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2课时
云南的歌会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云南的歌会》第二课时 课型:新课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界。
“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写山鸟及其鸣唱展现了云南的美丽风光,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烘托女孩子山歌的淳朴、自然、随意。
教师整理:
“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南的美景,其作用是为云南赶马女孩山路漫歌渲染气氛,衬托了女孩子极富地域色彩的悦耳动听的山歌。
“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了,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外貌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老人的兴奋活跃、热情专注。老一辈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使民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6云南的歌会第二课时
码:装订线16 云南的歌会(2)课型:新授主备人:王晓丽审核组长:张翠平审核主任:马会超温馨寄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都有其精华!使用说明:认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讲学稿上的问题,大胆发言,努力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2.反复诵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语言片段。
3.在认真研读文章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小型的研讨交流活动,用音乐构件的平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本文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面中的唱歌的情景,三个场面的内容各是什么,写作手法上的不同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的。
教学的难点是环境描写的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学法指导:本文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学生思路、激活其思维。
第二课时力求恰当地使用辅助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知识链接:少数民族聚居云南是个多民族聚居区,歌唱几乎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云南一些的地方,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总是聚在一起,即兴歌唱,问答,游戏传情等。
自学质疑:一、导入沈从文是有名的文学大师,他作品的语言向来为人们所称道,这节课我们就来赏析一下他那优美抒情的语言。
二、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文句,并说出理由。
三、以下内容若学生没有提及,可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人物及环境写)1.学生齐读课文:“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思考、讨论:你觉得作者笔下的云南妇女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写出人物的这些特征的?2.阅读课后练习二中另一段人物描写,同样思考:这段文字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作者采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来写?码:3.学生探讨:你喜欢哪一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为什么?5.齐读文章第四段,请学生稍做准备,然后将自己当作“赶马女孩子”说一说路上的旖旎风光。
云南的歌会 第二课时教学案
第一部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细读课文,分析课文中“山路漫歌”和“村寨传歌”这两部分内容,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2、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语言片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分析课文中“山路漫歌”和“村寨传歌”这两部分内容。
学习难点:欣赏品味文中语言片段,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内容,配置相应练习题,含基础、能力、适当提高三个档次,指导学生小组间交流研讨,找出共性问题)再次默读课文画出你文章中的所欣赏的语段,说说你喜欢它们的原因,注意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
二、课堂学习研讨(1、组间交流研讨预习导学中悬而未解的问题,有教师预设的问题也有通过预习交流发现的问题。
2、教师点拨,学生交流研讨)(一)课前三分钟积累(二)预习导学质疑与检测(三)赏读“山路漫歌”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她们的歌声充满一种什么样的美?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
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小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
这些内容与“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四)赏读“村寨传歌”1、金满斗会”呢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在这个片段中,作者侧重写的是唱歌的场面,既有全局描绘,又有细部刻画。
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如何?2、文章中的场面,一般是指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间和环境中,人物同人物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即“一个或多个人物,在某一境界中,占若干连续的时间而有所活动”。
因此,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的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等描写手段的集中表现。
它要求通过人物的活动写出全场的气氛。
《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范文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领域:语文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云南歌会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欣赏云南歌会的美。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播放云南歌会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音、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知识点。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大意。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讲解云南歌会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3. 欣赏与实践(1)让学生欣赏云南歌会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如:学唱云南民歌、表演舞蹈等。
4.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2)谈论自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堂评价。
六、教学评估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3. 课堂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学唱云南民歌、表演舞蹈等。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4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
2.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3.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特有风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描写。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人生。
教学设计导入:云南的民俗介绍云南是个多民族地区,在人民的生活中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他们以歌唱倾诉爱情,激起劳动的热情,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对婚姻的祝福,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歌唱成了传授知识的工具。
据说,解放前云南一些少数民族打官司也是唱歌。
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一个高明的歌手常常会在本民族中得到人们特别的尊重。
今天我们就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抒情美妙笔触,来领略一下云南民歌的风采。
默读课文,疏通字词主要是落实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问题导读,整体感知1.通过课前预习阅读本文,想一想:跟你听过、看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提示:可从歌唱的人、地点、内容、环境气氛等方面进行比较)演唱会所受的拘束较多。
而少数民族同胞们在蓝天白云、在树林山野中歌唱,人人都是唱歌的高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歌唱者淳朴自然,歌会气势壮观。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提示: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文字来共同探讨云南歌会的迷人之处。
)作者极爱这种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
因此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赞美。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理清框架,把握三个场面的内容及特点1.作者写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场面,请你概括一下它们的内容及特点。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
《云南的歌会》教案2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云南的歌会》一文;(2)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3)学会云南歌会中的几种基本唱法和表演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模仿、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水平;(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采用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云南歌会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3)引导学生认识多元文化,增强民族文化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导入与欣赏(1)介绍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2)播放云南歌会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云南歌会的魅力;(3)引导学生关注云南歌会中的各种民间艺术形式。
2. 第二课时:学习唱法与表演技巧(1)教授云南歌会中的几种基本唱法和表演技巧;(2)分组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唱法和表演技巧的训练;(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3. 第三课时:深入了解云南歌会(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深入了解云南歌会的艺术特色;(2)讨论云南歌会中的各种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多元文化;(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新云南歌会的表演形式。
4. 第四课时:课堂拓展(1)介绍云南歌会与其他民族歌会的异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责任感;(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展示自己对云南歌会的理解和创新。
(2)反思自己在团队协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3)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三、教学资源1. 视频资料:云南歌会的现场表演视频;2. 图片资料:云南歌会中的各种民间艺术形式;3. 教材:有关云南歌会的歌曲、舞蹈等方面的教材;4.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视频、音频资料,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优秀教案设计«云南的歌会»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剖析本文结构,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散文特点、结构。
以读讲、讨论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反省预习1.给以下加粗字注音。
迤(yi3)西譬(pi4)喻糯(nuo4)米蹲(dun1)踞忌讳(hui4) 酬(chou2)和铁箍(gu1) 熹(xi1)微2.解释以下词语。
引经据典:援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如。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描画直往上升。
别开生面:另外展开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假定无其事:似乎没有那么回事似的,描画若无其事或漠不关心。
熹微:描画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憨厚:老实朴素。
二、导入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域,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同,即兴歌唱,相互问答,游戏传情。
这种新鲜的歌会方式,蕴涵着浓郁的官方文明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重的兴味与由衷的赞赏。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讨员,中国社会迷信院历史研讨所研讨员。
在散文、小说创作和现代服饰研讨方面均取得很大效果,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现代服饰研讨>。
三、阅读课文。
全体感知先生复述文中描画的三个场所中唱歌的情形。
先生自评、互评。
四、学习课文1.指定先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先生乙诵读1~3段。
评议优劣。
2.归结第一段:引出歌会中央。
3.讨论并归结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剖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争论后归结: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状况。
云南的歌会(第2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第2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语文时间年月日第周第 2 课时初三年级课题云南的歌会语文备课组备课人邸伟贾延平李秀兰四环课型预展型1.领略文章优美的意境,感受作者的喜悦和陶醉之情。
2. 重点分析三个场面描写,学习本文场面描写地方法。
3.品味体会文章语言,感受不同场景的歌唱所体现的乡土民风气息,热爱民族文化。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中的三个场面描写部分,从中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自学环节(10—15分)赏析品读课文(B级)1.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场面。
2.赏读“山野对歌”(1)、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2)、“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3)、作者着重写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从哪几个方面刻画这个年轻妇女?3、赏读“山路漫歌”(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默读第4段,圈点勾画好词好句,并与同学分享。
(3)本段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描写由呈贡一路进城的景色。
这是否偏离了“山路漫歌”的“歌”字?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4、赏读“村寨传歌”(1)、这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2)、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3)、如此壮观的场面,给人的感受如何?5.拓展性学习:(C级)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二、展示环节(20—25分)1、自学环节1-4题2、拓展性学习三、检测环节(5—10分)1.下列三个句子成分的搭配都有毛病,请加以修改。
①近年来,政府在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②他终于说出了一句藏在心中多年的断断续续的话:“我想回家乡去看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③在今天的开幕仪式上,三个球队的运动员都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技术。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云南的歌会》第二课时教案
《云南的歌会》第二课时教案教材解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目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无穷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情。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从整体把握文章框架,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3、情感和态度: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设想:本文用两个课时完成。
按照“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注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学生思路、激活其思维。
第二课时力求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结合工具书,查阅资料,搜集有关云南的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
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共描绘了几种云南歌会的情况?为避免单一,作者又是如何让它们各具特色的?山野对歌(2-3段)(人物描写)(以人衬景)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4段)(环境描写)(以环境衬人)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云南的歌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口东中学八年级语文组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使学生明白歌会与演唱会音乐会的区别。
2、反复默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的语言片段。
过程和方法:在认真研读文章的前提下进行研讨交流活动,用音乐图片视频构建平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关注并传承家乡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加强默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三种不同场合的歌会。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语: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
云南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还是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今天,我们就随着文学大师沈从文的优美笔触,来领略一下云南民歌的风采。
整体感知:(多媒体播放民歌和现代流行歌曲)1学习“山野对歌”生听读课文,思考:(1)这部分交代了什么?表达方式是什么?(2)其中对哪方面的描写最多?生思考回答,师明确:地点、内容、方式、唱歌人(表达方式:记叙)唱歌人(刻画人物方法:外貌。
表达方式:描写)小结:“山野对歌”主写人,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欣赏电影《刘三姐》对歌片段(多媒体放映)。
(3)结合文本赏析人物描写手法的不同: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①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云南的歌会》备课教案
《云南的歌会》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云南歌会的背景、特点和意义;(2)掌握云南歌会的基本唱腔和舞蹈动作;(3)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模仿、实践等方法,让学生体验云南歌会的魅力;(2)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2)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云南歌会的背景介绍;2. 云南歌会的基本唱腔和舞蹈动作;3. 云南歌会中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4. 云南歌会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云南歌会的背景、基本唱腔和舞蹈动作、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 教学难点:云南歌会中的舞蹈动作和民族文化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云南歌会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课堂讲解:(1)讲解云南歌会的背景和意义;(2)介绍云南歌会的基本唱腔和舞蹈动作;(3)解析云南歌会中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模仿云南歌会的舞蹈动作;(2)分组展示,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云南歌会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云南歌会及相关民族文化。
五、课后作业:1. 搜集有关云南歌会和其他民族歌会的资料,了解它们的异同;2. 学习一首云南歌会的歌曲,下一节课分享;3. 结合本节课所学,谈谈你对云南歌会及其民族文化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云南歌会背景、唱腔、舞蹈动作和民族文化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资源:1. 云南歌会的视频资料;2. 云南歌会的图片资料;3. 相关的书籍、文章和网络资源。
下第课云南的歌会(第二课时)教案
16、云南的歌会(第一课时)[ 教案目标]1. 了解作者及其写作特点2.梳理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准确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3. 引导学生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4. 分析不同场面不同的写作重点及写作手法5.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6. 积累生字词。
[ 教案重难点]重点:体会文章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难点:理解文中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案用时:2 课时教案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玉韵溪声寻诗境,彩云轻漫歌飞扬。
有多少文人墨客那飞扬的情思和炽热的诗心在云南湖光山色的美丽景致与古老沉郁的历史文化之中倘佯;有多少迁客骚人对这绚丽多姿飘满花香的土地留恋忘返,沉浸于清朗的空气中荡漾着淳朴歌声的异域风情。
古典的韵律和现代的激情在坦诚热烈的交流与碰撞之中,闪烁着属于文学的荣光。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丛文的笔触,一起享受那彩云之南的视听盛宴吧。
二、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苗族,原名沈岳焕,曾用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等。
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
我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考古学家。
代表作有《边城》《长河》灯。
作品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1988年如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说:“我个人确信,果他不离世,他将在10 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三、检查字词读音:迤(y 西譬(p 1)喻糯(nu e)M蹲(d tn)踞酬(ch du)和铁箍(g⑪熹(x 1)微意义: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方。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淳朴:诚实朴素。
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忌讳:忌怕而隐避。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云南的歌会》第2课时(电子稿)
备课记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云南的歌会》,理清了文章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文章首先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然后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每个场合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生答)看来,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对云南的歌会也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就来一个趣味竟猜:请同学们欣赏两个音像片段,猜一猜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白族——《五朵金花》)(壮族——《刘三姐》)你喜欢这些民歌吗?(喜欢!)那就让我们继续跟随文学大师沈从文,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吧!二、赏析品读课文:1、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场面。
文章对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
首先我们让男同学读第一个场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个场面(第4段)、最后全班齐读第三个场面(第5段)。
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学生读后,教师评价朗读并引导:虽然同是写唱歌,但侧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
我们不禁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场面——山野对歌,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2、赏读“山野对歌”教师导读:同学们注意,由于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这就是“山野对歌”。
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不能。
“多”说明“对调子”多数以情歌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
)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或见景生情、或提问、或互嘲互赞)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机智才能)这里作者着重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
总课时数
课题名称
课时
授课时间
主备人
四、口语交际,练习表达。
1、假如你面前坐着海伦·凯勒和莎利文老师,你想采访谁?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在访谈中说出对课文及人物的理解)
2、海伦·凯勒是世界上有名的残疾成功者。请列举古今中外其他成功残疾人的例子并说说你的感悟。
参考:★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
三、合作交流,品评语言。
1、此文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很值得学用。请品评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示例:①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品析:这段话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真实生动,层次清晰。第一层,作者先写茫茫大海中航船的行进是多么的困难,这是用比喻的方式写出自己内心的无限迷茫;第二层笔锋一转,写自己“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这个设喻非常贴切,一个听不见也看不见的人,真是比大雾中的航船还要无助,只能在“心里无声地呼喊着”;第三层笔锋再次转折,写“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充满着见到“光明”的喜悦之情,吸引着读者看“下面的故事。
二、细读课文,合作研讨。
1、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用“我认为莎莉文是一位的老师,理由是”的句式说话。
参考: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她以高尚的爱心照亮了学生的心灵。
2、海伦·凯勒的成功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但也有她自身的原因。细读课文,说说你心目中的海伦·凯勒是怎样的学生?
②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品析:这一段话用概述的方式总说并领起它后面的一些故事,同样写得优美生动而又层次分明。第一层写“活动”——“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第二层写“收获”——“懂得了……懂得了……也懂得了”串起了“收获”的“果实”;第三层写“感受”——“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在文段的更加细微之处,我们同样能感受到作者精细的表达,“懂得了……懂得了……也懂得了”这个句式的妙处。
用“我认为海伦•凯勒是一位的孩子,理由是”的句式说话。
参考:悟性极高、聪明好学、求知欲望强烈、自强不息、情感丰富而又热爱生活的女孩。
如:在春光中,她热切体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运用于生活;寻求进一步的理解,对“爱”的执著探求。……
3、结合上文的分析,说说茫茫大雾中航行过”或“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一段为例仿写。
教师小结: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再塑生命,不能不归功于安妮·莎莉文深沉博大的爱,是她用爱为海伦·凯勒揭开了世界万物之谜,造就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作家和教育家。让我们在学习海伦·凯勒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同时,也把莎莉文老师永恒的爱心传播下去,让我们携起手来,让世界充满爱!
★高位截瘫的张海迪:躺在床上,对着镜子,反复矫正口形,朗读外语单词,以至于嘴唇都磨出了血泡仍坚持不懈,最后成为中国残疾女性的骄傲。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耻,不辍笔耕,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史记》。
五、课后作业,写作练习。
沙利文老师告诉海伦:“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觉到他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就不想玩了”。海伦明白了,“爱是许多无形的线条穿梭你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那么,你心中的爱是什么?请你以“爱是………”为题写篇小作文,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400字。
(“再塑生命”字面理解就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在文中,“再塑生命”实际上是包括“她塑”和“自塑”两个方面的含义。“她塑”指的是莎莉文小姐的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了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自塑”是指海伦自我奋斗的艰难历程。海伦能成为不平凡的人,固然与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离开她的主观努力也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个“盲、聋、哑”三种缺陷集于一身的人来说,如果不能掌握人类知识和认识大自然,这个生命就是一个空壳。、正是由于莎莉文小姐和海伦的共同努力,才谱写出了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生命赞歌。编者选用“再塑生命”做标题,就注定了必须全方位地反映出“再塑生命”的操作者——莎莉文小姐和海伦两个人物的生活历程,两者偏废任何一方都不可以。)
八
《再塑生命》
2
李权瑛
课时目标
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力;感悟、学习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时重点
感受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高超的教育艺术,体会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经历;
课时难点
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个性修订
一、复习提问。
★耳聋后的贝多芬:用牙齿衔着指挥棒放在键盘上,用心灵感受着每一个音符,向世界、向冥冥中的命运抗争,奏响了他的《英雄交响曲》。
★身残志坚的史铁生:直面人生写了《我与地坛》,成为著名作家。
★被卢加雷氏症病困在轮椅上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史蒂芬·霍金:在科学的道路上苦苦求索,艰难地敲击键盘,终于敲出了震古烁今的科学名著《时间简史》,从而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板书
或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