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 (1)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云南的歌会》是一首描写云南特色文化-彝族歌会的歌曲。
通过对彝族文化的深度探究,我们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多彩文化,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云南特色文化-彝族歌会的起源和特点。
(2)掌握《云南的歌会》的歌词和旋律。
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聆听、欣赏《云南的歌会》来了解彝族文化和音乐特点。
(2)能够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3)能够自由扭动身姿,感受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三、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聆听彝族歌曲《云南的歌会》,了解其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2、歌曲学唱:教授《云南的歌会》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跟唱练习。
3、情感表达:引导学生通过合唱、合奏、合作等方式,表现对彝族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4、舞蹈编排:结合《云南的歌会》的舞蹈元素,指导学生编排一支简单的舞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播放音乐视频、图片、文化介绍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彝族文化。
2、实践教学法:结合听音乐、学唱歌、跳舞蹈等实践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音乐和文化。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分工合作,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完成综合性的学习任务。
五、教学流程安排第一课时:音乐欣赏1、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彝族歌会吗?听过哪些彝族歌曲?请你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示多媒体信息素材:播放《云南的歌会》的音乐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彝族文化。
3、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与学生一起探讨彝族的音乐特点、唱法、舞蹈等。
《云南的歌会》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云南的歌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云南的歌会活动的起源和特点。
2. 学习云南的传统歌曲和舞蹈,培养学生的音乐和表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录制云南歌会的视频或音频素材。
2. 准备云南传统歌曲的歌词和音乐。
3. 准备云南传统舞蹈的教学视频或音频。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 通过播放云南歌会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云南歌会的热闹气氛。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云南歌会的了解和感受。
步骤二:了解云南歌会1. 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云南歌会的调研,了解云南歌会的起源、特点和举办地点等。
2. 学生展示小组调研成果,班级进行讨论,梳理出云南歌会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步骤三:学习云南传统歌曲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云南传统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 分配角色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云南传统歌曲,并安排时间让每个小组轮流在班级面前演唱。
步骤四:学习云南传统舞蹈1. 教师播放云南传统舞蹈的教学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一起学习舞蹈动作。
2. 分组让学生练习云南传统舞蹈,并安排时间让每个小组轮流在班级面前表演。
步骤五:组织云南歌会表演1. 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节目顺序进行云南歌会表演。
2. 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与表演,也可以自行组成小组进行表演。
3. 表演内容可以是云南传统歌曲、舞蹈或者自创的节目,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意。
步骤六:总结反思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云南歌会表演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云南歌会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意义。
3. 教师出示反思问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答题。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云南歌会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云南歌会的起源和特点,学习了云南传统歌曲和舞蹈,培养了音乐和表演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云南歌会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歌会活动,了解更多云南歌会的现状和发展。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背景;2、通过亲身体验学习乐器、学唱云南的民间歌曲,提升音乐素养和美感鉴赏能力;3、了解和学习云南的传统舞蹈,提升体能素质和舞蹈技巧;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能力、自我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等。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次教学设计基于一个主题——《云南的歌会》,带领学生通过实地体验和学习来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音乐能力。
1、学习云南的民间音乐:(1)通过老师介绍掌故以及图册、文献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流派、演奏乐器、歌词和故事背景等;(2)选择一些简单易学,较具代表性的云南民间歌曲,带领学生上课亲手学习演奏弦乐器、口弦、竹笛、唢呐等乐器,体验并学会演奏云南民间歌曲;2、了解和学习云南传统舞蹈:(1)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云南传统舞蹈的基本特点、舞蹈类型、流派和舞蹈造型等;(2)选定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带领学生一起学起跳舞动作和编排整场舞蹈;(3)模仿和表演云南传统舞蹈,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和舞蹈技巧。
3、举办一场“云南的歌会”:(1)通过学习云南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切入,通过举办一场以“云南的歌会”为主题的表演活动,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云南民间音乐、舞蹈,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和肯定,激励学生努力表现出自己的风采;(2)学生自行设计舞台布景、化妆造型,选择演出的音乐、舞蹈作品进行演出,进行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评价:通过老师和同学的互动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和认可;同时,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及时纠正和帮助。
可以采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如下:(1)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个人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采用360度评价法,让学生在班级同学、老师、亲友等多方面得到评价和肯定;(2)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和答辩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讨论,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13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13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13篇云南的歌会教案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云南的歌会》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文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和特点。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3、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4、通过网络查寻有关资料,扩大知识面,体现远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学特色。
【教学重难点】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工具】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环境】学生微机室【教学设想】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注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趣,活跃课堂氛围,整个课堂充满歌声。
【教学流程】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播放《蝴蝶泉边》对歌片段。
二、通过网页来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三、点击网页上的沈从文简介,在网上了解作家沈从文四、学习课文1、整体感知:请同学们以自己较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注意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2、课文赏析:同学们以跳读的形式浏览课文,然后就近的几个同学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假如�② 人物片段赏析。
③ 欣赏一段云南精彩的民歌对唱。
④ 学生对歌比赛。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优秀6篇教学目标:篇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同学对字词的积累,和对文章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过程与方法:整体掌握文章的内容。
体会、学习作者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的美好生活。
了解祖国各地的风俗。
让同学更爱我们的祖国文化。
《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教学重点)2、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教学难点)3、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课时1一、导入新课。
播放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师生欣赏。
教师讲解导入: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感受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
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ò)米蹲(dūn)踞忌讳(huì)酬(chóu)和铁箍(gū)熹(xī)微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忌讳:忌怕而隐避。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精品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的歌会,感受当地的浓郁的民情民风。
2、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激励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1、揣摩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场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
2、领略文中的优美意境,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朗读法。
3、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去感受那里的民风民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2、表情朗读、要求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读出感情。
3、教师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在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族演唱,展示了云南浓浓的民族风情。
4、学生齐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云南歌会淳朴自然,浑大壮观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旨趣1、提问:在“歌会”的大标题下,课文写了哪三种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族演唱?想一想,这三种场合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提问: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特色?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四、赏析品味,揣摩语言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读后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教师点拨学生从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的角度反复品味其精妙。
提问:第(1)段文字在人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阅读沈从文《边城》中描写翠翠的有关片段,试着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教师点拨:第一段重写实,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范文2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云南的歌会》。
(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3)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民族文化。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学会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云南的歌会》的朗读和背诵。
2. 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三、教学难点1. 云南歌会中各种民族文化的内涵。
2. 课文中所涉及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云南歌会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参考资料:关于云南歌会的研究论文、报道等。
3. 课文:《云南的歌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云南歌会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
(2)简要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云南歌会的认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描绘的云南歌会是怎样的场景?(2)全班交流:讨论各组的研究成果,分享感悟。
4. 修辞手法分析(1)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对云南歌会的喜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云南歌会的重要性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7.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云南的歌会》。
(2)收集有关云南歌会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8. 课后反思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云南歌会现场,深入了解民族文化。
《云南的歌会》教案2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云南的歌会》一文;(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3)学会云南歌会中的几种基本唱法和表演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模仿、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水平;(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采用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云南歌会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3)引导学生认识多元文化,增强民族文化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导入与欣赏(1)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2)播放云南歌会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3)引导学生关注云南歌会中的各种民间艺术形式。
2. 第二课时:学习唱法与表演技巧(1)教授云南歌会中的几种基本唱法和表演技巧;(2)分组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唱法和表演技巧的训练;(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3. 第三课时:深入了解云南歌会(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深入了解云南歌会的艺术特色;(2)讨论云南歌会中的各种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多元文化;(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新云南歌会的表演形式。
4. 第四课时:课堂拓展(1)介绍云南歌会与其他民族歌会的异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责任感;(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展示自己对云南歌会的理解和创新。
(2)反思自己在团队协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3)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三、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云南歌会的现场表演视频;2. 图片资料:云南歌会中的各种民间艺术形式;3. 教材:有关云南歌会的歌曲、舞蹈等方面的教材;4.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视频、音频资料,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最新15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最新15篇《云南的歌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1、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揣摩课文所写歌会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体会作者的情感。
2、德育目标:了解云南的歌会,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领略民族风情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各是什么,写作手法上的不同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的。
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
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较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整体感知: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研读探究: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课堂练笔↓提问总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蝴蝶泉边》的视频材料后导入:学生静静地欣赏聆听初步了解云南的民歌及相关传统二、作者简介简介沈从文作品及风格认真听读了解名家作品,积累文学知识三、检查预习[多媒体展示]考查生字词的读音及词语解释学生积极参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四、整体感知媒体展示问题: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在哪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踊跃回答问题用简单的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五、研读赏析用多个问题及媒体图片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探究文本认真阅读、思考、回答及发问1.要学生由浅到深地真正了解歌会的相关知识,符合认知规律;2.有感情地阅读及赏析文句,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3.趣味性的图片,可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4.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综合能力。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云南的歌会文化。
激发学生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简介云南的歌会文化。
观看云南歌会的视频资料。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云南的歌会文化,包括歌会的起源、意义和特点。
播放云南歌会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
第二章:歌会的种类与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种类及其特点。
培养学生对云南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云南歌会的种类:山歌、对歌、赛歌等。
云南歌会的特点:旋律优美、歌词丰富、形式多样。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云南歌会的种类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云南歌会的音乐元素。
学生欣赏不同种类的云南歌会音乐,分析其特点,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歌会的传承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云南歌会的传承方式:口头传统、师徒传授等。
云南歌会的保护现状:政府政策、民间组织参与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云南歌会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歌会,提出建议和方案。
第四章:歌会的社会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社会意义。
培养学生对文化交流的认识和价值。
4.2 教学内容云南歌会的作用:庆祝节日、交友相亲、传承文化等。
云南歌会的影响力:促进社区团结、传承民族精神等。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云南歌会的作用及其对社区和民族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交流的价值。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其他文化交流活动,进行小组讨论。
第五章:云南歌会的参与与体验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参与和体验云南歌会。
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5.2 教学内容参与云南歌会的准备工作:学习歌谣、准备表演道具等。
体验云南歌会的过程:演唱、舞蹈、互动游戏等。
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如何参与和体验云南歌会,引导学生关注歌会的参与环节。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
3.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整体思路以“短片”为导入,以“歌唱”为线索,以“情感”为切口,以“言语”为立足点。
五、教学流程(一)短片导入1.播放《彩云之南》flash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提问:从这篇文章中,你想学到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总结纠正。
)3.总结补充学生发言,明确本文学习目标:(1)感受云南歌会的特点;(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句;(3)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设疑读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任务速读文章,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可“读”更有针对性。
)1.设置问题(1)你对文中哪些字词存在字音、字义方面的疑问?(2)速读课文,试着完成表格。
(借助多媒体出示表格)2.读文3.学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归纳。
明确:1.不仅人在唱,鸟也在唱。
2.唱歌的地点:山野、山路、山寨。
(三)分析重点句段,发现文本意味。
1.精读全文,勾画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段,并尝试在旁边写些注释。
2.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指导。
3.总结。
(四)透过问题,深入探究。
1.提出问题:(1)文中写了三个场景的歌唱,且都写了人、地、歌,是不是有些雷同了?(2)本文第四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主题,是不是应该删掉些?2.同学自由思考后,小组讨论。
3.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师简介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解决问题。
总结。
明确:(1)不雷同。
三个场景的描写各有侧重。
“山野对歌”侧重写人:“山路慢歌”侧重写环境:“山寨传歌”侧重写场面。
云南的歌会教案(5篇)
《云南的歌会教案》云南的歌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描述、环境描述和场面描述。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3.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述手法:人物描述、环境描述及场面描述。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云南民间歌舞的文字及音像资料(如《阿诗玛》《五朵金花》以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的云南民歌片段等等)、流行歌曲演唱会及三高紫禁城演唱会的音像资料。
2.教师与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整理、剪辑音像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资料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云南歌会的几个场面,并学习本文的人物描述。
教学设计播放剪辑好的云南民歌音像资料并导入1.趣味竞猜:所播放的音像片段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如:《阿诗玛》片段彝族,《五朵金花》白族,等等)2.学生根据搜集资料的过程和欣赏到的音像片段谈感受。
3.教师导入: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
云南是聚居了最多的少数民族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的生活中,民歌几乎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云南的民歌,这就是《云南的歌会》。
研习新课1.学生自行朗读课文,要求读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透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读者初步感知课文就能够获取的信息,大多数学生也不会例外。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式的特点,并总结归纳:□教学设计山野对歌才智大比拼;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金满斗会民歌传承。
2.学生根据以上感知整理全文结构:总起全文(1)山野对歌(2~3)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山路漫歌(4)金满斗会(5)3.学习山野对歌。
a.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透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教案之二
《云南的歌会》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感知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
进程与方式:学习人物环境及场面描述的方式。
情感与态度:熟悉云南少数名族的歌会习俗,感受民间文化气息。
【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进程】一、一、 导入二、粗读文章,整体感知 一、速读文章,清除字词障碍,整体感受文本。
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讨论、查资料解决并完成练习。
蹲踞( ) 譬喻( ) 糯米( ) 气氛( )规矩( ) 掠起( ) 铁箍( ) 土坎( )阉鸡( ) 忌讳( ) 迤西( ) 吆喝( )二、 细读课文,一句话归纳文章内容。
明确:从不同场面对云南人民热情歌唱活动的描述。
三、精读文章,深切理解一、板书问题,带着问题精读。
问题:假设你是一名导游,你如何给游客介绍云南歌会风俗。
(歌会形式和特点)(讨论) 明确:山野对歌 具有对抗赛性质 人物肖像描述山野漫歌 即兴的自由歌唱 环境描写山寨传歌 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场面描写第二课时一、温习字词二、重点段落解读一、仿照下面人物描述的方式,写你最熟悉的人。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周围村子中多的是。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平民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明确:肖像描述二、阅读第四段,找出描述看歌会路上景色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组讨论)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 游戏传情。
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郁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明确:“开满杂化的小山坡”,“各类山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
环境描述既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写照,描述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又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了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三、赏析句子。
抄写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从语言的角度加以品评。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2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云南的歌会文化。
激发学生对云南歌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和特点。
欣赏云南歌会的音乐作品。
1.3 教学步骤:播放云南歌会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南歌会的特色。
引导学生关注云南歌会的歌词内容,解读歌词中的文化内涵。
分析云南歌会的音乐形式和表演方式,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云南歌会的起源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对云南歌会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2 教学内容:云南歌会的历史起源。
云南歌会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2.3 教学步骤:介绍云南歌会的历史起源,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与云南地区的民族文化的联系。
引导学生关注云南歌会的重要发展阶段和事件,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历史演变。
第三章:云南歌会的音乐特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音乐特色。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云南歌会的音乐风格和旋律特点。
云南歌会中的乐器和演奏方式。
3.3 教学步骤:分析云南歌会的音乐风格和旋律特点,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音乐特色。
介绍云南歌会中使用的乐器和演奏方式,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音乐表现形式。
第四章:云南歌会的文化意义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文化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4.2 教学内容:云南歌会对于云南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云南歌会对于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
4.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关注云南歌会对于云南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文化价值。
分析云南歌会对于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对社会文化的作用。
第五章:云南歌会的传承与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培养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
5.2 教学内容:云南歌会的传承方式和方法。
云南歌会的保护措施和意义。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盘县鸡场坪镇中学洪波课题名称《云南的歌会》--沈从文科目中学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是由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感易激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爱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具有独立意向,自主、自立意识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相互爱慕心理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落后。
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
八年级孩子开始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这种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仍然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在对本课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民歌很有必要,民歌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传统文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简洁描绘和反映,上到《诗经》,下至云南的歌会皆如此。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1、感受作者笔下的美好生活,赏析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难点:感受美好生活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特色风情。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多媒体播放歌曲《梦回云南》(白玛多吉演唱)引入云南的民歌并板书课题。
课题:云南的歌会---沈从文一、PPT展示作者简介(学生介绍在前)(3分钟)1.学生介绍。
2.PPT展示。
二、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5-7分钟)1.自读课文,勾划生字词。
2.结合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来学习。
三、问题导读,整体感知(20分钟)(PPT展示问题后播放录音范读),思考下列问题:(1)云南的歌会跟你听过的演唱相比,有什么特点?(2)本文写了哪三个不同场面的云南歌会?(3)三个唱歌的场面作者在描写时各自侧重是什么? --(学生读课文,自主探究)PPT展示结果:(1)环境优美,形式自由,内容丰富,气势壮观。
云南的歌会教案2(彭东花)
《云南的歌会》教案单位:平邑县卞桥镇一中执教者:彭东花一、播放《》。
师:听着美好的歌声,看着优美的景色,教师有一种想要到云南去的期望,你们想去吗?今天,就让咱们一路随着沈从文,走近他漂亮的文字,走进他《云南的歌会》。
二、检查。
1.走进作者。
师: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沈从文。
(让生先简介,师补充。
)2.字词演练。
(到黑板写一写,改一改;联系中考:多音字、形近字的比较在中考中必然考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Ppt:朗诵课文,想一想在“云南歌会”的大题目下,本文写了哪三种场面的演唱,请用精练的语言归纳。
(温馨提示:用“歌唱地址+歌唱方式”的四字短语组织语言)四、美读课文,品析语言。
Ppt:你最喜爱哪个场景,请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场景或句子,进一步体会歌会中包括的美。
(温馨提示:能够从形象的描述、优美的修辞、精当的词语、丰硕的意蕴、有趣的标点符号等角度入手。
)【山野对歌组】(学生说)Ppt:体会语言的妙用:那次听到…….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体会叠词、动词的妙处,让生演出——手舞足蹈、眉飞色舞一番。
注意对学生朗诵及写作方面的指导。
)以年轻女子为例与原文对照赏析:Ppt:性格爽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枣子脸,满口的糯米牙,穿了身平民裤,腰间围个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鞋,油光光辫发在头上。
师:沈从文先生不仅是作家,仍是研究中国衣饰的专家,他对服装的色彩和式样很有研究。
在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衣饰研究》。
师:真是“景美歌醇人豪放,山野对歌竟风流。
”沈从文浓墨重彩的人物描述,让咱们看到了云南妇女的淳朴美,让咱们感受到了云南民歌所散发着的泥土芳香。
(作者为何把人物写的如此之好呢?读完文字就像活灵活现的站在咱们眼前一样。
————1.认真认真的观看生活;2.用上动作、神态、外貌描述;3.依照必然的顺序上-----下------上写。
)【山路漫歌组】(学生说)师:天是如此之蓝,花是如此之美,鸟鸣声如此婉转悦耳,和赶马女孩的歌声彼此应和,交织成一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2017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之二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2)课题主备人课型新授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赏析作者对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过程与方法朗读、揣摩、品味文章描写的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民族风情,热爱民俗文化。
重点 赏析对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描写方法。
难点 文中各种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关注 1.字词积累。
作者的相关知识。
2.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字词,结合132页-一在课文中圈点勾画相关信息教学内容及环节学生活动教师行为设计意图自备、集备补充一、课前活动,交流点评 美文背诵,赏评积累 二、预习检测,明确目标 检测:运用几个成语造句目标:赏析并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三、学习新知,探究质疑1导入:同是写唱歌,但侧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
美文赏评 造句男生齐读指导 检测出示目标导入新课欣赏美文 积累 检测预习 明确学习目标我们不禁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场面——山野对歌,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2、赏读“山野对歌”思考:在这个对歌场面中,作者侧重写了唱歌人,有什么作用呢?1)、赏析人物的描写:以人衬景的写法。
2)、作用: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3、赏读“山路漫歌”讨论:本段写赶马女孩唱歌仅三句,却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
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明确:这些优美的语句描写出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只有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既是对“赶马女孩的歌唱”的真实写照,又是对中心的铺垫,还是一种烘托映衬——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任务优美的歌! 4、赏读“村寨传歌” “金满斗会”与前两种歌会形式相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场面盛况空前 、传承民族文化在这个片段中,作者侧重写的是唱歌的场面,既有全局描绘,又有细部刻画。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2)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所选几篇课文,有介绍我国各地风俗的,也有讲民间艺人轶事的,也有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
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
在“歌会”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个场面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人、艺术的欣赏与赞美。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出。
二、学情分析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发学生观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无穷的乐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感悟生命的真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赏析文中生动优美的画面和语句,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
3、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出的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语句的品读,引导学生去感受云南歌会所蕴含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感受作家对人生、对自然、对艺术的品味与赞美。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配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看完后,请大家谈谈感受。
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云南的风土人情。
那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
那里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激发生产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去了解那里的民歌习俗。
引出课题《云南的歌会》。
(二)介绍作者沈从文(1902~1988) ,苗族,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
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只身到北京,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自学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以读讲、探讨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教学重难点】
1、本文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各是什么,写作手法上的不同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的。
2、教学的难点是环境描写的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蹲踞酬和熹微淳朴即物起兴(xìng) 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huì)
2、收集有关民歌的资料及沈从文表现湘西农村生活的有关文章。
3、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沈从文从遥远的湘西走来,他的《边城》、《长河》、《萧萧》像一块块的冰清玉洁的翡翠带着中国浓郁的乡土气息清新自然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沈从文想一座通往乡土古寨的桥梁,湖南四川贵州交界的偏远地带的民俗风情,随着他的文学作品的流传,一天天被人们所了解。
今天这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一齐来领略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掌握以下字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应掌握的字词: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xìng) 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huì)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
1、课文中描写了在的大的哪三种不同场所听到的民歌演唱,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说说与你通过电视和其它途径听到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要点提示:
1、第一部分:山野对歌。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
2、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气势壮观。
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是急性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是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
三、研读探究。
1、进一步阅读云南对歌的三个场面,分别把握三个场面对歌的不同特点以及作者写作的不同手法。
四人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2、作业: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收集有关民歌的音像资料。
第二课时
一、研读探究。
1、再次默读课文画出你文章中的所欣赏的语段,说说你喜欢它们的原因,注意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要点提示:
2、重点分析:第二小节的结合课后练习二比较两种人物描写在写法上的不同。
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及其原因。
文中的二小节,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藏在字里行间。
这段文字用一系列短句,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如在眼前,着色浓重、艳丽。
《边城》中对主人公翠翠的描写,中在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
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
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
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文中的二小节以写实为主,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课后练习二中的第二段侧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
第四段用很多笔墨写进城一路的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鸟的歌唱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
首先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在自然
地写到女孩的歌唱。
其次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
生花烂漫,山鸟齐唱,这又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儿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渐沾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
第三,山鸟或悠扬或朴质的鸣唱与干“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呼应,交织成一片动人的田园交响曲。
通过第五段学习场面描写。
文章中的场面,一般是指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间和环境中,人物同人物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即“一个或多个人物,在某一境界中,占若干连续的时间而有所活动”。
因此,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的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等描写手段的集中表现。
它要求通过人物的活动写出全场的气氛。
它既有全场的鸟瞰也穿插有个别人或事的特写。
找出第五小节中所写的人物及人物活动,区分哪些世对全场的鸟瞰,哪些是对个别人或事的特写。
二、拓展延伸: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在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解答”,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
收集有关民歌的音像资料,学习课文中三种不同写作方法,把课堂上播放有关音像资料把听到的民歌及其场景,结合联想和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作业:
课外收集其他文学作品中有关描写民歌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