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课
七上第3课《华夏之祖》
华夏之祖的历史地位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华夏之祖是中国历史的起点,对 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华夏之祖所处的时代,是世界历史 的转折点之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 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华夏之祖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 对现代中国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 意义和价值。
03
华夏之祖的杰出贡献
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
封建制度的确立
在华夏之祖的时代,中国 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建 立了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 基础的制度。
宗法制度的影响
华夏之祖所处的时代,宗 法制度盛行,家族观念强 烈,家族关系成为社会关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繁荣的体现
在华夏之祖的时代,中国 文化逐渐走向繁荣,文学、 艺术、哲学等方面都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
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华夏之祖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为后 世中国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华夏之祖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民族迁徙、战争、文 化交流等方式,推动了多民族的融合,为后世中国的统一 局面创造了条件。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传播中华文明
华夏之祖的文化和科技成果对东亚、东南亚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 的影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创立中华文化
黄帝被尊为中华文化的始祖,他不仅继承了炎黄文化,还开创了华 夏文化的先河,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制定文字
黄帝的官员仓颉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使得文化传 承有了更加可靠的载体。
传播知识
黄帝的官员发明了算盘、弓箭等工具,使得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
科技贡献
发明指南车
政治贡献
统一华夏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 雨的四季(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3课《雨的四季》分层作业一、基础巩固学习了《雨的四季》一文,班级拟开展以“走进雨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读“雨”句】1.小科从课文中摘录了一段文字,准备品味雨之美,但其中有些字词她拿不准,请你帮她解决问题。
冬天,雨化了妆,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妨大地,但它变得更吝.( )啬了。
它既不倾盆漂泼,又不绵绵如丝。
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sè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 )咄逼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Lì临干sè吝.( )啬咄.( )咄逼人(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改为“”“”改为“”【答案】(1)莅涩lìn duō(2)“妨”改为“访“漂”改为“瓢”【学“雨”词】2.下面是小文学完《雨的四季》后,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加点词语)造的几个句子,其中一项使用不正确,请你帮他找出来。
()A.他说话总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B.比赛一结束,观众就争先恐后....地往外走,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
C.我渴望像孩子一样地生活,高兴时可以毫不掩饰....地笑,悲伤时可以无所顾忌地哭。
D.秋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带着几分灵动,饱含万种情感。
【答案】B【解析】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用在此处,与句中“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相矛盾。
【用“雨”识】3.下列各项表述有一项不正确,请你帮小文找出来( )①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
②千千万万的奋斗者就像海中的舵手,面对风浪紧紧抓住舵,最终寻得前进的方向。
③成就更美好的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
④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唯有奋斗者能永葆青..中,唯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春的朝气。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3课《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课件
“大”。这时,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
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
地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
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不服气,
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肚皮鼓破了。
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想一想:
青蛙可怜吗?
青蛙的可怜在于它没有正确认识自己,
谜语我来猜:
有一种动物,
→ 人 它在小的时候四条腿, 在长大的时候两条腿, 在老的时候三条腿, 那么这个动物是什么呢?
第三课发现自己
第一框 认识自己
教科书P25
开学以来,你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请选取三个镜头,描述你的中学生活。
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教科书P27
你如何看待小刚对自己的认识? 这样的认识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
A.只要正确认识自己,就能活得精彩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正确认识自我
C.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创造精彩的人生
D.只有自己才能解读人生,认识自己
B 5.小辉在参加“经典诵读”比赛前,每天对着 镜子反复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他是通
过 的途径认识自己。( )
探究与分享:小刚与队友
☆学校举行一次足球比赛,赛前小刚与队 友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从“主要看颜值”到“主要看修养”这一社会
的流行变化,说明了我们在认识自己时( ) A.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要不断通过D改正缺
点来完善自己
B.要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因为有颜值就有修养
C.外表并不是那么重要,可以在穿着打扮上更加 随意
D.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注重自己的外 在形象,更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课笔记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课《雨的四季》课堂笔记
一、课文内容概述
《雨的四季》是一篇描写雨的四季变化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雨的描绘,表现了雨的美好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述了春雨、夏雨、秋雨和冬雨的特点。
二、生字词
1. 淅沥:形容雨声细小而连续不断。
2. 滋润:使湿润,使不干燥。
3. 清新:清爽而新鲜。
4. 闷热:天气潮湿,使人感到不舒服。
5. 燥热:干燥而炎热。
6. 凉爽:清凉而舒适。
7. 惬意:心情舒畅,感到满意。
8. 悠闲:形容心情舒畅,没有烦恼。
9. 丰收:农作物收成好,产量高。
10. 金黄: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形容金黄色。
三、重点句子
1. 春雨如丝,细密而柔软,它滋润着大地,唤醒了沉睡的万物。
2. 夏雨磅礴,猛烈而短暂,它冲刷着大地,带走了炎热的气息。
3. 秋雨绵绵,悠长而宁静,它洗净了天空,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4. 冬雨纷飞,冰冷而持久,它覆盖了大地,带来了寒冷的气息。
四、课堂活动
1. 朗读课文,感受雨的四季变化。
2. 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雨的感受和体会。
3. 模仿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写一段描写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文字。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共26张PPT)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6.良渚古城挖掘意义: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
早期国家。
知识讲解
知识点二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二)陶寺古城 1.地点:遗址位于山西襄汾。 2.时间:距今约4300—4000年。 3.宫城: (1)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 环绕的宫城。 (2)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
⑤早期国家形成: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 成了早期国家。 (3)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知识讲解
知识点二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一)良渚古城 1.地点:遗址位于浙江余杭。 2.时间:距今约5300—4300年。 3.组成: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课堂练习
3.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条件和方式是( D )
A.贤德高尚、世袭制
B.发明创造、禅让制
C.战争征服、分封制
D.贤德高尚、禅让制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传说中的尧、舜、禹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
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D项正确。当时实行的是禅让制,而非世袭制,A项错误。尧、舜、
禹并非因发明创造、战争征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B、C两项错误。
知识讲解
知识点二 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
4.内城、外城挖掘及其发现意义 (1)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 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 (2)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 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3)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 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 (4)这些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三课 发现自己 课件(共25张PPT)
认识自己
多把尺子量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自己?
(2)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
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能 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自我评价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上册
认识自己
多把尺子量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自己?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上册
做更好的自己
接纳与欣赏自己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上册
做更好的自己
接纳与欣赏自己
如何欣赏自己?
A、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 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B、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成长道路上面 对压力与挫折的自我鼓励与自我奋进。欣赏自己的同时,善于向他 人学习,与他人合作,才能成为一个内涵更加丰富的我。会欣赏他 人的人,才会真正地欣赏自己。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上册
做更好的自己
我要飞得更高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上册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上册
做更好的自己
你怎么看待晓蓉的累?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如果有,它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处理的?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上册
做更好的自己
晓蓉不能客观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我有过类似的经历,让我感到烦恼,自卑。但我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别人的优点对自 己有帮助的,就通过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对自己是无用的,是遥不可及的,就欣赏他, 却不做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认识自己
人贵自知
小刚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正确,不够全面。
这样的认识使他不能更好的理解、宽容 和善待他人,无法与他人积极互动,得 不到大家的支持。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课 梦想始于当下知识清单
七上3课《梦想始于当下》知识清单3.1做个追梦少年1、为什么要有梦想(作用)?P17①②③【重要知识点】①.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②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③人类需要有梦想,因为有了梦想,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2、如何做有梦想的少年P18①②【重要知识点】①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树立远大志向。
我们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②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紧扣时代脉搏,我们要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2学习成就梦想3、学习的重要性?P19+21①-④【重要知识点】①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
②读书学习是我们现阶段的基本任务,也是我们成就梦想的重要路径。
③学习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增强我们的能力,增长我们的智慧,使我们面前的世界更广阔、更精彩,让我们拥有实现梦想的持续力量。
④学习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发展。
4、学习的内容(1)、范围(2)和表现?(3)P20【重要知识点】(1)内容:既有知识的获取,又有能力的提升、品德的培养等。
(2)范围:学习并不局限在学校,我们生活中的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
(3)表现: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5、如何学会学习(要求)?P21A1-A4【重要知识点】A1: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A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A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社会大课堂去读好“无字之书”,获得更多的启迪A4.我们应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学以致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6、如何实现梦想?P21+24+P1B1B2B3B1.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善于学习。
P21B2.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
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
这时候,雨不大出门。
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
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
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
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作业)部编版(2024年)七年级上册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7.大禹治水采用的方法是?相关的典故是? ①疏导;②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1.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2.良渚古城地点、距今时间、发现反映了什么?意义?
①浙江余杭②距今约5300—4300年;③反映了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 调动、组织能力;④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什么?意义?
①山西襄汾②距今约4300—4000年;③a.群体间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 b.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④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4.中华文明的特征?
多元一体,交流融合
5.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什么?海内外华人自称什么? ①人文初祖;②炎黄子孙
6.尧舜禹时期推选首领的制度是?选人标准是? ①禅让制;②贤德之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优质课件(含视频)
A、秦
B、夏
C、商
D、周
在远古图腾时代最早的传说是女娲氏和伏羲氏 为人类祖先,而他们都是人头蛇身。炎、黄二帝 在保定以北联合后,各部落纷纷加入到这个大家 族中。当马图腾部落加入进来,就在蛇头上加马 头,鹿图腾部落合并进来,就在马头上添鹿角, 鱼部落进来,就在蛇身上增鱼鳞。于是,龙身上 综合体现了多种动物的特征:如兽足,鸟尾,山 羊胡子。龙的形成体现了民族平等和民主,部落 不分大小合并进来就亲如一家,这是优秀民族文 化的创举,直到今天,各族人民大团结仍体现了 这一光荣传统。
的“__人__文__始___祖__”_,而海外华人也 自豪的称自己为“__炎__黄___子__孙__”_。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
古书《淮南子》里
解释:因为黄帝是
管理四方的中央的
首领,他专管土地,
而土是黄色,故名
“黄帝”。
黄帝手植柏
动 脑 筋:
材料研读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 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 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 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 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大禹为民造福,永远受到华夏 子孙称颂,大禹刻苦耐劳的精 神,永远为炎黄后裔怀念。
炎帝和黄帝 的传说
1.炎帝、黄帝及蚩尤部落 2.传说炎帝、黄帝对人类
生活的贡献 3.华夏族的祖先
禅让的传说 1.尧、舜、禹的“禅让” 2.“禅让”的实质
议一议: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 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 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 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 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 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 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 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 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华夏之祖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课前预习1. ________部落和_________部落结成联盟,在________打败了________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_____。
“人文初祖”是指________。
2.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________”。
3.约________年,禹建立________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二、新课探究任务一:阅读第12~14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1、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2、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任务二:阅读第14~16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思考回答1、教材14页下面的动脑筋。
2、什么是禅让制?3、教材第14页下面的动脑筋。
三、巩固练习: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
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是谁吗()A、炎帝B、黄帝C、舜D、尧2、下列人物,哪一个和历史上的禅让制没有关系()A、黄帝B、尧C、舜D、禹3、原始社会终结的根本原因是()A、禹想当国王B、禅让制被破坏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贫富分化的出现4、原始社会终结的标志是()A、禹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B、禅让制被破坏C、禹建立了夏朝D、社会生产的发展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C、我们尊称炎帝为“人文初祖”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6、下列对夏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禹建立了夏朝,是夏朝的第一个国王B、建立于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C、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D、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7、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①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②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华夏之祖:中国历史的根源与演变在中国悠久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华夏之祖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
2.黄帝的贡献:建造 宫室 ,制作 衣裳 ,挖掘 水井 ,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 弓箭 。 3.黄帝时期的其他贡献: 仓颉 创造文字; 伶伦 制作音律; 隶首 发明算盘;嫘祖会
2.材料:《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治水的传说:“劳 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我们可以从 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提示: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
大禹治水
达标测评
1、我们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因此,在民间
舜
禹
1.探究:(1)禅让制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2)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 (3)禅让制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 义? 提示:(1)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人 做继承人。 (2)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 制度,被推举的部落首领没有任何特权。 (3)选举贤能、重用人才等。
湖南炎陵炎帝陵庙
1.了解归纳炎帝的一系列发明,感知炎帝对中华早期文 明所作的贡献。 提示:①生产——教民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 和蔬菜。 ②生活——制陶、纺织、煮盐、通商、制作乐器等。
2.归纳黄帝的贡献。 提示: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造船、炼 铜、发明弓箭等。
探究三 尧舜禹的禅让
尧
(2)为什么黄帝和炎帝受到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对黄
帝和炎帝的祭奠有什么现实意义?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 形成。 2.涿鹿之战: 炎黄 部落打败 蚩尤 部落。 3.影响: 华夏族 逐渐形成,炎帝、黄帝 被尊崇 为中华民族的 人文初祖 。
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第三四课的读读写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第三四课的读读写写第3课雨的四季蝉chán 花苞huābāo 娇媚jiāo mèi 棱镜léng jìng 粗犷cūgu ǎng 睫毛jiémáo 衣裳yī·shang 铃铛líng ·dang 端庄duān zhu āng 屋檐wūyán 凄冷qīlěng 化妆huàzhuāng 淅沥xīlì干涩gān sè草垛cǎo duò绿茵茵lǜyīn yīn静谧jìng mì:安静。
谧,安宁、平静。
高邈miǎo:高而远。
邈,遥远。
咄咄逼人duōduōbīrén: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造zào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
淋淋沥沥xīxīlìlì: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彩棱léng镜:以透明材料制成的多面体,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莅lì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多用于书面。
莅,到。
吝啬lìn 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畦qí:由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
第4课秋天的怀念瘫痪tān huàn 暴怒bào nù沉寂chén jì侍弄shìnòng 捶打chu ídǎ央求yāng qiú淡雅dàn yǎ高洁gāo jié烂漫làn màn絮叨xù·dao:形容说话啰嗦。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juébié: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qù:来回翻身。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
舜
舜回答道:“要公平待人。”
尧又问:“什么事最重要?”
舜答:“祭祀上天。”
又问:“什么官职最重要?”
舜回答:“管理土地。”
尧又问:“什么是首先要做的?”
舜回答:“关心百姓。
帝尧十分满意,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主要政绩:制定刑法,完善制度,派禹解除水患。
尧舜禹的禅让
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jí杀死) 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 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乃……命诸侯百 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 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 年,三过过家门不敢入。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你知道哪些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 后羿射日 神农尝草 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伏羲画卦 夸父追日 愚公移山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传说时期
又称传说时代、 上古时代、远古时代、 三皇五帝时代或神话 时代,在中国指的是 夏朝以前的历史时期。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首领,神话中的武战神。传 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 蚩尤已经学会用铜冶铸兵器,战斗力强大,他的部落 曾横行一时,传说他有兄弟八十一人,武器装备精良, 并能呼风唤雨。后来他被奉为兵主,战神,各处为他 立祠,受到华夷各族的共同祭祀。
原来居住在我国东部地区, 后来发展到山东、河南、安 徽一带,是最早进入中原的 部落。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炎黄联盟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尧舜禹的“禅让”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知识要点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述了四季中的雨景和雨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要点:1. 重点字词:•静谧:安静、安宁。
• 莅临:来临、降临。
• 贮蓄:积蓄、储备。
• 终极:最后的终点、最后的结果。
•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等。
•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2. 本文写景细致,主要抓住“春雨”、“夏雨”、“秋雨”和“冬雨”的特征进行描写,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入手,运用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描绘出一幅幅雨的画面。
3. 文章开头先概括说明北方雨的特点,用一个“尤其”表现其与众不同。
然后以“不过”一词转折,变直铺为对比,点明南方雨的特点。
通过两种不同韵味的雨比较烘托,把南方雨的特点表现得淋滴尽致,好像个人大专生介绍自己此次返校的情况一样真实,使人觉得人如置身于这返校之中,观看良辰美景之心态跃然纸上。
4. 本文写景层次分明,从各个方面多角度描写雨的不同形态和特点。
例如,“春雨图”抓住春雨轻盈、细密的特点;“夏雨图”抓住夏雨急促、磅礴的特点;“秋雨图”抓住秋雨冷静、凄凉的特点;“冬雨图”抓住冬雨的自然、平静的特点。
5.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文章的结构,属于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开头总写四季的雨,然后用三个排比段分别描写春天的雨、夏天的雨和冬天的雨,最后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雨的热爱和赞美。
6.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这句话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的景象和雨的特点。
7. 本文通过对四季的雨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可贵,也激发了读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二、理解词语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
邈,遥远。
造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莅,到。
粗犷:粗野豪放。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三、问题解疑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和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
这句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树以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2、“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这段文字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是如何写春雨的?是间接描写。
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
确切地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春雨过后万物生机盎然的景象。
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上。
3、结合第③段,说说本段首句的“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
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4、古人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但作者并不这样认为,为什么呢?因为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能纯净人的灵魂。
5、秋雨观景图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怎样的特点?本段语言清新、优美,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细腻流畅,处处匠心独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课件
100%
法律与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 明的代表,体现了严格的法律和 制度。
80%
商业与文化交流
两河流域文明在商业和文化交流 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对周边地区 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印度文明
起源与地理环境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是古代印度 文明的发源地,形成了独特的 农业和手工业社会。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重 要特征,对社会阶层进行了严 格的划分。
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中国历史基础,为 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习目标
02
01
03
掌握各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和历史事件,了解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分析各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战争情况,理解历史发展 的规律和趋势。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中国历 史的兴趣和热爱。
02
古代文明的发展
佛教与印度教
古代印度文明对世界宗教产生 了重要影响,佛教和印度教等 宗教在这里诞生。
古代中国文明
01
02
03
起源与地理环境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 源地,形成了以农耕为基 础的社会和政治制度。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的核 心思想之一,强调道德、 仁义和礼制。
科技与文化
古代中国在科技、文学、 艺术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 就,如四大发明、诗词歌 赋等。
学习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明 朝时期的历史知识,还学会了如何 运用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未来学习计划
计划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深入 了解其他历史时期,拓展自己的 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思考题
02
01
03
问题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是《草地上的宝贝》。
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
文章以一个小姑娘和她的小狗为主角,描写了它们在草地上玩耍、逗乐的场景。
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小姑娘和小狗之间的亲密关系,展现出了纯真可爱的童年情趣。
在这篇课文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用法,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同时也能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发现自己
3.1认识自己
★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2、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1)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②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2)我们可以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
★3、恰当的自我评价的作用?
(1)恰当的自我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
(2)能帮助我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4、他人评价的作用:
他人评价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5、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价?
(1)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2)要掌握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做到用心聆听、勇于面对、平静拒绝。
3.2做更好的自己
1、怎样接纳自己?
(1)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
(2)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2、如何接纳自己的全部?
(1)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2)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
(3)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3、怎样欣赏自己?
(1)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奉献。
(2)欣赏自己的同时,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才能成为一个内涵更加丰富的我。
★4、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1)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2)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4)做更好的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更是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的。
5、如何激发自己的潜能?
(1)通过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注自己喜爱的领域;
(2)通过广泛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需要;(3)通过积极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