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复习
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阿房宫赋》复习课件(共22张PPT)
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金玉珠宝等物 筹划、计划或组织的意思
今义: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 可惜 今义: 怜惜
文言句式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3、秦人不暇自哀
省略句卧于波
状语后置
2、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宾语前置 被动句
4、戍卒叫,函谷举
雄伟前车之鉴慎勿用
5、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 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 语句是: , ; ,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 下也。 6、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 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 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 是: , ; ,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战胜自己需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它是 阳光,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霾。人性最大的弱点就 是不能正视自己,如能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 改正,那么将会不可阻挡。“三起三落”后依然迈着 坚定豪迈的步伐,让改革开放的春风刮到了中国的山 山水水的邓小平,他虽然没有高大伟岸的身材,没有 强健的体魄,却凭借着他的坚毅和自信、他的雄韬伟 略、他的远见卓识,迎来了“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深 圳巡礼。他的自信,给中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证明 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他主持香港回归谈判, 一锤定音,铿锵有力。中国政府不再是晚晴政府,领 导人也不是李鸿章,懦弱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自信之光照耀着华夏大地。实践证明,任何时候,自 信不可或缺的,他是战胜懦弱的法宝。
走进课本,合作探究
1、分析这篇文章在描写阿房宫的雄伟壮 丽、美人珍宝多时运用了哪些手法?作 者为什么极尽写阿房宫的奢华? (提示: 结合文章句子修辞、句式特点)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必修二课本的整体情况及部分重点课文的内容,开掘写作素材。
2、复习巩固必修二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以及重点词语的运用。
3、复习巩固必修二课文中的有关文言文知识。
4、背诵默写必修二课本中的有关课文。
教学设想1、主要就与高考联系紧密的课本知识进行梳理。
2、课堂复习计划用6课时,练习及评讲4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复习必修二的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
1、了解必修二的课文结构。
2、了解重点课文的内容。
二、总体介绍。
必修二共设置四个专题:真爱生命和平的祈祷历史的回声慢慢走,欣赏啊三、专题回顾。
(一)第一专题:珍爱生命。
我国古代有珍惜生命的传统,对自然界万物有“不伤蝼蚁一命”的告诫,对人则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损伤自身即是对父母不孝的说法。
其目的是要让人珍惜生命。
针对当前自杀、自伤现象较为严重、青少年心理问题突出的现实,很有必要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本专题选择中外作家的四篇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教学,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善待生灵,热爱生活。
由两个板块组成:1、“精神支柱”:要正视现实,悦纳自身,不因自身某些条件的不足(如生活、家庭、生理、个性等)而怨天尤人,而应正确对待,积极发奋,热爱人生,热爱生活,善待他人。
《我与地坛(节选)》、《最后的常春藤叶》2、“生命之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勇于抗争的精神,珍惜自身一切,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发现乐趣、获得人生价值。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鸟啼》(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本专题以和平与战争为中心话题,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战争的实质,了解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区别,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
呼唤和祈祷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
由三个板块组成:1、“遭遇战争”: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物质、心灵创伤;也给战争发起国本国人民带来灾难,控诉了发起战争者的罪恶。
《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2、“黑暗中的心迹”:通过犹太少女在二战中受迫害的遭遇,控诉德国法西斯灭绝人寰的罪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整理第一专题知识整理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轮廓.(kuò) 翌.(yì)日孩稚.(zhì) 虔.诚(qián) 跌宕.(dāng)恬.静(tián) 禁锢.(gù) 憧憬..(chōng jǐng) 绚.(xuàn)丽丰饶.(ráo)如醉如痴.(chī) 毋.(wú)宁瞥.(piē)一眼粗糙.(cāo) 骇.(hài)人曙.(shǔ)光蓓.(bèi)蕾奢侈..(qídǎo) 隐遁.(dùn)..(shēchǐ) 祈祷铿锵..(tān pǐ) 熨贴..(yùtiē) 攫.(jué) ..(kēng qiāng) 亘.(gèn)古不变坍圮捋.(lǚ)着触须撅.(juē) 步履.(lǚ) 隽.(juàn)永时髦.(máo)昵.(nì)称人寰.(huán) 突兀.(wù) 摇曳.(yè) 昊.天(hào)仓猝.(cù) 一幢.(zhuàng) 凛冽..(lǐn liè) 拯.救(zhěng) 攫.住(jué)创.痛(chuāng) 田凫.(fú) 椋.鸟(liáng) 潺潺.(chán)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翌.日虔诚..恬.静禁锢.憧憬..绚.丽毋.宁攫.住瞥.一眼坐落亘.古不变坍圮..缘分蓓.蕾..熨贴..捋.着触须撅.步履.隽.永昵.称人寰.余暇.铿锵突兀.摇曳.仓猝.凛冽..曙.光..拯.救田凫.椋.鸟潺潺.昊.天奢侈..祈祷3、解释下列词语。
瞥:很快的看一下。
翌日:次日,第二天。
沧桑: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
禁锢:关押,监禁;束缚,强力限制。
如醉如痴:形容做事情非常着迷。
高一语文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重难点解析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专题三 <历史的回声>重难点解析专题三课文目录后人之鉴六国论/苏洵/阿房宫赋/杜牧/千古江山念怒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永志不忘落日/朱启平/*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专题立意】“后人之鉴”选入两篇史论,皆为兴亡论。
“千古江山”选入两首宋词,是个人对江山和历史的咏叹。
“永志不忘”所选的通讯和消息,是历史的现场实录以及记录着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反思和作出的回应。
后人之鉴:古今对接,以史为鉴。
体会作者是怎样从历史中找出与今天相似或本质上相通的史实,将古与今对接起来,借古讽今。
(侧重从国家的角度聆听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思考。
指导学生结合词人的背景遭遇,理解作者在词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理解古人借古抒怀的写法。
(侧重个人抱负角度解读历史的回声永志不忘:历史的瞬间和瞬间的意义。
指导学生了解个人对国家和国际公义应负的责任,认识并记住历史,才能接受历史教训,抚平战争伤痕,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侧重从世界战争的角度认识历史的回声【中心内容及写作技巧】1、《六国论》:主要论述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从而得出必须团结抗敌的历史教训,借以批评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线,发表自己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借题发挥,以古讽今。
本文的语言生动有力。
议论性的句子简捷有力,叙述性的句子生动感人。
作者还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
2、《阿房宫赋》: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写法的主要特点:想象、比喻与夸张;描写、铺排与议论;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3、《念奴娇·赤壁怀古》: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80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专题3基础整理
第三专题知识整理一、字词。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厥.(juã) 弥.(mí) 殆.(dài) 洎.(jì) 嫱.(qiáng) 辇.(niǎn)票.(piāo)铛.(chēng) 逦迤..(zī zhū) 庾.(yǔ) 涡.(wō)..(lǐ yǐ) 锱铢骊.(lí)鬟.(huán) 霁.(jì) 椽.(chuán) 纶.(guān) 酹.(lâi) 榭.(xiâ) 舷.(xián)梯簇.(cù)新挪.(nuó)动拾.(shâ)阶而上翘.(qiáo)首半晌.(shǎng) 虔.(qián)诚湔.(jiān)雪顷.(qǐng)刻海风轻拂.(fú) 寒风凛.(lǐn)冽.归咎.(jiù) 饶.(ráo)恕亚裔.(yì)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厥.弥.殆.洎.嫱.辇.票.铛.逦迤..庾.涡.骊...锱铢鬟.霁.椽.纶.酹.榭.舷.梯簇.新挪.动拾.阶而上翘.首半晌.虔.诚湔.雪海风轻拂.寒风凛冽..归咎.饶.恕3、解释下列词语。
蜀山兀.:形象词用如动词,这里指树林被砍光了。
四海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盘盘焉.: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样子。
”气候不齐.:一样。
梳晓鬢.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
雷霆乍.惊:突然。
秦爱纷.奢:豪华。
直栏横槛.:栏杆。
可怜:可惜。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用作意动,以之为鉴。
千古:从古到今,极言时间长。
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才的人,文中指英雄。
舷梯:上下轮船、飞机等用的梯子。
翘首:抬起头来望。
成仁:为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湔雪:洗雪。
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从骊山。
“北”的用法与此相同。
燕赵之收藏..:动词用如名词,收藏的金玉珍宝。
下句的“经营”用法同此。
语文必修2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一《阿房宫赋》最新同步教案46
语文必修Ⅱ专题三版块一苏教版最新同步教案《阿房宫赋》最新同步教案46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懂得赋的特点。
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难点、重点解析1、赋的特点以及本文的艺术特点。
2、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
指名学生根据注释①解题;学生解题后,教师补充。
1、关于“赋”的文体“赋”: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
从形式上看,它注重铺叙,语言华美,文笔绚丽,讲究韵律和句式,善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从内容上看,赋要通过“体物”达到“写志”的目的,结尾的部分则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章法开放流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称作文赋。
2、关于杜牧杜牧(803—852),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
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
他的古文颇多针砭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
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3、杜牧及《阿房宫赋》的写作缘由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军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而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
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12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12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
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
B.“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前人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C.最后三句作者以廉颇自比,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二是显示能力。
D.词中多处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答案: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上片怀古抒情。
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
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
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
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
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
下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
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
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
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三模块练习 苏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三模块练习历史的回声必修二第三专题永志不忘一、双基提要1、下面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翘.首(qiǎo)亚裔.(yì)投掷.(zhì)B、拾.级(shí)厥.功(jué)气氛.(fēn)C、湔.雪(qián)藩.国(fān)强.迫(qiáng)D、舷.梯(xuán)殉.难(xùn)装载.(zǎi)2、下面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永志不忘:志,记住。
永远记住而不忘记。
②奇耻大辱:奇,奇怪的。
形容极其奇怪的耻辱。
③目不暇接:暇,空闲。
接,接触。
眼睛来不及看,形容吸引人的事物很多。
④天网恢恢:天网,天道之网。
恢恢,严密的样子。
天道像严密的网,作恶者逃不出天道的惩罚。
⑤天理昭彰:天理,天道。
昭彰,明显,显著。
指上天能主持公道,惩恶扬善,善恶报应分明。
⑥问心无愧:扪心自问,没有什么惭愧的。
A、①③⑥B、⑤⑥C、①②⑤D、②④3、下列词语中有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凛冽归咎连带责任B、赎罪桅杆矢志不逾C、撰写应酬一愁莫展D、虔诚勋授不可一世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
这一幕,简单、庄严、____,永志不忘。
②入口处那一小队水兵向美国军官敬礼后,即放下手立正。
乐队____。
③____我很早就离开德国,但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我也感到有连带责任。
A、肃静寂然虽然B、肃穆寂然尽管C、肃静戛然尽管D、肃穆戛然虽然5、以下句子标点符号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
B、我站在一座在20毫米口径的机关枪上临时搭起的木台上,离开签字桌约两、三丈远。
C、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1.1【教学设计】《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作为晚唐文赋,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了解“赋”这种文体;3.体会课文运用的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艺术手法;4.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小组合作,依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2.加强朗读。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同时体会课文精彩的描写艺术和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最后能够基本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批判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对照书下注释翻译课文;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听课文诵读,注意字词的读音。
(一)识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练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练习(1)后人之鉴一、双基提要1、下面注音全都正确的是()A、贿赂.(luî)骊.(lì)山妃嫔.(pín)媵嫱B、剽.(piāo)掠逦迤.(yǐ)鼎铛.(dāng)玉石C、呕.(ǒu)哑囷囷.(qūn)直栏横槛.(kān)D、雨霁.(jì)杳.然(yǎo)架梁之椽.(chuān)2、下面解释不正确的是()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和)B、始速.祸焉(招致)C、洎.牧以谗诛(等到)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3、下列选项加点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六国破亡之故事..孤危.. B、可谓智力C、其实..不能有..百倍D、一旦4、下面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B、洎牧以谗诛C、赵尝五战于秦D、是又在六国下矣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人固.有一死7、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燕、赵之君,始.有远略②始.速祸焉B、①然.后得一夕安寝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8、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人,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著有《嘉祐集》。
B、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C、赋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处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讲解与例题:专题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能够理解本词的写作意图,领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慨。
2.能够说出本词中运用的典故的含义及用典的目的,体会辛词的豪放风格,学习借古喻今的艺术手法。
3.学习并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词人、军事家、政治家。
一生投身于抗金御敌、恢复中原的大业之中。
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作品:诗今存130余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与其词相同。
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余首。
代表词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文多为奏议类的应用文字,代表作有《美芹十论》《九议》等。
2.探寻背景此词是辛弃疾登临镇江北固亭时所作,时为南宋开禧元年(1205)秋。
当时韩侂胄把持朝廷权力,企图用北伐中原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他于嘉泰三年(1203)起用闲居八年的抗金派代表人物辛弃疾,任命其为绍兴知府、浙东安抚使,次年调任镇江知府。
韩侂胄抗金的主张符合辛弃疾雪耻复国的一贯志愿,可是韩侂胄一伙政治腐败,奢靡淫乐,只不过是以“伐金”作为政治赌博的筹码。
辛弃疾对这种局面忧心忡忡,在登临北固亭时览景有感,于是写下了此词。
1.识字注音(1)重点字舞榭.( ) 巷陌.( )封狼居胥.( ) 佛.狸祠( )拓跋焘.( ) 元嘉.( )(2)多音字2.字形辨认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1)赢得仓皇北.顾( )(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特殊句式(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气吞万里如虎(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答案:1.(1)xièmòxūbìtāo jiā(2)bìfúfóhàng xiàng fǒu pǐ2.佛狸祠/拂晓/狒狒戈壁/摇曳亭榭/凋谢难堪/湛蓝3.(1)名词,太阳/名词,山的南面(2)名词,宋代行政区划名/名词,思想或行动的途径/名词,车(3)动词,看、望/动词,拜访/副词,表反问,难道(4)动词,似,像/动词,及,比得上/副词,仅,只4.(1)名词作状语,向北(2)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5.(1)被动句(2)状语后置句(3)倒装句(4)倒装句1.辛弃疾开篇第一句,写的就是“千古江山”,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写到“千古风流人物”——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具有什么深刻的内涵?3.作者用宋文帝北伐失败的典故影射张浚北伐的失败,那么用宋文帝北伐的失败后果来影射什么呢?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用典有何目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提示:苏轼写的是“千古风流人物”,侧重人物;而辛弃疾写的是“千古江山”,更注重于能够掌握这片江山、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复习
导学案:历史的回声【学习目标】: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积累解题技巧,翻译重要句子并掌握其技巧【学习重点】: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学习难点】:1.积累解题技巧,翻译重要句子并掌握其技巧【自主学习】:一、文本梳理二、基础知识知识梳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暴.霜露草芥.洎鼎铛.玉石逦迤..锱.铢妃嫔..归帆去棹.翠峰如簇.羽扇纶.巾舞榭.歌台嗔.怒龇.牙早生华.发巉.峭清癯.湔.雪惊愕.间谍.直栏横槛.畹町..瘴.气火捻.嚎啕..廊.腰缦回惊诧.悚.然贪婪.山麓.呕哑..2.成语积累爱屋及乌暗渡陈仓安步当车著作等身自怨自艾众志成城出人意料问心无愧古色古香目不暇接不可一世曾几何时天网恢恢郑重其事出人意料问心无愧3.指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今义:(2)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今义:(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今义:(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今义: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兵非兵不利而秦兵又至矣斯用兵之效也(2)暴暴霜露暴秦之欲无厌(3)事以地事秦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5.指出下列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含义而(1)赂而力亏/战败而亡(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 )(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之(1)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秦国之所大欲( )(3)苟以天下之大( )(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以(1)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 )(2)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 )(3)以有尺寸之地( )(4)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其(1)其实亦百倍( )(2) 能守其土 ( )(3) 杳不知其所之也( )(4) 使六国各爱其人 ( )6.掌握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用“皆”表判断)省略句(1)举(之)以(之)予人(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孙”)(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省定语“秦”,秦国的)倒装句(1)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3)苟以天下之大(大天下,定语后置)被动句(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2)洎牧以谗诛(动词“诛”本身具有被动语态)7.默写(1)嗟乎!一人之心,________。
苏教版高三语文复习之教材(必修二、三、四)(4)
高三语文复习之教材必修四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社稷.繁芜.磐.石猖獗....菁.华编纂.惊愕.伺.候白雪皑皑鞭笞.窟窿..不安..恫.吓铁镐.菲.薄抽搐.牛虻.作.料忐忑濒.临推搡.巉.岩谪.居凝噎.纤.歌涸.辙萧飒.忙不迭.凛冽....赡.养溜.达遛.鸟蔓.延藤蔓.汗涔涔..桎梏..毋宁软肋.诀.窍庠.序镣.铐成沓.崔嵬..历井..闾.阎渚.清扪参斟酌..筵.席针砭.烟霏.掸.尘滇.池磋.商擘.画艰苦卓.绝二、解释下列成语1、浅尝辄止2、安之若素3、大放厥词4、无可非议5、袖手旁观6、耳熟能详7、迎刃而解8、萍水相逢9、息息相关10、五十步笑百步三、复习《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滕王阁序》、《秋声赋》,完成以下各题:《季氏将伐颛臾》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后世必为子孙忧且尔言过矣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是谁之过与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过膂力过人则将焉用彼相矣愿枉车骑过之相今由与求也,相夫子雷霆乍惊,宫车过也使子婴为相过蒙拔擢臣少好相人2、翻译下列句子①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②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寡人之于国也》、《黄花岗烈士事略序》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如有特殊现象,其指出。
①河东凶.亦然②邻国之民不加.少③填然鼓.之④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⑤斧斤以时..入山林⑥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⑦顾.自民国肇造..⑧直.可惊.天地,泣.鬼神⑨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⑩滋.可痛矣○11视.清季有加○12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2、翻译下列句子。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苏教版高三语文复习之教材(必修二、三、四)(1)
一、tānpǐxīsūjuàn yùkèkēngqiānggěng zhuōjuéchìgěng xièhòu sāng zhìcuōlìnsèzhòu xuēcuìqiǎngbǎoèshàpiāo piàoqíxián qiáowéi wěng mòmòrúpánshān cén qiào niǎonuóyīnyǖn làizhùtàyǎn jiànwěiwěi shànshàn cùpáo xīn bíqíkēlǐbǔchìzǐtián yàng sháo yèjiépāngtuósǒng qíng xūxū二、1、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
2、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
3、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有意思。
4、形容公开地大胆地做坏事。
5、形容风调雨顺,是太平盛世的吉祥征兆。
6、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三、六国论1、①、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形作名②、拿③、结交,亲附④、接近⑤、及,等到⑥、坚持到最后⑦、侍奉,对待礼遇,名作动⑧、决定,区分2、①其实:它的实际情况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②祖父:祖辈与父辈父亲的父亲③不行:不去行刺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④故事:旧事,成例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⑤然后:这样以后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3、①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本来不在于战争。
②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贪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一二专题复习.doc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一二专题复习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夔(kui)州沼(zhao)泽鹰隼(sun)生意盎然(ang)斑斓(Idn)踮(dian)脚蹒跚(pan shan)铿锵(kQngqidng)双颊(jid)度暇(jid)糊(do)翔层蛮(ludn)叠嶂(zhang)堆垛(dud)无垠(yin)Median yl)绛(jiang)紫色M(ji)水晨曦(xl)旋(xudn)涡嵯(cu6)峨(6)龙M(qiu)闸(zhd)门回溯(stl)瞿(qii)塘峡瞭(lido)望瑰(gul)丽震觑(chan)峨冠(guan)博带草坂(bdn)林归(zi)簌簌(sti)泪罗江(mi)掳(W)掠马厩(jin)烙(14。
)印茕苞(qiong) 了(jie)立雪橇(qiao)瘠(jD 薄(b6)M(su)愿通衢(qU)大道蜗行(W0)迷惘(wang)干瘪(bie)缱(qian)绻(qudn)疲惫(bei)^ (cu)新绯红(fei)寥寥(lido)无几(gang)风噩(仓)梦颓垣(yuan)历尽酒(cang)桑取船(bo)隆(sui)洞胚(pei)芽命途多舛(chuan)纤(qian)绳绯(fei)红迷惘(wang)迸(beng)着血泪荒冢(zhong)蹂(rou lin)荫粉(ji)汩余若将不及兮(yti)筝(zhao)苗W(yi)孟限(z6u)事之以修能(chong)揆(kuD搴服(qidn pi)潜藏(qian)缙绅(jin shen)枷(jid)锁洞窟(ku)苦役(yi)东西二|闻(ktin)模糊(mo)锦(jin)标赊(she)账诋(di)大酉(qiu)号(hdo)角旌(jing)旗花M(shu)号(hdo)呼靡(mi )及稀薄(b6)萃(cui)^f(shu)祸曾见(xian )错出觇(chan)北翌E日遽(jti)田比陵(pi ling)羁摩(ji ml)诟(gou)自到(jing)赠(zeng)谥(shi )巡徼(jiao)数(shU)落邂逅(xi仓hou)矫(jiao)诏(zhao)愧忤(zuo)张M (pu)敛货(zi)财扼(e)腕(wan)褒(bao)美陶(yan)党废袍(cl)浬(yan)没缱骑(ti ji)詈(1D之溷藩(him fan)投缱(hudn)户(you)谚巡(qun)ft(qudn)曲褶皱(zh& zhou)跋(ta)拉蹙(典)眉撇(pie)开窥(kui)视皮靴(xue)怜啊(min)时髦(mdo)镶嵌(xidng qian)取缔(di)云翳(yi)攥(zudn)紧骷髅(ku 16u )搔(sao)痒紧绷(beng )滞(zhi)笨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苏教版高三语文复习之教材(必修二、三、四)
解释下列成语1.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2.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明日:重阳节后。
黄花:菊花。
3.未来情况不能想象。
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4.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5.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6.指让内行人笑话。
《指南录后序》1.①为……作序②稿本③接近④助词,用作动词词头,补足音节,使语句和谐⑤正,刚刚⑥“陵”通“凌”,欺侮⑦“见”通“现”,出现2.①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可能或能够②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意义③古:盘查;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④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好⑤古:给的身体;今:死者的身体。
3.①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②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
③死和生,不过是昼夜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坏事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五人墓碑记》1.①使……倒地②株连治罪的事情③当作仆役④修墓⑤又⑥“皦曒”通“皎皎”2.①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②古:品行作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③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④古:脸色;今:颜色⑤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⑥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
3.①在这十一个月当中,大凡富贵人家的子弟,意气豪放、志得意满的人,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太多了;何况乡间没有声明的人呢?唯独这五个人声明光荣显耀。
②那么如今这些高官显贵们,一旦犯罪受罚,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也有的剪掉头发、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何处的,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③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也用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苏教版高三语文复习之教材(必修二、三、四).docx
高三语文复习之教材必修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隽永舉帖脩守脖现笨扌世壤住駅烈樓概邂逅送设聿闷一損吝啬甲胃瘦則呼掉愷然霎时劉掠誓梯邇首檢杆笔郁環慕岑寂料ill肖寒癱机甘朱拓俨然怜生唯唯illlidj蹙缩炮烙歆享草事牲嗖坚了较造姊妹喧圍怏怏韶光两曆仓颉滂沱悚然擎天气吁吁二、解释下列成语1、烟熏火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筹莫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百无聊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明目张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五风十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凄风苦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复习《六国论》、《阿房宫赋》,完成以下各题。
《六国论》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如有特殊现象,请指出①秦以攻取之外,少则获邑,木则得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誉以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号嬴而不助五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歹.台尽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泪牧以谗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惜其用武而不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以事秦之心,毡天下之奇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③刺客不行,良将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教版高三语文复习之教材(必修二、三、四)4
高三语文复习之教材必修三一、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盎.然冈峦..吟哦.汲.水气氛.萦.回鹰隼.迸.发红彤.彤嵯峨..瑰.丽启碇.夔.州停泊.闸.门草坂.秭.归清凌.凌马厩.夙.愿通衢.烙.印得逞.譬.如给予..瞭.望一层翳.瞻.仰永诀.排筏.叱.诧狐裘.摇曳.颓垣.缱绻..睥睨..焦灼.洞窟.殷.切媲.美稂莠..威慑.攻讦.钳.制得逞.纤.绳笑涡.齑.粉纾.祸檄.文逡.巡谥.号干瘪.婆娑..多舛.估量.一蹴.佝偻..肇.事褶皱..瘠薄..悖.论旋涡..簇.新鬈.曲赊.账趿拉..捉摸..愧.怍庚寅.户牖.蹂躏..载.体孱.头蹩.进统摄.匮.乏瞋.目脑髓.自诩.笤帚..二.解释以下成语1. 美人迟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明日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不堪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骇人听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秋毫不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贻笑大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复习《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完成以下各题。
《指南录后序》1.解释以下各句中的加点字,如有特别现象,请指出。
①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②今存其本.不忍废③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④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
⑤质.明,避哨竹林中。
⑥层见.错出⑦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2.找出以下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①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②穷饿无聊..,追购又急③为巡船所物色..④几彷徨..死⑤以父母之遗体..行殆3.翻译以下句子①缙绅、大夫、士卒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三专题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积累解题技巧,翻译重要句子并掌握其技巧2、本专题主要是文言文,学生要熟知以下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课时安排:4课时复习内容:一、基础知识:知识梳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暴.霜露草芥.洎.鼎铛.玉石逦迤..锱铢..妃嫔.归帆去棹.翠峰如簇.羽扇纶.巾舞榭.歌台嗔怒.龇.牙早生华.发巉.峭清癯.湔.雪惊愕.间.谍直栏横槛.畹町..瘴.气火捻.嚎啕.廊腰缦.回惊诧.悚.然贪婪.山麓.呕哑..考题回顾:(2009江苏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2.成语积累爱屋及乌暗渡陈仓安步当车著作等身自怨自艾众志成城出人意料问心无愧古色古香目不暇接不可一世曾几何时天网恢恢郑重其事出人意料问心无愧考题回顾:(2009北京卷)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B. “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C. 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 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指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今义:(2)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今义:(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今义:(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今义:(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今义:(7)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今义:(8)刺客不行..古义:今义:(9)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古义:今义:(10)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古义:今义:(1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今义:(1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今义:(1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今义:4.解释下列词类活用词的含义(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2) 名词作动词。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义.不赂秦()(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惜其用武而不终.也()(4) 数词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5) 名词作状语。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辞楼下殿,辇.来于秦()(6) 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7)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8) 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9) 形容词作名词。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5.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兵非兵.不利()而秦兵.又至矣()斯用兵.之效也()(2)暴暴.霜露 ( )暴.秦之欲无厌 ( )(3)事以地事.秦()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4)犹犹.抱薪救火()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5)终终.继五国迁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6)始始.有远略()始.速祸焉 ( )(7)得较秦之所得. ( )此言得.之 ( )然后得.一夕安寝 ( )(8)一六王毕,四海一. (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 )(9)缦廊腰缦.回 ( )缦.立远视()(10)尽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 )奈何取之尽.锱铢 ( )(11)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12)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13)为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 )6. 指出下列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含义而(1)赂而.力亏/战败而.亡( )(2)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 )(3)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4)二败而.三胜( )(5)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之(1) 破灭之.道也/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 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秦国之.所大欲( )(3) 苟以天下之.大( )(4) ( )子孙视之.不甚惜(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此言得之.( )/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5)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6)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7) ( )奈何取之.尽锱铢(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以(1) 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 )(2) 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 )(3) 以.有尺寸之地( )(4)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为(1)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 为.国者()(2)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其(1)其.实亦百倍(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其.势弱于秦( )(2) 能守其.土 ( )(3) 杳不知其.所之也( )/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 ()/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4) 使六国各爱其.人 ( ) 则(1)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2) 则.秦国之所大欲()与(1)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 )(2) 与.战胜而得者()(3) 六国与.秦皆诸侯()于(1)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7. 掌握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用“也”表判断)(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用“也”表判断)(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用“皆”表判断)(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也”,表判断)(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者……也”,表判断)(6)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1)举(之)以(之)予人(省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子孙)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省主语“子孙”)(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秦)郡(省定语“秦”,秦国的)(4)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5)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6)几世几年,剽掠(于)其人(省介词“于”)(7)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3.倒装句(1)其势弱于秦(于秦弱,介宾后置)(2)赵尝五战于秦(于秦五战,介宾后置)(3)苟以天下之大(大天下,定语后置)(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5)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4.被动句(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3)洎牧以谗诛(动词“诛”本身具有被动语态)8.默写(1)嗟乎!一人之心,________。
秦爱纷奢,________。
(2)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______,______。
(3)戍卒叫,______,楚人一炬,_______。
(4)长桥卧波,______?______,不霁何虹?(5)大江东去,____________。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______,_____,_____。
(7)江山如画,_________。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
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
(8)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_____,_______。
(9)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______,__________。
(10)想当年:_____,_______。
(11)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______________。
二、阅读1. 课内经典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人未尝..矣(免不了)..赂秦(不曾) 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C.是故..殆尽之际(消灭)..燕虽小国而后亡(因此) D.且燕赵处秦革灭2.下列句子中存在转折关系的一项是()A.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因此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最后灭亡,这是善于用兵的结果。
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赵国与秦国打了五次仗,败了两次却胜了三次。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到李牧被杀害,赵都邯郸成了秦国的一个郡,可惜他用武力抵抗却未能善始善终啊。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况且燕赵处在其他四国快要被秦国完全消灭的形势下,可以说势单力薄,这样打了败仗亡了国,实在是迫不得已的事啊。
4.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下列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是()①(齐)与赢而不助五国②丹以荆卿为计③牧以谗诛④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⑤智力孤危⑥三国各爱其地A.①②④⑥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①③④⑤(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2009宁夏卷)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