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纳兰性德

合集下载

浣溪沙(纳兰性德)(精选10篇)

浣溪沙(纳兰性德)(精选10篇)

浣溪沙〔纳兰性德〕〔精选10篇〕浣溪沙〔纳兰性德〕〔精选10篇〕浣溪沙〔纳兰性德〕篇1浣溪沙纳兰性德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这首词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p 。

【参考答案】上片的情感基调是消沉的,无论是夕阳还是小楼,既无情绪也控制不了忧愁,这是抑。

突然,一个骑马的美少女出现,少女潇洒风流。

这里是白描,直接描绘少女的形象和神采。

使原来消沉的气氛转眼间有了亮色,使人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是扬。

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运用,塑造了少女美丽风韵。

【译文】黄昏时分,你登上狭狭的小楼。

夕阳被你娇小的步子挤下了山,留下栏杆一排,珠帘一条,飞鸟一双。

你就这样静静地伫立。

左边的鞋印才黄昏,右边的鞋印已深夜。

你的愁,很芳香。

它让你又一次数错了,懒惰的分分秒秒。

终于,你骑一匹小马出城。

怀中的兰佩,温软,如满月的光芒。

他看你时,你也想看他。

但是,你却莞尔回头。

作品赏析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

叙事者少见。

而本篇那么恰是以叙事的手法填出,颇得出奇之妙。

词中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描绘了一个细节,但却活灵敏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

刻画而不伤其情韵,清新别致,很有韦庄词的意味。

意境描绘人说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

而容假设的这一阙《浣溪沙》,那么以少有的叙事的方式填得,却有出奇的好。

他给了读者一帧慢镜头,慵懒如春水的光阴里,潺潺流淌着一种琳琅之美。

又好似就着这美一谱上曲,立马就会要将其含在唇边,满怀欣喜的,饱含情意的,依依呀呀练唱起来不可。

黄昏时分,残阳如酒。

小楼之中,珠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

落日的余晖宛假设薄薄的锦缎,一匹一匹的散散堆落在阑干上。

他凭栏而立,看着这清觞一样的昏昏日光,心念中不禁来了愁绪,这波光碎影的生年,竟是这般的了无兴致。

有注本认为这上片是写的词中女子,正是闺中怀春,上片的描写乃是为下片所做铺垫。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作品原文浣溪沙1身向云山那畔2行,北风吹断马嘶声3,深秋远塞若为4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5,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1]注释1.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2.那畔:那边。

3.“北风”句: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4.若为:怎为。

5.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1]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赏析“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故而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言,纳兰的边塞词“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

然而平心而论,无论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万帐穹庐人醉,星影要摇欲坠”,还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都不过是边塞所见所历的白描,作者本身并没有倾注深刻的生命体验,这类作品的张力无法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同日而语。

纳兰性德赏析浣溪沙

纳兰性德赏析浣溪沙

纳兰性德赏析浣溪沙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豪放清远、情感真挚而著称。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便是《浣溪沙》。

这首词以其清新淡雅的词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沧桑和情感纠葛的感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首词进行一番赏析。

《浣溪沙》共八首,其中每一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首: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是你,青衫也。

想起,年少时,梦里花落知多少。

这首词以“世事一场大梦”开篇,直接点出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人生几度新凉,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时光的流逝。

接着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风吹雨,回忆起了往事。

铁马是你,青衫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岁月和情感的怀念。

最后一句“想起,年少时,梦里花落知多少”,更是将诗人对往事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首:闲愁如醉,迷津欲断,忆当时,梅花照雪,一片丹心,千古事。

人间,万家灯火,暗淡了,几回寒暑。

这首词以“闲愁如醉,迷津欲断”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无奈和对于情感的困惑。

在这个世界上,人生难免会有许多的迷茫和困扰,而这种闲愁更是如醉般让人难以自拔。

接着诗人回忆起了往事,梅花照雪,一片丹心,千古事,表达了诗人对于纯真情感和真挚情感的追求。

最后一句“人间,万家灯火,暗淡了,几回寒暑”,更是将诗人对于人生沧桑和情感纠葛的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首:不见,不散。

山水空蒙,云雨空濛,几番风雨,几番离索。

一点浊酒,几时能醉,一杯清茗,多少情话。

这首词以“不见,不散”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情感的坚守和对于爱情的执着。

在这个世界上,情感的纠葛和离别的伤感无处不在,而诗人却依然坚持着对于真爱的追求。

接着诗人描述了山水空蒙,云雨空濛,几番风雨,几番离索,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沧桑和情感纠葛的感慨。

最后一句“一点浊酒,几时能醉,一杯清茗,多少情话”,更是将诗人对于情感的追求和对于真爱的坚守表现得淋漓尽致。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诗词鉴赏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诗词鉴赏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诗词鉴赏清朝:纳兰容若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是纳兰性德悼念亡妻的作品。

词中感怀前尘往事。

上片写一个孤独的人在秋风中夕阳下沉思往昔。

“西风”、“凉”、“黄叶”、“残阳”等词渲染了一幅凄凉的氛围。

下片追忆当年醉酒、赌书的情形,这些在过去看来很平淡的旧事今天却无法重温了。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翻译/译文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注释①谁:此处指亡妻。

②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

③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④被酒:中酒、酒醉。

⑤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

⑦消得:消受,享受。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赏析/鉴赏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和他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

他对这位妻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做。

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

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

西风渐紧,寒意侵人。

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

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

“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1浣溪沙纳兰性德(清代)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释①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杜甫《秋雨叹》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④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⑤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参考译文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创作背景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离开了人间。

她是纳兰的第一位结发妻子,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

无论如何,她都是纳兰怀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侣:卢氏。

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

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

然而短暂的快乐也许就是为了让纳兰El后的回忆更为酸楚。

就在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四月,卢氏产下一子海亮。

约月余,卢氏因为产后患病,于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纳兰太伤心。

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他浸着泪水的墨笔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他在一首《沁园春》中写道: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赏析《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通用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篇1浣溪沙·庚申除夜纳兰性德〔清代〕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浓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舞女的红裙,还像往年一样绚烂吗?想起自家当年在除夕夜里在蜡烛上刻出痕迹采等待新春的到来。

竹叶酒已经喝尽了,大家都在头上戴着彩绸做成的燕子来欢庆新年的到来。

灯烛已经熄灭了,剩下的灯花仿佛一条条金虫在微微颤抖,如此风流快乐,全仗着天公的庇护啊。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

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庚申(gēng shēn)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年)除夜。

“收取”句:明王次回《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

”这句说收拾起一切闲心,冷静下来,而思念之情却更浓烈了。

柘(zhè)枝:即柘枝舞。

此舞唐代由西域传入内地,初为独舞,后演化为双人舞,宋时发展为多人舞。

谁家:哪一家,此处指自家。

刻烛:在蜡烛上刻度数,点燃时以计时间。

竹叶:指竹叶酒。

采燕:旧俗于立春时剪彩绸为燕子形,饰于头上。

九枝灯:一干九枝的烛灯。

灺(xiè),熄灭。

金虫:比喻灯花。

端:真。

合:应该,应当。

赏析:上片写年末岁尾,各家皆翘首以待新春第一一黎明的到来。

“收取闲心冷处浓”,开篇第一句话就奠定了迹词的感情基调:在寒冷的除夕夜里迹应该抛开所有,放下一切,静心等待,但浓郁的闲情却是冷处偏浓。

在一片迹应该繁花着锦的情境中,纳兰却似有一种无言的忧伤。

古诗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翻译赏析《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身向云山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前言】《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是清代学者纳兰性德所做的词。

这是一首边塞词。

词作通过刻画“北风”“晚烟”“戍垒”“斜日”等边塞之景,将塞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悲怆合二为一,凄凉中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注释】①那畔:那边。

②吹断: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③若为情:若,怎。

若为,怎为之意。

此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宋晏几道《南乡子》:“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

”又,宋毛滂《小重山》:“江山雄胜为公倾,公惜醉,风月若为情。

”④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翻译】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

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

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

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

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鉴赏】“身向云山那畔行”。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纳兰性德《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原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清] 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分类标签: 爱情诗悼亡诗作品赏析纳兰性德,字容若,初名成德,后改名性德;他出身满清贵族,是清初一位重要的词令家。

其词情真意切,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更是泣血之作,哀感顽艳,是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

这首《浣溪纱》就是其中的一篇。

秋风萧瑟,天气肃杀。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传统;纳兰夫妇伉俪情深,为爱妻的早逝而伤心的纳兰此时触景生情,又怎能不悲从中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在看北宋词人贺铸在丧妻后发出的感叹:“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两人虽然相隔六、七个世纪,其情却是相通的。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定格镜头,长久地锲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

几百年后,我们似乎依然可以看到纳兰孑立的身影,衣袂飘飘,“残阳”下,陷入无限的哀思。

下阙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格式较为工整的对仗句。

“被酒”即醉酒。

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

“莫惊”二字正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

而这样一位温柔可人的妻子不仅是纳兰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他文学上的红颜知己。

出句写平常生活,对句更进一层。

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 你认为全诗的诗眼是哪句?
• 当时只道是寻常 • 说与妻子恩爱情深的往事“当时只道是 寻常”,突出现在因爱妻早逝却不能再现 这些往事而深感痛惜,其中蕴含着怀恋、 追悔、怅惘、悲痛的伤心与无奈之情。
• 向书生爱情致敬 • 朱生豪 宋清如 • 金岳霖 林徽因
• 考点仿真 • 结合整首词分析主要运用哪种手法表情达 意?
• 你看得见我沁入血骨的深悔么?彼此可以生死契阔, 执手一生的人,却轻轻放过。是的,我爱你一定不 及你爱我深,才敢这样地潦草而轻率。这世上还有 多少人曾同我一样,我不知道。 • 这样血肉相连,当时也只道是寻常。失去以后才消 魂蚀骨的寻常。 • 不了解纳兰的人,读他的词,总觉得他的伤感来的 莫名其妙,但又总有一两句那么契合心境。就如顾 贞观曾感慨:“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 知?”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白话译文 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 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 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酒后 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 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 不能如愿以偿。
Hale Waihona Puke 纳兰性德(1655.1.9---1685.7.1),清代著名词 人。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 拉氏,满清后族。他出身满清贵族,虽然只有短 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 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 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 家”。 他的词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 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更是泣血之作,使 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
纳兰性德与他的妻子
•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 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 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 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 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 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 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 心绪。

古诗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翻译赏析《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作者为清朝诗人、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前言】《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这是一首悼亡之作。

上片由问句起,接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由触着景物而勾起沉思,氛围已是孤寂凄清。

下片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李清照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说明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

结句的“寻常”二字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

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注释】①谁:此处指亡妻。

②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

③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④被酒:中酒、酒醉。

⑤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

⑥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⑦消得:消受,享受。

【翻译】秋风凉,落叶纷纷,对着窗子独自冷落。

对着夕阳思念往事。

喝酒睡懒觉,赌书泼茶,当时只是平常事。

孤独寂寞之情如是,借怀念往事以排遣,但愈加孤独。

平常事已变成求之不得的梦想。

【赏析】谁念西风独自凉。

孤独深入骨髓的一句话。

“孤独”二字,笔画不多,写起来容易,念起来简洁。

却实在是太深邃,是极具重感的一个词语。

但纳兰容若,以情阙为注脚,将之刻进生命当中。

理解的亦深刻于常人。

是要经历人生当中怎样的暴动和巨恸方才能够将“孤独”二字的真意领悟呢。

是爱之死,情之灭,生之永劫。

妻子卢氏难产致病离世的那一年,他二十三岁。

风华正茂,当好的年华。

却痛失至爱。

是这样一种近乎惨烈的人生历练,在他的生命里以无可违逆没有余地的方式刻下了痕迹。

以致于,在这之后,他词风大变,所作之词总有悲音,轻灵不胜从前,却极是哀感顽艳。

这阙《浣溪沙》亦不例外。

且是容若极佳的悼亡词之一。

自一句“谁念西风独自凉”始,他便循序回环,陷入沉痛思忆当中。

般般往事,渐ORg渐浮现心头。

浣溪沙纳兰性德翻译和原文

浣溪沙纳兰性德翻译和原文

浣溪沙纳兰性德翻译和原文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
纳兰性德〔清代〕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

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

不知征战几人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萧索荒凉的边塞望见大雁,想要把“愁心”寄送。

西风下独饮浑浊的黄酒,忆及当年离家别亲凄惨的别宴。

黄叶纷飞的时节,碧云飘悠的蓝天。

烽烟飘起,斥候发出作战的信号。

到了黄昏,在一个村子里面卸去行装,驻扎安营。

不知道战争结束后还有几个人能回家和亲人团聚。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朔雁边:谓北方边地的大雁。

惨离颜:谓离别的筵宴上忧愁凄苦之形貌。

古戍(shù):指古代将士守边之处,筑有城堡、营垒、烽火台等。

斥堠(hòu):放哨,此处代指边关哨所。

解鞍鞯(ānjiān):谓卸去行装以驻扎安营。

鞍鞯:指马鞍和马鞍下面的垫子。

鞍子和托鞍的垫子。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鉴赏诗词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鉴赏诗词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鉴赏诗词清朝:纳兰性德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

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

相看好处却无言。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

上片写妻子既有才又多情可爱。

下片写妻子的娇美动人和与妻子相处的情景,充满了对爱妻卢氏的怜爱与赞赏。

全词清灵婉丽,完美地描绘了妻子的姣美姿态。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翻译/译文你像仙子一样流落世间十八年,你吹花嚼蕊,多才多艺,品性高洁,尤其擅长弹奏琵琶,寄托冰清玉洁的情怀。

现在你把多情的心灵托付给了“我”。

在朦胧迷离的灯影里,你头上玉钗斜横,娇美的面庞上轻施淡妆,斜倚在枕函边上。

“我”只能脉脉地欣赏着你的美丽,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注释①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这首词为四十二字。

②十八年:结婚时候纳兰妻子卢氏刚好十八岁。

在《仙吏传》(东方朔传)中记载,东方朔未死时候,曾对周舍郎说过:“天下没有一个人能够懂得我,真正懂我的人只有太王公一个人。

”等到东方朔死后,汉武帝得知此语,马上召唤太王公询问:“你知道东方朔吗?”太王公回答说:“不知道。

”汉武帝询问太王公才知,他很擅长星象观测。

他告诉汉武帝:“天上诸星都在,单独只有岁星十八年不见,今时才复见。

”听此,汉武帝仰天长叹:“东方朔在朕身边十八年,而朕竟不知他是岁星。

”然后,汉武帝神色凄惨,郁郁不乐。

③吹花嚼蕊:反复推敲声律、词藻。

④冰弦:琴弦。

据《太真外传》,拘弥国琵琶弦,为冰蚕丝所制。

⑤“紫玉”句:紫玉钗,辞出蒋防《霍小玉传》。

灯影背,汤显祖《紫钗记》:“烛花无赖,背银缸、暗擘瑶钗。

”⑦枕函:古以木或瓷制枕,中空可藏物,因称枕函。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创作背景这首词是纳兰写给妻子卢氏的。

应该是纳兰与卢氏新婚之时(康熙十三年(1674年))所作。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原文: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清代-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对照翻译: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

古今幽恨几时平。

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那畔:那边。

若为:怎为。

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纳兰性德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纳兰性德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清代:纳兰性德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标签思念、感伤译文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

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

(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

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

注释雨歇句:此言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翻:同“反”。

屧(xie}痕句:此言长满苍藓的小径上,她那娇小的鞋痕犹在,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屧痕,即鞋痕。

两眉:代指所思恋之人。

赏析此词上片景起,情景交织,“泪乍收”已是伤情毕现,又接之以“遣怀”二句,点明伤感之由。

“摘花销恨”中有人有己,低回惆怅。

下片写眼前空寂之景。

前二句以“帘影碧桃”、“屧痕苍藓”表现人去楼空的寂寞,结句又以遥遥生问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为思念旧日情人而作。

首句“雨歇梧桐”与“泪乍收”是什么关系呢?是表示雨和泪在同一时间停止,还是以雨停比喻泪止?不能说死。

作者只是把二者并列提出,以不解解之,反而能增加一种朦胧的意境。

反正“梧桐雨”和“流泪”都与离情有关。

如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元杂剧中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都能引起读者的联想。

“遣怀”二句谓为排遣愁怀反而回忆起过去的恋情,也就是摘花销恨这件风流韵事。

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

“帘影”二句写眼前所见。

竹帘上映着碧桃树影,花径的苔藓上还留下她的鞋印,然而伊人已去,徒然睹物思人,增加伤感。

“空留”二字透露出多少感慨和无奈。

结句由看到天上弯弯的新月而联想到伊人的双眉,但不知她如今人在何处?一种刻骨相思之情跃然纸上,情深意苦。

词句亦缠绵凄婉,令人惆怅。

其中“帘影碧桃”和“屧痕苍藓”二句,对仗工整而典雅,亦为此词增色不少。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翻译、注释、赏析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翻译、注释、赏析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清代〕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翻译:秋风吹起,已经没有人关心我的冷暖,不忍见萧萧黄叶而闭上轩窗。

独立屋中任夕阳斜照,沉浸在往事回忆中。

醉酒后睡梦沉沉,妻子怕扰了我的好梦,轻轻地踱步;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

曾经美好快乐的记忆,当时只觉得最寻常不过,而今却物是人非。

注释:谁:此处指亡妻。

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

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被酒:中酒、酒醉。

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

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此句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消得:消受,享受。

创作背景: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做。

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

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赏析: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

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妻子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

但今年此时,已经与妻子阴阳阻隔,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

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秋天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纳兰性德-翻译、注释、赏析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纳兰性德-翻译、注释、赏析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纳兰性德〔清代〕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

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翻译: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生起怜爱之情呢?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竞放的美好时光。

而今友人已去,空余自己独身一人。

眼前一片红花刚刚被春雨打湿花瓣,丝丝嫩柳在烟霭中随风摇曳。

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

注释:飘零:飘落零散。

旧游:昔日之游。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经年:一年或一年以上。

晕红:形容海棠花的色泽。

才:一作“疑”。

著雨;春雨微著。

柔绿:柔嫩的绿柳。

一说嫩绿的叶子。

此句一作“晚风吹掠鬓云偏。

”倩魂:指少女美好的心魂。

典出陈玄祐《离魂记》里倩娘离魂的故事。

销尽:茫然若失。

销尽;消散。

赏析:词人在笔下着力表现其伤春惜花的意绪,同时也借花写人,“倩魂销尽夕阳前”既是惜花之凋谢,也是伤人之辞世。

“谁道飘零不可怜”起句就将人带进一个绚烂的暮春时节。

繁花满天,一树树的海棠花竞相开放喧嚷嬉戏,祥宁中飘渺着生命的灵动。

这凄婉的美丽令人怜爱叹息。

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

“谁道飘零不可怜”句,就具有如此之妙。

它与下面两句,一写回忆,一写现实,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

一样的飘零,不一样的感觉。

既突出了如今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现在的情景作了铺垫。

词人一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通常写法,一开篇就道出了自己的感触“谁道飘零不可怜”,可谓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不觉眼前一亮。

第二拍“旧游时节好花天”,词人随即点明这是故地重游,相似的景物自然很容易勾起人美好的回忆。

但词人并没有描述当时的情景,只用了“好花天”三个字写出了相同的时令和场景。

可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断肠。

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

作者只写游览的天气,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自己去想象。

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

下片转入写景,“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用如烟绿柳衬雨后红花。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译文及赏析《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是由纳兰性德所创作的,全词除结句外,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纳兰的一草一木皆有灵性:虽然作者一直未曾直接抒发要表达的情感,但人们从字里行间揣摩出作者的感受。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的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清代: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注释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那畔:那边。

若为:怎为。

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赏析“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纳兰性德《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原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清] 纳兰性德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作品赏析传说明珠罢相后,在家中读起容若的《饮水词》忍不住老泪纵横,叹息道:“这孩子他什么都有了啊,为什么会这样的不快活?”若明珠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这句话,或许他就能更深切地了解儿子的悲哀。

容若心里想要的,偏偏是他给不了的。

物质的极大丰裕会有两种作用:让人懈怠,或者是激发人有更深远的追求。

往往,越是万事无缺的时候,我们越会觉得掌心里一无所有。

你听,那个捷克人说——生活在别处。

幼抱捷才,仕途虽平顺,却不受大用的容若,恐怕也心知肚明——自己这御前侍卫的荣衔只是皇帝御座前的摆设。

明是用来安抚功臣之心,暗地里却是用来阻止他父子权势进一步扩张。

明珠的权势那样大,长子又是如此精明而富有才干。

不把他带在身边,而放到六部去历练,万一羽翼丰满尾大不掉,对皇权来说是不小的威胁。

八岁登极,深谙帝王心术的康熙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对容若,明是亲近,暗藏挟制。

可以说是明珠的权势阻挡了容若的仕途,任他有“经济之才,堂构之志”也只得匍匐于皇权之下,身不由己地成为皇帝和自己父亲政治较量的牺牲品。

他便时时落落寡欢,虽身在富贵之家,气质却逾近落泊文人。

如此心意牵引付诸词章便满纸落寞。

这一阕《浣溪纱》身世之感犹重。

院子里的残雪映衬着月光折射在画屏上,使得绘有彩画的屏更看上去也显得凄冷。

夜已三更,帘外月色朦胧,人声寂绝。

不知何处落梅曲笛声响起,呜呜咽咽地惹断人肠。

下阕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叹息。

由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间当面的对谈倾诉。

本来词句至此,已令观者唏嘘不已,不料还有下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伤人欲死。

见惯了哀而不伤,隐而不发,反而更容易被这样痛彻心肺的凄绝之美打动。

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见容若在那一片断肠声里,落泪神伤。

这阕我本解作爱情词。

以后是容若为了不遂的情事而自叹惆怅断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默写: 《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有相同意境的诗句是: “ 一抹晚烟荒戍垒 ,万里怀乡之浩叹,而
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
事的独特感悟,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
课堂小结
全词除结句外,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 情,边关的云烟、堡垒、落日均染上了情绪 的色彩。环境险恶,前途未卜,纳兰胸中风 起云涌:怀古之心,恋乡之情,忧虑之思, 纷纷扰扰难以平静。整个边关不再是唐人笔 下的雄浑、苍凉、悲壮,取而代之的是满目 萧瑟的冷清与破败。
诗词赏析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 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北风”言明时节为秋,
亦称“秋声”。“吹断”二字写尽了北国秋冬之险
恶。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 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 “北风吹断马嘶声”。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 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难怪他会感慨
“深秋远塞若为情”。 “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
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 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 面。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 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 关城依旧。
结尾“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
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
浣溪沙
纳兰性德
作家介绍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 (lé ng qié )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 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 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 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赐进士师。他于两年 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 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纳兰性德 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 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 《饮水词》等。
诗词诵读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 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 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词句注释: 1、那畔:那边。 2、“北风”句:谓北风的吼声使 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3、若为:怎为。 4、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我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 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 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 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 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 的营垒和关隘上,令人不 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 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写作背景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 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 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 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 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 《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 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 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纳兰词》 在纳兰容若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 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 谈等出使觇 chān梭suō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 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