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绿色优势学科建设的步伐
2023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第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需科目考试答案(98分)
2023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第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需科目考试答案(98分)1、在全球范围之内,基于人类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形成价值,进而产生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与环节的企业网络,我们称之为()。
A、全球产业链B、全球供应链C、全球空间链D、全球价值链2、广西将在“十四五〃时期建立健全市县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地方金融监管平台。
A、正确B、错误3、"十四五〃时期,广西全面推进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升级发展。
A、正确B、错误4、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财政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A、正确B、错误5、中国的GDP未来肯定要超过美国支撑中国GDP超越美国的一个重要基础是()。
A、在大国博弈过程中,尽快建立盟友体系B、在大国博弈过程中,尽快瓦解以欧美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形成的盟友体系C、在大国博弈过程中提高外汇储备D、在大国博弈过程中,产业链结构重组6、"西班牙替代葡萄牙,成为殖民大帝国。
后来,受西班牙统治的()崛起、独立,逐渐替代西班牙,该国当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A、英国B、美国U荷兰D、法国7、价值链是从()层面讲,企业在市场上提供商品和服务,通过不同的生产流程创造价值。
A、商品B、企业C、国家D、服务8、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
A、正确B、错误9、要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加大对革命老区、()、基础薄弱的人口大市教育发展支持力度。
A、少数民族聚居区B、旅游景区C、港澳台D、边境地区10、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动乡村风貌发生根本性改观,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区,促进()。
A、农业高质高效B、乡村宜居宜业C、农民富裕富足D、城乡一体化发展11、广西将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提质升级"六个一流"重大工程,其中“一流品牌〃主要包括()。
A、宜居桂林B、养生桂林U桂林有礼D、桂林有戏12、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集成示范工程要求,基本建成〃四区一港”和引领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试验园区。
小学“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精选3篇)
⼩学“绿⾊学校”创建⼯作计划范⽂(精选3篇)⼩学“绿⾊学校”创建⼯作计划范⽂(精选3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活,新的挑战,是时候认真思考⼯作计划如何写了。
好的⼯作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学“绿⾊学校”创建⼯作计划范⽂(精选3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学“绿⾊学校”创建⼯作计划1 在过去的⼀年⾥,我校的环保教育取得了⼀定的成绩,创建“绿⾊学校”的⼯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今后的⼀年⾥,我们将进⼀步加强环保教育,推动学校的各项⼯作。
⼀、指导思想 环保教育是⼀项基本国策,也是学校教育的⼀项重要内容。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为纲要》,以此为学校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继续⾼度重视创建“绿⾊学校”⼯作,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进⼀步加强领导,努⼒形成⽴⾜于学校,渗透于课堂,服务于社会的环境建设模式。
⼆、创建⽬标: 围绕市教育局确定的关于创建绿⾊学校的⽬标,切实提⾼学⽣的环境意识,充分利⽤学校内外的⼀切资源和机会全⾯提⾼师⽣的环境素养。
我们的创建⼝号是“关爱绿⾊,责任在我”。
创建绿⾊学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主体教育⽹络。
培养⼀⽀合格的具有⼀定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的教师队伍。
全⾯动员,充分参与活动,⼒求活动具体化,务实化、优质化、多样化。
通过创建“绿⾊学校”活动,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到学校⾏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作中,让校园成为⾃然环境优美、⼈⽂环境和谐、师⽣环保意识强烈、⾏为习惯⽂明的绿⾊校园。
通过创建过程,提升个⼈素质,提升环境质量,提升学校品位。
三、主要措施 创建“绿⾊学校”有助于加深师⽣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提⾼师⽣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活和⼯作中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绿⾊学校”不仅能使教师和学⽣的环境素养得以提⾼,学校环境得到改善,⽽且还通过学⽣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公民,使更多的⼈⼴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动。
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特别关注王秦“十四五”是建设科技强省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省科技系统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扎实落实到科技创新战略规划、任务部署和政策措施之中。
坚持“四个面向”,围绕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以重大需求和重大任务为牵引,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
聚焦最有基础、最有优势和最需要突破的领域,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加强前沿战略部署,瞄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区块链等前沿领域,超前部署50项前瞻性技术研发项目,依靠科技进步创造新需求、培育新业态、塑造新模式,加快形成创新先发优势。
推进“卡脖子”环节攻关,围绕重大战略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实施40项技术攻关项目和80项成果转化项目,加快突破高端装备、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核心零部件等瓶颈制约,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优化完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方式,统筹政府与市场、竞争与合作、自主与开放的关系,持续深化“揭榜挂帅”、定向择优、联合招标等新机制,推动形成需求导向明确、引领特征明显、攻坚力量完备的协同攻关体系。
加强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赋能,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低碳、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居于行业领先水平的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以筑牢科技创新基础为目标,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近年来,我们学校一直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致力于改革课堂教学,这使得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声誉也越来越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制定了学科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创造条件,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以有效的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我们希望通过学科建设,培育更多的优势学科,争取有2-3个学科近期内尽快成为郑州市名学科。
同时,我们也要创设有利于教师迅速成才和学科教学模式形成的教学环境,使任课教师逐渐形成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
二、学科建设的策略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除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各学科建设的强弱。
因此,我们的学科建设策略必须正确。
1、更新理念。
我们希望在学科组内,每个人都有优势学科的意识,全校形成一种建设优势学科的氛围。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学科组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打造品牌。
我们选出物理组、高中数学组、初中语文组作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尽快成为教师业务能力强、学科成绩突出、学科特色明显的学科组,使它们成为我们学校的品牌,在本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造就队伍。
教师强则学科强,我们要做好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教师整体素质普遍提高,业务能力明显增强,造就一支研究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4、创建模式。
通过三个重点教研组的建设,探索一套科学规范、务实高效的学科建设模式,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经验,使其对学校其他学科组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所有学科组水平整体提高。
三、学科建设的措施1、加强领导。
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为学科建设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我们组建了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其中包括组长、副组长和成员。
2、建立领导包组制度。
相关领导每人承包一个教研组,深入一线为学科组建设提供指导和服务。
3、学校制定了总体规划,包括三年规划和学科建设的三年规划。
强力推进优势学科建设,大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强力推进优势学科建设,大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作者:姜玉钦刘起胜来源:《河南教育·高教》2016年第03期学科建设是一盘棋,必须要有通盘考虑的战略眼光。
学科发展的布局就是在学科发展道路上,要优先发展那些与国家、地方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形成重点学科,再带动一批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群的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知名度。
近年,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按照“差异化竞争”发展战略思路,通过凝练学科方向、会聚培养高层次人才、构建高端平台、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强力推进化学优势学科建设,开创了喜人的发展局面,在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中抢占了先机。
凝练学科方向,规划学科发展学科建设是一盘棋,必须要有通盘考虑的战略眼光。
学科发展的布局就是在学科发展道路上,要优先发展那些与国家、地方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形成重点学科,再带动一批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群的发展,从而提高学校知名度。
我们依据学校、学院实际情况,结合化学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需要,适时调整和优化学科布局。
紧盯化学学科国际前沿领域,针对溶液微观结构与特定功能的关系、生物矿化机理及功能材料、绿色合成方法、环境污染物及生物分析新方法、新型化学电源关键材料和药物生产关键技术等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研究领域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我们结合化学学科发展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形成了绿色介质化学、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能源电化学、环境及生物分析化学和新药研究与开发等六个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这些优先发展的学术方向具有坚实的学术理论基础和独特的学术特色。
我们坚持用开创性的学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思想作指导,以较高层次的科学研究课题和丰厚的学术成果为支撑。
学科已经在离子液体自组装新特性、CO2开关的离子液体水体系用于均相反应异相分离、基于离子液体的生物质溶解与转化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研究工作被美国化学学会、英国皇家学会等网站进行专题评介,显著提升了学科中心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点与实施路径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日益成为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提出可行的实施路径,为相关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需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国有企业应注重技术研发,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
同时,要管理模式创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产业结构优化:国有企业应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领域转移。
发挥规模优势,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高整体竞争力。
3、体制机制改革:国有企业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治理水平,激发员工创新活力。
4、绿色可持续发展: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应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5、国际化战略布局:面对全球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应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
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吸收先进经验,提高国际竞争力。
为了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同时,完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2、深化监管改革:监管部门应加强国有企业监管,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
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3、加强人才培养:国有企业应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引进外部人才等多种途径提高员工素质。
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4、推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国有企业应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企业竞争力。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推进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的指导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推进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3.07.12•【字号】鲁教科字〔2023〕4号•【施行日期】2023.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推进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的指导意见鲁教科字〔2023〕4号各市教育(教体)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高等学校: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面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先行先试,探索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产业创新研究院,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以服务和融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中心,以构建特色鲜明、教研产协同推进的产业创新研究院为目标,以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路径,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为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建设定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统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精准对接山东省标志性产业链、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由高水平大学牵头,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链主企业、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地方政府,汇聚各类创新要素,组建产业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
211273857_图书馆服务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建设的实践路径——以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01$21(3$&)%)($4%3'图书馆服务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建设的实践路径以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李艳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图书馆!湖北武汉!G <$$H I摘5要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适时依据学校学科发展规划"组建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调整学科资源建设规划!优化图书馆服务模式"为学科人才引进及人才评价服务"开展学科建设动态监测与学科评价服务"自建特色数据库"深入学科建设服务"促进校企合作信息平台的建设"助力学科创新水平"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协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 图书馆$服务学科建设$参与人才培养55为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4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党和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基本原则和总目标"随后教育部制定+双一流,实施办法$$%#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也启动了一流学科建设"通过学科建设"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优化学科结构"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推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建设重要支撑力量#因此"+双一流,建设的实施给高校图书馆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建设要求"学者从图书资源建设$)2(%&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20%及学科馆员服务团队建设$12O %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同高校历史条件和发展水平不同"其学科优势&学科建设水平与图书馆服务开展情况各具特色"虽有经验为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借鉴"但不能盲目照搬"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文献资料和信息资源海量增长#学校各部门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图书馆原有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无法在短时间内跟上发展需求#为应对新形势下的困局"图书馆从现实情况出发"探索组建学科服务团队&开展资源建设&学科服务及参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一 组建学科服务团队为配合学校+双一流,建设需要"适应新形势下学科建设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图书馆构建了一支综合素质优&业务能力强的学科服务团队"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根据实际状况引进紧缺的计算机&统计学&图书情报以及轻工&机电等优势学科专业相关人才"增加+专业,学科馆员数量#')(在现有馆员中通过竞聘选出服务意识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集中在核心业务部门"作为学科馆员对口服务特色优势学科#通过支持学科馆员参加学科领域培训"提高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进而能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专业情报信息服务#'((招募勤工俭学学生代表"每个学院至少招募一名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加入学科服务团队"发挥学生专业特长且熟悉学院情况优势"加强图书馆与学院沟通联系#'3(建立学科馆员工作评价与绩效奖励制度"分别从服务对象和图书馆两方面综合评估学科馆员服务态度&水平和质量)根据助力科研的效果和学科服务成果"实施绩效奖励制度"激发学科馆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二 大数据助力学科资源建设在+双一流,建设指引下"湖北工业大学主动对接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战略需求"实施以绿色工业为主导的+$(4b ,学科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打造学科链"将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打造为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以及化学与生物制造为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全方位优化调整"实现+绿色化,转型"依据优势特色学科力量"开设大数据&集成电路&生物制药&智能建'制(造等新工科专业'个"关停并转$1个专业"与湖北省+4$%)%,现代产业体系进行百分百对接$'%#图书馆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摸清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分布"在建设中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纳入学科资源建设"在补充弱势学科所需必备资源基础上"将有限经费HG"理论研究科技风GHGI 年J 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优先配置学校新建专业和优势学科"优化馆藏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文献资源逐渐多元化"文献资源不仅量大"而且品类多"除传统纸质文献外"还包括电子文献&数据资源及机读文献等#由于采编所涉及内容多且复杂"采用传统采编模式很难满足资源建设要求#图书馆依据内外情势变化"在文献资料采编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技术"依据如下步骤进行采编!'$(利用汇文P#T Vl V系统中采访模块"对图书馆现有馆藏资源结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学校发展规划"结合学科发展情况"通过对学科资源进行累积性研究&评估和比较"提出学科资源建设方案#')(关注与优势特色专业相关出版社出版计划&规律和内容"重点关注学科核心出版社出版物和动态"了解经典出版物&大套出版物等#'((在资源采编前深入各学院调研"通过查看课程教学大纲&专业教师推荐&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掌握各学科资源需求"查漏补缺#在满足弱势学科资源基本需求的同时"重点关注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与化学制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等优势特色学科资源需求"确定采购资源计划#'3(开辟学科竞赛专用资源建设绿色通道"与竞赛指导教师沟通"做好常规性竞赛资源采编#根据竞赛所需文献资料专而深&时效性强的特点"图书馆尽可能保证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专业资源#'4(随着技术进步及读者阅读习惯变化"图书馆增加了电子期刊采编量"减少纸本期刊采编量#对所购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进行比对"降低期刊采编重复率#'0(电子期刊数据库的选用"引进全球知名科技文献检索工具VW#和c#数据库"大型综合电子期刊数据库如知网&维普&万方以及c E=8D/8;等的采购#结合优势特色学科发展"选购c J8;C E@数据库"#c c c*#c6&c T VW"数据库的子库W C@8J/,V<:;,8M;8J/8;&i/B7Z/;8M;8==的部分期刊#依据上述程序"确定学科资源采购目录"利用汇文云平台数据库"通过馆藏比较&热门订购&热门借阅等数据分析所提供的基础数据"并辅以出版社&作者知名度&发行数量&市场反响等数据多维度考量"保证所购图书质量"努力做到采购有依据"减少采购盲目性与随意性"提高采购图书的质量和利用率#此外"图书馆还开通荐书平台及反馈意见箱"收集师生对图书资源建设意见"掌握各学科&专业对采购图书的满意度"对使用率低和师生评价低的纸本期刊&电子期刊及数据库进行撤订#对于因经费短缺"不能满足学科发展需求的少量资源"学科馆员可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获得文献信息资源"从而提升优势学科文献保障率#三 优化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尽力为读者做好各项服务#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资金支持下"建成花园式图书馆"内设茶社和咖啡书屋)采用+藏&借&阅一体化,大流通模式"利用c\#!自助借还系统实行+一卡通,方式运行管理"开通)3小时自助图书馆及远程访问系统"使读者享受不受时间限制的图书资料服务)利用图书馆海量信息资源"开展科技查新&文献传递&参考咨询&课题检索&查收查引等服务#然而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上述常规性服务不能满足建设一流学科的要求"为紧跟时代步伐"图书馆推出学科馆员制度"探索深化服务内容"满足学校在人才引进和评价&学科动态监测及评价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图书馆深层次&个性化服务需求#(一*协助学科人才引进及人才评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一项常规性工作#学科馆员通过定期收录学者的专著&发文量&论文影响力&论文被引频次&c V#高被引论文&所获基金以及学术荣誉等指标"对学者的水平&学术活跃度以及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选出高水平学者并录入自建人才库"向各学院推送人才信息动态)在人才招聘期间"积极与学院沟通"了解学科人才需求"依照招聘需求在自建人才库中定位合适人选"并向目标人选推送招聘信息)对于前来应聘人才"学科馆员及时提供应聘者的科研分析报告"评估应聘人与学科匹配度"为学科引进最合适的人才提供参考依据)对于稀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学科馆员从应聘者国内教育背景&国内学术交流等方面评估应聘者回国意愿"为最终确定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参考#人才引进后"图书馆积极协助学校人力资源处制订人才评价方案"对引进人才的科研学术成果进行评价"评估在岗业绩"为学科人才建设贡献力量#(二*开展学科建设动态监测与学科评价服务目前c V#指标成为+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通过购置c V#数据库"学科馆员可对学校各学科近期内已发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等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本校学科排名"优势科研方向以及高水平科研人员#同时将监测数据与学校学科发展相结合"形成学术成果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科发展前沿&学科热点及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开展学科竞争力及影响力评价"为遴选本校优势学科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助力学校规划学科发展"科学配置学科资源"突出重点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促进产生高水平学术成果#=G"F科技风GHGI年J月理论研究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三*开展学科服务优势专业+一流化,建设离不开图书馆信息资源支撑#学科馆员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持续跟踪学科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将论文推送给学院领导和教授"使其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热点动态"为调整学科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学科馆员通过收集&整理某一具体学科方向信息"总结该方向的基本特征&关键技术&问题解决方案和发展趋势"形成战略咨询报告"推送科研人员"使其快速掌握本领域研究现状"提高效率#例如学科馆员主动追踪高分子学科国内外前沿"对高分子学科热点和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搜集高分子学科最新会议或政策摘要"积极主动参与高分子学科建设"自建新型高分子材料工艺配方数据库&高分子材料期刊数据库&高分子外文期刊数据库等"依托图书馆资源优势"围绕企业需求开展专题信息检索&收集与分析"及时&准确地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大量有价值信息"促进了校企合作与专题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有力地支持了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进入c V#前$Y #四 积极参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明确指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突出培养一流人才#大学生学科竞赛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对提高学生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湖北工业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多科性大学"历来重视学科竞赛工作"构建了+一学院一精品赛事&一专业一赛事&一赛事一指导团队,的+$$$,竞赛体系"已列入-学科竞赛指南.的赛事有')项$$%%#图书馆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积极嵌入大学生学科竞赛"从空间&技术到服务全方位支持"同时还组队参与竞赛活动"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学习空间的支持从竞赛启动到参赛结束"竞赛小组成员经常需要讨论&交流研究工作进展"小组成员需要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研讨"图书馆利用信息共享空间&茶社等为大学生备赛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二*图书资料!信息资源与技术保障图书馆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训改革和创新探索"开设+信息素养***学术研究必修课程,#在信息素养课程中嵌入科研竞赛内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各类信息资源检索方法与技巧"利用有效工具搜集所需资料&整理信息和建立个人知识管理体系"有力地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对于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学科馆员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文献查阅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获得所需文献资料"为大学生参加竞赛提供便捷的文献服务#(三*参与学科竞赛活动图书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湖北省高校+学术搜索挑战赛,"利用大赛平台+训练营,&校内VM "W 课程&\""W 课程&专题课程讲座等对师生进行培训辅导"让学生熟悉各类型数据库使用方法及信息检索技巧"通过备赛&参赛提升信息素养"提高文献搜索&整理和利用能力#学校)%$1年在首届湖北省高校万方杯+学术搜索挑战赛,中荣获优胜奖))%$'年第二届斩获特等奖))%)$年第三届因组织赛事表现突出"获得+优秀指导案例,奖#通过比赛促进了学术资源充分利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在掌握各类学术资源搜索技巧的同时提升了M M 6制作&语言表达等能力#参考文献&$'7??9=%**HC /.8&HC /@:&,<J */?8J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4(%4/>;e C E C @@/-&&)'王旭&高校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的角色定位探讨)))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_'&大学图书情报学刊")%)%"(O (%(*%O)2O3&&('刘方&地方高校图书馆助力优势学科+一流化,发展策略&_'&图书馆研究")%)%((*%0O21(&&3'巩林立"张会田"李志刚"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图书情报导刊")%)%"4(%4*%($2(3&&4'闫金双&高校图书馆助力非优势学科发展对策研究&_'&河南图书馆学刊")%))"3)(0*%0%20)&&0'于夏薇"陈幼华&+双一流,建设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情报服务体系)))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_'&图书情报研究")%)%"$(()*%))2)1"(4&&1'聂倩莲&+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组织制度研究&_'"科技风")%)%($$*%)312)3O&&O '王欢"郭春阳&国内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研究述评&_'&大学图书情报学刊")%))(0*%$(32$('&&''湖北工业大学新闻中心&7??9=%**G G G &7H:?&8@:&,-*/-><*$%30*)O000&7?J &&$%'吕栋"赵西坡"李晓波&以学科竞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途径探索&_'&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O "$($0*%0'21%&作者简介 李艳($'1')5*"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1/理论研究科技风GHGI 年J 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计划
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计划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计划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践行学校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着力提升师生生态文明素养,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创建以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学校为主题,以提高绿化覆盖率为目的,通过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美化校园环境,弘扬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校园。
二、目标任务(一)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要求,从开始,用三年(~)时间在全市教育系统学校中开展校园绿化、绿化科普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在持续巩固~全市创建绿色校园38所基础上,力争到,全市100%的学校(中学、中心学校、大型完小、幼儿园)达到绿色学校创建要求,即~全市创建绿色学校达54所(其中巩固性创建38所,新创建16所),具体创建任务目标见附件1。
(二)通过创建绿色学校,使创建制度、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学校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涌现出一批绿色学校先进典型。
三、创建内容(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结合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参观实践等活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将教育内容与学生身边的、当地的、日常的环境相联系,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绿色发展。
(二)施行绿色规划管理在校园建设和改造中,结合当地经济、资源、气候、环境及文化等特点,着力优化校园内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各类公共绿地和绿植搭配,提升校园绿化美化、清洁化水平。
建立健全校园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绿色管理制度,有效处理生活及实验室污水,实现校园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运行管理。
(三)建设绿色环保校园积极采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引导校园新建建筑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建造,有序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和运行。
着重从建筑节能、新能源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可回收垃圾利用、材料节约与再利用等方面,持续提升校园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深入开展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
深刻认识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厚植科学基础,在若干重要科技领域跻身全球领先行列。
一、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要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活力。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基础研究能力。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要引导大学加强基础研究和追求学术卓越,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形成一批优势学科集群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建立创新能力评估基础上的绩效拨款制度,系统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研发三位一体创新水平。
绿色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绿色创新引领未来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发展成为了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
作为一种倡导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创新已经成为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绿色创新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在未来发展中的应用角度进行探讨。
一、绿色创新的定义绿色创新是指以生态环境为导向,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的过程。
它强调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系统健康的目标,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和经济的协同推进。
绿色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是一种理念和价值观的转变。
二、绿色创新的重要性绿色创新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和资源浪费,为人类提供更加环保和生态的生活方式。
其次,绿色创新还可以带动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创造新的产业和商机。
同时,它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形象和声誉。
最后,绿色创新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善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进步。
三、绿色创新的应用领域绿色创新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能源领域,绿色创新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创新可以推动电动汽车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
在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绿色创新可以提高建筑能源效率,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
在农业和食品领域,绿色创新可以推进有机农业和食品安全,减少农药使用和环境污染。
四、绿色创新的挑战与对策尽管绿色创新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但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高成本是一个制约因素,绿色技术和设备的投入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
其次,缺乏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以及缺乏绿色创新的市场需求也是制约绿色创新发展的问题。
最后,绿色创新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知识传播,而这在现实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需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政府应加大对绿色创新的支持力度,制定激励政策,降低绿色技术的成本。
绿色学校建设活动工作总结报告(二篇)
绿色学校建设活动工作总结报告一、领导重视1为了加强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学校第一把手为组长,主管校园环境建设的领导为副组长,以及主管学生工作的和主管教学工作的有关领导参加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
做到明确分工,职责到人。
确保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检查、有总结。
2把“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
每学期初,学校对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及“环保教育”都进行专门的研究。
第一把手亲自抓,亲自设计、布置学校的建设,并制定了专项的工作计划。
另外,学校的工作计划都有“环境教育”工作的有关内容。
3学校的环境建设制度、校园管理制度、绿化美化、卫生制度等齐全。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境意识1教育的成功关键是任教的教师,如果教师没有在他们的授课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的知识、技能和行动,那么具有环境认识的学生就不能产生。
为此,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创建绿色学校指南”提高教师对创建绿色学校的认识。
2定期出环保教育、环保知识的信息简报。
走廊宣传橱窗定期更换环保知识,以调查报告、绘画、剪纸、手工等多种形式的主题鲜明的宣传内容,如“我们的家园”、“社会调查”、“好行为从娃娃抓起”、“共创美好未来”等。
内容丰富多彩,既有童趣又有意义,并且都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和环境意识3利用宣传栏进行宣传。
4班级有宣传墙报。
结合植树节、环境日、无烟日等有关活动,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宣传。
三、通过班团会、少先队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爱护校园、美化校园”的教育。
每周一的大型升旗活动,升旗讲话是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机会。
每学期德育处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利用2——3周的升旗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绿化、美化、爱护校园的专题教育。
主管领导的升旗讲话围绕“环保内容”撰写讲稿,有理有据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2利用班团会时间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记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632016年第4期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事迹选登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是北林大最具鲜明特色的研究型学院,也是学校历史最悠久、师资最强、培养人才最多的学院。
建院至今,学院经历了多次学科和专业调整,始终注重林学一级学科骨干专业学科方向的建设,建院以来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林业科技人才。
我国多名“两院”院士,如沈国舫、张新时、李文华等均毕业于林学院,同时也培养了我国第一位林学博士,他们为我国的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林学院立足我国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主战场,积极应对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战略选择,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各个环节中,注重发挥专业学科优势,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战略决策、人才支撑、科技支撑和文化支撑,率先践行,投身实践,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先锋带头和示范推广作用。
一、深化教学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林业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紧密结合国家、社会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发挥专业和学科优势,探索分类分层培养体系,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国际联合培养、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在森林资源类、森林保护、林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林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为全国农林高校提供经验借鉴。
(二)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提升林业人才培养水平建设数十门精品课程,其中国家级、北京市精品课程各6门。
近十年,主编、参编《森林生态学》、《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生态公益林管护指南》等学位及行业培训教材40余本。
其中,《森林生态学》等7部教材获得国家级、北京市级精品教材,《森林培育学》获省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学院还利用学院路教学共同体,为首充分发挥学科优势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记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都地矿、冶金、医学、航空等院校学生开办绿色课程,成为首都高校普及生态文明的先锋。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公布日期】2023.10.11•【字号】•【施行日期】2023.10.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区直各中等职业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依据教育部印发的《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教发〔2022〕2号)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把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现将《广西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23年10月11日广西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依据《教育部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为实现广西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教育行业的特有贡献,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聚焦绿色低碳发展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层次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构建上下衔接、内容丰富且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着力提高全区学生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什么是绿色技术如何加快研发
什么是绿色技术如何加快研发在当今时代,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资源短缺的压力不断增大,绿色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技术?又该如何加快其研发呢?绿色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指那些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它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污染治理、资源回收利用、生态农业等等。
以新能源开发为例,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技术,就是绿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能源不仅清洁无污染,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比传统的化石能源,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技术则致力于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采用高效的能源设备和节能材料,可以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在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优化交通管理系统,都有助于降低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的治理方法。
比如,利用先进的过滤和净化设备处理工业废气和废水,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受污染的土壤,这些都是为了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保护生态平衡。
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则是将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资源。
例如,废旧金属、塑料、纸张等的回收和再加工,不仅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还能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生态农业技术强调在农业生产中遵循自然规律,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用绿色防控措施防治病虫害,推广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加快绿色技术的研发呢?首先,加大资金投入是关键。
绿色技术的研发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用于购置实验设备、聘请专业人才、开展科研项目等。
政府应增加对绿色技术研发的财政拨款,设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绿色技术领域。
同时,企业也应提高对绿色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北京红星 成果鉴定
北京红星成果鉴定1.引言1.1 概述北京红星是中国航天事业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北京红星的发射和运行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要里程碑。
红星卫星的研制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满足通信和广播电视传送等领域的需求,以推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和科技进步。
红星卫星的研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长期而艰辛的努力,终于于1998年成功发射。
这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在卫星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北京红星卫星的发射不仅带来了我国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还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红星卫星在发射后的运行表现也非常出色。
它的卫星载荷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可靠,能够满足多样化的通信需求。
通过红星卫星,我们实现了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广泛的娱乐和信息服务。
此外,红星卫星还具备一定的军事应用价值,能够提供军事通信和监视功能,为国家的安全和国防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红星卫星的成功研制和运行,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对于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的发射和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了少数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航天强国之一,展示了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显著进步和突破。
同时,红星卫星的成功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榜样和借鉴,促进了全球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交流。
总之,北京红星卫星的研制和运行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象征。
通过对红星卫星的成果进行深入鉴定和评价,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展示我国在航天领域的优势和潜力,为我国未来的航天事业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整体的组织框架,以及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连贯性。
可以参考以下方式进行描述:在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组织和撰写。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目的。
其次,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红星的历史背景,包括其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国家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中国是一个大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实现人才供给自主可控。
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在高校落地生根指明了前行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高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担起的时代重任。
1深入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在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下,人才的竞争不再是数量多少的比拼,而是高水平人才聚集程度、人才作用发挥效能以及人才创新环境质量的竞争。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教育、科技、人才必须统筹抓、一体抓,才会产生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效果。
要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探索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内在规律,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涵养人才第一资源,大力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努力激发创新第一动力,形成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高效循环的战略格局。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也是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大功能齐备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
对于高校而言,人才不仅是第一资源,更是核心资源。
高校高水平人才队伍,既是产出科技创新成果的动力源、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蓄水池,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生力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绿色优势学科建设的步伐
在应对全球变化中,如何让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可持续经营发挥更大的作用?北京林业大学用加快绿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实际行动,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5月15日,包括两位院士在内的8人专家组对北京林业大学完成的相关项目进行了检查。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等对其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
4年前,北京林业大学立项启动了“应对全球变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可持续经营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拉开了“脆弱生态系统退化机制与恢复重建研究”、“林木良种与生物学基础优势学科创新”、“优质高效森林培育与经营利用研究”、“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研究”的序幕。
4个春秋过去,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发展了平台特色的野外试验创新体系,建立了优势学科围绕现代林业重大需求的交叉发展机制,承担了大批国家重要研究课题,取得了一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成果,在支撑林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承担重大科研400多项
2008年10月,该校的“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增强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现代
遗传分析研究能力;与地方共建了“北方平原林木良种创新与示范实践基地”和“枣树教学和科研实践基地”等研究基地;承担了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支撑课题等国家计划研究项目130多项。
据了解,在多年野外定位台站和试验示范区建设基础上,该校建设成了集科学试验、野外观测、教学、科普宣传于一体的水土保持产学研基地。
该基地包括了相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4个典型生态退化区域的植被恢复重建试验站,覆盖了西北黄土区、风沙区、高寒区、华北土石山区、滨海盐渍土地区、西南长江三峡库区等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各典型
区域,为开展大流域、大区域、跨流域、跨区域的重大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专项研究和高水平创新成果的产出,提供了坚实的条件支撑。
依托该体系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林业公益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90项。
在优质高效森林培育与经营利用研究中,建成了代表我国东北天然针阔混交林、华北低山生态公益林、平原速生丰产林和南方集体林各主要林区典型森林经营类型的野外试
验基地5处,试验区面积近60万亩;建设了林木生物质新材料研究开发基地和林木生物质成分分离与高效利用实验
室;配套建设了试验工作基础设施;建成了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
为森林培育与林木生物质材料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更好支撑现代林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
主持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课题94项。
在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方向凝练了优势学科团队,新建多个功能研究室和23处产学研基地,主持了包括国家“973”、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级重点研究课题70余项,与瑞士、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合作研究课题10余项。
获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该校在“生物质转化为高值化材料的基础科学问题”(973计划)研究取得突破。
针对秸秆生物质组分高效分离和组分定向转化的根本性障碍,解决生物质组分超微结构的分子解译、生物质组分清洁温和分离机制和生物质组分构效关系与高值化材料构建等深层次的科学问题,为生物质利用和转化为高值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阐明了生物质细胞壁组分结构解译与组分键合机制,研究了生物质解离与低分子片段绿色单体化及转化技术,进行了绿色新溶剂与纤维素高值化材料的构建,实现了半纤维素分子纯化均化技术及高值化材料的合成,通过木质素聚集态结构活化合成了功能芳基材料。
相关理论与技术有助于我国现有生物质材料工业如制浆
造纸、纤维素以及化石基合成材料等工业技术体系的结构调整与升级,推动化石基合成材料的替代,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障我国社会与经济安全。
“森林计测信息化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以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以森林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精准化计测为研究目标,以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调查、监测、建模、预测、决策和制图分析为研究内容,通过自主创新和有效集成,形成精密光电角距样地测树技术、遥感森林反演计测技术和森林防火灭火技术体系。
实现了全面自动测定与建库记录立木干型、林分断面积、林冠体积及表面积等多个测树因子,实现了大尺度、区域化森林资源遥感反演和信息化管理,大幅度提高了技术经度和工作效率,实现了林火蔓延速度、火焰高实时自动测定。
成果已应用到林业、国土资源、土木工程等行业。
“人造板优质高效胶粘剂生产与应用关键技术”,是环境友好木质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与木质材料高效利用的研究
难点。
科研人员开发出了甲醛高效活化技术与脲醛树脂分子结构调控技术,高性能脲醛树脂制备技术,多功能固化剂及甲醛消除剂制造技术,获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攻克了该技术难题,创造性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的环保、性能与成本之间的矛盾。
该技术已在230多家企业转化推广,极大地提升了人造板企业的胶
粘剂及人造板制造技术水平,有效降低了人造板甲醛释放量。
据悉,该校在用材和经济林种质创新领域取得系列成果。
广泛收集保存了杨树、刺槐、侧柏等优良种质,建立核桃、板栗、榛子、仁用杏等种质资源圃,收集种质1022个。
突破了黑杨配子染色体加倍技术,建立了高效诱导杨树多倍体技术体系,探索了杨树派内和派间杂种多倍体育种技术,突破了小青杨、北京杨原生质体分离和植株再生技术,建立了刺槐体细胞变异株筛选技术,培育了优良白杨、黑杨杂种,优良白杨杂种三倍体和黑杨多倍体无性系以及优良多倍体
刺槐品种,选育3个核桃新品种、5个板栗新品种、2个平欧杂交榛新品种、各1个仁肉兼用和抗寒薄壳仁用杏品种;揭示了侧柏多种质水平的遗传变异,筛选了优良种源和家系;研发了良种有性和无性高效优质繁育的技术体系,确定了获得良种的适生区,推广良种500多万亩;制定了燕山地区板栗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应用面积100多万亩并通过了无公害板栗认证,为板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集成创新喜获突破性进展
据介绍,该校完成的“生态林抗逆植物材料筛选与快繁技术研究”收集抗干热、抗干旱、抗污染、耐水湿、耐盐碱、抗风折各类抗逆树种628个,种内遗传种质1000多份,建收集测定林6000亩,初步揭示了重要树木种质的抗逆性机
理,建立了种质抗逆性评价指标体系,筛选了146个抗逆性优良种质,研究建立了选育抗逆性种质的有性和无性快繁技术,繁殖了苗木数百万株。
筛选的种质和试验示范林在广大生态林建设地区已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研发的基于植物生命需水信号调控的精准灌溉感控技术,以及在绿地管理和苗木培育中使用。
该校科研人员完成了“北京市重要植物种质资源调查、评价研究”,确定北京地区野生维管植物1790种的分布和数量变化梯度,明确了北京地区特有种、华北特有种和入侵植物种数量,建立了种质资源管理数据库,提出了《北京地区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为生态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种质资源研究基础。
在“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中,科研人员界定区划了北京市公益林,建立了公益林的多种效益货币化评价体系;建立了低耗水树种选择技术,提出节水型公益林经营密度控制技术;提出公益林合理经营密度及始伐期、间隔期和间伐强度确定技术;系统构建了公益林抚育效果及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优化集成16套公益林抚育技术模式,制定了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建立了示范区342个,示范应用推广面积20万公顷。
为生态北京建设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成果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该校完成的“我国北方几种典型退化森林的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揭示了我国北方主要森林类型退化机理,提出适应性恢复模式;首次提出东北红松阔叶林人工促进恢复的“三段法”经营技术,可缩短森林培育期30年?40年;构建了西北荒漠植被修复技术体系,突破了干旱区植被修复和飞播造林的技术瓶颈;创建区域自然保护体系构建技术,形成“三区二带”保护格局;首次确定北京7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建立自然保护小区和生物廊道,形成完整的多层次保护和经营体系。
成果在北方4省(区、市)推广面积157万亩,近3年累计直接经济效益4.45亿元。
解决了林业重大生态工程中的一些关键性科学技术难题,在东北林区天然林保护、西北地区防沙治沙和绿色北京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科技支撑和先行示范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该校的“脆弱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重建”优势学科方向,产生“典型水土保持区土壤根系固土与土壤水分运动机制”、“华北土石山区中尺度流域防护林体系空间布局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沙区适宜居住区模式筛选及评价技术”、“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园林景观型植被建设技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型林草植被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微地形植物群落结构配置近自然植被建造技术”和“滨海盐碱地造林与经营技术”等一批基础理论及技术成果,为我国生态脆弱区生
态恢复和重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研发了一批专利和国家、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共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2项。
优势学科发展呼唤长效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等8位著名专家对北林大绿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进行了检查。
他们认为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持续发挥平台的建设效益和产出更多重大标志性成果,他们建议有关部门继续大力支持该平台的建设。
校长宋维明教授指出,平台建设为国家做出贡献是个长期工作。
他强调,平台机制建设要更加完善,更紧密结合当前国家重点工程,更加有效地发挥平台的作用,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耿国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