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

合集下载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教学的探究过程。

5、能运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及其原因。

二、教学重点1、理解燃烧的条件。

2、了解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师:引出火的概念(点燃一只酒精灯)火对同学们来讲并不陌生,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人类对火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原始人类就是通过钻木取火。

接下来请大家来讲讲你认为火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略师: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给人类的生活提供了热量,它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世界。

但是,如果火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现在社会上因火灾而引起的事故是屡见不鲜。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使火造福于人类呢?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章,燃烧和燃料。

希望大家学完本章以后,能得到你们所需要的答案。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板书: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师:火是燃烧的现象,在前阵子的学习中,大家已经学习或用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

我先请同学来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略师:刚才大家都积极踊跃地讨论了我们常见的一些燃烧的现象。

请大家结合刚才的发言,归纳整理完成书本P28页的表格,并请大家总结一下,这些燃烧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回答:略师:(引导学生从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和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这两个方面来讨论)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变化。

板书:一燃烧1、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

师:从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呢?也就是说,燃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板书:2、条件学生回答:略师:刚才大家举了很多的例子,那么物质的燃烧是不是需要这些条件,是满足一个还是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呢?下面我请学生根据下面我给出的仪器和药品,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PPT课件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PPT课件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如:炎热夏天 堆积紧密的草堆失火;鬼火。
19
23.09.2020
本课小结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几个概念
燃烧 缓慢氧化 自燃
20
23.09.2020
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 A )。
21
23.09.202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现象] 蜡烛熄灭 [结论] 燃烧的条件之二:可燃物要氧气接触;
7
23.09.2020
燃烧的条件
探__究__与__活__动_ _
[实验三]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 较点燃的难易。
[现象] 木条比煤更容易点燃
[结论] 燃烧的条件之三:
可燃物要达到燃烧 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8
23.09.2020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物质的着 火点是物 质固有的 特性,不 可改变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以下。
(一般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达到一点即可。
18
23.09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 甚至
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如:食物的腐败,动植物的呼吸。铁的生锈。
一、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内因)
2、与氧气充分接触(外因)
3、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 温度(即着火点)(外因)
9
23.09.2020
[讨论]三者是否需要同时满足?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PPT课件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PPT课件
燃烧与燃料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
你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知道很 多燃烧的事例,请把你知道的事例填写 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事例
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 发光、放热、有白色物质生成
铁丝的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铁丝 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木炭的燃烧 发出白色的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2、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B
) A、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B、隔离可燃物 C、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 D、隔绝空气 3、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 取火,是因为: a.木头钻凿处,温度升高。 b.木头在空气中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
c.钻头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c a转b化为热能。
飞机撞楼后燃烧的大火引 起大楼坍塌。死亡近600 人,3700多人失踪。人 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空 前的浩劫。
2003年2月哈尔 滨天潭酒店大火, 33人死亡
一、灭火原理
当火灾发生 时,无处逃 生的人们最 希望什么?
1、
灭火事例 熄灭酒精灯 酒精灯不慎打碎,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 起来
厨房油锅起火
家用液化石油气起 火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5、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燃烧是一种物理变化
B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C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凡是燃烧的物质一定有火焰产生
6、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要
具有
;(可2)燃可性燃物要与

(3)可燃物达到燃氧烧气所接需触要的
1. 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2.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 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燃烧的实质是氧化反应。

2.知道控制燃烧反应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促进燃烧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防火和灭火的意义,从而认识化学的社会价值。

2.认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过程】一、灭火的原理活动探究一:灭火大比拼请同学们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燃烧的蜡烛,并将这些灭火方法进行分类。

1、灭火的原理:、、温故知新:回忆木炭、铁丝、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找出这三个化学反应的共同点通过对比这三个化学反应的共同点,你能得到燃烧的定义吗?2、燃烧是活动探究二燃烧的条件请你利用下列用品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小木条、玻璃棒、蜡烛、小烧杯、煤块、酒精灯、火柴、镊子。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燃烧条件的猜想1、物质具有可燃性2、物质与氧气接触3、物质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3、燃烧的条件:、、活动探究三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热水,取两支干燥的试管,一支放入一块白磷,另一支放入一块红磷,塞上胶塞后将它们一起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同时在注入热水烧杯中放入一小块白磷,观察现象。

并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2、你能想办法让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吗?【针对练习】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在氧气中就一定能燃烧B.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黑烟D.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可能燃烧。

2、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3、当以下物质着火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灭火?1)油锅起火 2)熄灭燃气炉3)桌椅被褥起火 4)家中的电器着火5)酒精灯内的酒精不慎撒出引起火灾4、住宅楼和商场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作用是( )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防止燃烧产生污染气体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 D.水能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5、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宜继续燃烧,原因是()A .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 .火柴梗着火点高C .火柴梗湿,不宜继续燃烧D .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广汉市宏华外国语学校刘玮一、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燃烧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

3、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㈡能力目标1、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等内容的探究,体验教学的探究过程。

2、能运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及其原因。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认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燃烧的条件。

2、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及其原因。

四、教学过程师:引出火的概念(点燃一只酒精灯)火对同学们来讲并不陌生,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人类对火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原始人类就是通过钻木取火。

接下来请大家来讲讲你认为火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略师: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给人类的生活提供了热量,它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世界。

但是,如果火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现在社会上因火灾而引起的事故是屡见不鲜。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使火造福于人类呢?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章,燃烧和燃料。

希望大家学完本章以后,能得到你们所需要的答案。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板书: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师:火是燃烧的现象,在前阵子的学习中,大家已经学习或用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

我先请同学来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略师:刚才大家都积极踊跃地讨论了我们常见的一些燃烧的现象。

请大家结合刚才的发言,归学生回答:略师:(引导学生从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和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这两个方面来讨论)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变化。

................板书:一燃烧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师:从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呢?也就是说,燃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板书:2、条件学生回答:略师:刚才大家举了很多的例子,那么物质的燃烧是不是需要这些条件,是满足一个还是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呢?下面我请学生根据下面我给出的仪器和药品,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课题一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2);(3)。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根本是;灭火的原理是;;。

如果遭遇火灾时,可以采取的自救措施有。

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要点分析】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区别和联系:一般说燃烧、爆炸、自燃与缓慢氧化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

①本质特征: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②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不同。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而引起的,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反应过程中几乎不升温、不发光、现象很不显著,反应缓慢,是氧化反应的一种形式。

自燃——指可燃物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例1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钠在氯气中燃烧,说明氯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A是正确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用水灭火,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不是降低其着火点,所以D错误。

答案 D例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解析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氧气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7.1.1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优质课件(人教版)

7.1.1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优质课件(人教版)

②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该实验最好在通风橱窗进行实验,或者改
进实验。
课堂小结
一、燃烧的条件 燃烧 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 灭火的方法
课堂练习
1、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C.本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生,蜡烛熄灭
分析 隔绝氧气(或空气) 燃烧条件没有改变 产生的CO2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其 密度比空气的大,隔绝了氧气(或空气)
火灾类型 炒菜时油锅着火 酒精灯打翻着火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
森林大火 镁、钠等活泼金属着火
灭火方法 锅盖盖灭 湿抹布盖灭 用水浇灭绝空气 隔绝空气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清除可燃物
物质 着火点/℃
白磷 40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注意: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所以不能升高和降低着火点
实验改进 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有时因为意 外,造成了火灾,又如何进行灭火呢?
讨论 下面是一些灭火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 温;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 砍掉,形成隔离带。
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以上事实,请你归纳灭火的原理
3、燃烧三个条件是只要具备一个,还是三个要同时具备呢?

7.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7.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时安排 2课时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1)投影仪,500 mL烧杯,100 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2)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面粉、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蜡烛,烧杯、灭火器道具、金属罐、塑料盖、导管。

第一课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第二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在日常生活中,火也为人们带来了幸福。

我们第七单元就给大家介绍“燃料及其利用”。

[板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设问]根据大家的生活经验,我们在哪些方面用到了火?火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交流][小结]火是某些物质燃烧的一种现象。

燃烧可以被用来加工食物、冶炼金属、取暖、烘干衣物等。

[讲解]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草料成了“纵火犯”?[学生猜想]1.有人故意把草料点着了。

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扔进草料里了。

……[过渡]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草料燃烧,但草料的燃烧导致了一艘战舰的毁灭却是事实。

草料具备了哪些条件就可以燃烧呢?下面,我们就来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X K b1 .C om教学难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导学环节:一、学习目标:1、物质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实验7-1观察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1、由上述试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上述试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归纳总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点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灭火的原理是在燃烧条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灭火原理的应用一般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去分析并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交流展示】(1)你如何熄灭蜡烛?(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研读共品】P127 了解几种灭火器原理和适用范围【讲解】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就会引起爆炸。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活动探究,求索新知]
[讲解]借助幻灯片展示火的起源、应用,指出火是一种燃烧现象,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指出燃烧与生活间密切的关系。要求学生从燃烧的事例和现象中找出共同的特征。
[提问]你能讲一讲燃烧的特征是什么?并试着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呢?
[归纳]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一、燃烧
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课后走访,收集资料,完成作业。
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将课堂延伸到同学们的生活中。通过课后作业的探究和书写加深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使学生以多种学习方式,灵活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
[板书设计]第七章课题1燃烧与灭火
汇报结果
加深理解
学生掌握原理与方法
讨论、观看、学习。
创设问题情景。
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综合运用于自身生活中。
教导学生珍爱生命,报效祖国。
[消防安全,防患未燃]
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认识一些与消防有关的图标。
认识图7-12的图标表含义。
联系生活,思考应当在哪些地方张贴这些图标。
2、怎样使水中的白磷燃烧?
3、怎样使试管中的红磷燃烧?
树立学生对猜想要做出证实的意识,并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
这个实验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改进后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展火三角,巩固新知]
教师及时展示“火三角”,强调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感受、理解、记忆。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四人一组)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课件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课件

灭火原理三:温度 降到着火点以下
想一想?如何家庭中发 生下列情况该怎么办?
1、油锅起火啦 ?
2、煤气罐起火啦? 3、家用电器或线路起火?
4、家中纸篓着火了?
随堂反馈
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 识解释下面的成语?
杯水车薪 火上浇油 煽风点火 抱薪救火
釜底抽薪
小游戏
【问答--比比谁的语文功底高】
一、燃烧的条件
[探究活动一]
用酒精灯分别点燃木条和石块
点燃的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
将一纸条和一木条用酒精灯点 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实验一]
石头
点不着
木条
点燃了
总结: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
[实验二]
熄灭了 总结: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实验三]
纸条
木条
很快燃烧了
很久才燃烧
总结: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九年级化学上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
新课导入
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带 领我们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 迎来了现代文明的辉煌。
钻木取火 古埃及人冶铜 火箭升空
燃烧与灭火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 生的一种发光、发热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音乐魔术—— 烧不坏的手帕
取一块小手帕,用两把坩埚 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使手 帕保持平整,放到酒精灯上 点燃,观察现象。
分析教材实验
燃烧条件的探究
探究燃烧的条件
得出结论: 需要可燃物
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 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与氧气(或空气) 接触
三者缺一不可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块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放在其中一支试管内,
在另一支试管内放入少量红磷。
⑵向烧杯内加入400ml左右的的热水。
80℃
⑶将放有红磷和白磷的两支试管同时放在烧杯内。 热水
观察哪里的磷能够燃烧?
白磷
⑷给烧杯内的白磷提供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燃烧的条件
实验现象:
1.试管中白磷燃烧 ,试管中的红磷 和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
三者缺一不可
三、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三者缺一即可
实验步骤
2.给烧杯内的白磷提供氧气(或空 气), 水中白磷也能燃烧。
⑴取两小块白磷一块放在烧杯内表面皿上, 另一
块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放在其中一支试管内,
在另一支试管内放入少量红磷。 ⑵向烧杯内加入400ml左右的的热水。 ⑶将放有红磷和白磷的两支试管同时放在烧杯内。
观察哪里的磷能够燃烧? ⑷给烧杯内的白磷提供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可用的工具和药品: 提供:水、沙子,剪刀,湿抹布;
想一想:大家提到的灭火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 你能根据灭火原理的不同将这些方法分类并归 纳出灭火的主要原理吗?(剪、吹、浇水、扇、 盖、沙子、喷CO2)
1、“剪”——可以去掉可燃物。
2、“盖”、“沙子”、“罩”、“喷CO2” —— 能够使氧气与可燃物隔离。
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 点是不同的。
思考: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拓展提升
燃烧: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
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1.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吗?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 2.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吗?电灯发光放热 3.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吗? 不一定,比如铁 4.燃烧能在水中发生吗? 可以,只要可燃物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
一、选择题
1.(2013,天津)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
A.甲烷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
2.(2014,兰州)在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中,用嘴吹灭蜡烛的原理是( D )
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B.消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使其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3.(2013,南京)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4.(2014,苏州)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5.(2013,沈阳)下列关于酒精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酒精与空气接触即可燃烧
B.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刻用水扑灭
C.酒精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D.酒精蒸气与空气混合、透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
6.(2014,滨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7.(2013,成都)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做法错误的是( B )
A.拨打119火警电话
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
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
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8.(2012,南京)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9.(2014,衡阳)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
A.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消除和隔离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供给燃烧所需的充足氧气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10.(2013,苏州)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

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D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势行走到安全通道
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11.(2013,山西)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
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C.液化气、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二、填空题
12.(2013,河北)小明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凸透镜对光有_会聚_作用。

(2)A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的燃烧条件是_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_。

(3)熄灭A处火焰,可采用的方法是(写出一种即可): 盖湿抹布(合理即可)_。

13.(2014,广州)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

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可燃物_。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

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降
低温度_。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不合理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

利用如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N_和_M_(填代号)。

三、简答题
14.(2014,哈尔滨)取一只纸杯,在底部开一小孔,倒置在实验桌上(倒置时纸杯下垫木条使纸杯的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用纸团堵住小孔,先收集满氢气后,拿掉堵小孔的纸团。

用燃着的长木条在小孔处点燃氢气。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请写出B 中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_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_。

(2)用理化知识解释C 中纸杯被高高掀起的原因_在有限空间内(或杯内),氢气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在点燃条件下急剧)燃烧(或2H 2+O 2=====点燃
2H 2O),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或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或温度升高,杯内气体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或内部气体压强)的作用下]),纸杯被高高掀起(其他答法合理的亦可)。

_
15.张华同学根据自己的住宅特点,设计了如下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
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请根据张华同学预防火灾的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帮助张华同学进一步完善其防火措施,你的建议(任写一条)是_安全用电(或安全
用气等)_。

(2)在灭火措施中,少一条不可缺少的措施,该措施是_火灾发生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或立即拨打119)_。

(3)在灭火和自救措施中,有一条不够妥当,该措施是_②_(填序号),理由是_打开门窗,造成室内外空气对流,使燃烧更旺,导致火灾加剧或迅速蔓延_。

(4)请完成灭火和自救措施⑤和⑥中的空白。

(不要填在表中空白处)
⑤_切断电源_;_ ⑥_关闭气阀_。

(5)在灭火过程中,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其中的道理是_防止因吸入灼热、有毒浓烟,造
成中毒或灼伤呼吸器官_。

四、实验探究题
16.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

他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_。

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燃烧需要接触空气(或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_。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
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_A、B_;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_C_(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境要求的是_图B_。

(4)为探究实验后溶液的性质,在图B烧杯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所得溶液呈_酸性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