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第一~三章(知识点)
综合素质1-3章(中学)
第一章职业理念(中公教师考试)第一节教育观教育观: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即教育的目的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学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及社会文化素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内涵我国把教育、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一项基本教育方针(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党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全面≠平均的全面)(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发展(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3、外延: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1、产生20世纪八、九十年代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现象。
2、发展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年6月29 ,第十届全国人大23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学素质教育的一般性中学素质教育应当对中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中学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中学教育包含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出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进入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关键阶段。
(一)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公民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和态度1、面向全体(二)国家实施素质教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育的基本要求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1-3章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1-3章前 言一、课程介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一考试中学段分笔试和面试两大部分,笔试包括三方面,即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专业素质等。
前 言二、课程内容分析《综合素质》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整个内容分为五章,包括五个模块:前 言第1章:职业理念。
第2章:教育法律法规。
第3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这三个方面是关于教育方面的素养。
以下两个内容是一般素养,亦即通识教育。
第4章:文化素养。
第5章:教育能力。
模 块比 例题 型职业理念15%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教育法律法规10%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5%文化素养12%基本能力48%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合 计100%单项选择题 : 约39%非选择题 : 约61%三、考试题型与分析根据考纲要求,考试的内容和结构安排大体如下:前 言要注意的是,教育部对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只颁布了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并没有指定考试用书,所以讲解时不一定局限于某一本教材,可能在参考其它教材之后作一个一般性的概括,内容会有点大同小异,这是不影响考试的。
前 言考试题型分三大类,即单项选择、材料分析及写作题。
这些题型对考生记忆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复习时不要求大家对教材原文死记硬背(大纲上明确规定的除外),而是要求能够理解,融会贯通,在掌握的基础上记住各内容的要点、关键词,也就是理解记忆。
所以,听课时重在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把握相应的内容。
同时,听完课之后要求认真看书,反复领会,理解之后再记忆相应的内容。
对教材的内容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进行相应的练习。
对练习题的态度要端正,一定要自己真正理解和掌握,不要死记硬背。
第1章职业理念本章是教育素质的最基本的内容。
本章学习目的主要是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与教师观。
具体如下:教育观的学习主要是形成素质教育的理念,包括(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综合素质章节知识点汇集
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概念: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
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体现在教育目的观,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2、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涵:(1)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教育目的对教育对象所形成的素质结构规定: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4)教育的根本宗旨: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二、全面发展教育与实施1、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2、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特征:(1)全体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2)全面性:每个人自身所蕴涵的全部发展可能性或潜能的全面发展;(3)主动性:排除外在强迫,主动设计与实现的发展;(4)和谐性: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多方面中致力于各种素食的优化组合与平衡协调;(5)充分性:分体在社会给予的空间条件下,达到自身潜能的最大发展;(6)可持续性:个人的现实发展既可以得到充分的实现又不会对其未来发展和潜能造成损害。
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1)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观点和世界观,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对受教育者起定向作用。
(2)智育: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学生,给予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使他们具有运用知识于实际的本领,发展他们的智力。
(3)体育: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教授学生逐步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保健知识。
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
(4)美育: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正确审美观点和感知、鉴赏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和追求美的能力,发展学生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爱好。
(5)劳动技术教育: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
《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职业概念一教育观1.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2.素质教育根本宗旨:提高国民素质。
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要求,一面想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3.①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即整个教育系统),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的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4.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①以德育为先,五育并举②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逐步建立起的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③学校教育中的管理活动,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4.在学校教育中展开素质教育的方法:①素质教育要靠教师来实施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③展开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德智体美等各育中)④正确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二学生观1.“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内涵:①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②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①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②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③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3.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把人民的礼仪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模块一职业理念第一章教育观1、科学的教育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即素质教育观。
2 、1997 年 10 月 29 日,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3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素质教育的含义: (重点记忆)(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是实施素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4)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强调因材施教)(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5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大要义”。
(重点记忆)一个宗旨:提高国民素质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大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6 、教育素质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国家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 “坚持育德为先”,立德树人;二是“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三是“坚持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 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8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第二章 学生观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也是确立科学学生观的理论基 。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选)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2节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解答)第四章文化素养12%(9)(只出单选)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汇总一 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概述(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第二章 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整理(完整资料).doc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2、教师权利和义务3、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1、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知识2、中外科技发展史3、科学常识4、文化常识5、文学常识6、艺术鉴赏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3、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能力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第二节、学生观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4、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3)人与人的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综合素质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性第一节教育观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能力为重点的教育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看法。
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会学生学习”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即教育目的。
的、终身的教育活动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育为先,五育并举)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旨 7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教育内容发展三个方面。
统一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6、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分阶段教育同因材施教的根管理者、朋友、研究者第二节学生观(1)身心发展:中学生生理健康本区别在于教育观念的不同。
分阶3、现代教师角色转换1、“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要求得以实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段教育背后的教育观是,学生有才①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要求得到充分满足能高低之分,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2、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2)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机会要按照才能的高低来分配。
因进者①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材施教背后的教育观是,学生的个②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条件是相联系的要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性发展潜能不同,因而要给不同个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②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中学生社会文化素质:涉及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最有利于③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③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其发展的教育机会。
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面发展的基础可能技术教育等几大方面的内容②教育公正与中学生个性发展的④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④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①在德育方面,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辩证统一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发展的社会条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4、教师行为的转变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要求(1)师生关系的功能:教育功能、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民主与法律激励功能、社会功能尊重、赞赏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素质等①①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②在智育方面,要使学生具有终身放任型:无序、随意、放纵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2)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②新课程强调反思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制型:命令、权威、疏远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③新课程强调合作③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民主型:开放、平等、互助 5、中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1)专业基础4、“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③在体育方面,要具有强健的体①教学上的授受关系①中学教师的通识素养,构成通识(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魄、顽强的意志②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素养的知识是一般专业人员世界①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④在美育方面,要形成积极健康的③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观、方法论方面的知识位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4)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基本②与中学教师专业实践活动直接②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⑤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方面,要初步要求相关的学科知识的意志为转移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①尊师爱生②民主平等③教学③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相长④心理相容需求与责权 7、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2)学生是发展的人①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第三节教师观(学高为师,身正①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教育机会均等(入学机会均等和教为范)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育过程中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1、教师职业的基本特性(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②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性①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①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别、民族、地域、家庭背景、身心②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发展水平)③具有专业自主性②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8④有自己的专业标准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异性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本质要⑤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5、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求)的专业研究领域。
《综合素质》复习提纲 (分栏)
《综合素质》复习提纲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第一节素质教育观→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第三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第一节素质教育观一、素质教育(一)素质的含义:素质一词成为教育理论界关注的话题始于(20世级80年代初)。
1、狭义的素质:就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所使用的概念。
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或(其他先天因素)决定的,所以人们将其称为(遗传素质)或(先天素质)或(禀赋)。
2、广义的素质:主要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身心发展的总水平。
既指个体素质,又可指群体素质。
(二)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各项规定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理解素质教育应理解以下几点:1、(提高民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的教育;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1、应试教育的教育观:(1)只重视少数学生,只教授应对考试的知识,强调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唯一性;(2)把教育视为社会分层和选拔的工具,教育的选拔功能被视为终极目标,人的发展仅仅是适应选拔的手段;(3)把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简化为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进而简化为简便易行的“纸笔测验”,事事分等,整齐排序,竞争本位。
2、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素质教育则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1)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宗旨。
(2)承认发展的多样性,倡导个性发展(3)认为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强调发展的主体性。
《综合素质》第一章
第一章职业理念内容简介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重点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一)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看法。
(二)素质教育观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入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2.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公民索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3.外延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1.素质教育观的产生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提出的一个概念。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第一章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为了提升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将教育活动的目的指向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与教育影响下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素质教育是面向学生的(和谐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四有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是终身的,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四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3.造就平等的公民(受教育机会公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能力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活泼、生动、主动的发展(启发式教学)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两基”(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条件是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是核心)基本保证是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前提条件是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方法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2.优化结构,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4.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加强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靠法治、制度保障,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等1.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2.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考试成功)3.教育方针的区别第二节学生观——“以人为本”学生观是确立素质教育观的理论依据。
综合素质第一章内容
《综合素质》大纲分解以及考点分布综合素质大纲分解和考点分布表第一部分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考纲再现: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1.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倡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区别开来,因为应试教育搞选拔性、淘汰性,只能照顾一部分人,多数人成了陪衬。
(3)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智体美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之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生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①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
②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创造潜能等)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个性独特的学生。
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
③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要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施之以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创造性的人。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完整版!《综合素质》的知识点全在这儿!
完整版!《综合素质》的知识点全在这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
试卷共三大题: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8 分),第二大题为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42 分);第三大题为写作题(本大题共 1 小题,50 分)。
以下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汇总。
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1.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 学生是完整的人;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 学生是责权主体。
三、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转变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小学《综合素质》重点+模板
第一章物流概论∙经济效用:产品在满足顾客的需要和需求中的价值或有用性。
∙类型:拥有效用/形式效用/时间效用/地点效用(区分)o拥有效用:顾客能够占有产品的价值或效用。
o形式效用:指产品以可以被顾客使用并以对顾客有价值。
o地点效用:在顾客需要的地方提供产品,将产品从较低价值的地点移动到较高价值的地点(仓库→超市o时间效用:在顾客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产品(交付时间,不同产品对时间的敏感性不同∙物流的定义: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它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在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有效益且高效率的正向和逆向流动和存储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
∙物流的目的是满足顾客需求这一事实的重要性1.物流战略和活动应当基于顾客需要,而不是制造商或零售商的需要和能力2.由于不同顾客有不同的物流需求,大量物流(每个顾客获得相同类型和水平的物流服务)会导致顾客得到的服务水平与需求不符(过度服务或没有得到足够的服务),企业要考虑定制物流,为有相似物流需求的顾客群提供所需的物流服务。
∙经济管制放松对物流的影响1.运输行业经济管制的解除使各个承运人在定价和服务上有了灵活性(根据不同物流服务水平进行定制物流的价格调整/可以让购买大量运输服务的企业利用少数承运人进行大量货物的运输来降低运输成本)2.商用机场的私有化使运作效率大大提高。
∙家庭购物体验的便利性日益受到重视对物流的影响o延长营业时间——零售商需要解决补货货车交货时间和何时补货的问题o送货上门服务——食品的时间敏感性和耐保存性,买方收货时间的协调,配送网络的便捷性o即烹即食食品——食品加工商不断进行试验,尝试能延长保质期的包装物∙大型零售商是物流趋势的引领者他们的企业战略要求发展物流水平,一个是沃尔玛和沃纳兰伯特的协同计划、预测、补货(CPFR计划增加销量减少库存),一个是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降低货物运输里程、最大化空间利用率以提高车辆装载作业而减少碳足迹。
∙物流管理的系统方法o主要职能部门的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o一个职能部门的决策需要考虑到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如:SKU数量增加给商品的储存识别跟踪等增加难度)∙物料管理/实物配送o物料管理:物料向企业的移动和储存o实物配送:产成品的储存和向顾客的移动∙物流总成本方法:在制定决策时,理解成本权衡(一项物流活动的变化会导致一些成本增加一些成本下降),同时考虑所有相关成本,使企业的物流成本最低。
综合素质知识点1-3
1、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1 )遵守法律、法规(2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义务。
(3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的义务。
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资源享受机会均等)二、按照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结果机会均等)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2、教师享有的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教育教学权,作为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权利)(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学术教育权)(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德和学业成绩。
(学生评定权)(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和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工资报酬权)(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建议管理权)(6)、参加进修或者其它方式的培训(终身学习权)3、教师应当履行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021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模板
N I C EN IC EN IC EN I C EN IC EN IC E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二:7 ::::::;亡沁【第一章必考4道选择题(8分)和1道材料分析题(14分);共计22分】第一节教育观l.教育观:(基本内涵)【一字不差全部背过】【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必考】@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口诀:两全一民促个能】@素质教育是面向会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会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企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第二节学生观2.学生观:【一字不差全部背过】【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必考】©“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口诀:一发两独】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千发展过程中的人。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第三节教师观3罩三气荨:发展【注:下面这个表格会考1道选择题,科目一里是备考选择题;给一段话大家能选出正确选项就可以了】l.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2.新课程改革的评价观:【19上选择题】@倡导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层次化@注重评价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7下选择题/15上选择题】©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同伴互助@自我教育4.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9上选择题)@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教资中学综合素质必背大题思维导图
综合素质 大题必背第一章 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提素个性创两全第二节 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②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一发两独第三节 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①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②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③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教学反思的实践者④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开研放促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①在对待学生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②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④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新课程强调合作赞助合反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1.爱国守法①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②遵守教育法律法规③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2.爱岗敬业①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②忘我投入工作,长期扎根教育事业③课前认真查找资料、钻研教材、认真备课④课后认真辅导学生、答疑解惑,经常进行家访等3.关爱学生①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②不讽刺、责怪或放弃调皮捣蛋、成绩不好的学生,而是鼓励他们,给予他们切实的引导和帮助③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④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学生双重的关心等4.教书育人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②循循善诱③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⑤不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优良与否等5.为人师表①穿着朴素、得体②示范良好的行为,如捡起地上的垃圾③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④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打印
《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二、学生观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
综合素质考点1
《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含义: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2、理解素质教育应理解以下几点:(1)提高民族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是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学习里来,进到班级里来。
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并且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的教育。
人的潜能要是能全部发挥出来,人类有可能达到比现在更高的水平。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创新和实践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热爱科学的热情,磨练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这些都是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时代,创性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早就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6)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7)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转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二、学生观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需要尊重(4)学生都有潜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
(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要求:中学教育必须以中学的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为本,必须以全体中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以人为本”也就是所有学生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正公平的原则教育机会均等,要求公正的对待学生,不因何种原因,给予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分阶段教育:学生的才能有高有低,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学生的才能高低来进行分配;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潜能不同,因而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教育机会。
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三、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5)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1)为什么要终身学习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②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③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④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⑤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⑥教材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2)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行性教师学习的内容:①学习能力学习②专业知识学习③教育理论学习④信息技术学习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①系统的终身学习②校本学习③成人教育④媒体学习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②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③传播终身学习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要求:(1)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力,做伙伴型教师;(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
具备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情深的专业学科知识素养,广博的知识视野要获得专业的终身发展就要终身学习,可通过正规,非正规,校本专业教育发展方法有: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反思,教育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2)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困帮扶如何提高教学成绩:(1)讲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2)讲落实:监控好教学环节;(3)讲思路:培养好学习习惯;(4)讲科学:发展好教研能力。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1)教师职业的责任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①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②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③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④教育信息的开发应用者⑤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2)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制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谁违反谁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1、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2、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3、教师法确定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4、法律还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违者究责。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修订: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
1、学校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2、教师不能在校内吸烟3、突发事件先救未成年人4、父母不可偷看孩子日记5、法院可剥夺父母监护权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九届人大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1、明确禁止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行为;2、不得脱离监护;3、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4、不良少年的工读制度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3月26日经教育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1、目的: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2、适用范围: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学前教育纳入规划,破解城乡“入园难”;2、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4、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5、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6、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7、高校分类入学考试,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8、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保障教师安心从教9、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称)10、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鼓励出资办学纲要的三大战略:1、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3、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第二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权利的内涵1、含义:教师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利益。
2、教师的权利:(1)要求他人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或履行法律义务的请求权;(2)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的教师法等法律所赋予的积极行为权;(3)受侵害时向国家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权。
教师的基本权利1、教师的公民权政治权利宗教信仰权平等权人身权文化教育权经济权监督权2、教师的职业权利(1)教育教学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学术研究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评价权: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品行和学业成绩;(4)报酬待遇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5)参与管理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进修培训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养。
新《义务教育法》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1、各级政府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2、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3、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教师享有补助津贴教师的义务(1)遵纪守法: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履行教育教学职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主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社会活动;(4)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智德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提高水平: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