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 第一课时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第一课时)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原子
区别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适用 范围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 联系 元素的个体(即最小单位),元素和原子是总
体和个体的关系。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 氧O 硅Si 铝Al 铁Fe
金属元素:元素名称带“钅”字旁(汞、金 除外),如铁、铜等
元素的定义 把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把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1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把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6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对元素的理解
1 对一类原子的理解: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如氢原子(质子数为1, 中子数有0、1、2)。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 原子和离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地壳中:氧、硅、铝、铁等
分子、原子、元素、离子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水分子
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原子
B.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
C.氧分子由氧元素组成 氧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方法点拨: ①从宏观角度讲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可描 述为“某物质是由某元素组成的”;②从微观角度讲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可描述为 “某物质是由某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的”;③分子的构成用原子来描述。
2.根据下列所给要求进行连线。
过氧化氢(H2O2)
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过氧化氢分子
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3.3 元素(第一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5.下列物质是由分子、原子、 离子构成的。铁由铁原子构成, 钠离子和氯离子 氯化钠由 构成, 水分子 水由 构成 氧气由 氧过本节课 的学习,你收获了 什么?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3.不同种元素间的本质区别 是原子的( B ). 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4.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 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 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铪和钨两种 元素原子的本质不同是( A ) A. 核内质子数目 B. 核内中子数目 C. 核外电子数目 D. 相对原子质量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理解元素概念时的注意事项 1、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 2、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总称(元素和原子是总体和 个体的关系)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合作交流2 根据P59页讨论化学反应 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分 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 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 生了变化?
课题3 元素 (第一课时)
元 ? 素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合作交流1、观察下表中几种不同的碳原子 表格一 质子数 核外 相对原子 原子种 (核电 中子数 类 电子数 质量 荷数)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6 7 8 6 6 6 12 13 14
碳原子 6 碳原子 6 碳原子 6
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请填写在表格二 中 碳原子 结论
合作交流4
甘宁初中化学备课组 课堂检测
1.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 “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 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 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D (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元素 第一课时 (共20张PPT)
宏观 物质
概念
组成
元素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构----成---------------------构----成------------质---子---数----相---同-- 的一类
微观
概念分子
构成
原子的总称
原子 得失电子 离子
分裂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化学 元素 第一课时 (共20张PPT)免费下载课件下载PPT下载
地壳中元 素的含量
记忆方法:氧硅铝,我铁了心。 (养闺女,我铁了心)
按质量计,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差别很大,如图所示。地 壳里氧、硅、铝、铁的含量相对较多。
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人教版九年级上 册化学 元素 第一课时 (共20张PPT)免费下载课件下载PPT下载
五.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归纳: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
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问题:某物质隔绝空气加热后,生成氧气 和氯化钾,从而推断该化合物含有哪些元 素?
物质 加热 氧气 氯化钾
O2
KCl
含K、Cl、O元素
三. 元素的分类:
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⑴ “钅”字旁铁,元素、铜元素、铝元素
(汞除外,俗称“水银”)
4.过氧化氢(H2O2)是由 氢元素 和
成的,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
氧元素 原子
组 和2
个氧 原子 。
讨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了吗?原 子变化了吗?元素变化了吗?
硫+氧气→二氧化硫 过氧化氢→水+氧2 H2O O2
分子的种类 改变 ,原子的种类 不变 。 元素的种类 不变,物质的种类 改变。
第二单元 第四节 元素(一)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第四节元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组成。
2.能用元素的概念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3.初步了解物质的简单分类和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4.了解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
5.理解元素、物质、分子、原子四者的关系。
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及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和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组成。
2.元素、物质、分子、原子四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物质、分子、原子四者的关系。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练习巩固。
教学内容分析:“元素”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为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元素和原子的关系、混合物和化合物的关系。
学生通过上一节对原子的构成的学习,已经对原子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同一类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在加上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学习,已经对元素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这样就很自然的得出了元素的概念。
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没有明确给出,只从实例指出了它们的区别,讲授是还要特别说明,元素、化合物是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多少对纯净物进行的分类,所以单质和化合物都属于纯净物。
学完元素的概念后要对元素、原子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这可以列表和学生共同讨论给出。
关于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分子原子描述物质的微观组成,是本节教学的又一个重点加难点,这可以在上面分析分子、原子与元素的关系时进一步说明物质的组成包括宏观组成和微观组成两个方面,并举例说明。
教学对象分析:关于元素,学生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加上它的抽象性,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元素的了解还定格在是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成分上,要让学生把元素和原子的结构联系起来就要讲清楚“一类原子”的意思,只有质子数相同的才属于同一类原子,这样得出元素的概念就比较容易了。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越小
如 Na > Mg > Al
F < O < N <C
⑶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 (同种元素)时,再看核外电子数
Mg
+12
+11
Na
(或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最外层电子数越多), 则半径 越大
Cl
+17
+17
Cl-
如 Cl < Cl-
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B ) A. r(K+) > r(K) C.r(Na+) > r(Mg2+) > r(Al3+) B. r(Mg2+) > r(Na+) > r(F-) D.r(Cl -) > r(F-) > r(F)
4. B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1/2,则B 是 。
科学探究一 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1—2号元素,从H到He只有1个
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目由1 11—18号元素,从Na 到Ar有3个电子层, 个增加到到 2到 个,而达到稳定 3—10 号元素,从Li Ne有2个电子层, 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最外层电子数目由 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最外层电子数目 1个增加到结构 8个,而达到稳定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 能量最低 的电子 层里,排满一层后再排下一层;
1→2→3→ 4→ 5→6 → 7 K→L→M→N→O→P→Q 每层电子不能超过 2n2 个;
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 8 个(K层是最外层时不 超过 2 个),次外层电子不能超过 18 个,
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能超过
由1个增加到8个,而达到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推荐)教案--优秀.doc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知识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德育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情景]放映钟表,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的flash.[引入] 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语,都体现了时间变化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周期性,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来研究元素性质的变化特点,总结其规律。
[幻灯片]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讲述]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幻灯片]一、原子序数按照核电荷数有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提问]根据原子序数的概念,思考:它与原子组成粒子的数量有什么关系?数值上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意义上并不相同二、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练习)]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幻灯片] 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得对不对。
[讲述]今天要讲的是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我问什么要大家写原子结构是意图呢?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所以要研究性质必须先研究结构。
[总结学生的回答]很好,说得全面。
就构决定性质![提问]那么,现在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元素的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原子结构够示意图,总结其变化规律。
元素教案第一课时
元素教案第一课时哎呀,老师今天要给我们上一堂关于元素的课啦!这可把我好奇坏了,到底啥是元素呀?上课铃一响,老师就笑眯眯地走进教室,手里还拿着好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她一开口就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吗?”这可把大家问住啦,有的同学挠挠头说:“是由各种东西组成的呗!”老师笑着摇摇头说:“不对不对,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哟!”我心里就犯嘀咕啦,元素?这是个啥玩意儿?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疑惑,她拿起一块黑板擦说:“同学们,这黑板擦是不是一个东西呀?”我们都点点头,老师接着说:“那它也是由元素组成的哟!就好像搭积木一样,不同的元素搭在一起,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老师又拿出一瓶水,说:“这水也是由元素组成的,你们猜猜是啥元素?”有个聪明的同学马上喊:“是氢和氧!”老师高兴地竖起大拇指:“真聪明!就像你们是由脑袋、胳膊、腿这些部分组成一样,物质也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
”这时候,同桌悄悄跟我说:“那空气也是由元素组成的吗?”我也不太确定,就举手问老师。
老师笑着说:“当然啦!空气里有氮元素、氧元素等等。
”老师还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我却在下面想:这元素到底藏在哪里呀?难道我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里都有这些看不见的元素?那不是很神奇吗?突然,老师说:“来,同学们,咱们做个小游戏。
我说出一种东西,你们猜猜里面有啥元素。
”大家都兴奋起来,一个个摩拳擦掌的。
老师说:“苹果!”马上就有同学喊:“有碳、氢、氧!”老师又说:“铁!”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有铁元素呀!”这堂课可太有意思啦,让我对元素充满了好奇。
我发现原来我们身边的一切都这么神奇,都是由这些小小的元素组成的。
我觉得呀,学习元素就像是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大门,门后面还有好多好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2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对比分析法、互动学习法等。
学法对比观察法、查阅资料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模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演讲: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展示]播放补钙、补锌广告以及三鹿奶粉事件资料。
师:刚才提到的钙、锌、氮,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遨游奇妙的元素王国吧![板书]课题2 元素元素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师:我们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我们周围存在着千千万万种物质。
这些物质中你最熟悉的物质有哪些?学生回答后,以学生熟知的O2、H2O、CO2为例进行分析。
[提问引导]这些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什么原子?[学生回答]氧原子。
[评价反思]说的很对。
这些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那么这些氧原子是同一类原子吗?原子的种类是由什么决定的?[讨论交流]原子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
质子数相同就属于同类原子。
[课件展示]粒子名称共同含有的原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氧分子(O2)氧原子8水分子(H2O)氧原子8二氧化碳分子(CO2)氧原子8师:这些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因此是同类原子。
化学上把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如质子数为8的一类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
)[课件展示]一组氢原子的动画。
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设计一、课题内容:本教学设计为人教版新课改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二《元素》。
二、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
其中对元素这一概念的形成,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的规律性认识作为教学的主线一直贯穿在教材之中。
本课题教学担负着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概念的重要衔接作用。
1.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2.难点:原子与元素的区别和联系。
3.关键:如何理解元素概念的形成三、学情分析: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常见物质的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又通过前一课题建立了物质微观构成的初步知识,特别是对于原子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但并不晦涩。
纵览教材已有四次共六段文字涉及过这一名词,学生已经有了多次感知,在日常生活中“元素”这一用语也时常出现。
但要完成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好“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一定义仍是教学中的难点。
学生对于“元素”概念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本节课地壳、生物体中元素含量的了解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感知元素的存在,理解消化这一概念。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元素的概念,是重点也是难点,理解了元素是物质的宏观组成,以及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分布,除此之外,还学习了物质与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望同学们课后多复习并练题加以巩固。
七、作业布置。
最新人教版化学九上《元素》课件(第一课时)
物质、元素、原子、分子之间联系
组成
宏观认识 元素
相同 质子 数
微观认识 原子
构成
以 铁
1.铁由铁元素组成。
为 2.铁由铁原子构成。
例
物质 构 成
分子
练习: 描述汞
附1:课堂练习一 1.元素是 质子数相的同一类
的总原称子 。
2.二氧化硫、氧化汞和氧气中都存在着 氧元素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C)不同 A.原子量 B.中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数
氢原子
质子数 8 8 1 1 1
中子数 8 9 0 1 2
元素种类 氧元素
氢元素
一、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 原子的总称。
说明: 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元素的种类由_核__电_荷__数_(__质__子_数__)_决定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
元素
区 1.粒子;
4.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
65mg、锌1.5mg、铜2mg,这里所标的各C成分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无法确定 5.二氧化硫是由硫_元__素_和氧__元__素组成的。
6.氯酸钾中含有 ( )
A.三个氧元素 B.三个氧分子
C.氧元素
D.三个氧原子
7.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 )
A.MN(锰) B.Cu(铜)
C.Na(钠) D.Al(银)
8.下列元素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
A.炭 B.绿 C. 汞 D.钙
9.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水蒸气 B.氮气
C.液态氧 D.水银
第3节 元 素 第一课时
《元素》精品课件 第一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
元素组成的
成的
元素
元素的最小粒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
地壳中的元素分布
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由高到低依次
元素
构成
物质
同
种
构
原
成
子
原子
构成
分子
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纯净物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 1.认识了元素的定义,知道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的。 2.知道了元素与原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 间的关系。 3.知道了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并不均匀,以及不同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 4.进一步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知道了纯净物的分类。
元素 第一课时 化学鲁教版 九年级上
初始的、不变的
基本的成分
元素
不变的成分
什么是元素?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即核内 质子数)的一类原 子的总称。
元素的种类和化学性质 由什么决定?在化学变 化前后,元素会不会发 生改变?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决定了元素种类。元素 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A.碘单质 B.碘分子 C.碘元素 D.碘原子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B ) A.铝 B.氧 C.铁 D.硅
课程结束了,祝学习进步哦!
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 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 种类也不会改变。
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
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3.2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第一课时)
4.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 内的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
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纯净物
② 铁 Fe
③ 硫磺 S
④ 氧气 O2
⑦ 氯化钠 NaCl
⑥ 五氧化二磷 P2O5 ⑧ 蒸馏水 H2O ⑨ 高锰酸钾 KMnO4
氧化物
含氧化合物
含有两种元素, 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四、物质分类
单 质
氧 化
纯 净 物
含
物
氧
化
合
物
物 质
化
其
合 物
他
不
含
混
氧
合
化
物
合
物
1. 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
单质
⑥ 五氧化二磷 P2O5
⑧ 蒸馏水
H2O
⑦ 氯化钠 NaCl
化合物
⑨ 高锰酸钾 KMnO4
四、物质分类 纯净物
② 铁 Fe
③ 硫磺 S
④ 氧气 O2
⑦ 氯化钠 NaCl
⑥ 五氧化二磷 P2O5 ⑧ 蒸馏水 H2O ⑨ 高锰酸钾 KMnO4
含氧化合物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四、物质分类 3. 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铝元素位于第__3___周期;位于第2周期、0族的元素的符号是__N_e__。 (2)①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8___,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___8____。 (3)第2周期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锂__、__铍____(填元素名称)。 (4)根据上图推测,位于第4周期、ⅡA族的元素属于__金__属____(填“金属” 或“非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二、编排原则 1、按照原子序数(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 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 序由上而下排成一纵行—族。
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①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
N : +7 2 5
O : +8 2 6
F : +9 2 7 Ne : +10 2 8
Na : +11 2 8 1 Mg :+12 2 8 2 Al : +13 2 8 3 Si : +14 2 8 4
P : +15 2 8 5 S : +16 2 8 6 Cl : +17 2 8 7 Ar : +18 2 8 8
57
6 55 56 -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71
18 32
7 87
88
89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小结】对于ⅢA到ⅦA族, 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下一周期所容纳元素种。类
2、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
8 5 6 7 8 9 10
III IV V VI VII
3 11 12 B B B B B
VIII
8 IB
II B
13 14 15 16 17 18
M L k
18 4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课件11
氧-18
质子数= 8 中子数分别为 8、9、10
相信你能填写
把 质子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
总称为某元素。 把 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
总称为某元素。
元素、原子的联系与 区别 原子 元素
联系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 元素的基本单元,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描述微观粒子的构成 描述宏观物质的组成
区别
(2)地壳中含量最多 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3)地壳中含量前4位 的元素是 氧 、 硅 、铝 、 铁 。
Hale Waihona Puke 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
元素的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
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相对原子质量指的是,以 _____________的1/12为标准, 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 所得的相对比值。
碳-12
碳-13
碳-14
质子数= 6 中子数分别为 6、7、8
氧-16
氧-17
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钅”, 汞、金除外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氦、氖、氩、氪、氙、氡
讨论: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1、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元素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4、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 其次是 碳元素 和 氢元素
(1)、地壳中含量最 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关系 物质 宏观 微观
构成 构成 构成 总称
组成
元素
分子
原子
练一练
判断下列关于水(H2O)的说法是否正确?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 3.1个水分子中有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 ) 4.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 )
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元素
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元素摘要:一、课题简介1.课题背景2.课题目标3.课题内容二、元素概念1.元素的定义2.元素的分类3.元素的重要性三、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的构成2.周期表的规律3.周期表的应用四、第一课时内容概述1.元素的基本性质2.元素周期表的认识3.元素周期律的初步了解正文:【课题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在众多的物质中,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为了更好地了解元素,本课题将进行深入的研究。
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将从元素的基本概念入手,带领大家走进元素的世界。
【元素概念】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目前,已知的元素共有118 种,它们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类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了解元素的概念、性质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元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元素周期表】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元素,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 年提出了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并将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规律,如元素周期律等。
此外,周期表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寻找新元素。
【第一课时内容概述】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将重点学习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初步了解。
首先,我们将了解元素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规律和应用。
最后,我们将通过元素周期律来了解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篇一: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掌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们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总结,学会概括,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难点: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 1 -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课前板书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老师:原子结构大家在初中就已经了解了,刚才通过同学们对导学案的展示已经对原子结构了解的不成问题了,那么核外电子具体怎样排布?有什么规律特点,以及元素周期表能够体现出哪些结构规律,与元素性质规律有什么联系,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汞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HgO
分子
O2
H2O
CO2
碳原子 和氧原 子
汞原子和 氧原子 氢原子和 氧原子 氧原子
氧元素 思考:它们的物质中都含有_____? 氧原子 ? 它们分子中都含什么 ________
因此,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分子中含有相 同的是什么时,一般从物质的分子构成 角度 回答,即含有相同的是某种原子。 例如:氧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 c 有相同的是______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原子 D氧气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元素
组成
物质 构成 (纯净物)
{
分子 原子 离子
(举例)
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铁、汞等金属; 氦、 氖等稀有气体; 碳、磷、硫等非金属。 2、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它的物质。
练习:
1 •、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1.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_____ (A ) A B 、原子核内中子数 • 、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A.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不同 C 、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同 D 、相对原子 • C.核外电子不同 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 质量的不同。 数不同 D 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它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组成的。 C、它是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的。 D、它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练习
3.二氧化碳是由 碳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 共有 两 种元素; 4.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碳原子 和 氧原子 构成 的,共有 两 种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1 个碳原子和____ 2 个氧原子构成的, 是由___ 3 个原子。 共有____ 5.过氧化氢(H2O2)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 成的,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 原子 和 2个氧 原子 ,共有____ 4 个原子。
元素(一)
一、定义:质子数相同(即核电荷数 )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也就是说,元素的种类主要决定于原子 核内质子数 _______________ 。 因此,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不同。 注意:元素: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举例说明)
缺“钙”吃什么好?
想一想
以上的“钙”、“锌” 指的是什么?
拓宽视野
药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元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指钙元素
因此,在讨论物质的成份时,往往从元 素的 角度去描述。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 例如:水是由_______________
所以,比较不同物质中含有相同的是什么 时,一般从物质的组成角度回答,即含有相同 的是某种元素。 例如:在水、二氧化碳、氧气中含有相同的 D 是 ___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气 D、氧元素
思考: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了吗?元 素变化了吗?
分子的种类 改变 ,原子的种类 不变 。
元素的种类 不变 ,物质的种类 改变 。
地壳中含量(按质量计算)居前四位的元素:
氧
O
硅
Si
铝
Al
铁
Fe
非金属元素
﹀
金属元素
﹀
O 注意下列问法: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 Al 。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 氮元素(N)。 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O、C、H 。 生物细胞中含量居前三位的元素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