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层路堑边坡工程地质及系统聚类分析研究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一、引言高原地区是指地形相对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的地区。
由于高原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地表红土层较多,加之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该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边坡滑坡的风险。
在高原地区修建公路时,红土层边坡滑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成因及处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问题。
二、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1. 地形因素高原地区地形复杂,地势不稳定,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主要成因之一。
由于地形起伏大,地势陡峭,地势变化大,这种地形特点易导致地表土壤松动,从而引发边坡滑坡。
高原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红土是由长期风化和重力作用形成的,其稳定性较差。
土壤中的铁氧化物、含水率的变化以及地质构造运动等都会对红土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3. 气候因素气候条件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重要成因之一。
高原地区气候寒冷,特别是在雨季,降雨量大,极易引发边坡滑坡。
雨水的渗透和冻融作用会导致土壤松动,从而加剧边坡滑坡的风险。
三、治理措施1. 加强监测对高陡边坡的区域进行定点监测,采用现场观测、地质雷达等技术手段,加强对边坡变形趋势、地下水位、地震和降雨等因素的监测,及时掌握边坡滑坡的动态信息,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强化支护对已发现的边坡进行加固处理,采取喷射混凝土、钢丝网、泡沫混凝土等支护措施,增加边坡的抗滑稳定性,防止地表土壤松动导致滑坡。
3. 技术防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采用地下排水、预应力锚杆等技术手段,减少地下水位、增加土体抗滑稳定性,从根本上解决边坡滑坡的问题。
4. 合理规划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地质地貌特点,合理规划公路路线,尽量减少对高陡边坡的影响,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5. 疏导降雨在边坡附近设置排水设备,并加强排水管道的清理和维护,以减少雨水对边坡的侵蚀和影响。
四、结论红土层边坡滑坡是高原地区公路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其成因复杂,治理难度较大。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一、引言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它是指由于外力作用、地质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的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发生滑动、塌方或坍塌的现象。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对公路交通和沿线建筑物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于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及处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对于预防和减少此类灾害有着重要意义。
二、成因分析1. 地形地貌因素高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地沟壑密布,地质构造活跃,常年受到地震、岩体滑动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地形地貌因素在边坡滑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势陡峭、地质构造不稳定、岩石裸露等因素都容易导致边坡滑坡的发生。
2. 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高原地区的土壤以红土为主,红土质地松软,容易被水分浸泡并形成泥浆状,同时受到重力作用,易发生滑动。
当遭受到降雨等水文作用时,土壤容易流失,发生边坡滑坡。
3. 气候因素高原地区气候多变,降水较多,水体对土壤的侵蚀作用较为强烈。
而气温的变化也会导致土壤的膨胀和收缩,使得土壤松动,从而加剧了边坡滑坡的风险。
4. 人为因素高原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农业、城市建设等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会引起土地沉降,导致边坡滑坡的发生。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采土行为也可能导致土地的破坏,助长边坡滑坡的发生。
三、处治措施分析1. 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通过建设边坡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对高风险地带的边坡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2. 建立防护措施在高风险地带的公路边坡上,可以采取一些物理防护措施,如设置挡土墙、护坡网等,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3. 强化土壤保护采取措施控制水资源的利用,避免水资源对土壤的侵蚀,可以减少土壤松动和流失,减少边坡滑坡的发生。
4. 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公路线路和相关建筑物的位置,减少人为因素对边坡的破坏。
垂直节理发育红层软岩路堑边坡工程病害分析
垂直节理发育红层软岩路堑边坡工程病害分析唐立明【摘要】红层软岩在我国广泛分布,其力学性质较差,具有强度低、亲水性强、遇水易软化、易崩解等特性,极易产生工程病害.文章针对垂直节理发育的红层典型软岩,通过具体工程病害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垂直节理裂隙发育的红层软岩,路堑开挖后形成临空面,节理裂隙变大,大爆破施工更加重裂隙的张开程度,因此,距离路堑坡面2~3m范围内,岩体宜采用机械开挖或小爆破施工;(2)严禁边坡采用大拉槽施工,严格执行“分级开挖分级防护”,不宜在雨季进行边坡开挖和防护施工;(3)完善临时和永久排水系统,坡面防护宜采用易形成防排水功能的措施,宜在路堑坡脚设置预加固桩,在坡面设置框架锚杆加固防护.【期刊名称】《高速铁路技术》【年(卷),期】2019(010)002【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垂直节理;红层软岩;工程病害;对策【作者】唐立明【作者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3.1+58红层软岩在我国四川、重庆、广西、贵州等地广泛分布,我国红层软岩主要指中生代以来即侏罗系、三叠系、白垩系和新生代古近系的河流相、湖相、河湖交替相或是山麓洪积相等陆相碎屑岩,多以夹层互层出现,外表颜色为红色。
由于地质年龄相对较轻,经历的地壳变动相对较少,褶皱不剧烈,产状平缓,其岩性主要是砂岩、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或泥质页岩等,岩相变化大,并含透镜状或薄层状多孔疏松砂岩,都不同程度地发育有层间剪切带,还常见有诸如石膏等易溶岩类,与老地层相比,成岩作用差,有的呈半胶结状,强度较低。
红层软岩的岩体力学特性[1-6],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红层软岩多由泥质岩类和砂岩类互层组成,软硬层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泥质岩类工程性质较差,表现为强度低,亲水性强、透水性弱,遇水易风化、易软化、易崩解等特点,并具有一定的膨胀性。
(2)红层软岩中节理和层面通常较为发育,尤其是层间结合差、软弱夹层发育且具有显著的蠕变性。
红砂岩地段路基与边坡防护施工技术研究
红砂岩地段路基与边坡防护施工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2-09-26T01:57:43.96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37卷10期作者:张海洋[导读] 很多公路路基,尤其是红砂岩地段路基都设有路基边坡张海洋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摘要:很多公路路基,尤其是红砂岩地段路基都设有路基边坡,因路基边坡自身结构特殊且复杂,加之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边坡可能发生破坏,对公路的行车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有必要在明确红砂岩地段路基破坏主要形式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并结合具体的施工条件,采取合理有效的边坡防护措施,从根本上保证边坡安全,防止破坏的发生。
关键词:红砂岩;地段路基;边坡防护引言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是红砂岩地段路基建设,难免产生深挖路堑边坡。
对于红砂岩地段路基而言,其稳定性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即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其中,自然因素有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地质和地震等突发灾害;而人为因素有施工时采用的开挖方式及防护方法、养护与绿化。
由于自然因素无法避免,所以如果人为防护不到位,将可能使边坡失稳导致破坏,给行车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为防止边坡失稳,在前期设计阶段需结合边坡的挖高、坡率以及岩土特性,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确定更适宜的防护方法,保证边坡稳定性,同时还要考虑到经济性与美观性。
对红砂岩地段路基进行防护设计时,深挖路堑边坡不仅是重点所在,也是一个难点。
因为边坡开挖会使边坡原本保持的应力平衡状态被打破,在应力完全释放之后会重新分布,导致边坡处在欠稳或不稳的状态,此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护,否则必然引起滑坡等灾害的发生。
1红砂岩特征在某一省份,红砂主要分布在各种大小的沉积盆地,有一两种以上的红砂。
在填土平台和挖掘边坡时缺乏特殊待遇和保护,很容易导致工程疾病。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红壤具有以下工程特点。
(1)膨胀容易倒塌,是红壤的最重要的技术特征,尤其是粘土中的红壤。
滇西红层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土样2
1∞
20 95.2 97.4
表2滇西红层粘土颗粒分析表 筛分结果
10
5
2
1
73 3
48.3
22.8
172
79.3
61 3
370
30 6
05 14 8 19 7
O 25 10.7 14.7
0075 15 17
土样1 土样2
表3红层粘土不均匀系数及曲率系数计算
d60
d30
d10
Cu
7 340
2 847
表1 滇西红层粘土物理力学指标表
l检测项目 液限WI I%)
塑限WD (%)
塑性指数
lD
承载比 (%)
膨胀量 (%)
密度 (g/cm3)
吸水率 I g)
不均匀 系数
l土样1
342
23.3
10 9
80
67
17
80
31.0
l土样2
35 6
21.6
14.0
82
69
1 72
93
25 9
筛孔尺寸 40
土样1
100
体、滑坡体等地段,同时对高填方、深挖
d60。
路堑段进行详细工点勘察、计算及设计,
不均匀系数Cu=d60,d10 2—1;曲率 同时加强施工期间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
系数Cc=d302/(d60×d10)2—2。
滇西红层相关处置措施施工.确保道路建
由表3可知该试验选用土样不均匀系 设的施工、运营安全。
数Cu均大于10。属级配良好土样,同时
一般对基底进行挖除松散覆盖层后采用冲 面进行预加固防护。同时还因做好坡面的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一、引言高原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公路建设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高原地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特殊,公路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增加。
红土层边坡滑坡问题成为了制约公路建设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对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处治措施进行深入讨论,旨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
二、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分析1.地质构造影响高原地区常常受地质构造影响,地层结构复杂,地形起伏大。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地质构造对边坡稳定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特别是在红土层地区,红土层具有较强的侵蚀性和不稳定性,易受地质构造作用,导致边坡滑坡的发生。
2.气候因素影响高原地区气候变化幅度大,降水量较大,易导致地表水分渗透到边坡内部,增加了边坡的重量,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
尤其是在夏季暴雨季节,降雨引发的滑坡频率大大增加,成为了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威胁因素。
3.人为活动对边坡的影响高原地区的公路建设和采矿活动使得地表和边坡土壤遭到了破坏,导致了地质破坏带的扩大,进一步削弱了边坡的稳定性。
无序的采挖和乱堆放地层物质,加速了边坡的侵蚀和崩塌。
4.地下水位变化高原地区的地下水位受季节性降水和融雪的影响,存在较大的波动。
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将会增加边坡的重量和洪积棕土的润湿度,降低边坡的稳定性。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边坡中的岩石和土壤将会变得干燥,从而降低了其自身的黏聚力和内摩擦力,也是边坡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处治措施分析1.加强地质勘察和评估在高原地区公路建设前,应对地质情况进行深入勘察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地质工程设计标准。
特别是针对红土层地区,应加强边坡地质勘察和灾害评估,提前发现潜在的边坡滑坡隐患。
2.合理设计和施工在公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针对地质情况采取合理的设计措施和施工技术,避免对边坡的进一步破坏。
采用合理的边坡坡度和排水系统,利用植被和防护网等措施加固边坡,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原地区公路建设已成为我国交通建设的重点。
由于高原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红土层边坡滑坡成为了公路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高原地区红土层的特点、边坡滑坡的成因和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原地区红土层的特点高原地区的红土层主要由石英、长石和黏土等松散颗粒组成,这种松散的土壤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边坡失稳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高原地区气候多变,日照充足,温差大,这些因素也会加剧红土层的侵蚀和破坏。
在高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红土层的特点,合理设计边坡结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边坡滑坡发生。
二、边坡滑坡的成因分析1. 地质结构:高原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常常存在断裂带、褶皱带等地质构造,这些地质构造的存在使得岩层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坡。
2. 降雨因素:高原地区降雨量较大,降雨时长也较长,降雨会导致边坡土壤饱和和泥浆流动,从而加剧了边坡滑坡的危险性。
3. 地下水位:高原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的排泄和强大的季节性波动使得边坡土壤水分含量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引发边坡滑坡。
4. 人为因素:高原地区公路建设、开采矿产和城市扩建等人类活动使得地表植被破坏、土地开垦,加速了地表土壤的侵蚀和破坏,增加了边坡滑坡的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原地区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质结构、降雨因素、地下水位和人为因素等。
在进行公路建设时,需要研究地质特征,合理规划和设计,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边坡滑坡的风险。
三、处治措施分析1. 加强边坡支护结构:对于易发生滑坡的边坡,可以采用加固和支护等措施,例如设置护岸、挡土墙、钢丝网等,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2. 控制地表径流:在高原地区适当排水,控制地表径流是预防边坡滑坡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设置排水管道、渠道等设施,将地表水及时排除,减轻地下水位的压力。
3. 植被保护:植被的根系能够固化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和流失。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是指高原地区公路边坡上覆盖的红土层发生滑动现象,造成边坡失稳甚至坍塌的情况。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主要有地质条件、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针对这些成因,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处置措施来预防和修复滑坡。
地质条件是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主要成因之一。
高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壳运动频繁,地震和地质灾害较为常见。
红土层的特点是质地松软、水分含量较高、抗水剪力较低。
在地震等地质运动作用下,边坡会发生位移和滑动。
应加强对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的地质勘察和监测,采取防震措施,如加固边坡、增加支护措施、设置缓冲带等,减少地震对边坡的影响。
人为因素也是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之一。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会导致边坡滑坡。
地质勘察不到位、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不充分、边坡支护措施不到位等。
应加强对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边坡的合理设计和施工,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如添加加筋网、钢索锚杆等,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自然因素也是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之一。
自然因素包括降雨和水文条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高原地区降雨量大、局地暴雨频繁,易引起边坡土体发生流失和软化,增加了边坡滑坡的风险。
应加强对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的水文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排水和护坡措施,如增加排水设施、设置泄洪渠等,减少水文条件对边坡的不利影响。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主要包括地质条件、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要预防和修复滑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治措施,如加强地质勘察和监测、防震措施、合理设计和施工、增加支护措施、加强水文监测和预警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边坡滑坡的发生,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红层区路堑边坡典型坡体结构类型及其变形破坯模式分析
・
设 计与研究 ・
红层 区路 堑边坡典型坡 体结构 类型 及其 变形破坏模 式分析
王 燕 强
( 核 工 业西 南勘 察设 计研 究 院有 限公 司 , 四川 成都 6 1 0 0 6 1 )
摘要: 在 西部 山区的红层地层 区 因其特殊 的地质构 造环境和 地层结 构 , 修 建公路 时常常 形成 大量 的路 堑开挖 边坡 , 路 堑边坡 变形 失稳破 坏给公路 施工及后期运 营都 带来 了巨大的挑 战。通过分析 红层 区大量公路路 堑边坡坡体 结构
2 路 堑 边 坡 坡 体 结 构 分 类 原 则
层状 岩 体通 常代 表有 一组 连续 性好 、抗 剪性 能 显 著降低 的软弱 面 的岩体 , 一 般岩 性不 均 [ 2 3 红层
地 区 的平 缓 层状 边 坡 表现 为 河 湖 相沉 积 的砂 岩 、 泥
岩、 泥 质 粉砂 岩 等互 层 , 受 地 质 构 造作 用 较 轻 : 软 弱 沉 积层 面 呈平 缓 展 布 , 角度 通 常 低 于 1 0  ̄ , 通 常无 明 显倾 向关 系 。根 据岩 性组 合 的不 同 ,平 缓层 状边 坡 具体 可分 为 以下 5类 ( 表 1 ) 。
层不 发 育 , 以单斜 构 造为 主 , 大部 分路 堑边 坡岩 层 产 状平 缓 。 区内河 溪均 为 山溪 性水 流 。地貌 单元 主要
为剥 蚀 侵 蚀低 山地 貌 , 部 分 地段 沿河 谷 分 布 侵 蚀堆
积地 形 。 区内新 构造 运动 主要 表 现为 间歇 性 的大 面 积抬升 , 属 四川盆地弱活动 断裂构 造区 , 断裂活动性 与 地 震活 动性 弱 , 地壳 稳定性 较好 , 属无灾 害地震 区 。
1 研 究 区地 质环 境条 件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高原地区是指相对于平原地区而言,海拔较高、地势复杂的地区。
在高原地区的公路建设中,红土层边坡的稳定性一直是一个难题。
由于地质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红土层边坡容易出现滑坡问题,给公路通行带来很大的危害。
本文将就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以及常见的处治措施进行分析。
一、成因分析1.地质因素高原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大,地层错综复杂,例如石灰岩、泥岩、砂岩等不同的地层均可能出现在同一个地区,其中的地质断层等结构因素在边坡的形成以及滑坡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旦地质断层活跃,或者地层不平稳,就会引起边坡滑坡的发生。
2.水文因素高原地区水文条件复杂。
由于高原地区气候寒冷,降雨量较大,且山区地形多崎岖,雨水很难迅速排走。
此时若地下水渗透到边坡土壤中,会降低土壤的有效强度,导致边坡滑坡。
3.工程原因公路建设中,如果工程施工不当或设计不合理,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地质环境并影响地下水的平衡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工程隐患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并导致滑坡等问题的发生。
二、处治措施分析1.加固处理边坡加固处理主要包括土工合成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加固、砌体加固以及注浆加固等方式。
这些加固方式在加固同时也能够提高边坡的防水性能和抗冲击能力,有效地锁住边坡,避免了边坡滑坡的发生。
2.梯田加固梯田加固主要是通过开挖梯田,使失稳的土块得到限制。
梯田加固可以增加斜坡的自然稳定性,减小坡面的纵坡,从而大大减小了滑坡的危险性。
3.抬高路堤抬高路堤可以提高公路沿线的整体标高,减小沿线的平面坡度。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小水流的冲击力,而且还可以减少水位对路堤的侵蚀。
抬高路堤不仅可以解决红土层边坡滑坡问题,还能够增加公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4.引流处理引流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止降雨和地下水导致的滑坡。
在草坪保护带上引入透水管,将雨水和地下水引向离边坡远的地方,从而可以有效地缓解边坡和地质力学作用的影响。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高原地区公路建设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建设,然而,由于高海拔和复杂的地理环境,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问题。
其中,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红土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层,在高原地区时常出现在山脚或者边坡处。
由于其性质特殊,其边坡的稳定性往往会受到影响,滑坡问题也会随之而生。
红土层边坡滑坡的主要成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是高原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如地震、雨水侵蚀、冻融作用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红土层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发生了变化,加速了边坡的侵蚀和破坏,导致边坡的稳定性下降,滑坡风险增大。
人为因素也会导致红土层边坡滑坡问题。
例如,在建设公路时,挖掘和填充土方,会改变边坡的原始结构,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同时,若施工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和严格管理,会将原本稳定的边坡破坏掉,加剧边坡滑坡的风险。
针对红土层边坡滑坡问题,有几种常见的处治措施:第一,加固边坡结构。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原有的边坡基础上,对边坡进行修补和加固。
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和爆破作业等技术手段,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第二,改变边坡结构。
这种方法是改变原有边坡的结构,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例如,修改边坡坡度、设置透水板及防渗板等。
这些改变能够减缓降雨等自然因素所产生的侵蚀速度,从而减小滑坡风险。
第三,植被恢复。
这种方法通过植被恢复技术来加强边坡的稳定性。
通常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种子进行种植,以便更好地抵御自然因素的风险。
同时,在种植多年后,植被也可以为边坡提供保护和支撑。
综上所述,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是一项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处治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滑坡风险,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
滇中红层路堤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
滇中红层路堤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发表时间:2019-05-30T10:34:43.44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作者:林源李晶旃鹏[导读] 本文通过对昆明市轿子山旅游专线K8+940~K9+050滑坡工程的地勘调查及处置,为类似滑坡的处置提供参考。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41 摘要:山区公路工程地形地质复杂,项目中会经常遇到各类工程滑坡情况,本文通过对昆明市轿子山旅游专线K8+940~K9+050滑坡工程的地勘调查及处置,为类似滑坡的处置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该滑坡分布于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K8+960~k9+040段右幅右侧下方边坡体上。
原设计为左幅挖右幅填方案。
该段路右幅均为填方路堤,路基右侧设有挡墙,挡墙右侧为改移出去的地方道路,地方道路右侧同样设置挡墙。
目前轿子山旅游专线及地方道路路面均有不同程度沉降滑移破坏。
路面裂缝连同右侧山体上地面裂缝形成圈椅状,为较明显的滑坡后缘周界。
2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滑坡区处于低中山构造剥蚀、溶蚀地貌单元。
在区域地质上处于滇中经向构造带和云南山字型构造脊柱的复合部位;地层有侏罗系泥岩夹粉砂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
由于该区地形起伏较大,横坡较斗约25°~45°,地层为典型滇中红层,易风化、易软化具有膨胀性,在水的作用下工程性质差。
路基右侧下方斜坡大面积分布有人工弃土、残坡积土,在连续暴雨冲刷、浸润后,土体饱和,物理力学指标集聚下降,在水和重力作用下易形成滑坡。
本项目路线地处滇中高原北部,云贵高原西侧,其自然环境地表崎岖,群山连绵。
山地、丘陵、谷地、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相互交错,大部分地区海拔处于1630~2100m之间。
总体地势呈西南高北东低,由西南向北东呈阶梯状渐次分布。
区域内山峰和河谷组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山河谷重迭的地形,呈现为低中山或中山地形地貌特征。
滑坡区属低中山构造剥蚀地貌单元,地质作用以流水侵蚀堆积、构造剥蚀作用为主,断裂构造使岩体破碎,风化强烈。
浅析“滇西红层”特殊地质条件对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②滑面为圆弧状时, 滑面为圆弧状时, 稳定系数 I- ( 詈 兰
盘 ±互 旦 R △ G ×d l
③ 当坡 体 稳 定 系 数 K<1时 坡 体 不 稳 定 发 生 滑 平 衡 状 态 , 挖 后 坡 体 的外 露 坡 面 坡 比过 陡 , 开 改 坡 ; K≥ 1 , 体 处 于 稳 定 和 极 限 平衡 状 态 , 当 时 坡 根据 路 基 设 计 规定 , 坡 稳 定 系 数 取 K≥ 1 2 。 边 . 5
素 。在 特 殊地 质 条件 下 , 建 高 等 级 公 路 , 堑 边 坡 的 稳 定性 是 保 证 工程 安 全 , 设 项 修 路 建
目投 资 控 制 以及 工 程 顺 利 进 展 的 关键 。
关键 词 “ 西 红层 ” 路 堑 边 坡 滇 稳定 影 响
大 保 高 速 公 路 是 穿 越 于 山岭 重 丘 区 的 高 等 加 了 巨额 投 资 ,根 据 大 保 高 速 公 路 建 设 过 程 中 , 级 公 路 。沿 线 特 殊 的地 质 条 件 , 工 程 的 施 工 及 大 量 高 边 坡 发 生 滑 动 的状 况 ,下 面 浅 谈 特 殊 地 给 投 资 控 制 带 来 很 大 的 困 难 ,同 时 严 重 地 阻 碍 了 工 程 的建 设 速度 。大 保 高 速 公 路 一 期 工 程 , 由于 质 条 件 下 对 路 堑 边 坡 稳 定性 的影 响 。
也 坏 与否 , 就 是 说 滑 坡 发 生 与 否 , 决 于 下 滑 力 边 坡 的 开 挖 , 可 引 发古 滑 体 复 活 。 也 取 ② 岩 性 ( ) 矩 与抗 滑 力 ( ) 对 比关 系 。而 斜 坡 的外 形 , 矩 的 即 外 露 坡 面 的 坡 比 , 基 本 上 决 定 了斜 坡 内部 的 ’ 组 成 坡 体 的岩 性 决 定 了岩 ( ) 的抗 剪 强 土 体 应力 状 态 ( 剪切 力 的 大 小 及 其 分 布 ) ,组 成 斜 坡 度 的大 小 , 当 土体 的 抗 剪 强 度 小 于 土 体 剪 切 力 的岩 土 性 质 和 结 构 决 定 了斜 坡 各 部 分 抗 剪 强 度 时 , 体 平衡 状 态受 到破 坏 , 失 稳 滑 动 。容 易 坡 而
川渝地区红层软岩路堑边坡变形机理及对策
( C h i n a R a i l w a y E r y u a n E n g i n e e i r n g G r o u p C o . ,L t d . , C h e n g d u 6 1 0 0 3 1 ,C h i a n )
Ab s t r ac t: Th e s t r u c t u r a l p l a n e,r o c k me c ha ni c s a n d o t h e r e ng i n e e ing r p r o pe r t i e s o f r e d- be d s o f t r o c k o f t he r a i l wa y s i n S i c h ua n a n d Ch o n g q i n g a r e a s a r e i n d u c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i n t h i s pa p e r .Th e i n lu f e n c e o n t h e s l o p e s t a b i l i t y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i n f i l t r a t i o n de p t h s o f s u r f a c e wa t e r a n d f r o m t he h e i g ht o f s l o p e e x c a v a t i o n a n d s u p p o ti r n g t i me a r e s i mu l a t e d a n d a n a -
l y z e d b v t h e F L AC 3 D s o t f w a r e .T h e d i s e a s e c a u s e s ,d e f o r ma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a n d f a i l u r e mo d e s o f c u t t i n g s l o p e w i t h C O V .
高温多雨条件下红层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
高温多雨条件下红层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作者:田超等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28期摘要:红层具有特殊的工程地质特性,特别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更易发生地质灾害。
在对国道G213的灾害调查过程中发现,多处开挖地段都发生了不同规模的灾害。
文章主要讨论了高温多雨条件下红层边坡的稳定性问题。
Abstract: Red beds have speci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t is easy to lead to geological disaster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rainy conditions. During of the disaster investigation on state Road G213, there are many disasters of different scale on the mountain which have been excavate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tability of red bed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rainy conditions.关键词:红层;高温多雨;公路边坡;稳定性Key words: red beds;high temperature and rainy;road slope;stability中图分类号:TU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8-0081-030 引言红层在滇西和滇中地区出露面积广泛,是一种以红色为主的陆相碎屑沉积地层,主要形成于下第三系、侏罗系和白垩系时期。
岩性主要为粘土岩、泥岩、砂岩、页岩及砾岩等碎屑沉积岩。
在我国云南省分布广泛,主要分为滇中红层和滇西红层两个地区。
红层具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
在公路建设及改建过程中,红层边坡的变形破坏就成了工程建设中最为突出的地质灾害问题。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摘要】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是一种常见且具有较大危害性的地质灾害。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高原地区公路边坡的特点,探讨了红土层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探讨了相应的处治措施,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在提出了针对高原地区公路边坡滑坡问题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有助于预防和治理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问题,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和通畅。
【关键词】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稳定性、成因分析、处治措施、工程实例、建议、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原地区是指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地区,这些地区因地形陡峭、气候多变、降雨较多等特点,使得公路建设面临较大挑战。
边坡滑坡是高原地区公路建设中常见的问题,它会给交通运输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问题。
在高原地区,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岩层易崩解,加之降雨等自然力的作用,形成的红土层往往具有较强的液化和塑性特性,易造成边坡失稳和滑坡灾害。
这种情况在一些高原地区公路建设中已经频繁发生,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其成因和治理方法。
本文旨在对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为高原地区公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减少边坡滑坡带来的风险。
1.2 研究意义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对公路交通安全和通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对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为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红土层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可以揭示红土层的力学特性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近年来,随着西藏、青海、四川等高原地区公路网的扩建和完善,滑坡成为影响公路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特别是在高原地区,红土层边坡滑坡现象更加严重,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原地区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和处治措施。
一、滑坡成因1、地形与地质条件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雨量少,加之大气压力小、氧气稀薄、辐射强烈等因素,导致这一地区的土壤质地相当不均一,红土层地势多为陡峭,坡度较大,容易遭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人为因素在西藏等地,农民的种植习惯(如人工灌溉、山坡上的树木或草本供应),以及道路建设等对山坡进行大规模切割的引导,也是引起滑坡的原因之一。
3、气候因素高原地区气候复杂,雨季和旱季温差大,昼夜温差也明显,可能会导致红土层表面结冰或表面流动,使地表形成硬壳,阻碍水分向下渗透,从而引发滑坡。
二、处治措施1、加强斜坡稳定性高原地区的斜坡地质条件复杂,需要加强斜坡的稳定性。
在选择处置方案时,应考虑地形、地质、坡度、土体稳定性、降雨情况等因素,进行经济、简便、高效的处置方案。
2、植被保护依靠植被建设,保护陡坡土壤,增强土壤保持力,降低滑坡的风险。
应注意在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植物时,应防止对土壤、水体和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3、地质灾害监测定期巡视和地质勘探,保持对滑坡地区的监测。
最好在滑坡预兆期时采取有效的调查和治理措施,以减少滑坡所造成的损失。
4、建设排水系统在斜坡处置方案中应考虑到降雨时表面积水及地下积水的影响,为早期发现滑坡的预兆提供数据。
对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应采用技术措施,确保排水系统的可靠性。
总之,高原地区红土层边坡滑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处理得当可能会减少损失,处理不当则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对于交通部门来说,对滑坡现象的防范和治理,是确保公路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
红层路堑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红层路堑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赵琳;秦柳江【摘要】红层地质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
文章以红层路堑边坡发生滑坡的典型工点为例,分析其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建议在覆盖层为松散层、内部为砂岩和泥岩互层的结构中,采用清方、网喷、锚索、防排水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Red-bed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ina.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a typical landslide case in a red-bed cutting slop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resulting in its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omprehensive treating methods of overburden-clear, net-spray, anchorage cable and drainage and so forth are proposed for structures covered with loose bed and interbedded with sandstone and mudstone.【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年(卷),期】2012(009)005【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路基工程;红层路堑边坡;滑坡;综合治理【作者】赵琳;秦柳江【作者单位】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037;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8.52红层是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的沉积地层,因呈红色而得名。
红层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特别是四川盆地,是我国有名的“紫色盆地”,盆地及其边缘地区红层分布极为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四川丘陵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降雨量大、暴雨频繁,导致红层路堑边坡易发生边坡表层易风化剥落、流泥、落石、溜塌等地质灾害,进而诱发滑坡、错落、崩塌等更为严重的安全问题。
红层路堑边坡滑坡成因及防治探讨
红层路堑边坡滑坡成因及防治探讨发表时间:2020-05-22T05:02:06.862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24期作者:孟国建[导读] 本文重点以楚姚高速公路一合同段高边坡为例,分析了红层路堑边坡滑坡的成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多种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云南省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摘要:红层是一种沉积地层,以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要构成,呈现红色。
红层在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
本文重点以楚姚高速公路一合同段高边坡为例,分析了红层路堑边坡滑坡的成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多种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红层路堑边坡,滑坡,成因,防治滑坡指的是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沿着软弱面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从某种角度上分析,滑坡其实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但是如果滑坡现象的发生对集体以及个人财产造成损害,甚至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那么就会上升到滑坡灾害,必须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
而红层以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红层路堑边坡很容易出现边坡表层风化剥落、流泥、溜塌或者落石等自然灾害,并最终引发严重的滑坡、崩塌以及错落等安全问题。
一、楚姚高速公路一合同段高边坡简介楚姚高速公路一合同段K11+060~K12+000段是高边坡,位于楚雄市东瓜镇陈家冲北东约700m斜坡处,横坡较陡。
设计高程1925.94~1936.27m。
高边坡段路线穿越凸出山脊,山脊走向西-西北,边坡坡度一般20~25°,山脊平缓狭长,斜坡段表层泥岩风化角砾,碎石杂乱排列,覆盖层较薄;区域地壳处于强烈上升阶段,以侵蚀地形为主,山脉走向基本与构造线方向一致。
K11+340深路堑由地表向下地质分为粉质黏土和泥岩两类。
粉质黏土层褐黄色、硬塑、稍湿状态,含有少量泥质角砾、碎石,地基承载力容许值为220Kpa。
泥岩为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结构,泥质胶结,风化线以上为强风化,机械破碎后岩芯呈碎石状,地基承载容许值为400Kpa,风化线以下为中风化,地基承载容许值为900Kpa。
浅析典型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计算和防护措施
浅析典型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计算和防护措施王智佼【摘要】本文以一典型红层路堑边坡为例,在外业调查和地质勘察资料基础上,查清该红层路堑边坡工程地质特征,计算其稳定性,进而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对该区域类似路堑边坡的防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科技视界》【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2页(P209-210)【关键词】红层路堑边坡;稳定性;防治措施【作者】王智佼【作者单位】甘肃长达路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6.140 引言红层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甘宁盆地,是以浅红色、棕红色、砖红色为主色调的新生代沉积岩,大多为陆相沉积。
岩性以泥岩、砂岩、泥质砂岩为主,大多层理结构明显。
在公路工程地质岩土分类中属软岩类,具有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差,塑性变形大,亲水性强,遇水易软化或膨胀,失水易发生崩解等特征。
随着我国西北地区公路交通网的发展和完善,在西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形成很多处红层路堑边坡,由于红层的工程地质特征,致使红层路堑边坡大多易失稳破坏,稳定性差,多需进行防护。
本文选取甘肃临夏盆地一典型高速公路红层路堑边坡为例,在阐述其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计算其稳定性,进而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1 典型红层路堑边坡地质特征1.1 地形地貌特征该典型红层路堑边坡位于河流侵蚀沟谷区和构造侵蚀黄土丘陵交汇处,地形起伏较大,山体坡度约57°,主体坡向约42°,总体呈东高西低,南北两侧为沟谷斜坡。
路堑开挖区植被覆盖率较高,两侧以乔木、灌木为主。
1.2 岩土体特征根据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路堑边坡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更新统残破积粉质黏土(Q4dl+el)、新近系临夏组(N2l)全-中风化泥岩(红层),见图 1。
其中粉质黏土呈棕褐色,稍湿,可塑-硬塑,土质较均匀,干强度较高,韧性强,切面稍具光泽,手捏易成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层路堑边坡工程地质及系统聚类分析研究李志勇1,邹静蓉2,谢 强1(1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 610031;21湖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007)摘要:通过对湘耒高速公路红层路堑边坡的坡高、坡长、岩性、强度、节理裂隙、地下水、岩层产状和厚度、岩体结构等的调查,弄清了红层边坡工程地质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红层路堑边坡进行工程地质及系统聚类,两种分类结果一致,其结果可做为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防护设计的依据。
关键词:红层;边坡;地质;聚类中图分类号:T U446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Engineering geologic charactieristics of slope in red beds are clarifi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all the details of roadcuts and slopes in redbeds and then conduct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 and systematic clustering on roadcuts and slopes in red beds.The outcomes of the tw o classifications are identical ,which indicate the classifications are correct and can be used as bases for analysis on slope stability and protection designs.K ey w ords :red beds ;slope ;geology ;clustering收稿日期:2001209218;修订日期:2001211219基金项目:交通部重点科技资助项目(95030406)作者简介:李志勇(1964-),男(汉族),湖南祁东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生.1 前言红层层理发育、遇水及温度变化易风化软化,开挖后边坡面容易风化剥落,进而形成各种类型的破坏发生。
路堑边坡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是边坡稳定性研究的基础,通过对湘耒高速公路沿线红层路堑边坡工程地质,如节理裂隙分布、地下水、岩性、岩层产状,岩体结构等进行勘测,全面调查了红层路堑边坡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红层路堑边坡工程地质类型的聚类分析,结果为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防护设计奠定了基础。
2 红层边坡工程地质特征对湘耒高速公路红层路堑边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坡高、坡长、坡比、岩性、强度、节理裂隙、地下水、岩层产状和厚度、岩体结构等。
公路经过地段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区内除第四系地层外,几乎主要为白垩系的红色砂岩及泥岩,局部地段可能有第三系的沉积物,绝大部分地表裸露。
红层路堑边坡多呈典型三元结构:上覆层为第四系含砾砂土、亚砂土及粘土,其下为强风化红层,再下为中弱风化红层。
岩层多为单斜产状,红层大多属于缓倾岩层,倾角绝大多数在3°~30°内,线路方向多与岩层走向正交或大角度相交,顺层地段较少,红层边坡岩体工程特性如下:(1)不均匀性,红层边坡岩体多为砂岩、泥岩、粉砂岩互层,在岩性上有明显不均匀性。
砾岩砂岩较坚硬、抗风化力较强,在边坡中往往突出出来,形成矩齿状坡面。
粉砂岩和泥岩、页岩较软弱、抗风化能力低,风化剥落的碎片在砂岩的台坎和边坡坡脚堆积,在边坡上往往形成凹槽,为风化剥落和崩塌落石提供条件。
(2)泥化的软弱夹层较发育,白垩系的岩层形成后,都经历了喜玛拉雅构造运动,水平岩层在弯曲形成过程中发生层间错动、层间软弱岩层(如页层)在剪切力作用下,裂隙明显增多,在长期雨水和风化作用下,层间剪切带逐渐被泥化,使其抗剪强度大大降低。
(3)红层边坡岩体破碎,透水性较强,边坡除层间裂隙发育外,通常还有二组以上的构造节理,且节理多已张开,路堑边坡岩体破碎,常有架空现象,说明岩体已有程度不同的松动,降雨可以直接渗入边坡岩体。
当渗水遇到相对隔水的泥化夹层时,泥化夹层和其上的饱水带,使边坡岩体强度明5 2002年第2期工程勘察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Surveying 显降低。
(4)红层边坡的风化作用强烈,边坡岩体的风化深度较大,特别是紫红色泥岩和粉砂岩互层边坡,风化更为强烈,深度可达100m以上,两种岩石的粘粒含量分别在30%和15%以上,粘土矿物成分主要是蒙脱石和伊利石,遇水膨胀,特别是在多年干湿季节变化条件下,粘土矿物反复产生膨胀收缩变形,引起边坡岩体强度逐渐衰减。
3 边坡的工程地质分类边坡的工程地质分类是建立在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基础上,有相似的岩体结构与破坏特征的边坡体的集合。
将湘耒高速公路红层路堑边坡按以下几个因素进行分类:(1)工程地质岩组特征:相同的岩组类别分为一类。
(2)岩体的结构特征;根据边坡的岩层产状及边坡岩体的完整程度(以节理组数和节理间距或视块度为参数),可分为层状结构、层状碎裂结构及散体结构边坡。
(3)特殊软弱结构层特征:因红层边坡存在不同的沉积韵律,常见粉砂岩及泥岩互层结构,边坡中有时存在厚层的软弱夹层,可能导致一些特殊的破坏形式。
这种特殊的软弱结构层往往起决定作用,特作为分类因素。
(4)边坡的破坏类型:边坡破坏类型直接关系到数值分析模型及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建立,故作为分类标准之一。
(5)水文地质条件:边坡中水对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水是边坡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所调查的39个湘耒高速公路红层边坡进行工程地质分类,具体分为5类,如表1所示。
边坡工程地质分类表1边坡类型边坡编号完整的层状结构边坡5,7,8,9,11,16,19,22,26,27,34带有特殊软弱结构层的边坡6,14,17,24,36,37,38,39层状碎裂结构边18,21,25,29,30,32,33散体结构边坡10,12,13,15,20,28,31,35其它类型边坡1,2,3,4,23 该分类方法侧重边坡的岩体结构,特别是特殊软弱结构层及边坡破坏类型,这样的分类能为边坡防护设计提供实际的参考作用,并与现行的公路边坡设计手册相互参照。
4 边坡类型的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即是对一定的变量类型的样本数据,按定义的样本亲疏关系进行分类。
在处理工程问题的聚类分析时,由于采取的样本数据的量纲不一样,原始数据常进行标准化及归一化处理。
系统聚类是将类由多变少的一种方法,聚类过程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各样本自成一类,这时候将有N类。
第二步:计算N样本之间的距离,将最近距离的两类合并。
第三步:计算新类与其余各类的距离,再将两类合并,这时候若类的个数大于1,则再继续以上步骤,直到所有样本归为一类。
如果分类正确,同一样本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根据系统聚类原理,编制了聚类分析程序。
对红层路堑边坡,聚类分析考虑的变量因素有:(1)边坡高度(m):输入坡高实值。
(2)工程地质岩组: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为主则记为1,泥岩为主记为2,砂岩或砾岩为主记为3。
其它层状沉积岩如灰岩等记为4。
侵入接触的岩浆岩,岩石性质与以上差异极大,记为100。
(3)边坡体被节理切割的视块度:视块度0~5记为1,5~40记为2,40以上记为3。
(4)岩石的抗压强度(或岩石的回弹值):输入实测值。
(5)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记为0,一般记为1,较复杂记为2,很复杂记为3。
(6)岩体单元结构(特殊的软弱结构层):正常的单元结构(风化层由上向下发展,即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岩体构成的边坡体)记为1,反常的单元结构(边坡体中夹有厚层软弱夹层,形成上硬下软,或硬-软-硬等的反序结构)记为100。
(7)边坡可能的破坏形式:根据红层边坡的破坏形式,层状边坡的风化剥蚀记为1,平面及楔体破坏记为2,层状边坡的其它破坏形式记为3,散体及碎裂结构边坡的坍滑破坏记为4。
再以各调查地段所作的地质剖面为样本号,该红层路堑边坡第一级分为两类,即散体边坡和层状碎裂边坡。
第二级分为4类:即散体结构边坡、层6 工程勘察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urveying2002年第2期 状结构边坡、层状碎裂结构边坡、含特殊软弱结构层的层状边坡。
其中散体结构边坡有编号1、2、3、4、23、10、13、12、15、28、18、31、35、20、26等15个边坡,根据岩性及岩体结构的区别,1、2、3、4、23号边坡为强风化花岗斑岩,划分为镶嵌结构一类,其余典型红层散体结构边坡划为一类。
层状碎裂边坡为编号5、30、32、21、29、33、34等7个边坡。
层状结构边坡,即仅发生风化剥落破坏的稳定边坡,有8、27、11、19、9、16号等6个边坡,层状结构边坡中附特殊的岩体结构和破坏类型并入一类。
其中6、7、24、17号边坡为上硬下软或上硬中软下硬夹巨厚软弱层,具潜在塑流破坏。
崩塌破坏形式作为特殊软弱结构分类,14、36、37、38、39为顺层滑动破坏型边坡分为一类。
22、25为巨厚层层状岩体边坡,因陡倾节理不利组合存在潜在崩塌破坏而分为一类。
从聚类分析结果来看,其分类层次清晰,且符合边坡工程实际,特别是其三、四级分类仍具有工程实用价值,说明采用的聚类分析方法,数据格式及相应参数定量取值方法是适宜的,且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可作为红层边坡工程分类的量化方法。
5 聚类分析与工程地质分类结果比较从分析结果看,聚类分析结果与工程地质经验分类结果是一致的,且系统聚类结果比经验分类更直观和具体。
工程地质经验分类法的5种类型即层状结构边坡、带有特殊软弱结构层的层状边坡、层状碎裂结构边坡、散体结构边坡及其它类型边坡,相当于系统聚类分析中的第三级分类。
而聚类分析比较经验分类方法,系统聚类可对应不同的阀值,即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可进行不同层次上的分类,其分类更加具体和富有层次。
特别是其将分类数值化,数据形式标准化,其应用更加广泛,在工程数据库中与经验分类法相比有明显优势。
6 结束语(1)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可使边坡分类层次更清晰,也更符合工程实际。
其三、四级分类仍具有工程实用价值,说明采用的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数据格式及相应参数量取值方法是合适的,可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2)从分类结果看,经验分类法的5种类型即层状结构边坡、带有特殊软弱结构层的层状边坡、层状碎裂结构边坡、散体结构边坡及其它类型边坡,相当于系统聚类分析中的第三级分类。
(3)从红层路堑边坡工程地质及系统聚类结果看,对应一定的阀值λ可得出与经验分类一致的结果,且系统聚类结果比经验分类更直观和具体。
参考文献[1] 肖为枢.模糊数学基础及应用.航空工业出版社,1992.书讯 《地质灾害勘察指南》是一部带有技术要求性质的勘查指南,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总论、崩塌(含危岩体)、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海水入侵等七章、六种地质灾害的勘查指南,是本书的主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