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公开课教案(城东中学)

合集下载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设计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设计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短歌行》这首诗的背景、诗意和艺术特点;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和解读诗歌,提升口头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短歌行。

二、教学重点1.掌握《短歌行》的背景知识和艺术特点;2.理解并感受《短歌行》中的诗意表达;3.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和解读方法,准确表达诗意;4.通过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投影仪和音响设备;2.《短歌行》的诗词本或打印材料;3.筹备学生的朗读、解读和创作活动所需的纸张、笔和音乐等材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投影展示)播放与《短歌行》相关的音乐,用音乐氛围营造出独特的诗意氛围;2.让学生自由联想和感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短歌行》这首诗是怎样的?是描述什么场景或情感?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正文(30分钟)1.(投影展示)呈现《短歌行》的诗词全文,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作者;2. 请一名学生朗读《短歌行》,其他学生注意聆听;3.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短歌行》中的情感表达有哪些?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和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对诗的表达有什么效果?4. 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交流与讨论。

拓展(20分钟)1.要求学生自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并简要介绍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2.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小剧场表演,通过肢体语言和声音表达出诗歌的意境;3.邀请学生进行现场朗读和解读,以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艺术表达能力。

创作(25分钟)1.让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以《短歌行》的格式和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短歌行;2.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对生活、情感等方面的触动;3.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诵读和解读,以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4.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分享创作的感受与体会。

总结(10分钟)1.总结《短歌行》的艺术特点和诗意表达;2.学生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3.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的背景知识:《短歌行》的作者、创作年代、历史背景等。

2. 诗文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主题等。

3. 诗的审美鉴赏:诗的语言、韵律、意象等。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诗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短歌行》的作者、创作年代、历史背景等。

2. 自读诗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查阅生字词。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主题等,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讲解诗的背景知识,分析诗的语言、韵律、意象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5. 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诗文,巩固生字词。

3. 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鉴赏,分析其语言、韵律、意象等,下周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文所描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包含诗文内容、生字词、作者背景等资料。

2. 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学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 投影仪:确保课堂教学过程中能顺利进行投影展示。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互动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诗歌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如历史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短歌行》的诗歌结构,包括诗的组成部分、诗句的排列、韵律等,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

2.3 诗歌内容解读详细讲解《短歌行》的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的情感。

2.4 诗歌鉴赏与评价通过讨论、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短歌行》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掌握《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诗歌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短歌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3.2 教学难点:(1)诗歌诗句的含义解读,理解诗人的情感。

(2)如何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欣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丰富教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

(2)分析《短歌行》的诗歌结构,讲解诗句的含义。

(3)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鉴赏诗歌,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

5.2 时间安排:第六章:教学后记与反思6.1 教学后记:在课后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如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短歌行》的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并解析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曹操的雄才大略和豪情壮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2.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短歌行》的译文、注释和背景介绍。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学习素材:其他曹操的诗作或相关文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了解《短歌行》的背景。

2. 新课呈现:朗读《短歌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文本解读: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和内涵,解释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4. 对比分析:与其他曹操的诗作进行对比,探讨《短歌行》的独特之处。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分享各自的见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短歌行》在曹操一生中的地位和意义,探讨其创作动机。

2. 分析曹操的其他诗作,如《观沧海》、《龟虽寿》等,让学生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

3. 对比其他期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探讨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异同。

七、课堂互动:1. 设置课堂问答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回答与《短歌行》相关的问题。

2.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解释其原因。

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短歌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操的基本情况。

分析《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解读《短歌行》中的意象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能力。

运用文本细读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诗意和主题。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文用法。

对曹操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短歌行》的背景、诗意和主题。

3.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3.3 文本细读法: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对比分析法:比较《短歌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曹操及其文学成就。

引入《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4.2 文本阅读与分析让学生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分析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4.3 讨论与提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回答学生的问题,解答疑惑。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评估教学效果。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5.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针对学生的难点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短歌行》及相关注释、译文。

6.2 参考资料:关于曹操和《短歌行》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6.3 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7.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10篇)《短歌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以俗语引入对作者的介绍):speak of the devil, and 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就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devil”一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把“魔鬼”翻译为曹操呢?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曹操。

(展示幻灯片)作者简介:曹操(壹五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二、合作学习、赏析诗歌:(微观入诗)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2.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节奏多二二式,语速要慢点。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注释,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诗意。

三、合作探究,感受诗句,品味意境:1.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明确:忧;忧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功业未就。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5篇】篇一:教学目标篇一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能力目标: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篇二:短歌行教案篇二【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

2、难点: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曹操的名作《短歌行》。

请大家先来回忆以前所学的曹操的另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胸襟宽广,壮志雄心)。

今天我们来看看《短歌行》中诗人的英雄气慨是否一如既往。

二、诵读。

1、生初读诗歌,师范读正音。

2、扫除文字障碍,生读诗感悟。

然后交流读诗的体会三、鉴赏。

1、把握诗歌中的形象。

从诗中可看出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背景: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赤壁赋》形象:慷慨激昂而又沉郁苍凉。

2、领会诗歌的主旨,关键在于抓住诗眼。

⑴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诗眼是忧字。

全诗充满了诗人的忧思、忧愁、忧虑,由此引发读者的思考。

诗人为何而忧?这个问题解决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

(华年已逝,功业未成,人才难求。

)本诗意境忧而不伤,有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

⑵主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抒发了他求才若渴希望在有生之年广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⑶结构:感叹人生短暂忧抒发求才若渴广纳贤才。

忧虑贤才难求建功立业。

呼唤贤才来归。

3、语言:这是一首四言古体诗,语言简洁、凝炼,生动形象,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表达技巧:本诗托物起兴,巧用典故和引用古诗来抒发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写作。

从本诗主旨出发,联系自身实际,写下你的感悟。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短歌行》的公开课教案参考

《短歌行》的公开课优秀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短歌行》的原文及其翻译。

2.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3. 《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分析。

难点:1. 《短歌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2)引导学生回顾《春望》等之前学过的杜甫诗歌,巩固对杜甫的认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杜甫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短歌行》中的意象、修辞等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分享自己对本诗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背诵《短歌行》。

2.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短歌行》。

3.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艺术特色分析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短歌行》的文本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短歌行》与其他杜甫诗作的不同之处。

3. 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古代文人,深入体验杜甫的情感世界。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短歌行》教案优秀4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4篇

《短歌行》教案优秀4篇《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诵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教学方法1、读法:反复诵读,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提问讨论:师生互动,解决反馈问题。

3、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说“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文人抒发感情的一种载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兼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感受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二读1 品读诗歌,先从朗诵开始。

四言诗节奏:二二节拍,诗歌诵读,要注意语速、语调,要有抑扬顿挫之美感。

学生自由读,请一名试诵读,评。

2 注意个别句子的处理:一般感叹句、陈述句读降调,问句读升调,老师范读。

请学生找出诗文中的问句,加以诵读体会。

3 再请学生读,点评。

三分析1同学们再集体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给你传递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苦闷,忧愁)从哪里看出来?生1:标题生2:意象词“酒”,还有诗中的“忧”字生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写实,结合背景分析明确诗眼“忧”,找一找。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诗人在“忧”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两分钟,有了结果后展示你的理解。

生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人生短暂生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功业未成生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忧功业未成小结:诗人心中有忧,何以解忧呢?杜康能解吗?要解忧,必须求得贤才。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短歌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短歌行》,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及其生平,分析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2 诗歌内容分析:逐句解析《短歌行》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3 诗歌艺术特色探讨:分析《短歌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的特点,探讨其艺术价值。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趣味故事引入曹操及其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诗歌朗诵:请学生朗诵《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3 诗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享讨论成果。

3.5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环节的积极性。

4.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3 学生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或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短歌行》相关教材或诗词选集。

5.2 参考资料:关于曹操及其诗歌创作的学术论文、传记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5.4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曹操的诗作或相关文学作品。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内涵。

6.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分析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点。

2. 能够分析和欣赏《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2.1.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曹操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2.1.2 诗歌结构分析诗的格律和韵律特点诗的段落划分和主题变化2.1.3 诗歌内容解读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诗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2.2 修辞手法欣赏2.2.1 比喻和拟人诗中使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喻和拟人手法的作用和效果2.2.2 对偶和排比诗中使用的对偶和排比手法对偶和排比手法的作用和效果2.2.3 象征和暗示诗中使用的象征和暗示手法象征和暗示手法的作用和效果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曹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课文解析通过分段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通过分析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3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创作一首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短诗。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4.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4.3 学生创作能力通过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诗意表达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短歌行》的全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相关资料提供关于曹操和《短歌行》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和扩展学习。

5.3 写作练习提供写作练习的指导和评价标准,供学生参考和自我评估。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曹操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3、学习诗歌中比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壮志。

(2)掌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兴、用典。

2、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中复杂深沉的情感。

(2)对诗歌中历史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场景,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夕,横槊赋诗,豪情满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短歌行》,一起领略这位乱世枭雄的内心世界。

2、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北方,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首《短歌行》作于曹操赤壁之战前,当时他求贤若渴,希望有更多的贤才来辅佐他,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文本解读(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这几句诗表达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转瞬即逝,过去的日子已经太多,而功业未成,所以他感到时光紧迫。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诗人心中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情绪,但忧愁的思绪难以忘怀。

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只有美酒。

这里的“杜康”代指酒,表现了曹操借酒消愁的无奈。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诗表达了恋人之间的思念之情。

曹操在这里借用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和思念。

因为渴望贤才,所以他一直沉吟思考,如何才能得到他们的辅佐。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曹操的历史地位。

2. 能够分析《短歌行》的文学特点及艺术价值。

3. 能够鉴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短歌行》的主题思想。

2. 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诗意及主题思想的解读。

2. 诗歌的鉴赏方法及技巧。

2.2 教学难点1. 《短歌行》中历史背景的理解。

2. 诗歌艺术价值的剖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短歌行》的背景、诗意及主题思想。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各自的鉴赏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短歌行》的文本、注释及相关图片。

2. 网络资源:查询有关曹操及《短歌行》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介绍曹操的历史地位及《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鉴赏的学习。

4.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理解诗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鉴赏方法。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短歌行》的诗意及主题思想。

2.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鉴赏技巧。

4.4 案例分析1. 分析《短歌行》中的经典诗句,解读其含义。

2.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4.5 课堂小结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2. 选取一首古代诗歌,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短歌行》的感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1.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反馈。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曹操的基本情况。

分析《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

解读《短歌行》中的意象和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和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通过写作和表达,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文学才华和人格魅力。

领悟《短歌行》中表达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背景介绍:《短歌行》创作于曹操统一北方前夕,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对未来的展望。

2.2 诗歌形式:了解《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包括五言、七言等。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3 意象和主题: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如“短歌”、“长叹”等。

解读诗歌主题,包括曹操的政治理想、人生哲学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介绍曹操的背景和时代背景,引起学生对《短歌行》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理解诗歌内容和意义。

3.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形式和语言特点。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主题。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对《短歌行》的理解,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4.2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包括诗歌的形式、语言和主题表达。

4.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短歌行》原文和注释。

5.2 辅助材料:相关曹操的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

5.3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等。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比较学习:引导学生比较《短歌行》与其他古代诗歌的异同,如《登高》等。

分析不同诗歌的形式、意象和主题的差异。

6.2 文化探究:探讨曹操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贡献。

《短歌行》讲课教案及朗诵方法

《短歌行》讲课教案及朗诵方法

《短歌行》讲课教案及朗诵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短歌行》的背景、作者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短歌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4. 学会《短歌行》的朗诵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意义、内容和结构。

2. 教学难点:《短歌行》的朗读节奏和情感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短歌行》的背景、作者和意义。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朗读,教师点评指导。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短歌行》的鉴赏心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短歌行》原文、译文、注释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短歌行》原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

2. 讲解《短歌行》的意义和主题。

3. 分析《短歌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4. 示范朗读《短歌行》,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节奏和情感。

5. 学生分组练习朗读,教师点评指导。

6. 组织学生讨论《短歌行》的鉴赏心得。

7.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背诵《短歌行》。

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鉴赏心得。

3. 准备下一节课的朗诵展示。

六、教学内容拓展:1. 介绍《短歌行》在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影响和演绎。

2. 分析并比较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 通过影像资料或现场表演,展示《短歌行》的朗诵艺术。

七、教学活动设计:1. 组织学生进行《短歌行》的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适当的身体语言和表情。

2. 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短歌行》的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 安排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演出,让学生亲身体验《短歌行》的艺术魅力。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程度,包括对作者背景、作品意义和结构的认识。

2. 学生对《短歌行》的朗诵技巧,包括语音、语调、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 学生对《短歌行》的鉴赏能力,包括对作品主题、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评价。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短歌行》。

(2)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曹操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曹操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短歌行》的诗意和诗韵。

2. 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短歌行》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2.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曹操的生平和思想。

(2)提问:《短歌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短歌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短歌行》中的典故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曹操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习曹操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短歌行》的诗意、诗韵和艺术特色。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短歌行》。

2. 写一篇关于《短歌行》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曹操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诗歌鉴赏文章评估:阅读学生的鉴赏文章,评估学生对《短歌行》的艺术特色和意境的理解能力。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短歌行》是东汉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1.1.2 这首诗表达了曹操对人生、功名和战争的感慨。

1.1.3 作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2 教学意义1.2.1 通过学习《短歌行》,可以使学生了解曹操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1.2.2 帮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1.2.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3 教学方法1.3.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3.2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1.3.3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二、知识点讲解2.1 《短歌行》的文学特点2.1.1 乐府诗的形式特点,如民歌采集、五言、七言等。

2.1.2 曹操的文学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1.3 《短歌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2.2 《短歌行》的翻译及鉴赏2.2.1 逐句翻译诗句,解释生僻字词。

2.2.2 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2.3 探讨诗中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2.3 《短歌行》的文化背景2.3.1 了解曹操所处的时代背景,如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状况。

2.3.2 探究诗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如战争、英雄豪杰等。

2.3.3 分析诗中的政治寓意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3.1 诗文朗读与背诵3.1.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短歌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3.1.2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1.3 举办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诗句解析3.2.1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

3.2.2 解读诗句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2.3 讨论诗中的名句,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

3.3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3.3.1 介绍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了解作者背景、分析意象等。

3.3.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独立鉴赏《短歌行》。

公开课《短歌行》教案

公开课《短歌行》教案

建安风骨何处寻,慷慨悲凉《短歌行》——《短歌行》教案(详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短歌行》的写作背景及文学常识;2.熟知作家曹操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与赏析,感受曹操“忧”而奋发,慷慨旷达的思想感情;2.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用典、比喻、比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和建功立业的心情;2.品味诗歌艺术之美,领略魏晋名士的建安风骨。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中典故及比兴、比喻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2.品味诗歌艺术之美,领略魏晋名士的建安风骨。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3.探究法:交流探究,走进文本深化理解感悟。

【教学思路】1.围绕语文素养核心;2.坚持课堂开放性;3.文学阅读是一种再创造;4.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三国鼎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周瑜、孙权、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仰慕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人们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可谓叱咤风云。

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他曾讨董卓为汉除奸;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他曾广聚贤才,横槊赋诗。

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人物能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历久不衰?
有这么一个人
在三国演义中,他,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在京剧脸谱中,他,经常以“白脸”形象示人。

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谈谈你所知道,所了解的曹操。

(提示:可从生平、后世评价等角度切入来谈)
学生发言+有没有补充的
点评: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切入,谈到了自己所了解得曹操,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也(注意到)了同学们或贬曹,或褒曹的感情倾向
(可能大家是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
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
其实小说或戏剧不一定能客观地反映曹操的真实性格,也许历史上的曹操并不像小说、戏剧、或大家所想的那样,奸邪,狡诈。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幻灯片,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毛泽东在沁园春中对古今往来的历史人物有一番评价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文学家:……
曹操有多篇诗文传于后世,在初中,我们就学过他的一首作品《观沧海》。

那种雄浑气势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另外一首作品
《短歌行》
在正式赏析本诗歌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接下来,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这首诗,并可几位同学组成一组结合注释将这首诗的意思疏通一下。

开始
…………
停!
我们先来听听示范朗读,同学们可自由跟读,注意体会这首诗的内在深韵,感受作者胸中激情。

我们尝试一下全班齐读。

问:好,我们说读诗需要读出情感,因为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在大家读完这首诗之后,能不能说一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么样的?
(提示:可有自己见解。


预设:哀伤,忧虑,慷慨激昂,悲壮等
点评:都能依据诗歌进行寻找,有感而发,很好!
那么我总结一下:
这首诗从整体上看,我可不可以总结为:开头低沉,其后昂扬。

(开头感叹人生苦短,后面在慷慨激昂的高唱中获得了人生的超越)
问:进一步思考:大家能不能在诗中找出感情色彩最浓厚的字眼。

忧(堪称这首诗的诗眼:一首诗中一脉相承的东西,贯穿全诗始终)
那作者忧的又是什么呢?
(先不着急回答,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先来齐读第一节(从开头至唯有杜康)
学生朗读
问:作者忧的是什么?(用本诗句子回答)
那我是不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人生短暂!!(板书):人生短暂!!
问:作者在这里是如何形容人生苦短,用到哪种修辞手法?
明确:比喻(本体、喻体、相似点、作用)
本体:人生
喻体:朝露
相似点:存留时间短暂(转瞬即逝)——延伸: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
而已,所以在天地之间,人只是沧海之一粟,
故而不必将过于纠结与我梦蝴蝶还是蝴蝶梦
我之类的琐事。

……
作用: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
深层思考:作者忧虑人生短暂用意何在??
明确:1,年岁以高,功业未成;2,感染、暗示贤才!!
问:作者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杜康最早造酒的人,故后世用杜康指代酒
需明确:
1,虽然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今往来涉及酒的诗篇不胜枚举。

但是,我们需强调,
酒只是一种精神寄托,并不能真正达到排忧的作用(目的)
2,所以在这里你别看曹操就被邀明月,欲与尔同销万古愁,到最后,他的忧愁真正得到排解了吗?
3,没有!正如李白所说“抽刀……,举杯。

”忧愁没有排解。

那么曹操还忧愁什么??
老规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剩下三节。

再来回答
问:作者还忧什么?(从原文中找一些句子回答。


那我是不是依旧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贤才难得!!(板书):贤才难得!!
所谓“千金易求,一将难得”“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天下”我认为曹操求贤爱才之心相比之刘备,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你们怎么看??…………
我们暂且在这首诗歌当中找答案!请看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确:(句意+表现手法+情感+深层意义)
(1)句意:(衿:衣领;悠悠,连绵不绝;)+本意+比喻义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鼓瑟吹笙来迎接他们。

(2)表现手法:
引用,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3)抒发情感:
——对贤才渴求
——表现出招纳贤才的热情
(4)深层意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不宁嗣音?
暗示:
(贤才啊,您让我很挂念,纵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
紧接着又引用《诗经,小雅》说,一旦贤才来临,我必当礼贤下士,鼓瑟吹笙欢迎!
这样一来,上下句,意思就连贯了!
曹阿瞒爱才三国里多处有涉及到。

——待会再讲!
请看第三节(不讲,请同学们自己分析!!!!!!!!)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明确:本节可参照第二节的分析方式来分析(提示:句意+表现手法+抒发情感)
(1)句意:当空悬挂的皓月哟,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我为此感到绵绵忧伤。

远方宾客穿过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心中都怀着往日的情谊(友谊)诉说。

(想象贤才归顺自己时的情景)
(2)表现手法:比喻(明月——贤才)
(3)抒发情感:贤才难得忧思!
我们再来看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
(1)前两句即是自然环境描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

(2)如何理解也是“社会环境”描写?(结合时代背景+“乌鹊”意象)
三国时期,士无定主。

“乌鹊”比喻“贤士”!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士徘徊选择主公的状态!
“有良禽择木而栖”之意!!暗示,贤才来归顺自己!!
(3)如何理解最后两句(句意、表现手法、情感)(可提问)
A,来源《管子》:还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其意不言自明:希望自己尽可能多地接纳贤才!!
B,最后作者表明心迹,说自己愿意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让天下人才都能心悦诚服的归顺。

“周公吐哺"————周公说他自己“一沐(洗头)而三握发,一饭而三(多次)吐哺”唯恐因怠慢(接待贤士缓慢)贤士而失掉人才!!
C,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对“何枝可依”的一种回答!
——延伸1,:曹操说这话,我是相信的,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听说许攸来降,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只穿着睡衣跑出去迎接!生怕失去许攸!!
——延伸2,: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表现出王者霸气,这与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之贤更显气势恢宏,而且,言语中也透漏曹操想一统天下的雄心!
所以我们说曹操在这里还忧的是——功业未成!!(板书):功业未成!!
小结:
我们说读者在读诗的过程中,其实有意无意的都在对诗人的作品进行自我解读,我们再回头看看板书,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全诗大可用一“归”字概括之。

人生短暂希望人生得归(归宿)
贤才难得希望贤才来归归
功业未成希望天下归一统
——所以,建议大家在读诗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感悟。

总结:
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