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优秀6篇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优秀6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篇一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生物新教材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放在人体的营养一章之后讲述,呼吸是人生存的另一个基本生理活动。
学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须进行呼吸作用,鼻子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人的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的比较少。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对吸人的气体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
归纳总结的能力。
3.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五、课前准备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直尺、分组5~6人/组六、误时分配1课时七、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引言:为什么一个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一、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二、呼吸道作用资料分析讨论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5.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1)保证气体通畅(2)处理吸入的气体(但处理能力有限)分析题:1.吞咽与呼吸的关系2.声音的发出三、课后练习1.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口、鼻内的污物?2.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是怎样传播的?叙述这些致病的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动脑思考问题,自由发言1.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2.观察图4-25呼吸系统的组成,并根据呼吸的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3.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观点,相互评价有的学生会问:“嘴也可以用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什么区别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分析,围绕讨论题进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各组选派代表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发表意见,其他各组适当补充和修改,统一答案:对未解答的问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再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出正确答案思考上面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刚才对付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答案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观察“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2.观察吞咽与呼吸关系图3.用尺测量吞咽与呼吸时会厌软骨位置的变化,分析问题4.谈体会及家长对此事的看法1.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2.叙述声音的发出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举手回答,互相完善,认识到呼吸道各器官之间是有联系的引导发言,促使学生说出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引出课题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的名称2.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鼓励学生回答,表达各自观点,统一正确答案教师对这一问题不作解答,建议学生继续学习之后再作解答指导各组有效地进行分析在讨论之后,讨论题中的第1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要协调好课堂纪律;其余的题组织各组选派学生代表回答在回答讨论题第2题之后提醒学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个好讨论题中的第3题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分析,最终形成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观念讨论题第5题注意提醒学生根据人体体温恒定和讨论题第2题中相关的知识来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呼吸道的作用,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评价1.提问:为什么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2.指导学生测量吞咽与呼吸时会厌软骨与食道之间距离的变化数值3.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指导看图鼓励发言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注意到如果支气管炎不及时治疗,会患上肺炎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习积极性利用教材中信息及呼吸作用的常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考等能力留有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促进主动学习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抢答的方式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马上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欲望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不直接说出答案,而是适当进行启发,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时总结,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便于记忆明确边说边吃的危害,确立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测量、观察等技能,学会利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观察、叙述的能力检测掌握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篇二一、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是学生探究本章内容的基础,特别是呼吸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是贯穿本章的主体,同时对学生探究呼吸系统卫生保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呼吸道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的资料分析和讨论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探究,学生可以自主活动意识到生活中的卫生保健,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好素材,安排合理,能达到《课标》的标准要求。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教案(1)
(一)知识总结
教师引领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形成知识框架,并请同学分享。
图7 本节知识框架
(二)生活拓展:阅读资料、分组讨论,结合本节内容回答问题:
资料:1.深圳初中部消防演习产生烟雾;2.深圳市每周流感指数。
问题:
1.空气中的病菌(或有害物质)要到达肺部,依次经过哪些部位?请写出病菌及有害物质的“旅程”。
四、呼吸道的结构和其它功能
(三)呼吸道的其它功能
——呼吸道对空气的预处理
图片呈现:哈气取暖
问题引领: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呼出来的气体是热的。】
问题引领:为什么气体经过呼吸道之后变暖了?什么结构的功能?
资料呈现
1.鼻腔有时会流血。
2.鼻腔分布着毛细血管。
3.温暖的血液流经鼻腔时,散发出许多热量。
小结1:呼吸道有温暖气体的作用,鼻腔中丰富的血管有如此功能。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教材版本
七年级《生物学》(人教版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二、课标要求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学情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及相应的结构;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三、呼吸系统的组成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图片呈现: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
问题引领:
1.各器官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呼吸系统的两部分分别由哪些器官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识图方法:1、各器官的形状;2、各器官的大致位置;3、各器官的大致分类(呼吸道和肺)及基本功能(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仔细观察呼吸系统结构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同时培养学生识别图形,并根据图形记忆知识的能力。
2、在了解呼吸道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问题,供学生思考辩论,进而总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理论。
3、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采用形象图形教学法,使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相结合。
通过对呼吸系统图形的认识,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图形记忆“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的知识。
2、采用启发讨论教学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呼吸道的作用。
3、采用分析资料教学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使空气新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认识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分析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呼吸道的作用。
突破方法:讨论教学、分析资料、视频展示、动画播放相结合。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
通过一系列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使学生认识呼吸系统的结构,理解呼吸道的作用。
2、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对呼吸道各结构的功能进行分析,层层设问,进行启发式教学。
3、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例进行分析,从而意识到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树立环保意识。
学习方法:1、形象记忆法:通过反复练习识别图形,加深对呼吸系统结构这一知识的记忆。
2、推理学习法:通过对呼吸道结构功能的分析,推测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温暖、湿润的功能,从而归纳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在网上查找呼吸道工作原理的视频,收集有关哮喘、非典、肺炎、沙尘暴的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上网收集与呼吸道作用相关的图片,H1N1甲型流感、非典、沙尘暴资料。
初中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第三章人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肺的结构和功能:肺泡与气体交换的关系。
2.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PPT、模型等教学资源,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观察呼吸系统的结构,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程。
-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解释肺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肺泡与气体交换的关系。
4.研究性学习: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呼吸道疾病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肺炎对肺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肺部健康。
5.思考题: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呼吸系统在人体中起到了哪些作用?为什么说它对我们的生命至关重要?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通过改善呼吸习惯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4.通过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呼吸道和肺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为核心内容,结合初中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教材,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学生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程,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道与肺的关系。
2.难点:理解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原理,以及肺泡与气体交换的过程。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三篇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三篇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仔细观察呼吸系统结构图,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结构特点,总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
2.过程与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概括呼吸道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中空气的清新;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不错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方法】利用启发、引导交流、讨论、观察、分析、体验综合等方法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呼吸道疾病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拓展知识小故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的知识、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激发导入1.出示问题: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学生:婴儿第一声啼哭表明要呼吸空气。
教师:如果哭不出来,可能是呼吸道不畅通,医生会拍婴儿的后背或小脚丫。
2.亲身体验(小活动):请同学们起立闭嘴,同时用手捏紧鼻子,看你能坚持多长时间?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可见,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
今天我们来认识人体的呼吸。
(板书课题:人体的呼吸--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环节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人体呼吸作用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教师出示资料和讨论题1)长跑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不但四肢和全身肌肉骨骼在活动,而且胸腹起伏剧烈,嘴张开,呼吸急促。
2)一个人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测得体温37℃。
讨论: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量从哪里来?学生阅读资料,讨论交流,归纳出结论:呼吸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起决定性作用。
2.呼吸系统的组成:学生自学课文中有关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案教学设计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呼吸道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呼吸道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引入呼吸系统的概念,包括呼吸道和肺。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呼吸道有什么作用?教学活动:1. 展示呼吸系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意见。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呼吸道的了解和经验。
3. 引导学生讨论呼吸道的重要性和作用。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思考过程。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内容。
第二章:呼吸道的基本结构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呼吸道的基本结构。
2.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呼吸道的各个部分。
教学内容:介绍呼吸道的各个部分,包括鼻腔、喉咙、气管和支气管。
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1. 展示呼吸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各个部分。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呼吸道各个部分的了解。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并总结呼吸道的基本结构。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思考过程。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内容。
第三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程。
2. 学生能够描述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温暖和湿润作用。
教学内容:解释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程,包括清洁、温暖和湿润。
介绍鼻腔内的毛细胞、黏膜和纤毛的作用。
教学活动:1. 进行实验或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程。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understanding 和感受。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并总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机制。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思考过程。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内容。
第四章:呼吸道疾病的认识1. 学生能够了解呼吸道常见疾病及其症状。
2. 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持呼吸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介绍呼吸道常见疾病,如感冒、哮喘、肺炎等。
讨论这些疾病的症状和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或案例,让学生了解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或家人朋友的疾病经历。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3” (二)呼吸道的作用
合作 学生阅读课本 41-44 页内容,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探究, 1.呼吸道如何保证气流通畅?
实现 2.除保证气流的通畅外,呼吸道还有哪些作用?
突破 3.有了呼吸道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30 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分钟) 5.北欧人的鼻子和赤道附近人的鼻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区
教学难点 总结呼吸道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法指导 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设备
希沃白板、习题、视频、教材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1” 一、情景导入
自主
新冠期间重症患者需要借助 ecmo 辅助呼吸,可见呼吸对我们来说
学习, 十分重要。那什么是呼吸呢?人体的呼吸需要借助呼吸系统来完成。
发现 二、自主感悟
别?
6.哮喘是哪个部位受感染或过敏引起的?
经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呼吸道的作用。从而理解结构与
问题引导 二次备课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1
功能相适应。 提问: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 影响吗?列举尘肺、哮喘、新冠肺炎得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有限的。 (三)呼吸和吞咽关系的调节 链接生活: 1.“为什么吃饭时大声说笑容易呛着”,得出吞咽和呼吸不能同时进 行,明确会厌软骨的部位和作用。 2.“动动嘴巴我们就能说笑这是嘴巴的功劳吗?我们依靠什么结构发 出声音呢?”,明确声带的位置和对声音的影响,拓展变声期对声带 的保护。 四、拓展延伸 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1” 五、归纳小结 拓展 利用板书小结。 归纳, 六、练习巩固 呈现 效果 (8 分 钟)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
2.认识到空气对呼吸道的重要性。
3.了解呼吸系统如何处理空气。
4.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习惯。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图片、幻灯片、视频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播放器等。
3.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呼吸道的结构图,让学生回顾呼吸道的结构,并让他们讨论呼吸道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
2.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视频介绍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并解释它们各自的功能,如过滤空气、加湿空气、加热空气等。
3.空气对呼吸道的重要性(20分钟)通过讨论和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空气对呼吸道的重要性。
让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干净的空气呼吸,会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4.呼吸系统如何处理空气(3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呼吸系统如何处理空气。
包括鼻腔的功能(过滤空气、加湿空气、加热空气)、气管和支气管的功能(将空气传送到肺部)、肺部的功能(气体交换)等。
5.正确的呼吸习惯(20分钟)通过讨论和示范,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呼吸习惯。
让学生明白深呼吸的重要性,并教他们正确的呼吸方法(鼻子吸气,口鼻同时呼气)。
6.总结与延伸(10分钟)总结所学内容,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
鼓励学生多进行户外活动,并提醒他们保护呼吸道免受有害物质的侵害。
四、教学方法1.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
2.多媒体演示法:使用图片、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
3.示范法:通过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引导学生跟随练习。
五、教学评价1.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呼吸方法。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课上所学内容。
六、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进行呼吸系统模型制作比赛,鼓励学生探索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能够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 通过资料分析、体验活动,能够说出呼吸道的作用(生命观念)。
3. 通过联系生活、查阅资料,能够举例说出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措施(态度责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呼吸道的功能2.难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三.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教学法四.教学过程4.1创设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思考:婴儿为什么总是啼哭着来到世界?引入人的呼吸系统。
4.2呼吸系统的组成创设呼吸系统图示情境,让学生识图,了解呼吸系统组成,了解呼吸道的组成。
4.3呼吸道的功能4.3.1创设图示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归纳总呼吸道功能体验活动一:请用一只手捏住鼻子,同时把嘴闭上,你还能呼吸吗?引出呼吸道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资料1:呼吸道都有骨活软骨做支架。
(保证气体顺畅通过)体验活动二:用嘴呼吸,会感觉到干资料2:人体内温度一般恒定在37.5℃,但冬天外界环境温度变化不定,为什么肺部感觉不到寒冷呢?资料3. 鼻腔前部生有鼻毛;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通过实验活动,得出鼻毛、黏液、毛细血管的作用(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思考: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资料4: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及作用。
(形成痰)思考: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师生共同小结呼吸道的功能。
4.4呼吸系统面临的威胁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发病时,由于呼吸道变窄,造成呼吸困难。
肺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等感染而引起的严重疾病,比如说“举世闻名”的新冠肺炎。
尘肺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类职业病。
患者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还没有满意的疗法。
这说明了什么?(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创设二手烟、空气污染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学生的态度责任。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教案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教案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目标(一)知识1. 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
自编小品《三心二意》课时安排:1课时毛细血管,温暖的血液流经鼻腔时,散发出许多热量,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
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
增强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的认识。
与软骨。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情景:在冬天张大嘴巴呼吸和用鼻呼吸感觉有什么不同演示图片:鼻黏膜3.有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4.痰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演示:气管壁纵切图结合SARS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
通过资料分析,你能概括出呼吸道有什么功能咽、喉有什么作用请欣赏小品:三心二意为什么吃饭时不要大声谈笑演示课件:呼吸与吞咽的关系,示会厌软骨的作用。
演示课件:声带的发音,示喉的作用。
四、小结学生思考,阐述自己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如果你捏鼻子,闭嘴,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憋气,不能呼吸。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气体交换。
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就是呼吸。
(板书: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人的呼吸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设计
阅读分析资料4。回答:痰是气管和支气管内吸附灰尘黏液,由纤毛摆动送到咽喉的位置,从而形成了痰。由于痰中吸附了很多灰尘及病菌,随地吐痰会造成病菌的传染,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回答: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类型,多由空气中的颗粒物和病菌引起。
加深学生对气管和支气管的映像。
便于学生理解软骨的作用。
使学生了解痰的形成过程,明白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回答:咽
结合图片和动画作出解释:当吃饭时,会厌软骨盖住喉,使食物只能进入食道。
回答:吃饭时大声说笑。
回答:声带
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并说明如何发声。
拉紧,震动。
使学生学会应用课上知识解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通过图片和动画使学生清楚直接认识吞咽和呼吸的关系。
使学习认识到吃饭时保持安静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回答:它们的作用类似,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物质。
进行游戏,体验湿度和温度的变化。
回答:会口干,用嘴呼吸时感觉气体比较凉。
回答:空气带走了口中的水分,变得更湿润。
回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回答:鼻可以清洁、温暖和湿润空气。
2.呼吸道的作用
以探索之旅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实际生活探讨鼻腔内各结构的作用。
小游戏:一只手捂住嘴呼吸几次,再换只有嘴呼吸几次,说说会不会觉得口干,比较哪种呼吸方式感觉空气更凉?
为什么会口干呢,这说明口中的什么减少了?是被什么带走了呢?推测一下,经过口腔的气体会不会变得湿润呢?
与经过口腔的过程类似,当空所经过鼻腔时,也会带走黏液中的水分,从而变得湿润。
那空气又为什么会变得温暖呢?是什么结构起了作用呢?
通过实际演示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设计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呼吸道的作用,以及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呼吸道的作用。
(2)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2)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人们在雾霾天气中出行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那么吸入的空气在进入身体之前会经过怎样的处理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二)讲授新课1、呼吸系统的组成利用多媒体展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结合图片向学生讲解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让学生对照图片,指出自己身体上呼吸道各器官的位置。
2、呼吸道的作用(1)气体进出的通道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呼吸时气体进出的路径,从而理解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2)对吸入气体的处理提问:冬天我们吸入的空气是寒冷的,但是到达肺部时却变得温暖了,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呼吸道在其中的作用。
讲解鼻腔内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对吸入的冷空气进行加热,使空气变得温暖。
②湿润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长时间不喝水,也不会感到口干舌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解释呼吸道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
③清洁展示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纤毛的图片,讲解纤毛的摆动可以将灰尘、细菌等异物清扫出去,形成痰。
通过举例,如当我们感冒时,会咳嗽吐痰,就是呼吸道在清洁空气。
3、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1)鼻结合鼻腔的结构示意图,讲解鼻腔内的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鼻黏膜内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细菌等。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什么是教案?篇一教学设计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
组成。
2.说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的作用。
3.举例说明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二)能力方面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相关资料,概况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2.分析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生活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认同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1.呼吸系统的组成。
2.呼吸道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呼吸道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新生儿降生时,第一时间就必须让小生命啼哭这一事实,请同学们谈一下,这一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同学们意识到新生儿出生后呼吸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也能说出呼吸过程让人体获取空气中的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而我们从出生就开始发生的呼吸过程是如何进行的,有哪些结构参与呢?(二)呼吸系统的组成同学们对于呼吸过程都不陌生,因此可以请同学们谈一下,与呼吸过程直接相关的人体的结构。
在这里会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误差,同学们可能会说出口腔、咽喉,教师要及时的更正和引导,并完成书中的呼吸系统组成的填图活动。
在该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把功能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的发现对其功认识上的不足,最终了通过学习理解呼吸道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此外在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时有必要让同学们了解鼻、咽、喉位于呼吸道的上端一般称上呼吸道,以下则称为下呼吸道,让同学理解日常在感冒发生时诊断常用的两个名词。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课的教学设计
3.练习目的: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小组汇报等形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思维导图或小组汇报的方式,总结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呼吸道是如何对空气进行处理的?”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呼吸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程,包括过滤、加温、加湿和气体交换等重要作用。
3.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途径,探索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程。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点:呼吸道的结构和功能、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程、气体交换的原理。
2.技能重点: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观察、实验、数据分析,探索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程。
3.情感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健康、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4.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生参与: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共同总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过程。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办理【教材剖析】本节课是初中生物新教材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放在人体的营养一章以后叙述,呼吸是人生计的另一个基本生理活动。
学生自己知道只需人活着就一定进行呼吸作用,鼻子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加,这些器官对吸人的气体有什么作用,认识的比较少。
经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明确呼吸系统的构成,呼吸道对吸人的气体所起的作用有必定的认识,同时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空气质量的利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情剖析】依据初二年级学生年纪和心理特色,表现为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可熟,思想模式仍旧有显然的形象思想印迹,关于乏味的和高深的描绘更是缺少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想过渡的经验,对沟通的实质的剖析尚不够深入,不可以主动透辟的去剖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
应当采纳各样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虑,自主学习和创建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所以,在课堂教课中要多引用资料、图片,联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切近生活的案例,全力经过学生的亲自感觉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想能力。
【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描绘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2.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剖析有关资料,经过分组议论合作,提升剖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3、感情态度与价观值:认可呼吸道对空气办理能力是有限的,认识到应自觉地保护环境中空气的清爽、洁净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提升环保意识,养成优秀的呼吸习惯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要点】经过资料剖析,概括出呼吸道的作用。
【教课难点】呼吸道作用的剖析与总结。
【教课策略】新课程要讨教课过程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课理念,突出生活与健康这一主题,使学生经过本课的学习,知道如何使自己更健康,养成优秀的生活习惯;重申对学生非智力要素及优秀行为习惯的培育;重申学生研究性学习,培育学生的创建能力。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教学背景人类需要呼吸空气才能生存,同时人类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释放的废气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推行空气净化改善空气质量已经成为了一项必要的任务。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门应该引导学生成为环保先行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实践。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在于:1.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机制2.学习呼吸道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3.掌握使用简单器材进行呼吸道清洁的方法4.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从小学习环保知识,积极行动起来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机制3.呼吸道的清洁方法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课程介绍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呼吸道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步骤二:讲授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通过图片、视频或模型授课,介绍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
步骤三: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机制简单介绍人体呼吸道的基本结构,并通过视频或模型等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机制生动呈现,引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四:呼吸道的清洁方法介绍呼吸道清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口腔清洁、鼻腔清洁等保护呼吸道的方法。
步骤五:课堂互动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思考,提问有关空气净化和环保的问题,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步骤六:课堂总结和延伸回顾整堂课程的内容,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保护呼吸道、保护空气。
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以下方法:1.答题测验: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实验操作:测试学生对呼吸道清洁方法的掌握情况3.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达予以评价教学要点1.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机制2.学习呼吸道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3.掌握使用简单器材进行呼吸道清洁的方法4.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从小学习环保知识,积极行动起来教学参考1.班级教学资料2.课程教材3.互联网等相关资源结束语本次教学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机制、学习呼吸道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使用简单器材进行呼吸道清洁的方法、培养环保意识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小学习环保知识,积极行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放在人体的《营养》一章之后讲述,为进一步学习下节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打下基础,做好知识铺垫。
呼吸是人体生存的基本生理活动,学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须进行呼吸作用,鼻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比较少。
所以,教材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描述结构、资料分析、补充资料。
要想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呼吸道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但是呼吸道并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肺部的气体有温暧、湿润、清洁的作用,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空气新鲜,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从科学角度认识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生活与健康这一主题,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怎样使自己更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问题意识为先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本节内容提供的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等资料,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开展分析活动,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根据初一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表现为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对于枯燥的和深奥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的经验,对交流的本质的分析尚不够深入,不能主动透彻的去分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
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七、课前准备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直尺,分组,5—6人一组。
八、教学课时1节课。
九、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播放视频资料,展示新生儿啼哭的多媒体画面,并提出问题,引入本章学习的主题——《人体的呼吸》。
问题1: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问题2:如果自己用手捏鼻子和闭喘,有何感受?大家晚上睡觉是否也要进行呼吸呢?师:同学们说得好,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要不断的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资料,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讨论后自由发言。
回答1: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表明人生活需要呼吸空气。
回答2:憋气不能呼吸,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
贴近生活,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入课题,自然过渡。
呼吸系统的组成既然我们每个人时时都要进行呼吸,就必须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
1、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名称。
2、教师出示人体呼吸系统教学挂图,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图的方法和技巧。
3、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鼓励学生参加回答,表达各自的观点,统一正确答案。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
2、观察挂图及教材4——25呼吸系统的组成,根据呼吸的生活经验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3、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观点,相互评价,形成统一答案。
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利用教材中的信息及呼吸作用的常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观察、思考等能力。
呼吸道的作用请同学们试一试,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这三种方式,你们有什么感觉?想一想: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何区别?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44——45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气管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问题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师:同学们经过认真的学习,效果很不错。
鼻是呼吸系统的起点,有丛生的鼻毛,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粘膜,能够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湿暧、清洁的作用。
请同学们思考:人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嘴呼吸好呢?师:我们平时要用鼻呼吸,以便减少不清洁空气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
当然,跑步等运动时,只用鼻呼吸将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要量,跑步时要注意掌握呼吸动作的节奏,适当张口协助鼻进行呼吸。
问题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问题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师小结: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所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
它通过粘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排出体外。
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易引起人体疾病的传播,同时也不文明。
问题5: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师:人类在长期的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上同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呼吸道主要作用是,保证气体的通畅,同时对人体吸入的气体有湿润,温暧和清洁的作用。
但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让学生亲身体验,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对于“想一想”,让学生谈观点,不作统一答案,让学生学完后面的知识,自然能够科学的解释。
指导学生认真的观看并进行讨论。
生答:骨与软骨作支持,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生1:可以清洁空气。
生2:有滤过空气的作用。
生3: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空气有湿润的作用。
回答:当然鼻呼吸比嘴呼吸好,因为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滤过,湿润,温暧的作用。
生:我们跑步时既可用鼻呼吸,又可用嘴呼吸,能够获得更多的氧气。
组织小组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
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
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提出问题的讨论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完成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
生:痰是灰尘和粘液所组成的,因为痰中会有病茵,易传播疾病,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生答:北欧人的鼻鼻端较尖和大,这可能与御寒有关。
知识点的自然过渡,进一步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同时故设悬念,培养学生动脑的能力。
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但要落实组内职责,加强课堂纪律的协调管理。
马上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
充分让学生产生问题的争论,从而得出答案。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拔,并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学生理解。
重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归纳能力,并注重联系人们的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加强社会公共道德教育。
主要是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运用。
咽喉的作用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教材第45——47的文字及图片,并进归纳总结。
1、观察“吃饭时大家会呛着”的小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2、演示呼吸与吞咽的关系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测量吞咽与呼吸时厌软骨与食道之间距离的变化数值。
3、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讨论声音的发出。
师:声音是由喉部之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了声音。
学生认真地讨论回答: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
小组为单位,用尺测量吞咽与呼吸时会厌软骨位置的变化,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生答:人体的发音是从喉部的声带发出的。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巩练习1、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口、鼻内的污物?2、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是怎样传播的?叙述这些至少的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
3、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构成?呼吸道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略)对学习知识巩固训练。
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
十、课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支持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探究者,交流合作者,新知识的生成者。
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合作的过程,师生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共同体”。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学生的潜能也是无限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只要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本节课以问题呈现为中心,突出情境创设——阅读资料——提出问题——交流解答——总结反馈——巩固训练的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有序进行,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不是以学会生物学知识为本,而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兴趣,过程,心理和动机,注意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有利于促进学生注动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文本向人本的转化。
通过阅读教材和提出问题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通过提出问题而获得的知识最牢固的,印象最深刻的。
通过合作分析问题和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描述,而是教师直接讲出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用嘴说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讨论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并能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不急于成果化。
课堂教学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的程度深,参与的形式多,参与的力度大,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
通过归纳总结,巩固训练,学以致用的教学环节,让知识点由学生找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张口说。
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分析提炼,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