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CK视野下基于学生预习和作业的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基于tpack理论的高中化学微课设计及实践

基于tpack理论的高中化学微课设计及实践

它是一种教师知识框架,包括技 术知识、教学知识和学科知识三
个核心要素。
TPACK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将技术、教学和学科知识相互
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TPACK理论框架
技术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各种教学技术的原 理、特点和使用方法,如多媒体 教学、网络教学、移动学习等。
教学知识
教师需要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探究 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 求。
整合教学资源
将各种教学资源整合到微课中,形成完整的教学 内容体系。
实施教学
将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 ,不断改进和完善微课设计。
03
基于TPACK理论的高中化学微 课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确定微课主题
根据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和 教学目标,选择具有代表 性和实用性的主题。
分析教学内容
对所选主题进行深入分析 ,明确其中的重点、难点 和关键点。
与贯通。
增加探究性实验
03
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设定改进方向建议
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微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层次化目标设定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难度的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 在微课中获得成长。
注重情感态度培养
基于tpack理论的高中化学微 课设计及实践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TPACK理论概述 • 微课设计原则与策略 • 基于TPACK理论的高中化学
微课设计 • 微课实践过程与效果评估 • 基于TPACK理论的微课设计
改进方向与建议
01

TPACK框架下小学教师平板电脑教学能力的研究

TPACK框架下小学教师平板电脑教学能力的研究

tpack框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适应性
由于TPACK模型涵盖了技术、教学和学科内容知识三个维度,因此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小学教育 中,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整合不同学科的 知识。
教学实践
TPACK模型为小学教师提供了指导和启示,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平板电脑等教学工具,改善教学 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缺乏长期跟 踪研究
本研究的观察期较短 ,未来可以对教师们 在使用平板电脑教学 后的教学效果进行长 期跟踪研究,以便更 全面地评估其效果。
技术更新迅 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 发展,平板电脑的功 能和性能也在不断更 新。未来的研究可以 关注新技术在平板电 脑教学中的应用,以 及如何更好地支持教 师的教学活动。
这一案例表明,平板电脑教学可 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 验。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关注新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勇于将其引 入课堂教学中。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贡献
教学技能提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通过培训和实践,教师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 平板电脑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 果。
教师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教学需求 。
促进教育公平
推动教育改革
tpack框架下的平板电脑教学有助于改善教 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使更多的学生能够 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该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数 据支持。
研究不足与展望
样本局限性
本研究仅选取了部分 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 象,可能存在样本代 表性不足的问题。未 来可以扩大样本范围 ,涵盖更多地区和不 同类型的学校。

TPACK视域下新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升策略

TPACK视域下新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升策略

TPACK视域下新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升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TPACK(技术、内容、教学知识融合)视域下,高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本文将就新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升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一、系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高职教师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首先需要系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职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例如网络教学、数字资源利用、在线评估等。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灵感。

高职教师也需要关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机制变革。

如通过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学术交流会,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等途径,加强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

二、拓展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拓展。

高职教师需要深入研究自己的学科知识,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和变革趋势,通过与同行学习交流、参加学术研讨会等途径,深化自己的学科知识。

高职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知识,了解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的最新进展,注重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在TPACK视域下,高职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科教学的特点和需求,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设计和实施适合学科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方案,构建融合性的教学模式。

高职教师还需要注重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加强实践和反思高职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离不开实践和反思。

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了解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

TPACK视域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探析——以高职院校实施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例

TPACK视域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探析——以高职院校实施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例

师资建段Teaching Staff D evelopmentTPACK视域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探析——以高职院校实施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例骆莎(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99)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让高职教师深深体会到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仅关乎未来社会人才的质量,也关系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本文结合TPACK理论,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例,探讨高职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方式,以望能够拓宽我国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路径。

关键词TPACK理论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20.12.036 Analysis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PACK------Tak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i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LUO Sha(Jiangxi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Nanchang,Jiangxi330099)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ingly rich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deep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improving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which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s in the future society,but also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Based on TPACK theory,this paper takes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of Jiangxi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ways of improving th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hoping to broade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bility.Keywords TPACK theory;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1TPACK理论与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1.1TPACK理论TPA.CK全称是指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最早由米歇尔和科勒(Mishra&Koehler)在2006年提出。

TPACK视域下新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升策略

TPACK视域下新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升策略

TPACK视域下新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升策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在高职教育领域,教师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适应和引领新时代的教学需求。

本文将从TPACK视域出发,探讨新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提升策略。

TPACK是指技术、内容和教学三者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视域。

在TPACK视域下,高职教师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运用技术工具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具体来说,他们需要了解学科内容知识、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技术工具的使用,从而实现知识、技术和教学的有机融合。

二、发展提升策略1. 提升学科内容知识高职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内容,包括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只有对学科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将技术工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为了提升学科内容知识,高职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阅读专业文献、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等方式进行学习,积累和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

2. 掌握教学策略和方法除了对学科内容的深入理解,高职教师还需要掌握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应对不同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

他们需要了解具体的教学技巧,包括课堂互动、教学设计、评价方法等,从而能够灵活地运用技术工具进行教学创新和改进。

为了掌握教学策略和方法,高职教师可以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实践、参与教研活动和教学培训等方式进行学习,积累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3. 掌握技术工具的使用除了对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掌握,高职教师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教育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教学软件、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工具,高职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升教学效果。

4. 教师团队合作和交流在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高职教师很难独自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变得至关重要。

高职教师可以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资源,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应用,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TPACK框架下小学教师平板电脑教学能力的研究

TPACK框架下小学教师平板电脑教学能力的研究

TPACK框架下小学教师平板电脑教学能力的研究TPACK框架下小学教师平板电脑教学能力的研究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平板电脑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工具,正逐渐进入小学教育领域。

然而,要让平板电脑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工具,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教师在TPACK框架下的平板电脑教学能力,为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

一、教师平板电脑教学能力的定义教师平板电脑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过程中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能力。

它涉及到教师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对于平板电脑技术的熟悉和应用能力。

二、TPACK框架的介绍TPACK是指技术、教学和学科的融合,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整合科学学科知识、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理论模型。

在TPACK框架下,教师需要同时具备科学学科知识、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知识、技术和教学的有机融合。

三、小学教师平板电脑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3.1 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小学教师需要将科学学科的知识与平板电脑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将平板电脑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3.2 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小学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结合平板电脑技术进行教学。

3.3 平板电脑技术的熟悉和应用能力小学教师需要熟悉平板电脑的基本操作,能够灵活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并了解最新的教育应用软件和资源。

四、小学教师平板电脑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4.1 教师培训和进修学校可以组织针对小学教师的平板电脑教学培训和进修,提供相关的课程和培训资源,帮助教师掌握平板电脑教学技能。

4.2 教师合作和分享学校可以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分享,通过教学案例研究、师徒互助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4.3 学校和家庭的支持学校可以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为教师的平板电脑教学提供支持。

TPACK视角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TPACK视角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TPACK视角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TPACK视角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一、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学生对运算规则的记忆和机械操作,缺乏实际应用和深层次的思维。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借助TPACK(技术与教学知识与课程内容的融合)视角,教师可以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理论基础1. TPACK理论TPACK理论是由Mishra和Koehler于2006年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师需要同时掌握技术知识(T)、教学知识(P)和课程内容知识(C),才能实现教学的理想效果。

应用TPACK视角,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技术来教授数学运算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2.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能够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高级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开启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数学运算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引入购物、旅行等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运算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2. 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数字游戏、数学软件等来辅助教学。

通过运用技术,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热情。

例如,可以使用数学软件来进行数学运算的练习和测试,或者设计数字游戏来巩固运算技巧。

3. 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与合作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解决问题。

在数学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例如,在解决复杂运算问题时,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比较策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4. 探究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TPACK的混合式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基于TPACK的混合式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基于TPACK的混合式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需求,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供更加个性化、灵活和高效的教学体验。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TPACK(技术、内容和教学知识)理论的混合式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的构建。

TPACK理论是在教育技术领域中比较新的理论,它强调教师应该具备技术、内容和教学知识的整合能力,以更好地应对现代教育挑战。

本文将从TPACK理论的简介开始,概述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如何基于TPACK理论构建混合式英语语法教学模式,详细阐述实施步骤,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实践经验。

结合实际情况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和展望。

愿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为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TPACK理论简介TPACK理论指的是技术、内容和教学三者的整合,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一种理论框架。

TPACK理论的核心是认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同时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技术三个要素,这三者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有效的教学。

在TPACK理论中,教学内容是指需要教授的知识和概念,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技巧,而教学技术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工具。

TPACK理论的提出者认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如何整合这三个要素,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

只有当教师能够恰如其分地平衡技术、内容和教学策略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和价值的教学活动。

在教育领域,TPACK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

基于TPACK理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各种教学环境下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初中数学教师TPACK研究引言

初中数学教师TPACK研究引言

探讨不同教师群体TPACK水平的 差异及影响因素。
开发针对初中数学教师的TPACK 培训课程及评估工具。
对初中数学教育的启示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TPACK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支 持和资源。
教师应积极整合技术、教学法和学科知识,提升教学 效果。
教育部门应重视TPACK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推 动相关研究和实践。
B
C
课堂观察
实地观察数学课堂教学,分析教师在实践中 如何整合技术、教学法和数学内容。
样本选择
从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类型(如城市、 农村、重点、非重点等)中抽取初中数学教 师作为样本,以确保研究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D

现状分析:优势、不足及原因
优势 大部分教师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使用技能。
许多教师能够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辅助课堂教学。
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仍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 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
02
技术应用不足
尽管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在初中数 学教学中,技术的辅助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03
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更新 教育观念,提升教学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TPACK理论及其重要性
01 02
TPACK理论概述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理论是 一种整合技术的教师教学知识框架,强调技术、教学法和学科内容的深 度融合。
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
TPACK理论有助于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升信息技术与教 学的融合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考试成绩、学生作品、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 高。

TPACK框架下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TPACK框架下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29期总第625期TPACK框架下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更新。

TPACK是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对TPACK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着手解决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TPACK框架下积极应用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英语能力强、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TPACK框架;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作者简介:刘军(1983.01-),男,甘肃兰州人,兰州信息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教学。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有的大学英语教师一味地将课本内容单向传授给学生,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严重影响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

大学英语教师应在TPACK框架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相融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TPACK和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一)TPACK概述TPACK是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它是由美国学者科勒(Koehler)和米什拉(Mishra)于 2005 年在舒尔曼(Shulman)的“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础上提出的。

自2005年开始,国内外学者对TPACK展开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一致认为对于TPACK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如今,TPACK框架下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考查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和评价因素。

TPACK的框架下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离不开教师的有力推动,因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主导者,TPACK框架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将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三者进行有效整合,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能够自主探索全新的知识,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tpack发展策略

教师tpack发展策略

教师tpack发展策略随着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的职责变得越来越重要。

教师需要有能力掌握技术和做出恰当的决定,以教导学生根据这些技术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和发掘。

为此,“教师TPACK发展策略”在教师教育的关键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TPACK发展策略是“教师-技术-知识-应用”(TPACK)知识框架的简称,它将科学技术和内容知识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以满足教师技能的个性化需求。

该概念提出,教师应具备一种教学思维,深入理解现代科技以及知识结构,并善于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教师TPACK发展策略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具有技能和知识学科,了解如何使用技术来改善教学,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利用技术完成任务和及时获取信息。

同时,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知识,了解教育的历史和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取和掌握的过程,以便正确引导并有效地应用教学技术。

此外,教师TPACK发展策略还建议教师实施“理解型教学”,并配备合适的技术资源,以解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更加认真观察、发现、理解和应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能力运用灵活的思维,善用媒体设备,结合实际,使课堂活跃起来,教学具有互动性,让学生不断的发现、学习和应用。

最后,教师TPACK发展策略还要求教师培养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实施“个性化教育”,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特殊关注,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学习,找出他们最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充分利用技术工具,实施“工具化教育”,以有效和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教师TPACK发展策略的最终成功。

总之,教师TPACK发展策略是教师培养的核心思想,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和策略。

它的实施可以鼓励教师具备更多的技能,更好地管理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了解并运用教师TPACK 发展策略,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TPACK框架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以《软件工程》课程为例

TPACK框架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以《软件工程》课程为例

TPACK框架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以《软件工程》课程为例TPACK框架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以《软件工程》课程为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新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TPACK(技术知识、教学知识和学科知识融合)教育框架为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提供了指导,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的质量。

本文将以《软件工程》课程为例,探讨在TPACK框架下如何设计和实践混合式教学改革。

一、TPACK框架概述TPACK框架是由英国学者Matthew J. Koehler和Punya Mishra在2006年提出的,它认为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同时具备技术知识、教学知识和学科知识。

技术知识指的是使用不同的技术工具和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教学知识是指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教学知识和技巧;学科知识是指教师对特定学科领域的了解和专业知识。

TPACK框架要求教师把三种知识融合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二、混合式教学改革设计混合式教学是指将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有效结合,通过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和互动性的提升来实现教学目标。

在设计混合式教学改革时,应根据具体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充分考虑TPACK框架。

以《软件工程》课程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1. 技术知识的融合《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而技术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资源和工具引入前沿的软件开发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等。

通过在线讨论和实践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术的使用和应用。

2. 教学知识的融合教学知识涉及到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特点设计线上和线下的学习任务。

线上学习可以用来引导学生预习、复习和学习扩展内容,线下教学则可以用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3. 学科知识的融合《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程,学科知识的融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TPACK视角下提升中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策略研究——基于TPACK视角的可行性分析

TPACK视角下提升中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策略研究——基于TPACK视角的可行性分析

TPACK视角下提升中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策略研究——基于 TPACK视角的可行性分析【摘要】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疫情使在线教学成为了常态,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

本文分析了在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模型和相关的能力标准,思考TPACK模型与中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关系,如何基于TPACK 模型指导实践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

【关键词】TPACK模型;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一、TPACK模型TPACK模型是2005年美国著名学者科勒和米什拉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理论。

这一理论提出教师教学素养主要包含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以及其交叉重复部分。

TPACK模型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和四个复合要素构成,三个基本要素为学科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技术知识(TK)。

四个复合要素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技术教学知识(TPK)、技术内容知识(TCK)。

这三者结合的要素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

二、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师的角色变成了单纯的“网络主播”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是初次接触在线教学,没有很丰富的平台使用经验,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二)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管控因为没有了面对面的教学,教师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这样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线上教学课堂学习氛围不足教师无法在在线教学的时候就行巡视,不能开展现场问答或者小组讨论。

(四)教学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在线教学上课时,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地指导,效果会大打折扣。

(五)对学生视力影响大在线教学势必要用到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对学生的视力造成很大的危害,尤其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或使用手机,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也不容小觑。

三、TPACK模型对提升教师在线教学能力的作用信息化教学不断深入课堂,而在线教学势必离不开信息化教学,其关注点一直落在教师身上,《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教师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包括“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推动教师主动适应新技术变革”以及“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

TPACK视域下 C语言教学设计——以“循环”为例

TPACK视域下 C语言教学设计——以“循环”为例

101Internet Application互联网+应用一、TPACK 框架下的C语言教学C语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其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基础,但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难于驾驭。

采用适宜的教学设计及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创新其计算思维尤为必要。

TPACK 框架下的C 语言教学,以“二维三要素整合”为中心。

一方面,TPACK 框架将技术知识(TK)、教学法知识(PK)和学科内容知识(CK)三要素整合;另一方面,将策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结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和支持(技术、工具等)三要素结合。

致力于以TPACK 为基础,寻求信息技术、教学法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形式,优化C 语言授课效率,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TPACK 框架下的教学设计2.1设计思路本文的设计方案,结合C语言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采用TPACK 视域下的混合式教学形式,在TPACK 框架下实施教学策略、结构和支持的设计。

TPK(教学模式设计):线上:在线学习、雨滴课堂、自主学习等形式。

线下:课堂教学、PBL、分组探究等形式。

PCK(策略):线上:TBL、分组完成、问题探究等。

线下:课堂、PBL、答疑等。

TCK(资源):线上:课件、微视频、习题、任务活动等;课程实施等。

线下:展示、讨论疑等。

2.1.1教学内容“循环结构程序设计”选自《C 语言程序设计基础》4.3节,主要内容是循环的概念、实现循环的语句及利用循环解决实际问题,是程序结构中的重要内容。

本部分的重点是掌握实现循环的语句,难点是灵活应用循环解决实际问题。

本部分旨在让学生发现循环并用对应语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借助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 TPACK 框架以1中的“二维三要素整合”为中心的循环结构教学的TPACK 框架构架如下所述:TPACK 视域下 C 语言教学设计——以“循环”为例【摘要】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合到课程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基于 TPACK 的科学教育专业基础物理课程设计及实践

基于 TPACK 的科学教育专业基础物理课程设计及实践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22年第7期理论·探索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截至2020年底,98.35%的中小学配备了多媒体教室,99.92%的学校出口带宽达到了100M,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1]。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2]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3]的落实,“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推动了虚拟现实、大数据统计、AI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融入到传统课堂。

而教师作为懂教育和懂技术的专业群体,可以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基于TPACK框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其特点是能够将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这三者有机平衡和融合,为传统课堂教学带来技术革新,也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学习动力。

1.TPACK框架与内涵2005年,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理论由米什拉(Mishra)与科勒(Koehler)提出。

TPACK框架理论详细地阐述了三种基本元素CK(学科内容知识)、PK(教学法知识)、TK(技术知识)及其复合元素(TCK、PCK、TPK)之间的关联与意义[4],如图1所示。

成功的TPACK教学应该覆盖所有教学内容,贯穿整个多维度教学过程。

教师需要熟悉技术运用的原则,深刻理解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的融合[5]。

2.科学教育专业基础物理课程教学现状科学教育(Science Education)属教育学类本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较强的科学教育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科学教师或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以及在教育科研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科普工作的复合型人才[6]。

基础物理学是科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理工科专业开设的大学物理课程相比,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清晰的物理思维及分析能力,善于观察细节、头脑灵活,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之外,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应能将物理知识、技术、工程与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TPACK视阈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改革探索13页

TPACK视阈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改革探索13页

TPACK视阈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近年来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最新发展,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者、实施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监控者。

文章针对计算机专业师范生的特点,从教师TPACK发展的视角出发,分别从学习者分析、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几方面,以课程设计和实践设计为主线进行了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为未来教师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改变了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

信息技术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教育、生活、工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未来学生生活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中,将面临的是知识爆炸的社会,要学会生存,必须以一种新的人机结合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世界,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将扩展人的感觉频谱,使人脑与外脑(智能工具)合二为一。

人大附中西山分校的校长舒大军曾说“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

”[1]面对未来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该如何培养?这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高师院校职前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

2010年7月颁布的《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清楚地阐明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同时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布署教育信息网络。

强调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要使技术与教育整合,教师是关键因素,教师必须具备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近年来国外(尤其是美国)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最新发展,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者、实施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监控者。

TPACK整合模式坚持Blended Learning为标志的教育思想,兼取“传递—接受”和“自主—探究”二者之所长,形成了强调“有意义的传递和教师主导下的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与学教学活动的新教学理念[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07以当前国内外对TPACK 的研究为背景,提出了“TPACK 视角下基于学生预习和作业”的教学模式,分析其内涵。

同时,以中学化学教学实践为切入点,通过评析苏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阐述了基于学生预习和作业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反思。

摘要
关键词TPACK ;预习和作业;教学策略
近年来,电视、互联网、百度传课、网易公开课、大数据改变着教育,师生交流更加丰富而多元,高考化学命题呈现出新的面貌:贴近生产生活,注重应用型的思维创新。

笔者希望整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希望高中化学教师能够借助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设备以及教育平台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禁锢,探寻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

一、TPACK 知识框架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 ,简
称TPACK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由Mishra 和
Koehler 在2005年提出,它将技术知识和教学知识的地位提高到内容知识等同的位置,做为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二、TPACK 视野下基于学生预习和作业的教学模式的建构
本文所提出的TPACK 视野下基于学生预习和作业的教学模式,是指在一个教学周期中,在化学学科的情景脉络下,一个富有TPACK 素养的教师需要同时具备技术知识、教学知识、内容知识,以及三种交互知识,并且能够有效应用于中学化学课堂中,这就要求教师知道如何使用新兴技术,它是将化学知识以特定的主题或者活动协调起来,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环节1:基于预习和作业的自学环节,环节2:基于素材库的教师备课环节,环节3:基于课堂交互系统的师生互动。

三、TPACK 视野下基于学生预习和作业的教学模式的应用
现以苏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一“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一课时为例,对TPACK 视野下基于
学生预习和作业的教学模式如何应用进行分析。

【环节1】基于预习和作业的自学环节
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元素性质的知识以及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之后,而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在环节1中,通过资料展示、软件动态演示,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原电池内部微粒的移动与转化的认识,利用实验仿真技术开发的软件作为支持学生课前预习探究活动的平台。

“原电池问学相辅式学习软件”选择安卓系统为开发平台,为学生设计3个探究步骤,设计思路见表1。

表1问学相辅式学习软件——原电池的内容设计
学习过程中,学生网络探讨,产生思维火花,共同围绕预习中的作业所产生的问题,形成协作式学习,将团队学习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被解决,教师都能即时看到,为教师的备课提供最有针对性的素材。

【环节2】基于素材库的教师备课环节
高中化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强化化学信息意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即时高效捕捉社会信息、学情信息和化学信息,在多种信息的交流整合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构建出一个高中化学辅助教学素材库,通过实时的师生互动,从而做到以学定教。

通过互联网构建数字课程资源,使高中化学教师能够掌握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信息技术资源,如原电池的实验演示动画、燃料电池中甲烷的模型、原电池中电子移动的微观动画、化学方程式的编辑、数据快速处理、PPT 课件的制作,高中
TPACK 视野下基于学生预习和作业的教学模式
余碧珠1蔡宣步2
(1.福州时代中学,福建福州
350007;2.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福建福州
350007)
基金项目: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新高考模式下基于学生预习和作业自我诊断与评价的软件开发”(项目编号:JAS151425,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教学研究
2017·07教学研究
化学教师必须用到的资源如辅助教学素材库,见表2。

表2高中化学辅助教学素材库(原电池)
【环节3】基于课堂交互系统的师生互动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系统阐述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盐桥的作用、常见原电池的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来自课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共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并适当拓展、延伸、提高、总结和归纳,再实践。

为检测教学成效,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测评系统,进行针对性的实时课堂检测,如可以设计如下题目:
例1:铜锌原电池(如下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Zn -2e -=Zn
2+B.电池反应为:Zn +Cu 2+
=Zn 2+
+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盐桥中的K +
移向ZnSO 4溶液
借助在线测评系统,教师能够即时而准确获取学生的整体答题情况以及个别答题情况,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并有针对性地讲解某个知识点,此时的教师,已经和学生融为一体了,这种真实的交流、实时的互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实现课堂有效教学迈出坚实的一步。

四、TPACK 视野下基于学生预习和作业的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选用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如图1所示。

图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流程由以上的知识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教学流程
的TPACK 运用情况良好,是一节高效的课堂:第一,本节课的知识系统明确,化学学科知识完整,深刻理解原电池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问题探究法,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很好利用大数据平台,教学氛围轻松亲切,教师充分掌握的信息化教学技能,灵活把控知识要点,在本案例中,如表2所示。

表2教师TPACK 结构
文章立足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引入信息技术,建立基于学生预习和作业的教学模式体系,对教师提出更
高的要求,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十分了解学情,在环节1预习阶段给出的知识点要简明扼要,同时能让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对预习内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环节2的教师备课环节是本文所提出的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求教师对化学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在环节3中,教师的课堂发挥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效率,是文章所提出的教学模式的点睛之处,要求教师对教学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知识(P )的选择需要以学生的具体需求为支点,以内容知识(C )和技术知识(T )为杠杆,方能撬起深度教学的“大作为”。

参考文献:
[1]闫云龙.互联网环境下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6(1).
[2]娄珀瑜,李红娟,冉鸣.TPACK 视野下“整合技术的化学教学知
识”的案例研究
[J]
.
化学教育,2016(7).
(责任编辑:张贤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