 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课标要求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学程序 一、复习冬天 百草园
二、分析(如 何写人)
新大纲、新课标对七-九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良好的阅读
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
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强调要先露出
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
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
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
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
2 全文前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就局部而言,
反应,是当时私塾制度所规定的。只要学生读自己的
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
指出这种教育制度不可取,会大大挫伤学生求知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
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
到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因面鲁迅一直对他
保持深深的敬意。
3 课外延伸:下边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研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3课时)学海拾贝——1、精彩堕落的相关知识点2、导入: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如何理解?(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可见书屋主人是乐学博学之人。
)本节课让我们随鲁迅先生一起走进三味书屋,回味他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有的放矢——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2、通过对比理解作者蕴涵于文中的思想感情。
扬帆起航——学习“三味书屋”1、默读第9段,思考: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⑵按顺序写出本段的修辞手法⑶“我”是否知道被送到书塾去的原因?从哪里可以看出。
最后带着情感读这一段,看谁读得好。
2、速读10——24段。
⑴描写三味书屋每天的学习安排是哪一段,找出来,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⑵阅读课文“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拗过去”这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这个园虽然没有百草园那么大,但也是一个“乐园”。
这里有哪些“乐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乐事?②“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同“百草园”相比有何同异之处?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⑶你认为三味书屋先生是怎样的人?童年鲁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回归整体1、试举出本文中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C.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举一反三——1、听写:p12 读一读,写一写2、比一比,再组词:霄()霭()躁()博()释()宵()蔼()燥()搏()译()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教学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教学要求: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1)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渡。
(2)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入:童年如歌如画。
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令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向往的纯真情感。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选自《朝花夕拾》2、作家作品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某某省某某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本来指晚上,这里指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
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13、解题:①齐读文章标题,它点明了文章写哪两个地方的生活?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百草园,某某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②“从……到……”表明文章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明确: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1(二)初读课文(25’)1、全文共24个自然段,记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许多趣事。
如果你把自己看做是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为什么?(课前预习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3课时)
学海拾贝——
1、精彩堕落的相关知识点
2、导入: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如何理解?(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可见书屋主人是乐学博学之人。
)本节课让我们随鲁迅先生一起走进三味书屋,回味他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有的放矢——
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2、通过对比理解作者蕴涵于文中的思想感情。
扬帆起航——
学习“三味书屋”
1、默读第9段,思考:
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⑵按顺序写出本段的修辞手法
⑶“我”是否知道被送到书塾去的原因?从哪里可以看出。
最后带着情感读这一段,看谁读得好。
2、速读10——24段。
⑴描写三味书屋每天的学习安排是哪一段,找出来,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⑵阅读课文“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拗过去”这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这个园虽然没有百草园那么大,但也是一个“乐园”。
这里有哪些“乐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乐事?
②“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同“百草园”相比有何同异之处?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⑶你认为三味书屋先生是怎样的人?童年鲁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
回归整体
1、试举出本文中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
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C.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举一反三——
1、听写:p12 读一读,写一写
2、比一比,再组词:
霄()霭()躁()博()释()
宵()蔼()燥()搏()译()
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4、“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鲁迅对他的看法主要是()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
你能根据下文作出解释并回答吗?
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
帝乃使东方朔视之。
还对曰:“此虫名怪哉。
昔秦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地图,信如其言。
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
以酒灌,当消。
”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
【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
②拘系:拘押,关押。
③庶:庶民,百姓。
④按:察看。
⑤信:的确,确实。
1.解释加点词语。
①观者莫识()②还对曰()
③咸仰首叹曰()④信如其言()
⑤何以去虫()⑥以酒灌()
2.翻译句子。
①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战”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
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
4、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