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传统民居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镇远古城格局及建筑地域特色分析
形 , 此 就 要 求 四 合 院 发 生 变 比 , 要 原 则 因 主
2古城格局
镇 远 古 城 的 城 市 格 局 由于 地 形 的 特
镇远古镇建筑赏析
镇远古镇建筑赏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老小镇。
作为贵州省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名镇,镇远古镇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游览镇远古镇,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古代建筑风貌。
镇远古镇建筑风格多样,主要以明清建筑为主,其中以"石头"建筑为特色,又称"石头城"。
这些建筑以青砖黑瓦为主要材料,经过数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屹立不倒,展现出古代建筑的稳重和美丽。
这些建筑大多是仿木结构建筑,檐角飞翘,雕梁画栋,雕刻精美,工艺精湛,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美和精致。
在镇远古镇,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要数镇远古城墙和镇远古街。
镇远古城墙建于明代,现在仍然保存完好。
城墙周长2.4公里,高10米,厚3米,四角设有角楼,构造坚固。
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古镇全貌,颇有一番古城风光。
在古城墙内外,保留了许多明清建筑,如古街、庙宇、祠堂等,让人仿佛穿越回到古代。
古城内的镇远古街,是一条全长280米,宽约3米的石头铺就的古街,道路两侧是古建筑群。
这里有许多明清风格的店铺、民居,街道两旁是店铺、酒楼、茶铺等,让人感受到古代生活的烟火气息。
街道上铺满了青石板,车辆不得通行,步行于古街上,仿佛可以感受到古代人的生活状态。
古镇内还有很多庙宇建筑,如镇远城隍庙、天后宫等,这些庙宇建筑建于清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镇远城隍庙是古镇保护最为完好的一座庙宇,主要供奉古代城隍,建筑风格独特,雕梁画栋,精美细致,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
天后宫供奉妈祖,建筑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古代信徒祈福祭祀的场所。
除了以上提到的建筑,镇远古镇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古建筑,如城门、桥梁、民居等。
这些建筑既有独特的风格,又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明清古建筑的典范。
游览镇远古镇,仿佛走进了一座古代建筑博物馆,可以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魅力和韵味。
如何做古代建筑房屋改造方案设计
古代建筑房屋改造方案设计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为一处位于古代建筑群中的房屋改造工程,需对原有建筑进行整体性改造和修缮,以保留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同时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本次改造工程涉及建筑结构、装饰、设施等方面的改变,同时考虑到古代建筑的保护和维护。
二、建筑概况该处建筑为一座古代建筑,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建筑占地面积较大,包括正房、耆室、后房等多个房间,建筑结构复杂,需要进行细致的改造规划。
三、改造方案设计1.结构改造:对原有的建筑结构进行检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有必要,可对柱、梁等部位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房屋的整体结构牢固。
2.装饰设计:根据建筑的风格特色,设计古代建筑风格的装饰元素,如传统的木雕、砖雕等,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和历史文化氛围。
3.设施改造:根据现代生活的需求,对建筑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包括水电、暖气、通风等设施的安装和调整,以确保居住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4.功能规划:根据建筑的结构和空间布局,设计合理的功能分区,包括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等,以满足居住者的生活需求。
5.景观设计:在建筑周围设计合适的园林景观,增加建筑的宜居性和美观性,让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中。
6.文化传承:在改造工程中注重古代建筑的文化传承,保留原有的建筑特色和历史价值,同时注重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时间安排本次改造工程预计历时半年,具体工期安排如下:1.工程准备阶段(1个月):包括对建筑进行勘测、设计方案编制、施工单位招标等工作。
2.施工阶段(4个月):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包括结构改造、装饰设计、设施改造等工作。
3.收尾阶段(1个月):进行建筑验收、装修收尾、景观设计等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
五、预算本次改造工程预算为xx万元,具体预算细则如下:建筑结构改造:xx万元;装饰设计:xx万元;设施改造:xx万元;景观设计:xx万元;其他费用:xx万元。
总计预算为xx万元,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农村土楼老房改造方案
农村土楼老房改造方案农村土楼老房改造方案是指将农村传统的土楼老房进行节能环保、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改造,使其更适应现代生活需求,提升居住条件和乡村旅游价值。
以下是一个700字的农村土楼老房改造方案:一、整体规划1. 保护原有土楼的外观和结构,在改造时尽可能保留土楼的历史风貌和特色。
2. 提升建筑的防水、保温、隔音性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3. 深入了解当地农村土楼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点,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二、绿色环保1. 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农田和厕所冲洗等用途,降低用水成本。
2. 在土楼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能供应部分电力需求,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使用节能灯具和高效比例的电器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三、室内改造1. 利用隔热材料对房屋进行保温,改善房屋的保温性能,减少冬季取暖能源的消耗。
2. 安装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
利用自然气流进行室内通风,减少使用空调的频率。
3. 改善卫生设施,升级厕所为水冲式卫生间,改善卫生环境。
4. 设计灵活可调的家具和布局,提供更多的可变性和适应性,满足不同家庭生活需求。
四、文化保护和传承1. 引入当地传统手工艺,使用当地材料进行室内装修和家具制作,加强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 设计展示区域,陈列农村文化和历史资料,向游客展示土楼的传统文化价值。
3. 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土楼的改造和管理,提升他们对土楼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五、乡村旅游开发1. 加强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改善交通状况,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2. 设计农村游活动内容和路线,包括农事体验、手工艺制作、乡村旅居等,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3. 建立农村土楼老房的分时共享机制,让更多游客有机会体验农村生活和土楼的魅力。
以上是一个农村土楼老房改造方案的基本内容,通过节能环保、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改造,可以提升土楼老房的居住条件和文化价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旅游的兴起。
镇远古镇调研心得
镇远古镇调研心得电气1202 XXX U201200000 镇远古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
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
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
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
城东的青龙洞,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其间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祠庙,三教合一,蔚为壮观。
此外,沿舞阳河畔还有天后宫、吴王洞、石屏山、铁溪等旅游景点。
——来自百度百科与西江苗寨不同,镇远古镇不是在群山之中,它就是镇远县的一部分,虽然有一些山,不过算不上山,或许只能称作小丘,而且已经布满明清古居。
咋一看,古色古香的建筑比比皆是,但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还是有不少现代化的痕迹,比如桥下的电线以及变压器仿木的水泥围栏等。
古镇是沿着舞阳河建的,依山傍水是古人最喜欢的居处。
第一眼看到的舞阳河是淡蓝色,还以为是被污染了,到近处一看才发现其实很清澈,不过是水中有不少水藻罢了。
看来政府把环境看的还是相当重要的。
街道也是水泥路,方便游客,但我更喜欢石板路,而石板路还是有保留的——古巷道。
古巷的房屋又不少正在进行危房改造,那下保存的较好的古居的围墙都十分高大,据说是为了抵御土匪,有不少古居被改造成了旅馆宾馆,而这个现象也将是我们这次调查的问题之一。
回到街道,发现有各种门。
其实最霸气的莫过于“禹门”,传说是大禹治水留下的,不过应该是翻修过的,看上去比较新。
做问卷调查时,发现当地人还是比较好客的,其中有一位78岁的老大爷与我聊得非常融洽。
他的子女以及孙子都在外面打工,虽然有些不方便,不过从他的精神面貌来看,他过得挺好的,看上去不过60出头。
老爷子很健谈,问卷只有15道题,我们聊了40分钟。
老爷子说道,他小时侯生活的古镇才是真正的古镇,不过生活条件并不好,交通也不方便,水路倒是挺发达的,毕竟这里曾今有不少古码头。
然后就是环境的改变,古镇开发为旅游景点后,环境不可避免的遭到一定的破坏,不够总的来说政府做得还是比较好。
浅析镇远古城民居特色及节能改造
、
厚 重 的 历 史 文 化 , 承 载 着 当地 历 史 信 而
图 3 镇 远 县 城 古 城 模 型
的 居 住 文 化 ,超 越 了 建 筑 形 式 的含 义 , 古 城 历 史 文 脉 的 延 续 ” ( 1~3 ) 图 。
.
作 为历史 文化名城 ,镇远 以其独具 色 的古 民居 著 称 。 果 说 每 一 座 古 民居 如
宫”结构 ,置身其 中,踏上纵横交错 、曲 折蜿蜒的光溜 溜的石板 路 , 拾级而上 ,在 古巷深处 , 在不经意的转角忽然闪现出青
砖 墨 瓦 、高 封 火墙 的 老宅 ,或 者 是 流 水 潺 潺 的 古 井 ,无 法 知 晓 下 一秒 会 遇 到 什 么 ,
■ 李 杨 露西 Y n l i a gu xL
【 摘 要 】 远是 一座 融合 了 多元 文化 的移 民古城 ,在这 些文化 以及 当地 自然 镇 地理 气候环境的影响 下,形成 了其独具特 色的民居文化 文章介绍 了其民居特 征 以 及 提 出 保 护 和 利 用 的 一 些 建议
从 秦汉 至清 末明初 ,镇远 一直 是西
通 滇 黔 、远 至 缅 甸 、印 度 等 东 南 亚 国 家 的 必 经 之 地 ,有 中国 “ 方 丝 绸 之 路 ”的 美 南
称 , 因舞阳河水上交通 的便 捷 , 又 又有 “ 水
上 丝 绸 之 路 重 镇 ” 的 美称 。
因其特殊 的地理 位置 因素 ,镇 远成
为政治、 事 、 贸要地 , “ 军 商 有 滇楚 锁 钥 ,
李杨 露西 ,美 国迈 阿密 大学 牛津 分校 建筑 系学生
38 住宅科技 /0 11 2 1 .2
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景观文化整合及其成因
贵州省镇远县青龙洞古建筑群作为儒家、道教、佛教三大文 化的栖息、传播之地,融合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核心组成部分发 展了数百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而不同的文化整合现 象,这主要是受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 了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景观文化整合现象。
(作者单位: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铜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8年2月下半月刊
贵州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景观文化整合及其成因
张贵菊1 胡邦红2
贵州省镇远县的青龙洞古建筑群景观是佛教、道教、儒家三大文化在镇远传播的产物,体现了独 特的文化整合现象,丰富了青龙洞古建筑群文化旅游内涵,文章探讨了青龙洞古建筑群景观文化整合及 其形成成因,以供参考。
一、青龙洞古建筑群景观文化整合现象
13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三、青龙洞古建筑群文化整合现象的成因
(一)自然环境条件是形成此独特文化整合现象的基础 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镇远县东隅的中和山,且青龙洞古建 筑群的祝圣桥连接镇远府城和中和山北段,是历史上湘黔滇的交 通要道。镇远位于贵州黔东南的东部,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 仁和黔东南五县(施秉县、三穗县、剑河县、岑巩县、石阡县) 接壤的交汇之处,且其西北、南高,东北低,多山地。舞阳河自
贵州省镇远县的青龙洞古建筑群景观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之一,青龙洞古建筑群不仅是苗侗吊脚干栏楼式与中原建筑完 美结合的文化产物,同时也是佛教、道教、儒家三大文化在镇远 传播、栖息之地。6 6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 三大核心组成部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而不同的多元 文化共存的格局。
二、青龙洞古建筑群景观文化整合特点
浅谈古城历史街区地方性传统居住方式保护——以贵州省镇远古城为例
agr eemen f r on r t n to egi al adi o al t i
cul e t ur and m oder viz i n ci l at i on. hi T s paper ak am pl orZ esex t e f henyu an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环境 ,因而在古 城保护 中的价值 被大大 降低 了。而历史
街 区的保护相对 文物建筑 而言更具 动态性 、整体 性 ,因
个越来越 严重 的现象是 开发的过度 与保护 的不足 ,使
为历史 街区是指保 存有一 定数量 和规模 的历 史建筑 物且
风貌相 对完整 的生活地 区 ,虽 然该地 区内的建筑 可能并
摘
要
历 史街 区 中,富 有个性 的地 方
在 保护历 史街 区的课题 上 ,如何反 映其 历史性 地段 古城的文脉 ,古城 的文脉不仅指古城 的传统格 局和风貌 , 的特色 是历史街 区的保护 主题 。对于历 史性地段 特色 的 还包括古 城发展 的历史延续 和文化特 色。 在古城 文脉的
一
居 住 环 境 传 承 保 护
立 的 、静态 的保 护 由于忽略 了其存 在的整 体人文 、历史
Ab t t l i or al t et o s s r n hs i r ck , ac t c s e bl lcal r t n ih o adio aln abi d p t r s t i t ate n e wi p cf o e t r s n s o a t s e i pr p r r e e t l c l h i c y ep c l r whi h i n t o l h u t e, u c S o n y t e pas t
传统民居的分类保护与更新改造研究
传统民居的分类保护与更新改造研究一、前言传统民居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民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传统民居被拆除或遭到破坏。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的文化价值,需要对传统民居进行分类保护和更新改造的研究,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二、传统民居的分类保护传统民居是指中国各地区传统的居住建筑,其建筑形式、结构特点、建筑材料、装饰艺术等均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为了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首先需要对传统民居进行分类,根据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进行保护。
传统民居可以分为宫殿式民居、庭院式民居、砖木结构民居、土木结构民居等不同类型,而这些类型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1. 宫殿式民居宫殿式民居是中国古代皇宫和贵族府邸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建筑结构复杂,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
为了对宫殿式民居进行保护,需要制定专门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宫殿式民居的修缮和保养工作,以确保其历史和文化价值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庭院式民居是中国古代官宦和富裕人家的居住建筑,其特点是围绕庭院建筑,具有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居住理念和审美情趣。
为了对庭院式民居进行保护,需要加强对其空间布局、建筑结构、装饰艺术等方面的保护,探寻其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庭院式民居的传统文化研究和保护工作。
3. 砖木结构民居砖木结构民居是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其特点是采用砖石和木材进行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技术水平。
为了对砖木结构民居进行保护,需要加强对其建筑材料和结构特点的保护,推动砖木结构民居的传统建筑技术和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以上措施是对传统民居进行分类保护的基本方针,保护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建筑风格,可以更好地推动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三、传统民居的更新改造传统民居的更新改造是指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传统民居进行改造和改建,以促进其文化传承和发展。
游览贵州镇远古城的民俗文化
游览贵州镇远古城的民俗文化贵州镇远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古城。
这座古城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少有的保存完整的明代古城之一。
游览贵州镇远古城,不仅可以领略到独特的古建筑风貌,还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让人流连忘返。
镇远古城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明清时期的特色,大部分建筑都采用了传统的建筑工艺和原材料,给人一种时光倒退的感觉。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当属牛角峰,是镇远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少有的古代城楼之一。
牛角峰高达17.5米,由明代围墙和牌楼、清代角楼和守城楼组成,守城楼上还有一座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古城,景色壮观。
在游览古城的过程中,游客还可以欣赏到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苗族磨豆腐、羌族弹弦子、布依族绣布等。
这些传统手艺都是镇远古城独特的文化遗产,通过亲身体验和观赏,游客们能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手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此外,镇远古城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节庆活动,如苗族的苗年、布依族的火把节和侗族的芦笙节等。
这些节庆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意义,融合了当地民族的信仰、习俗和文化。
游客们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还能亲眼目睹当地人民的热情和活力,对于了解贵州的民俗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镇远古城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特产,如苗族的蜡染、蜜饯、木雕等,都是当地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富有地域特色,成为游客们走进贵州的一扇窗口。
总之,游览贵州镇远古城,可以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明清时代的历史氛围,领略到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民俗文化。
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众多的古建筑,还能亲身体验到当地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手工艺品的魅力。
无论是对于历史文化的热爱,还是对于多元文化的探索,贵州镇远古城都是一个难以忽视的旅游胜地。
让我们共同走进贵州镇远古城,探究这座千年古城的民俗文化之美。
贵州镇远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贵州镇远天后宫古建筑探析
楼形式。 从总体来看, 天 后 宫 布 局 非 常 紧凑 密 集 基 本 上部 是 贴 着崖 壁 来
修建, 用地 比较 紧张 、 但从局部 看, 天后宫对 儿大院落 的有效组织 , 使 得整个 大院十分开阔舒展, ” 设 计 者 巧 妙 的运 用 局 部 的开 阔 冲淡 _ r 总体 的紧凑 , 在总体 布局上做到了有疏有密 、 有 收有敛 . 起 到了 著
・
2 2 0 ・
工程科 技
பைடு நூலகம்
贵 州镇远 天后宫古建筑探 析
韩 博 溢 ( 贵 州 省凯 里 学 院建 筑 工 程 学 院 , 贵州 凯里 5 5 6 0 0 0 )
摘
要: 通过对镇远 天后 宫古建筑历史 、 现状 、 建造技 术的考 查分析 , 发现其在环境结合、 空间塑造 、 建筑造型、 装饰 艺术等方面独具特
图 1 天 后 殿 全 景 的效果 ” ¨ I 。 2 天后 宫 的 地 域 特 色和 建造 技 术 1 . 2天 后 宫 的 建筑 布局 及 特 点 天 后 宫 在 建筑 群 体 的 布 局 及宅 问 地 形 地 势 栩结 合 , ' J N 边 天 后 宫单 体建 筑 的 最 大 立 面特 色 都 集 【 } 1 在 天 后殿 和 戏 搂 r f I 。像 n ] 使建筑显僻轻盈. 更加通透 。夫 环境相互交融, 体现 …鲜明的山地特色 . . 而对其建筑 体而 苦. 则是 东西别院和东西厢房之 都有 I 吊脚 的运用, 使建筑的檐柱 高度都大 于开 间, 建筑呈现 将沿海建筑形式 与苗 侗民族 建造方 法结 合起来, 运Ⅲ_ r许多独特 的 量架空 、 显 得 更 加 的挺 拔 俊 秀 同 时 , 重 檐 的 应 崩 打 破 ’ 单 渊 营造手段, 在许多地方上部呈现t 不 同于其他地 天后宫的做法 。 向发 展 的趋 势 重复 的立 而线 条 建筑屋顶层 次多变, 高低错落, 层 层叠叠 . 加 I 高 1 . 2 . 1山 门 天 后 宫 山 门 为石 板 牌 楼 样 式 ,砖 砌 四 托 - . 1 i  ̄ J j 偻歇 【 j J 顶牌 楼 。 高 向上 的翼 角起 翘 , 使 建 筑 更 硅得 生 动 轻 盈 , 同时 根 据 西南 … 地 的 e 天 后 宫 山 门而 阔 三问 , 两 侧 封堵 , 中问( 明间 ) 双 扇 条 门 . 通 高 9米 , } t 候 特 征 和 民族 文 化 形 成 _ r 具有 明 显西 南 地 域 特 色 的建 筑 形 象 天后 宫中的建筑多用小式 大术作,分为抬粱式构架和穿 斗式构 问 通 面 阔约 3 . 6米 , 稍 问“ 八字墙” 形 式 .明 问 顶 部 f . 拱下砌 “ 双J × l ” , 抬梁式构架和穿 斗式构架结合存一起使用成 为天后寓术结构技 其下周边有 双龙戏水浮雕, 叶 1 问直 天后宫 ” : 个大 字。 拄聃侧 架, 题粉书, 中间书横联。 左右两旁刻有 建筑 景 的砖雠 . . 跨过 …f J 后 术 的 一 大特 色 。 还有一木结构的门楼作为过渡宅 问 、“ 门楼檐柱和山 ¨之州的穿仿 2 , 1 抬 梁式 构架 伸f “ 檐 柱一步架 , 起 到挑 梁的作川, 承挑桁下 的 吊瓜 和挑馋檩 , 属 天 后 宫 中采 川 的 抬 梁 式 构 架 在 构 件 的组 合 力‘ 式 j 构 件 的 形 状 于硬m挑” ㈦ 。 这种t P , t  ̄方式 和“ 吊瓜 柱 ” 的做法郁 L j 镇 远 1 地 的 民 方 而 同一 般 的抬 梁 式 何 不 同之 处 。 天后 殿 中的 抬 梁式 构 架 实 际 【 足 用穿 斗的仿 、 柱结合方式来结合梁柞, 形成抬梁 的 q - - . 形式, ” 梁 纳 做法极为相似, 反映 了 时镇 远 民居 建 造 技 术 . 1 . 2 . 2殿 堂 掏巾即起到 了穿斗构架中的 ” 穿仿 ” 作用,也起到 』 抬梁构架f f J 梁 进 入 山 门.有 一 积 开 阔 的 大 院 供 人们 上 乔 祭 化 及 脱 戏 娱 乐 。 承载 J : 方瓜柱的作用 ” 1 5 1 : 在 西 边 坐 落 着 一 座 长 方形 庭 院 。 觅4 0米 , 高1 . 6米 的 9纵 俞 阶 这种独特的抬梁式构架 实际上是结合传统抬 梁构架 f ¨ 穿 斗构 形成 的 一 种 兼 订 两 种 构 架 优点 的构 架形 式 他 建筑 } L 至殿堂, 石 阶 正 巾有 垂带 两 条. 垂带 巾 问 有 浮 雌 “ 龙 风 祥 ” 案 龌 架 的 部分 特 点 . 个建筑通高 1 1 余 米, 其【 f l i 阔 问 , 进 深 L问, 与戏 楼 卡 ¨ 埘 、l 殿 人 有 了浓 郁 的地 域 特 色 . . 殿 坐 落 大 院 的 止 叶 I 央, 设 置有 前 厅 、 J F 殿 及 胁厅 为 圳院 i l f - _ 殴 尔 2 . 2穿 斗 式 构架 侧_ 卜 } = j 高封 火墙 圈罔, 里面仃戏 和膳常等建筑, “ 侧J { J 府城端 为坫, 穿 斗式 构 架 在 天 后 宫 『 1 1 大 量地 被 使 朋 , 如 前厅 、 戏楼 、 膀、 尔 上 建 有 厢 房 四间 , 均 为 小结 构 穿 斗, 谨: I 匕 行 硎 催 一 . 为战 发 , I - 时 厢 房等 , 穿斗式构架起到 j 牢 旧 房屋 的作 用 穿 式 卞 句 架 m托 、 穿 的嘹望台” 前 厅 面 阔五 问 , “ 八” 亨 封 火 院埔 从 胁 厅 啊侧 向 外仲 腱. 枋 、 瓜和檩组成, 柱枋密集 , 结 构 坚 闻, 材料 用毓小, 施 J 起 米 简 便 怏 两重檐歇 【 J 1 顶, 一斗 八藻 计 吊 顶 . 儋 四 周 饰 行 如 意 1 . 拱. 块 抱 捷 、 成 本低 性 价 比 高 鼓 石 装 饰 在 殿 前 的台 阶两 旁 正 殿 为六 合 【 J i 】 啪 婀侧 为人 啪 监 2 , 3抬 梁 穿 斗的结 合 色 槛 窗 一做 T精 细 的 径 1 . 5米 透 雌 锩 呜 窗 .分 圳 佑 侧 次 在 天后 殿 正 殿 及前 厅 I _ 太 1 为祭 拜 妈 f 』 l 时往来客众多, 需 较 少 的 以 满 足 使 用要 求 。 在 此 采J } j 抬 卡 ¨ 穿。 l ・ 的结 间 明问龛内供奉有天后妈祖及侍 从群 像、尔两圳院各没防火 水 柱 子 和 较 高 的 内 空 , 缸一 口, 殿 内地而… 饭铺 成 后殿 顶 为埘 火【 J J 端 式硬J l i 顺. 1 脊 合使用, 屋顶架设为二重檐 、 第一层犀顶减去 了明I 1 1 J i ( 转下页 )
镇远县多项措施保护历史建筑,留住特色的“歪门斜道”格局
镇远县多项措施保护历史建筑,留住特色的“歪门斜道”格局在贵州省安顺市镇远县,独具特色的古巷道吸引了很多的游客。
走进古巷道,凡是开在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平行或者垂直,巷道也绝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形成了镇远县独具特色的“歪门斜道”格局。
“歪门斜道”格局的成形形成与镇远县独有的地理和历史因素有关。
镇远县具有2000多年历史,古城选址顺应了“四面环山,中间曲水、背山面水”的地势,巷道以“S”形、“之”字形等线形沿山而上以减缓减小道路坡度。
此外,从秦汉至民初民初,镇远一直是湘楚中原西通滇滇西黔,远至缅甸、印度等亚洲地区国家的水陆驿站,众多商贾聚居在此,深受风水学中“财不露白”思想的影响,这也是建筑中“歪门斜道”形成的原因。
近年来,镇远县本着“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改善民生、永续发展”的总体原则,采取十项措施保护该县历史文化,保护科研工作初显成效。
从整体出发——保护山水环境、格局风貌镇远县在明朝就逐步形成了“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卫”的城市格局,一处处充满历史沧桑的古驿道、古码头、古城墙……完整保留下来的传统居住生活和历史风貌,似乎隔着时间轴隧道,诉说着这里的古老故事。
镇远县在1986同年被确立为历史文化名城,名城的保护始终是镇远县的重点。
作为统一规划建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为落实整体保护的要求,镇远县从各个环节入手,做好“一水”“九山”和“府卫两城”等环境自然风景的保护。
镇远县严格保护中会河山、吉祥山、五老山等县城区中部的九连山脉,保护其延伸后入城形成“九山抱一城”的历史性山体新格局,保护山体地形特点、山体植被,人为加强人为基本建设活动的管理与引导。
对于发展战略旅游的山体,该县对旅游人数或进行严格控制,减少人工设施如索道、机动车辆道路的建设等,要求旅游设施的建设与山体整体环境协调。
同时,对“一水”舞阳河河道、沿湖历史景观及其轮廓线、沿江的主要开放空间、跨河重要的历史交通设施均进行了保护。
镇远古城古老的明清建筑和历史文化
镇远古城古老的明清建筑和历史文化镇远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古城建筑主要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保存完好,展现了优秀的明清建筑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古城概述镇远古城占地面积广阔,城墙高大宽厚,环城设有四门和四角楼,彰显出城市的庄严和安全防御的重要性。
城内的街道错综复杂,狭窄而曲折,古建筑和民居错落有致,整体布局既保持了传统规划的特点,又融入了苗族侗族的建筑特色。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城市的风貌和历史沧桑。
二、明清建筑风格镇远古城中的明清建筑主要遵循了传统的汉族建筑风格,同时还融合了苗族侗族的独特文化元素。
建筑形式多样,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府邸、祠堂、民居等。
建筑结构严谨,装饰精美,体现了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高度水平。
三、宫殿式建筑古城内的宫殿式建筑是明清时期的极品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是尚风堂和议事堂。
尚风堂作为古城的地标建筑,是明代知府衙署,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鳞次栉比的层次感和雕刻精致的装饰展示了明代建筑工艺的精湛技艺。
议事堂是清代的建筑,为文官武将议事的场所,建筑设计极为讲究,彰显了清代文人雅士的风范。
四、府邸和祠堂古城中还有一些府邸和祠堂,如进士府、伯公庙等。
进士府是明代文官进士的居住之地,建筑宏伟壮观,室内装饰精美。
伯公庙是当地居民崇拜的地方,供奉着历代的贤良神。
祠堂以其庄重肃穆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敬祖祭祀和载体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五、传统民居镇远古城中的传统民居受到明清建筑的影响,同时融入了苗族、侗族的建筑特色。
民居建筑通常为二层或三层,采用木质结构,外墙采用石板或青砖,屋顶则为瓦片或青瓦,整体色彩素雅。
而室内则注重通风采光,保持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六、历史文化遗存镇远古城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多样。
在古城内可以看到丰富的文化艺术雕塑和浮雕,这些雕塑以人物、动物和花纹为主题,凸显了古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间文化。
此外,古城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书院、庙宇和碑刻等,记录了古城的兴衰和历史变迁。
西江千户苗寨的建筑文化内涵研究
西江千户苗寨的建筑文化内涵研究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镇远县西江镇,是中国苗族群众聚居最密集的地方之一,更是全国闻名的旅游胜地。
西江千户苗寨以其独特的苗族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而著称,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和喜爱。
苗族建筑是多元文化形式的反映,它是苗族民居的核心。
苗族族群文化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基础之上的文明,是苗族的灵魂和象征。
苗族建筑风格是苗族文化的家庭自然形式,它反映了苗族自然环境、气候、生态、村庄形态和居住地习俗等多方面的因素。
苗族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特点是结构紧凑、形态各异、造型独特。
整个苗寨内的建筑风格都保留了苗族建筑的特点和本土文化特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悬棚和木楼。
悬棚是苗族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结构呈现出了高度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
一座悬棚由立柱、梁、榀、矢等多个构件组成。
传统的悬棚分为二层和三层,分别使用于不同居住群体,这可以体现出苗族建筑的人性化和实用性。
木楼是苗族建筑的又一代表。
典型的苗族木楼采用地上三开间、地下一开间、一层四开间、二层三开间、三层两开间的矩形平面布局,屋面呈落座式,拱券构造充分发挥了木材的抗拉性。
在木楼的建筑材料中,除了木材外,还使用了石板和石块等材料,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
除了苗族悬棚和木楼外,还有苗族的筒子楼、板房等建筑形式。
筒子楼是一种精美的苗族传统住宅,在建材、造型、装饰方面均有精美之处。
而板房则是苗族建筑中最简单、最实用的住宅,是苗族家庭常见的住宅类型。
苗族建筑的建筑文化内涵可以反映出苗族传统文化、社会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
例如,苗族建筑多采用藤席、象草等天然材料,反映出苗族人民勤劳、朴素、节俭的生活习惯。
而苗族建筑多采用高脚悬棚和楼房居住,反映出苗族人民对于防御和居住的重视程度。
此外,苗族建筑内部布局、装修、工艺等方面,也反映出了苗族传统文化、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在当今世界日趋多元的文化背景下,苗族建筑作为一种多元文化传承的形式,可以带来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走进“中国最美古镇”贵州镇远
走进“中国最美古镇”贵州镇远作者:梁凤英来源:《中关村》2020年第10期镇远是“一幅画”,是一幅“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显神韵”的水墨画。
舞阳河自西向东呈“S”型蜿蜒贯通整个县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完美合一的独特太极图古城风貌,她又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就以“滇楚锁鑰、黔东门户”、“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的政治、军事要地着称于世,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笔者最近走进镇远古城,所见所闻,着实让人啧啧称奇。
镇远古城虽具有2000余年的历史,但直到宋高祖时期才用“镇远”这个名称,意思就是凭借此城威镇远方,对于统治者来说,这个名称最为恰当!因为它道出了此地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镇远就是连接西南地区以及荆楚大地的桥头堡。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以老大自居的中原文明向他们认为的蛮夷之地西南——扩张之时,镇远就成了“苗蛮”与中原老大较量的重地,一攻一守之间,肯定是刀光剑影,烽火连天,血雨腥风。
不过,和平时期的镇远则是另一番景象,来自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的商贾贵族,携带着他们的商品、礼物献赠,浩浩荡荡抵达这里,通过镇远传播到荆楚以及中原大地,难怪古代的镇远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
明末清初鼎盛时期,在镇远城内,以商贾为主体的会馆遍布,有名的有“两湖”、“江西”、“四川”、“福建”、“秦晋”、“两粤”等八大会馆,还有娱乐场所如万寿宫戏楼、东岳庙戏楼、火神庙戏楼、北极宫戏楼等12座,可见当时的镇远是多么的繁华奢靡!由此可见,在古代镇远是一座连接西南与荆楚以及中原大地的重要城市,兼具雄霸黔东大门军事堡垒和中国南丝绸之路要津的作用。
我带着一份憧憬与想象走进镇远,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了美的满足与欣喜。
漫步舞阳河畔,只见得山清水秀,绿色把镇远古城装点无比妩媚。
舞阳河上乘船,顺水而下,兴致勃勃地游览称为“舞阳三峡”的诸葛峡、龙王峡、西峡;绕有兴致地听着随船导游讲述罗汉观涛、孔雀开屏、三叠瀑布等景点的美丽传说,不断让游人交口称赞:真是山美、水美、传说美,而这里的姑娘人更美。
镇远古镇的建筑风采
镇远还有两座著名祠堂。何公祠位于卫城和平街南侧的 五云山脚下,为光绪年间镇远总兵、诰授建威将军记名提督 何耀曾所建,两侧院墙与大殿的山墙衔接组成一个长方形的 四合院。正殿是硬山顶穿斗木结构建筑,殿内抬梁、雀替有 木雕装饰。邹公祠在石屏山的“白米倒斗”之下,建于清光 绪年间,它由三面封火墙和临街的石牌坊组成院落,前后两 个天井,前殿、后殿两侧均有厢房。整个建筑厚重肃穆,布 局严谨,精雕细刻。
杨茂兴大院坐落在石屏山半山腰,有路通向四方井 巷、仁寿巷和复兴巷。大院占地 960 平方米,由南向 北依山势筑成三层台基,再以高封火墙围成一个整体。 三层台阶从下到上依次建有谷仓、正厅、书房、花园, 以正厅为中心联系下层和上层。三个院落各自有门出入, 门外有一条由石阶组成的通道,院内又有石阶将三个台 基连在一起。三道门的门框均为精磨青石,门楣上有垂 花楼罩。这家大院的选址特别讲究,坐落山间犹如一把 安乐椅,东边有“白米倒斗”的吉祥景观,西边对着“青 狮洞”与“四官 殿 ” 的 山 头 。 远 远 望 去 犹 如 一 只 大 船 , 船头向南,船尾朝北,高大的封火墙像船的舷,象征 发家扬帆远航。
周公馆是我党早期革命家周达文的故居。这家公馆来自3447
文 化 culture
1 古镇的寺院 2 青龙洞古建筑群 3 舞阳河两岸民居 4 古镇一角
1
2
3
4
48
2020 年第 20 期
占地 250 平方米,有前后两个院落,四周封火墙高约 9 米,肃 穆典雅、深邃幽静、古色古香。门框用精细琢磨的青石条镶成, 两侧有雕花枕石,两扇门上有扣环铺首。单檐单坡垂花门楼下 的粉底横额,朝街的一面楷书“汝南世第”,标明来自中原望 族。背面篆书“履中蹈和”,道出循规蹈矩、以和为贵的家风。 院落结构严谨,门楼、正厅、后厅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 厢房均衡对称。房屋为一楼一底的穿斗木结构建筑,正厅、厢 房互相连通,形成“走马转角楼”。门窗上有镂空花格,堂屋 里摆设八仙桌、太师椅,壁上有字画,书卷气十足。
镇远古镇房顶上的螺旋设计
镇远古镇房顶上的螺旋设计
远古镇位于青西省,是一个有着古老而精致的文化古镇。
几百年来,它以其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与世界。
在远古镇,有很多古老的建筑物。
每栋建筑上都有一个螺旋状的设计,这是一道经典的装饰,作为远古镇的标志之一。
很显然,这不仅反映出镇子的建筑传统,而且也是古老的本土艺术格局的一部分。
螺旋图案也是古老的文化的象征,多中国古代的古建筑,如皇家园林,宫殿,寺庙等一幅
古老的建筑,都以螺旋图案为标志,光环着神秘而古老的气息。
因此,如今远古镇上的每一栋房屋都以螺旋状的设计作为装饰,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华。
它们既有现代的美感,又向古老的文化致敬,仿佛把远古的精神化为一种形式,活灵活现
地展示给大家。
远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螺旋风格的装饰令其闪耀着华贵而神秘的气息,展现出古老文化的魅力,令人流连忘返。
可以说,远古镇上螺旋设计,是古老文化的新样板,犹如入口,让我们从古老文明中走进历史深处,了解古老文化更多细节。
贵州镇远古镇之古民居
贵州镇远古镇之古民居.存量丰富、极具特色的古民居,无疑是镇远古镇最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镇远镇古巷内现存的老房子大多数都建于明清两朝,这些建筑是明代镇远屯军过后,来自中原、江浙等地的军属纷至沓来,带来了各地的建筑文化与信仰,从而使镇远成为贵州苗夷地区的一座移民城市,民居因而也别于周边少数民族建筑,是明清时代“西南都会”人们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
镇远古民居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角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既重现了江南庭院的风貌,又体现出山地建筑的布局,即有堡垒式的森严,又兼有商贾大户的豪气。
这种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古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与北京胡同的循规蹈矩、四平八稳不同,镇远古民居中的“歪门邪道”是镇远的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之处。
这里深宅大院的大门不与巷道平行,也不正对堂屋,十足的“歪门邪道”和“旁门左道”。
富商的深宅大院,均为四合院结构,其建筑特点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既有江南小庭院的风格,又有依山而筑的特点。
一座座深宅大院,围在高大的风火墙中,门都斜开着,有富丽的门楼,还悬着烫金的匾额,如傅家大院的"封唐召泽"、杨茂兴大院的"清白家声"等,无不折射出富家的自豪与雄心,显得财大气粗。
镇远古民居,既不如中原宅院那么华丽,也不似少数民族建筑那么纯朴,各装饰构件艺术处处体现历史文化气息,彰显着镇远历史文化特征。
门枕石上雕的莲生三戟,象征原住人家是官宦人家,精湛的大象雕刻,反映了明清缅人骑象过镇远的历史;豪宅老屋门楣上的匾额,体现了豪宅旧主或祖宗的姓氏、籍贯、身份或文化追求,每座民宅,或两进,或三进,风格不一,依山而建,深墙围合,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和私秘性,体现了宅主的经济实力和审美情趣。
这些建筑是木石结构的完美结合,小处可见门窗飞檐精雕细刻的花草鱼虫,大处则显出条石栋梁挥洒自如的豪放。
在结构上,以穿斗式木结构为主,外辅以封火墙以作防火防盗;在装饰手法上,木雕、石雕等工艺精湛,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气息;在造型特征上,中原传统四合院建筑与西南少数民族山地建筑的有机结合,根据地形复杂多变,房屋建筑以悬山顶居多,兼有硬山顶、歇山顶,一般为两层,一层为居室,二层为藏物室;在色彩上,一般屋面以小青瓦顶的黑色为主,墙体灰白为主。
浅析山地历史城镇——贵州镇远的人居环境
浅析山地历史城镇——贵州镇远的人居环境
刘锐
【期刊名称】《绿色环保建材》
【年(卷),期】2017(0)10
【摘要】山地历史文化遗产是山地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山地的描述与分析,结合古镇的历史风貌和保护单位,从山地历史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分析出发,针对山地适宜性提出古镇保护和发展的具体策略和要求。
镇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可以说是贵州山地建筑的缩影。
镇远民居的文化气息浓厚,建筑逐步升高,构成独特的山地特色人居环境。
【总页数】1页(P51-51)
【关键词】山地人居;山地历史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环境构成要素;保护与更新
【作者】刘锐
【作者单位】贵州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山地历史城镇街巷空间生成环境探析——以重庆山地历史城镇为例 [J], 方波
2.贵州山地小城镇人居环境问题探析 [J], 唐小志;
3.贵州山地小城镇人居环境问题探析 [J], 唐小志
4.山地民族聚落人居环境历史研究的方法论探讨——以贵州为例 [J], 周政旭
5.山地民族聚落人居环境历史研究的方法论探讨——以贵州为例 [J], 周政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民俗建筑考察方案最新
贵州民俗建筑考察方案最新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这里保存着丰富多样的民俗建筑,展示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民俗建筑,我制定了以下方案进行考察。
一、考察目的和意义贵州民俗建筑作为贵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考察贵州民俗建筑,可以深入了解贵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建筑技艺等方面的特点,并进一步挖掘和保护这些传统文化遗产,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考察内容1. 考察贵州各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如苗寨的木结构建筑、土家族的木楼、侗族的风雨桥等,了解其建筑风格、结构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2. 考察贵州的城楼和城墙,如贵阳的钟楼、凯里的嘉陵江城墙等,探索其历史背景、建筑风格以及文化意义。
3. 考察贵州的传统宗教建筑,如贵阳的牌楼、比丘寺等,了解其宗教功能、建筑布局以及艺术特色。
4. 考察贵州的传统民俗村寨,如镇远古城、黄果树瀑布附近的苗寨等,了解其文化传承、古建筑修复以及当地特色的民俗活动。
三、考察路线和安排1. 第一天:从贵阳出发,先行考察贵阳市区的传统民居建筑,然后前往镇远古城,考察古城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活动。
2. 第二天:前往黄果树瀑布,考察附近的苗族村寨,了解当地的民俗建筑和生活方式。
3. 第三天:参观凯里市的传统城楼和城墙,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4. 第四天:前往黔东南地区,考察土家族和侗族的传统民居建筑,了解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建筑技艺。
5. 第五天:回到贵阳,参观贵阳市的传统宗教建筑,了解其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
四、考察方法和手段1. 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亲自观察和体验贵州的传统民俗建筑,拍摄照片、录制视频进行记录。
2. 邀请当地的专业人士或学者为考察团成员讲解,介绍民俗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背景。
3. 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深入研究贵州民俗建筑的背景和特点,增加考察的学术深度。
五、考察预期成果和展示方式1. 通过考察,我们预计能够深入了解贵州民俗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为贵州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远传统民居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作者:张梦雅
来源:《报刊荟萃·上半月》2017年第02期
摘要:历史文化古城是我国的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居是古城民俗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更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使传统民居既能得到妥善保护,又能充分发挥其在居住、商业、文化展示等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镇远古城是贵州东部的历史文化古城,临水背山,自然环境优美,随着经济发展的发展,镇远古城的传统民居面临着现代化人们生活需求与历史民俗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面临着改造的难题。
本文从传统民居的特点与改造原则出发,分析镇远民居当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以贵州镇远民居旅馆为例,提出接下来镇远民居的改造策略。
关键词:传统民居;传统建筑;改造设计;镇远古城
一、贵州镇远古城概述
贵州镇远是贵州省东南部苗族侗族自治州内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历史古城,镇远自古便是交通要塞,从秦汉至明末清初,都是滇黔、缅甸、印度等多个地区的通商必经之路,被称为中国“南方丝绸之路”,另外,舞阳河水给镇远的水上交通十分便捷,因此,还被称为“水上丝绸之路重镇”。
镇远古城位于湘黔交汇地,地形整体为中间低、南北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区域内地质结构错综复杂,属典型的岩溶地貌并呈现发育、侵蚀、剥蚀不同演变状态共存的发展特征。
镇远自古就是多民族、多文化高度融合的地区,因此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包容性,素来有“文化大观园”的美誉。
因此,镇远境内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民族歌舞、节日众多,是远近闻名的民族文化大舞台。
二、贵州镇远民居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地域文化受到冲击
镇远民居围河而建,极具地域特色,在经济的发展带动下,镇远民居也经历了一定的改造,为了适应当前的实际需求,越来越多的民居被政府亦或是私人进行了改造,这些改造更好地是为了适应了当前的时代需求,让古城文化与现代时尚接轨,由于缺乏对古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意识,缺乏对地域文化的保护意识,大量的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对贵州镇远古城的地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使镇远的地域文化在当前的建筑发展中的特征越来越弱。
2.保护不力破坏严重
镇远老城区大量传统建筑主要以砖木结构为主,部分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其结构和设施均超过使用年限,破损腐朽、损毁、荒废现象严重。
同时,由于当地居民缺乏保护意识,改建、扩建、拆除现象普遍。
3.基础设施配套欠缺
镇远古城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新城区与老城区两个部分,目前镇远地区的新老城区差异比较大,新区当然是现代化程度高,基础设施更好,人们生活的更舒适,而老区虽然有更深厚的人文历史价值,但是对于游客的承载能力有限,更谈不上给来到此处的人士,提供完善的生活化服务
三、统民居的特点
传统民居是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下的产物,是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的体现,传统民居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传统民居是当地风土民情的集中体现,是文化与地方艺术的重要传承,也是文化遗产的静态显示。
其次,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与地方风貌的重要载体。
再者,传统民居多表现出功能缺陷及结构老化问题。
最后,传统民居多为城市收入水平较低的居民所用。
四、传统民居改造的价值与意义
作为我国建筑的重要组成之一,传统民居自有其特殊的发展脉络和形成背景。
传统民居是特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生产与人类生活的集中写照。
传统民居的结构特征、装饰艺术、建筑手法等,不仅是特殊历史时期生产水平的反映,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因此,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是文化传统与历史保护的重要内容。
镇远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古就是湘黔交通的重要枢纽。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镇远也逐渐成为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
以历史价值来看,镇远古城是我国大地上的代表性古城之一,一直以来都不断受到现代化建筑的冲击,历史与经济如何相融合,利益与文化如何相平衡,这就需要古城决策者能够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
五、传统民居改造的原则
传统民居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改造过程要小心谨慎,全局统筹,不仅要从建筑本身与实际需求出发,还要全面考虑到当地的民俗保护以及文化保护,因此,在对我国传统民居进行保护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要做到以动态保护为主
传统民居在很多城市仍然作为居民重要的生活场所,在实施保护式发展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定要素。
这就要求要根据传统民居的实际使用情况,做好保护与使用的和谐统一,即坚持局部改造与整体保持的统一。
2.是要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完成保护与改造工作
虽然单个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有限,但是众多的传统民居集群所构成的文化区域,则集中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与历史价值。
3.要合理控制保护成本
传统民居一般是低收入者聚集的地点,因此在开发利用中,要始终坚持低成本的原则,既降低政府改造的财政负担,又不能给居民造成过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在传统民居改造的过程中,要合理地控制保护成本。
4.要保持历史真实性
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历史发展脉络的真实再现。
因此,在保护过程中,要充分分析传统民居的时代特征,确保复原与保护工作的准确性。
六、结语
历史文化古城是当地民俗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代表,具有极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历史文化特征,镇远古城是贵州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传统民居是镇远古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古建筑与现代社会需求的结合中,如何实现两者的融合,使传统民居即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良好地传承地域民俗和传统文化,使“古意”与“今用”完美结合,令民俗文化得以更好传承下去,是镇远古城传统民居改造的核心。
针对镇远古城传统民居当前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改造中提出了改造原则为:首先要做到以动态保护为主,其次是要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完成保护与改造工作,再者,要合理控制保护成本。
最后,要保持历史真实性。
参考文献:
[1]赵群.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2]赵冶.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黄家平.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金湛林.贵州青岩古城及其建筑探析[D].重庆大学,2004.
作者简介:
张梦雅(1990—),女,湖南娄底人,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法:环境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2015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黔东南民族装饰符号与室内设计本土化的研究”(项目编号:2015B186)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