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医儿科学九十单元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基础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第四节小儿生理特点第二章儿童保健第一节胎儿期保健第二节初生儿期保健第三节婴儿期保健第四节幼儿期保健第五节学龄前期保健第六节学龄期保健第七节青春期保健第三章儿科临证概要第一节儿科病因特点第二节儿科病理特点第三节儿科诊法概要第四节儿科治法概要第四章初生儿病证第一节胎怯第二节胎黄第三节硬肿症第四节脐部疾患(脐湿、脐疮、脐血、脐突)第五章时令疾病第一节麻疹[附]奶麻第二节风痧第三节丹痧第四节水痘第五节痄腮第六节顿咳第七节小儿暑温第八节夏季热第六章肺脏病证第一节感冒第二节咳嗽第三节肺炎喘嗽第四节哮喘第七章脾胃病证第一节鹅口疮第二节口疮第三节泄泻第四节厌食第五节食积第六节疳证第八章心肝病证第一节夜啼第二节汗证第三节紫癜第四节缺铁性贫血第五节病毒性心肌炎第六节儿童多动综合征第七节惊风第八节癫痫第九章肾脏病证第一节小儿水肿第二节遗尿第三节五迟、五软第四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附录] 小儿推拿疗法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基础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

中医儿科学荟萃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小儿养育和疾病防治的丰富经验,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原始的医学活动。

据考古学家考证,我国69万年前的“北京人”平均寿命大约只有14岁,因而可以说,人类早期的医学活动中,包括了相当部分的儿童医疗保健内容。

《山海经》中所载巫方是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史书中明确记载的儿科医生则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人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M)

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M)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M)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得分一、是非题:对题目的正确性作出判断,是打“√”、非打“╳”。

(每题1分,计10分)1.小儿头围大于胸围。

2.母乳喂养的基本原则是按时定量。

3.感冒夹惊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小儿。

4.肺炎喘嗽以冬春季节为多,故初期表现为风寒闭肺证。

5.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

6.泄泻以湿热泻最为多见。

7.小儿汗证的特点是自汗与盗汗并见。

8.急性肾炎和疳肿胀均属于中医儿科学上的小儿水肿范畴。

9.水痘多见于头面和四肢部位。

10.乒乓球头常见于8个月左右的佝偻病患儿。

二、选择题(一)A1型题:最佳选择题。

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每题1分,计20分)11.被誉为我国“儿科之圣”的医家是( )A.扁鹊B.仓公C.巢元方D.孙思邈E.钱乙12.儿童乳牙脱落换出恒牙的年龄一般在( )A.2岁后B.3岁后C.4岁后D.5岁后E.6岁后13.人工喂养一个6kg重的婴儿,每天应喂给牛奶、水分别为( )A.600ml、900ml B.660ml、240ml C.660ml、900ml D.720ml、480ml E.900ml、360ml14.耳壳薄软,阴囊紧缩,证属( )A.肝气不足B.心气不足C.脾气不足D.肺气不足E.肾气不足15.1周岁小儿的体重约为初生时的( )A.1倍B.2倍C.3倍D.4倍E.5倍16.以下各期中,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最快的是( )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前期E.学龄期17.婴儿阵发性反常哭闹,曲腰啼叫,辗转不安,最可能是( )A.头痛B.胸痛C.腹痛D.腰痛E.肢痛18.肺炎喘嗽初期风寒闭肺证与风热闭肺证难以区别时,主要看( )A.是否恶寒B.发热高低C.是否咳嗽D.是否咽红E.苔白或黄19.口疮若以牙龈为多,其病位主要责之于( )A.脾B.胃C.心D.胆E.肾20.清热泻脾散方中包括( )A.石膏、知母B.黄连、黄芩C.生地、玄参D.藿香、防风E.升麻、丹皮21.泄泻患儿的大便中夹多量泡沫者,辨其病因属于( )A.风B.寒C.暑D.湿E.积22.厌食与食积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A.厌食B.腹胀C.恶心D.形瘦E.苔腻23.积滞脾虚夹积证便溏、舌淡者,宜用健脾丸加( )A.附子、肉桂B.炮姜、苍术C.藿香、砂仁D.山药、芡实E.谷芽、麦芽24.疳积证为虚实夹杂之证,其最重要的实证证象是( )A.食欲亢进B.嗜食异物C.咬指磨牙D.肚腹膨胀E.精神烦躁25.定痫丸适用于癫痫的何种证候( )A.惊痫B.痰痫C.风痫D.瘀痫E.食痫26.五迟、五软的病因中,最重要的是( ) ;A.禀赋不足B.喂养不当C.痰浊阻窍D.瘀血阻络E.教养不当27.麻疹与奶麻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为婴儿B.是否有发热C.是否有出疹D.是否发于冬春E.发热出疹还是热退出疹28.大定风珠适用于( )A.感冒夹惊B.麻疹邪陷心肝证C.水痘邪陷心肝证D.小儿暑温恢复期风窜络脉证E.小儿暑温恢复期阴虚风动证29.紫癜若出现以下哪种情况最为危险( )A.关节疼痛B.腹痛阵作C.鼻衄齿衄D.尿色鲜红E.神昏抽搐30.王氏清暑益气汤中的“参”,最好用( )A.人参B.党参C.沙参D.玄参E.西洋参(二)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中医儿科学完美打印版

中医儿科学完美打印版

中医儿科学一、胎怯:1、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温阳2、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保元汤二、硬肿症1、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参附汤2、寒凝血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当归四逆汤三、胎黄1、湿热郁蒸;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

血府逐瘀汤四、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2、风热;辛凉解表。

银翘散3、暑邪;清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

挟痰;(偏风寒)三拗汤加苏子。

(偏风热)黛哈散加桑白皮。

挟滞:解表药加保和丸或消食导滞之品。

挟惊;解表药加用镇惊丸五、咳嗽:1、风寒;疏风清散寒:金沸草散。

2、风热;疏风清热。

桑菊饮3、痰热;清肺化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4、痰湿;燥湿化痰止咳。

三拗汤合二陈汤5、阴虚燥咳;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沙参麦冬汤6、气虚咳;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六君子汤六、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华盖散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3、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4、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汤6、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人参五味子汤7、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参附龙牡救逆汤8、邪陷厥阴: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七、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2、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3、外寒内热: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大青龙汤4、肺实肾虚;泻肺补肾,标本兼顾。

偏于上实者用苏子降气汤。

偏于下虚者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缓解期;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2、肺肾阴虚;养阴清热,补益肺肾。

麦味地黄丸3、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固摄纳气。

金匮肾气丸八、鹅口疮:1、心脾积热;清心泻脾。

清热泻脾散2、虚火上浮;滋阴降炎。

知柏地黄丸九、口疮:1、风热乘脾;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儿科学是研究()的一门学科。

A. 成人疾病B. 儿童生长发育C. 老年疾病D. 妇女疾病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小儿生理特点?A. 脏腑娇嫩B. 形气未充C. 肾常虚D. 肝常实答案:D3. 儿童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

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学龄前期D. 学龄期答案:A4. 下列哪项不是小儿病理特点?A. 易虚易实B. 易寒易热C. 易惊易恐D. 易老易衰5. 儿童患病后,病情变化的特点是()。

A. 缓慢B. 快速C. 稳定D. 静止答案:B6. 儿童用药的原则是()。

A. 量少B. 量多C. 量适中D. 与成人相同答案:A7. 儿童的生理特点中,不包括()。

A. 脏腑娇嫩B. 形气未充C. 肾常虚D. 肝常实答案:D8. 儿童的生长发育与哪个脏腑关系最为密切?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D9. 儿童患病后,病情变化的特点是()。

B. 快速C. 稳定D. 静止答案:B10. 儿童用药的原则是()。

A. 量少B. 量多C. 量适中D. 与成人相同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儿科学主要研究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生理特点、病理特点、治疗原则2. 小儿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肾常虚,肝常实,这些特点反映了儿童的_________。

答案:生理特点3. 儿童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_________,此期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

答案:婴儿期4. 儿童患病后,病情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因此治疗要及时。

答案:快速5. 儿童用药的原则是_________,因为儿童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答案:量少6. 儿童的生理特点中,不包括_________。

答案:肝常实7. 儿童的生长发育与_________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肾8. 儿童患病后,病情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因此治疗要及时。

中医儿科学全版

中医儿科学全版

第一单元历代儿科名家及专著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至南北朝)扁鹊: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至宋朝)《颅囟经》: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书中首倡小儿体质属“纯阳”观点北宋钱乙及《小儿药证直诀》,学术思想: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2、创立了“面上证”“目内证”的诊断方法;3、并首创儿科五脏辩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辩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辩证学中最重要的方法;4、治疗上创立新方,化裁古方;5、对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提出“急惊合凉泄,慢惊合温泄”的治疗大法。

被后世誉为“儿科之圣”。

北宋时期,山东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治疗,总结撰成《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就是为痘疹类第一步专著。

南宋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沦》《小儿病源方论》。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至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前)明代万全著作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胎养、蓐养、鞠养”,提出了“二有余,三不足”。

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清陈复正,号飞霞,著《幼幼集成》,该书详析指纹之义,归纳为“浮尘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

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三、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称为婴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极为迅速,充分显示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四、幼儿期:从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这一时期体格增长速度较前缓慢,但动作、语言、思维发育加快。

五、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6~7周岁(进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这一时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增强。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开始(6~7周岁)到青春期前,称学龄期。

医学高级(中医儿科学)-仿真练习题 (单选题 2)_0(精选试题)

医学高级(中医儿科学)-仿真练习题 (单选题 2)_0(精选试题)

医学高级(中医儿科学)-仿真练习题 (单选题 2)1、《伤寒论》中未论及的发黄证有A.火毒发黄证B.寒湿发黄证C.蓄血发黄证D.血虚发黄证E.湿热发黄证2、以下除哪项以外,均可以见身重A.大青龙汤证B.白虎汤证C.真武汤证D.桃花汤证E.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3、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最有可能出现在A.蓄水证B.结胸证C.痞证D.蓄血证E.发黄证4、干姜附子汤证”烦躁”的临床表现特征是A.烦躁昼轻夜重B.烦躁昼重夜轻C.烦躁昼夜并重D.烦躁遇热加重E.烦躁兼有口渴呕吐5、大陷胸丸是在大陷胸汤的基础上加上____而组成A.枳实、麻子仁、白蜜B.半夏、杏仁、甘草C.葶苈子、芫花、甘草D.葶苈子、杏仁、白蜜E.芫花、大枣、白蜜6、大青龙汤中石膏的用量是A.一斤B.半斤C.六铢D.如鸡子大E.二十四铢7、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宜用A.小承气汤B.桂枝汤C.桂枝加附子汤D.小柴胡汤E.大柴胡汤8、麻黄桂枝各半汤中”身痒”的机制是A.风寒束表,营卫不和B.风寒闭郁,经气不舒C.邪气日久不解,不得小汗出D.外寒内热,表气郁闭E.以上均不是9、据原文,阳明病的外证是A.潮热,自汗,心烦,口渴B.潮热,手足濈然汗出,不恶寒C.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D.壮热,口渴,大汗出,背微恶寒E.高热,大汗出,不恶寒10、栀子干姜汤证的病机是A.邪热内陷,痰热互阻,结于心下B.脾胃不和,寒热格拒C.无形邪热结于心下,气塞不通D.上焦有热,脾胃虚寒E.以上均不是11、原文”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其治疗宜用A.桂枝加桂汤B.桂枝加芍药汤C.桂枝去芍药汤D.桂枝加附子汤E.桂枝汤12、”虚烦”一词是指A.阳虚心烦B.血虚心烦C.阴虚心烦D.阴阳两虚心烦E.无形邪热扰于胸隔心烦13、用大枣最多的方剂是A.苓桂枣甘汤B.十枣汤C.当归四逆汤D.桂枝汤E.炙甘草汤14、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其原因是A.阳气损伤B.阴津亏损C.阴阳两虚D.内传少阴E.以上都不是15、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主之A.茵陈蒿汤B.栀子柏皮汤C.抵当汤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E.以上均不是16、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A.桂枝甘草汤主之B.桂枝汤主之C.桂枝加附子汤主之D.附子汤主之E.柴胡桂枝汤主之17、大结胸证的病机是A.痰热互结B.水热互结C.湿热内郁D.寒湿壅聚E.宿食结聚18、猪苓汤证中不应有A.小便不利B.渴欲饮水C.咳而呕D.汗出多而渴E.心烦不得眠19、不属于附子汤和真武汤的共有药物是A.炮附子B.人参C.茯苓D.白术E.芍药20、太阳病,十日已去,设胸满胁痛者,宜选何方A.小陷胸汤B.大陷胸汤C.大陷胸丸D.大柴胡汤E.小柴胡汤21、干姜附子汤证”烦躁”的病机是A.阳气受伤,虚阳被盛阴所逼B.阴阳俱虚,阳无所附C.阴盛格阳,虚阳外越D.阴盛阳脱,正不胜邪E.以上都不是22、以下病证中,哪一项不出现心下痞硬或心下痞A.黄连汤证B.十枣汤证C.半夏泻心汤证D.桂枝人参汤证E.大柴胡汤证23、用葛根汤治疗何种下利A.表证兼里虚寒下利B.太阳与少阳合病下利C.三阳合病下利D.太阳与阳明合病下利E.表证兼里实热下利24、小承气汤证的脉象特点是A.脉细数B.脉沉迟C.脉沉涩D.脉滑而疾E.脉沉结25、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应采取什么方法处理A.竹叶石膏汤主之B.栀子豉汤主之C.黄连阿胶汤主之D.白虎加人参汤主之E.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26、以下哪种神志障碍,见于阻明蓄血证A.如狂B.发狂C.谵语D.喜忘E.独语如见鬼状27、以下各方,不需去滓再煎的是A.半夏泻心汤B.旋复代赭汤C.黄芩汤D.大柴胡汤E.柴胡桂枝干姜汤28、脾约证的脉象是A.脉滑而疾B.脉沉迟C.趺阳脉浮而涩D.脉浮大E.脉微涩29、服茵陈蒿汤后,病退征象,哪条是错的A.身黄渐退B.腹满减轻C.小便当利D.尿如皂角汁状E.身溅然汗出而解30、坏病的辨证论治原则可概括为A.先表后里B.先里后表C.表里同治D.阴阳自和必自愈E.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31、”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

《中医儿科学》 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  PPT课件

医学课件
3


中医儿科学研究 范围和任务
医学课件
4
中医儿科学研究对象和内容 对象: 小儿
内容: 生长发育 预防保健 疾病诊治
医学课件 5
第一章
第一节
云南中医学院儿科 张云洲
医学课件
6
学习要求
熟悉中医儿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历代著名儿科学家的学术思想、 成就和著作;宋代及建国后的新 成就。
了解中医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医学课件
18
③钱乙与《小儿药证直诀》
A、创立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心主惊
肝主风 脾主困 肺主喘 肾主虚
医学课件 19
B、明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 ,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医学课件
20
病理特点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 。
医学课件
21

C、重视小儿面部望诊。
4545小小结结中医儿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完整中医儿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保障小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保障小儿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医儿科学》
主讲教师 张云洲 副教授
专业
中医学专业中医方向
医学课件
1
《中医儿科学》
主编:汪受传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学课件 2


中医儿科学研究范围和任务
贡献不仅在于认同新生儿脐风是
因断脐不慎感染邪毒(破伤风杆菌)
所致,更在于发明了烧灼法断脐预防
脐风;开创小儿外科之先河。
医学课件
32
③明代名医万全
《育婴家秘》 《幼科发挥》 《片玉心书》

《中医儿科学》习题集.doc

《中医儿科学》习题集.doc

《中医儿科学》习题集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史书中明确记载的最早儿科医生为()A .巫方B・扁鹊C .钱乙D .巢元方E .孙思邈2.相传至今,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为()A .《山海经》B .《诸病源候论》C .《小儿药证直诀》D .《颅囱经》E .《五十二病方》3.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儿科之圣”()A・钱乙B .扁鹊C .巢元方D .张仲景E .薛己4.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精于儿科,在其以下哪一著作中论小儿各科病证221种,列医案1540 则。

()A .《活幼口议》B .《保婴摄要》C .《育婴秘诀》D .《幼幼新书》E .《幼科发挥》5・下列哪位医家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A・吴鞠通B・陈复正C .万全D・薛已E・扁鹊6. —•般将多少岁作为儿童年龄的上限。

()A . II 岁B. 17 岁C. 14 岁D. 18 岁E. 9 岁7.妊娠早期多少周前的胚胎期,从受精卵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伤害,造成流产或先天性畸形。

()A . 4 周B. 8 周C. 12 周D. 16 周E. 6 周8.幼儿期一般是指()A .自出生至生后28天B . 1周岁至6周岁C .出生28天后至1周岁D . 3周岁至7周岁E . 7周岁至10周岁9.新生儿的头围一般为()A . 26cmB . 28cmC . 44cmD . 34cmE . 20cm1。

. “变蒸学说”最早见于哪本书。

()A .《脉经》B .《诸病源候沦》C・《颅囱经》D .《温病条辨》E .《山海经》二、填空题1.《山海经》中所载的是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2.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囱经》,提出婴幼儿体属的观点,论述了小儿脉法及惊、痫等疾病的证治。

3.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归纳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

对儿科临床有n.接指导意义=4.南宋时一书中明确提出新生儿脐风撮口是山于断脐不慎所致°5・明代明医万全提出了、、、的''育婴四法6.清代夏禹铸著《幼科快镜》,认为"”,可从望而色、审苗窍来辨别脏腑的寒热虚实,重视疗法在儿科的应用。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儿科四诊概要
医学课件 20
儿科四诊概要
重点:指纹 个人史 脉象 囟门
医学课件
21
四诊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小儿有其 生理、病理持点,生长发育和病情反应与成人有别,且婴 儿不会言语,有时年龄较大的小儿也不能正确诉说病情, 加上就诊时常啼哭叫扰,影响脉象气息,给诊断造成困难, 故历代儿科医家都重视望诊。
医学课件
38
察口
• 察口:口唇、牙齿、齿龈、咽喉、腮、腭 • 口唇—外观、颜色及干湿度 淡白—脾虚气血不足 青紫—血瘀或寒证 樱红—暴泻伤阴 干燥——伤津之征
医学课件
39
口—牙齿、齿龈
齿—出牙、换牙、齿。 逾期不出—肾气不足 龈—属胃,齿龈的形、 色红肿—胃火上冲 婴儿有白色斑块,影 响吮乳,俗 称板牙
新生儿期
• 分期标准: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 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 临床意义:由于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和御邪能力都较差,加上胎内、分娩及生 后护理不当等原因损伤胎儿,可导致产伤、 窒息、硬肿、脐风等疾病。
婴儿期
• 分期标准:出生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 临床意义: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 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 育快,营养需求高。但是,脾胃运化力弱, 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 渐消失,一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 肺系疾病、脾,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幼儿期
• 分期标准:1周岁至3周岁为幼儿期。 • 临床意义:这一时期小儿由于断乳后 食物品种转换,容易发生吐泻、疳证 等脾系疾病;户外活动增多,接触面 扩大,传染病发病率增高;幼儿识别 危险、自我保护能力差,故易于发生 中毒、烫伤等意外事故。
学龄前期
• 分期标准:3周岁后到入学前(岁)为 学龄前期。 • 临床意义:这一时期要加强思想品德 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障 儿童身心健康。学龄期儿童容易发生 意外伤害,如溺水、烫伤、坠床、误 服药物中毒等,应注意防护。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第一单元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细目一:历代儿科名家一、扁鹊扁鹊是史书记载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二、淳于意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曾以下气汤治疗小儿气鬲病,为最早记录儿科医案的医家。

三、巢元方隋代巢元方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这里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其中论小儿杂病诸候6卷。

四、钱乙北宋钱乙,字仲阳。

他对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四诊诊断、儿科辩证方法、儿科病治法及方剂等有全面阐述,对中医儿科学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儿科之圣”。

有《小儿药证直诀》传世。

五、陈文中南宋陈文中编著《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他力倡固养小儿元阳,以擅用温补扶正见长,对痘疹类时行疾病因阳气虚寒而产生的逆证,用温补托毒救急。

陈文中主温补与钱乙、董汲主寒凉两种学术两种学术思想的争鸣和相互补充,形成了中医儿科学系统、完事的学术体系。

六、万全明代儿科世医,著《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等。

他的学术贡献见“迈万全的学术思想”条。

七、陈复正陈复正是清代儿科名家,著《幼幼集成》。

对指纹诊法有突出贡献,书中内容充实、切合临床实用。

八、吴瑭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对小儿生理特点、病理特点、用药特点等,及儿科外感、内伤疾病辩证论治有诸多精辟论述,具有指导意义。

细目二:著名儿科专著一、《颅囟经》相传至今的最早儿科专著,流行于唐末宋初。

书中提出婴幼儿体属“纯阳”的观点;阐述小儿脉法、囟门诊察法;论述了惊、痫、疳、痢、火丹等的证治。

二、《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主持编撰。

其中论小儿杂病诸候6卷。

详论儿科病因证候255候;将外感病分为伤寒、时气两大类,内伤病以脏腑辨证为主;提出了“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正确的小儿养育观。

三、《小儿药证直诀》北宋阎季忠收集整理钱乙的学术思想撰著。

全书3卷,上卷论脉证治法,中卷列医案23则,下卷为方剂。

9、中医儿科学

9、中医儿科学
二十二、多发性抽搐证
1、概述
(1)发病年龄与性别特点
(2)发病特征
2、病因病机
(1)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
(2)多发性抽搐症的病机
3、诊断
(1)诊断要点
(2)鉴别诊断
4、辨证论治
(1)气郁化火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2)脾虚痰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3)阴虚风动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二十三、惊风
1、概述
(1)概念
(2)驱蛔单方
2、蛲虫病
(1)主要临床表现
(2)预防与护理
三十九、夏季热
1、概述
(1)概念
(2)好发季节及年龄
2、病因病机
(1)夏季热的病因
(2)夏季热的主要病机
3、辨证论治
(1)症状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2)暑伤肺胃证、上盛下虚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四十、紫癜
1、病因
紫癜的病机
2、诊断
(1)过敏性紫癜的诊断
1、概述
(1)概念
2、辨证论治
风热乘脾证、心火上炎证、虚火上浮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十六、泄泻
1、概述
(1)发病情况
(2)转化与预后
2、病因病机
(1)泄泻的病因
(2)泄泻的主要病机
(3)伤阴、伤阳变证的病机
3、辨证论治
(1)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法
(2)脾虚泻、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主方
3、辨证论治
(1)风水相搏证的症状、治法、方药、加减
(2)湿热内侵证、阴虚邪恋证、气虚邪恋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3)水凌心肺证、邪陷心肝证、水毒内闭证的症状、治法、主方
二十六、肾病综合征
1、概述

2017年奉化市中医理论知识《儿科学》第九章重要知识点

2017年奉化市中医理论知识《儿科学》第九章重要知识点

2017年奉化市中医理论知识《儿科学》第九章重要知识点第九章哮喘一、概念: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反复发作的肺系疾患,以发作性哮鸣气促,呼气延长,重者不能平卧为特征。

哮指声响音,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

二、病因病机外因诱发引动伏痰痰阻气道痰气相搏发为哮喘三、特征: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痰吼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肚,唇口青紫为特征。

四、儿童哮喘诊断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支气管舒张剂有显著疗效。

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

5、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闻及哮鸣音者,可酌情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协助诊断,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

五、辨证论治寒性哮喘症状: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多白沫,形寒肢冷,鼻流清涕,面色淡白,恶寒无汗,舌淡红,苔白滑,脉浮滑。

治则:温肺散寒,化痰定喘方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热性哮喘症状:咳嗽喘息,声高息涌,喉间哮吼痰鸣,咯痰稠黄,胸膈满闷,身热,面赤,口干,咽红,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清肺涤痰,止咳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外寒内热症状:喘促气急,咳嗽痰鸣,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发热,咯痰黏稠色黄,口渴,大便干结,尿黄,舌红,苔白,脉滑数或浮紧。

色黄。

治则:解表清里,定喘止咳方药:大青龙汤加减西医部分哮喘基本特征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是哮喘的基本病变,由此引起的气流受限,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基本特征。

西医治疗气道高反应证(标):β2 受体激动药气道慢性炎症(本):糖皮质激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擦肛门周围皮肤,然后将纸平贴在玻璃片上镜检虫卵。②棉
签拭子法: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消毒棉签拭擦肛周,然后将拭 擦物洗入饱和生理盐水,用漂浮法查虫卵。
辨证论治
证候:肛门、会阴部瘙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宁,烦躁不安,
或尿频、遗尿,或女孩前阴瘙痒,分泌物增多,或食欲不振, 形体消瘦,面色苍黄。舌淡,苔白,脉无力。 治法:杀虫止痒,结合外治。 代表方剂:驱虫粉。
吐,肢冷汗出,常吐出蛔虫。腹部绞痛时作时止,疼痛主要
在胃脘部及右胁下,痛止后可如常人。舌苔黄腻,脉弦数或 滑数。诊断为( A.钩虫病 B.蛔虫病 )
C.蛲虫病
D.蛔厥证 E.绦虫病
患儿,8岁,腹痛以脐周痛为主,饮食不振,日渐消瘦,大便 不调,时吐清涎,或恶心、呕吐,或吐蛔虫,精神萎靡,睡 眠不安,寐中磨牙,爱挖鼻孔,咬衣角,嗜食异物。舌苔薄
过2个月,如果无重复感染可自行痊愈。
因此,本病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杜绝重复感染, 否则药物治疗也难奏效。
诊断要点
有喜以手摄取食物、吮手指等不良卫生习惯。
以夜间肛门及会阴部奇痒,睡眠不安为主要临床表现, 可并见尿频、遗尿、腹痛等症。大便或肛周可见8~13cm长的 白色线状成虫。 用肛门拭纸法检查虫卵:①透明胶纸法:用透明胶纸黏
腻,舌尖红赤,舌体常见红色刺点。诊断为(
A.蛔厥证 B.蛔虫病 C.蛲虫病 D.虫瘕证 E.绦虫病

蛲虫病(助理不涉及) 发病特点
蛲虫病是南蛲虫寄生人体所致的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病,
以夜间肛门及会阴附近奇痒并见到蛲虫为特征。蛲虫色白, 形细小如线头,俗称“线虫”。 患儿是唯一的传染源。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2~9岁儿 童感染率最高,尤以集体机构的儿童高发。蛲虫的寿命不超
气温升高、气候炎热有密切关系,气温愈高,发病愈多,且随 着气温升高而病情加重。秋凉以后,症状能自行消退。本病若 无并发症。预后良好。
病因病机 病因:小儿体质不能耐受夏季炎暑。 本病虽发生于夏季,但因属小儿体质不耐炎暑而发,并 非感受暑邪,因而无暑邪入发热:多数患儿表现为暑天渐渐起病,随着气温上升 而体温随之上升,可在38℃~40℃之间,并随着气温升降而 波动,发热期可达1~3个月,随着气候转为凉爽,体温自然
治疗蛲虫病首选方剂为( A.化虫丸 B.驱虫粉 C.使君子散

D.追虫丸
E.贯众汤
蛲虫病的主要特征是( A.阵发性腹痛 B.夜寐磨牙 C.夜间肛门奇痒

D.腹部有移动包块
E.食欲异常
蛲虫古代又称为( A.线虫 B.白虫 C.寸白虫

D.伏虫
E.胃虫
患儿,3岁,饮食异常,精神烦躁,睡眠不安,肛门、会阴部
中医儿科学
(精讲班课程)
主讲:张老师
第九单元
蛔虫病
虫证
发病特点 感染蛔虫引起的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病,以脐周疼痛,时 作时止,饮食异常,大便下虫,或粪便镜检有蛔虫卵为主要特 征。成虫寄生小肠,劫夺水谷精微,妨碍正常的消化吸收,严 重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尤多见于3~10岁 的儿童。蛔虫病不仅影响小儿的食欲及肠道功能,而且影响小 儿的生长发育。重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其中以蛔厥证、虫瘕证 多见。
眠磨牙、面部白斑。
3.合并蛔厥、虫瘕,可见阵发性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 甚或吐出蛔虫。蛔厥者,可伴有畏寒发热,甚至出现黄疸。虫 瘕者,腹部可扪及虫团,按之柔软可动,多见大便不通。 4.大便病原学检查:应用直接涂片法,或厚涂片法,或饱 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粪便中蛔虫卵即可确诊,但粪检未查出虫 卵也不能排除本病。
下降至正常。
2.少汗或汗闭:虽有高热,但汗出不多,仅在起病时头 部稍有汗出,甚或无汗。 3.多饮多尿:患儿口渴逐渐明显,饮水日增,24小时可 饮水2000~3000ml,甚至更多。小便清长,次数频繁,每日
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尤多见于3~10 岁的儿童。蛔虫病不仅影响小儿的食欲及肠道功能,而且影 响小儿的生长发育。重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其中以蛔厥证、 虫瘕证多见。
诊断要点 1.可有吐蛔、便蛔史。 2.反复脐周疼痛,时作时止,腹部按之有条索状物或团 块,轻揉可散,食欲异常,形体消瘦,可见挖鼻、咬指甲、睡
治法: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代表方剂:使君子散。
蛔厥证
证候:有肠蛔虫症状,突然腹部绞痛,弯腰屈背,辗转
不宁,肢冷汗出,恶心呕吐,常吐出胆汁或蛔虫。腹部绞痛 呈阵发性,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可暂时缓解减 轻,但又反复发作。重者腹痛持续而阵发性加剧,可伴畏寒 发热,甚至出现黄疸。舌苔多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保守治疗无效时及时手术治疗。
下列哪项不是蛔厥证的临床症状(

A.腹部突然绞痛,主要在胃脘及右胁下
B.伴恶心呕吐,常吐出蛔虫
C.肢冷汗出 D.腹胀腹痛,腹部有包块,推之移动 E.疼痛过后如常
治疗蛔虫病肠虫证的首选方剂是( A.追虫丸

B.化虫丸
C.使君子散 D.乌梅丸 E.驱虫粉
患儿,6岁,突然腹部绞痛,弯腰曲背,辗转不安,恶心,呕
瘙痒。诊断为(
A.钩虫病 B.蛔虫病 C.蛲虫病 D.姜片虫病

E.绦虫病
第十单元 其他疾病
夏季热(助理不涉及) 发病特点 夏季热又称暑热症,是婴幼儿在暑天发生的特有的季节性 疾病,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特征。 本病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5岁以上者少见。我国
南方气候炎热地区发病者较多。发病集中在6、7、8个月,与
辨证论治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驱蛔杀虫为主,辅以调理脾胃之法。 肠虫证
证候:脐腹部疼痛,轻重不一,时作时止,或不思饮食,
或嗜食异物,大便不调,或泄泻或便秘,或便下蛔虫,面色 多黄滞,可见面部白斑,白睛蓝斑,唇内粟状白点,夜寐齘 齿。甚者,腹部可扪及条索状物,时聚时散,形体消瘦,肚 腹胀大,青筋显露。舌苔多见花剥或腻,舌尖红赤,脉弦滑。
治法:安蛔定痛,继则驱虫。
代表方剂:乌梅丸。
虫瘕证 证候:有肠蛔虫症状,突然阵发性脐腹剧烈疼痛,部位 不定,频繁呕吐,可呕出蛔虫,大便不下或量少,腹胀,腹
部可扪及质软、无痛的可移动团块。病情持续不缓解者,见
腹硬、压痛明显,肠鸣,无矢气。舌苔白或黄腻,脉滑数或 弦数。 治法:行气通腑,散蛔驱虫。 代表方剂:驱蛔承气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