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宁》

合集下载

婴宁

婴宁

课题:婴宁一、作品简介《婴宁》是清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收录于《聊斋志异》卷二,约康熙十八年(1679)初步成书。

这篇小说写了书生王子服郊游遇到狐女婴宁,一见倾心、相思成疾,最终得谐鱼水的故事。

作品借助婴宁这一天真烂漫、以笑著称的少女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窒息女子天性的愤懑。

二、创作背景在清代前期,以才子佳人和市井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空前盛行,小说家的审美趣味从历史故事和神魔世界更多地转向了现实社会;蒲松龄生在明清易代的乱世,从青年时期便热衷于记述神仙鬼怪等奇闻异事,他把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个人遭遇的坎坷造成的“孤愤”、“狂痴”的人生态度融入了作品中,收集民间传说、以野史佚闻为创作凭借,融入自己的个性创造加工,于康熙十八年(1679)将已有篇章结集为《聊斋志异》;《婴宁》以清初的山东地区为创作背景,蒲松龄在民间崇信灵异动物的基础上,以文学的手法对民俗加工改造,增加了狐仙的人性魅力;通过对神仙鬼怪常态性的民情风习作原生态的描写,对中国旧的封建制度、封建文化中的落后、迂腐、畸形以至病态的一面进行了批判性的展示和抨击。

三、文学赏析婴宁是蒲松龄着意渲染的宁馨儿。

仿佛笑神似地,以欢乐的笑对待惨淡的人世,以咤咤叱叱应付世俗的纷纭。

这不仅是对于美的颂歌,也当然地是对于“子夜荧荧”浓黑悲凉社会的否定。

婴宁一方面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一方面出嫁于人间,依从文士,既畏狱讼之酷,又恪守男女大防的封建道德,轻施颦笑,严惩意淫。

她是无法跳出当时社会环境的,既有所突破又无法脱离的真正的美人。

她独居幽谷,披萝带荔,仍然拂不去社会中尔虞我诈的尘埃,不得不罩上“笑”的面纱,这可见社会摧残人性的力量是多么无孔不入,多么强大。

婴宁不仅是位天真可爱的少女,更是一位孝女,更是一位想能以女代男完成母愿的奇女子。

婴宁对丈夫的哽咽陈词实际上是哈姆雷特式震撼人心的内心独白。

聊斋志异 《婴宁》

聊斋志异 《婴宁》

课件制作 阙建华
四、婴宁的“笑”
在小园,“见生来,狂笑欲堕”,“女笑之作,倚 树不能行,良久乃罢” 与王子服同归王家之后,笑得更是惊世骇俗:“但 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入室,女犹浓笑 不顾”,“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 “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 纵观全篇,作家描绘婴宁用墨不多,惟一“笑”贯 穿全篇,可谓一笑生神,又“狂而不损其媚”。正 是这一“笑”,隐隐然使卫道士们瞠目结舌。

课件制作 阙建华
蒲松龄晚年画像
课件制作 阙建华
蒲松龄印章 墓中出土
课件制作 阙建华
蒲松龄塑像(今山东淄博淄川)
阙建华摄
课件制作 阙建华
蒲松龄故居正厅
阙建华摄
课件制作 阙建华
二、关于《聊斋志异》的创造
《聊斋志异》共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 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 会化,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理想。 《聊斋志异》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的 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 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 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课件制作 阙建华
三、关于《聊斋志异》的评价
清代山东文坛领袖、蒲松龄同乡好友王士祯为《聊 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 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时)。” 鲁迅先生在评论 《聊斋志异》时说“独于详尽之处, 示以平常,使花娇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 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 志怪”。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 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中考文言文《婴宁》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婴宁》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婴宁》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婴宁》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婴宁作者:蒲松龄王子服,莒县罗店人。

父亲很早就死去。

他非常聪明,十四岁考取秀才,入泮宫读书。

母亲最钟爱他,平常不让他到郊野游玩。

聘定萧氏为妻,还没嫁过来就死去,所以王子服求偶未成。

恰逢正月十五上元节,舅舅的儿子吴生,邀王子服同去游玩。

刚刚到村外,舅舅家有仆人来,把吴生叫走了。

王生见游女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于是乘着兴致一个人到处游玩。

有个女郎带着婢女,手拿一枝梅花,容貌绝美,笑容可掬。

王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女郎,竟然忘记了顾忌。

女郎走过去几步,看着婢女笑着说:“这个年青人目光灼灼像贼!”把花丢在地上,说说笑笑地离开了。

王生拾起花来神情惆怅,像是神魂都丢掉了,于是怏怏地回家。

到了家里,把拾来的花藏到枕头底下,倒头就睡,不说话也不吃东西。

母亲为他担忧,请和尚道士施法以消灾祛邪,病情反而加剧。

身体很快消瘦下去。

医师来诊视,让他吃药发散体内的邪火,王生更恍恍忽忽,像是被什么逮住了。

母亲细细地问王生得病的来由,他默默地不作回答。

恰好吴生来,王母嘱咐他细细盘问王生。

吴生到王生榻前,王生见到他就流下泪来。

吴生靠近床榻劝解安慰王生,渐渐开始细问。

王生把实情全说出来,而且求吴生代为谋划。

吴生笑着说:“你的心意也太痴了,这个愿望有什么难以实现?我将代你访求她。

在郊野徒步行走一定不是显贵家族。

假如她尚未许配人家,事情就一定成功;不然的话,拼着拿出众多的财物,估计一定会答应。

只要你病愈,成事包在我身上。

”王生听了这番话,不觉开颜而笑。

吴生出去告诉王母,寻找那女子居住的地方,但探访穷尽,一点踪迹也没有。

王母十分忧虑,拿不出什么主意。

但是自吴生离开后,王生的愁容顿开,吃饭也略有长进。

几天之后,吴生又来了。

王生问谋划的事办得如何,吴生欺骗王生说:“已经找到了。

我以为是什么人,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就是你的姨表妹,现在还在等人聘定。

虽然是家中亲戚婚姻有些隔碍,但以实情告诉他们,一定会成功。

鲁人版语文选修第课《婴宁》ppt课件

鲁人版语文选修第课《婴宁》ppt课件

06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
通过对婴宁的外貌、语言、行为 等方面的描写,深入剖析其性格 特点,如天真烂漫、不拘小节、
机智过人等。
故事情节梳理
回顾《婴宁》的故事梗概,重点 分析关键情节的发展脉络和内在 逻辑,如婴宁与王子服的相遇、
相爱到最后的结局等。
文学手法鉴赏
探讨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构建 故事情节时所采用的文学手法, 如夸张、讽刺、对比等,并分析
儒家道德观念在文中体现
仁爱之心
文中体现了儒家所倡导的仁爱 之心,表现为对弱者的同情和 帮助,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珍 视。
中庸之道
在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矛盾 时,文中人物遵循了儒家的中 庸之道,寻求平衡和调和,体 现了儒家的和谐思想。
礼制规范
文中对于封建礼制的描述和批 判,反映了儒家对于礼制规范 的重视和维护,同时也揭示了 礼制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方 面的作用。
创意写作: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故事
写作主题
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婴宁》故 事,可以是对原文的改编、续写
或评论等。
写作要求
学生需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发 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 具有独特观点和新颖性的作品。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可将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 展示,其他同学和老师可对其作品 进行评价和建议,鼓励其创作热情 和提高其写作水平。
明。
03
信仰缺失与道德沦丧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出现了信
仰缺失和道德沦丧的现象。与《婴宁》中坚守信仰和正义的形象相比,
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精神寄托和道德引领。
04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补充

【精品】婴宁聊斋志异婴宁译文

【精品】婴宁聊斋志异婴宁译文

【关键字】精品婴宁-聊斋志异婴宁译文夫妻二人到秦氏姨父墓地拜扫。

西邻老父听到叫声,每年寒食节,不知道忧愁,成事包在我身上。

只要你病愈,喜嬉闹。

”从此。

点着火把照看那个水淋洞,嗅嗅这种草,笑得俯下身子。

大约走了三十余里,低着头自己想把花簪在头上,学些礼,夹杂着几株美竹。

吴生不来他感到奇怪。

”婢女答应着离开,阳气盛,心驰神往:“这也是狐,笑声不能遏止。

王生孤零零地一个人走,直到现在?”大家正在疑信参半的时候。

婴宁”王生说。

”没有多久。

但她笑起来非常好看,也是妾所生,是不是姓吴,被狐妖所迷惑,几乎要望穿,感觉特别清爽:“还没有,像是神魂都丢掉了,婴宁生了一个儿子。

向北的一家。

有一天,没有根据可以辨认,婴宁说。

吴生记起以前说的假话:“我说教育太少。

吴生记起姑姑埋葬的地方?我看你这年青人。

正在静心听的时候。

这以前,问吴生说。

但是自吴生离开后,由此可见了。

王母十分忧虑:“住在什么地方,就让王母到西南山中去寻找,眼光顾盼:“你的外祖父。

婴宁指着墙底,怎么能又活过来。

王母有时遇见,四壁泛白。

不久听见墙内有女子高声叫“小荣”,应当留住三五天?”吴生哄骗说,还没有凋落。

老妇人说,想吃饭:“比我小一岁,对她的思念常常记挂在心中,一定传唤妇女到公堂对质。

虽然是家中亲戚婚姻有些隔碍,非常高兴。

县官神明。

不如跟我来,吃饭也略有长进。

老妇人说,所以非常感激她,见人就笑。

过一会儿,没有人可以问路。

”门外嗤嗤的笑声不止,还没嫁过来就死去。

王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女郎。

婢女向婴宁小声说,路两边树上开着红花,稍微学些诗,手执一朵杏花,又打开一扇门,并不婴宁,人们让婴宁穿上华丽的服装行新嫁妇的礼仪。

婴宁吴生靠近床榻劝解安慰王生;假如碰上糊涂官。

到了家里,都被她逗笑了,以致不能抬头弯腰。

王生仔细一看,很不高兴,认识阿姨:“是的,死的时候,吃点粗米饭。

”王生说。

王生见游女多得像天上的云彩,王母嘱咐他细细盘问王生,是哄骗你,笑起来就不停。

狐母把她留下来照看我。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 三、选取典型细节,如花、笑,反复渲染,以突出人物 的性格特征。
不可遏”、“忍笑”、“复笑,不可仰视”、 “大笑”、“笑声始纵”、“且下且笑”、 “微笑而止” ▪ 归家:“浓笑”、“憨笑”、“笑极”
三、“呆痴如婴儿”
▪ 初见对王生“注目不移”的反 应:“个儿郎目灼灼似贼!”
▪ 对王生出遗花示爱的反应: “园中花……斫一巨捆负送之”
▪ 对王生“夫妇之爱”的反应: “我不惯与生人睡”
《从开篇到“怏怏遂返”,初见婴宁; 第二部分从“至家”到“家人不知也”,思念婴宁; 第三部分从“伶仃独步”到“犹依稀倚门北望也”, 重见婴宁; 第四部分从“抵家”到“然竟日未尝有戚容”,婚 后婴宁; 第五部分从“一夕”到“亦大有母风云”,婴宁来 历与结局; 第六部分即最末一段,作者议论。
▪ 作者将这三种性格特征糅合 在一起表现,有花必有笑,笑中 常带痴,塑造了一个纯真可爱的 “我婴宁”。
艺术成就
▪ 一、故事以王生与婴宁从相识到结婚为情节线索单线发 展,但层层设置悬念,直到篇末才用补叙法点明婴宁的 狐女身份,使全文笼罩着奇幻色彩。
▪ 二、淡化故事情节,甚至使情节停顿,以较大幅度横向 扩展,细致刻画人物。
作者是怎样塑造婴宁这一单纯 天真、美丽可爱的狐女形象的?
一、爱花成癖
▪ 婴宁出场:“拈梅花一枝” ▪ 居所:门前细柳、墙内桃杏、
门内红花夹道、满庭豆棚花 架、窗外海棠掩映、舍后花 木满园 ▪ 动作:未嫁则“执杏花一朵, 俯首自簪”、已婚尚攀登花 架,摘花簪玩
二、笑口常开
▪ 初见:“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 再见:“含笑拈花而入” ▪ 相见:“隐有笑声”、“嗤嗤笑不已”、“笑

鲁教版选修《婴宁》原文和译文

鲁教版选修《婴宁》原文和译文

原文: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绝慧,十四入泮。

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

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

会上元,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方至村外,舅家仆来招吴去。

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游。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女过去数武,顾婢子笑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

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

母忧之,醮禳益剧,肌革锐减。

医师诊视,投剂发表,忽忽若迷。

母抚问所由,默然不答。

适吴生来,嘱秘诘之。

吴至榻前,生见之泪下,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

吴笑曰:“君意亦痴!此愿有何难遂?当代访之。

徒步于野,必非世家,如其未字,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

但得痊瘳,成事在我。

”生闻之不觉解颐。

吴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

而探访既穷,并无踪迹。

母大忧,无所为计。

然自吴去后,颜顿开,食亦略进。

数日吴复来,生问所谋。

吴绐之曰:“已得之矣。

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之女,即君姨妹,今尚待聘。

虽内戚有婚姻之嫌,实告之无不谐者。

”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吴诡曰:“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

”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生由是饮食渐加,日就平复。

探视枕底,花虽枯,未便雕落,凝思把玩,如见其人。

怪吴不至,折柬招之,吴支托不肯赴招。

生恚怒,悒悒不欢。

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略与商榷,辄摇首不愿,惟日盼吴。

吴迄无耗,益怨恨之。

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怀梅袖中,负气自往,而家人不知也。

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

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

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

意其园亭,不敢遽入。

回顾对户,有巨石滑洁,因坐少憩。

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小荣!”其声娇细。

方伫听间,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

婴宁文言文翻译

婴宁文言文翻译

婴宁,生而颖悟,性至孝。

父殁,哀毁骨立,日侍母侧,不离膝下。

母病,衣不解带,药石不避,昼夜勤劳,至竭诚以感天地。

有僧自远方来,谓母曰:“此女有仙骨,宜令入山修炼,俾得长生。

”母从之,遂令入山。

婴宁去后,母思念不已,日夜啼哭。

邻人感其孝,共议曰:“此女虽去,其心必归。

不如设一计,使之自归。

”乃于山中设一庐,貌若人庐,内设香案,供以素食。

婴宁归,见庐,大喜,以为神所赐,遂留居其中。

庐中有一老妪,年八十余,与婴宁为伴。

妪性孤僻,不喜见人,惟婴宁与之嬉戏。

妪有一女,年二十余,亦居庐中。

一日,妪女至庐,与婴宁相见。

妪女美艳绝伦,婴宁一见倾心,遂留宿庐中。

妪女知婴宁有仙骨,欲嫁之,俾得长生。

妪曰:“吾女愿与君结为夫妇,俾君得长生。

”婴宁闻言,心中大喜,以为得遇良缘,遂许之。

自是,婴宁与妪女同居庐中,朝夕相伴。

妪女待婴宁甚好,饮食起居,无不周至。

然婴宁常感庐中阴气逼人,夜不能寐。

一日,妪女告之曰:“吾庐前有一古井,井中有仙草,食之可长生。

然井深莫测,君若欲取,须待月黑风高之夜。

”婴宁闻言,跃跃欲试。

月黑风高之夜,婴宁携灯入井,探手取草。

忽闻井底有笑声,似女子之声。

婴宁惊惧,欲退,又恐草失,遂强忍恐惧,探手更进。

笑声愈甚,似有无数女子在井底嬉笑。

婴宁心中疑惑,遂探首井中,欲窥其究竟。

未料,探首之际,一阵阴风吹来,婴宁失足跌入井中。

井底女子见状,齐声大笑,纷纷出井,将婴宁围住。

婴宁惊恐万状,欲呼救,却发现自己已无法出声。

此时,忽有一老僧自远方来,见状,知婴宁有仙骨,遂以佛法超度之。

女子们见僧至,纷纷散去。

老僧以仙草喂婴宁,婴宁得以复活。

复活后,婴宁深感庐中阴气逼人,遂与妪女一同离去。

归途中,遇一仙人,见婴宁仙骨,欲收其为徒。

婴宁感仙人恩德,遂拜仙人学道。

学道数载,婴宁道行日深,终成正果。

仙人赐予婴宁长生不死之身,并令其下山,普度众生。

婴宁欣然受命,遂遍历江湖,行善积德,直至千年。

《婴宁》文言文翻译:婴宁,自幼聪慧,性格孝顺。

婴宁、原文、翻译对照

婴宁、原文、翻译对照

婴宁、原文、翻译对照篇一:婴宁译文《婴宁》译文王子服,莒县罗店人。

父亲很早就死去。

他非常聪明,十四岁考取秀才,入泮宫读书。

母亲最钟爱他,平常不让他到郊野游玩。

聘定萧氏为妻,还没嫁过来就死去,所以王子服求偶未成。

恰逢正月十五上元节,舅舅的儿子吴生,邀王子服同去游玩。

刚刚到村外,舅舅家有仆人来,把吴生叫走了。

王生见游女多得像天上的云彩,于是乘着兴致一个人到处游玩。

有个女郎带着婢女,手拿一枝梅花,容貌绝美,笑容可掬。

王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女郎,竟然忘记了顾忌。

女郎走过去几步,看着婢女笑着说:“这个年青人目光灼灼像贼!”把花丢在地上,说说笑笑地离开了。

王生拾起花来神情惆怅,像是神魂都丢掉了,于是怏怏地回家。

到了家里,把拾来的花藏到枕头底下,倒头就睡,不说话也不吃东西。

母亲为他担忧,请和尚道士施法以消灾祛邪,病情反而加剧。

身体很快消瘦下去。

医师来诊视,让他吃药发散体内的邪火,王生更恍恍忽忽,像是被什么逮住了。

母亲细细地问王生得病的来由,他默默地不作回答。

恰好吴生来,王母嘱咐他细细盘问王生。

吴生到王生榻前,王生见到他就流下泪来。

吴生靠近床榻劝解安慰王生,渐渐开始细问。

王生把实情全说出来,而且求吴生代为谋划。

吴生笑着说:“你的心意也太痴了,这个愿望有什么难以实现?我将代你访求她。

在郊野徒步行走一定不是显贵家族。

假如她尚未许配人家,事情就一定成功;不然的话,拼着拿出众多的财物,估计一定会答应。

只要你病愈,成事包在我身上。

”王生听了这番话,不觉开颜而笑。

吴生出去告诉王母,寻找那女子居住的地方,但探访穷尽,一点踪迹也没有。

王母十分忧虑,拿不出什么主意。

但是自吴生离开后,王生的愁容顿开,吃饭也略有长进。

几天之后,吴生又来了。

王生问谋划的事办得如何,吴生欺骗王生说:“已经找到了。

我以为是什么人,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就是你的姨表妹,现在还在等人聘定。

虽然是家中亲戚婚姻有些隔碍,但以实情告诉他们,一定会成功。

”王生高兴的神色充满眉宇间,问吴生说:“住在什么地方?”吴生哄骗说:“住在西南山中,距这里大约三十余里。

蒲松龄《婴宁》全文注释、分析

蒲松龄《婴宁》全文注释、分析

婴宁蒲松龄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

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

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

《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子服,莒之罗店人1。

早孤,绝慧,十四入泮2。

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

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3。

会上元,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4。

方至村外,舅家有仆来,招吴去。

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遨。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5,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女过去数武,顾婢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6!”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7。

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

母忧之。

醮禳益剧,肌革锐减8。

医师诊视,投剂发表9,忽忽若迷。

母抚问所由,默然不答。

适吴生来,嘱密诘之。

吴至榻前,生见之泪下。

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10。

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

吴笑曰:“君意亦复痴,此愿有何难遂?当代访之。

徒步于野,必非世家。

如其未字,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11。

但得痊瘳12,成事在我。

”生闻之,不觉解颐13。

吴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

而探访既穷,并无踪迹。

母大忧,无所为计。

然自吴去后,颜顿开,食亦略进。

数日,吴复来。

生问所谋。

吴绐之曰14:“已得之矣。

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氏女,即君姨妹行,今尚待聘。

虽内戚有婚姻之嫌15,实告之,无不谐者。

”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

吴诡曰16:“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

”生又付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17。

婴宁的原文及翻译

婴宁的原文及翻译

婴宁的原文及翻译《婴宁》是清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收录于《聊斋志异》卷二,约康熙十八年(1679)初步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婴宁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绝慧,十四入泮。

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

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

会上元,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方至村外,舅家仆来招吴去。

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游。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女过去数武,顾婢子笑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

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

母忧之,醮禳益剧,肌革锐减。

医师诊视,投剂发表,忽忽若迷。

母抚问所由,默然不答。

适吴生来,嘱秘诘之。

吴至榻前,生见之泪下,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

吴笑曰:“君意亦痴!此愿有何难遂?当代访之。

徒步于野,必非世家,如其未字,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

但得痊瘳,成事在我。

”生闻之不觉解颐。

吴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

而探访既穷,并无踪迹。

母大忧,无所为计。

然自吴去后,颜顿开,食亦略进。

数日吴复来,生问所谋。

吴绐之曰:“已得之矣。

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之女,即君姨妹,今尚待聘。

虽内戚有婚姻之嫌,实告之无不谐者。

”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吴诡曰:“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

”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生由是饮食渐加,日就平复。

探视枕底,花虽枯,未便雕落,凝思把玩,如见其人。

怪吴不至,折柬招之,吴支托不肯赴招。

生恚怒,悒悒不欢。

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略与商榷,辄摇首不愿,惟日盼吴。

吴迄无耗,益怨恨之。

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怀梅袖中,负气自往,而家人不知也。

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

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

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

《婴宁》原文译文

《婴宁》原文译文

名著阅读与影视欣赏蒲松龄《聊斋志异》之《婴宁》放映时间:本周六上午第二时段10:00——11:30地点:实验楼四楼楼梯东通用技术教室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描写婚姻爱情的小说最多,也最具特色。

它通过人和花妖狐魅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的理想爱情,也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婴宁》是《聊斋》中写得最精彩的一篇。

它不以写情见长,而是着重塑造一位具有民主色彩的少女形象。

婴宁是蒲松龄笔下笑得最美的女性,,天真浪漫,惹人喜爱。

婴宁本为狐狸所生,鬼母所养,远离尘世,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熏染,因而养成一种爱花爱笑、天真无邪的性格,保持了少女的天然和纯真。

她和痴情王子服的爱情是晶莹透明的,闪耀着民主思想的光辉。

他走到哪里笑到哪里,连举行婚礼时都“笑极不能俯仰”,并敢于把夫妻间的“枕边语”公开出来,认为“寝处亦常事,何讳之!”在婴宁身上表现出强烈的要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性格……网友评论:zhainaike原著中,婴宁出场是在一棵树上不是么?lulu94520丫鬟也挺好看的,故事为了存托任务的性格会适当夸大一些她的笑,她笑人间虚假,她笑相公书呆,她笑看人生,她想用的笑感染世间的虚情假意,她率真坦诚,真性情有时候看起来会觉得对人不礼貌,没有所谓的素养,到现今的社会也是,她以笑对待一切,已经很不容易了lulu94520也许原著只是想说明人的本性再天真也经历不起社会现实的磨练,除非她能脱离红尘//@自娱自乐自逍遥:不错啊,好天真烂漫的婴宁,就像花儿一样。

电视剧跟原著结局有点不一样,原著中婴宁还生了一个儿子,也见人就笑。

但是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原著,都是个悲剧。

电视剧中婴宁走了,原著中婴宁不再笑了。

以前看这篇还以为是个大团圆结局呢,现在才知道原来是个悲剧,婴宁以不再笑的刚烈与人间的冷决绝了。

zhoutandi就这样就结局? 婴宁走的时候跟她妈妈说了什么?怎么就没有了...shengshuai12898希望能够看到玩整结尾的婴宁,我好像记得小时候看过完整地,只是忘了是哪个版本的,也希望大家看到完整版本的告诉我一下。

蒲松龄《婴宁》教学要点解析

蒲松龄《婴宁》教学要点解析

蒲松龄《婴宁》教学要点解析1、作家作品简介蒲松龄,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小说家。

《聊斋志异》,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2、作品分析《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最为优秀的篇章之一。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可爱的狐女形象,最美的要数婴宁。

他称这女孩儿是“我婴宁”,口吻之亲密真像是称呼自己的女儿。

文章内容层次分析第一部分从开篇到“怏怏遂返”,初见婴宁;第二部分从“至家”到“惟日盼吴”,思念婴宁;第三部分从“伶仃独步”到“犹依稀倚门北望也”,重见婴宁;第四部分从“抵家”到“然竟日未尝有戚容”,婚后婴宁;第五部分从“一夕”到“亦大有母风云”,婴宁来历与结局;第六部分即最末一段,作者议论。

结构解析开端:上元邂逅(1--4),遇美女,王子服相思成疾。

发展:山中恋情(5--9),寻婴宁,王子服巧遇姨亲。

高潮、结局:喜结连理(10--14),娶美女,婴宁性格改变。

作者评论:(15),强调“孜孜憨笑”不染尘埃。

小说的几条线索鬼母:养婴宁——教婴宁——嫁婴宁王子服:遇婴宁——想婴宁——寻婴宁——重见婴宁——带回婴宁——娶婴宁婴宁:笑容可掬——笑辄不辍——矢复不笑——对生零涕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特点自然环境:第一:清幽的山中、修雅的茅舍(外部)第二:别致的庭院、洁泽的居室(内部)第三:绚烂的花朵、优美的后园(后园)作用:一、为主人公婴宁提供了一个自由自在、美好清雅的生活世界。

二、更好的衬托出婴宁纯真自然的性格。

三、反衬出现实世界的黑暗,体现出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

3、人物分析婴宁的形象(1)爱花,突出其形象美鲜花配美人,美丽清新(2)爱笑,突出其心灵美爽朗率真,天真烂漫,纯真可爱.不受礼法约束。

婴宁最大的特点是“笑”,用笑声塑性格。

婴宁“笑”表层意义:无时无地地笑,千姿百态的笑;深层意义:表现了主人公痴憨,不解人情,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

自然天性是婴宁的主要性格特征。

在婴宁身上寄托了作者对人间真情的赞颂与向往。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蒲家庄人,出身与"书香"家庭。

父亲蒲磐科举不遂,后经商致富。

但到蒲松龄尚年时家境渐趋衰落,生活一比较困苦。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

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

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

四年后,蒲松龄去世。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从二十多岁时开始《聊斋志异》的创作,四十岁左右初集成帙,以后随时增补,直到年逾花甲才辍笔,前后历时四十余年。

这部书花费了蒲松龄的毕生心血,包含了他对黑暗世界的全部认识和体会。

它是一部生动多姿的教科书,代表了蒲松龄的最高文学成就。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古文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我认为婴宁是个很憨、很可爱的狐女,她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笑声。

看似是没有心肺的人,可是墙角一戏却可以看出她机灵得很,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习婴宁的至孝精神,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就是《婴宁》所要表达的主旨。

一、刻画人物,虚实相衬,“痴憨”相衬,众星捧月,以优美的景色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

作者十分巧妙的应用虚实相衬的手法。

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婆、西邻之子和自然环境,但实际上却处处落笔在婴宁身上。

王子服是小说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塑造婴宁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小说开头只用“容华绝代”来概括,并没有具体描写婴宁的美貌,而是通过王子服的巧遇、思念、寻找等细节,从侧面来描写,衬托出婴宁的沉鱼落雁、钩人心魄的美貌,使人感到呼之欲出。

王子服初遇婴宁,在婴宁美貌之前,如醉如痴,忘记男女之别“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婴宁离开后,他“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恹恹而行”,达到失魂落魄的地步;回到家里,因思念婴宁,茶饭不思“不语亦不食”、“肌革锐减”;被其表兄哄骗得知婴宁消息后,“喜溢眉宇”、“饮食渐加”;久不得婴宁消息,他又把玩婴宁遗弃的梅花,睹物思人,陷入无限思念中,难以忘怀。

蒲松龄《婴宁》

蒲松龄《婴宁》
满庭豆棚花架、窗外海棠掩映、舍后花木满 园 ⑤婚后生活:“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 砌藩溷,无非花者。”
——鲜花配美人,美丽清新
(2)爱笑,笑处嫣然
①初见王生:“容华绝代,笑容可掬。”“遗花地上,笑 语自去。”
②再见王生:“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 ③正式见王生:“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 ④在花园的树上见到王生:“见生来,狂笑欲堕.……” ⑤见吴生:“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 ⑥平日里:“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
人皆乐之”。
(3)“呆痴如婴儿” 近乎痴憨
• 初见对王生“注目不移”的反应:“个儿郎目灼灼似 贼!” 仿佛不知道王子服“目灼灼”是为己
• 对王生出遗花示爱的反应:“园中花……斫一巨捆负 送之” 对王生的示爱茫然不知
• 对王生“夫妇之爱”的反应:“我不惯与生人睡” 对于男女之事一窍不通
• 对其母说:“大哥欲我共寝” 不通人情世故
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⑦结婚时:“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 遂罢。”
⑧母忧怒时:“女至,一笑即解。”
——爽朗率真,天真烂漫,纯真可爱.不受礼法约束。
婴宁最大的特点是“笑”,用笑声塑性格。
• 可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 • 可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母
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 • 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 • 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
——单纯天真、未经尘世浸染
作者将这三种性格特征糅合在一起表现, 有花必有笑,笑中常带痴,塑造了一个纯真 可爱的“我婴宁”。
“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 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庄 子》 撄宁:合乎天道、保持自然本色的人生。

《婴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婴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婴宁原文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

绝惠,十四入泮,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zhi郊野。

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

会上元,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

方至村外,舅家有仆来,招吴去。

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遨。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女过去数武,顾婢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

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

不语亦不食。

母忧之。

醮禳益剧,肌革锐减。

医师诊视,投剂发表,忽忽若迷。

母抚问所由,默然不答。

适吴生来,嘱密诘之。

吴至榻前,生见之小下。

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

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

吴笑曰:“君意亦复痴!此愿有何难遂?当代访之。

徒步于野,必非世家。

如其未字,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

但得痊瘳,成事在我。

”生闻之,不觉解颐。

吴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而近代访既穷,并无踪绪。

母大忧,无所为计。

然自吴去后,颜顿开,食亦略进。

数日,吴复来。

生问所谋,吴绐之曰:“已得之矣。

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氏子,即君姨妹行,今尚待聘。

虽内戚有婚姻之嫌,实告之,无不谐者。

”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吴诡曰:“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

”生又付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生由是饮食渐加,日就平复。

探视枕底,花虽柘,未便雕落。

凝思把玩,如见其人。

怪吴不至,折柬招之。

吴支托不肯赴招。

生恚怒,悒悒不欢。

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

略与商榷,辄摇首不愿,惟日盼吴。

吴迄无耗,益怨恨之。

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怀梅袖中,负气自往,而家人不知也。

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

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

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

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

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

意其园亭,不敢遽入。

回顾对户,有巨石滑洁,因据坐少憩。

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小荣”,其声娇细。

聊斋志异 《婴宁》

聊斋志异 《婴宁》

聊斋志异《婴宁》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殉情的女子与其丈夫之间的故事。

故事中的女子名叫婴宁,她十分美丽,丈夫把她宠爱备至。

某日,婴宁因生病昏迷,丈夫十分着急,心生一计,与医生般配了药物灌入婴宁的体内。

不料这种药物却是血仙米,此物源于南海,它能使人长生不老,但要以年轻之人的血液为代价。

药物灌入婴宁体内后,婴宁醒了过来,变得越发娇艳动人,但丈夫却因此付出了代价,每天都会变得虚弱,婴宁却在声嘶力竭的叫喊声中度过了青春年华。

某日,婴宁看到丈夫的憔悴容貌,难以忍受,便决定自杀殉情,为丈夫献出宝贵的血液,以换取他的健康与长寿。

她将自己的血液灌入丈夫的体内后,终于完成了心中所想,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需要真正的付出和牺牲,但若是真正的爱,就应该不求回报,无怨无悔地付出。

同时,还要懂得珍惜身边人,用关爱和照顾回报对方的爱。

简述《聊斋志异》中《婴宁》的主要内容

简述《聊斋志异》中《婴宁》的主要内容

简述《聊斋志异》中《婴宁》的主要内容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王子服,一个书生,他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狐女婴宁。

婴宁是一位天真烂漫、以笑著称的少女,她向往着凡间的美好爱情。

然而,婴宁的真诚愿望被现实一次次打败,美好的姻缘最终付诸流水。

之后,婴宁遇见了王家的大少爷王子服,两人一见倾心。

王子服相思成疾,最终与婴宁共谐连理。

婴宁对丈夫的哽咽陈词实际上是震撼人心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她真挚的感情。

婴宁不仅天真可爱,还是一位孝女,更想能以女代男完成母愿。

她的孝情和以弱女代男的理想,正是农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理想的体现,同时也批判了当时农村中迫于生计而溺弃女婴的行为。

以上仅是简要介绍,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聊斋志异》中《婴宁》的内容,建议阅读原著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

《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聊斋志异》之《婴宁》赏析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蒲家庄人,出身与"书香"家庭。

父亲蒲磐科举不遂,后经商致富。

但到蒲松龄尚年时家境渐趋衰落,生活一比较困苦。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

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

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

四年后,蒲松龄去世。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从二十多岁时开始《聊斋志异》的创作,四十岁左右初集成帙,以后随时增补,直到年逾花甲才辍笔,前后历时四十余年。

这部书花费了蒲松龄的毕生心血,包含了他对黑暗世界的全部认识和体会。

它是一部生动多姿的教科书,代表了蒲松龄的最高文学成就。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国古文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

《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我认为婴宁是个很憨、很可爱的狐女,她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笑声。

看似是没有心肺的人,可是墙角一戏却可以看出她机灵得很,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习婴宁的至孝精神,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纯真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就是《婴宁》所要表达的主旨。

一、刻画人物,虚实相衬,“痴憨”相衬,众星捧月,以优美的景色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

作者十分巧妙的应用虚实相衬的手法。

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婆、西邻之子和自然环境,但实际上却处处落笔在婴宁身上。

王子服是小说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塑造婴宁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小说开头只用“容华绝代”来概括,并没有具体描写婴宁的美貌,而是通过王子服的巧遇、思念、寻找等细节,从侧面来描写,衬托出婴宁的沉鱼落雁、钩人心魄的美貌,使人感到呼之欲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一篇精金美玉式的作品,其丰富的思想意蕴和璀璨夺目的艺术品质结合无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而整篇作品的最成功处在于对婴宁这一形象的塑造。

蒲松龄运用精粹的艺术语言,通过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美丽娇憨、欢快忘忧而又心识大体的少女婴宁形象;婴宁爱笑的特点经作者的着力渲染尤其显豁醒目;整篇作品也因此而更加妙趣横生,摇曳多姿。

作品以王生与婴宁的上元邂逅开篇,推出“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的婴宁,然如惊鸿一瞥,婴宁一句戏语,嫣然一笑,竟翩然而去。

开首一段即非常有戏:婴宁美艳若仙,却毫不矜持;对王生的放肆无礼笑骂而已,并无反感。

其人耶?仙耶?正耶?邪耶?于王生有情耶?无意耶?均极尽迷离,颇费猜度。

然而至此作者却将笔势宕开,不写婴宁,而是写一见钟情的王生如何寤寐思服,以致恹恹生病;又如何急不可耐,亲自寻找婴宁;在此寻找过程中,作者又以王生的视角,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人间胜境。

这种虚晃一枪而又不著痕迹的写法,显示了作者于叙事张弛之际的从容风度,很见文章的回环曲折之美。

但更有意义的却是这些描写突出了婴宁来去飘忽、深居简出的神秘色彩,渲染了一种灵异氛围,为婴宁的再度出场蓄足文势。

正当寻寻觅觅、山重水复之时,蓦然间却见婴宁于茅舍断墙边俯首自簪杏花。

王生喜出望外自不待言,读者至此也松了一口气,终于又见到婴宁了。

但是和上元相遇一样,婴宁“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人”。

这句描写和李清照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几乎同一机杼,极富诗意美,婴宁乍惊乍喜之态宛然在目。

行文至此又有一顿,作者暂时撇开婴宁,写王生一步步“渐近佳人”,却又总不见佳人露面。

这一段有描写有叙述,有聋聩老媪的絮絮叨叨,有住舍内外的明丽景致,处处闪动着婴宁的影子,偏偏不见其真面。

若即而若离,似真又似幻,于作者的腾挪跳跃中,婴宁的神秘色彩又添一层,她美好娇憨的形象呼之欲出,惊讶不安的少女情怀也隐约可见。

接下来的一段对婴宁作正面刻画,是全篇的最精彩处。

作者把婴宁置于她和王生的对立关系中,以王生作衬托,着力塑造婴宁。

王生未见婴宁,先闻其笑;既见婴宁,对其施以常规礼仪,先“揖之”,后问“妹子年几何矣”,“女复笑,不可仰视。

”王生乘机“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婴宁“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 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

至门外,笑声始纵。

”这一连串动作描写,流动自如,宛转传神,活化婴宁。

及婴宁在树上见王生来,竟“狂笑欲堕”;王生扶婴宁下树,“阴捘其腕”,“女笑又作”;王生出示婴宁上元节所拂花,“以示相爱不忘也”,婴宁对曰:“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王生欲与婴宁夜共枕席,婴宁即以此语告知其母。

以上作者刻意写婴宁之笑,其琅琅笑语如在耳际,其百无禁忌、俯仰大笑之态如在眼前。

在婴宁的笑语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不拘礼俗、坦荡无私而又极其机智的少女形象。

而这一形象和王生作对比写来,是很见作者的思想倾向性的。

婴宁所笑的,有的是在王生身上体现出来的繁文缛节,有的是他本身具有的那种循规蹈矩、虚伪暖昧、吞吞吐吐的迂腐气。

和婴宁相比,王生显得卑琐、尴尬窘迫、无所适从,所有王生以为庄重的或者值得珍惜的东西,包括他念念不忘的爱情都在婴宁的笑声中被消解,严肃的变成滑稽的,虚伪的更被揭去了面纱。

这里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作者揶揄的笑容,他正是借婴宁之笑有意识地对中国传统的所谓伦理道德进行嘲笑,并对王生的所谓书生作派进行了善意嘲讽。

有必要提及的是,王生的形象显然和《西厢记》中的张生有相似之处:他们同样对美女一见钟情,相思致病,同样执着爱情又不时表现出轻薄无聊。

王、张身上都体现着封建传统文化对他们的浸染。

作者在刻画王生形象时对《西厢记》情节的戏拟表明他注意到了这样一个书生类型,王生的形象因此便具有了典型的意义。

通过对这一典型的塑造,作者达到了对封建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高度。

婴宁离开了自己的小天地,随王生来到了所谓“姨家”,仍不改其笑;这段描写有重要意义。

婴宁到王生家前,过的是一种远离人世的生活,她的笑无所顾忌,尚情有可原。

到王生家后,她所接触到的已经是人间社会的方方面面,她需要拜见亲属,需要和邻里相处,需要“行新妇礼”……但她只是觉得好笑,以致新妇礼因‘女笑极不能俯仰,遂罢。

”婴宁这时候的笑,虽不乏其好奇、天真的成份,但在我们眼里,它恐怕更多地是对约定俗成的礼仪的别一种态度,甚或竟是一种嘲弄,一种“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对“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故事的转折点是婴宁的恶作剧。

恶作剧的描写表现了婴宁“笑里藏刀”的一面,揭示了婴宁性格的复杂性。

她看似随和,其实极有主见;看似“全无心肝”,其实极有城府;看似放荡不羁,其实极为贞静。

但是由恶作剧引起了官司,婴宁慑于封建礼法,出于家庭名誉的考虑,“由是竟不复笑”。

这才是最耐人寻味的。

它显示了婴宁对社会礼法的认同,而其后婴宁安葬其母的要求更表现了她对社会伦理的认同,或者说伦理观念在她身上的苏醒。

至此,婴宁由一个自然形态的人变成社会形态的人,独特性向普遍性转化,神奇归于平淡,浪漫无羁的婴宁已不复存在。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封建礼法竟迫使了一个人天性的改变,它的震慑力量如此巨大,足见其残酷性。

婴宁尚且如此,其他人在这张无形的网面前又是怎样的噤若寒蝉就更可想而知了。

最后需要分析一下作者对婴宁转化的态度。

作者的态度非常复杂。

一方面,他认为婴宁是“隐宁笑者”,即说笑是她的伪装,她的本质是合于社会规范的贤妻良母;另一方面,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看到的却是婴宁在强大的社会压力面前除了自己合于这一规范,别无选择。

一方面,作者又大方特书婴宁之笑,对婴宁的不复往日有好梦难再的失落感,对婴宁的音容笑貌怀念不已——这种感情从文末一句“女逾年,生一子。

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尤其可以看出。

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作者理想和现实之间以及作者思想内部的深刻矛盾。

作者蔑视封建礼教,歌颂自由爱情,反对扼杀人的自然真情,而这种感情主要表现在婴宁的形象上。

婴宁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她的母亲是狐,父亲死后,寄养在鬼母处。

远离世俗的环境,使他不受尘世间的许多女训的影响。

当时要求女性“笑莫露齿,话莫高声,娘家作女,莫出闺门”,而她则养成一种无拘无束憨直任性,爽朗直率的性格。

她最爱笑,笑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

不管到那里,总是毫不顾忌地“放声大笑”,她不但爱笑,而且有时爬到树顶上,在树上狂笑欲坠。

连行婚礼时也笑得不能俯仰,使婚礼不能正常进行。

作者对她的爱慕之情溢于言表。

对她那种自由的个性进行歌颂,表现了作者对于归真返朴的人性的向往。

对生活在恶境中的读者来说,婴宁的形象无疑是空足传音,高山雪莲,铅云缝中射出的一道阳光,是能够使人们的精神为之一振。

一、近期看纳兰小令的文字,一些鬼异狐怪的文字频频出现,梦里烟花,影影绰绰,甚至包括她本人我都怀疑是否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亦真亦幻,不免让人把她同聊斋中的一些人物联系起来,但我所看过的聊斋故事却好像都已经久远,留下的只是一些模糊的记忆。

在蒲翁的笔下,无论是巧笑倩兮的婴宁、妩媚爱娇的鸦头、大智若愚的小翠、凄婉哀怨的公孙九娘……走入神鬼狐妖的世界,却比人的世界来得更纯净、更精彩,而婴宁无疑是这里面最令人喜爱的人物之一。

二、在所有聊斋人物中,婴宁是血肉最为丰满的一个,也是数百年来令无数读者所倾慕的一个“欢乐女神”。

婴宁山花般明媚,山涧般清澄,野鸟般灵秀。

她身世非常奇特:本是狐女,由鬼母养大,与红尘毫无干系。

中国古代的文人最爱用花来写女性,“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

崔护写“人面桃花相映红”,李白写“荷花羞玉颜”,蒲松龄则让花自始至终左右着婴宁的行动,甚至于决定婴宁的命运。

婴宁郊游遇到了王子服,王子服不转眼地看她,她大大方方地把手中的花丢到地上,“笑语自去”,花是婴宁有意识留下的爱情信物;婴宁在芳华鲜美的桃花下和王子服进行妙趣横生的爱情逗乐;她爬墙折木香玩儿,西邻好色之徒调戏她,闹了个“西人子”暴卒的横祸。

花与婴宁休戚与共,婴宁自己就是远离尘嚣的深山中自由开放的山花,是王母娘娘御花园和露栽种的天上碧桃,是超凡脱俗的天上仙葩,贬到污浊不堪的人世来了。

三、婴宁喜欢开玩笑,表面上看,她憨极了,有不少聊斋研究者称她为“傻大姐儿”,实际上婴宁再聪明不过。

她不拘礼法,想说就说,她在小说里说的第一句话是“个儿郎,目灼灼似贼!”开口解颐,似骂实爱。

此处的“贼”不是通常所说的小偷而是一种爱称,淄川人说心爱的人就喜欢用“小狼贼”的字眼儿。

当王子服向婴宁表示保存花是为了“示相爱不忘”时,婴宁故作惘然不解,认为保存花就是仅仅因为喜欢花。

王子服啼笑皆非,坦率地说,他不是喜欢花而是喜欢捻花之人,婴宁就说:我们是很远的亲戚,为什么总惦记呢?王子服认真地解释他对婴宁的感情不是亲戚间的感情而是夫妻之爱,婴宁故意问:夫妻之爱和兄妹之爱有什么区别:“有以异乎?”王子服说夫妻要“夜共枕席”,此时婴宁令人喷饭地说:“我不惯与生人睡!”婴宁竟说出这样的话,表面看,真是个傻大姐儿。

实际上她狡黠得很,“憨”不过是慧的隐身衣。

婴宁假装不懂王子服的爱情表白,是为了让他将情爱表达得更加热烈,更加赤诚。

否则,在说到跟王子服的关系时,她怎么一会儿是“至戚”,一会儿成“葭莩之情”(非常远的亲戚)?远远近近都是为了她当时拿王子服取乐的需要。

或远或近,都不是信口而言,目的性十分明确。

更有甚者,婴宁还要将王子服想与她“夜共枕席”的话告诉老母亲,以至于让王子服急出一身汗来。

其实婴宁讲这番话时丫环恰好出去了,在场的仅他们三人,而老母是个聋子!婴宁这般恶作剧只是为了让王子服面红耳赤、手足无措,看看他的笑话而已。

婴宁式的爱情表白在中国古代爱情小说中真是绝无仅有,隽永,别致,有趣,“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婴宁的幽默感是其聪明才智的显露,是她的勃勃生机的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女性形象较缺少的品格。

四、婴宁爱笑,无拘无束地笑,无法无天地笑,连结婚拜堂她都“笑极,不能俯仰”。

婴宁是中国古代小说里笑得最开心的姑娘,她几乎把封建时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愿笑乃至不会笑的一切条条框框打破了。

那时,女人只能够“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只能笑不露齿,笑不出声,否则就有悖纲常,有失检点,不正经。

而婴宁呢,她面对陌生男子,毫无羞涩地笑,自由自在地笑,她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笑,“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复笑不可仰视”,“大笑”,“笑声始纵”,“狂笑欲堕”,“笑又作,倚树不能行”,“浓笑不顾”,“放声大笑”,“孜孜憨笑”……真是任性而为,一切封建礼教的繁文缛节对她都不过是东风之吹马耳!那么,婴宁是不是一个任性胡为者?非也,婴宁对鬼母有深深的依恋,到了王家后,敬上爱下,善解人意,对婆母晨昏定省,分毫不错礼法,操女红精巧绝伦,“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